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德國家庭教育權摘要:德國當代民法典中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對孩子法律意義上的養(yǎng)育義務和監(jiān)護權利?!凹医獭钡牧⒆泓c在于培養(yǎng)后代“自我意識”的形成。家庭是獨立、完整的法律實體。國家保護其教育功能的發(fā)揮,使其免受不法侵害。家庭教育權包括教育和撫養(yǎng)兩方面的內容。教育的法律含義是:對后代心理成長的培養(yǎng),和調動一切合法的施教因素,對未成年人到達法定成人年齡(18歲)之前的監(jiān)護。而撫養(yǎng)的法律界定是:對后代生理和發(fā)育方面的照料,包括營養(yǎng)衛(wèi)生、居住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等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屬于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關鍵詞:教育權;法定代理人;監(jiān)護;養(yǎng)育;家庭;引言如果說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由家長(父母或其它撫養(yǎng)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社會的倫理要求,以言傳身教對孩子施加影響的話,家教權(法)則是為保障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權益,針對這一活動確立的最低行為規(guī)范。在德國民法實施之初,家庭教育被定義成“父母暴力”(Gewalt)。早在黑格爾時代,家庭被視為一個“倫理實體”。家庭教育作為家長的天職,僅在于使(子女)服從。經(jīng)過了近一百年,這一定義已被修正為“父母關懷”(Fuersorge)。概念的演變本身已說明雙親與子女關系的歷史性進步。一、教育權利德國憲法(《基本法》)第三條規(guī)定:父母對其子女的撫養(yǎng)和教育有所謂“天賦之權利”。而首先應履行責無旁貸的義務。[1]按照聯(lián)邦憲法法院的解釋,這項條款旨在保護家庭教育不受公權力的非法干預。國家只起監(jiān)督家教的宏觀作用。父母如逃避養(yǎng)育責任,則不能以維護其基本權利為由,阻撓國家為保障下一代身心健康,所施行的合法干預。[2]憲法不僅確立了德國社會、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準則,同時也制定了與西方倫理相適應的,公民之間的行為規(guī)范。其中的一些條款也可用于調整父母的教育觀念、方式與孩子人格自我發(fā)展愿望之間的矛盾關系(《基本法》第2條第1款)如獲得基本權利的法定年齡問題及宗教信仰問題(《基本法》第4條):參加宗教活動必須獲得監(jiān)護人的認可。未滿14歲的兒童,不能自愿選擇宗教信仰?!兜聡穹ǖ洹返?04—113條將未成年人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7歲以下)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7歲以上、18歲以下)。并規(guī)定未成年人所作的意思表示,必須取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凡未經(jīng)其同意(事先)所訂立的合同(法律行為),須經(jīng)其追認,方可生效。按照這些規(guī)定,7歲以前的孩子原則上不允許單獨購物;7—17歲的孩子只能從事與自身智力水準相適應的民事活動,而且大多還要經(jīng)過父母的允許或認可;如15歲的孩子不能自作主張去當廣告模特兒;16歲的女孩子如懷孕,自己沒有決定是否墮胎的權利等。[3]這些限制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步放寬,但父母仍要擔負相當?shù)慕逃氊煛<彝ソ逃龣嗟幕A是父母與子女的法律關系。按《德國民法典》第1589條的規(guī)定,這種法律關系又源于自然的血緣關系。除此之外,還可用收養(yǎng)或過繼的方式,確立法律上的親權關系(第1741條)。原則上,繼養(yǎng)父母與身生父母一樣,在家庭教育方面履行應盡義務,享受合法權利。[4]不過,法律在由“婚生”或“非婚生”而確立的親權關系之間,劃定了明確界限,從而使這兩種養(yǎng)育權實際上有所不同。如第1592條規(guī)定了婚生的前提條件,也就意味著父親的教育權自始有效。而新增第1600條規(guī)定:非婚生子女的父親包括教育權在內的一切法定權利始于“親子確認”或“法院裁決”之后,沒有溯及力。然而,按照德國的法理,教育權并非僅由血緣關系引起的法律結果,而是更多地基于相互的贍養(yǎng)義務(第1601條:直系親屬之間,有義務相互維持生計),例如,父母可以給予其子女為撫養(yǎng)義務所涵蓋的財產(chǎn)。同樣,子女享有費用補償請求權的父母,也可以從子女財產(chǎn)中拿出為履行該義務所必須的款項,轉到自己名下(第1648條)。在平時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間,亦有相互輔佐與照顧的義務(第1618a條),如子女必須承擔部分家務勞動(第1619條)且屬家教之一部分。而教育工作者普遍認為,其潛在的意義遠遠不限于此。如上所述,既然教育權利是贍養(yǎng)義務的直接法律后果,現(xiàn)已作重大修改的第1626條和已廢止的第1705條在“婚生”和“私生”之間作了明確區(qū)分。前者規(guī)定,婚生未成年子女的監(jiān)護權由父母親共同行使;后者規(guī)定,私生未成年子女的監(jiān)護權由母親行使。[5]婚生父母原則上對其子女(未成年)具有同等養(yǎng)育權利,任何一方都不允許無故放棄此種法定責任。因為,這既是一種權利,同時又出禁止、控制零用錢等等。而最為適宜的方法是,將父母的不同意見對孩子講清楚,并對他們的言行加以引導。萬不得己時,法律并不絕對禁止家長采取某些強制行動。如年齡尚小的孩子不肯交出易燃物或其它危險品時,家長可奪走,以排除險性。同時,法律也不禁止適當?shù)捏w罰。如打手心、臀部和輕擊其它非致命的部位。法律規(guī)定了“懲罰”一定要以達到教育的目的為目原則,并應顧及孩子的年齡、健康和心理狀況。要因人、因情而異。重體罰,如毒打、捆綁、脫衣、暗室禁閉、當眾嘲弄和長期不答理孩子等,使其自尊心及榮譽感嚴重受傷害,則是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絕不能容忍的。四、結束語從德國民法典對家庭教育權(法)的詳細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盡管國家把對家庭的法律保護提高到了“制度”的層面;同時,憲法也將教育權明確地交給家庭來獨立行使,但是家庭教育在德國仍然具有相當普遍的社會性。原因有三:基督教的廣泛傳播,使得個性化的家庭教育,實際上更具有西方文化的共性特征;日耳曼民族的集體主義意識必然會反映在憲法、民法及有關家庭教育立法的問題中;國家通過法律已將家庭教育的行為規(guī)范極大程度上地量化了,至使家庭教育的實施主體——家長,事實上僅擁有較小的“自由裁量空間”。李道剛主要參考文獻:[1][德]迪·赫塞貝格著:《基本法釋義》,德國聯(lián)邦政治教育中心1988版。[2]《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版。[3][德]黑格爾著:《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4][德]羅·霍恩、海·科茨等著,楚建譯,謝懷軾校:《德國國民商法導論》,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5][德]密太斯、里伯利希著:《德國私法》,C·H貝克出版社1981年版。[6][德]?!な┨┮蛑骸秶曳ā?,J·C·B莫爾出版社1982年版。[7][德]莫恩茲、西貝留斯著:《德國國家法》,C·H貝克出版社1988年版。[8]杜景林、盧諶譯:《德國民法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9][德]羅爾夫·克尼佩爾著,朱巖譯:《法律與歷史——論《德國民法典》的形成與變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10][德]迪特爾·梅迪庫斯著,邵建東譯:《德國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注釋:[1]參見[德]羅爾夫·克尼佩爾著,朱巖譯:《法律與歷史——論《德國民法典》的形成與變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頁。[2]【德】迪·赫塞貝格:《基本法釋義》,德國聯(lián)邦政治教育中心1988年版,第95-103頁。[3]在不少情況下,未成年人也可與成年人承擔同樣的權利和義務。如在家庭公司中尚未達到成年年齡的子女可出任有限責任的股東,甚至是無限責任的股東。又如《德國郵政法》規(guī)定:未成年人使用郵政設施的,與完全行為能力人一樣承擔義務。參見【德】迪特爾·梅迪庫斯著,邵建東譯:《德國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39-442頁。[4]按歐洲人權法院的判例,《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規(guī)定的“家庭”概念,也包括非婚生子女與生父的關系。但如果不能提出為了孩子的幸福作為一些特殊的辯護理由,又未征的生父的同意,或在其不知情的情形下,以收養(yǎng)為目的,而隨意為孩子安排一個家庭的行為,可能構成對《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的違反。參見【德】馬迪亞斯·赫蒂根著,張恩民譯:《歐洲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頁。[5]《德國民法典》第1671條和1705條有關父母雙方共同撫養(yǎng)原則與《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8條第1款的規(guī)定不符。因此,德國在遞交批準書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溫濕度氣候試驗箱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光學有機硅膠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電子母豬喂料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熟食冷藏展示柜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房屋地基買賣合同
- 2025合同模板出國勞務合同范本
- 2025房屋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北京市前期物業(yè)服務合同模板
- 剪輯師聘用合同資訊
- 提升殘疾人的信息獲取與溝通能力
- 跨學科主題學習2-探索太空逐夢航天 說課稿-2024-2025學年粵人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 電力儲能用集裝箱技術規(guī)范
- PDCA提高患者自備口服藥物正確堅持服用落實率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裝置爆炸事故調查報告
- 家譜人物簡介(優(yōu)選12篇)
- 品管部崗位職責20篇
- 2023年中智集團下屬中智股份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GA 1409-2017警用服飾硬式肩章
- 小兒垂釣 (課件)(14張)
- 嘉吉樂恩貝1-FarLactation課件
- 激光拉曼光譜技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