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學案(含答案)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部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學案(含答案)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部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學案(含答案)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部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學案(含答案)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部編版)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導學案【課標要求】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緦W習目標】學習要點水平1-2學習目標水平3一4學習目標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能夠了解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的發(fā)展概況;能夠掌握中華文化對日本、朝鮮和東南亞的影響;能夠理解四大發(fā)明在歐洲的傳播及中華文化對歐洲的影響。能夠通過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動的發(fā)展歷程,運用唯物史觀,辯證認識中外文化交流的兩面性;能夠立足時空觀念,分析不同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和影響;能夠通過史料實證,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緦W習任務】簡述佛教在中國傳播和發(fā)展的基本歷程。(4分,P8)佛教對中華文化的影響?(2分,P8)中國傳統(tǒng)文學藝術受佛教影響的表現(xiàn)?(3分,P8)云岡石窟等石窟有何特點和價值?(特點1分:受佛教影響,價值:佛教建筑藝術結晶、中華文化的瑰寶)P8指出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概況?(4分,P9)19世紀中葉,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的原因?(2分,P9)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3分,近代西方的工程技術、科學理論及社會改革等內(nèi)容,展現(xiàn)在國人面前,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展;一些愛國知識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動了維新運動的展開;隨著新式學堂和留學教育的發(fā)展,西方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的一些學說在中國傳播,成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19世紀中葉,西學傳播的渠道有哪些?(4分,同文館、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翻譯館)P10民國初年掀起的女權運動的背景(2分,民主、平等思想的影響,男女平等思想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女性爭取參政權利)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3分,曙光;學校、教育、培養(yǎng);異議)P10火藥傳入歐洲的時間、路徑及影響?(1+1+3分,P12)指南針的使用有何意義?(2分,P12)印刷術的影響?(3分,P12)16-18世紀,中華文化在歐洲的表現(xiàn)?(4分,P12)【教材問題參考】1.教材P11學思之窗:閱讀上述詩句,體會中華文化對朝鮮、日本的影響。兩首詩都是外國人使用漢字創(chuàng)作的律詩,不僅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等方面嚴格按照律詩格式要求,還在詩中使用了歷史典故,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中華文化和歷史的熟悉和理解,反映了中華文化對朝鮮、日本的深刻影響。2.教材P12思考點:中華文化對人類發(fā)展的影響還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長期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貿(mào)易,促使中國的絲綢、鐵器、瓷器等在世界范圍內(nèi)流行;科舉制度西傳與西方文官制度的創(chuàng)立等。3.教材P13問題探究:談談你對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看法。一方面要兼收并蓄,學習一切民族、國家的“長處”“好的東西”;另一方面不能“無條件地照搬”,要獨立思考判斷,根據(jù)具體條件加以采用,使之符合中國的實際。4.教材P13學習拓展:舉例說明中華文化在當今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發(fā)揮的作用??萍挤矫?青蒿素、雜交水稻;國際關系方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課堂作業(yè)】圖片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從圖1到圖2的變化反映的主題是 A.中華文化的吸引力 B.文明的碰撞與交融C.華夏的崛起與興盛 D.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2.敦煌莫高窟中所存北魏時期的釋迦牟尼塑像,身上斜披印度袈裟,頭頂扎扁圓形發(fā)髻保留犍陀羅樣式;而中唐時期的脅侍菩薩塑像則膚色白凈,表情隨和,保留唐代平民的兩片螺圓形發(fā)髻。這種變化反映出 A.隋唐文化的開放包容B.儒學主流地位的喪失C.佛教文化逐漸本土化D.統(tǒng)治者對佛教的重視3.公元前4世紀—公元3世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東南亞地區(qū)。后來,各國在漢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本國文字,如朝鮮的諺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對漢字傳播認識正確的是 A.推動當?shù)氐奈幕涣髋c發(fā)展B.奠定亞洲儒學文化圈的基礎C.消除了東亞地區(qū)交流的障礙D.便利中國對鄰國文化的吸收4.科舉制在朝鮮影響之大,仿佛中國,至視為“我國公道,唯在科舉”。越南推行科舉制長達844年之久,僅次于朝鮮。由此可知,科舉制 A.在朝鮮推行時間最長B.推動了中華文明傳播C.在世界各國普遍實行D.打破了士族壟斷局面5.越南古稱交阯或交趾,秦漢到唐末千余年間,越南北部一直處于中國中央政權管轄之下。1009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國號為大越,并模仿中國制度設置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以上史實說明A.越南最早建立于公元10世紀B.李朝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政權C.古代越南一直是中國的屬國D.越南發(fā)展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6.康熙因西洋歷與中國傳統(tǒng)歷法之爭,命欽天監(jiān)官員與西洋歷代表、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辯論。經(jīng)驗證,證明西洋歷法更為準確,遂“復用西洋歷法”,并任命南懷仁為欽天監(jiān)副監(jiān)。這一事件表明 A.中國全面接受外來文化B.西方文化全面超越中國C.閉關鎖國政策有所改變D.中方借鑒西方先進文化7.晚清時期,中國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西方物理學揭示的一些原理,與《墨子》記載有相似之處。自秦漢以來幾乎被人遺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國人的關注與研究。這一現(xiàn)象表明 A.墨學復興促進傳統(tǒng)科技轉型B.傳統(tǒng)科技與近代科技一脈相承C.西學東漸促進了墨學的復興D.中國古代的科技以實驗為基礎8.據(jù)統(tǒng)計,1819-1840年,西人傳入中國的世界史地著譯約13種;1840-1860年,新增加了12種,這些新著對世界的描繪比較具體、詳細。材料現(xiàn)象 A.推動了閉關鎖國政策瓦解B.為洋務運動開展奠定基礎C.利于國人對世界認識深化D.強化了西方對中國的控制9.19世紀末,戊戌維新運動的重大歷史貢獻主要在思想文化領域內(nèi)。它之所以能在一向閉塞的中國社會中激起巨大的思想波瀾,主要是因為維新運動 A.傳播了西方先進啟蒙思想B.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進程C.首開“向西方學習”的風氣D.迎合了當時救亡圖存的需要10.梁啟超指出:“吾聞之,《春秋》三世之義,據(jù)亂世以力勝,升平世智、力互相勝,太平世以智勝……世界之運,由亂而進于平(指太平世);勝敗之原,由力而趨于智。故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彼庠?A.宣傳反清革命思想B.提倡封建倫理觀念C.開啟學習西方富國強兵之路D.利用中國傳統(tǒng)思想啟發(fā)民智11.1916年,北京中國銀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賬,一時被稱為“銀行界之破天荒,婦女界之新事業(yè)”。1929年,全國大學女教師276人,形成為一個職業(yè)群體。一些大城市的醫(yī)療、銀行、商店、文藝電訊等部門均有女職員出現(xiàn)。這說明A.女性普遍獲得平等就業(yè)機會B.婦女解放的歷史任務已經(jīng)完成C.北京是中國女權運動發(fā)源地D.傳統(tǒng)倫理綱常受到了一定沖擊12.十月革命勝利后,《廣東新中華報》的一篇文章寫道:“馬氏之言驗矣!今日歐美諸國已悟布爾什維克之不能以武力掃除矣!”這說明A.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B.馬克思主義得到部分國人認同C.馬克思主義只在南方得到傳播D.新文化運動已不再宣傳民主科學13.啟蒙運動時期,“中國熱”一度在歐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論及中國歷史文化,伏爾泰還根據(jù)中國歷史故事,編寫了劇本《中國孤兒》。“中國熱”的出現(xiàn)表明 A.中外交流開始觸及文化領域B.中國是啟蒙思想的源頭C.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力深遠D.中國歷史文化領先西方14.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人類文明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下列史實,能論證這一結論的有 ①朝鮮以漢字為基礎創(chuàng)造出諺文②古代越南曾移植了中國的教育體制③中世紀的西方熱烈追捧孔子及儒家經(jīng)典④鄭和下西洋擴大了中華文化在東南亞的影響A.①③ B.②④C.①②④ D.②③④15.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時間軸,在“?”處應填上A.日本派出遣唐使B.佛教傳入中國C.火藥傳入阿拉伯D.徐光啟編譯《幾何原本》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武帝時期,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之后形成了長達一千多年輝煌的譯經(jīng)事業(yè),這一時期,翻譯理論主要顯現(xiàn)在佛經(jīng)翻譯方面。晚明時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科學技術和學術思想趨于衰微,出現(xiàn)了對西方科學技術的渴求。中國士大夫們面對外患內(nèi)亂的國勢,期望通過會通中西哲學、宗教、科學,以期達到富國強兵?!幾院尉?、申連云《明末清初翻譯高潮成因分析》等材料二正是靠著一批留學生、一批精通外文又心甘情愿獻身革命的知識分子翻譯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以及共產(chǎn)國際的指導性文獻,十月革命的經(jīng)驗才被傳入并融化進中國革命實踐,中國大眾的思想覺悟和政治意識才得以迅速提高。大量馬克思主義譯著的出現(xiàn)和有關蘇俄問題的譯介,尤其是早期共產(chǎn)黨人的翻譯和傳播活動,給中國人帶來了新思想的火種,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和成長提供了理論上和人才上的準備。——摘編自王英鵬《跨文化傳播視閾下的翻譯功能研究》(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