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保險法上的告知義務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5de82e1406267be05e6a1bfbb66884/4f5de82e1406267be05e6a1bfbb668841.gif)
![試論保險法上的告知義務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5de82e1406267be05e6a1bfbb66884/4f5de82e1406267be05e6a1bfbb668842.gif)
![試論保險法上的告知義務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5de82e1406267be05e6a1bfbb66884/4f5de82e1406267be05e6a1bfbb668843.gif)
![試論保險法上的告知義務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5de82e1406267be05e6a1bfbb66884/4f5de82e1406267be05e6a1bfbb668844.gif)
![試論保險法上的告知義務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f5de82e1406267be05e6a1bfbb66884/4f5de82e1406267be05e6a1bfbb66884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v.試論保險法上的告知義務【摘要】保險告知義務是保險法上最大誠信原那么的重要表達之一,它要求保險告知義務承當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應將其所了解的有關保險標的的一切重要情況如實告知保險人或其代理人,不得有任何隱瞞、遺漏、誤述或欺詐。對此,我國?保險法?第16條有相應的規(guī)定,但該規(guī)定仍有缺乏。本文從我國?保險法?關于告知義務的相關規(guī)定入手,系統(tǒng)的分析了告知義務的理論根底、告知義務的主體、內容以及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在文中也對告知義務的完善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娟P鍵詞】保險法告知義務告知義務主體告知義務內容Abstract:Theobligationofinsuranceinformingisoneoftheimportantmanifestationoftheprincipleofutmostgoodfaith,whichrequiresthepersonswhobeartheobligationofinsuranceinformingtotruthfullyinforminsurerandhisagentsofalltheimportantthingsabouttheinsuringobjectsthatheknowswhenenteringintotheinsurancecontracts,withoutmakinganyconcealment,omission,misrepresentationordeception.Inthisregard,China's"InsuranceLaw"makesprovisioncorrespondinglyinArticle16,buttheprovisionisstillinadequate.Inthispaper,China's"InsuranceLaw"ontheobligationoftherelevantprovisionsofthestart,asystematicanalysisoftheobligationofinformingthetheoreticalbasis,theobligationofthesubject,content,andbreachofthisobligationofthelegalconsequences,inthetextalsotheobligationofthepleteexpressedmyownviews.Keywords:InsurancelawTheobligationofinsuranceinformingTheobligationoftheprincipalTheobligationofthemaincontent【正文】因保險合同具有高度的信息不對稱性、附合性、射倖性等特點,故保險合同為高度老實信用合同。保險合同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在保險合同成立前投保人負有如實告知義務、XX義務,投保人負有提示、說明、建議義務。由此可見,保險法上的如實告知義務是最大誠信原那么在保險法上的具體表現之一,該義務的履行情況關系到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平衡。它是保險人是否愿意與投保人建立保險合同、訂立什么樣的保險合同以及保險人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承當責任的根底。因此,在保險法上,如實告知義務的價值根底就表現為最大誠信原那么和當事人的合意。一、告知義務含義保險告知義務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其代理人〔以下簡稱保險告知義務承當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應將其或應知的有關保險標的的重要事實如實告知保險人及其代理人的義務?!苍谖覈?保險法?中規(guī)定保險告知義務人僅為投保人,不包含被保險人及其代理人。〕我認為,保險告知義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1、保險告知義務存在于保險合同成立前,且直接來源于法律規(guī)定,其性質屬于先合同義務和法定義務;2、保險告知義務的主體應為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其代理人;3、保險告知義務的內容是將有關保險標的的重要事實如實告知保險人及其代理人;4、保險告知義務的承當方式為陳述和說明。二、告知義務的主體告知義務的主體,即在保險合同締結過程中負有將保險標的相關情況告知保險人的義務人。告知義務人的范圍各國立法有所區(qū)別,但是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第一,僅僅規(guī)定投保人為告知義務人,例如德國〔?保險契約法?第16條〕、意大利〔?意大利民法典?第1892、1893條〕等;第二,規(guī)定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均為告知義務人,例如?韓國商法典?第651條〕規(guī)定投保人和被保險人都負有告知義務;第三,在保險立法中分不同情況區(qū)分對待,例如?日本商法典?那么區(qū)分對待損失保險和生命保險,在損失保險中,告知義務人僅為投保人,而在生命保險中告知義務人還包括被保險人。根據我國?保險法?第16條第一款規(guī)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由此規(guī)定可以看出,我國?保險法?中的保險合同告知義務主體僅僅為投保人,而對于被保險人及其代理人是否是告知義務的主體,卻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我認為,此規(guī)定欠妥,應當將被保險人及其代理人作為告知義務的主體,理由有以下三點:1、就財產保險而言,被保險人為保險事故發(fā)生時的受損人及收益人,根據權利義務相一致原那么,被保險人負有保險告知義務理所當然。同時,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往往最了解保險標的物的狀況及危險發(fā)生情況,便于告知義務的履行。在人身保險中,投保人與被保險人分屬兩人,此時,沒有人比被保險人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安康狀況,這時主要承當如實告知義務的也應當是被保險人。綜上所述,我國?保險法?中保險告知義務人應當不僅僅局限于投保人,而應該擴展為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其代理人,在此種情況下,告知義務才更為全面客觀,才會更加有利于保險權利義務雙方。三、告知義務內容一般認為,保險告知義務承當人并非對任何事項都負有告知義務,學說及立法例上有詢問告知主義和自動申告主義之分。學者多認為,詢問告知主義和自動申告主義的采用,與一國國民對保險的認知程度有關。在保險業(yè)開展初期,以采用詢問告知主義為宜。目前我XX用的是詢問告知主義。即投保人僅就保險人所詢問的,且以對于危險估計有關系的事實,據實告知于保險人,至于詢問以外的事項,雖有重要性,投保人亦不負告知義務。根據我國?保險法?的規(guī)定,應是保險人對于保險標的或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如實告知,此處的有關情況應推定為重要事實。對于重要事實的判斷標準,法律沒有規(guī)定,通說采用“決定性〞影響標準,即該事項對于保險人是否決定承?;虮kU費率上下有決定性影響。我認為,告知義務的范圍在正面對于“重要事實〞難以界定的情況下,也可以從反面予以限制,即設定告知義務的免除事由。但就從此角度而言,我國?保險法?并沒有作出規(guī)定,我試從法律的應有之義來總結告知義務的免除事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保險人已經知道或應當知道的事實。在保險人對于重要事實的前提下,保險人對于保險標的的危險性已經有了充分的預計,訂立合同也反映了保險人真實的意思表示。此時告知義務強加于告知義務承當人將加重其責任,導致極度不公平,因此此時應免除告知義務承當人的告知義務。同理,在保險人對應當知道的重要事實,其作為相對人,也應該負有一般人的注意義務,不應將責任推至告知義務人。2、告知義務承當人不能或不應知道的事項。保險合同具有專業(yè)性、復雜性,對于一般的社會群眾而言,由于受自身知識、環(huán)境等的制約,對于一些事項不能或不應當知道,“法律不強人所難〞,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強求他們告知其根本不了解的事實。3、保險人未詢問的事項。我XX詢問告知主義之說,在這種學說下,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僅對保險人所詢問的事項負告知義務,對保險人未為詢問的事項,均不負告知義務,保險人未詢問的事項是免除告知義務的另一事由。原因在于,在保險關系中,對于哪些事項事關保險危險的發(fā)生或其程度,保險人在判斷上具有豐富的經歷,應當由保險人就這些事項對投保人作出詢問。如果其沒有就這些事項作出詢問,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沒有義務自己判斷此等事項重要還是不重要,投保人當然可以免除其告知義務。四、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保險法?第16條第規(guī)定了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于保險事故發(fā)生后的法律效果??紤]告知義務違反時主觀的過錯程度,區(qū)分為成心與重大過失,并分別規(guī)定了不同的法律效果。假設出于成心,那么保險人可解除合同,并對保險事故免除責任即不承當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并不退還保險費,且不考慮未如實告知的重大事實是否對保險事故的發(fā)生有嚴重影響;假設出于重大過失,那么保險人可解除合同,但只有當未如實告知的重大事實對保險事故的發(fā)生有嚴重影響時,不承當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應當退還保險費。嚴重影響實質上是指未如實告知的重大事實與保險事故的發(fā)生具有因果關系。與此同時,?保險法?16條第3款規(guī)定了解除權的除斥期間,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fā)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當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關于除斥期間的規(guī)定,有效地限制了保險人解除權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利益?!窘Y語】通過對我國保險法上告知義務的分析研究,結合別國〔如德國、日本等〕關于告知義務制度的設計,我發(fā)現我國對于告知義務的規(guī)定比擬少,很多方面還不夠完善,如告知義務的主體應加以擴展,告知義務中重要事實也沒有明確的加以界定,在實務中保險人通過保險條文的設計來加重投保人的告知義務責任等。因此,對于一些?保險法?中疏漏的事實,在此進展了淺薄的分析,希望我國法律關于告知義務的規(guī)定能更加完善。【參考資料】1、彭貴:裁判視角下新報憲法的亮點,載于?司法論壇?2010年第5期。2肖保和:?保險法老實信用原那么研究?,法律2007年版,第57頁。3韓守瑩,余靜:保險法上如實告知義務的范圍,載于?經濟與法?2009年第8期。4李紅潤:論違反保險告知義務的形式和法律后果——兼論我國?保險法?第17條的完善,載于?XX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5李志恒,謝慧婷:試論我國保險合同的告知義務——簡評新?保險法?第16條之規(guī)定,載于?法學研究?,2009年第4期。6、王衛(wèi)國:論保險法的修改與完善,載于中國司法網。7X祥:論保險法上的如實告知義務,載于?法制與社會?2009年7月〔下〕。8林勛發(fā):論保險法上之告知義務,載于?商事法暨財經法論文集?,XX元照,1999年版。9郝媛媛:簡析保險法之告知義務,載于?法商雜志?2010年第四期。10、曹文濤:新舊?保險法?如實告知義務的比擬分析,載于?長江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11、胡偉:論保險締約告知義務——新舊?保險法?第16條的適用與完善,載于?XX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第9期。12、韓永強:?保險法?第16條中被誤讀的“告知義務〞載于?法學雜志?2010年第2期。13、史大琦:論保險法中的如實告知義務,載于?現代教育科學?2009年第1期。14、祝宇嬌:試論保險合同中的告知義務,載于?法治時空?2009年4月〔下〕。15、魏華林,林寶清:?保險學原理?,高等教育,2008年版。射倖說。該說認為保險合同訂立時的告知義務是基于保險合同屬于一種射倖合同。射倖是指結果的發(fā)生處決于不確定的偶然因素,保險合同的射倖性表達在,被保險人支付少量保險費后,可能因為保險事故發(fā)生而獲得大量賠償,也可能不發(fā)生保險事故而得不到任何回報。同樣,對于保險人來說,那么可能因不發(fā)生保險事故而取得保險費又無需負擔任何責任,或因發(fā)生保險事故而支付遠高于保險費的保險金。結果如何完全基于保險事故發(fā)生與否這個不確定的因素。日本的岡野敬次郎認為“對于不確定之事故,雙方當事人須以均等認識為必要,故于保險契約之訂立時,投保人就其所知悉的一切重要事實,必須告知保險〞。換言之,投保人履行告知義務披露重要事實,是雙方當事人對危險事故發(fā)生之可能性到達“均等認識〞之必要。所謂對危險有“均等認識〞的說法其實與上文的合意說沒有什么差異,由此可見射倖說所表達出的真正意義仍然在于危險估計,其目的就是使保險人在對危險的估計方面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保險合同的射倖性只是表達在單個保險合同上,如果從整體上考察,保險人開設每一個險種,都是按大數法那么經過精細細致的測算后才制定出來,所收取的保險費與承當的責任大體相當,其實不是具有射倖性。即使在單體上,其射倖性也不同于一般的射倖合同。個體在投保時必須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獲得賠償需以保險事故發(fā)生為前提,所獲賠償也是以損失為限,理論上投保人不會從保險事故中獲得利益。因此保險合同只是在某些表象上具有射倖性,假設以保險合同具有射倖性來解釋告知義務之立法根據,理論上有點牽強,也不能提醒告知義務的本質。三、告知義務的性質契約在某種意義上,是由一堆“義務群〞組成的法律關系網。其核心在于給付,但除了給付義務以外,尚一些輔助功能的義務,契約義務還包括:給付義務、附隨義務和不真正義務〔或稱間接義務〕,附隨義務中包括有先契約義務和后契約義務。那么,告知義務屬于什么性質呢?我認為這是一種先契約義務。首先,從告知義務的履行時間看,它是在保險合同訂立時,當事人之間就契約訂立進展促商的過程中履行,我國?保險法?第17條即規(guī)定“訂立合同時〞投保人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其次,從內容上看,它非以給付為內容,其所告知的是與保險標的危險有關的重要,這些事實也并非合同的內容,只是保險人決定是否承保及以何種費率承保的依據,告知相關事項是為了合同訂立做準備。第三,從義務產生的根據上看,告知義務非基于合同約定所產生,而是基于危險管理的需要和危險測定這個目的,也是法律所規(guī)定。第四,從履行的意義看,告知義務履行不是以合同的給付為目的,也不是輔助合同給付義務,是為保險人估計危險,保障保險人與投保人在整體上的對價平衡。告知義務屬于先契約義務之定性,有利于將告知義務與保險合同成立后的通知義務相區(qū)別,也有利于從時間上判斷告知義務人是否構成對告知義務的違反?!捕吃儐栔茖Ω嬷马椀耐庋?,有兩種立法例,分別是自動申告主義和詢問答復主義,詢問答復主義一般采用詢問表制。自動申告主義指告知義務人除了對保險人詢問事項應當告知外,還需要告知其它保險人沒有詢問,但足以影響保險人估計危險的重要事項。保險業(yè)初期時,都以自動申告履行告知義務,即使現下仍有國家如此規(guī)定,日本、意大利英國、美國。在這種告知義務制度下,義務人將承受無限告知的責任,它要求義務人自行判斷何種事項會對保險人估計危險產生影響,判斷是否屬于保險合同上的重要事項。它還要求義務人告知保險未詢問但又可能影響保險人估計危險的事項。這意味著義務人必須具備對危險有足夠認識,能夠承當起對危險有合理的注意義務的能力。在海上保險中,保險人對保險標的難以控制,投保人一般又多為從海運或海上貿易的商人,對危險有足夠認識,因此海上保險仍持自動申告主義,正如我國?海商法?第222條規(guī)定:“合同訂立前,被保險人應當將其知道的或者在通常業(yè)務中應當知道的有關影響保險人據以確定保險費率或者確定是否同意承保的重要情況,如實告知保險人〞。但是于陸上保險,這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非常不利。義務人為一般社會群眾,保險品種卻名目繁多,義務人非保險專業(yè)人員,假設要其充分披露,實屬不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違反告知義務。因此,提出詢問答復主義對平衡保險人與投保人的訂約能力具有進步意義。詢問答復主義,有的人稱書面詢問主義,或者稱詢問制。是指告知義務人僅對保險人以書面方式詢問的事項負有告知義務,保險人未以書面詢問的事項,無論是否以口頭方式詢問,義務人均不負告知義務。很多論著上都把書面詢問主義列為告知義務履行的方式加以討論,而其真正的意義卻是在于限制告知內容的范圍。最早確立詢問答復主義的是瑞士,1908年瑞士?保險契約法?第4條第1款規(guī)定:“投保人就保險人所提示的詢問表,或所為書面詢問有關危險測定上的重要事實,以在訂立合同時知悉者為限,必以書面告知。〞我國XX地區(qū)保險法也仿效之。從我國?保險法?第17條看,告知亦以詢問為前提,只是條文中并沒有明確以書面形式。不過我國中國人壽、平安和太平洋三大保險公司均在各自有關人壽保險的“共同條款〞中規(guī)定:保險人“可以就投保人、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書面詢問〞,可以認為,保險實務中已經承受了書面詢問主義。詢問答復主義對保護投保人一方的利益有重要意義。告知義務人的告知以保險人的詢問為前提,推定保險人所詢問者皆為重要事項,義務人僅就詢問作如實告知。未經保險人詢問的事項,即使影響保險對危險的估計,亦不告知,保險人不得以此為由認為義務人未履行告知義務而解除保險合同。要求投保人、被保險人履行告知義務是推定他們更知悉保險標的重要事項,而詢問答復主義那么推定保險人更知悉何為重要事項。從前文的分析中亦可以看出,作為專業(yè)危險管理人的保險人,對危險應該比投保人更有經歷,因此詢問表實際上課以保險人“提醒義務人何為重要事項的義務〞。這種權利義務的分配對現代保險契約訂立上雙方實際訂約能力的懸殊起到有效的偏正作用。我國保險法第17條規(guī)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并可以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其中也采用了詢問制,但并沒有說明是以書面方式還是以口頭方式?!踩持ず蛻斨男睦韺W上講,知悉屬于認知,告知屬于表達,表達需以認知為前提。要保人之據實說明義務范圍除須為書面且屬重大事項外,必須是要保人所知悉或應知悉者,學理上稱之為“知悉及應知悉〞事項。我國?海商法?第222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應當將其知道的或者在通常業(yè)務中應當知道的有關影響保險人據以確定保險費率或者確定是否同意承保的重要情況,如實告知保險人〞??梢姼嬷膬热菹抻凇爸せ驊斨え?,這是一種主觀主義告知義務制度。海上保險對投保人、被保險人履行告知義務的要求相對說比陸上保險高,海商法上告知義務有“知悉〞限制,陸上保險那么更應如此,但我國?保險法?第17條似乎遺漏了這一重要條件。認知的心理狀態(tài)分為“知悉〞和“應當知悉〞兩種情況?!爸え暿且环N客觀心理狀態(tài),法律規(guī)定以“知悉〞為限,從法理上看,是對保險人要求的限制,保險人不能要求義務人告知其所不知之事項。任何人都不可能是無所不知者,如果讓義務人告知其所不知之事項,顯然是勉為其難。“應當知悉〞一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法律規(guī)定“應當知悉〞條件是對義務人主觀上消極認識的限制,頓促義務人對應知事項履行告知義務,義務人不得對應知事項以不知為由而不告知,否那么,將構成對告知義務的違反。應知悉的判斷依據。應當知悉的標準以一般人的常識就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地位及其他相關環(huán)境為依據,根據最大誠信原那么,告知義務人應知的事項,如果屬于保險人詢問的重要事項,不是諉為不知。綜上述,告知義務所要告知事實的范圍應限于保險人詢問的,為義務人所知悉或應知悉的重要事項。除此之外的事項均不屬如實告知之內容。而對于告知范圍內之事項,屬于保險人或應知的、或為保險人免除的,無須告知。一、對我國?保險法?第17條的解讀我國?保險法?第17條規(guī)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并可以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投保人成心隱瞞事實,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或者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蛘咛岣弑kU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投保人成心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保險人對于保險合同解除前發(fā)生的保險事故,不承當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并不退還保險費。投保人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事故的發(fā)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對于保險合同解除前發(fā)生的保險事故,不承當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可以退還保險費。保險事故是指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事故。〞本條是對如實告知義務的具體規(guī)定。從大體上看,我國已建立起了告知義務制度的根本框架。與國外相比,對主觀成心形態(tài)進展區(qū)分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但因條文比擬簡單原那么,且存在很多漏洞,在保險實務中不易操作。首先,在立法根據方面,從對過失違反告知義務的處理分析,它要求未如實告知的事實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蛘咛岣弑kU費率,可以認為是以危險估計說為理論依據。但是,它對成心未告知的嚴厲態(tài)度卻表達了對最大誠信原那么的忠實貫徹,即使未告知事故與危險估計無關也不另外??梢姶朔l在立法依據的理論方面有些模糊,存在危險估計說與誠信說的雙重性,即在主觀上出于成心時采取誠信說,在主觀上出于過失時采取危險估計說,而且有偏重于誠信說的傾向。保險實務中,尤其是人壽保險中,詢問表所詢問的內容網羅一切,并有“是否有其它疾病〞之類概括性性問題,為使投保單能夠順利通過核保程序,在保險代理人的誘導下,投保人或多或少會作出一些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告知。因此當發(fā)生保險事故時,本條規(guī)定就成了保險人對付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尚方寶劍〞,找出一些成心違反如實告知的情況,“技巧性〞地逃避賠償責任。其次,告知主體單一,不能適應保險實務。按照本條,告知義務的主體只能限于投保人,致在人壽保險中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后,常以對被告人身體情況不知為由為自己開脫,被保險人也可以通過由他人投保來逃避自己的告知義務。第三,告知的范圍和方式不明確。但從主觀上以成心或過失為違反義務的要件,仍可推知以義務人知悉或應知悉為限,也可推知在過失違反告知義務時仍是限于重大事實。本條規(guī)定保險人可以“詢問〞,應當認為這是采用了詢問答復主義的立法例,但詢問是否必須以書面形式卻沒有進一步明確,也沒有明顯投保人對詢問以外的事實是否免予告知。沒有規(guī)定免除告知事項是對告知范圍立法的一個很大立法漏洞,會導致保險人明知投保險人為不實告知而繼續(xù)承保。典型的情況見于人壽保險中,保險營銷員明知被保險人患有某種疾病,卻慫恿投保人為被保險人購置保險,在發(fā)生保險事故時因違反告知義務合同遭到解除。第四,違反告知義務的處理,在主觀上采取過錯責任原那么。在客觀方面,可以認為是采取了危險估計說,是否兼采因果關系說那么難以明顯。因為當主觀上出于成心時,按本條規(guī)定無需要考慮因果關系;假設出于過失,只規(guī)定“對保險事故的發(fā)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對于保險合同解除前發(fā)生的保險事故,不承當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并沒有規(guī)定未告知事項與事故無關時,是否要承當給付義務,是否還可以解除合同。但從字面上解釋,應可以解除合同,只是簡單地解除合同對被保險人不利。所以它表達的是不完全的因果關系說,但最高人民法院最新的意向為采取因果關系說。第五,對保險人的解除權沒有除斥期間限制是一大漏洞。加上成心不如實告知可無條件解除合同的規(guī)定,必然導致保險人濫用解除權,使合同效力長期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在人壽保險中,常有被保險人在投保多年后發(fā)生保險事故遭到拒賠的情況發(fā)生,對被保險人極不公平。200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也關注到保險立法上的缺陷,提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糾紛案件假設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0-2025年中國減速器行業(yè)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年中國互聯網+服裝行業(yè)發(fā)展前景預測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報告
- 提升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策略
- 中國石化購油合同范本
- 2025年加油站安全管理及事故應急預案合同
- epc內部合同范例
- 個人網店店鋪轉讓合同范本
- 2020-2025年中國無人船行業(yè)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勞務廣告安裝合同范例
- 作品著作版權合同范例
- 秦始皇嬴政人物生平介紹PPT
-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說課稿公開課一等獎市賽課獲獎課件
- 農村電商(農產品電商)運營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骨科無痛病房的建立
- 口腔護理技術
- 塑料成型模具設計(第2版)江昌勇課件0-導論
- 《西藏度亡經》及中陰解脫竅決(收藏)
- POWERPOINT教學案例優(yōu)秀6篇
- 2022年內蒙古包頭市中考英語試卷含解析
- 五年級下冊《Lesson 11 Shopping in Beijing》教案冀教版三年級起點小學英語-五年級英語教案
- 2023年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面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