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公益慈善教學概況_第1頁
國內外公益慈善教學概況_第2頁
國內外公益慈善教學概況_第3頁
國內外公益慈善教學概況_第4頁
國內外公益慈善教學概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jīng)典word整理文檔,僅參考,轉Word此處可刪除頁眉頁腳。本資料屬于網(wǎng)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學由朱健剛教授2005年開設的全校公共選修課《公民、社會與發(fā)展》,2013來理解當代社會與青年責任。在教學方式上,除了基本授課之外,課程在“服務學習”基礎上推出了“公益學習”,并與社區(qū)機構進行合作和聯(lián)系。我的課程主社會。?2012年5月招生的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宋慶齡公益慈善教育中心的公益慈善班(類似于第二專業(yè)),2015年南京工業(yè)大學浦江慈善學院開設了公共事業(yè)管理(公益慈善管理)本科專業(yè)。據(jù)媒體報道,北師大珠海分校首屆公益慈善班的31名畢業(yè)生,超過半數(shù)的進入了各大“中”字頭公募基金會、主流非公募基金會和公益慈善機構,從事籌款、傳播、財務、招聘、教學或項目管理等不同類型的工作。?依托在北京、上海、廣州等著名高校的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院,并由慈善基金程項目分別是面向知名企業(yè)家和新興慈善家的“全球善財領袖計劃”(GPL,GlobalPhilanthropyLeaders管人員及有志于慈善事業(yè)的企業(yè)家的“國際慈善管理課程”(EMP,ExecutiveManagementofPhilanthropy)。程。2017年我所工作的華東師范大學也聯(lián)合上海紫江基金會,成立了華東師范大學紫江公益慈善研究院,將專注于公益慈善人才的培養(yǎng)。學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但是具體的課程也開放給從事公益行業(yè)以及對此感興趣的社會人士。族慈善學院,這個學院在本科生中開設了“慈善研究”專業(yè),核心的學分包括慈關的項目。課程。這幾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發(fā)展,網(wǎng)絡公益教育也逐漸發(fā)展起來。2017年4月26日,微信公眾號《中國公益研究院》上的一篇文章提到了國外的相關公益到了自媒體時代公益網(wǎng)校、微信課程的發(fā)展。上的“公益五十講”,這是中國公益研究院和福特基金會聯(lián)合推出了“五十課學4勝教授開設了“社會企業(yè)家精神”在線課程。鄧老師也親自在“公益促使學園”中宣傳,我也看到這個在線課程在朋友圈內受到了廣泛的轉發(fā)。三、我的公益慈善教學實踐2011民社會專題》,課程的取這個名字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大的聯(lián)系。2008年的2010年上海的世博是微博的興起,網(wǎng)絡上又形成了一股新的公民社會參與力量。2011年新春,于建嶸教授在微博上倡議網(wǎng)絡打拐,得到了公民、非政府組織以立了公民“微行動”的典范。因此,當時我這門課程的目標不僅希望學生對公民發(fā)展和進步。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知識”和“實踐”,我決定在課堂上邀請了不同領域的了解,我是2010年夏天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yè)后到華東師范大學工作的,沒有在的支持,他們推薦了上海公益界的朋友。2011年4月11日,我在課堂上邀請上海的城市社區(qū)發(fā)展以及在熱愛家園的社區(qū)工作。國NGO的發(fā)展和多方合作”,獨立媒體人翟明磊先生談“微博公民課”,上海自然之友志愿者召集人易曉武(現(xiàn)在是“方寸地”的創(chuàng)始人)談“從環(huán)保事件看政府信息公開”。嘉賓們的熱情回應,讓我非常感恩。舞。為了方便嘉賓的行程安排,每逢有嘉賓講座的時候,我會把課程臨時調到晚上,但是課程還是有很高的出席率,甚至有外系的旁聽者。2011年5月19日呂朝而20多位同學也毫無怨言地耐心等了一個多小時。嘉賓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后來,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參與,2014年春我把課程名字改為《社會公益與創(chuàng)新》。之前學生的課堂分享主要是“社會公民事件或者公益?zhèn)€案”,課后的小度上只是作為“他人的事情,他者的項目”缺乏與自我的聯(lián)系;小組項目的設計中大部分停留在一個“計劃”階段,缺乏操作性,甚至有不少同學最后放棄了實踐項目,改寫小論文。因此,在改名之后的課程中,我更突出了“公益”和“實踐”。公益?zhèn)€案的分享益?zhèn)€案的嘉賓。加的“接地氣”,也開始真正地從“計劃”走入到“實踐”。2014年春的課堂訓項目,而他們在進行項目設計中都包含了前期的調查工作和初步的項目實施。2016年秋季課程,學生的小組項目主要圍繞了“環(huán)?!焙汀瓣P注身邊人群”這兩個主要議題:有針對一次性筷子問題的“拒筷還居”,推廣雙面打印的“紙要脫單”,校園內閑置物品交易平臺“舍易”,追問校園垃圾問題的“校園垃圾知多少”,有在上海流動兒童教室設立的科學雜志閱讀的“MagaZone”,以及關注校園后勤工人的“華師大的日與夜”。課程結束后,我與同學們在學院的微信公眾號上做了一個專題為“社會公益與創(chuàng)新”的推送,介紹同學們的項目,同時我也給他們寫了一個名為“課堂內外的公益與創(chuàng)新”的序。也看到了“社會公益”的力量。我的課堂嘉賓已經(jīng)將近30多人,他們來自不同社會機構/組織/媒體/企業(yè)/。他們之中有很多是公益組織的創(chuàng)辦人,有社工機構的工作人員,有跨國公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部門的負責人,還有媒體人、律師、自由職業(yè)者與學生社團的負責人。們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行動,他們的成長。和最寶貴的社會資源。生活中,能夠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