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鞋的演變_第1頁
中國古代鞋的演變_第2頁
中國古代鞋的演變_第3頁
中國古代鞋的演變_第4頁
中國古代鞋的演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關(guān)于中國古代鞋的演變第1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西漢末年,班婕妤一篇《搗素賦》中提到,“紅黛相媚,綺組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如何才能“步步生芳”?自然離不開鞋之美?!叭A面玉粲,靴若芙蓉”、“踐遠游之文履,曳霧彀之輕裙”、“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詩詞中對鞋襪的描寫不禁勾起我們的好奇。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鞋如何進行演變?請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探尋鞋的發(fā)展歷程。第3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積淀,我國古代鞋履藝術(shù)不僅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而且伴隨著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步伐,烙上了各個時代文化的印記。在舊石器時代,我國便出現(xiàn)了用獸皮制成的“裹足皮”用于御寒,此時的人類制作鞋的雛形僅僅對出于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因此,可以涉及審美文化研究的不多,但卻為此后鞋履藝術(shù)的發(fā)展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chǔ)。在進入農(nóng)耕文明時期,由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生活的富足,對衣食住行的要求也相應(yīng)提高,因此,在實用價值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了通過審美獲得藝術(shù)價值的訴求,相伴而生的審美觀念也同時出現(xiàn)。第4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鞋,是履、靴、鞋、屐的統(tǒng)稱。鞋起源于何時?又是由誰發(fā)明的呢?現(xiàn)在無從考證,但歷史表明,我國不僅是服裝文明古國,也是制造鞋的文明古國。大約在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原始人在用骨針縫制獸皮衣服時,也縫制獸皮鞋子,用以護腳,追尋措物。接下來我們將根據(jù)幾個代表時期介紹鞋的演變過程。第5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遠古時代第6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以各種簡單的石制工具捕獲動物。在得到動物后,就帶到自已的洞穴里,“食其肉而用其皮”,這就是歷史上“茹毛飲血”、“食草木之實,衣禽獸之皮”的猿人時期。為了不受外界的氣候條件以及地面條件的影響和威脅,他們不僅制作獸皮衣來抵御風(fēng)寒,并且知道用獸皮來保護腳,也就是用獸皮簡單的將腳裹住,達到不受凍,不被刺傷的目的。第7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舊石器時代古代把人類身上的服飾分作首衣、上衣、下衣和足衣。足衣,就是古人對鞋與襪的總稱。當時,社會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也沒有發(fā)明紡織?!皨D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韓非《五蠹》)。據(jù)專家研究,人類經(jīng)歷過赤足時期,后來才發(fā)明了鞋子。在此較寒冷的地區(qū),當時的原始人用一種小皮條將整塊切割而成的獸皮包扎在腳上,實際上是一種獸皮襪。這是最早的“足衣”。已有數(shù)萬年以上的歷史。因用于裹腳,亦有“裹腳皮”之稱。據(jù)推斷,它是最古老的原始鞋,也是今天鞋子的原始形態(tài)。

最原始的鞋第8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舊石器時代最古老的皮鞋(距今約5500年)第9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新石器時代1973年秋,在我國青海少大通縣上孫家寨一座馬家窯類型的墓葬中,出土了氏族時期的一件陶器,上面一人,足上已著鞋,而且鞋尖上翹。鞋翹,是中國古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有史料記載,中國鞋翹始于前秦,從以上文物的發(fā)現(xiàn)看,鞋翹起源時期還可提前,馬家窯文化屬于新石器時代,據(jù)測定,其具體年代為五千至五千八百年前,約相當于我國傳說中炎帝到黃帝時代,即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時期。第10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春秋戰(zhàn)國第11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春秋戰(zhàn)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成語,出自春秋末老聃所著《老子》六十一章。一直沿用至今,用來比喻大的事情要從第一步做起,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人要走路,必須要穿鞋。鞋是人們?yōu)榱吮Wo腳部免受帶棱帶刺的硬物傷害、便于行走和御寒防凍而穿用的兼有裝飾功能、衛(wèi)生功能的足裝,這是不言而喻的。鞋子雖然只占人們服飾的很小部分,而且處于不受人注目的“最下層”,但其作用非同小可。由此可見,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第12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春秋戰(zhàn)國"胡服騎射"是我國鞋文化史上第一次偉大的改革實踐。戰(zhàn)國時,各國戰(zhàn)爭頻繁。趙武靈王首先引進北方民族和西域少數(shù)民族所著的胡服,戰(zhàn)士們穿短衣、著褲、著馬靴,作戰(zhàn)十分靈活。于是趙國逐步放棄車戰(zhàn),改用騎兵戰(zhàn)術(shù),終于使趙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靴的出現(xiàn),是我國鞋史上的一個偉大里程碑。它變穿舄穿履而改著靴,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軍事生活、政治生活乃至社會生活。從此,皮靴不僅成為我國各朝代的軍事用鞋,同時傳入民間,演變?yōu)樯钣眯?。成為中原一帶的民族鞋飾?/p>

第13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春秋戰(zhàn)國草鞋以稻草編就,是稻作文化的產(chǎn)物。草鞋的制作很簡便,只需打出鞋底,再在腳頭用草繩扭結(jié),腳跟連底兜起后用草繩套住打結(jié)即成。此鞋價廉物美、走路輕快,上山下地日常勞作均可穿用,至傍晚鞋底如若穿破,多棄之,故又名"不惜"、"不借",一日一雙,日日更新。據(jù)傳,草鞋始于夏朝,至春秋戰(zhàn)國,王公貴族也時興穿此鞋。大思想家莊子不僅自己能織,還穿著破草鞋去見魏王。第14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國時期的皮鞜履戰(zhàn)國青銅靴第15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春秋戰(zhàn)國其形制為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靴,制作十分精巧,因銅制鞋不易腐朽,古人用來裝飾茶幾的四只腳,既美觀、又實用。桌面早就腐爛了,"鞋"依然存在第16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春秋戰(zhàn)國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工藝品。戰(zhàn)靴上的蟠縭紋是典型的戰(zhàn)國紋樣。此仿古品的形制,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革時從東胡族引進的皮靴。戰(zhàn)國玉靴第17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春秋戰(zhàn)國這是1928年河南洛陽市金村出土的戰(zhàn)國青銅女孩像。我們從她的腳上,可以明顯地看到她穿著一雙皮靴。這種皮靴正是戰(zhàn)國時期由外族引進的時尚鞋履,也是我國皮革鞋的源流。

第18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春秋戰(zhàn)國靴的出現(xiàn),是我國鞋史上的一個偉大里程碑。它變穿舄穿履而改著靴,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軍事生活、政治生活乃至社會生活。從此,皮靴不僅成為我國各朝代的軍事用鞋,同時傳入民間,演變?yōu)樯钣眯?。成為中原一帶的民族鞋飾。?9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唐代第20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唐代從考古發(fā)現(xiàn)資料來看,唐代西域女子的鞋履可分為高頭和平頭兩種形制。高頭履又稱翹頭履,阿斯塔那230號墓出土的屏風(fēng)畫《仕女圖》中的女子,所穿的鞋子就是翹頭履,鞋頭上翹,并飾有花紋。第21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唐代唐代西域女子穿著的平頭鞋有麻、蒲、皮等多種質(zhì)地。用麻線編制的鞋子稱作麻鞋,又稱線鞋,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雙麻鞋,用粗麻繩編織成厚底,由細麻繩編織鞋面。鞋面結(jié)構(gòu)疏朗,中間編織成鏤空狀,與現(xiàn)代的涼鞋相似。第22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唐代麻鞋并不是西域的鞋履,是從內(nèi)地輸入的。但內(nèi)地的線鞋,則是京城里貴族婦女時尚的奢侈品。穿麻鞋的形象在唐代繪畫作品中有諸多反映,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中的宮女們,全都穿著麻鞋。第23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唐代唐代西域靴子實物十分少見,多見于絹畫、石窟壁畫和草原石人,西域女子舞蹈時也穿皮靴。受西域的影響,唐代婦女也有穿靴子的習(xí)俗,特別為宮廷舞女所青睞,將這種靴子叫“蠻靴”。如舒元輿的《贈李翱》中云:“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脫蠻靴出降帷?!贝┭プ拥膵D女形象,在唐人的繪畫中也有反映,和這種靴子配套,身上都著胡服。第24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唐代高縵,是指鞋頭高聳部分。大唐帝國進入社會發(fā)展鼎盛時期,鞋縵造型亦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這雙唐三彩鞋為典型的唐代卷云式高縵鞋形制。唐代鞋履高聳的頭部經(jīng)常突出兩個尖角,好似分梢,男女皆穿。又稱"歧頭鞋"。該鞋形制始于西周,唐代沿襲,宋后漸沒。第25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清代第26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清代清朝入關(guān)以后,由于氣候溫暖,人們開始穿著以布料制作的靴,有夾層的,也有棉靴,隨季節(jié)而更換。按清朝的規(guī)定,只有入朝的官員才許穿方頭靴。第27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清代民間男子一律都穿尖頭靴,制靴的材料有素緞、青布等。還有一種矮幫的薄底快靴,因底薄,穿著輕便而利于活動,多為士兵和小差宮穿著,此外武術(shù)練功者也有穿的。第28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清代清代婦女講究穿木底鞋,尤其滿洲貴族婦女穿木底高跟鞋更為普遍,有“旗鞋”之稱。鞋底形狀有“馬蹄形”、“花盆形”。鞋的跟底面有白布包裹,上面有刺繡和穿珠等裝飾。第29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清代旗鞋(花盆底鞋、高底鞋、馬蹄底鞋),是滿族特有的一種繡花鞋,因其底似花盆而得名。鞋底以木制成,外裹白布,一般為7厘米,最高的可達13厘米,鞋幫飾花草和鳥等刺繡。有的鞋底上山有繡花圖案,腳尖處有絲線編成的穗子及地,清代特別盛行,連慈禧太后也常著此鞋。第30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清代關(guān)于花盆底鞋的起源,民間有三種說法:第一,認為滿族婦女愛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雙腳。第二,認為滿族婦女為了增其身高,表現(xiàn)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第三,滿族婦女上山勞動為防蚊叮,同時免使鞋底遭泥濕,故習(xí)慣在鞋底部附木塊,后發(fā)展為花盆底鞋。第31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清代具有清代特色的還有帝后靴鞋。自周代開始,歷代封建統(tǒng)冶者都建立了一套完備的服飾制度。服飾成為等級的標志,皇權(quán)的象征,特別是帝后穿著的首衣、上衣、下衣、足衣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到了清代,這種規(guī)定發(fā)展到了極致。第32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民國時期第33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民國時期隨著西方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影響的不斷擴大,中國近代的傳統(tǒng)鞋飾面臨著巨大的沖擊。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廢除了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民國成立以后,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匯撲面而來,新的思想和觀點沖擊著社會生活,清朝的服飾制度大部分被革除,傳統(tǒng)鞋飾至此發(fā)生了整體上的變化,以適應(yīng)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和經(jīng)濟能力,隨心所欲的選擇和設(shè)計自己喜愛的鞋飾,有著裝自由。同時,改變后的鞋飾更方便穿著和日常生活,民國時期的鞋飾趨于平民化。第34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民國時期坤鞋:民國初期最流行的形式,木底。第35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民國時期合臉鞋:盛行于民國十幾年,前部圓尖,后部圓肥,有系鞋帶與鞋帶鼻,有皮底也有布底,鞋店制售的。第36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民國時期深臉圓口鞋:創(chuàng)于民國二十年間,是最廣泛的流行鞋式,鞋幫很高,鞋臉也深,前面肥尖后面肥圓,鞋底為皮底,多為鞋店制售第37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民國時期方口兩截鞋:盛行于民國二十年左右,大多為鞋店所制。由三片鞋幫合成,前面一片橄欖形,后面兩片長方型鞋幫。第38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民國時期皂鞋:民國初年盛行于平、津、魯各地,鞋幫為兩片,平底或布制,臉極淺,口作尖形,鞋幫窄淺,常制用青色制造,故名為皂鞋。第39頁,講稿共43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民國時期民國時期小腳放足,腳得到了放寬,女人們的裹腳布去掉以后,腳都不同程度的長大了,他們的鞋也隨之增大,但基本做工還是相同的。繡花鞋是我國千年不衰的民族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