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語文冊復(fù)習(xí)_第1頁
人教部編版語文冊復(fù)習(xí)_第2頁
人教部編版語文冊復(fù)習(xí)_第3頁
人教部編版語文冊復(fù)習(xí)_第4頁
人教部編版語文冊復(fù)習(x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如何做到情景交融“最無情不發(fā),情無景不生”(范稀文《對床夜語》卷二),景與情在寫作中應(yīng)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篇景情自然融合的文章,更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心靈的觸動和情感上的共鳴。

1.觸景生情,情因景生。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經(jīng)歷,看到某種景物,自然而然生出或被觸發(fā)出某種情感。將這樣的景描寫出來,將這樣的情抒發(fā)出來,并讓景物與情感之間建立起某種聯(lián)系,就是一篇好的寫景抒情文字。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起初作者內(nèi)心“頗不寧靜”,淡淡的優(yōu)愁之感彌漫在字里行間。但隨著作者獨行小路,領(lǐng)略月下荷塘美景,憂愁雖然還在,但心頭平添了一份淡淡的喜悅,感受到一絲得來不易的寧靜。這喜悅和寧靜都是由荷塘之景自然生發(fā)出的感受,作者在描寫荷塘?xí)r并沒有直接寫情,但情自在景中。2.因情寫景,借景抒情。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高興或煩惱,輕松或沉重,熱烈或悲涼,而隨著情感的變化,似乎看到的景物也產(chǎn)生了不同,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正是此意。以情感為軸心選擇與之契合度較高的景物進行描寫,將自己的情感賦予景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同樣也能寫出一篇好的寫景抒情文字。如郁達夫《故都的秋》中,北平之秋景物眾多,作者選擇了槐樹的落蕊、秋蟬衰弱的殘聲、微涼的秋雨等頗具悲涼之感的景物,來表現(xiàn)對故都的思念與眷戀,皆因它們與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苦悶之情相一致;史鐵生《我與地壇》中,“剝蝕”的琉璃,“淡糊”的朱紅,“坍記”的高墻,“做落”的玉砌雕欄,也都高度暗合了作者失落、悲傷甚至絕望的心境。這樣的文字,處處寫景,字字關(guān)情,能給讀者以思考或震撼。第七單元教材內(nèi)容梳理14.1《故都的秋》1.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在哪里?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內(nèi)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蟬的每一聲殘鳴中;在秋雨的每一個雨點中;在秋棗的每一絲微黃里;也在那故都閑人充滿了京腔的互答聲中。2.多次寫到南國之秋的用意。對北國之秋的感受:“清”、“靜”、“悲涼”對南國之秋的感受:“慢”、“潤”、“淡”(對比襯托)熱愛、贊美和眷戀故都之秋故都的秋總寫(1~2段)北國的秋:清、靜、悲涼江南的秋:慢、潤、淡分寫(3~12段)記敘清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秋雨話涼佳日秋果觀秋色:清聽秋聲:靜品秋味:悲涼議論人皆感秋非到北方不可中國文人尤甚總寫(13~14段)南國之秋:色彩不濃,回味不永。北國之秋:色彩濃,回味永。

向往品味贊美

眷戀14.2《荷塘月色》一、主題歸納文章以作者因“心里頗不寧靜”而夜游荷塘為線索,通過對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朦朧、景致恬靜優(yōu)美等生動細膩的描寫,委婉含蓄地表達出“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相交織的心理體驗,反映了作者作為愛國知識分子,在反動軍閥統(tǒng)治的白色恐怖之下,感受到現(xiàn)實壓抑,向往自由生活,欲求解脫而終難解脫的苦悶與復(fù)雜心境。二、內(nèi)容小結(jié)三、寫荷塘都寫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妙處?①寫荷葉用了比喻,“舞女的裙”不僅寫出了荷葉自然舒展的形態(tài)美,而且賦予了荷葉勃勃的生機。②寫荷花用了擬人、博喻?!把U娜”寫出了荷花的輕柔優(yōu)美、嬌媚多姿;“明珠”“星星”“美人”三個比喻構(gòu)成博喻,描繪出淡月輝映下荷花的晶瑩剔透、忽明忽暗以及不染纖塵的美麗,寫出了荷花的神韻。③寫荷香用了通感。作者以歌聲來寫花香,將讀者的感受一下子從嗅覺轉(zhuǎn)到聽覺上來,“縷縷清香”和“渺茫的歌聲”在斷斷續(xù)續(xù)、若有若無的特點上極為相似,引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④寫荷波與上文“彌望”“田田”呼應(yīng),突出荷葉之密之盛;寫流水“脈脈”,顯示其有“情”。寫《采蓮賦》中少年男女傳情、嬉游的熱鬧場面,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達出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作者借用《西洲曲》中男女的相思之情來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也表達了對眼前寂寞、毫無生機的環(huán)境的不滿及對光明美好生活的向往。四、作者引用《西洲曲》與《采蓮賦》各有什么作用?①寫荷塘,動靜結(jié)合。先寫田田的荷葉,后寫綠葉中零星地點綴著的荷花,這是靜的畫面?!斑@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則是動的景致。動靜結(jié)合,形象地傳達出月下荷塘幽靜又富有生氣的特點。雖無“月”字,但處處有月色。葉子、花以及被微風(fēng)帶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月色映射下才形成了動人的景致。五、試從動靜、虛實的角度分析本文是如何描寫荷塘和月色的。②寫月色,虛實結(jié)合。先寫月光如流水般瀉在葉子和花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這是實寫。“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則是虛寫,但虛中見實,貼切地表現(xiàn)了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tài)。寫月下的投影,有“灌木”的“參差的斑駁的黑影”,也有“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而這些“影”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光影交錯,把岸邊樹、塘中荷連在一起,構(gòu)成了美麗的圖景。此處寫月色,但處處有荷塘。五、試從動靜、虛實的角度分析本文是如何描寫荷塘和月色的。15.1《我與地壇》一、史鐵生名言1.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2.要么在惡夢中醒來,要么在美夢中睡去。3.當白晝的一切明智與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種眼睛看這個世界。4.不應(yīng)該因為現(xiàn)實的不滿意,就遷怒于那亙古的夢想,說它本來沒有。5.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生命最大的價值。6.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它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暉之時。寫作對史鐵生的意義談及寫作對史鐵生的意義,很多年后他總結(jié)道:“左右蒼茫時,總也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而這樣的找,后來發(fā)現(xiàn)利于此一鐵生,利于世間一顆最為躁動的心走向?qū)庫o。”史鐵生曾說他其實未必適合當作家,是命運把他弄到這條路上來了。這條路他走得不明不白,不由得嘮叨;走得孤單寂寞,不由得四下里張望;走得怵目驚心,不由得向著不知所終的方向祈禱。二、內(nèi)容小結(jié)三、主題歸納作者以自己的經(jīng)歷為基礎(chǔ),敘述了自己多年來在地壇沉思流連所觀察到的人生百態(tài)和對命運的感悟,講述了人應(yīng)該怎樣看待生命中的苦難。文中母親與地壇融為一體,地壇是“我”虛化了的母親,母親是“我”心中永遠的地壇。文章借地壇抒發(fā)了作者關(guān)于生命、生存等問題的哲思,表達了對母親無盡的思念。四、深入探究①襯托作者的心境。如開頭寫古園的破落荒蕪,表現(xiàn)了作者身處苦難中的心境。②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個特定的“情緒背景”。在那樣一個安謐、荒蕪的古園中,作者很容易展開對生命的思考。③景物描寫實際上也是作者對“生命”“世界”的解讀。如文中寫“蜂兒”“螞蟻”“瓢蟲”等小昆蟲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著,活動著,向人們展現(xiàn)出繽紛的生命世界,無言地訴說著生命的美麗。這些一方面是為了證明地壇“荒蕪但并不衰敗”,另一方面也是告訴作者:雖然身有殘疾,但不能一味消極地只想到死,而應(yīng)以平靜的心態(tài)看待死亡。作者在這里獲得了堅強活下去的勇氣。1.文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④借景物描寫,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思念。如母親雖已去世,但作者依舊“在老柏樹旁”“在草地上在頹墻邊”思念母親,他從“霧罩的清晨”,一直呆呆地坐到“鳥兒歸巢的傍晚”,直至“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幻想著母親還會像從前那樣再來這園中找自己。此處景色描寫成功地渲染了物是人非的滄桑感,把作者思念母親的痛苦寫得深沉而悲涼。課文刻畫了一個承受著巨大痛苦,幫助雙腿癱瘓的兒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氣的母親形象。她是一位不幸的母親,她又是一位堅忍的母親。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的愛深沉而不張揚,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寫母愛,并不是由母親直接來表現(xiàn)的,而是通過作者自己心靈的對話,自問自思,從“我”理解母親這個角度展開,這樣寫使文章尤為動人。用行動描寫展示對母愛的理解。如:“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jīng)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兒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庇眯睦砻鑼懕憩F(xiàn)母愛的深度。如:“我放下書,想,這么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課文刻畫了一個怎樣的母親形象?作者又是怎樣來描寫母愛的?①“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句話告訴人們“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應(yīng)該樂觀面對。②“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常人眼中衰敗的落日、泥濘的溝坎都被作者描繪得如此壯麗,其中寄寓著這樣的哲理:生命充滿苦難,歷經(jīng)苦難的人生也能夠輝煌和燦爛。3.本文語言極富哲理性,情感真摯動人,你能舉例說明嗎?本文融議論、記敘、描寫于抒情之中,感情真摯感人,通篇都洋溢著對母親的深切的愛。在抒情中夾雜一些議論,突出了主題,如“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記敘的一些細節(jié)深化了主題,如“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來……”。自然景物的描寫,渲染了氣氛,如“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等等。在內(nèi)容上,本文打破了抒情、議論與敘事、寫景的間隔,以思辨為主導(dǎo),而又自始至終飽含情感,內(nèi)涵深厚。4.本文是如何融議論、記敘、描寫于抒情之中的?16.1《赤壁賦》本文描寫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飲酒賦詩的舒暢心情,然后通過客人的洞簫吹奏極其幽怨的聲調(diào),引起主客之間的一場回答,文章的重點便轉(zhuǎn)移到人生態(tài)度問題的論辯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極情緒,同時也反映了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主要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1.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jié)合。2.“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全文不論抒情還是議論,始終不離江上風(fēng)光和赤壁故事。這就創(chuàng)造出一種情、景、理的融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蘊涵著人生哲理的藝術(shù)境界。本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那種詩的特質(zhì)和情韻,同時又吸收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韻和對鍋等方面的束縛,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3.形象優(yōu)美、善于取智的語言特色。16.2《登泰山記》一、知識卡片記“記”是散文的一種體裁。可敘事,可寫景,可狀物,目的在于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如:《小石潭記》寫景,借凄清的景抒發(fā)作者被貶后的凄涼之情;《核舟記》狀物,通過對核舟的介紹說明,贊揚古代民間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桃花源記》敘事、寫景,表現(xiàn)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和對現(xiàn)實的不滿;《岳陽樓記》借為重修岳陽樓作記的機會寫景、議論,表明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登泰山記》寫景、敘事,描寫泰山的壯麗景色,抒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二、資料鏈接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對于散文創(chuàng)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鮮明的主張,其創(chuàng)始人是方苞,劉大櫆和姚鼐繼承并發(fā)展了他的理論,三人并稱為“桐城三祖”(因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辭著名,世稱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內(nèi)容多宣傳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學(xué);語言力求簡明達意,條理清晰,“清真雅正”。桐城派主張學(xué)習(xí)《左傳》《史記》等先秦兩漢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韓愈、歐陽修等人的作品,講究“義法”,要求語言“雅潔”。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歸序》《武季子哀辭》、姚鼐的《登泰山記》等。桐城派散文特點:提出“義法”主張?!傲x”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法”指表達中心的形式技巧?!拔恼嘛L(fēng)貌一般簡潔平淡,而鮮明生動不足”。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則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是對道教女神的尊稱。傳說其為東岳大帝之女,司職為使婦女多子,并保護兒童。三、內(nèi)容小結(jié)四、主題歸納這篇游記生動地敘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jīng)過,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的雄渾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①“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边@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負白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動態(tài),用語新穎、傳神。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明亮。②“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边@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的畫面。作者縱目遠眺,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山水畫一般,而山腰間停留著的云霧好像飄帶一般,使人感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shè)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這一比喻寫出了西邊諸峰的特點,更顯出日觀峰的雄峻,且賦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動。五、文中運用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的語句繪景摹色各有特色,找出具體的語句并體會其特點和作用。本文巧用烘托來突出景物特征。如寫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級七千有余”暗暗點出,然后借山頂俯視所見“半山居霧”和在日觀亭時“足下皆云漫”的圖景從側(cè)面加以烘托。又如寫雪,除“冰雪”“雪與人膝齊”等正面描寫外,又以“明燭天南”“白若樗蒱”“絳皓駁色”等作側(cè)面烘托,引人想象,生動有趣。六、本文在描寫景物時很少直接寫出,而是采用了側(cè)面烘托的寫法,請分析。七、文言知識梳理

1.重要字音。汶(wèn)水

南麓(lù)

砌(qì)石磴(dènɡ)

徂(cú)徠(lái)

晦(huì)日絳(jiànɡ)色

若僂(lǚ)

樗(chū)蒱(pú)石罅(xià)

膝(xī)蓋2.通假釋義。須臾成五采(“采”同“彩”,色彩)多平方,少圜(“圜”同“圓”,圓形)3.古今異義。橫至于泰安(古義:動詞“至”和介詞“于”連用,到,到達。今義:動詞,表示達到某種程度;介詞,表示另提一事。)石蒼黑色,多平方(古義:方方正正的。今義:指數(shù)是2的乘方;平方米。)4.一詞多義。其陰,濟水東流(名詞,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名詞,陰天)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副詞,暗中,暗地里)陰余始循以入(動詞,開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詞,曾經(jīng))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副詞,才)始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動詞,遠看)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動詞,盼望)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名詞,聲望,名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名詞,這里指農(nóng)歷十五日)望當其南北分者(介詞,在)崖限當?shù)勒撸▌釉~,擋住)當及既上(介詞,等到)皆不及往(動詞,趕上)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動詞,到達)及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動詞,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體上,支持身體重量)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名詞,同“座”,座位)王曰:“何坐?”曰:“坐盜?!保▌釉~,犯罪)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介詞,因為,由于)坐亭東自足下皆云漫(動詞,彌漫)其遠古刻盡漫失(動詞,磨滅)漫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詞,相當于“于”,在)余始循以入(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自唐顯慶以來(助詞,與“來”連用,表示時間)以5.詞類活用。名詞的活用汶水西流(名詞作狀語,向西)濟水東流(名詞作狀語,向東)崖限當?shù)勒撸~作狀語,像門檻一樣)6.文言句式。(1)判斷句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者,……也”表判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也”表判斷)(2)省略句余始循(中谷)以入(余)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蒼山負雪,(雪)明燭天南生(于)石罅7.文化知識。1.京師國都。近現(xiàn)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稱為首都。因各朝代國都大多不同,京師就指代不同的城市。例如: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張衡傳》)“京師”指東漢國都洛陽。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登泰山記》)“京師”指清朝國都北京。2.陰、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陽”。3.五鼓五更。古時常于夜間擊鼓報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B.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C.泰山之陽,汶水西流D.月出于東山之上答案:B解析:B是代詞,指代東谷;其他三項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2.下列句子中,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B.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C.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D.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答案:D解析:D項是名詞用作動詞,其他三項是名詞作狀語。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給材料續(xù)寫三句話,要求:內(nèi)容貼切,符合邏輯,句式與所給示例相同。示例:莊子是寂寞的,但他卻在寂寞中為無路可走的人們打開了一扇開向清風(fēng)明月的天窗。材料:魯迅屈原史鐵生消沉的人們昏睡的國人黑暗的社會一盞上下求索的明燈一劑療救精神的良方一扇通向幸福的大門參考答案:屈原是寂寞的,但他卻在寂寞中為黑暗的社會點亮了一盞上下求索的明燈。魯迅是寂寞的,但他卻在寂寞中為昏睡的國人開出了一劑療救精神的良方。史鐵生是寂寞的,但他卻在寂寞中為消沉的人們開啟了一扇通向幸福的大門。4.為下面這幅圖片擬寫解說詞,要求: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能揭示畫面的內(nèi)涵。解析: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在于認真閱讀題干要求,明確畫面內(nèi)容,進而運用修辭展開表述??傊?,“解說詞”在描述畫面的同時還要揭示出其內(nèi)涵。參考答案:這是一幅坐在輪椅上的殘疾運動員奮力擊球的感人畫面。她揮動球拍,展開青春的翅膀;馳騁球場,追逐人生的夢想。單元總結(jié)1.《靜女》這是一首古老的愛情詩。開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嫻靜而美麗的女子。接著敘述她原本與男子約定相會,卻“愛而不見”,令男子獨自徘徊,這樣的逆轉(zhuǎn),表現(xiàn)了愛情萌發(fā)時的甜蜜和歡樂。接下來說靜女贈送的形管很美麗、討人喜愛,后面又退一步說并非形管好,而是因為它是美人贈送的。如此反復(fù)借彤管“表白”,其實都是抒發(fā)對靜女的愛,真實且有情趣。誦讀這首詩,思考“彤管”這類美好事物在詩中的象征作用,感受反復(fù)、逆轉(zhuǎn)的手法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涉江采芙蓉》

東漢中后期,游宦、游學(xué)之風(fēng)盛行,大批士子遠離故鄉(xiāng)。作為文人五言詩濫觴的《古詩十九首》反映的就是這一現(xiàn)實,詩中充滿了羈旅懷鄉(xiāng)的思緒。這首詩的主人公采擷美草香花要送給“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還在“舊鄉(xiāng)”,長路漫漫,欲贈不能,只能讓憂傷陪伴自己終老。全詩字里行間流露著溧泊他鄉(xiāng)和分隔兩地的無奈。誦讀這首詩,體會其“淺而能深、近而能遠”(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一)的特色。

3.《虞美人》李煜的這首詞,將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聽風(fēng)的無眠、物是人非的無奈、愁懷難解的悲涼,以及對往日帝王生活的懷想,編織在一起,將亡國之痛、故國之思寄寓其中。詞人通過具體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緒具象化,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千古流傳,引發(fā)了不同時代人們的感嘆,誦讀時要細加品味。

4.《鵲橋仙》這首詞借鵲橋相會的傳說,歌詠忠貞不渝的愛情。詞人不認為織女和牛郎聚少離多值得哀怨,因為他們短暫的相會,遠勝世人無數(shù)次的相聚,時空阻隔反而釀就了他們相會的甜蜜。詞人還說,只要彼此情意長久,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無須黯然神傷。誦讀這首詞,體會詞人命意的高妙,理解他對愛情的獨特見解。

教材內(nèi)容梳理《靜女》1.《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2.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3.共305篇。4.又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5.《詩經(jīng)》按樂曲分為“風(fēng)”、“雅”、“頌”三部分。“風(fēng)”指“十五國風(fēng)”,大都是民間歌謠——課文所選的兩首詩作均出自“風(fēng)”;“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文學(xué)常識《靜女》表現(xiàn)了健康純真的愛情,它雖然沒有成年人的堅貞和厚重,沒有中老年愛情歷經(jīng)滄桑之后的洗練與深沉,卻以單純、天真、無邪而永恒?!渡娼绍饺亍贰豆旁娛攀住返乃枷雰?nèi)容1.失志傷時、人生無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會》、《生年不滿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驅(qū)車上東門行》(“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城笊裣?,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2.世態(tài)的炎涼與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樓》感嘆知音難逢。《明月皎夜光》寫朋友離我而去。3.游子思婦們離別相思之苦?!渡娼绍饺亍?、《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如何把握古詩的思想感情?1.通過朗讀,直接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2.通過分析,抓取意象,透過意象把握思想感情。3.尋找詩中關(guān)于文章主旨的表達情感的語句。以花草贈親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種行為,你怎樣理解這種行為?“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保ɡ畎祝?/p>

唐人送別,折柳相贈,意欲“挽留”。以“柳”與“留”諧音,象征友情綿長,永志不忘?!凹t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王維《相思》)

采花折柳贈親朋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guān)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作為文人的李煜——絕代詞人他精于書畫,諳于音律,工于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后期詞則多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風(fēng)格沉郁蒼涼。語言自然精練,境界開闊,詞風(fēng)疏朗。虞美人是著名詞牌之一,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古代詞開始大體以所詠事物為題,配樂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diào),后即開始名為調(diào)名即詞牌。《虞美人》即是如此。文學(xué)常識——虞美人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聯(lián)系學(xué)過的詩歌,談?wù)劇霸隆边@個意象有何特定含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懷念故鄉(xiāng)今夜鄜(fū)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軍直到夜郎西。——懷念親友典型意象整首詞充溢著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之情?!儿o橋仙》詞人從哀婉傷感的氛圍中走出,著眼于宇宙人生的永恒之愛。生命有限,但宇宙和真愛永遠長存,只要靈魂相通,時空又怎能阻隔心靈的交融?故分離,并不是一種不幸,恰是一種堅定,一種執(zhí)著,一種超越于現(xiàn)實的天長地久,一種升騰于悲情的感天動地。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豐富詞語積累1.了解詞語“家族”,讓積累更加有效2.豐富熟語積累,讓語言多姿多彩3.關(guān)注新詞語,讓語言鮮活生動二、把握古今詞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1.探究一詞多義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古漢語中非常普遍,閱讀古詩文時,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仔細甄別,正確理解。2.把握古今意義的不同3.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義、詞義的辨析和詞語的使用1.準確理解詞義,把握詞語的用法2.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3.把握詞語的語體色彩1.下列各句橫線處應(yīng)填入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①寫書人應(yīng)做到用最少的文字傳遞最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這無疑需要作者有更高的水平,花更大的力氣。而眼下難尋________而有分量的作品。②讀書如“隱身串門”。要拜謁有名的作者,不必事前打招呼,也不怕擾了主人________,翻過幾頁就可登堂入室。③朝鮮說,有關(guān)定期舉行離散家屬團聚活動的問題是涉及人道主義的重大事宜,________目前的韓朝關(guān)系,這并不是可以通過韓朝紅十字會之間的協(xié)商來解決的問題。A.簡樸清凈鑒于 B.簡樸清靜基于C.儉樸清凈基于 D.儉樸清靜鑒于

解析:選A簡樸:(語言、文筆、生活作風(fēng)等)簡單樸素,使用范圍較廣泛。儉樸:儉省樸素,僅用于個人生活方面。清凈:清澈,也指沒有事物打擾。清靜:(環(huán)境)安靜,不嘈雜。基于:表示以某種事物作為結(jié)論的前提或語言行動的基礎(chǔ)。鑒于:表示以某種情況為前提加以考慮;用于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復(fù)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為的依據(jù)、原因或理由。2.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莫言在中國文壇上雖非________,但其文學(xué)才華和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令人矚目。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以鄉(xiāng)土氣息和農(nóng)民本位為主線,塑造了余占鰲、上官氏、西門鬧等率情任性的農(nóng)民形象。小說《豐乳肥臀》,運用________的藝術(shù)概括力,通過上官魯氏這個母親的遭遇,把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女性所遭受的苦難和母親的偉大與寬容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純以文學(xué)水平而言,莫言獲獎________。A.出類拔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