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歷史-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歷史-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歷史-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歷史-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復習課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10—14課)課程標準整合為:第10課知道北宋的建立,知道遼、西夏與北宋形成對峙局面。第11課了解女真族崛起,知道金滅遼及北宋,知道岳飛抗金的事跡和南宋偏安。第12課理解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知道宋代南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了解宋元時期商業(yè)貿易的繁榮。第13課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了解宋元時期的都市生活。第14課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軍滅亡西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統(tǒng)一;通過宣政院管轄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納入中國的版圖。復習目標:通過閱讀和練習,知道本單元的一些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搭建單元知識網(wǎng)絡,了解本單元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較為清晰的敘述相關的史事;理解多元文化在碰撞中交融,祖國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復習流程:課前閱讀教材54到79頁在初一的劃線部分,熟悉教材。閱讀《考出好成績》28—29頁的考點梳理,溫故知新。直擊課標,夯實基礎。916年()族的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960年,漢族()建立北宋;1005年宋遼簽訂“”后,雙方保持和平局面。1038年,()族的元昊建立西夏,1044年的宋夏議和后,雙方實現(xiàn)和平。至11世紀中期,遼、西夏與北宋形成()局面。1115年,()族的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女真崛起。十年后,1125年,金國滅()。兩年后,1127年,金滅北宋,史稱()。1127年,北宋皇族趙構建立南宋??菇鹩⑿墼里w英勇抗擊女真貴族的掠奪戰(zhàn)爭,取得()大捷。1141年,宋金和議后,南宋偏安江南,金國占據(jù)淮河以北,雙方形成()局面。31206年,()被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蒙古軍先后滅亡西夏、金和南宋,1279年,元世祖()完成統(tǒng)一。面對遼闊的疆域,元朝實行()制度,影響深遠。元朝設()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元朝的統(tǒng)一促進了民族融合,形成了一個新民族()。附加①用簡單示意圖的形式,表現(xiàn)這一時期朝代的變化,并歸納趨勢。②在56、61頁兩幅圖中,我們的家鄉(xiāng)分別歸什么政權管轄?在76頁的地圖中,歸什么機構管轄?4宋朝時期,我國的經(jīng)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流域。宋代在農業(yè)上引進了();手工業(yè)上,金屬冶煉發(fā)達,()精美,產生“china”一詞;商業(yè)繁榮,北宋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海上絲綢之路發(fā)達,設有()機構,管理海外貿易。5宋朝實行()的國策,從而形成(),謂之“四民”;宋朝的城市里,出現(xiàn)了娛樂場所(),意味著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四、論從史出,探究提高?!拔迨鶄€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姊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闭埢卮穑孩?0到14世紀,為我國歷史發(fā)展做出貢獻的有哪四個少族民族?漢族是農耕文化,這些少數(shù)民族是什么文化?這些少數(shù)民族政權與漢族發(fā)生了很多碰撞,舉出兩個例子。②碰撞之后,少數(shù)民族政權怎樣對待中原先進文明?舉出兩個例子。最終的結果是什么?③縱向比較也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縱觀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歷史,與哪一段歷史時期最相似?A夏商西周時期B春秋戰(zhàn)國時期C秦漢時期D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④這一時期的哪次改革,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使多元文化在碰撞中交融。⑤根據(jù)本單元的復習,你怎樣認識中國古代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搭建框架,鞏固小結。閱讀教材53頁的單元導言,搭建本單元的知識框架。六、診斷訓練,當堂達標。完成《考出好成績》的練習題,做《高分提升訓練》的奇數(shù)題目。學情分析1、學生平時學習重強記輕理解。由于學生對歷史學科接觸的不多,而且新課改對初中學生的歷史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求他們能夠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所以學生重視記憶而輕理解。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同時應該拓展一些歷史故事及知識以輔助學生理解,也可以看視頻、看圖片以增強學生的印象。同時可以讓學生自導自演情景劇,讓學生自己參與到里面去,以加強學生的印象。

2、學生的學習方法單一。初三學生學習歷史,一般都是進行背誦,一般是早讀課時間,有時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因為要背誦的科目較多。所以針對此情況,學生可以在復習時,兩人或者三人組成一組進行回答問題,這樣的效果可能會好一點。也可以看相應的書籍,以加深理解,從而達到記憶的效果。

3、九年級的學生受認知結構、能力水平的限制,對事物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上,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歷史的認識仍處在感性認識階段,辯證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不強。因此教師針對這一情況要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并對一個歷史事件或人物,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多提幾個人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之后,老師進行補充,并作出解釋,以激發(fā)學生自我思考并提高。

4、由于歷史學科分數(shù)比例并不是很高,學生不夠重視。因此教師應提高學生對歷史的重視程度。

5、由于初三的學生思維較活躍,有時組織課堂討論容易游離于課堂所講內容,教師應該以每組推選發(fā)言人的方式使學生專注于討論的內容。

6、運用歷史知識的綜合能力不是很強。初三的歷史教材主要講的是世界歷史,而初三學生之前接觸的基本是中國史,所以有些生疏。而初三還要復習初一和初二的歷史知識,所以綜合運用能力并不強。同時由于教材是專題式的編寫,進而對于學生全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所不便,作為教師則需要在每一單元結束之后,進行總結,并綜合理解。同時適時的增加一定的課外知識。

綜上所述,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要分析學生的特點,針對其優(yōu)點進行發(fā)揮促進,對其缺點進行改進,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的提高。因此不僅要注重教學情況,同時也要對學生的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并做一些中考中的真題,以促進學生全面提高。

效果分析通過閱讀和練習,知道了本單元的一些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通過搭建單元知識網(wǎng)絡,了解了本單元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能較為清晰的敘述相關的史事;理解了多元文化在碰撞中交融,祖國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復習的是七下第二單元10、11、12、13、14共5課,內容多,知識點多而雜亂,涉及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的進步兩個主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包含碰撞與交融兩個層面,碰撞的結果一是政權分立,二是北民南遷,促進了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完成。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與此同時,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相繼崛起又在更大范圍內形成了民族政權并立的格局。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利弊兼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滅亡遼和北宋。占據(jù)江南的南宋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兩宋時期,社會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城市和國內外貿易空前繁榮。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結束了中國境內長期割據(jù)分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統(tǒng)國家,對西藏實施行政管轄,版圖超越漢唐,并為東西方交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評測練習:1、下列搭配中有錯誤的一組是()。A.阿保機——契丹。B.趙匡胤——北宋。C.元昊——西夏D.阿骨打——后金2、下列宋與遼、西夏、金并列的四幅示意圖中,哪一幅是錯誤的?()西夏西夏遼北宋西夏金南宋遼金北宋西夏金北宋ABCD3、“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話表明了兩宋時哪個地區(qū)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A.長江流域B.太湖流域C.黃河流域D.珠江流域4、下列有關宋朝經(jīng)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經(jīng)濟重心南移完成。B從越南引進優(yōu)良品種占城稻。C我國被稱為china與陶瓷業(yè)發(fā)達有關。D陸路絲綢之路依舊發(fā)達5、毛澤東有詩詞寫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績主要是()。A.滅亡西夏與金B(yǎng).統(tǒng)一蒙古,建立政權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6、行省制度即今天的地方行政區(qū)劃——省的前身產生于()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7、關于隋朝、元朝歷史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都結束了長期分裂,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B.都開通或疏浚了著名的水利工程大運河。C.都在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方面有開拓性的貢獻。D.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8、完成表格,回答問題:民族政權開國皇帝建國時間都城遼國耶律阿保機10世紀上京漢族北宋10世紀汴京西夏11世紀興慶漢族南宋趙構12世紀金國完顏阿骨打12世紀先會寧,后燕京蒙古元朝13世紀大都(1)在下列政權中,遼與北宋、西夏是什么關系?金國消滅了哪兩個政權,形成與南宋的對峙局面?最終哪一個朝代完成了統(tǒng)一?(2)從表格中,我們可以分析出,這一歷史時期我國在政治上有哪兩個特點?課后反思本節(jié)課總體上得一般,主要存在的問題有:1、本節(jié)課上課我較為拘謹,不夠生動有趣,普通話不夠標準,這些基本功必須鍛煉。2、知識網(wǎng)絡沒有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如:對碰撞的結果沒有充分的揭示。以后的知識網(wǎng)絡要注意揭示,而不是照本宣科。3、本節(jié)課能有視頻資料,如《愛我中華》、《精忠報國》,應該有用。七下第二單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和社會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課程標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