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造血細胞(xìbāo)檢驗編輯(biānjí)制作
侯振江李紅巖第一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第一節(jié)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檢查
血細胞從原始細胞逐漸發(fā)育(fāyù)為成熟細胞,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細胞(xìbāo)體積
細胞核
細胞質
核質比
一、骨髓細胞形態(tài)演變規(guī)律第二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一)細胞體積
原始細胞隨著(suízhe)細胞的逐步成熟,其體積逐漸變小。但巨核細胞系例外,細胞由小變大;粒細胞中,早幼粒細胞比原始粒細胞略大。一、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演變規(guī)律第三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二)細胞核
1.大小細胞核一般由大變小,但巨核細胞由小變大。
2.核形由圓形或卵圓形逐漸變?yōu)榘枷?甚至分葉(粒細胞、巨核細胞),但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變化不明顯(míngxiǎn),成熟紅細胞核消失。
3.核質比例一般由大逐漸變小。一、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演變規(guī)律第四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4.核染色質及核仁是衡量血細胞是否處于原始和幼稚階段的重要指標(zhǐbiāo)之一。
5.核染色質由疏松、細致到粗糙、緊密,并濃縮成塊,甚至脫核(紅系)
6.核膜一般由不清楚到清楚。
7.核仁由清晰到模糊,最后消失。一、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演變規(guī)律第五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三)細胞質
1.胞質量由少逐漸增多,但淋巴細胞系例外。
2.胞質顏色從深藍色逐漸變成淡藍或淡紅色(粉紅色),淋巴細胞仍保持(bǎochí)淡藍色(嗜堿性)。
一、骨髓細胞形態(tài)演變(yǎnbiàn)規(guī)律第六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3.胞質顆粒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粒細胞系的顆粒由非特異性到特異性,可分為嗜酸性、嗜堿性、中性三種(sānzhǒnɡ)顆粒。紅細胞無顆粒。(四)核質比
一般由大變小。一、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演變規(guī)律第七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一、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演變規(guī)律第八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血細胞發(fā)育(fāyù)演變規(guī)律圖第九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二、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特征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第十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中性(zhōngxìng)分葉核粒細胞中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中性桿狀核粒細胞中性分葉核粒細胞二、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特征第十一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原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早幼紅細胞成熟紅細胞二、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特征第十二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二、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特征原淋巴細胞幼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第十三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二、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特征原巨核細胞幼巨核細胞顆粒巨核細胞產血小板巨核細胞血小板第十四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二、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特征原單核細胞幼單核細胞單核細胞第十五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二、骨髓細胞形態(tài)(xíngtài)特征原漿細胞幼漿細胞漿細胞第十六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三、骨髓中類似細胞(xìbāo)的鑒別
骨髓中有許多相似的細胞,分類時存在著一定(yīdìng)困難,在熟練掌握各種細胞形態(tài)的基礎上,重點把握它們的區(qū)別要點,才能正確劃分其歸屬。第十七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原始粒細胞原始紅細胞胞體10~18微米15~20微米,可見瘤狀突起胞漿透明,天藍色不透名,深藍色,有油畫感,核周有淡染區(qū)染色質細砂粒狀,均勻平坦如薄紗粗顆粒狀,不均勻核膜不清楚清楚核仁2~5個,較小,清晰1~2個,較大,界限不清(一)原始(yuánshǐ)粒細胞與原始(yuánshǐ)紅細胞的鑒別
三、骨髓中類似(lèisì)細胞的鑒別第十八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原始(yuánshǐ)紅
三、骨髓中類似細胞(xìbāo)的鑒別第十九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二)原始(yuánshǐ)粒細胞、原始(yuánshǐ)淋巴細胞、原始(yuánshǐ)單核細胞的鑒別原始粒細胞原始淋巴細胞原始單核細胞胞體10~18微米,圓形較規(guī)則10~18微米,圓形規(guī)則15~20微米,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有偽足樣突起胞漿天藍色,透明天藍色,透明,有核周淡染區(qū)灰藍色,不透明核型圓形或橢圓形圓形或橢圓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有折疊纖細網(wǎng)狀染色質細致的砂粒狀,平坦,如薄紗顆粒狀,稍粗纖細網(wǎng)狀核膜不清楚核膜濃厚,界限不清不清楚核仁2~5個,較小,清晰1~2個,小而明顯1~3個,大而清晰
三、骨髓(ɡǔsuǐ)中類似細胞的鑒別第二十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原始淋巴細胞第二十一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三)單核細胞與中性(zhōngxìng)中幼粒細胞的鑒別單核細胞中性中幼粒細胞胞體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可見偽足圓形,規(guī)則胞漿灰藍,半透明,含無數(shù)散在粉塵樣嗜天青顆粒,有時可見空泡淡紅或淡藍,透明,含中等量、大小較一致的特異性中性顆粒胞核不規(guī)則,可呈腎形、馬蹄形、S形或分葉形,有明顯的扭曲、折疊橢圓或一側開始扁平,可出現(xiàn)凹陷染色質粗網(wǎng)狀,疏松聚集成索塊
三、骨髓中類似細胞(xìbāo)的鑒別第二十二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三、骨髓(ɡǔsuǐ)中類似細胞的鑒別第二十三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三、骨髓(ɡǔsuǐ)中類似細胞的鑒別第二十四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三、骨髓中類似(lèisì)細胞的鑒別第二十五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四)中幼紅細胞、漿細胞、淋巴細胞鑒別(jiànbié)中幼紅細胞漿細胞淋巴細胞胞體圓形橢圓形圓形胞漿嗜多色性,不透明,無顆粒藍色,不透明有泡沫感,有時可見紅色鑲邊,邊緣不規(guī)則,近核處有淡染區(qū),常有空泡,可見顆粒天藍色,透明,有核周淡染區(qū),可見顆粒胞核圓形,居中圓形或橢圓形,常偏位圓形,常偏一側,有切跡染色質粗密成塊,如打碎的墨硯,中間有明顯空隙,無色澤極粗密,凝成大塊,似車輪狀,中間有明顯空隙,有色澤呈大塊狀,塊與塊之間無明顯界限,有均勻光滑感
三、骨髓中類似(lèisì)細胞的鑒別第二十六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中幼紅細胞淋巴細胞
三、骨髓(ɡǔsuǐ)中類似細胞的鑒別第二十七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五)形態(tài)上不典型細胞的劃分
造血細胞的發(fā)育是連續(xù)不斷的過程,其階段劃分是人為的,可見到介于兩個階段之間的“過渡型”細胞。通常細胞質和細胞核的發(fā)育是彼此同步(tóngbù)的,但有時也可能速度不同,稱為“核漿發(fā)育不平衡”。
三、骨髓中類似(lèisì)細胞的鑒別第二十八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一般認為無論(wúlùn)胞核或胞質,凡出現(xiàn)下一階段特征的細胞,應歸為較成熟階段的細胞。極難鑒別介于兩個系統(tǒng)之間的細胞,在正常情況下如介于漿細胞與幼稚紅細胞之間的細胞,可劃分為紅細胞系;介于淋巴細胞與幼稚紅細胞之間的細胞,在骨髓中歸為紅細胞系,在外周血則歸為淋巴細胞。
三、骨髓中類似(lèisì)細胞的鑒別第二十九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對于實在難以確定類型的細胞,可列入“分類不明細胞”,出現(xiàn)較多時,可通過電鏡、細胞化學染色、免疫學等方法鑒別。血細胞的形態(tài)受涂片制備和染色的影響較大,在識別細胞時須與同一張涂片上的其他(qítā)細胞比較,切不可把單個細胞孤立起來,或機械地與圖譜上典型的細胞進行比較,應根據(jù)細胞各方面的特征全面綜合分析,不可單憑個別特征下結論。
三、骨髓中類似(lèisì)細胞的鑒別第三十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第二節(jié)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骨髓(ɡǔsuǐ)象檢查第三十一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一、概述(ɡàishù)(一)適應證和禁忌證
1.適應證
包括貧血、出血、白血??;全血細胞減少、白細胞增多伴有幼稚細胞、考慮血液寄生蟲?。ㄈ绾跓岵 懠驳龋?、骨髓轉移瘤和異常蛋白血癥等;不明原因(yuányīn)的發(fā)熱,肝、脾、淋巴結腫大,胸骨壓痛、惡病質。凡遇上述情況之一,都可進行骨髓穿刺,以前三種最為常見。第三十二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一、概述(ɡàishù)2.禁忌證
嚴重出血的血友病患者,禁忌(jìnjì)作骨髓穿刺;晚期孕婦慎做;小兒及不合作者不宜作胸骨穿刺。第三十三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一、概述(ɡàishù)第三十四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二、標本(biāoběn)采集
(一)骨髓取材的部位
首選髂骨,其次是胸骨、棘突。由于胸骨穿刺有一定的危險性,故首選髂前或髂后上棘。2歲以下小兒(xiǎoér)主張用脛骨粗隆穿刺。必要時應多部位取材,以便全面了解骨髓的造血情況。第三十五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二、標本(biāoběn)采集
(二)常見骨髓(ɡǔsuǐ)穿刺部位的特點穿刺部位特點髂后上棘此部位骨質薄,進針容易,骨髓液豐富,被血液稀釋的可能性小,故髂后上棘為臨床上首選的穿刺部位髂前上棘此部位骨質硬、骨髓腔小,易導致穿刺失敗,所以髂前上棘常用于翻身困難、需多部位穿刺等患者胸骨胸骨是人體骨髓造血功能最旺盛的部位,但胸骨后有重要臟器,故臨床上不常用。當其他常規(guī)部位穿刺取材不佳時,可考慮胸骨穿刺,但必須由操作經驗豐富的人員來做其他部位小于2歲患者還可選擇脛骨頭內側。其他還包括腰椎棘突穿刺、定位穿刺。定位穿刺臨床上常用于骨髓轉移癌、漿細胞瘤等第三十六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例:骼后上棘穿刺術
①患者側臥,其上面的腿向胸部彎曲,下面的腿伸直,使腰骸部向后突出,髂后上棘明顯突出于臀部之上。也可在相當于第5腰椎水平,向上約3cm,用手觸摸其鈍圓形突起處。此處骨密質薄,骨髓腔大,容易刺入。②用碘酒、酒精消毒(xiāodú)局部,戴消毒(xiāodú)手套,將孔布的孔口對準并蓋于已消毒(xiāodú)的穿刺部位。③注射2%的普魯卡因1~2m1,麻醉局部皮膚、皮下組織并深至骨膜,揉摩注射處,使藥液擴大麻醉范圍。
二、標本(biāoběn)采集
第三十七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④以左手拇指(mǔzhǐ)和食指將穿刺部位的皮膚壓緊固定,右手持穿刺針與骨棘面垂直,旋轉刺入髂后上棘,達骨髓腔時有空松感,深度約為針頭達骨膜后再刺入lcm左右。⑤拔出針芯,接l0ml干燥注射器,輕輕負壓抽取,抽取骨髓液不超過0.2ml,立即置載玻片上,并涂片。⑥必要時再取骨髓液0.5~2m1,置肝素抗凝管內,作有核細胞計數(shù)等項檢查。⑦拔出穿刺針,壓迫傷口,敷以消毒紗布。二、標本(biāoběn)采集
第三十八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骨髓取材滿意的指標:
(1)抽吸骨髓時,病人(bìngrén)有特殊的酸痛感。
(2)骨髓液抽取應在0.2ml以內,否則易于稀釋。
(3)骨髓涂片中含有骨髓小?;蛑镜?。
(4)顯微鏡檢查,可見骨髓的特有細胞,如巨核細胞、漿細胞、組織細胞、組織嗜堿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等。
(5)髓細胞分類,中性桿狀核粒細胞與分葉核粒細胞之比大于血涂片。二、標本(biāoběn)采集
第三十九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取材失敗
⑴部分稀釋:骨髓有核細胞減少,成熟細胞比例(bǐlì)增加。⑵完全稀釋:無骨髓成分,與血片一樣。二、標本(biāoběn)采集
第四十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骨髓穿刺一般由臨床醫(yī)生操作,其注意事項如下:1.嚴格無菌,預防感染。初診患者于治療前作骨髓穿刺以明確診斷。死亡病例需檢查時,應在死亡半小時內進行。2.抽吸骨髓液時動作要緩慢,吸取量以0.1~0.2m1為宜,抽吸骨髓液用力過大、過快,易使骨髓抽吸量過多(>0.2m1)造成(zàochénɡ)稀釋。需做有核細胞計數(shù)、細菌培養(yǎng)、造血細胞培養(yǎng)、紅斑狼瘡細胞檢查時,再抽吸0.5~2.0m1骨髓液肝素抗凝送檢。(三)標本(biāoběn)采集的質量保證二、標本(biāoběn)采集
第四十一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3.多部位穿刺可提高某些疾病的診斷率。如慢性再障、惡性組織細胞病等,多發(fā)性骨髓瘤、轉移癌等宜在X線檢查(jiǎnchá)發(fā)現(xiàn)有病變或有骨壓痛的部位穿刺,可提高陽性率。二、標本(biāoběn)采集
第四十二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干抽(drytap)是指非技術操作或穿刺不當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常見于:
1.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骨髓纖維化癥。2.骨髓極度增生,細胞過于緊密結實,如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3.骨髓增生減低,如再生障礙性貧血。4.腫瘤(zhǒngliú)骨髓浸潤,包括惡性淋巴瘤、多發(fā)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癌。(四)干抽二、標本(biāoběn)采集
第四十三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當發(fā)生干抽時,有時在針頭中可有少量骨髓組織,如用針心將其推出,可制作一張涂片供檢查。一般(yībān)可更換部位再行穿刺,部分病例(如骨髓纖維化)必須作骨髓活檢。
二、標本(biāoběn)采集
第四十四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三、骨髓(ɡǔsuǐ)涂片、染色及其質量保證
骨髓涂片及染色方法,與血涂片基本相同,但含有(hányǒu)骨髓小粒和脂肪,有核細胞數(shù)量多,較血液濃稠,推片時角度要略小,速度要慢,涂片過厚可影響細胞形態(tài)觀察。第四十五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骨髓涂片和染色的注意事項:
1.載玻片要潔凈。
2.推玻片與載玻片之間成30°角為宜,角度越小,推片速度越慢,骨髓涂片越薄。
3.抽取骨髓液后應立即制備骨髓涂片。選擇含骨髓小粒多的標本作涂片效果更佳。
4.涂片一般不用(bùyòng)抗凝劑。
5.體積較大的特殊細胞多在片尾和邊緣。
6.涂片制成后,應在空氣中快速搖動或扇干,不能用火烤。
三、骨髓涂片(túpiàn)、染色及其質量保證
第四十六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7.骨髓中有核細胞較多,涂片固定和染色時間較血涂片稍長,以保證幼稚細胞著色均勻,結構(jiégòu)清晰。染色時間的長短與氣溫、染料的性質有關。8.若染色太淺,可于涂片干燥后重染;染色過深或有沉淀物,可滴加甲醇數(shù)滴,稍停后沖洗。9.制備的骨髓涂片宜全部送檢,供染色選擇、血細胞化學染色或會診用,送骨髓涂片的同時最好送血涂片。
三、骨髓(ɡǔsuǐ)涂片、染色及其質量保證
第四十七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四十八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一)骨髓涂片檢查1.低倍鏡觀察
(1)觀察取材、涂片、染色情況是否滿意。(2)判斷有核細胞(xìbāo)的增生程度。低倍鏡下選擇細胞(xìbāo)分布均勻處,根據(jù)骨髓片中有核細胞(xìbāo)的密度或有核細胞(xìbāo)與成熟紅細胞(xìbāo)的比例估計骨髓有核細胞(xìbāo)的增生程度。
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四十九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增生極度活躍:1:1>500個有核細胞各種白血病增生明顯活躍:1:10200~500白血病、增生性貧血
增生活躍:1:2020~200正常骨髓象、某些貧血增生低下:1:503~20造血功能(gōngnéng)低下增生極度低下:1:200<3再生障礙性貧血
骨髓(ɡǔsuǐ)有核細胞增生程度五級分類法有核細胞增生程度有核細胞/成熟紅細胞平均低倍視野有核細胞數(shù)常見病例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五十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增生極度(jídù)低下增生(zēngshēng)低下增生(zēngshēng)極度活躍增生明顯活躍增生活躍第五十一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3)巨核細胞的計數(shù)及分類:
低倍鏡下觀察并計數(shù)全片巨核細胞總數(shù),如將骨髓膜標準化為1.5cm×3.0cm,則巨核細胞參考值為7~35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其他(qítā)原因引起血小板減少時,應進行巨核細胞分類,以油鏡確定巨核細胞的階段,分類至少觀察25個巨核細胞,求出巨核細胞各階段百分率。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五十二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4)觀察骨髓涂片邊緣和尾部,注意尋找有無體積較大散在或成堆出現(xiàn)的特殊病理細胞:如轉移癌細胞、惡性組織細胞、戈謝氏細胞、尼曼-匹克細胞、但需油鏡觀察加以確證。這些細胞的發(fā)現(xiàn),對有關疾病的診斷(zhěnduàn)具有肯定意義。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五十三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2.油鏡觀察
(1)骨髓細胞分類先瀏覽一下各類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再進行細胞分類。白血病細胞形態(tài)學不容易識別時,可先染組織化學協(xié)助(xiézhù)診斷,然后再進行細胞分類。如有的標本形態(tài)學不典型時,先分類,再結合臨床綜合分析,描述骨髓形態(tài)學特點。
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五十四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2)骨髓細胞分類先瀏覽該涂片上各類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看是否容易識別(shíbié);然后分類,要求計數(shù)200或500個有核細胞;巨核細胞、破碎細胞、分裂相細胞不計數(shù)在有核細胞百分比內,對巨核細胞單獨進行計數(shù)和分類;按各細胞的種類、發(fā)育階段分別記錄,并計算出百分比值。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五十五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3)各細胞系形態(tài)學觀察
仔細觀察各系、各階段細胞的形態(tài)是否正常,例如:
1)粒細胞系統(tǒng):粒細胞的增生情況,各階段細胞所占的比例,各期粒細胞的大小(dàxiǎo)形態(tài)、核形、有無雙核粒細胞、核漿發(fā)育不平衡現(xiàn)象、成熟粒細胞有無分葉過多或過少。細胞核染色質結構;核仁大小、數(shù)量;胞質量的多少,顏色深淺;顆粒的多少,有無中毒性顆粒及空泡變化。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五十六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2)紅細胞系統(tǒng):
各期幼紅細胞的增生情況,各階段幼紅細胞所占的比例,幼紅細胞的大小形態(tài),有無巨幼紅細胞、核形異常(雙核、多核、畸形核、核碎裂、核固縮、核漿發(fā)育不平衡)。細胞核染色質結構,有無核仁及數(shù)量。胞質量(zhìliàng)、顏色、有無包涵物(豪-焦氏小體、嗜堿性點彩)。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五十七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成熟紅細胞的大小形態(tài)(xíngtài),有無異常紅細胞,如球形、橢圓形、鐮刀形、靶形、盔形、三角形、棘形、淚滴樣、大紅細胞、多色性紅細胞、嗜堿性點彩紅細胞、卡波環(huán)等。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五十八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3)巨核細胞系統(tǒng):
全片巨核細胞的數(shù)量,各階段細胞的比例,有無成熟障礙現(xiàn)象,有無病理性改變,如微小巨核細胞、小巨核細胞、單圓核巨核細胞、多核巨核細胞。同時觀察血小板的數(shù)量、大小(dàxiǎo)形態(tài),是成簇還是散在,有無巨大血小板,畸形血小板。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五十九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4)其他細胞系:
如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系統(tǒng)及其他細胞:該類細胞占有核細胞的比例,細胞形態(tài)有無異常(yìcháng),有無原、幼階段的細胞。如疾病與這類細胞無相關性,可作簡要描述,如有相關性要作為重點進行描述。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六十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5)有無特殊細胞、特殊病理(bìnglǐ)細胞:如惡性組織細胞、戈謝氏細胞、尼曼-匹克細胞、轉移性腫瘤細胞、惡性淋巴瘤細胞。
6)有無寄生蟲。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六十一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二)血涂片(túpiàn)檢查
1.血涂片染色(rǎnsè)
2.血涂片分類在染色良好的血涂片體尾交界處分類至少100個白細胞,同時注意觀察各種細胞(包括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態(tài),還要觀察血涂片的其他部位3.計算計算各類各階段細胞的相對含量4.血涂片特征描述
一般要描述血涂片中各類細胞的數(shù)量、大小、形態(tài)、染色及結構有無異常,血小板的分布,有無寄生蟲及其他異常細胞等。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六十二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5.血涂片觀察的內容(nèiróng)
(1)粒細胞:觀察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分葉核粒細胞,嗜酸性和嗜堿性粒細胞的數(shù)量及形態(tài)(包括胞體、胞核及胞質),注意有無原始粒細胞、幼稚粒細胞,粒細胞分葉過多或過少、雙核、巨幼樣變,粒細胞毒性改變及棒狀小體等。
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六十三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5.血涂片觀察(guānchá)的內容
(2)紅細胞:觀察紅細胞的大小、形態(tài)、染色和結構變化,如有無大紅細胞、小紅細胞、球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嗜多色性紅細胞、有核紅細胞、嗜堿性點彩紅細胞、卡博環(huán)和豪周小體等。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六十四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3)淋巴細胞:觀察淋巴細胞數(shù)量及形態(tài)(xíngtài),有無原始淋巴細胞、幼稚淋巴細胞及異型淋巴細胞等。
(4)單核細胞:觀察單核細胞數(shù)量及形態(tài),注意有無原始、幼稚單核細胞和棒狀小體等。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六十五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5)血小板:觀察血小板數(shù)量、大小、形狀、染色和分布等,尤其(yóuqí)注意有無大血小板、巨大血小板、畸形血小板和巨核細胞等。
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六十六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6)漿細胞:觀察漿細胞數(shù)量及形態(tài),注意有無原始、幼稚漿細胞等。
(7)其他:有無寄生蟲及其他明顯異常細胞,例如(lìrú)瘧原蟲、惡性組織細胞、惡性淋巴瘤細胞、吞噬細胞等。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六十七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六十八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三)骨髓細胞學檢查(jiǎnchá)報告單的填寫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六十九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骨髓細胞檢查(jiǎnchá)申請書×
×
×
×
×第七十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123456×××××××200915410張三2009-12-3114:001212123654兒科李四652401王五第七十一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四)骨髓標本的保存和資料(zīliào)存檔
骨髓標本(biāoběn)的保存和存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須認真做好。
(1)骨髓涂片后,首先要登記編號,可以按年度連續(xù)編號。登記項目必須完整,除編號外,還應有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病歷號、床號、骨髓采集部位及時間、次數(shù)、臨床診斷及形態(tài)學診斷意見。可以將圖文記錄輸入計算機,以長期保存及隨時調用。
(2)涂片后要立即固定染色,最晚不能超過24h,以防細胞皺縮、變性,脫落。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七十二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3)填寫細胞形態(tài)學報告單應一式兩份,其中一份附申請單后,按年度編號輸入電腦存檔。
(4)如外借標本,用后應及時追回。
(5)需投寄會診時,應妥為包裝防止損壞。
(6)加鏡油后的標本,務必用二甲苯將鏡油洗脫干凈,不得遺留油跡,否則易于褪色或弄臟。
(7)編號歸檔時,玻片之間應有一定間隙(jiànxì),最好以薄紙袋裝好玻片。四、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jiǎnchá)
第七十三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五、正常骨髓象
(一)正常骨髓象應具備(jùbèi)四個條件
1.有核細胞增生活躍。
2.各系、各階段細胞占有核細胞的比例大致在正常參考范圍內。
3.各系、各階段細胞形態(tài)無明顯異常。
4.無特殊病理細胞及血液寄生蟲。第七十四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二)正常成人骨髓(ɡǔsuǐ)象的特征
1.骨髓增生活躍,粒紅比值為2~4:1。2.粒細胞系在骨髓全部有核細胞中占最大比例,約1/2左右(40%~60%),原粒<2%,早粒<5%,以下各階段細胞依次增多,但分葉核少于桿狀核。嗜酸性粒細胞一般小于<5%,嗜堿性粒細胞<1%。各階段細胞形態(tài)無異常。
五、正常(zhèngcháng)骨髓象第七十五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3.紅細胞系
幼紅細胞占全部有核細胞的1/5左右(20%~25%),原紅<1%,早紅<3%,中紅、晚紅約各占10%。幼稚和成熟紅細胞形態(tài)無異常。
4.巨核細胞系通常在一張1.5cm×3cm骨髓涂片上,可見(kějiàn)巨核細胞7~35個,以顆粒型和產血小板型巨核細胞為主。血小板散在或成簇,無異常和巨大血小板。五、正常(zhèngcháng)骨髓象第七十六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
5.淋巴細胞系占1/5左右(20%~25%),小兒偏高,可達40%,主要是成熟淋巴細胞。6.單核細胞及其他細胞單核細胞一般不超過5%,漿細胞不超過2%,通常都是成熟階段。其他細胞如組織細胞、組織嗜堿細胞、巨噬細胞等可少量存在(cúnzài)。無其他異常細胞及寄生蟲。五、正常(zhèngcháng)骨髓象第七十七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一)骨髓有核細胞(xìbāo)增生程度包括增生極度活躍、明顯活躍、活躍、減低和極度減低。由于增生程度分級是一種較粗的估算方法,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取材情況、年齡、觀察部位、血膜厚薄等),所以判斷其意義時要考慮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第七十八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二)粒紅比值改變(1)粒紅比值增加:見于粒系增多或紅系減少(jiǎnshǎo)的疾病,如粒細胞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純紅再障等。(2)粒紅比值正常:見于粒紅細胞比例正常,或兩系細胞同時增加或減少的疾病,如正常人骨髓、多發(fā)性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第七十九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2.粒紅比值改變(3)粒紅比值降低:見于粒系減少或紅系增多(zēnɡduō)的疾病,如粒細胞減少癥、粒細胞缺乏癥,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鐵粒幼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紅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zēnɡduō)癥、急性失血性貧血等。第八十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三)粒細胞數(shù)量(shùliàng)改變
1.粒細胞增多
(1)以原始粒細胞增多為主: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2)以早幼粒細胞增多為主:急性早幼粒細胞型白血病、粒細胞缺乏癥恢復期、早幼粒細胞型白血病反應等。第八十一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3.粒細胞數(shù)量改變
(1)粒細胞增多
(3)以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為主:急性(jíxìng)粒細胞白血病M2b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粒細胞型白血病反應等。(4)以中性晚幼粒、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藥物中毒、嚴重燒傷、急性失血、大手術后等。第八十二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5)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寄生蟲感染、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征等。
(6)嗜堿性粒細胞增多: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放射線照射反應等。2.粒細胞減少
見于粒細胞缺乏癥、再生(zàishēng)障礙性貧血、急性造血停滯等。第八十三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四)紅細胞數(shù)量改變
1.有核紅細胞增多
(1)以原始紅細胞和早幼紅細胞增多為主:急性(jíxìng)紅血病、急性(jíxìng)紅白血病。
(2)以中幼紅細胞和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期)、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鉛中毒、紅白血病等。
第八十四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ɡǔsuǐ)象分析(3)巨幼紅細胞或巨幼樣變幼紅細胞增多:巨幼細胞性貧血、急性紅血病、急性紅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白血病化療后、粒幼細胞貧血等。
(4)鐵粒幼紅細胞增多:粒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第八十五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四)紅細胞數(shù)量改變
2.有核紅細胞減少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jíxìng)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急性(jíxìng)單核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化療后等。第八十六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五)巨核細胞系統(tǒng)的細胞數(shù)量(shùliàng)改變1.巨核細胞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全髓白血病、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急性大出血、急性血管內溶血等。2.巨核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化療后等。第八十七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六)單核細胞(xìbāo)系統(tǒng)的細胞(xìbāo)數(shù)量改變1.以原始及幼稚單核細胞增多為主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單變、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第八十八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六)單核細胞系統(tǒng)的細胞數(shù)量改變(gǎibiàn)2.以成熟單核細胞增多為主慢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單核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某些感染等。
第八十九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ɡǔsuǐ)象分析
(七)淋巴細胞數(shù)量改變1.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增多為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淋變、淋巴瘤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變等。
第九十頁,共一百頁。編輯課件六、骨髓象分析
(七)淋巴細胞數(shù)量改變
2.以成熟淋巴細胞增多為主慢性(mànxìng)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某些病毒感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9《正確認識廣告》(第2課時)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8第九套廣播體操6-7節(jié)5 教學設計-八年級體育與健康
- 《節(jié)電小專家:1 家庭用電情況調查》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滬科黔科版
- 2024秋八年級英語上冊 Module 3 Sports Unit 2 This year we are training more carefully教學設計(新版)外研版
- 2024年秋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2.1 學習伴成長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17 氣體的體積和質量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三年級上冊青島版
- 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二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教學設計1 (新版)新人教版
- 15《八角樓上》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13《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冀教版
- 2024年至2025年湖南省婁底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結構化面試高頻必考題庫一卷含答案
-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試題
- 2025年鄭州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帶答案
- 2025年河南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鄭州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聯(lián)考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5年南陽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帶答案
- 15 青春之光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 2025年中國特殊熱電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人教版中考英語總復習清單八年級上冊Units7-8
- 2025年河南工業(yè)貿易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