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眼科的組織解剖演示文稿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眼科的組織解剖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眼為視覺器官,包括眼球、附屬器和視路三個部分。眼球和視路完成視覺功能,眼附屬器則具有保護及運動等功能。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眼球,近似球形,其前面較小部分是透明的角膜,其余大部分為白色的鞏膜。正常眼球的前后徑出生時約16mm,3歲時達23mm,成年時平均為24mm。垂直徑和水平徑則比前后徑略小。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眼球位于眼眶前部,借眶筋膜、韌帶與眶壁聯(lián)系,周圍有眶脂肪墊襯,其前面有眼瞼保護.后部受眶骨壁保護。眼球向前方平視時,一般突出于外側眶緣約12~14mm,受人種、顱骨發(fā)育、眼屈光狀態(tài)等因素影響,但兩眼間相差通常不超過2mm。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眼球內(nèi)眼球壁和眼球內(nèi)容物所組成。臨床上,有時將眼球分為眼前段和眼后段,晶狀體(含)平面以前為眼前段,其后為眼后段。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眼球示意圖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球壁┃眼球┫┃┗眼內(nèi)容
┏外層(纖維層)┫中層(葡萄膜)┗內(nèi)層(視網(wǎng)膜)
┏房水┫晶狀體┗玻璃體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一)眼球壁:眼球壁分為三層,外層為纖維膜,中層為葡萄膜,內(nèi)層為視網(wǎng)膜。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角膜----鞏膜角鞏膜緣--一、球壁:外層: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虹膜---睫狀體-----脈絡膜一、球壁:中層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視網(wǎng)膜一、球壁:內(nèi)層: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1.外層由前1/6透明的角膜和后5/6瓷白色的鞏膜,共同構成眼球完整、封閉的外壁,起到保護眼內(nèi)組織、維持眼球形狀的作用?!柲そ悄ぁ疚臋n共155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1)角膜(cornea):位于眼球前極中央,呈略向前凸的透明橫橢圓形組織,橫徑約11.5~12mm,垂直徑約10.5~11mm。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徑約為7.8mm,后面約為6.8mm。角膜厚度中央部約0.5~0.55mm,周邊部約1mm。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近視眼和老年人的角膜都比較薄,遭遇外傷易發(fā)生破裂。新生兒的角膜較老年人為厚,平均達588μm。故采用嬰兒角膜做為供體進行角膜移植手術時,可因植片太厚,和老年受體者植片不相配,導致傷口愈合不良而致手術失敗。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3歲以上兒童,角膜大小接近成人。一般橫徑大于13mm,稱為大角膜。臨床上一般考慮為先天性青光眼,其次是角膜葡萄腫。
直徑小于10mm,稱為小角膜。小角膜大多為小眼球的一部分。角膜徑縮小。角鞏膜移行處界線清楚。常合并有虹膜脈絡膜缺損,眼球類震顫等。容易發(fā)生青光眼。有人認為是一種隱性遺傳病。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角膜在組織學上分五層:
上皮層前彈力層基質(zhì)層后彈力層內(nèi)皮層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組織學上角膜分為:①上皮細胞層:厚約50μm,由5-6層細胞組成。易與其內(nèi)面的前彈力層分離,特別在眼壓升高、角膜水腫時。損傷后再生能力強,不留瘢痕。對抗外界感染侵襲能力強。②前彈力層:厚約8~14μm,由膠原及基質(zhì)組成,是一層均質(zhì)無細胞成分的透明膜。抵抗力弱,易被損傷,無再生能力。角膜變性時,脂肪物質(zhì)、鈣物質(zhì)、玻璃樣變物質(zhì)都可在此附近沉著。(老年環(huán)、帶狀角膜變性、粥樣角膜潰瘍)③基質(zhì)層:厚500μm(最厚),約占角膜厚度的90%,由近200層排列規(guī)則的膠原纖維束薄板組成。其間有角膜細胞和少數(shù)游走細胞,并有粘蛋白和糖蛋白填充。損傷后不能再生,以瘢痕組織代替。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①上皮細胞層:厚約50μm,由5-6層細胞組成。
易與其內(nèi)面的前彈力層分離,特別在眼壓升高、角膜水腫時。損傷后再生能力強,不留瘢痕。
對抗外界感染侵襲能力強。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②前彈力層:厚約8~14μm,由膠原及基質(zhì)組成,是一層均質(zhì)無細胞成分的透明膜。抵抗力弱,易被損傷,無再生能力。角膜變性時,脂肪物質(zhì)、鈣物質(zhì)、玻璃樣變物質(zhì)都可在此附近沉著。(老年環(huán)、帶狀角膜變性、粥樣角膜潰瘍)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③基質(zhì)層:厚500μm(最厚),約占角膜厚度的90%,由近200層排列規(guī)則的膠原纖維束薄板組成。其間有角膜細胞和少數(shù)游走細胞,并有粘蛋白和糖蛋白填充。損傷后不能再生,以瘢痕組織代替。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④后彈力層:成年人厚約10~12μm。為角膜內(nèi)皮細胞的分泌產(chǎn)物,富于彈性。
對外傷抵抗力一般,但對化學物質(zhì)抵抗力較強,在角膜潰瘍穿孔前??梢姾髲椓优虺?。此層損傷后可再生。邊緣止于角膜緣的Schwalbe線,并在此有局限性增厚,稱為“Hassal-Henle小體”(哈漢小體),20歲前罕見,30歲后逐漸增多,有時可出現(xiàn)在角膜中央部分,形成斑點狀角膜變性,影響視力。附近可有變性物質(zhì)沉著(K-F環(huán))。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⑤內(nèi)皮細胞層:厚5μm,為一層六角形扁平細胞構成,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其密度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低于1000個/mm2,是內(nèi)眼手術角膜失代償?shù)呐R界值。低于500個/mm2,其正常生理功能難以維持。內(nèi)皮細胞損傷不能再生,只有依靠鄰近細胞擴張和移行來填補缺損區(qū)。若角膜內(nèi)皮失去代償功能,角膜將發(fā)生水腫和大泡性角膜病變。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2)鞏膜(Sclera):質(zhì)地堅韌,呈乳白色,主要由致密且相又交錯的膠原纖維組成。前接角膜,后接視乳頭部。嬰幼兒鞏膜呈微藍白色,老年人鞏膜因脂質(zhì)沉著而呈現(xiàn)黃白色。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鞏膜表面被眼球筋膜包裹,前面又被球結膜覆蓋,于角鞏膜緣處角膜、鞏膜和結膜三者結合。鞏膜視神經(jīng)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鞏膜厚度各處不同,眼外肌附著處最薄(0.3mm),視神經(jīng)周圍最厚(1.0mm)。在做眼肌手術時十分慎重,以免縫線過深造成眼球壁穿孔或術后葡萄膜炎。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組織學上鞏膜分為:①表層鞏膜.②鞏膜實質(zhì)層,和③棕黑板層。鞏膜幾乎無血管,但表層鞏膜有致密的血管結締組織。角膜緣后的鞏膜有鞏膜內(nèi)血管叢(房水靜脈)。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鞏膜本身血管很少,但卻有很多血管、神經(jīng)穿過而形成的孔道,稱為鞏膜導管或者導水管。管內(nèi)均由結締組織纖維束和色素細胞伴隨,溝通了脈絡膜周間隙和鞏膜上層。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因此,葡萄膜黑色素瘤可沿此途徑向球外蔓延。尤其是起源于鞏膜導管附近的黑色素瘤,在球內(nèi)尚無明顯改變時,即已先蔓延到球外和眼眶組織種,引起眼球突出。此時,容易被誤診為眼眶腫瘤和球后腫瘤。交感性眼炎中的肉芽腫性炎癥組織也可沿此途徑向球外蔓延。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以眼球赤道部為界可分為鞏膜前區(qū)孔道和鞏膜后區(qū)孔道。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前區(qū)孔道:a、在眼球前部角鞏膜交界處有一大孔,稱為鞏膜前孔,從后看為圓形,直徑約12mm。從前看為橫橢圓形,是由于上下方鞏膜纖維的伸展多余水平方向之故,孔徑約為11~12mm。角膜則鑲嵌于此孔內(nèi)。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b、在角膜緣后2~4mm處,有睫狀前動脈主干通行的孔。動脈通過此孔道而至虹膜動脈大環(huán)。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c、在角膜緣區(qū)有鞏膜深靜脈叢與鞏膜內(nèi)靜脈叢的交通支通過的孔道。
d、睫狀前靜脈的屬支通形的孔道。
e、房水靜脈通行的孔道。
f、有一些眼球,在直肌附著點之間有神經(jīng)通行的孔道。這些神經(jīng)穿鞏膜后伴隨睫狀后長動脈的分支至睫狀體。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鞏膜后區(qū)孔道:
a、在眼球后極部的鼻側,有鞏膜后孔,又稱鞏膜管,為視神經(jīng)的出口。
在此區(qū)域,鞏膜外2/3的組織沿視神經(jīng)向后參合到視神經(jīng)硬腦膜鞘種,內(nèi)1/3先鞏膜后孔的中央擴展,形成薄板,被視神經(jīng)纖維穿過,構成很多小孔,稱為鞏膜篩板。是眼球纖維層最薄弱的部分,在高眼壓狀態(tài)下,若篩板不敵眼壓而后退,則形成病理性凹陷。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b、渦靜脈孔:分為兩上、兩下。上方兩孔分別位于上直肌兩側。下方兩孔分別位于下直肌兩側。渦靜脈在鞏膜內(nèi)的路徑是斜行而且很長,自內(nèi)向外將鞏膜穿鑿成4~4mm長的小管。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手術時如不慎誤傷渦靜脈,可造成嚴重的出血,處理不當甚至導致失明。假如因為手術需要,不可避免地要碰到某個渦靜脈時,最好在它的鞏膜起點遠端處3mm以外處先電凝、后結扎。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C、睫狀后短動脈、睫狀后長動脈與其伴行的同名神經(jīng)穿過的孔道位于視神經(jīng)孔的周圍。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3)角鞏膜緣:是角膜和鞏膜的移行區(qū),由于透明的角膜嵌入不透明的鞏膜內(nèi),并逐漸過渡到鞏膜,所以在眼球表面和組織學上,沒有一條明確的分界線。
角鞏膜緣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角鞏膜緣在解剖結構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統(tǒng)的所在部位,臨床上又是許多內(nèi)眼手術切口的標志部位,因此十分重要。
角鞏膜緣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一般認為:角膜緣前界:位于連接角膜前彈力層止端與后彈力層止端的平面。此部分由透明的角膜和不透明的鞏膜在前鑲嵌而成,外觀上呈青灰色。其間,向下增生的上皮柱和乳頭狀結構形成規(guī)則的交錯排列,稱為Vogt柵欄。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后界定于經(jīng)過房角內(nèi)的鞏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寬約1.5~2.0mm。此部分由鞏膜覆蓋著前房角構成,外觀呈灰白色。用裂隙燈的強光照射角膜緣時,角膜后彈力層終點是一條白色的反光帶,其內(nèi)相對應的Schwalbe線是前房角的起始線,也是檢查前房角的標志。角膜緣后部是前房角的外側壁,其內(nèi)有Schwalbe管和小梁網(wǎng),是房水引流的重要通道。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4)前房角:位于周邊角膜與虹膜根部的連接處。
在角鞏膜緣內(nèi)面有一凹陷.稱鞏膜內(nèi)溝,溝內(nèi)有網(wǎng)狀組織(小梁網(wǎng))及Schlemm管。溝的后內(nèi)側鞏膜突出部分為鞏膜突。由此,前房角的前外側壁為角鞏膜緣,從角膜后彈力層止端(Schwalbc線)至鞏膜突;后內(nèi)側壁為睫狀體的前端和虹膜根部。在前房角內(nèi)依次可見到如下結構:Schwalbc線、小梁網(wǎng)和Schlemm管、鞏膜突、睫狀帶和虹膜根部。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小梁網(wǎng)系多層束狀或板片狀的扁平、交叉網(wǎng)孔樣結構,每一小梁束由膠原纖維核心和其外被的內(nèi)皮細腦組成。房水濾過的小梁網(wǎng)可分為葡萄膜部(前房側)、角鞏膜部和近小管組織(Schlemm管側),近小管組織是房水外流的主要阻力部位。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Schlemm管是圍繞的前房角—周的房水輸出管道.由若干小腔隙相互吻合而成,內(nèi)壁僅由一層內(nèi)皮細胞與小梁網(wǎng)相隔,外壁有25~35條集液管與鞏膜內(nèi)靜脈(房水靜脈)溝通。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虹膜——睫狀體————脈絡膜2.中層為葡萄膜,又稱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此層由相互銜接的三部分組成,由前到后為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在鞏膜突、渦靜脈出口和視神經(jīng)三個部位與鞏膜牢固附著,其余處均為潛在腔隙,稱睫狀體脈絡膜上腔。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1)、虹膜(iris):圓盤狀,中央為2.5-4mm的瞳孔。自睫狀體伸展到晶狀體前面,將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后房,虹膜即懸在房水中。虹膜虹膜紋理:虹膜皺褶虹膜隱窩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虹膜表面有輻射狀凹凸不乎的皺褶,稱虹膜紋理和隱窩。
距瞳孔緣約1.5mm的虹膜上,有一環(huán)形齒輪狀隆起,稱為虹膜卷縮輪,此輪將虹膜分成瞳孔區(qū)和睫狀區(qū)。虹膜周邊與睫狀體連接處為虹膜根部,此部很薄,當眼球受挫傷時,易從睫狀體上離斷。由于虹膜位于晶狀體的前面,當晶狀體脫位或手術摘除后,虹膜失去依托,在眼球轉動時可發(fā)生虹膜震顫。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虹膜由基質(zhì)層及色素上皮層構成。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①基質(zhì)層:是由疏松的結締組織和虹膜色素細胞所組成的框架網(wǎng),神經(jīng)、血管走行其間。
瞳孔括約肌(平滑肌)呈環(huán)形分布于瞳孔緣部的虹膜基質(zhì)內(nèi),受副交感神經(jīng)支配,司縮瞳作用?;|(zhì)內(nèi)色素細胞內(nèi)的色素含量多少,決定虹膜的顏色,棕色虹膜色素致密,藍色虹膜色素較少。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②色素上皮層:分前后兩層,兩層細胞內(nèi)均含致密黑色素,使虹膜后面顏色深黑。在前層,扁平細胞前面分化出肌纖維,形成瞳孔開大肌(平滑肌),受交感神經(jīng)支配,司散瞳作用。后層的色素上皮在瞳孔緣可向前翻轉呈一條窄窄的環(huán)形黑色花邊,稱瞳孔領。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2)睫狀體:為位于虹膜根部與脈絡膜之間的、寬約6~7mm的環(huán)狀組織,其矢狀面略呈三角形。鞏膜突是睫狀體基底部附著處。睫狀體前1/3較肥厚,稱睫狀冠,寬約2mm,富含血管,內(nèi)表面有70~80個縱行放射狀皺褶,稱睫狀突;后2/3薄而平坦,稱睫狀體扁平部。扁平部與脈絡膜連結處呈鋸齒狀,稱鋸齒緣,為睫狀體后界。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1)呈環(huán)狀三角形,睫狀肌受副交感神經(jīng)支配。(2)睫狀體內(nèi)表面為睫狀突,分泌房水。睫狀體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睫狀體從內(nèi)向外分為5個部分:無色素睫狀上皮、色素睫狀上皮、基質(zhì)、睫狀肌、睫狀體上腔。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睫狀體主要由睫狀肌和睫狀上皮細胞組成。
睫狀肌由外側的縱行、中間的放射狀和內(nèi)側的環(huán)形三組肌纖維構成。縱行肌纖維向前分布可達小梁網(wǎng)。
睫狀肌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經(jīng)支配。
睫狀上皮細胞層由外層的色素上皮和內(nèi)層的無色素上皮二層細胞組成。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3)脈絡膜: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鋸齒緣,后止于視盤周圍,介于視網(wǎng)膜與鞏膜之間,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細胞。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3)脈絡膜: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鋸齒緣,后止于視盤周圍,介于視網(wǎng)膜與鞏膜之間,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細胞。脈絡膜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脈絡膜平均厚約0.25mm,由三層血管組成:外側的大血管層,中間的中血管層,內(nèi)側的毛細血管層,借玻璃膜與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相連。睫狀后長動脈、睫狀后短動脈、睫狀神經(jīng)均經(jīng)脈絡膜上腔通過。血管神經(jīng)穿過鞏膜處,脈絡膜與鞏膜粘著緊密。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脈絡膜由內(nèi)向外分為4層:Bruch膜、毛細血管層、基質(zhì)、脈絡膜上腔。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3、內(nèi)層:視網(wǎng)膜(retina):
后起于視乳頭,前止于鋸齒緣,一層透明的膜,司感光作用。視網(wǎng)膜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視網(wǎng)膜由色素上皮層和視網(wǎng)膜感覺層組成,兩層間在病理情況下可分開,稱為視網(wǎng)膜脫離。色素上皮層,與脈絡膜緊密相連,由色素上皮細胞組成,它們具有支持和營養(yǎng)光感受器細胞、遮光、散熱以及再生和修復等作用。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視網(wǎng)膜上的感覺層主要是由三種細胞組成。第一類神經(jīng)元是光感受器細胞,專司感光,它包括錐細胞和柱細胞。人的視網(wǎng)膜上共約有1.1~1.3億個柱細胞,有600~700萬個錐細胞。柱細胞主要在離中心凹較遠的視網(wǎng)膜上,而錐細胞則在中心凹處最多。第二類叫雙極細胞,約有10到數(shù)百個視細胞通過雙節(jié)細胞與一個神經(jīng)節(jié)細胞相聯(lián)系,負責聯(lián)絡作用。第三類叫節(jié)細胞,專管傳導。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感覺層由外向內(nèi)分別是:視錐、視桿細胞層(光感受器細胞層):由光感受器的內(nèi)、外節(jié)組成。外界膜:為一薄網(wǎng)狀膜,由鄰近的光感受器和Muller細胞的結合處形成。外核層:由光感受器細胞體組成。外叢狀層:為疏松的網(wǎng)狀結構,是視錐細胞、視桿細胞的終球與雙極細胞樹突及水平細胞突起相連接的突觸部位。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內(nèi)核層:主要由雙極細胞、水平細胞、無長突細胞及Muller細胞的細胞核組成。內(nèi)叢狀層:主要由雙極細胞、無長突細胞與神經(jīng)節(jié)細胞相互接觸形成突觸地部位。神經(jīng)節(jié)細胞層:由神經(jīng)節(jié)細胞核組成。神經(jīng)纖維層:由神經(jīng)節(jié)細胞軸突即神經(jīng)纖維構成。內(nèi)界膜:為介于視網(wǎng)膜和玻璃體間的一層薄膜,屬于Muller細胞的基底膜。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內(nèi)界膜神經(jīng)纖維層神經(jīng)節(jié)細胞層內(nèi)叢狀層內(nèi)顆粒層外叢狀層外顆粒層外界膜視錐視桿層色素上皮層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視網(wǎng)膜特殊部位的結構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黃斑:視網(wǎng)膜正對視軸處為黃斑,直徑約1~3mm。該區(qū)因富含葉黃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稱中心小凹,臨床上稱為黃斑中心凹,是視網(wǎng)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位。黃斑區(qū)色素上皮細胞含有較多色素,因此在檢眼鏡下顏色較暗,中心凹處可見反光點,稱中心凹反射。
黃斑區(qū)僅有視錐細胞,其它層次缺如,在中心凹四周傾斜排列呈坡狀。光線到達中心凹時,無其它各層細胞阻礙,直接落在視錐細胞感光部分。而且三級神經(jīng)元在此為單線聯(lián)系,因此,黃斑視覺最敏感而精確。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位于視乳頭顳側稍偏下,中心凹只有錐細胞,視覺最敏銳。黃斑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視乳頭:距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約1.5mmx1.75mm境界清楚的、橙紅色的圓形盤狀結構,稱為視盤,又稱為視乳頭,是視網(wǎng)膜上視覺神經(jīng)纖維匯集組成視神經(jīng)、向視中樞傳遞穿出眼球的部位。視盤中央有小凹陷區(qū),稱視杯或杯凹。由于視網(wǎng)膜其它各層包括米勒纖維和內(nèi)界膜均不存在,光線落在視乳頭上不能引起視覺,故稱為生理盲點。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視神經(jīng)纖維匯集處,直徑1.5mm,無感光作用,在視野中為一盲區(qū),稱為“生理盲點”。視乳頭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7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3)鋸齒緣:視網(wǎng)膜、脈絡膜前部的終止處,邊緣呈鋸齒狀,距角鞏緣約6-7mm。鋸齒緣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二、眼內(nèi)容物
房水晶狀體玻璃體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三種透明物質(zhì),是光線進入眼內(nèi)到達視網(wǎng)膜的通路,它們與角膜一并稱為眼的屈光介質(zhì)。特點:透明無血管和神經(jīng)。起到維持眼球正常形態(tài)和眼內(nèi)壓的作用。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1.
房水總量占眼容積4%前房0.2ml后房0.06ml(1)透明水樣液,營養(yǎng)角膜、晶體、玻璃體。(2)維持一定的眼內(nèi)壓。房水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2)房水循環(huán)途徑:睫狀體→后房→瞳孔→前房→房角小梁網(wǎng)、Schlemm管→房水靜脈→睫狀前靜脈→血循環(huán)。Schlemm管睫狀突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前房:前界為角膜內(nèi)皮,后界為虹膜前面及晶狀體的瞳孔區(qū)。周邊部的界限為小梁網(wǎng)、睫狀體及虹膜周邊部。正常人前房軸深約3.0~3.5mm,近視眼前房較深,遠視眼前房可能較淺。閉角型青光眼也表現(xiàn)為淺前房。前房內(nèi)充滿房水。當眼內(nèi)有炎癥時,可在裂隙燈下見到前房“閃輝”現(xiàn)象。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后房:間隙較小、形狀不規(guī)則。經(jīng)睫狀體分泌的房水充滿后房,經(jīng)瞳孔流入前房。后房間隙的大小,與眼的調(diào)節(jié)有關。在調(diào)節(jié)狀態(tài)下,晶狀體向凸,則后房變窄。在無調(diào)節(jié)狀態(tài)下,后房變寬。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后房前界為虹膜后的色素上皮,前側界為虹膜與睫狀體的連接部,前中間界為與晶狀體接觸的虹膜,真正的后界為玻璃體的前表面,側界為具有睫狀突及突間凹的睫狀冠。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后房分為:后房固有部(位于虹膜后面,晶體懸韌帶-玻璃體系統(tǒng)的前面,該間隙充滿房水);韌帶部分(位于前后韌帶之間);懸韌帶后間隙(位于后部懸韌帶和玻璃體之間)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2.晶狀體:晶狀體為富有彈性的透明體,形似雙凸透鏡。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位于虹膜之后、玻璃體之前。分為前后兩面。兩面相接的邊緣為赤道。前面的曲率半徑約10mm,后面的約6mm,富有彈性。晶狀體的直徑約9mm,厚約4~5mm。前后兩面交界處稱為赤道部,兩面的頂點分別稱為晶狀體前極、后極。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8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晶狀體就像照相機里的鏡頭一樣,對光線有屈光作用,同時也能濾去一部分紫外線,保護視網(wǎng)膜。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過睫狀肌的收縮或松弛改變屈光度,使看遠或看近時眼球聚光的焦點都能準確地落在視網(wǎng)膜上。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晶狀體的組織結構分為四個部分:A、晶狀體囊:一層透明的基底膜,具有彈性。它包繞著晶狀體上皮及晶狀體細胞。靠近赤道部的前囊與后囊的表面為懸韌帶的附著處,致使囊的表面不平,呈齒狀隆起。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B、晶狀體上皮:位于前囊及赤道部囊下,新生晶狀體細胞的表面,為單層上皮細胞。后囊下沒有上皮,因為后部上皮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已形成原始晶狀體細胞。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C、晶狀體細胞:為有棱角的六邊形長帶,又稱為晶狀體纖維。表層細胞比深層者長,最年輕的細胞位于囊下。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D、晶狀體懸韌帶:起始于鋸齒緣的懸韌帶纖維與玻璃體前界膜接觸,止于晶狀體赤道部的后囊。是連接晶狀體赤道部和晶狀體的纖維組織。由透明、堅硬、無彈性的纖維所構成,用以保持晶體位置。如懸韌帶先天性發(fā)育障礙或者外傷后斷離,晶狀體就會失去正常的懸掛作用而脫位。虹膜也因失去一個有利的支持而發(fā)生震顫。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3.玻璃體:玻璃體為無色透明的膠質(zhì)體,約4.5ml。其主要成分為水,約占99%。它充滿眼球后4/5的空腔內(nèi),前面以晶狀體及其懸韌帶為界,形成前面扁平的球形。玻璃體前面有蝶形凹面,稱為玻璃體凹,也叫髕狀凹,以容納晶狀體。其它部分與睫狀體和視網(wǎng)膜相毗鄰。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玻璃體包括三部分:即玻璃體皮質(zhì)、中央玻璃體及中央管。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A、玻璃體皮質(zhì):指玻璃體外周與睫狀體及視網(wǎng)膜相鄰部分。此部分玻璃體種的膠原纖維排列比較致密。以鋸齒緣為界,以前的部分稱為前皮質(zhì),以后的部分為后皮質(zhì)。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9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B、中央玻璃體:也稱玻璃體髓質(zhì),是指玻璃體的中央部分,從視盤邊緣開始向前延伸,與睫狀體和玻璃體前界膜相接觸。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C、中央管:是位于玻璃體中央的一個前后貫穿的透明管,管壁為玻璃體濃縮,不是真正的薄膜。中央管是胚胎時原始玻璃體所在的部位,有時有透明的動脈殘留。成人的中央管由于重力作用而呈下沉狀,且隨眼球和頭部的運動而有一定范圍的游動。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玻璃體表面與周圍組織廣泛接觸,其中幾處有比較牢固的粘連,具有一定臨床意義。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A、第一個緊密牢固粘連處是前部玻璃體和鋸齒緣視網(wǎng)膜及睫狀體平坦部的粘連。此處又稱玻璃體基底部,實際上是玻璃體的起源處。所有玻璃體原纖維都能追查到這個區(qū)域。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基底部是玻璃體與視網(wǎng)膜粘連最緊密的地方,因含細胞成分較多,所以也是最易增生的部位。在治療復雜性視網(wǎng)膜脫離的玻璃體切割術中,如未將基底部玻璃體切除,在術后短期內(nèi)可以因前部玻璃體增生,形成前部增生性玻璃體視網(wǎng)膜病變,使手術失敗。如術前已有此病變而未處理,則會由于前部牽引沒有接觸而使視網(wǎng)膜不能復位。因此,玻切術中處理好基底部玻璃體十分重要。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B、玻璃體與視網(wǎng)膜緊密粘連的第二個部位是視盤邊緣。此處玻璃體纖維牢固地與增厚的米勒細胞基底膜相粘連。當玻璃體發(fā)生后脫離時,視盤處往往是最后分離的部位。故有些較廣泛的玻璃體后脫離在眼部B超檢查時,也可表現(xiàn)為類似視網(wǎng)膜全脫離的“V”字形圖像。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在玻璃體手術中,也常見到玻璃體后皮質(zhì)與視盤粘連。當視盤表面的玻璃體也最終脫開時,可在視乳頭前方漂浮的玻璃體渾濁物中見到一個環(huán)形孔洞,北京露出紅色反光,即是視盤緣粘連撕開后留下的玻璃體上的缺損,這是診斷玻璃體后脫離的重要體征。臨床上一般在外傷后1~2周,玻璃體完全脫離。此時進行玻璃體切割術,有利于將玻璃體完全切除干凈,避免術中因玻璃體牽引而造成視網(wǎng)膜的損傷。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C、玻璃體與周圍組織的第三個粘連位于晶狀體后面。其與晶狀體后囊之間有8~9mm直徑的圓環(huán)形粘連。稱Wieger韌帶(威格玻璃體晶狀體囊韌帶)。此粘連在年輕人較為緊密,所以年輕人行白內(nèi)障囊內(nèi)摘出時易將玻璃體前界膜撕破,導致玻璃體脫出。隨著年齡增長,粘連逐漸減輕,到40歲后此粘連即自行松解。故老年人行白內(nèi)障囊內(nèi)摘出時很少有玻璃體隨晶狀體一同被拖出的情況發(fā)生。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0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D、除以上三個緊密粘連外,玻璃體還有一些其它的粘連。玻璃體皮質(zhì)與中心凹略有黏著,此處的粘連在玻璃體對中心凹牽引導致的黃斑囊樣水腫中可見到。玻璃體與中周邊部視網(wǎng)膜血管也有黏著,其可解釋在急性玻璃體后脫離時形成馬蹄形裂孔伴有橋狀血管跨越裂孔的現(xiàn)象。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此外,眶外上角有淚腺窩、內(nèi)上角有滑車窩,內(nèi)側壁前下方有淚囊窩。淚囊窩前緣為淚前嵴,為淚囊手術的重要解剖標志。
眼眶內(nèi)容納了眼球、眼外肌、淚腺、血管、神經(jīng)和筋膜等,其間有脂肪填充,脂肪起軟墊作用??魞?nèi)無淋巴管和淋巴結。眼眶前部有一彈性的結締組織膜,連接眶骨膜和瞼板,與眼瞼形成隔障,稱眶隔(orbitalseptum)。眼眶骨壁主要結構
視神經(jīng)孔和視神經(jīng)管(opticforamenandcanal)眶上裂(superiororbitalfissure)眶下裂(inferiororbitalfissure)眶上切跡(或孔)
二、眼眶及眼附屬器
(一)眼眶眼眶(orbit)為四邊錐形的骨窩。其開口向前,尖朝向后略偏內(nèi)側,由
7塊骨構成,即額骨、蝶骨、篩骨、腭骨、淚骨、上頜骨和顴骨。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1、眼眶由七塊顱骨構成,呈四棱錐體:
額骨蝶骨顴骨上頜骨淚骨篩骨腭骨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2、眼眶的孔、裂、窩:視神經(jīng)孔眶上裂眶下裂淚囊窩淚腺窩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視神經(jīng)孔:在眶尖部,經(jīng)蝶骨小翼的根部進入顱中凹,此骨道稱為視神經(jīng)管。長4~9mm,寬4~6mm。內(nèi)有視神經(jīng)和眼動脈通過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眶上裂:位于視神經(jīng)孔外側,在眶上壁與眶外壁的分界處,與顱中窩想通。有第III、IV、VI腦神經(jīng)及第V腦神經(jīng)第一支、眼神經(jīng)、眼上靜脈及腦膜中動脈的眶支和交感神經(jīng)纖維穿過。此處受損則出現(xiàn)眶上裂綜合征。全部眼肌麻痹,眼球突出并固定于正中,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調(diào)節(jié)反射消失;眶以上額部皮膚和角膜感覺缺失,可伴發(fā)神經(jīng)麻痹性角膜炎、淚腺分泌障礙、Horner征。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眶下裂:在眶外壁與眶下壁之間,有第V腦神經(jīng)第II支分支、眶下神經(jīng)、眶下動脈及眼下靜脈第一支穿過。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眶上切跡(或孔)及眶下孔,均有同名的神經(jīng)和血管通過。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3、眶內(nèi)容物:眼球視神經(jīng)眼外肌淚腺血管神經(jīng)筋膜脂肪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眼眶的正面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1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二)眼瞼眼瞼位于眼眶前部,覆蓋于眼球表面,分上瞼和下瞼。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眼瞼游離緣稱瞼緣。上下瞼緣間的裂隙稱瞼裂,其內(nèi)外連接處分別稱內(nèi)眥和外眥。內(nèi)眥處有一小的肉樣隆起稱淚阜,為變態(tài)的皮膚組織。瞼緣有前唇和后唇。前唇鈍圓,有2~3行排列整齊的睫毛,毛囊周圍有皮脂腺(Zeis腺)及變態(tài)汗腺(Moll腺)開口于毛囊。后唇呈直角,與眼球表面緊密接觸。上下瞼緣的內(nèi)側端各有一乳頭狀突起,其上有一小孔稱淚點。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眼瞼由內(nèi)向外分五層: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1皮膚層:人體最柔軟的皮膚之一,易形成皺褶。2皮下組織層:為疏松結締組織構成,易引起水腫。3肌層:包括眼輪匝肌、上瞼提肌及米勒肌。(詳見后)4纖維層:包括瞼板和眶隔。5結膜層:緊貼于瞼板后。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眼輪匝?。孩怒h(huán)狀,⑵由面神經(jīng)支配,⑶司眼瞼閉合。眼輪匝肌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提上瞼?。孩庞蓜友凵窠?jīng)支配,⑵司上瞼提起。提上瞼肌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Muller氏肌:受交感神經(jīng)支配,收縮時瞼裂增寬。Muller氏肌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眼瞼的血供動脈淺部動脈血管叢(頸外動脈的面動脈支:面動脈、顳淺動脈、)深部動脈血管叢(頸內(nèi)動脈的眼動脈分支:鼻梁動脈、眶上動脈、淚腺動脈)靜脈淺部靜脈回流到頸內(nèi)、頸外靜脈深部靜脈回流到海綿竇這些靜脈皆無靜脈瓣,因此化膿性炎癥有可能蔓延到海綿竇而導致嚴重后果。感覺三叉神經(jīng)第1、2支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眼瞼的組織結構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三)結膜結膜是一層薄的半透明粘膜,柔軟光滑且富有彈性,覆蓋于眼瞼后面(瞼結膜)、部分眼球表面(球結膜)以及瞼部到球部的返折部分(穹隆結膜)。這三部分結膜形成一個以瞼裂為開口的囊狀間隙,稱結膜囊。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2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結膜囊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3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穹窿結膜球結膜瞼結膜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3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1、瞼結膜:與瞼板緊密連接,不能推動。正常者薄而透明,表面平滑,可見垂直行走的小血管,并隱約可見瞼板腺。因此在切除內(nèi)麥粒腫時,切口需垂直于瞼緣,避免損傷。在上瞼離瞼緣約2mm處有一與瞼緣平行的淺溝,稱瞼板下溝,常為異物存留之處。在內(nèi)眥淚阜外側有半月形結膜皺襞,稱為半月皺襞,相當于低等動物第三眼瞼的痕跡。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3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半月皺襞瞼板下溝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3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2、球結膜:覆蓋于眼球前面的鞏膜表面,與鞏膜前面的眼球筋膜疏松相連,易推動。臨床上易因水腫或出血而隆起。在角膜緣處結膜上皮細胞移行為角膜上皮細胞,因而結膜疾病容易累及角膜。
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34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2、穹窿結膜:為球結膜和瞼結膜的移行部分,多皺褶,便于眼球活動,其上皮細胞為復層柱狀上皮細胞,上皮細胞下含有多量淋巴細胞,有時形成濾泡。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35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結膜內(nèi)腺體杯狀細胞:在結膜上皮層內(nèi),多見于球結膜,而瞼緣部分缺如,分泌粘液。對于濕潤眼球表面十分重要。副淚腺:及Krause腺和Wolfring腺:位于穹窿部結膜下面,分泌漿液。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36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37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結膜血管眼瞼動脈弓:瞼結膜、穹窿結膜、角膜緣4mm外球結膜——結膜充血睫狀前動脈:角膜緣周圍球結膜——睫狀充血結膜感覺第V腦神經(jīng)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38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
四、淚器1.淚腺:眶外上方淚腺窩內(nèi),分泌淚液。2.淚道:(排泄淚液)淚小點淚小管淚囊鼻淚管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39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2、淚道上下淚小點淚小管淚囊鼻淚管1、淚腺:由細管狀腺和導管組成,是分泌淚液的器官,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淚腺窩內(nèi)。被提上瞼肌腱板分隔為較大的眶部和較小的瞼部淚腺。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40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淚腺淚小點淚小管淚囊鼻淚管淚器: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41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淚道:A、淚點:位于上、下瞼緣內(nèi)側部分,距內(nèi)眥約6mm處,開口面向淚湖。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42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B、淚小管:其自淚點,上下瞼各一小管,向內(nèi)側進行至淚囊。管長約10mm。開始部分垂直,長約2mm,繼則成直角向內(nèi)轉彎通入淚囊。沖洗淚道時需要注意。本文檔共155頁;當前第143頁;編輯于星期日\20點9分C、淚囊:位于淚骨的淚囊窩內(nèi),在內(nèi)眥韌帶的后面。淚囊的頂端閉合成一盲端。下端與鼻淚管相連續(xù)。該處較狹窄,當淚液發(fā)生阻滯時,易滯留細菌發(fā)生炎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樂器清潔保養(yǎng)考核試卷
- 2024年行政管理師考試中的解題策略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考前心理預備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湖南省汽車修理工(中級)】考試題及答案
- 索道制動系統(tǒng)設計與優(yōu)化考核試卷
-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考核試卷
- 礦產(chǎn)勘查經(jīng)濟學考核試卷
- 糖果與巧克力產(chǎn)品創(chuàng)新設計考核試卷
- 路基工程挖土施工方案
- 花藝師個人創(chuàng)意題目及答案
- 江西卷-2025屆高考歷史4月模擬預測卷(解析版)
- bim安全教育試題及答案
- 運輸公司機務管理制度
- 婦科管理制度
- 初中數(shù)學課標培訓
- 2025年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浙江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 2015年版
- 新晉管理者培訓
-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qū)2025年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防高處墜落 物體打擊專項施工方案
- ISO9001-2015版質(zhì)量管理體系標準培訓教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