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雙重身份下女性對性別偏見的回應行為研究
近年來,以女性為對象的性別偏見一直存在于各種形式。例如,由于塑造廣告作品中救援計劃的失敗,救援計劃總是被女性角色的“愚蠢與甜”所干擾。在許多愛情故事中,女性角色總是很脆弱,等待著男性主導角的救世主。女性瘦身產(chǎn)品的廣告呈現(xiàn)出“s曲線”,女性的客觀價值取決于他們滿足“迷人女性”的要求。成功的男性模式產(chǎn)生了對女性所有工作和家庭工作的蔑視。。。經(jīng)過很多性別偏見,女性心理和生理都會給女性帶來許多負面結果,如焦慮和抑郁、更低的社會自尊和身體癥狀(梁瑞、王奎、陳楚瑤,2017)。偏見并非一種單方面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而是偏見持有者、偏見對象、旁觀者等多方相互作用和共同建構的結果(程永佳,楊莉萍,2017)。近年來,性別偏見研究的重心逐漸從偏見持有者視角向偏見對象、旁觀者視角偏移,更多的研究者嘗試探索女性作為偏見對象或旁觀者在經(jīng)歷性別偏見后,如何對偏見持有者做出直接對抗的主動性行為及其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1性別偏見的發(fā)生機制1.1惡意偏見的種類性別偏見(GenderPrejudice)是基于社會性別分類,偏見持有者認為偏見對象群體擁有更低的社會地位的一種態(tài)度(從偏見持有者的動機來看,對女性的性別偏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惡意的偏見,另一種是“善意”的偏見。其中,“善意”的性別偏見基于偏見持有者對符合傳統(tǒng)性別角色的女性的積極態(tài)度,表現(xiàn)為保護性的家長式作風、對女性行為舉止的理想化期待以及對親密關系的渴望。惡意的性別偏見則基于對女性的敵對情緒和消極的刻板印象,支持約束女性的行為以適應社會規(guī)定,表現(xiàn)為支配性的家長式作風、對女性貶損的信念以及對異性的敵意。這兩種類型的性別偏見的共同特點是均將女性視為較弱的性別,維護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的權威性(在以往性別偏見研究的基礎上(Swim,Cohen,&Hyers,1998;1.2表達情緒對對待能力的影響當遭遇性別偏見時,女性往往會做出不同反應。過去多項研究(以上兩種分類框架的差別在于使用“獨斷性”還是“對抗性”,這兩個術語其實表達的是相同的意思,意指受害者表達對某種處境的不滿。相比較而言,前者更著重于偏見發(fā)生時受害者是否立即做出反應,強調(diào)反應速度;而后者更有助于強調(diào)受害者直接向偏見者表達對這種處境的反對,更關注受害者對偏見持有者的對抗態(tài)度的表達程度,以及影響這種態(tài)度轉化為行為的因素。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傾向于采用后一種分類方式,且對女性何時以及為何運用對抗性反應更感興趣,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對于其他反應,研究者們認為對抗性反應通常是最有效的反應,可以同時影響性別偏見的持有者和目標對象。1.3對抗性別偏見的認知評估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論作為偏見受害者還是旁觀者,大多數(shù)女性在面對性別偏見持有者時,實際做出的對抗回應數(shù)量都明顯少于期待做出對抗回應的數(shù)量,即使她們能夠識別偏見并期待有所回應,仍有大量的人會選擇具有最低社會風險的沉默的方式(為何女性不愿意正面對抗偏見持有者?研究者提出了兩個解釋模型。第一,壓力應對模型(StressandCopingModel)。此外,壓力應對也需要認知評估的參與,即需要判斷一個事件是否具有潛在的危害或收益,以及一個人是否擁有能力處理該事件。對抗性別偏見的認知評估分為三個部分:衡量對抗性別偏見產(chǎn)生的人際關系成本,減少偏見事件發(fā)生的期望,對自己對抗能力的焦慮(第二,對抗偏見反應模型(ConfrontingPrejudicedResponsesModel)。受旁觀者干預理論的啟發(fā),Ashburn-Nardo,Morris和Goodwin(2008)認為,女性做出對抗行為之前會遇到五重障礙:第一,無法確認當前事件是偏見事件;第二,意識不到偏見事件的嚴重性;第三,自己作為旁觀者時,寄希望于其他旁觀者去對抗,不認為自己有責任對抗偏見;第四,沒有合適的方法對抗偏見;第五,擔心對抗行為會有損自己與偏見持有者或其他人的關系,或擔心自己被認為是過度反應的。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女性都不會做出對抗行為(程永佳,楊莉萍,2017)。壓力應對模型和對抗偏見反應模型關注的是女性作為偏見言論受害者或旁觀者的認知過程對性別偏見回應的影響,解釋了不同回應行為發(fā)生的原因或心理機制。壓力應對模型著重考察制約認知評估的個人資源,比如樂觀、社會地位等非認知因素對女性對抗性回應行為的影響;對抗反應模型則聚焦于探討社會情境因素對女性回應偏見行為的影響,更像是一個理解在偏見情境和對抗行為之間多種障礙的啟發(fā)教育模型。不僅關注女性自身的認知判斷、情緒感受和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而且強調(diào)了旁觀者之間產(chǎn)生的對干預偏見的抑制效應。2回應社會偏見的影響因素根據(jù)壓力應對模型和對抗偏見反應模型的解釋,雙重身份下的女性一方面有著對抗性別偏見的想法,另一方面害怕承擔對抗之后產(chǎn)生的社交代價(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面對偏見持有者時,不同身份下的女性在對抗偏見選擇的差異主要與四類影響因素有關,即個體對偏見事件回應代價/收益評估、影響認知評估的樂觀人格、偏見情境誘發(fā)的痛苦情緒和對女權文化的認同(2.1悲觀主義者對社會傾向的態(tài)度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樂觀因素作為一種間接影響因素在起作用,樂觀的偏見受害者對潛在風險的敏感性較低,更傾向于認為對抗偏見不需要承擔很大的壓力,于是會更多的進行正面對抗或者向更有權威的人士報告(Kaiser,Major,&McCoy,2004)。樂觀的女性旁觀者的親社會傾向得分比悲觀的女性更高,她們會更多地選擇幫助受害者,對偏見事件進行干預,對抗偏見持有者(Bennett,Banyard,&Garnhart,2014)。多項研究(以往研究給出了三種解釋:第一,樂觀影響了自我的能力判斷。將偏見事件視為壓力事件時,具有樂觀人格傾向的女性會具有更多的對抗偏見的勇氣,不論是作為受害者還是旁觀者,她們都會認為自己擁有更多的智慧處理偏見事件(需要注意的是,樂觀和悲觀主義者在對過往經(jīng)歷事件中偏見水平的評估并不存在顯著差異。由此推斷,樂觀的人格因素增加的是性別偏見對抗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影響預估對抗行為產(chǎn)生的后果的認知過程和女性對抗偏見的實際行為,而不是將經(jīng)歷評估為偏見事件的認知過程。2.2女性所面臨的抗代價盡管在性別偏見面前保持沉默并不一定代表著對現(xiàn)狀的滿意,但是雙重身份下的女性在低危險偏見情境下都會優(yōu)先考慮對抗偏見所要付出的代價和可能的收益(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所擔憂的對抗代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身體代價。正面對抗可能會產(chǎn)生肢體沖突和負面情緒等負性后果(旁觀者同樣會因為權衡在這種低危險偏見情境下付出的代價比收益大,很少進行實際的對抗(2.3女性對偏見的回應差異以往的研究表明,受害者和旁觀者的身份不同,導致她們體驗到的痛苦情緒的水平不同,從而選擇的回應方式不同。作為偏見受害者,體驗到的痛苦水平越高,感受到的羞辱和憤怒越多,她們會更傾向對抗偏見持有者。實際使用對抗性回應的女性,比那些想要使用對抗性回應但最終什么都沒做的女性所報告的痛苦水平更高(與受害者不同的是,當女性旁觀者目睹女性遭遇嘲諷,輕蔑的評論時,盡管她們比控制組體驗到更高的痛苦水平,卻更多的選擇走開而不是對抗偏見持有者(雙重身份下女性的回應差異可能與她們在偏見事件中的自我卷入程度有關。受害者自我卷入程度高,痛苦水平高;而旁觀者共情程度的差異,導致她們可能無法確認當前偏見事件的嚴重性,只有當偏見持有者的行為和語言極其過分時,旁觀者體驗到的痛苦水平才足夠使她們有對抗的欲望(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體驗的痛苦水平更高更有助于女性對抗偏見,但體驗痛苦不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即使增加對抗的發(fā)生頻率,在情緒激動下的對抗效果也可能更加不樂觀。因此,關注應對技巧和干預策略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替代性影響因素。2.4女性性別偏見研究發(fā)現(xiàn),對女權主義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雙重身份下女性對偏見的回應。當女性作為受害者時,承認自己的女權主義身份與女性受害者的對抗性反應有關,她們更加容易識別性別偏見存在的普遍性,有更強烈的性別平等的概念,并且認為自己更容易遭受性別偏見(Weis,Redford,Zucker,&Ratliff,2018)。當女性作為旁觀者,公開支持女權主義的態(tài)度能夠預測她們采取對抗性回應的可能性(因此,3性別偏見的重要性綜上所述,雖然對雙重身份下女性的影響存在程度上的差異,但樂觀人格,代價/收益的認知評估、痛苦情緒和公開女權主義身份等因素確實可以促進女性在面對性別偏見時的對抗反應。然而從以往的研究來看,在對抗性別偏見時,大多數(shù)女性仍會選擇沉默或者忍耐。對抗性回應是否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內(nèi)隱性別偏見持有者的態(tài)度如何改變?除了鼓勵對抗之外,是否可以采用其他干預方式或者途徑,增強女性對抗偏見的信心和能力?基于對已有研究的分析,未來該領域的研究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進一步探索。3.1對抗性回應行為影響的未來研究雖然對抗偏見是公認減少偏見的有效策略,但研究發(fā)現(xiàn),被指控種族偏見能夠引起人們對受到冒犯的偏見對象的關注并有持久的減少偏見發(fā)生的效果。而被指控性別偏見卻常被視為一種娛樂,受到輕視(Gulker,Mark,&Monteith,2013)。為何對抗性別偏見的效果差強人意呢?未來的研究應該聚焦以下幾個問題:首先,人們對不同類型偏見的危害性評估是否存在差異?其次,來自女性受害者的實際對抗是否會減少偏見持有者的偏見水平?已有研究的結果并不一致。第三,當對抗回應來自旁觀者,其有效性是否會發(fā)生變化?第四,對抗性回應的效果是否與被試群體的社會身份、因變量測量時間等因素有關?已有的對抗性別偏見研究關注的群體大多數(shù)是異性戀的大學生,很少以包括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和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性少數(shù)群體(LGBT)為研究對象。而性少數(shù)群體可能比異性戀群體遭遇更多的性別偏見(3.2反思并自我強化以往研究多聚焦雙重身份下的女性如何應對外顯的性別偏見。外顯偏見通常表現(xiàn)有明顯的歧視或者侮辱性言語和行為,容易發(fā)現(xiàn)和識別;而內(nèi)隱偏見比較隱蔽,通常難于覺察,潛在的影響人們的偏見行為,加劇群體間沖突,并且內(nèi)隱偏見就好像壞習慣一樣很難改變,需要充足的動機、意識和努力才能破解(Girvan,Deason,&Borgida,2015)。目前在對內(nèi)隱種族偏見的干預研究中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睡眠反偏見訓練后,帶有種族偏見的被試的偏見水平在一周后會明顯降低(Hu,Antony,Creery,Vargas,Bodenhausen,&Paller,2015)。此外,Forscher,Mitamura,Dix,Cox和Devine(2017)發(fā)現(xiàn)針對不良行為習慣的干預能夠導致人們對種族相關問題的信念發(fā)生持久的變化,兩年后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更可能在公共網(wǎng)絡論壇上發(fā)表反對種族偏見的言論。因此,為了減少性別偏見的發(fā)生,以及雙重身份下的女性對抗性別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信息銷毀協(xié)議
- 員工個人年度總結模版
- 阿勒泰職業(yè)技術學院《唐詩精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阿拉善盟2025年小升初數(shù)學檢測卷含解析
- 隴南師范高等??茖W?!吨袊糯膶W史5》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食品感官鑒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國際商貿(mào)學院《地理教學專業(yè)英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師范大學《廣告策劃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SCI論文寫作與投稿 第2版-課件 4-SCI論文材料與方法寫作
- 陜西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國女性文學研究》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工業(yè)廢棄物在水泥中的應用
- 智能化弱電工程維保方案全套
- 代辦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委托書
- (2.2)接地電阻試驗報告
- 兒童嗜血細胞綜合征
- 男女生正常交往講座課件
- UNIT3語法專題課件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旅游資源分類、調(diào)查與評價
- T-DLSHXH 002-2023 工業(yè)干冰標準規(guī)范
- 典型示功圖應用與分析
- 出凝血完整版終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