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模擬試卷(一)_第1頁
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模擬試卷(一)_第2頁
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模擬試卷(一)_第3頁
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模擬試卷(一)_第4頁
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模擬試卷(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安徽省中考生物模擬試卷(一)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0分)

1.圖為細胞結構模式圖,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甲乙

A.乙圖可表示人的成熟紅細胞

B.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特有的結構是①⑥⑦

C.光合作用的場所是③

D.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⑤

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扒嗌健敝兄脖回S富,在保持水土、調節(jié)氣候、凈化

空氣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這里體現(xiàn)的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關系是()

A.生物影響環(huán)境B.生物適應環(huán)境C.環(huán)境影響生物D.環(huán)境適應生物

3.某興趣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設計了如下實驗。關于此實驗敘述

正確的是()

編號加入物質控制條件檢驗方法

饅頭碎屑+2ml唾充分攪拌,37℃水浴加熱

①加2滴碘液

液10分鐘

饅頭碎屑+2ml清充分攪拌,37℃水浴加熱

②加2滴碘液

水10分鐘

A.此實驗的變量是有無唾液

B.37℃改為50℃后,實驗現(xiàn)象為兩試管均不變藍

C.實驗現(xiàn)象是①號試管變藍

D.實驗結論是唾液能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

4.2019年央視春晚,武術表演《少林魂》以磅礴的氣勢、整齊的動作,給全球億萬

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員們完成各種動作的動力來自于()

A.骨B.關節(jié)C.肌肉D.神經

5.“海水稻”是沿海灘涂和鹽堿地開發(fā)利用的首選糧食作物,開發(fā)海水稻具有極其重

要的戰(zhàn)略意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海水稻耐鹽堿的性狀是由鹽堿環(huán)境決定的

B.耐鹽堿基因最可能位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

C.耐鹽堿基因使海水稻在鹽堿環(huán)境具有競爭優(yōu)勢

D.可以通過雜交或轉基因等技術培育高產海水稻

6.觀察下面三幅圖,其所運用的生物技術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A>?n

①繁殖西紅柿幼苗②多莉綿羊③超級鼠

A.①-組織培養(yǎng)②-克隆技術③-轉基因技術

B.①-無土栽培②-克隆技術③-組織培養(yǎng)

C.①-組織培養(yǎng)②-轉基因技術③-人工誘變

D.①-無土栽培②-人工誘變③-克隆技術

7.如圖甲、乙、丙分別表示某傳染病流行期間的三類人群,

其中甲表示健康人群:乙與甲相比,主要是體內含該傳

染病的抗體;丙是該傳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甲是該傳染病的易感人群

B.乙、丙是該傳染病的傳染源

C.①過程最有效的辦法是接種疫苗

D.②③分別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過程

《世說新語?假遹》記載: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日“前有大梅林,

饒子,甘酸,可以解渴?!蓖磷渎勚?,口皆出水。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梅和桃一樣屬于雙子葉植物,其富含汁液的果實由子房發(fā)育而成

B.梅子是酸的,人吃時會分泌唾液,這屬于人生來就有的簡單反射

C.人談論梅子時分泌唾液,這是人在出生后形成的特有的復雜反射

D.梅子攝入人體后,所有營養(yǎng)成分都是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和吸收

9.德國生物學家、藝術家恩斯特?海克爾在《自然界的藝術形態(tài)》一書中,記錄了一

種海洋動物:它們有長長的柄,輻射對稱的結構看上去像一盞精心設計的“吊燈”,

第2頁,共14頁

它們捕食小型甲殼類動物,那些難以消化的甲殼,最后會被它們“吐出來”。由此

可判斷該動物屬于()

A.軟體動物B.環(huán)節(jié)動物C.腔腸動物D.節(jié)肢動物

10.開展精準扶貧以來,王大伯在政府的幫助下,通過養(yǎng)蠶和牛蛙走上致富的道路。家

蠶和牛蛙都具有的生物個體發(fā)育特點是()

①發(fā)育過程在水中進行

②生殖方式都是卵生

③發(fā)育過程有蛹期

④幼體和成體有很大差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0.0分)

11.閱讀資料并回答問題。

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

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埃ü?jié)

選自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

(1)“杏花開了”,花的主要結構是。

(2)杏、桃等果樹常用嫁接方式繁殖后代,這種生殖方式屬于_____生殖。

(3)“谷子”萌發(fā)必需的環(huán)境條件是適宜的、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4)布谷鳥的雛鳥由鳥卵中發(fā)育而成。從生物體結構層次看,布谷鳥比桃

樹多了這一層次。

(5)從行為獲得途徑看,學會“割麥插禾”屬于行為。

12.習總書記談生態(tài)文明建設時說:“森林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

生存發(fā)展的重要生態(tài)保障”。圖一表示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圖二表示不同生物體內總能

量,圖三表示植物部分生理活動(①代表氧氣,②代表二氧化碳,A、B表示植物

的生理活動)。據(jù)圖作答:

陽光二氧化碳、水等物

綠色植物—細菌一蛇內

(1)圖一有條食物鏈,其中螳螂和黃雀是關系。

(2)圖一的各種生物通過作用釋放能量,維持自身的各項生命活動。

(3)若圖二甲、乙、丙、丁分別表示蟬所在最短食物鏈中四種生物體內的總能量,

則圖一中與丙對應的生物是。若蛇獲得1千焦的能量,最多需要綠色植物提

供千焦能量。

(4)二氧化碳通過圖三綠色植物的[]合成有機物,參與生物圈的物質

循環(huán)。

(5)圖三中a表示根的吸收作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根和莖中的向

上運輸,其動力主要來自于o

13.窗花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之一,具有鮮明的中國民俗情趣和藝術特色。如圖

為幾種常見動物的窗花圖案,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蝴蝶屬于節(jié)肢動物,其主要特征是它和上述圖中的都不屬于

恒溫動物。

(2)為了和飛行功能相適應,在結構上喜鵲的身體呈_____,碩大的胸骨附著發(fā)

達的。

(3)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進取向上的民

族精神,馬善于奔跑,其運動系統(tǒng)由______組成。

14.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使得我們度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jié)。關于影響我們健

康生活的疫情,你了解多少呢?請閱讀下文,回答相關問題:

引起此次疫情的病原微生物,是一種大小約120納米、具有類似王冠外形的病毒,

被稱為新型冠狀病毒??茖W家發(fā)現(xiàn),和SARS病毒類似,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

很可能是蝙蝠。但蝙蝠體溫高,免疫系統(tǒng)復雜,可以攜帶多種病毒而不發(fā)病,這是

長期以來病毒與宿主共同進化的結果,二者處于平衡狀態(tài)。但人類打破了這種平衡,

由于接觸、捕殺、食用野生動物,冠狀病毒就這樣找上了人類。新型冠狀病毒在人

與人之間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傳播,這種傳播方式使得疫情快速爆發(fā)。所以

政府要求市民居家生活,杜絕聚集,外出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都是有效預防傳

染病的措施。

第4頁,共14頁

如果人體感染了病毒,少量的病毒是不會使我們表現(xiàn)出病癥的,但病毒侵入人體細

胞,利用人體細胞內的營養(yǎng)物質快速繁殖。從感染病毒到出現(xiàn)癥狀的時間叫潛伏期。

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在3?14天,期間也有傳染性。所以曾經與患者具有密切接觸史

的人員需要隔離14天進行觀察。經過兩個月的時間,舉全國之力共抗疫情,我國

的疫情正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在最新的報道中稱,對于新冠肺炎的治療,中醫(yī)藥治療總有效率達90%以上,中西

醫(yī)結合救治是中國方案的亮點。近日,在《藥理學研究》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指出,

連花清癌能顯著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在VeroE6細胞中的復制,并明顯降低促炎細胞

因子表達水平,從而發(fā)揮抗新冠病毒的作用。目前,中國已向意大利提助了10萬

盒連花清瘟膠囊。

連花清瘟膠囊

ZZ\\/{a\〃\()\Af\(j

謫仔細閱求說峭書并按說明使用過我前自指導下也其勾使用.

In小】,京力健抬*內方專?:畤黃”1■?會

和財;氣盤者0憎芮

()內于洽。繳行

雪的也送筋正癥鼠發(fā)郎忒4貶季寡疾庵猿痛?

***眩*&翕中孑第拿舌

I網送戶:■】口袋次4八?,次.

電黑用M型照煦且照逆

為了預防傳染病的流行,注射疫苗是一種很常見的措施。我國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研

制新冠疫苗:在“學習”病毒的前提下,對病毒進行“手術”,用移花接木的方法,

改造出一個我們需要的載體病毒,并注入人體產生免疫。目前我國新冠疫苗一期臨

床試驗正在進行。此次試驗將志愿者分為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三組,每

組36人,經過篩選和體檢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以接種疫苗,注射后將集中隔

離觀察14天。接種后半年內,醫(yī)學團隊會進行多次隨訪,看其是否有不良反應,

以及體內是否產生抗S蛋白特異性抗體。有了抗體,說明免疫系統(tǒng)已經做好了準備,

可以抵御病毒于細胞之外了.

(1)與細菌不同的是,新型冠狀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它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

的構成的,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中。

(2)戴口罩、勤洗手,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角度看,這些措施屬于。

(3)當人體最初感染病毒時并未出現(xiàn)癥狀,此階段稱為潛伏期。這是因為我們呼

吸道黏膜和體液內的吞噬細胞等正在發(fā)揮作用,與病原微生物對抗,這種免疫類型

屬于?

(4)連花清瘟能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作用機理是。

第6頁,共14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A錯誤。

B、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特有的結構是①液泡、⑥細胞壁,無⑦葉綠體,B錯誤。

C、光合作用的場所是⑦葉綠體,C錯誤。

D、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⑤細胞膜,D正確。

故選:D。

圖中①液泡,②細胞核,③線粒體,④細胞質,⑤細胞膜,⑥細胞壁,⑦葉綠體。

掌握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題的關鍵。

2.【答案】A

【解析】解:“青山”中植被豐富,能保持水土、調節(jié)氣候、凈化空氣等,體現(xiàn)了生物

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

故選:A。

生物必須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同時生物也會影響環(huán)

境。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理解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前對淀粉

的消化作用以及對照實驗的特點。

【解答】

(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

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

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

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專一性:一種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種特定的底物;二、高效

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無機催化劑要高;三、酶有個最適溫度(或者范圍)0

A.表中①②是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唾液,A正確;

B.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適宜的溫度,37℃改為50℃后,酶的活性受到高溫的抑制,饅頭

中的淀粉沒有被消化,因此實驗現(xiàn)象為兩試管均變藍,B錯誤;

C.①試管內的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所以①號試管不變藍,C錯誤;

D.實驗結論是唾液能將淀粉分解,但分解成什么物質實驗過程中不能確定,D錯誤。

故選A?

4.【答案】C

【解析】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

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

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在運動中,神經系統(tǒng)起調節(jié)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骨起杠桿作

用,關節(jié)起支點作用。因此人體運動的動力來源是肌肉。

故選:Co

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在神經系統(tǒng)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縮,并且牽引了所附著

的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而完成的。

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有骨、骨骼肌、關節(jié)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

的協(xié)調作用,才能完成。

5.【答案】A

【解析】解:A.基因決定性狀,所以海水稻耐鹽堿的性狀是由鹽堿環(huán)境決定的這種說

法不正確,錯誤;

B.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體上,染色體位于細胞核內,所以耐鹽堿基因最

可能位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正確;

C.耐鹽堿基因使海水稻更適應環(huán)境,因此更具有競爭性,正確;

D.培育高產海水稻可以用雜交或轉基因技術,正確;

故選:A,

1.遺傳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2.轉基因技術是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

組中,培育出轉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現(xiàn)出轉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掌握基因和性狀的關系、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等知識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第8頁,共14頁

6.【答案】A

【解析】解:由圖可知,①繁殖西紅柿幼苗,是利用的組織培養(yǎng),植物的組織是指在無

菌的條件下,將植物的莖尖、莖段和葉片等切成小塊,培養(yǎng)在特制的培養(yǎng)基上,通過細

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漸發(fā)育成完整的植物體的技術。利用組織培養(yǎng)這種技術,可以

在短時間內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個體;快速繁殖無病毒蘭花就屬于植物組織

培養(yǎng)技術。

②多莉羊的誕生,是克隆技術,“克隆”的含義是無性繁殖,即由同一個祖先細胞分裂

繁殖而形成的純細胞系,該細胞系中每個細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③基因控制性狀,美國科學家培育出“超級鼠”必須改變鼠的基因,把一種生物的某個

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

能表現(xiàn)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這項技術叫做轉基因技術。

故選:Ao

生物技術是指人們以現(xiàn)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結合其他科學的原理,采用先進的科學手段,

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生物體或加工生物原料,為人類生產出所需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

常見的生物技術有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克隆、轉基因技術等。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知生物技術的應用和實例。

7.【答案】B

【解析】解: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叫傳播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

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A、甲表示健康人群是該傳染病的易感人群,A正確;

B、乙與甲相比,主要是體內含該傳染病的抗體,乙屬于易感者;丙是該傳染病的患者

屬于傳染源,B錯誤;

C、①過程最有效的辦法是接種疫苗,使易感者體內產生該傳染病的抗體,C正確;

D、丙是該傳染病的患者,②③分別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過程,D正確;

故選:B?

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傳染病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然后根據(jù)

現(xiàn)象判斷符合哪一環(huán)節(jié)。

能夠根據(jù)概念對傳染病三個環(huán)節(jié)做出準確的判斷。

8.【答案】D

【解析】解:A、梅和桃都屬于被子植物中的雙子葉植物,果實由子房發(fā)育而成,正確;

B、人吃梅子時會分泌唾液,這屬于人生來就有的簡單(非條件)反射,正確;

C、人談論梅子時會分泌唾液,這是人在出生后形成的特有的復雜反射,正確;

D、梅子中糖類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和吸收,而其中的維生素、無機鹽和水不需要消化

就能直接被人體吸收,錯誤。

故選:D。

根據(jù)被子植物種子中子葉的片數(shù),可以把被子植物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一般

來講單子葉植物的種子有一片子葉,雙子葉植物的種子有兩片子葉。

根據(jù)反射形成的過程可將其分為兩類:簡單反射(非條件反射)和復雜反射(條件反射)。

小腸是人體消化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

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解答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只有基礎扎實才能靈活

答題。

9.【答案】C

【解析】解:由題干知,該動物的身體呈輻射對稱;難以消化的甲殼最后會被它們“吐

出來”,該動物說明有口無肛門。而身體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是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

故可判斷該動物為腔腸動物。

故選:C?

腔腸動物的特征:結構簡單,生活在水中,身體輻射對稱,體壁由外胚層和內胚層兩層

細胞及中間無細胞結構的中膠層構成,體內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如海螢、??⑺?/p>

熟記掌握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是解題關鍵。

10.【答案】D

【解析】解:①家蠶的發(fā)育不在水中進行;牛蛙的生殖和發(fā)育在水中進行,①錯誤;

②家蠶和牛蛙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②正確;

③牛蛙的發(fā)育過程是受精卵T蝌蚪T幼蛙T成蛙,沒有蛹期,③錯誤;

④家蠶的發(fā)育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幼蟲與成蟲在形態(tài)構造和生活習性上

明顯不同,差異很大;牛蛙的發(fā)育過程是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蝌蚪和成蛙在生

活習性、形態(tài)結構上差異很大,④正確。

第10頁,共14頁

故選:D。

家蠶在個體發(fā)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蛙的發(fā)育過

程是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屬于變態(tài)發(fā)育。

掌握昆蟲和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特點是關鍵。

11.【答案】雌蕊和雄蕊無性溫度胚盤系統(tǒng)學習

【解析】解:(1)花蕊是花的主要結構,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由柱頭、花柱和

子房組成,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

(2)嫁接是植物的一種營養(yǎng)繁殖方式,是直接把一株植物的枝條或芽,接在另一個植

物體上,使接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完整的植物體,這種生殖方式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

合,屬于無性生殖。

(3)種子萌發(fā)所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是: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

(4)胚盤中含有細胞核,是胚胎發(fā)育的地方,將來發(fā)育成雛鳥。野布谷鳥屬于動物,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一組織T器官T系統(tǒng)T動物體;桃樹屬于植物,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一組織T器官T植物體。由此可見,布谷鳥比桃

樹多了系統(tǒng)。

(5)學會“割麥插禾”是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故答案為:(1)雌蕊和雄蕊;(2)無性;(3)溫度;(4)胚盤;系統(tǒng);(5)學習

(1)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2)嫁接是把一株植物體的芽或帶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體上,使它們愈合成一株完

整的植物體?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嫁接可分為芽接和枝接兩種

方式。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yōu)良品種的。

(3)種子萌發(fā)必須同時滿足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

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fā)育所需

的營養(yǎng)物質.

(4)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一組織一器官一系統(tǒng)一動物體,植物體的

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t組織一器官一植物體。

(5)根據(jù)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后天性行為又稱為學

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如蜘

蛛結網等。學習行為是在體內的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

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小狗做算術題等。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

12.【答案】2捕食和競爭呼吸黃雀1000B光合作用導管蒸騰作用

【解析】解:(1)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

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這些食物鏈相互關聯(lián),

就形成了食物網。圖一中共有2條食物鏈,分別是:綠色植物一蟬一螳螂一黃雀一蛇;

綠色植物一蟬一黃雀一蛇。由此可見:螳螂和黃雀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競爭關系。

(2)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利用氧氣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維持生

命活動。

(3)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逐級遞減,圖二中的能量從多到少依次是甲、乙、丙、丁。

因此四種生物體構成的食物鏈是甲T乙一丙一丁,與食物鏈:綠色植物一蟬T黃雀一蛇

對照,可見圖二中的丙對應的生物是黃雀。根據(jù)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能量傳遞的

效率是10%?20%,在綠色植物T蟬T黃雀T蛇這條食物鏈中最短,蛇獲得能量最多,

若蛇獲得1千焦的能量,最多需要綠色植物提供:1+10%口0%+10%=1000(千焦)。

(4)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

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圖三中B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可見B表示

光合作用。

(5)植物吸收的水分,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運送到葉肉細胞,絕大部分通過蒸騰

作用散失到環(huán)境中,參與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蒸騰作用形成的蒸騰拉力,促進水分和

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故答案為:(1)2;捕食和競爭;

(2)呼吸;

(3)黃雀;1000;

(4)[B]光合作用;

(5)導管;蒸騰作用。

(1)食物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之間由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鏈狀結構。每條食物鏈的

起點都是生產者(綠色植物)箭頭指向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

(食肉動物)箭頭指向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

(2)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

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之間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數(shù)量最多的是生產者。

(3)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

放出氧氣,叫光合作用?;罴毎醚酰瑢⒂袡C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

第12頁,共14頁

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植物的蒸騰

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通過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過程。圖三表示植物

部分生理活動①代表氧氣,②代表二氧化碳的話,A是呼吸作用,B是光合作用。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食物鏈的概念等知識。

13.【答案】體表有堅韌的外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