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青島版科學(六制)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_第1頁
2023青島版科學(六制)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_第2頁
2023青島版科學(六制)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_第3頁
2023青島版科學(六制)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_第4頁
2023青島版科學(六制)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太陽?地球?月球

9探索地球一

io認識太陽一

11登上月球一

12月相的變化

第三單元太陽?地球?月球

9探索地球

【教材分析】

《探索地球》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太陽.地球.月球》

的第一課時。"地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這一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在了解了從古至今人們對

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程,以舊知引新知,通過實驗操作,感受地球是球形的。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通過導語使學生明確本課的探究主題,通過任

務卡(搜集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相關資料)為課堂探究做好準備。第二部分活動過程,包括

兩個活動,活動一:探究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學生在課前通過搜集資料知道地球是一

個球狀的天體,但對該結論的論證過程和各學說的發(fā)展歷史等不太了解。因此,本課以此為

切入點,使學生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歷史,又引導學生模擬帆船遠航回歸的場景,使

學生直觀感受到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歷程?;顒佣?現(xiàn)代科學技術證實地球是一個球狀天體。

通過圖片和資料卡提示學生認識到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運用現(xiàn)代技術對地球進行較為準確

地測量,有助于人類進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信息。第三部分拓展活動,從日常生活

中尋找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此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課后繼續(xù)深化本課的探究內容,并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日常觀察,列舉生活中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更多實例。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搜集資料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在知識方面對

地球也有基本的認識,但是對于人們對地球的探索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對這一問題進行歸納

總結。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了解人們從古到今探索地球形狀的歷程,知道地球是個球狀天體。

科學探究目標:

在教師引導下,能通過模擬實驗意識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據(jù)圖片和文字資料解釋地球

是個球狀天體。

科學態(tài)度目標: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地球的形狀表現(xiàn)出濃厚的探究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歷史上人類在探索地球形狀的歷程中所做的努力,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養(yǎng)成探究的科學精神。

【重難點】

在教師引導下,能通過模擬實驗意識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據(jù)圖片和文字資料解釋地球

是個球狀天體。

【材料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從古到今人們對地球的認識。

教師準備:地球儀、帆船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PPT3出示]教師提出問題:“地球是什么形狀的?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

學生通過課前搜集資料知道是圓形后,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你們知道生活在幾千年前的古

人眼里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地球(板書課題),研究人類對

地球形狀的認識歷程?!?/p>

二、探究活動

1.探究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

[PPT4出示](1)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地球形狀的相關資

料按時間順序進行整理,并填寫到記錄卡上。

(2)小組匯報,展示古人對地球形狀探索的相關資料。

(3)[PPT5,6、7、8出示]教師用課件出示歷史上有關鍵作用的四個代表性事件,共

同認識人類探索地球形狀過程。

(4)師生共同概括、總結出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中國古代人的“天圓地方”;

古印度人的盾形說;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通過月食觀測推測出地球是圓的;古人坐在海邊

的高山上遠望歸航的船只時,發(fā)現(xiàn)總是先看到船桅,再看到船身;遠去的船只則總是先不見

船身,再是桅桿漸漸隱沒于水平面下,推測地球是圓的;麥哲倫航行證實地球是圓的。)

2.模擬帆船遠航歸港實驗。

(1)[PPT9出示]教師引導學生以帆船遠航和帆船歸港為切入點開展模擬實驗,了解人

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的漫長歷程。

(2)[PPT10出示]出示溫馨提示。

(3)通過模擬實驗,得出結論。

(3)[PPT11.12出示]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研究結果,并在小組間補充。

(4)[PPT13.14出示]麥哲倫實驗航海經(jīng)歷,使學生深刻體會前人探索地球歷程的艱

辛和付出的代價。

(5)[PPT15出示]動畫演示麥哲倫的航海經(jīng)過的路程。

3.利用現(xiàn)代技術認識地球的形狀。

(1)[PPT16出示]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利用現(xiàn)代科技拍攝到的地球,并讓學生描述地球

的樣子。

(2)[PPT17出示]通過視頻播放現(xiàn)代世界認識地球的歷史。教師引導學生組內交流搜

集的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地球的形狀。

(3)[PPT18出示]教師補充播放關于探索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的資料,使學生形成對地

球的整體認識,得出: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4.了解地球有多大。

(1)教師列舉更多實例或數(shù)據(jù)說明地球的赤道的長度和表面積,加深學生對地球的了

解。

(2)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并進行討論和交流。

5.課堂小結。

教師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

6.德育教育。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應當在探索地球的同時,合理開發(fā)、利用地球的資源,共同保

護地球。

三、拓展活動

[PPT19出示]教師布置課外作業(yè):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

【板書設計】

9.探索地球

古代人:“天圓地方"

觀察月食和遠望歸航船隊:地球是圓的

現(xiàn)代科技證實:地球是一個球狀天體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10認識太陽

【教材分析】

《認識太陽》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四年級下冊《太陽.地球.月亮》單元的第

二課時。以前學生對于太陽發(fā)光發(fā)熱現(xiàn)象的認知要求是,能夠看到光、感到熱即可?本課在

這個基礎上,讓學生意識到,太陽的光和熱是源自太陽自身能夠發(fā)光發(fā)熱的本質,輔以數(shù)據(jù)

讓學生由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層面:太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它影響著地球上所有的生

物。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引導學生提前收集有關太陽的資料,了解太陽

及恒星的特點。第二部分活動過程,包括兩個活動,活動一:太陽是什么樣子的?通過觀察

太陽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太陽的結構是一種類似地球的圈層結構,由內到外分別是由

日核、輻射層、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等組成。以文字呈現(xiàn)了太陽相關知識的介紹:“太

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約為6000℃,內部溫度約為1500萬。C"。通過

問題:“太陽和地球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學生將恒星(太陽)與行星(地球)進行比較,

找出恒星和行星的不同,進一步鞏固對恒星的認識,為總結恒星、行星的特點做好鋪墊。從

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活動二:太陽有多大?通過

交流、討論、模擬實驗讓學生學會用實驗的方法來論證科學猜想,體驗到地球上觀察到的太

陽并不大與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有關系。第三部分拓展活動,引導學生繼續(xù)搜集查閱關于太陽

的資料,進一步提升探究的空間。同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的目的。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有一定收集資料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知識方面對太陽有了基

本的認識,知道太陽能發(fā)光發(fā)熱,但是對于有關太陽的具體數(shù)據(jù)了解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對

這些問題進行探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知道太陽是恒星,地球是行星。

2.了解恒星與行星的區(qū)別。

科學探究目標:

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簡單的材料進行模擬實驗,以增加對太陽視覺大小的科學認識;

能運用比較法進行探究學習。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對認識太陽感興趣,愿意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初步了解人類認識太陽的探索歷程。

【重難點】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簡單的材料進行模擬實驗,以增加對太陽視覺大小

的科學認識;能運用比較法進行探究學習。

【器材準備】

學生準備:[PPT2出示]收集有關太陽的資料。

教師準備:[PPT2出示]盤子、直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PPT3出示]教師出示謎語:“大圓球、天上掛,它的本領可真大,又發(fā)光、又發(fā)熱,

萬物生長全靠它。"(學生回答:太陽。)教師:“太陽的本領這么大,你們想不想認識太陽?”

從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認識太陽)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太陽是什么樣子的?

從剛才大家的交流來看,大家知道的知識還真不少,你還想知道關于太陽的哪些知識?

1學生提出問題,如:(1)太陽離我們有多遠?(2)太陽有多大?(3)太陽的溫度有

多高?(4)太陽與地球有什么不一樣?(5)太陽是怎樣形成的?

[PPT4出示]教師展示有關太陽的視頻。

2.小組交流、匯報。

教師給各個小組分發(fā)研究問題。

(1)小組內利用課前準備的資料討論匯總。

(2)匯報交流:學生匯報各小組解決的問題結果。

小結:太陽的結構由內到外分別是日核、輻射層、光球層、對流層、色球層組成;太

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約為6000C,內部溫度約為1500萬"C;像太陽

這樣能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天體屬于恒星。像地球這樣圍繞恒星運行、不能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天體

屬于行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想辦法利用收集的資料解決問題,讓學生知道研

究太陽可以借助查閱資料等方法。】

[PPT5出示]教師展示太陽結構的圖片,隨著學生的回答呈現(xiàn)太陽各部分的名稱。

[PPT6出示]小結:太陽的結構由內到外分別是核心區(qū)、輻射區(qū)、對流區(qū)、光球層、色

球層、日冕層組成;太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約為6000C,內部溫度

約為1500萬C;像太陽這樣能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天體屬于恒星。像地球這樣圍繞恒星運行、

不能自己發(fā)光發(fā)熱的天體屬于行星。

(二)太陽有多大?

l.[PPT7出示]交流:從資料中我們知道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X106)千米,

相當于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義10,阡克(地

球的330000倍)。那為什么太陽看上去并不大?

2.討論:小組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自由發(fā)表意見。

3.學生小組匯報。

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結果引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

[PPT8出示]各小組找兩名同學進行模擬實驗。一名同學拿一個盤子模擬太陽,站立不

動;另一名同學拿一把尺子,站在一定位置目測看到的盤子的直徑并將結果告知記錄的同學。

拿尺子的同學往后退,記錄的同學記錄該同學退后的距離和目測看到的盤子的直徑。

4.[PPT9出示]小結:太陽看上去并不大,是因為距離我們太遠。

三、課堂小結

談話: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收獲到了什么?

師生交流,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四、拓展活動

[PPT10出示]太陽每時每刻都釋放出大量的太陽能,我們人類又是如何利用太陽能造福

我們的生活?關于太陽還有很多秘密,課后請大家繼續(xù)查閱資料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板書設計】

10.認識太陽

太陽是一個巨大而熾熱的氣體星球

核心區(qū)輻射區(qū)對流區(qū)

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太陽屬于恒星地球屬于行星

11登上月球

【教材分析】

《登上月球》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四年級下冊《太陽、地球、月球》單元的

第三課時。本節(jié)課以認識月球的概貌為依托,以信息資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結合模擬實驗學

習活動為主要認知手段,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為重點,努力提高學生能夠提

煉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教材內容展現(xiàn)了學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學探索過程,

既呵護和保持了學生探究欲望,激發(fā)了他們科學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探索未知的

能力。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利用多種方

法和途徑課前進行搜集關于月球的資料,從而對對月球有了初步的認識,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

活動。第二部分活動過程,主要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課前所搜集整理的信息并積極討論,

搭建自身對月球的認知體系,進而通過模擬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形成實驗,讓學生學會用模擬實

驗的方法,初步了解認識到月球環(huán)形山的成因,進一步豐富對月球的認識,并初步學會用實

驗的方法來論證自身的科學猜想。學習人類登月的科學歷程,通過科學史的學習,豐富學生

科學認知層面,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向科學家學習,不畏艱險、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優(yōu)秀品質。

第三部分則通過“假如我們要登上月球,需要做哪些準備?查閱資料,了解一下”的實踐拓

展活動,進一步給鞏固前期所學科學知識同時,通過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

學生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學習內容符合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各項活動,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思考,體現(xiàn)探

究的進階性。

【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通過前期的學習對月球有初步的大體的了解,但對月球的科學認知還處于

淺層次的認識了解的基礎上。學生對搜集處理信息的方法也需要加強指導和學習,要積極避

免“搜集資料就是上網(wǎng)百度搜索”的情況,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使學生認識到與他人交流、

聽廣播、看書報等多種方式搜集信息的方法,進而開展對月球資料的搜集學習活動。搜集資

料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初步對資料的處理分析。通過模擬實驗,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同時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以及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月球的相關資料。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

2.了解環(huán)形山的形成。

3.通過了解登月所需做的相關準備,進一步加深對月球認識。

4.了解科學技術對登月歷程的影響。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模擬實驗,了解環(huán)形山的形成。

2.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將探究的結果與假設相比較。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合作學習;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培養(yǎng)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及空間想象力。

【重難點】

討論交流月球的相關資料;通過模擬實驗,初步了解月球環(huán)形山的形成原因。

【器材準備】

學生準備:月球相關文字及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課件、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盤、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IPPT3出示]視頻引入課題,板書課題:21登上月球。

2.學生描述對于月球的認識,引發(fā)學習興趣。

3.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說一說你對于月球的認識

1.1PPT4-6出示]介紹自己搜集的月球資料。

2.重點交流月球的基本情況。

3.你還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知識呢?引導學生明確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

活動二:討論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

l.[PPT7-8出示]課件出示圖片或視頻資料引導學生認識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

2.引導學生總結環(huán)形山特點。

3.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環(huán)形山形成

的原因。

4.開展小組討論環(huán)形山形成的原因,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5.交流各小組的討論結果

活動三:模擬環(huán)形山的形成。

l.[PPT9出示]教師出示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玻璃球、沙盤、直尺圖片

2.學生思考并設計實驗。

3.實驗步驟:投放不同大小的石子,觀察沙盤上沙子被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從不同高度往沙盤上投放相同大小的玻璃珠,觀察玻璃珠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4.

根據(jù)現(xiàn)象推測月球環(huán)形山的成因。

4.[PPT10出示]小組交流實驗現(xiàn)象,教師總結環(huán)形山的成因

5.將實驗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活動四:人類登月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1.IPPT11出示]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登月資料,教師做相應補充。

2.[PPT12-13出示]補充學習資料:我國的探月工程。

三、拓展活動--假如要登上月球,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

l.[PPT14出示]假如你要去月球旅行,你應該做哪些準備?。

2.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完善登月方案。

【板書設計】

登上月球

對于月球的認識

環(huán)形山的成因

探月歷程

12月相的變化

【教材分析】

《月相的變化》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四年級下冊《太陽、地球、月球》單元的

第四課時,建議本節(jié)課是在觀察月亮的基礎上,通過第月相的變化,初步形成對月相變化的

探究興趣。

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從古詩詩句中引導學生大膽思考,積極質疑每

個月的初三的時間月亮形狀,引導學生開展課前關于地球上觀察月亮形狀的觀察活動。第二

部分活動過程中,首先是指導學生觀察月相的科學方法的學習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同一日期,

不同時亥月相的樣子以及不同日期,相同時亥月相的樣子。其次,在指導學生學習觀察

方法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觀察記錄這一方法的引導,進而與前期“上個月這個時間,月相

形狀”進行比較,旨在提示分別從不同時刻、日期、月份觀察夜晚月相的形狀和位置,掌握

觀察月相的方法。在基礎上開展交流、討論,指導學生認識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本活動既體現(xiàn)

了與上一活動的承接,為學生前面觀察活動中的記錄提供示范,又為本活動的探究提供了研

究的基礎,避免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缺少部分觀察記錄難以進行研究活動的情況發(fā)生。第三

部分拓展活動,使學生通過搜集資料,了解農歷的制定與月相變化的關系。進一步了解家鄉(xiāng)

的氣候特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課后繼續(xù)探索月相變化的秘

密,了解月相跟我們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本課學習內容符合學生的興趣,通過幾次對比活動,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思考,體現(xiàn)探

究的進階性。

【學生分析】

在二年級上冊《看月亮》一課學生已經(jīng)有了觀察月亮的學習經(jīng)歷,知道月相是變化的,

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簡單地描述不同的月相,初步形成了對月相變化的探究興趣。低年級段

的研究相對比較簡單,不涉及月相變化規(guī)律的認知。中高年級段的學生則需要在長期觀察月

相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月相的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