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_第1頁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_第2頁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_第3頁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_第4頁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學習資料整理匯編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訓練)

第1頁,共17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高等教育心理學

總分100分時間120分鐘

1、選擇題——10題*1分

2、填空題——10題*1分

3、簡答題----5-6題(30分)

(要點多一答要點,少一要點加解釋,答要點關鍵詞)

4、論述題——3題*10分

5、案例分析——1題*20分(在重點關注的幾個知識點!)

第一章緒論

1、P2心理活動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三個方面。

★幫助記憶知、情、點:一一1、認知過程2、情緒過程3、意志過程

2、P4-5心理學中精神分析、行為分析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內(nèi)容(小題)

(1)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xiàn)象,通過自由聯(lián)想和分析

夢境等手段

(2)行為主義學派:華生、斯金納,研究的對象:可以觀察到的行為;

研究方法:客觀的實驗方法,研究外在刺激與個體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

(3)認知心理學派

強調刺激與行為之間內(nèi)在的認知過程以及學習者內(nèi)在的特征對學習的影響,將行為主義

學派S-R改成S-0-R(0指學習者的內(nèi)部機體變量,或稱中間變量)。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塞爾發(fā)表《認知心理學》一書,標志誕生。

(4)人本主義心理學派

發(fā)起人馬斯洛,后來影響最大是羅杰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任務在于了解人,解釋人性

的本質:而要揭示人性,必須從人的存在出發(fā),“以人為本”。

所謂''從人的存在出發(fā),以人為本”,即主張“人化”,反對把人“神話”或者“獸化”

或者“病態(tài)化”。

3、P6-7前蘇聯(lián)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簡答看懂P7的圖)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對我們根據(jù)學生的屋直塞窗確定合適的發(fā)展目標是有直接的指導意

義的。

維果茨基將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分為兩種:學生目前已達到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和經(jīng)過教師

教育、學生自身努力“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工其中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教育目標。

兩種水平之間的整為“最近發(fā)展區(qū)”,教育就是“實現(xiàn)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過程。教學要

基于“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促進學生發(fā)展到“可能的發(fā)展水平二

1/16

第2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n:-----------------------可能的發(fā)展水平

(最近發(fā)展區(qū))

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

4、P8教育心理學研究對象(填)

揭示學生學習與教師教育的心理學規(guī)律。

獨立的標志,是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的正式出版。

5、P12教師威信對教育效果的影響(簡、論、案例一每-效應單獨出或論述)-含義及對教育工

作者啟示?(請關注)

答:⑴威信效應:即教育者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對教育效果的影響。

(2)名片效應:所謂“名片”,即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雙方T的觀點。'投其所好'

榜遷就學生,只是作為引子,一種手段。

(3)“自己人”效應: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有布欲先,當作自己人,觀點容易

接受。與學生多交流、多接觸,打成一片,學生愿意說心里話,會產(chǎn)生好效果。

(4)好感效應:對教育者有好感,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觀點。教師要想方設法建立

好感,但不等于無條件迂就學生。

6、P17教師的三種教學水平(簡、填)

(1)嘗試式教學:知道應該“教什么”,不懂“如何教”一初級(特別提示:請

掌握其基本特征)

(2)因循式教學: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規(guī),知道“如何教”,不知“如何有效地教”-

合格

(3)策略式教學:不僅關注“教什么”、“如何教”,更關注“如何有效地教”;不僅讓

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會創(chuàng)造”-優(yōu)秀

P22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基本途徑I教學觀摩……2微型教學……3教學反思……

其他需關注點:教師角色P10與教育能力P15

教師的知識結構

第二章學習的基本理論

7、P27大學生學習的基本特點(簡答、論述)

(一)學;J內(nèi)容上的特點一兩高一實踐

1、專業(yè)化程度高?,職業(yè)定向性強

2、桀傳知識豐富,動手能力較強

3、學科內(nèi)容的高層次性和爭議性

(二)學習方式上的特點一兩自一結合

1、自學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學習的獨立性、批判性和自覺性不斷提高

3、課堂學習與課外、校外學習相結合

★幫助記憶(一)兩高一實踐(二)兩自一結合

8、P29學習的類型X(小題)―1知識、2技能、3能力、4品德

2/16

第2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9、P29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理論

學習律:當一個學習者學習前,已作好學習準備,就愿意去學習,能夠取得成效。

練習律:學過的東西要經(jīng)過一定練習才能得到鞏固。

效果律:學習后取得滿意的效果就會增強學習的愿望,否則就喪失。

10、P31條件反射的幾個規(guī)律性現(xiàn)象。(有解釋,填,重點:自然恢復)

自然恢復:(老毛病重犯)

11、P33布魯納認知發(fā)現(xiàn)說(請記住標題,簡答或論述)

口]強調教學應讓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

[2]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性

[3]教學應遵循四個學習原則動機2結構3程序4反饋原則

[4]提倡發(fā)現(xiàn)學習(方式)

[5]鼓勵學生進行直覺思維

12、P35奧蘇伯爾的認知接受說---有意接受學習理論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

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shù)闹R,以便同化新知識。

原有知識稱‘固定點'(起固定作用的觀念)。

預先提供的起組經(jīng)作用的引導性材料就是:先行組織者(陳述性和比較性)

奧蘇伯爾提出,有意義的學習應該遵循的兩條教學原則(小題)(1)逐漸分化一縱

向(2)整合協(xié)調一橫向

13、P37"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教師在講授新的知識之前,先給學生提供一些包攝性較廣的、概括水平較高的引導性

材料,用學習者能理解的語言和方式來表述,以便給學習者在學習新的知識時提供?個較好

的固定點,清晰地將它與原有的知識結構和新的學習任務聯(lián)系起來,這種預先提供的起組織

作用的引導性材料就是先行組織者。

可根據(jù)組織者的作用分為陳述性組織者和比較性組織者兩類:

陳述性組織者是用陳述的方式介紹新、舊知識間的概念和聯(lián)系:

比較性組織者通過比較新知識和認知結構中相關知識來區(qū)別聯(lián)系。

14、P4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簡、論)

1、知識觀:科學的知識包含真理性,但是它不是對現(xiàn)實的純粹客觀的反映,任何一種

傳載知識的符號系統(tǒng)也不是絕對真實的表征,它只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比較可靠的一種

解釋、假設,它不是絕對的、唯一正確的答案,也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

2、學生觀:學生具有廣泛的知識和經(jīng)驗,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學

生的協(xié)作活動對意義建構起重要的作用。每個學生都有其學習經(jīng)驗,強調學習的個體性。

3、學習觀:學習是知識的建構過程。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

是要學生自己建構才能獲得知識。學牛.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

上,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血化和四包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發(fā)展變化的兩種途徑。

啟示或意義:(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

3/16

第3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倡探究性學習和開放性教學;

(3)用多元標雁評價學生學習成效。

人本主義學習論一“以學生為中心”

第三章學習動機與教育激勵

15、P52奧蘇伯爾學習動機的分類(小題、簡答)

(1)認知內(nèi)膽力:是?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tǒng)的闡述并解決問題的需要。

(2)自我提高的內(nèi)物力: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yè)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科城要的需要。

(3)附屬內(nèi)驅力: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的遨江幽3滋級而表現(xiàn)出來的把工作、學

習搞好的一種需要。

16、P55動機水平和學習效果的關系(簡答、判斷)耶爾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線(倒。用

關系)

BB32耶爾克斯------00皿定胃曲段

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提高。

但是,動機水平打并不是越高越好,動機水平超過一定限度,學習效果反而更差。

另外,最佳的動機激起水平與作業(yè)難度密切相關:

任務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較高;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激起水平也適中;任務越

困難,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17.P58個體學習動機的激勵水平取決于遜值和愛經(jīng)的乘積。激勵力量=效價X期望值

18、P58成就動機理論:(了解)

(1)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

-阿特金森

(2)力求成功者目的是獲得成就,選擇成功概率為50%任務。

避免失敗者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

19、P60成敗歸因理論一維納

(1)從三個維度把歸因分為:

內(nèi)部歸因和外部歸因;

依定性歸因和『穩(wěn)定性歸因;

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

4/16

第3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2)活動成敗的原因有6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tài)、

外界環(huán)境。

成敗歸因理論另外一種表達方式:

最早提出歸因理論是海德,在海德的基礎上,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從三個維度把歸因分為:

內(nèi)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wěn)定性歸因和非穩(wěn)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

活動成敗的原因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

狀態(tài)、外界環(huán)境。

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動發(fā)生的因果關系:有助于根據(jù)行為及其結果來推斷個體的穩(wěn)定性心

理特征和個性差異;有助于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chǎn)生的學

習行為。有助于?了解大學生的學習動機、改善大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也會產(chǎn)生一

定的作用。

20、P61自我實現(xiàn)理論(美國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洛斯認為,人的需要由僻U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層次,共有五層。生理、安全、歸

屬和愛、尊重、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自我實現(xiàn)是最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chuàng)造的需要;

磁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才能有高層次需要o(注意領序)

涵義:從學習心理的角度看,人們進行學習就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xiàn),完整而豐滿的人性的實

現(xiàn)以及個人漕般燔的勺實現(xiàn),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動機;

意義:教師要關心學生的生活需要。

21、P63學習動機的教育激勵措施(簡或論、案例-舉例,介紹自己教學或學習體會)(請

關注)

[□使學生明確學習的FI的和意義,確立合適的學習目標。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必須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學內(nèi)容在實踐中的具體意義

和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占的地位。這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措施。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提出有一定難度的課題,使學生不能

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這時就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枳極性和求知的需要。

[3]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成功感。教師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評分機會,使每個學生在每次學習

中都獲得主觀上的成功感,更重要的是,加強對學習的指導,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

基本技能,體驗到真正的成功感。

[4]利用爭強好勝心理,妥善組織學習競賽。在競賽標準上應體現(xiàn)出鼓勵進步和團結互

助,盡量多用集體或小組競賽,而少用個人競賽,并鼓勵學生開展自我競賽。

[5]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合理進行獎懲。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獎勵,把獎勵看成

某種隱含著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無價值只是用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6]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找出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師也應根據(jù)每個學生過

去一貫的成績的優(yōu)劣差異,從有利于今后學習的角度進行歸因,哪怕這時的歸因并不真實。

一般而言,無論對優(yōu)生還是差生,歸因于主觀努力的方面都是有利的。

★幫助記憶:歸類一分為首、中、尾

1、首先----確定目標

2、中間一一分教師和學生:教師為啟發(fā)和激發(fā);學生為競爭和鹿獎罰

第6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3、結尾——結果歸因

第四章知識、技能的學習

21、P68知識學習的過程一般應包括:知識學習的準備、知識的感知、知識的理解、知識的

鞏固和知識的應用等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22、P71三種直觀的內(nèi)涵(有解釋、填空)

(1)實物直觀:通過觀察實物、演示實驗、實地測量等方式,提供感性材料

(2)模象直觀:通過圖片\幻燈、錄像等提供感性材料

(3)言語直觀:通過教師書面或口頭語言的生動具體的描述、形象比喻等

23、P72感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運用(屋或小題)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按照感知活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來組織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

感知規(guī)律主要有:

A、強度律;被感知的事物要達到一定的強度:音量、光線、板書大小

B、異律;被感知對象須與它的背景有所差別。如用色筆將重點作記號。

C、活動律;活動的對象更容易被我們所感知。把形聲光結合起來,直觀的再現(xiàn)。

D、組合律;力求在時間、空間上組成有意義、有規(guī)律的系統(tǒng),便于整體知覺。

E、對比律;把具有對比意義的材料放在一起。(考綱已取消)

24、P76促進大學生有效理解知識的條件(填)

何一變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成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

韭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

25、P77記憶:包括識記、保持和回憶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根據(jù)記憶保持時間長短不同,將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短時記憶:信息在頭腦中怪存不超過1分鐘。

儲存信息的數(shù)量大約是5-9個組塊。(7加減2)P79

26、P83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也稱保持曲線,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

揭示了我們對學習內(nèi)容及的發(fā)?了的必要性。(小題)

可適當關注遺忘曲線的詳細解釋:

艾賓浩斯以無意義音節(jié)作為研究的對象,采用節(jié)約法對自己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研究。

試驗結果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該區(qū)先是以時間間隔作為橫坐標,將保持的百分數(shù)作為

縱坐標,將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標到坐標圖中,并按順序用線段聯(lián)結得到一條曲線,稱為艾賓

浩斯遺忘曲線,也稱為保持曲線。

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過程是不均衡的,遺忘的進程可以簡述為:“先快后慢”,遺忘曲線

告訴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及時復習的重要性。

6/16

第6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27、P84復習次數(shù)總是越多越好。(X).

28、P88知識應用的基本過程(簡答或蚯

(1)力迪:即分析課題。對課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綜合,抓住課題的關鍵,理解題意,明

確課題的任務利條件,弄清已知、未知條件及各條件之間的關系。

四課題歸類:在審題基礎上,通過思維把握知識的關聯(lián),把課題與過去所學的相關知

識信息發(fā)送聯(lián)系。

(3)幣現(xiàn)如iQ學生需要到長時記憶系統(tǒng)中去尋找解決這類課題的有關知識,將之提取

出來,使它們轉入工作記憶中。

(4)解題:根據(jù)重現(xiàn)的有關知識,在對課題進行一系列較復雜的分析、綜合、抽象和概

括等思維活動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

29、P92動作技能形成過程:認知階段、動作分解階段、動作聯(lián)系階段、自動化階段。

30、P93動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1)動作的有意識控制減弱:動作控制從有意識向無意識轉化

(2)利用線索的減少:隨著動作技能的完善

(3)動作技能形成之后,借助于動作程序控制動作,這時,視覺、聽覺等外部感覺

系統(tǒng)反饋的作用降低,但動覺控制的作用不斷加強。(第3個,填)

第五章學習策略和學習遷移

31、P99元認知(填)

元認知就是對自己認知過程與結果的認知。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

主要包括元認知蛔、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改投

32、P101學習策略(小題,倒過來填空)

嘗二維是學習者為有效地達到學習目標,在認知與元認知的基礎上對學習方法和學

習心態(tài)的選擇與調控。

33、P106記憶編碼策略1-7(倒過來填空、舉例)

(D組塊:將輸入的看似分散無關的信息加工組合成一個記名次或7日打弟花,從而"記憶

容量的一種策略。

(2)替換:將不易記憶的項目設法變成有意義、易記住的材料的一種編碼策略。

(3)記憶術:在本無意義、無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材料間建立聯(lián)系,以增強材料的意義性的策略。

34.P125學習遷移: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jīng)驗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1)按遷移的性質分:正遷移和負遷移。

正遷移:一種經(jīng)驗的獲得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

負遷移:一種經(jīng)驗的獲得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或阻礙作用。(拼音和英文字母)

(2)按遷移的順序: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順向遷移:先前學習中所獲得的經(jīng)驗對后繼學習的影響。

(3)按遷移的層次可分為縱向遷移和橫向遷移

(4)按遷移的內(nèi)容可分為特殊遷移和普遍遷移

7/16

第8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35、P127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由解料選擇)

⑴形式訓練說:某種病弱住一種學習中得到訓練就能有效的在另種學習中發(fā)揮作用。

(2)相同要素說:只有當學習與遷移情境具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對另一產(chǎn)生影響。

(3)經(jīng)驗概括說:先前學習中獲得了一般原理或對經(jīng)驗作出了概括,能遷移到后期學習。

(4)認知結構說: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知識對新學習的影響。

學生的認知結構有二個變量(知道名稱):認知結構的慨括性、認知結構的可辨別性、

認知結構的鞏固性。

36、P129教學如何促進學習遷移(正遷移)(簡答或論述)

(1)科學選擇教學內(nèi)容一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材料,就是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法則、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即布魯納所強調的學科基本結構。

(2)合理編排教學內(nèi)容一基本標準就是使教材結構化、一體化、網(wǎng)絡化。

(3)改進教材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一遵循“不斷分化"和'‘綜合貫通"原則

(4)訓練學生掌握學習策略一學習的主要目標是訓練學習的能力。

★幫助記憶:先選——次編——然后呈現(xiàn)最后讓學生掌握

第六章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37、P136

(1)創(chuàng)造性:指個體產(chǎn)生獨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

(2)創(chuàng)造:一種最終產(chǎn)生創(chuàng)造產(chǎn)品的活動或現(xiàn)象,有真創(chuàng)造和類創(chuàng)造之分。

(3)創(chuàng)造的心理過程:(簡答)

準備階段、

醞釀階段、

豁然開朗階段、

驗證階段。

創(chuàng)造力的特征:流暢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h:i空)

38、P139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發(fā)展的關系(簡答)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創(chuàng)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chuàng)造性,也可能低創(chuàng)造性

3、低創(chuàng)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

4、高創(chuàng)造性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9、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心理因素(簡答)

(1)問題表征:反映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2)情緒狀態(tài):消極情緒狀態(tài)會抑制大學生的思維活動。

(3)機強咬:動機會影響個體思維活動的積極性。保持適中的動機強度最有利于問題解決。

(4)定勢作用:定勢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克服定勢消極作用的辦法是具

體情況具體分析。

(5)功能同若:指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只看到某種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

能有的功能。

(6)M型啟發(fā):指在其他事物或現(xiàn)象中獲得的信息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fā)。

8/16

第8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第七章品德心理與教育

40、P161品德的心理結構(小題)

認為品德結構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

記住“四分法”一一即知、情、行、意

41、P1661)皮亞杰的研究方法:從兒童游戲及游戲規(guī)則入手,采用觀察法和對偶故事

經(jīng)對兒童的道德判斷進行了系統(tǒng)而深入的研究。

2)柯爾伯格的研究方法采用了兩逮故事法研究兒童道德,研究對象擴大至成人。

43、P168社會學習理論(簡、論一一內(nèi)容和意義)

答:社會學習理論是由心理學家班班杜拉提出的,其基本觀點是:

(1)人的行為是可以通過記察學可獲得的,

(2)這一認知過程就是/"C須叱,影響道德行為的因素有社會環(huán)境、文化關系、客觀條件、

榜樣強化等

(3)在研究方法上,社會學習論注重戈,兜有父%>,較有代表性的有模仿學習實驗、抗拒誘

惑實驗、言行一致實驗。

教育意義、(1)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良好凝

(2)教師為學生選擇的禱樗必須是可信、可親、可敬的

(3)提高學生痙淬辨別能力

(4)凈化社會環(huán)境和大眾傳媒

替代性強化襁直甥雖化,而是間接強化。

44、P170品德形成的基本過程及教育策略(記住標題及大致含義一簡答)

(1)態(tài)度定勢的形成:態(tài)度定勢是個體基于2/分役對當前事物產(chǎn)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內(nèi)

在傾向。在品德形成初期,其作用較為明顯。因此,誘導學生對社會、對學校、對集體、對

老師、對同學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定勢是學校道德教育的有機環(huán)節(jié),也是使學生接受道德教育的

前提。

(2)道德現(xiàn)總的確立:道德觀念是人們對道德活動中所產(chǎn)生的各種關系以及如何處理這

些關系的行為準則認識的反映。道德觀念的確立是個漸進過程,涉及兩方面:了解道德規(guī)范、

進行道德評價。

(3)道德猾原的培養(yǎng):對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努力:<1》通過具體

的道德情境培養(yǎng)直覺的道德情感;<2>通過文藝作品或先進人物培養(yǎng)想象的道德情感:<3>

通過說理培養(yǎng)倫理的道德情感。此點,請?zhí)貏e關注(簡答)

(4)道德信您的形成:道德信念是道德活動的理性基礎。促進方法:〈1>使學生獲得道德

行動的經(jīng)驗;<2>利用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3>發(fā)揮教育者的言傳身教作用。

(5)道德意志的鍛煉:針對不同的意志特征,采取相應的鍛煉措施,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

質。道德意志鍛煉的最終落腳點是在主體自身。

(6)道德比為的養(yǎng)成:要求:<1>掌握道德行為技能;〈2>訓練道德行為習慣。

45、P180品德矯正的心理策略

(。過矯正;通過自身努力消除不良行為造成的后果。

(2)防范協(xié)約:以書面形式在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間建立監(jiān)督關系的矯正方法.

(3)強化暫停:在一段特定時間內(nèi)對個體不予強化,或與特定強化環(huán)境隔離。單獨呆著

(4)表征性獎勵:編制一套表征性獎勵系統(tǒng)來獎勵不良行為者在矯正時的良好反應。

9/16

狒f?貨的頊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5)榜樣示范:正面的示范;‘失足者’轉化的現(xiàn)身說法。

第八章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與自我教育

P184自我意識的涵義和結構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門」各種身心狀況以及自己和冏國關系的一種認識,也是人認識

自己和對待自己的統(tǒng)一。

有三層結構:(理解)

(1)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控一一結構形式上(選)

自我認識:一個人對自己各種身心狀況的認識。

自我體驗: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信等。

自我調控: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調節(jié)與控制,自己對待他人和自己態(tài)

度的調節(jié)與控制等。

(2)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一一內(nèi)容上

生理自我:個人對自己身體、外貌、體能等方面的意識。

社會自我:個人對自己在社會關系、人際關系中的角色的意識。

心理自我:個人對自己心理活動的意識。

(3)現(xiàn)實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一一觀念

現(xiàn)實自我:個人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對自己目前實際狀況的看法。

理想自我:個人想要達到的完善的形象。

攔時自我一是個人雉在以心目中自己的形象,轆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以及由

此而產(chǎn)生的自我感。

(P186-190)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過程。(填空)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經(jīng)歷4個過程,(1)分化⑵沖突與自我探究⑶經(jīng)二⑷轉化與穩(wěn)定

P.196大學生的自我教育:

一、全面認識自我的方法(請關注?。?/p>

a、通過認識他人和與他人的比較來認識自我

b、從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中認識和評價自我

c、通過自我比較來認識自我

d、通過自己的活動表現(xiàn)和成果來認識自我

e、通過自我反省來認識自我

二、積極悅納自我a、積極地評價自我b、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

三、努力完善自我a、確立正確的理想自我b、努力提高現(xiàn)實自我

第九章大學生的群體心理與人際調試

非正式群體的特點、協(xié)調(15新增知識點)

(1)特點:

①自發(fā)形成,形式多樣;②成員不多,凝聚力強;③心理協(xié)調,交往頻繁;④無正式領

導,角色地位平等。

(2)協(xié)調:①肯定積極的非正式群體;②教育、改造消極的非正式群體

46、P203社會助長和社會懈怠的含義(小題)

10/16

第1Q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1、社會助長作用

社會助長作用是掩由于別人在場或與別人在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提高的現(xiàn)象。

2、社會懈怠作用一“三個和尚沒水吃”

社會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造成活動效率的下降的現(xiàn)象,也稱

為社會惰化或社會干擾。

實際上社會懈怠作用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社會環(huán)境所造成的干擾使活動效率下降;二

是指主體由于他人在場而產(chǎn)生的心理懈怠。

影響因素:1.活動性質一活動難度、個人優(yōu)勢效應2.被評價意識的影響3.責任意

識的影響

47、P205去個性化(15新增知識點)——指在群體的作用下,個人的自我約束減輕,責

任感意識下降,而產(chǎn)生的單獨活動時不會出現(xiàn)的行為(如球迷起哄)

原因:匿名性責任分散自我意識下降

P206群體極化(15新增知識點)

群體極化是指群體成員的共同活動,使群體中原已存在的某種態(tài)度和傾向性得以加強,

并上升到占據(jù)支配性地位的現(xiàn)象。

群體極化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兩種傾向:一種叫冒險偏移;另一種叫謹慎偏移。

群體極化的原因(1)信息互動當群體中一種觀點得到了很好的解釋時,會使其他成員

被說服,使他們的態(tài)度與這一觀點靠攏,轉向有說服力的觀點。(2)群體規(guī)范使群體成

員在社會比較過程中,去支持與自己觀點接近而又較為極端的人。

48、P208以拿一一人們在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壓力再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多數(shù)人相

符行為的現(xiàn)象(選擇)

49、P211集體輿論一在集體中占優(yōu)勢的言論或意見

集體規(guī)范一集體所確立的行為標準與準則(用)

50、P212集體凝聚力一指集體對成員的吸引力以及成員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匯合

補充(15新增知識點):大學班集體的特點

大學班集體:班級是大學教育的基本單位,是學校按照學生的特征和管理的需要正

式組織起來的群體,班集體則是班級機群體發(fā)展的高級階段。

基本特點:(1)有明確的共同目標;(2)健全的組織結構和領導方式;

(3)班級輿論與規(guī)范;(4)高度的凝聚力。

大學班集體形成階段:

(1)雛形階段;(2)成型階段;(3)成熟階段。

?大學班集體目標的確立及實現(xiàn)(此知識點未找到最科學的答案,待完善)

51、P217人際吸引的因素(簡答一標題+解釋或舉例)

(1)相似吸引:人與人之間由于存在某種相似性而產(chǎn)生的相互吸引

(2)互補吸引:當交往雙方的需要滿足正好成為互補關系時,雙方的吸引程度也會增加。

(雙方有某種不同的特點產(chǎn)生的相互吸引)

(3)儀表吸引:儀表包括容貌、穿戴、風度等因素,它也會影響人們彼此的吸引力,尤

其是初次見面,其影響力巨大。

11/16

第12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4)人格吸引:其產(chǎn)生主要是人格魅力的作用,這是人際吸引最本質的因素。

52.P223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護:(請關注)

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印象;(2)主動交壁;(3)移龍:

指人們情感的相互聯(lián)系,包括理解、共感、同情等。

★幫助記憶:一往情一深

良好人際關系的維護:(1)避免爭論(2)不要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別人(3)勇于承認

自己的錯誤(4)學會批評。

第十章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教育

1、P2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2種趨向:

'矯正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不健康的人的教育

'發(fā)展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的人的教育,針對潛能開發(fā)而進行

2、P226:1989年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21世紀健康新概念:“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

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露健康?!保ā保?/p>

3、P228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簡答)

1、具有旺盛的盅卷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5、具有協(xié)調和控制解的能力,心境良好

8、具有符合年齡特征的心理叁為

2、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3、具有正確的直起意識,能悅納自我

6、具有良好的謙和改造環(huán)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幺面交往能力,人際關系和諧

4、具有完整統(tǒng)一的入贅品質

★幫助記憶:(一)1、知5、情8、行(二)2-3、自我獨立

(三)6-7人際適應(四)4、人格

4、P231大學生心理成長的矛盾沖突(簡答)

[2]薨性和現(xiàn)實性的矛盾;

[3]強烈的超意識與知識經(jīng)驗不足的矛盾;

[1]卷笠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5]群集友誼與筋(f勝的矛盾;

[4]心理遜與尋求理解的矛盾;

[6]姓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對遲緩的矛盾。

★幫助記憶:一成才理想、獨立爭強、閉鎖-性

12/16

第12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P232-24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記標題)

(1)環(huán)境適應教育;

(2)智力發(fā)展教育;

(3)人際關系和諧教育;

(4)健康戀愛觀教育;

(5)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與教育。

第十一章人格發(fā)展與學校教育

1、p256人格:個體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一定傾向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2、p262智力結構理論:

(1)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理論

流體智力:如知覺、記憶、運算速度。多半不依賴于學習,隨年齡增長而降低

晶體智力:經(jīng)驗的結晶,與我方義%有關,隨年齡增長、經(jīng)驗豐富而增長。

(2)智力的三元結構理論。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構成。

(3)P263智力多元結構的理論及對教育的啟示(論述)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在《智力結構》(1983年)這本專著論述了人的七種智力:

[1]邏輯數(shù)理智力[2]宣語智力[3]身體一一動覺智力

[4]空間智力[5]音樂智力[6]人際智力是一種社會智力

[7]自我內(nèi)省的智力[8]觀察自然的智力(1999年補充)

★幫助記憶:共有8種,分別與小學的課程對應:

語文一2數(shù)學一1體育一3美術(雕塑)一4音樂一5

社會一6心理一7自然一8

啟示(教育意義):

(1)要全面地認識學生,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2)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智力進行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3)用多元標準評價學生,使他能在今后工作中揚氐避短。

多元智力結構理論開闊了我們的思路,這種理論的應用有利于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人才,更

好地培養(yǎng)各種人才。

3、P264"韋克斯勒智力測驗量表”是目前影響較大、運用較廣的智力測驗量表,包括操作

量頻言語量表。

4、P266中間的表格的含義。(填)

主要是超常(13。以上)和中常(90-109),明白98分只是中等智商。I10T29:偏高:

70-89:偏低;69下:低常

5、P268嚀度一指一個人心理活動的動力特赤所謂動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的強

度、速度、穩(wěn)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6、P271四種氣質類型及其特征(根據(jù)解釋選擇屬于何種類型)

13/16

第13頁,共16頁11/5

考點或配套習題——突擊沖刺訓練專用材料整理匯編

高等教育教師資格《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不含分析題)

(D膽汁質:急躁易沖動、易興奮、不夠i堇慎、攻擊性強、反應迅速、情緒發(fā)生快而強。

(2),血必活潑好動、反應敏捷、再歡交際、興趣易轉移、敏感、情緒外露。

(3)粘液質:沉著冷靜、反應緩慢、不愛交際、內(nèi)傾性、情緒發(fā)生慢而弱。

(4)抑郁質:行為孤僻、心理脆弱、敏感、情緒體驗深刻、反應慢、行動遲緩。

7、P274端一一指一個人對現(xiàn)實穩(wěn)固的急渡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源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xiàn)

出來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義的部分。(倒過來考、網(wǎng))

8、P276性格特征分析(論述-如舉例分析你所熟悉的一個人的性格特征或空至)

(1)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指一個人對社會、集體、他人、自己及對學習、工作等方面的態(tài)度特

征。有的人以積極態(tài)度對待社會、人生,熱愛集體,嚴于律己、寬厚待人,工作勤奮踏實,

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

(2)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一個人在認知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特征。性格差異體現(xiàn)在認知風

格上。感知方面:主動觀察型的人,不易受環(huán)境干擾。思維方面:深思熟慮。想象方面:想

象主動、積極、現(xiàn)實。

(3)性格的情緒特征:指人在情緒活動時在強度、穩(wěn)定性、持續(xù)性和主導心境等方面表現(xiàn)出

來的性格特征。有的人情緒強烈不易控制,喜怒無常,精神飽滿、無憂無慮,積極的心境占

主導地位。

(4)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一個人自覺的調節(jié)自己行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有的人行

為目的性強,對行動的意義有清晰的理解,不易受情緒等因素干擾,辦事果斷,有恒心。

★幫助記憶:態(tài)度加知、情、.

本章綜合出題點:P272P281氣質、性格與因材施教(單獨或合并、結合舉例回答等。

請關注!)

“因材施教”是古已有之的一大教育原則,其含義是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特點,實

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氣質差異的教育意義:

學生的氣質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且氣質特點更多地受先天的因素的影響,我們在教育

過程中應正確對待學生業(yè)已存在的差異,因勢利導,根據(jù)其氣質差異因材施教。

()氣質類型無好壞之分,不能決定人的社會價值和成就的高低

氣質本身不涉及到人的活動方向和性質內(nèi)容,因此,各種氣質類型無所謂好壞。同樣

氣質類型的人,其社會價值和成就可能不同,有的人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永載史冊,有的

人無所作為,甚至危害社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不同氣質的人同樣可能有所作為,取得重大

社會成就。俄羅斯四位著名文學家氣質各不相同,普希金具有膽汁質的特征,赫爾岑是多血

質,克雷洛夫是粘液質,果戈里則是抑郁質,雖然他們氣質類型各不相同,但同樣在文學方

面取得巨大成就。

(=)氣質特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