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學總論
制作人:劉丹陽楊蓉
⑴掌握①感染與傳染病的概念;感染過程的5種表現(xiàn):清除病原體;隱性感染;顯性感染;病原攜帶狀態(tài);潛伏性感染。②傳染病的4個基本特征:有病原體;有傳染性;流行病特征(流行性,地方性,季節(jié)性);?。ǜ腥荆┖竺庖咝?。③傳染病的臨床特點:病程經(jīng)過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潛伏期、前驅期、癥狀明顯期、恢復期。發(fā)熱及熱型,各種皮疹和粘膜疹,毒血癥,肝脾大。④傳染病的實驗室檢查及診斷。⑤基本綜合治療最為重要,傳染病特異性的病原治療。⑵熟悉①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傳染源(病人,病原攜帶者,受染動物)、傳播途徑(空氣,水,食物,接觸,血道,蟲媒及土壤傳播),易感人群。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自然、社會因素)。②傳染病的診斷:病原微生物的涂片和分離(培養(yǎng));病原微生物的鑒定及藥物敏感試驗;免疫學試驗技術方法:(放射免疫測定,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免疫熒光測定、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氣相色譜);基因檢測。③傳染病的預防:管理傳染源(傳染病的分類及嚴格報告制度,病人與病原攜帶者的隔離治療);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特異性與非特異性措施。④傳染病的治療原則:治療與預防相結合,病原治療與支持、對癥治療相結合,中西醫(yī)治療相結合。我國傳染病防治的成就
急性傳染病2萬/10萬----230/10萬絲蟲病縣884---49麻風病50萬---2萬麻疹、脊灰、白喉、百日咳1183萬-10萬血吸蟲病人1000萬--20萬黑熱病53萬---基本消滅嬰兒死亡率20%----0.3%人均壽命35歲----69歲世界傳染病的現(xiàn)狀1999年世界因病致死5200萬人死于傳染病1700萬人肺炎及呼吸道感染引起死亡440萬人霍亂、傷寒、痢疾造成310萬人死亡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者分別3.5億,死亡110多萬麻疹死亡100多萬兒童百日咳35.6萬兒童破傷風死亡46萬兒童艾滋病1981-19962180萬感染,發(fā)病770萬,其中550萬人喪生至2001年HIV6400萬人AIDS死亡242萬人,全球每天15000例新HIV感染,8000人死亡目前對我國人民生活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傳染病一、病毒性肝炎二、艾滋病三、流行性出血熱四、狂犬病五、結核六、性病七、感染性腹瀉八、霍亂九、流腦、乙腦傳染病的概述病原體被清除隱性感染/亞臨床感染顯性感染/臨床感染病原攜帶狀態(tài)潛伏性感染感染過程的表現(xiàn)(感染譜)
病原體被消滅或排出體外胃酸殺菌作用。正常體液溶菌作用。組織內(nèi)細胞的吞噬作用。病原體+特異性抗體激活補體系統(tǒng)殺滅作用。隱性感染/亞臨床感染隱性感染/亞臨床感染——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僅誘導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應答,而不引起或只輕微的組織損傷,因而在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癥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fā)現(xiàn)。1)隱性感染在傳染病流行期間,對防止流行的擴散有其積極的意義。隱性感染的增多,人群對某一種傳染病的易感性可降低,而當傳染病流行時,發(fā)病率可降低。(2)隱性感染可能處于病原攜帶狀態(tài),而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成為傳染源帶來消極因素(如傷寒、菌痢、乙型肝炎)(3)隱性感染在五種感染中最常見,往往10倍于顯性感染。顯性感染/臨床感染顯性感染/臨床感染—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不但誘導機體發(fā)生免疫應答,而且通過病原體本身的作用或機體變態(tài)反應,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xiàn)。顯性感染結果:①痊愈②死亡③慢性化病原體攜帶狀態(tài)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者侵入較遠的臟器,繼續(xù)生長、繁殖,而人體不出現(xiàn)任何的疾病癥狀,但能攜帶并排出病原體成為傳染病流行期間的或感染性疾病的傳染源。按病原體種類不同分為帶病毒者、帶菌者或帶蟲者等。共同特點:無明顯臨床癥狀而攜帶病原體,在許多傳染病中是重要的傳染源,如傷寒、菌痢、白喉、霍亂、流腦、乙肝等。按其發(fā)生和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潛伏期攜帶者、恢復期攜帶者、或慢性攜帶者。急性攜帶者——小于3個月。慢性攜帶者——大于3個月。慢性乙肝大于6個月。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影響因素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
傳播途徑: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接觸傳播蟲媒傳播血液、體液傳播
人群易感性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
傳染源患者:患者通過咳嗽、嘔吐、腹瀉等而促進病原體播散,慢性患者可長期排出病原體。隱性感染者:在流腦、脊髓灰質炎等是重要的傳染源。病原攜帶者:慢性病原攜帶者無明顯臨床癥狀而長期排出病原體,如傷寒、菌痢。受感染動物:某些動物(如狗、鼠等)間的傳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也可傳給人類,引起嚴重的疾病。傳播途徑呼吸道傳播:病原體存在于空氣中的飛沫或氣溶膠中,易感者吸入后獲得感染,如麻疹、結核病、禽流感、非典等。消化道傳播:病原體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于進食時獲得感染,如傷寒、菌痢、霍亂等。接觸傳播1、間接傳播,接觸了傳染病人用過的各種物品、用具,不注意洗手,造成腸道傳染病的感染。2、直接傳播,人被狂犬咬傷,接觸天花、帶狀皰疹、單純皰疹、水痘、皰疹膿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直接接觸后感染。蟲媒傳播昆蟲綱的蚊、蚤、蠅、虱(六條腿)、蜘蛛綱的蜱螨(恙蟲)等,通過叮咬吸血傳播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斑疹傷寒、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森林腦炎、恙蟲病等。血液、體液傳播:病原體存在于攜帶者或患者的血液、體液中,通過應用血制品、分娩、性交等傳播,如瘧疾、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垂直傳播:母嬰傳播(宮內(nèi)感染、圍生期感染、分娩后感染)。水平傳播:除垂直傳播以外的傳播。先天性感染:嬰兒出生前已從母親或父親獲得的感染,如梅毒、弓形蟲病。
有些傳染病只用一種傳播途徑,如傷寒只經(jīng)消化道傳播;有些傳染病有多種傳播途徑,如瘧疾經(jīng)蟲媒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人群易感性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稱易感性。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越高,發(fā)生該病流行的可能性越大。一次流行后易感者比例大幅度下降,隔幾年易感者水平上升后才會發(fā)生第二次流行,人工自動免疫可以將易感者水平降至最低。自然因素:
自然疫源性傳染病/人獸共患?。▃oonosis)社會因素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氣象和生態(tài)等對傳染病流行過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寄生蟲病和由蟲媒傳播的傳染病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尤其明顯。傳染病的地區(qū)性和季節(jié)性與自然因素有密切關系,如北方——黑熱病,南方——血吸蟲。瘧疾夏秋季發(fā)病率高,鉤蟲病少見于干旱地區(qū)。乙腦7、8、9三個月氣溫潮濕,蚊蠅密度高。流腦3—4月春季多發(fā);血吸蟲病必須有淺灘,江邊疫水水域適合釘螺生長。
某些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為野生動物之間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如鼠疫、鉤端螺旋體病等,人類進入這些地區(qū)亦可受感染,稱為自然疫源性傳染病或人獸共患病。社會因素包括社會制度、經(jīng)濟狀態(tài)、生活條件和文化水平等對傳染病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后許多傳染病發(fā)病率下降或接近被消滅?,F(xiàn)在因人口流動、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環(huán)境污染等,使某些傳染病發(fā)病率升高,如結核病、艾滋病、瘧疾、血吸蟲病等。傳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臨床特點有病原體(pathogen)
有傳染性(infectivity)
有流行病學特征(epidemiologicfeature)
有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immunity)
基本特征
病原體每種傳染病都是由特異性病原體引起的??梢允俏⑸锖图纳x。隨著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深入,對各種傳染病原體的認識也逐漸加深,由于新技術的應用,有可能發(fā)現(xiàn)新的傳染病原體。傳染性這是傳染病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區(qū)別。傳染性意味著病原體能通過某種途徑感染他人。傳染病病人有傳染性的時期為傳染期。每一種傳染病的傳染期都相對固定??勺鳛楦綦x病人的依據(jù)之一。在沒有人工免疫的情況下,傳染病的發(fā)病率:麻疹95%、百日咳70%、百喉10—20%、脊髓灰質炎〈1%。隨著人工自動免疫大量推廣,傳染率大大降低。流行病學特征傳染病的流行需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人群易感性這三個基本條件。流行過程在自然和社會的影響下,表現(xiàn)出各種特征,如血吸蟲病只呈地方性流行。傳染病的發(fā)病可分為散發(fā)性發(fā)病、流行、大流行和暴發(fā)流行。傳染病發(fā)病率在時間上(季節(jié)分布)、空間上(地區(qū)分布)、不同人群(年齡、性別、職業(yè))中的分布也是流行病學特征。散發(fā)性發(fā)病—指某傳染病在某地的發(fā)病率仍處于常年水平。流行—指某傳染病的發(fā)病率顯著高于近年來的一般水平時。大流行—指某傳染病的流行范圍甚廣。超出國界或洲界時。暴發(fā)流行—傳染病病例發(fā)病時間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個短時間之內(nèi)者。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體經(jīng)顯性或隱性感染某種病原體后,都能產(chǎn)生針對該病原體有其產(chǎn)物的特異性免疫。主動免疫——感染后獲得的免疫力和疫苗接種獲得的免疫力。被動免疫——通過注射或從母體獲得抗體的免疫力。感染后免疫力持續(xù)時間有很大差異。麻疹、脊髓灰質炎、乙腦等持續(xù)時間長,往往保持終生。流感、菌痢、阿米巴痢疾等持續(xù)時間短。臨床特點病程發(fā)展的階段性常見的癥狀與體征臨床類型潛伏期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至開始出現(xiàn)臨床癥狀為止的時期,稱為潛伏期。數(shù)小時(細菌性食物中毒)數(shù)日(白喉、猩紅熱、菌?。?shù)月(狂犬?。?shù)年(麻風?。┟恳粋€傳染病的潛伏期都有一個范圍,并呈常態(tài)分布,是檢疫工作觀察、留驗接觸者的重要依據(jù)。相當于病原體在體內(nèi)定位、繁殖和轉移、引起組織損傷和功能改變導致臨床癥狀出現(xiàn)之前的整個過程。潛伏期的長短一般與病原體的感染量成反比。前驅期從起病至癥狀明顯開始為止的時期同稱為前驅期。前驅期中的臨床表現(xiàn)通常是非特異性的,如頭痛、發(fā)熱、疲乏、食欲下降和肌肉酸痛等,為許多傳染病所共有,一般持續(xù)1-3天。有傳染性。起病急驟者可無前驅期。癥狀明顯期在此期間傳染病所特有的癥狀和體征都通常獲得充分的表現(xiàn),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黃疸、肝、脾腫大、腦膜刺激征等。但也有些傳染病直接進入恢復期,無癥狀明顯期,臨床上稱為頓挫型。如脊髓灰質炎、乙腦等?;謴推诋敊C體的免疫力增長至一定程度,體內(nèi)病理生理過程基本終止,患者的癥狀及體征均基本消失,臨床上稱為恢復期。此期可出現(xiàn)再燃或復發(fā)。再燃—指當傳染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逐漸減,但體溫尚未完全恢復正常的緩解階段,由于潛伏于血液或組織中的病原體再度繁殖,使體溫再次升高。復發(fā)—指當患者進入恢復期后,已穩(wěn)定退熱一段時間,由于體內(nèi)殘存的病原體再度繁殖而使臨床表現(xiàn)再度出現(xiàn)的情況。再燃和復發(fā)可見于傷寒、瘧疾、菌痢等傳染病。后遺癥—指有些傳染病患者在恢復期結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長期都未能恢復正常的情形。如脊髓灰質炎、流腦、乙腦。發(fā)熱1、發(fā)熱程度:低熱、中度發(fā)熱、高熱、超高熱。2、發(fā)熱三個階段體溫上升期極期體溫下降期3、熱型:稽留熱(傷寒)、弛張熱(敗血癥及化膿性感染性疾?。?、間歇熱(瘧疾)、回歸熱(回歸熱?。┎灰?guī)則熱(結核?。⒉顭幔ú剪斁。?、雙峰熱(黑熱病)。發(fā)疹許多傳染病在發(fā)熱的同時伴有發(fā)疹,稱為發(fā)疹性傳染病。外疹與內(nèi)疹出疹時間、部位和先后次序對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第一天皮疹:風疹第二天皮疹:猩紅熱第三天皮疹:麻疹第五天皮疹:斑疹傷寒第六天皮疹:傷寒(玫瑰疹)水痘的皮疹:主要分布于軀干;麻疹皮疹:先出現(xiàn)于耳后、面部、然后向軀干、四肢蔓延,同時有口腔黏膜科氏斑。皮疹分四大類:斑丘疹、出血疹、瘡疹、蕁麻疹、腥紅熱麻疹口腔斑焦痂---恙蟲病
玫瑰疹直徑2-4mm,壓之退色,多在10個以下。圖中約是15個。)中毒癥狀①毒血癥②菌血癥③敗血癥④膿毒血癥傳染病的診斷臨床資料包括詳詢病史及體格檢查的發(fā)現(xiàn)加以綜合分析。依其潛伏期長短,起病的緩急,發(fā)熱特點,中毒癥狀,特殊癥狀及體征可做出初步診斷。臨床資料
麻疹-粘膜斑疹(科氏斑);破傷風-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狂犬?。d奮煩躁,恐水怕風,流涎多汗;流行性出血熱-酒醉貌,腋下出血點;熱型、皮疹傷寒—玫瑰疹鉤端螺旋體病—腓腸肌壓痛恙蟲病---焦痂發(fā)病年齡、職業(yè)、季節(jié)、地區(qū)、生活習慣預防接種史過去病史集體發(fā)病史家族史流行病學資料
一般檢查:
三大常規(guī)(血液常規(guī)、尿常規(guī)、糞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和分類增高,常見于流腦、敗血癥、猩紅熱等。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不明顯甚至減少,見于傷寒、副傷寒。病毒性感染時白細胞總數(shù)通常送減少或正常,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熱和病毒性肝炎等。實驗室檢查
原蟲感染時白細胞總數(shù)減少,如瘧疾、黑熱病等。蠕蟲感染時嗜酸性粒細胞通常增多,如鉤蟲、血吸蟲等感染。嗜酸性粒細胞減少則常見于傷寒、流腦等。尿常規(guī)有助于鉤端螺旋體病和腎綜合征出血熱的診斷。血生化有助于病毒性肝炎、腎綜合征出血熱的診斷。實驗室檢查病原體檢查:
1、直接檢出:血或骨髓涂片中檢出瘧原蟲、利什曼原蟲、微絲蚴及回歸熱螺旋體等,大便檢出各種寄生蟲卵、阿米巴原蟲、絳蟲節(jié)片等;腦脊液中檢出新型隱球菌。
2、分離培養(yǎng)
細菌、螺旋體和真菌可用人工培養(yǎng)基分離培養(yǎng),立克次體則需經(jīng)動物接種或細胞培養(yǎng)才能分離出來,病毒分離一般需要用細胞培養(yǎng),用過抗病原體的藥物治療后,檢出陽性率會明顯下降。病原體檢查病原體分離依不同疾病取血液、尿糞,腦脊液、骨髓、鼻咽分泌物、滲出液,活檢組織等進行培養(yǎng)與分離鑒定。病原體檢查免疫學檢查
特異抗體檢測:直接凝集試驗;間接凝集試驗;沉淀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免疫熒光檢查;放射免疫測定,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其他檢查支氣管檢查、胃鏡檢查、結腸鏡檢查、超聲檢查、磁共振成像、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活體組織檢查等。傳染病的治療治療原則早期治療,防治結合;控制傳染源,早期發(fā)現(xiàn)病人,阻止流行,把治療與隔離、消毒、檢疫、流行病學調查、衛(wèi)生宣教結合起來。病原治療或特效與對癥治療相結合中西結合一般療法:病原與免疫治療:對癥與支持療法:中醫(yī)中藥治療:
治療方法
一般療法一般療法①隔離:使病人即時治療控制傳染源,防止病原體播散,有利于管理、消毒。避免病人發(fā)生交叉感染。②護理:保持病室安靜、通風良好、光線充足。③飲食:保證一定熱量供給,給予容易消化吸收,富營養(yǎng)、合口味的飲食,如不能進食,靜脈高營養(yǎng)液輸入。病原與免疫治療⑴抗病毒療法:金剛乙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阿昔洛韋(嘌呤核苷衍生物)-水痘、帶狀皰疹病毒、EB病毒感染利巴韋林(烏苷類似物)-廣譜抗病毒病原與免疫治療⑵抗生素療法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原則:①要有適應癥,是細菌感染可能做細菌學檢查和臨藥敏測定的資料參考,原因末明的發(fā)熱不宜盲目用藥。②預防性用藥限于鏈球菌感染者,流腦接觸者。③用藥劑量聯(lián)合用藥要適當,療程要足,以免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和疾病復發(fā)。④給藥途徑、配伍禁忌、藥物相互影響均要考慮。⑤病人有肝腎功能損害時,抗菌藥物劑量酌減,以免加重損害。⑥長期大量使用抗菌藥物時,要防止二重感染。病原與免疫治療(4)免疫療法①抗毒素:作用:中和游離毒素,但對于病原體已與細胞結合的毒素無效。主要品種:白喉抗毒素、破傷風抗毒素、肉毒抗毒素、抗炭疽血清及狂犬病血清。血清過敏試驗:由于免疫血清不少來自動物屬異性蛋白,注射前要做皮試,如陽性,注射時應特別小心,必須采用小劑量逐漸遞增的脫敏方法,必須在急診室進行,隨時準備搶救。②免疫調節(jié)劑:左旋咪唑
胎盤肽
白細胞介素可用于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水痘、帶狀皰疹、風疹的預防。對癥與支持療法①降溫:物理降溫(頭部放冰袋,酒精擦浴溫水灌腸等)藥物降溫:50%安乃靜滴鼻柴胡注射液防退熱虛脫復方氯丙嗪、異丙嗪肌注、雙氯酚酸鈉栓塞肛。對癥與支持療法②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失衡③鎮(zhèn)靜止驚④新功能不全⑤微循環(huán)障礙⑥呼吸衰竭對癥與支持療法高熱—各種降溫措施;顱內(nèi)壓升高—脫水療法;抽搐—鎮(zhèn)靜措施;昏迷—恢復蘇醒措施;心力衰竭—強心措施;休克—改善微循環(huán)措施;嚴重毒血癥時—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療法等。中醫(yī)治療中醫(yī)的辨證論治對調整患者各系統(tǒng)的機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黃連、大蒜、魚腥草、板蘭根等有一定的抗微生物作用。傳染病的預防傳染病的預防一、管理傳染源二、切斷傳播途徑三、保護易感人群病人——及時上報
甲類(強制管理)乙類(嚴格管理)丙類(監(jiān)測管理)接觸者
檢疫、密切觀察、藥物預防/預防接種一、管理傳染源
病原攜帶者治療、教育、調整崗位、隨訪觀察動物傳染源
如屬有經(jīng)濟價值的家禽、家畜,應盡可能加以治療,必要時宰殺后加以消毒處理;如無經(jīng)濟價值者則設法消滅。
法定傳染病分三類,共38種。甲類2種,乙類26種,丙類10種。甲類的鼠疫、霍亂,乙類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質炎為強制管理的傳染病,城鎮(zhèn)要求發(fā)現(xiàn)后2小時內(nèi)通過傳染病疫情監(jiān)測信息系統(tǒng)上報,農(nóng)村要求不超過6小時。隔離1、嚴密隔離2、呼吸道隔離3、消化道隔離4、血液—體液隔離5、接觸隔離6、昆蟲隔離7、保護性隔離嚴密隔離對傳染性強、病死率高的傳染病,如霍亂、鼠疫、狂犬病等,病人應住單人房,嚴格隔離。呼吸道隔離對由病人的飛沫和鼻咽分泌物經(jīng)呼吸道傳播的疾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流腦、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結核等。消化道隔離對由病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間接污染食物、食具而傳播的傳染病,如傷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病等,最好能在一個病房中只收一個病種,否則應特別注意加強床邊隔離;血液-體液隔離對于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的血及體液而發(fā)生的傳染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鉤端螺旋體病等,在一個病房只住同種病原體感染的病人;接觸隔離對病原體經(jīng)體表或感染部位排出,他人直接或間接與破損皮膚或黏膜接觸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如破傷風、炭疽、梅毒、淋病和皮膚的真菌感染等,應作接觸隔離;昆蟲隔離對以昆蟲作為媒介傳播的傳染病,如乙腦、瘧疾、斑疹傷寒、回歸熱、絲蟲病等。應作為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寫買樹木合同范本
- 2025年浙江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詳解
- 2025年巴彥淖爾c1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內(nèi)容
- 代理記賬業(yè)務合同范本
- 繡花施工方案
- 專屬定制鞋合同范本
- 公司收購股合同范例
- 養(yǎng)殖土地借用合同范本
- 分包責任合同范本
- 做餐飲合伙合同范本
- 60萬噸年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資金申請報告模板定制
- 氣管切開病人的護理查房PPT課件
- 小學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話說節(jié)儉-(13張)ppt
- 日順電子酒店智能房控管理系統(tǒng)說明書
- 急診與災難醫(yī)學第二版配套課件 02 急性發(fā)熱
- 部編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4《買東西的學問》第1課時課件
- 公因數(shù)、最大公因數(shù)的應用
- CBT主要技術精品課件
- 常用液壓元件型號對照表230
- 項目章程模板范文
- 泰山產(chǎn)業(yè)領軍人才工程系統(tǒng)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