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課件祛風濕藥_第1頁
中藥學課件祛風濕藥_第2頁
中藥學課件祛風濕藥_第3頁
中藥學課件祛風濕藥_第4頁
中藥學課件祛風濕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祛風濕藥

掌握祛風濕藥的含義、功效、適應(yīng)范圍、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和各類藥物的性能特點。

掌握藥物獨活、木瓜、蘄蛇,秦艽、防己,桑寄生6味。

熟悉藥物川烏(附:草烏)、威靈仙,五加皮3味。

了解藥物徐長卿、蠶沙、雷公藤,絡(luò)石藤、豨薟草、臭梧桐、桑枝,狗脊、千年健9味。

掌握相似藥物功效、應(yīng)用的異同點。

了解防己有木防己、漢防己;五加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白花蛇有蘄蛇、金錢白花蛇不同品種。

目的要求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藥概述濕邪為患濕邪化熱濕熱證清熱燥濕藥苦寒清熱燥濕暑濕濕溫濕阻中焦芳香化濕藥辛溫香燥芳香化濕水濕浸淫水濕病證利水滲濕藥甘淡平滲利水濕水濕積聚水腫實證峻下逐水藥多有毒峻下逐水風濕浸犯風濕痹證祛風除濕藥辛苦溫燥祛風除濕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藥含義凡以祛除風寒濕邪,解除痹痛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祛風濕藥。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藥分類及作用祛風濕藥祛風散寒除濕祛風濕散寒藥辛苦溫肝脾腎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舒筋活絡(luò)疼痛麻木關(guān)節(jié)腫大筋脈攣急屈伸不利祛風濕清熱藥辛苦寒肝脾腎祛風勝濕通絡(luò)止痛清熱消腫風濕熱痹關(guān)節(jié)不利紅腫熱痛祛風濕強筋骨藥苦甘寒肝腎祛風勝濕補肝益腎強筋壯骨腰膝酸痛痿軟無力四肢拘攣風濕痹證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藥分類痹病行痹疼痛游走不定,惡風寒痛痹痛劇固定,遇寒則甚,得熱則緩著痹重著而痛,手足笨重,麻木不仁熱痹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筋脈攣急尪痹關(guān)節(jié)劇痛,腫大變形虛痹綿綿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肢體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藥使用注意酌情配伍:辨類型:行痹:祛風(祛風濕藥)+活血養(yǎng)血藥著痹:溫燥(祛風濕藥)+燥濕健脾藥痛痹:散寒(祛風濕藥)+通經(jīng)活血藥熱痹:寒涼(祛風濕藥)+涼血清熱藥辨病程:在表:祛風濕藥+解表藥入里:強筋骨(祛風濕藥)+補肝腎藥 久病:祛風濕藥+補氣血藥注意用法:多以酒劑或丸劑服用(慢性疾?。?。注意禁忌:陰虛血虧者慎用(多燥)。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神農(nóng)本草本經(jīng)》

《別錄》:“治諸風,百節(jié)痛風無(問)久新者?!?/p>

《湯液本草》:“獨活,治足少陰伏風而不治太陽,故兩足寒濕,渾不能動止,非此不能治?!?/p>

《本草求真》:“獨活,辛苦微溫,比之羌活,其性稍緩,凡因風干足少陰腎經(jīng),伏而不出,發(fā)為頭痛,則能善搜而治矣,以故兩足濕痹,不能動履,非此莫痊,風毒齒痛,頭眩目暈,非此莫攻,……因其所勝而為制也。且有風自必有濕,故羌則療水濕游風,而獨則療水濕伏風也?!?/p>

羌活、獨活,古時不分?!侗窘?jīng)》謂獨活一名羌活,所以《本經(jīng)》、《別錄》只有獨活而無羌活。自陶弘景始言“羌活形細而多節(jié)……氣息極猛烈……獨活色微白而形虛……”后世漸分用。二者功效相似,然羌活氣濃烈,偏于發(fā)汗解表而走上;獨活則氣較淡,偏于祛風濕而走下。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來源

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齒毛當歸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根莖。主產(chǎn)于湖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春秋兩季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土,陰干或烘干,切片入藥。生用。重齒毛當歸

藥材獨活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處方用名中文名:獨活、大活、川獨活、香獨活英文名:獨活【醫(yī)】angelicaroot;doubleteethpubescent〔中藥〕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性能功效性能辛、苦,微溫。歸肝、膀胱經(jīng)。功效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發(fā)汗解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歸經(jīng)《靈樞·經(jīng)脈》: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nèi)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后,上腘內(nèi)廉,循股陰,八毛中,環(huán)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luò)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

足厥陰肝經(jīng)循行圖

LiverMeridian

※藍色線條—體內(nèi)循行線

※紅色線條—體表循行線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歸經(jīng)《靈樞·經(jīng)脈》:膀胱足太陽之

脈,起于目內(nèi)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luò)腦,還出別下

項,循肩膊,挾脊抵腰中,入

循膂,絡(luò)腎,屬膀胱。

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圖

BladderMeridian

※藍色線條—體內(nèi)循行線

※紅色線條—體表循行線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性能分析味辛發(fā)散味苦燥濕性溫勝寒入肝腎走筋骨散寒除濕通痹入膀胱走肌表散風祛濕解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發(fā)汗解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應(yīng)用1.祛風除濕、通痹止痛:風寒濕痹痛

肌體筋脈經(jīng)絡(luò)關(guān)節(jié)風寒濕關(guān)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附子、烏頭《千金方》烏頭酒腎氣虛弱黨風受冷偏枯冷痹緩弱疼痛桑寄生、杜仲《千金方》獨活寄生湯祛風除濕散寒通痹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關(guān)節(jié)疼痛屬下部寒濕重者為宜。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的功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風寒濕痹痛發(fā)汗解表外感風寒挾濕表征獨活寄生湯獨活祛風除濕散寒,蠲痹止痛君防風秦艽祛風勝濕肉桂溫力祛寒細辛祛寒止痛臣寄生牛膝杜仲強筋壯骨芍藥地黃川芎養(yǎng)血活血人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佐使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痹證時久·正氣不足腰膝冷痛·關(guān)節(jié)不利·心悸氣短·舌苔薄白·脈細弱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疼痛較劇者:+川草烏、白花蛇:搜風通絡(luò)止痛寒邪偏盛者:+附子、干姜:溫陽散寒止痛濕邪偏盛者:+防己、蒼術(shù):祛濕消腫止痛

-地黃正虛不重者:-地黃、人參慢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肌勞損、骨質(zhì)增生癥、風濕性坐骨神經(jīng)痛等屬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者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應(yīng)用2.發(fā)汗解表:外感風寒挾濕表證。肌體風寒濕風寒挾濕表證發(fā)汗解表散風祛濕

羌活、荊防荊防敗毒散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羌活使用注意使用說明:臨床主治風寒濕痹,經(jīng)配伍亦可治療偏枯冷痹緩弱疼痛(《千金方》獨活寄生湯)。獨活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關(guān)節(jié)樹下部寒濕重者為宜。配伍應(yīng)用:配羌活:祛風除濕,散寒解表配桑寄生:益腎壯骨,通痹止痛配細辛:發(fā)散風寒,止痛力強配防風: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羌活現(xiàn)代研究化學研究含揮發(fā)油、當歸醇、當歸素、佛手柑內(nèi)酯等。藥效研究抗關(guān)節(jié)炎、鎮(zhèn)痛、鎮(zhèn)靜及催眠

作用,并能直接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同時有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獨活與羌活功用比較辛苦性溫入腎膀胱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發(fā)散風寒獨活性較緩和,善走氣分,發(fā)散力不及羌活,偏于祛風除濕而走下,用于風寒濕在下在里、久病伏風頭痛。獨活氣味濃烈,善走血分,發(fā)散力強,偏于發(fā)汗解表而走上,善治風寒濕在上在表,新感游風頭痛。

風外寒感濕風痹寒證濕疼表痛證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威靈仙《新修本草》

《開寶本草》:“主諸風,宣通五臟,去腹內(nèi)冷氣,心膈痰水久積,癥瘕痃癖氣塊,膀胱蓄膿惡水,腰膝冷痛又療折傷?!?/p>

《藥品化義》:“靈仙,性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jīng)絡(luò)。主治風、濕、痰壅滯經(jīng)絡(luò)中,致成痛風走注,骨節(jié)疼痛,或腫,或麻木?!北疚臋n共152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威靈仙來源

為毛茛科多年生攀援性植物威靈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或棉團鐵線蓮C.hexapetalapall.或東北鐵線蓮C.manshuricaRupr.的根及根莖。前一種主產(chǎn)于江蘇、安徽、浙江等省,應(yīng)用較廣。后兩種部分地區(qū)應(yīng)用。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生用。

威靈仙

東北欣線蓮藥材威靈仙

棉團鐵線蓮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威靈仙處方用名威靈仙鐵腳威靈仙鐵桿威靈仙赤莖威靈仙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威靈仙性能功效性能

辛、咸,溫。歸膀胱經(jīng)。功效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消骨哽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威靈仙藥性分析本品辛散溫通,苦溫除濕,走散力強,為風濕痹證常用之品,但不宜久服,以防傷正。

此外,味咸可軟化魚骨,溫燥又能除痰。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威靈仙應(yīng)用1.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風濕痹痛。

其辛散溫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經(jīng)脈,既能祛風濕,又能通經(jīng)止痹痛。凡風濕痹痛,麻木不仁,無論上下皆可用,為風濕痹痛要藥。??蓡斡猛`仙,為末,溫酒調(diào)服;也可配當歸、桂心為丸服,如神應(yīng)丸。現(xiàn)多與羌活、防風、川芎、姜黃等同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威靈仙應(yīng)用2.消骨哽

:諸骨哽咽。

其本品味咸,有軟堅消骨哽作用.

可單用或加砂糖、醋煎湯,慢慢咽下,一般可使骨哽消失。

《海上方》:“縮砂威靈仙,白糖和酒煎,一口吞下去,諸骨軟如綿?!北疚臋n共152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威靈仙使用注意煎服,5~15g。治骨哽可用30~50g。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威靈仙現(xiàn)代研究化學研究威靈仙含白頭翁素和白頭翁醇、皂甙等。藥效研究具有鎮(zhèn)痛、抗利尿作用。醋浸液對魚骨刺有一定軟化作用,并使局部肌肉松弛,促使骨刺脫落。其煎劑有明顯的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及陰性菌、霉菌均有較強抑制作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木瓜

《名醫(yī)別錄》

《別錄》:“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zhuǎn)筋不止?!?/p>

《本草正》:“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斂,酸能走筋,斂能固脫,得木味之正,故尤專入肝,益筋走血。療腰膝無力,腳氣,引經(jīng)所不可缺?!?/p>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木瓜來源

薔薇科落葉灌木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t)Nakai和木瓜(榠楂)C.sinensis(Thouin)Koehne的成熟果實。前者習稱“皺皮木瓜”,后者習稱“光皮木瓜”。主產(chǎn)于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安徽宣城產(chǎn)者稱“宣木瓜”,質(zhì)量較好。夏秋二季果實綠黃時采摘。皺皮木瓜置水中燙至外皮灰白色,對半縱剖后曬干;光皮木瓜縱剖成二或四瓣置沸水中燙后曬干。切片生用。貼梗海棠

藥材木瓜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木瓜處方用名

木瓜

陳木瓜宣木瓜川木瓜

光皮木瓜皺皮木瓜

炒木瓜木瓜實

鐵腳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木瓜性能功效性能

酸,溫。歸肝、脾經(jīng)。功效舒筋活絡(luò)、除濕和胃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木瓜應(yīng)用1.舒筋活絡(luò):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腳氣腫痛。風寒濕機體風濕痹痛筋急項強不可轉(zhuǎn)側(cè)腳氣腫痛沖心煩悶乳沒、生地木瓜煎吳萸、檳榔雞鳴散舒筋活絡(luò)去濕除痹

久風頑痹、筋脈拘急之要藥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木瓜應(yīng)用2.除濕和胃:吐瀉轉(zhuǎn)筋。

濕濁中阻升降失常嘔吐泄瀉腹痛轉(zhuǎn)筋除濕和中舒筋活絡(luò)

緩攣急,除吐瀉

吳萸、半夏、黃連《三因方》木瓜湯《霍亂論》蠶矢湯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木瓜應(yīng)用3.消食:消化不良。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木瓜使用注意煎服,10~15g。胃酸過多者不宜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木瓜現(xiàn)代研究化學研究含皂甙、黃酮類、維生素C、蘋果酸、酒石酸、枸櫞酸等,此外,還含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鞣質(zhì)等。藥效研究對動物實驗性關(guān)節(jié)炎有明顯消腫作用,似有緩和胃腸肌痙攣和四肢肌肉痙攣的作用。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散寒)藥功效總結(jié)簡表祛風濕散寒止痹痛獨活善治下部寒濕痹痛,發(fā)汗解表(風寒挾濕表證)威靈仙善治游走行痹痛,通經(jīng)絡(luò),消骨哽(諸骨哽咽)川烏草烏散寒止痛強,(諸寒疼痛、跌打損傷、麻醉疼痛)蘄蛇烏梢蛇祛風通絡(luò)強,(干濕癬癥),定驚止痙(驚風破傷風)雷公藤善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活血通絡(luò),消腫止痛,殺蟲解毒(疔瘡腫毒、腰帶瘡、皮膚瘙癢)木瓜善治久風頑痹、筋脈拘急,舒筋活絡(luò)(腳氣腫痛),除濕和胃緩攣急蠶沙治各種痹痛,和中化濁止吐瀉,祛風止癢(風瘙癮疹)吐瀉轉(zhuǎn)筋風寒濕痹痛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散寒)藥功效總結(jié)簡表祛風濕散寒止痹痛伸筋草舒筋活絡(luò)尋骨風通絡(luò)止痛風寒濕痹痛松節(jié)活絡(luò)止痛,善去筋骨間風寒濕邪海風藤通經(jīng)活絡(luò)老鸛草舒筋活絡(luò),止瀉?。駸釣a痢)路路通祛風通絡(luò),利水(水腫,小便不利)下乳(乳汁不通、乳房脹痛)祛風止癢(風疹瘙癢)通絡(luò)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散寒藥功效(一)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散寒藥功效(二)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散寒藥主治(一)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散寒藥主治(一)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徐長卿

《本經(jīng)》

別名:寮刁竹

為蘿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徐長卿Cynanchumpaniculatum(Bge.)Kitag.的根及根莖。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主產(chǎn)于江蘇、安徽、河北、湖南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泥沙,陰干。切碎生用。

徐長卿

藥材徐長卿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徐長卿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辛,溫。歸肝、胃經(jīng)。祛風止痛、止癢。應(yīng)用要點用于風濕痹痛、腰痛、跌打損傷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種痛癥。徐長卿有較好的祛風止痛作用,廣泛用于風濕、寒凝、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痛癥。近年來也用于手術(shù)后疼痛及癌腫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單味應(yīng)用,或隨證配伍有關(guān)的藥物。

用于濕疹、風疹塊、頑癬等皮膚病。本品有祛風止癢作用??蓡斡脙?nèi)服或煎湯外洗,亦可配伍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等清利濕熱的藥物。

此外,本品還能解蛇毒,治毒蛇咬傷??膳c半邊蓮?fù)脙?nèi)服或外敷。

3~10g;散劑1.5~3g。本品芳香入湯劑不宜久煎。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威靈仙與徐長卿

功效比較味辛性溫祛風除濕除痹止痛

威靈仙徐長卿性猛善走,既能祛風濕,止痹痛,又能通經(jīng)絡(luò)。同時,本品又能消骨哽,行痰水,也可用治諸骨哽咽,痰飲積聚、胸膈痞悶。止痛作用較強,廣泛地用于風濕、寒凝、氣滯、血瘀所致的各種痛證。同時,本品又能祛風止癢,兼解蛇毒,也可用治濕疹、風疹、頑癬等皮膚病,以及毒蛇咬傷等證。風寒濕痹,肢體關(guān)節(jié)疼痛重者,同為常用的祛風濕藥。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川烏

《本經(jīng)》

《本草綱目》:“主大風頑痹?!?/p>

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塊根。主產(chǎn)于四川、云南、陜西、湖南等地。夏、秋季采挖,曬干。生用或制后用。烏頭藥材川烏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川烏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辛、苦,溫,有大毒。歸心、脾、肝、腎經(jīng)。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應(yīng)用要點

用于風寒濕痹。本品能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治寒濕頭痛、身痛、歷節(jié)疼痛,不可屈伸者,常與麻黃、白芍、黃芪等同用,如烏頭湯。

治中風手足不仁、筋脈攣痛,常與乳香、沒藥、地龍等同用,如小活絡(luò)丹。

用于諸寒疼痛、跌打損傷、麻醉止痛等。本品具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

治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單用本品濃煎加蜜服,即《金匱》大烏頭煎;

治外傷瘀痛,常與乳香、沒藥、三七等同用;

取其麻醉止痛作用,可做手術(shù)麻醉用藥,多與蟾酥、生南星、生半夏等同用,如外敷麻藥方。

煎服,3~9g。若作散劑或酒劑,應(yīng)減為1~2g,入湯劑應(yīng)先煎0.5~1小時,外用適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內(nèi)服宜慎。孕婦忌用。反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不宜久服,生品只供外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川烏現(xiàn)代研究化學研究川烏含多種生物堿,主要是烏頭堿、異烏頭堿、次烏頭堿、素馨烏頭堿等。藥效研究烏頭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局部麻痹等作用。對動物實驗性“關(guān)節(jié)炎”有消炎作用。次烏頭堿和烏頭原堿對于因注射菌苗而引起發(fā)熱的家兔有解熱作用,但對正常體溫無影響。烏頭煎劑或總堿能引起麻醉貓的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小劑量烏頭堿使心跳減慢,大劑量則引起心率不齊,甚至心室顫動。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草烏北烏頭

藥材草烏

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烏頭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的塊根。

性味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jīng)。

能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疼痛,有麻醉止痛的作用。

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同川烏。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川烏與草烏

功效比較辛苦溫熱有大毒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川烏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的塊根入藥。草烏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烏頭的塊根入藥,其功用與川烏相似而毒性更強。此外,草烏兼能逐痰消腫,也治寒痰陰疽。

風寒濕痹、心腹冷痛、跌打傷痛以及麻醉止痛等。二者常相須為用。入湯劑均應(yīng)先煎;內(nèi)服宜制用,生用宜外用。且均反半夏、貝母、瓜蔞、白及、白蘞,不宜同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蘄蛇

《雷公炮炙論》《雷公炮炙論》:“治風?!?/p>

《本草綱目》:“能透骨搜風,截驚定搐,為風痹驚搐、癩癬惡瘡要藥。取其內(nèi)走臟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也。凡服蛇酒藥,切忌見風?!?/p>

《開寶本草》:“主中風濕痹不仁,筋脈拘急,口眼斜,半身不遂,骨節(jié)疼痛,腳弱不能久立,暴風瘙癢,大風疥癬?!?/p>

為蝮蛇(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enther)除去內(nèi)臟的干燥全體。主產(chǎn)于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腹部,除去內(nèi)臟,干燥,以黃酒潤透去皮骨,切段用。五步蛇

藥材蘄蛇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蘄蛇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白花蛇、蘄蛇、蘄蛇肉、金錢白花蛇。性能功效

甘、咸,溫,有毒。歸肝經(jīng)。祛風通絡(luò),定驚止痙。

藥性說明

本品走竄,通達表里,內(nèi)走臟腑,外達肌膚,搜風定驚,適于風濕頑痹及驚風等證。應(yīng)用要點

用于風濕頑痹,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及中風口眼斜、半身不遂等。其祛風力猛,兼善通經(jīng)活絡(luò),常與防風、獨活、天麻等配伍同用,如《頻湖集簡方》白花蛇酒。

用于麻風癘毒、手足麻木、皮膚瘙癢等。以其祛風止癢,兼以毒攻毒,多與烏梢蛇、雄黃、生大黃等同用,如驅(qū)風散。

用于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本品能定驚止痙,常與烏梢蛇、蜈蚣同研末,煎酒調(diào)服,即《圣濟總錄》定命散。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1~1.5g。蘄蛇含蛋白質(zhì)、脂肪、皂甙。本品之提取物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并能直接擴張血管而降血壓。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金錢白花蛇

系眼鏡蛇科銀環(huán)蛇BungarusmulticinctusBlyth的幼蛇。性味、歸經(jīng)、功效、應(yīng)用與蘄蛇相似而力較強,但用量稍輕。多研末服,每次0.5g。亦可浸酒服。

白花蛇有蘄蛇、金錢白花蛇二種。蘄蛇為蝮蛇科動物尖吻蝮蛇(五步蛇)除去內(nèi)臟的干燥全體。金錢白花蛇系眼鏡蛇科銀環(huán)蛇的幼蛇,功用與蘄蛇相似而藥力較強,但用量稍輕,多研末服,每次0.5g,亦可浸酒服。銀環(huán)蛇藥材金錢白花蛇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烏梢蛇

《藥性論》

《開寶本草》:“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痹諸風?!?/p>

《本經(jīng)逢原》:“但白蛇主肺臟之風,為紫云風之專藥。兩者主治懸殊,而烏蛇則性善無毒耳?!?/p>

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除去內(nèi)臟的全體。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夏、秋二季捕取。用酒悶透,曬干切段入藥。烏梢蛇

藥材烏梢蛇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烏梢蛇掌握要點性能功效甘、平。歸肝經(jīng)。祛風通絡(luò),定驚止痙。應(yīng)用要點用于風濕痹痛。本品能搜風邪,透關(guān)節(jié)。治手足緩,不能伸舉之行痹,常與防風、天南星、白附子等同用,如《圣惠方》烏蛇丸。

用于一切干濕癬證。本品能燥濕祛風、殺蟲,常與干荷葉、枳殼為散服,如《圣濟總錄》三味烏蛇散。

用于破傷風,小兒急慢驚風,痙攣抽搐等證。本品有定驚止痙之功。常與白花蛇同用。煎服,5~10g,散劑,每次2~3g。烏梢蛇含蛋白質(zhì)及脂肪。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蛇蛻為多種蛇蛻下的干燥表皮膜。性味甘、咸,平。功能祛風、定驚、止癢、退翳。用于小兒驚風、皮膚瘙癢、目翳等。煎服2~3g,研末服,每次0.3~0.6g。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烏梢蛇與蘄蛇

功效比較性善走竄,能通表達里,內(nèi)走臟腑,外達肌膚,透骨搜風,均為祛風之專藥。二者皆能祛風通絡(luò),定驚止痙,烏梢蛇無毒而藥力較緩。蘄蛇有毒而藥力較強,為治風濕頑痹的要藥。用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中風口眼斜、半身不遂,麻風、頑癬、皮膚瘙癢,以及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等證。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雷公藤

《中國藥用植物志》

《中國藥用植物志》:“雷公藤,苦、澀,寒。有毒。功能舒筋活血,祛風除濕。主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薄逗纤幬镏尽罚骸皻⑾x,消炎,解毒。”為衛(wèi)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的全株。主產(chǎn)于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地。葉夏季采,花、果實夏秋采,根秋季采。用根者連根拔起,去凈泥土,把根與莖分開,放通風處涼干,切段用。花、果實收后,除去雜質(zhì),花摘除花柄及蒂。晾干,分類存放。防潮防霉。雷公藤

藥材雷公藤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雷公藤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苦,寒。有大毒。歸心、肝經(jīng)。祛風除濕,活血通絡(luò),消腫止痛,殺蟲解毒。應(yīng)用要點

用于風濕痹痛。本品能祛風濕,活血通絡(luò),止痛。長于治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及坐骨神經(jīng)痛等,可單用雷公藤,內(nèi)服或外敷均可,亦可入復(fù)方中用之。能改善功能活動,減輕疼痛。

用于疔瘡腫毒,腰帶瘡,皮膚瘙癢等。本品能以毒攻毒,且有殺蟲、消腫之功。治熱毒癰腫疔瘡,雷公藤配蟾酥,相須為用,解毒殺蟲,消腫止痛。

治腰帶瘡,雷公藤與烏藥研末調(diào)搽患處。

若治皮膚瘙癢,以雷公藤葉搗爛擦患處,有良好殺蟲止癢之功。

此外,近代臨床還用治慢性腎炎、紅斑狼瘡等,有一定療效。本品大毒,內(nèi)服宜慎。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外敷、調(diào)擦。外敷不可超過半小時,否則起泡。

孕婦、體虛弱者忌用。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雷公藤現(xiàn)代研究化學研究雷公藤根含雷公藤定堿、雷公藤楊堿、雷公藤晉堿、雷公藤春堿和雷公藤增堿等生物堿。此外,雷公藤還含有南蛇藤醇、衛(wèi)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質(zhì)等。藥效研究雷公藤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均有毒殺梨葉星毛蟲及卷葉蟲的能力,但其石油醚、乙醚或三氯甲烷浸液則并無殺蟲能力。雷公藤堿、雷公藤定堿有抗腫瘤作用,對小鼠白血病L1210,P388有明顯抗腫瘤活性,并對人鼻咽癌有抑制作用,其抗腫瘤作用與分子中具有環(huán)氧基及不飽和內(nèi)酯環(huán)有關(guān)。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蠶沙

《別錄》

《別錄》:“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p>

《本草綱目》:“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故蠶沙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p>

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Bombyxmorilinnaeus幼蟲的糞便。育蠶地區(qū)皆產(chǎn),以江蘇、浙江產(chǎn)量最多。

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后曬干,簸凈泥土,除去輕粒及桑葉碎屑。生用。家蠶藥材蠶沙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蠶沙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蠶沙、晚蠶沙、原蠶沙、蠶矢。性能功效

甘、辛,溫。歸肝、脾、胃經(jīng)。祛風濕,和中化濁。應(yīng)用要點用于風濕痹痛。本品味辛性溫,可散可通,能祛風濕、舒筋急而止痛,可用于各種痹證。治熱痹,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與防己、薏苡仁、秦艽等同用,如宣痹湯;

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以蠶沙二袋,蒸熱,更熨患處;

治風寒痹阻,肢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腰膝冷痛者,單用煎湯,兌熱黃酒服,效更佳。

用于濕濁內(nèi)阻的吐瀉轉(zhuǎn)筋。本品能化濁和胃,止吐瀉。常與木瓜、吳茱萸等配伍,如蠶矢湯。

用于風瘙癮疹遍身皆癢。本品能祛風止癢,用本品煎湯外洗,以祛風活絡(luò)止癢。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適量。蠶沙含大量維生素A、B、C及蛋白質(zhì)、葉綠素等。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木瓜與蠶沙

功效比較性溫善于和中化濕木瓜既能除濕和胃,又具有良好的舒筋活絡(luò)作用,為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的要藥,并可用治腳氣腫痛,沖心煩悶。此外,本品兼能消食,也可用于消化不良之證。蠶沙既能祛濕,又能祛風,凡風濕痹證,無論風重、濕重,蠶沙均可使用。并能祛風止癢,也可用治風疹遍身瘙癢。均可用治濕痹拘攣,以及濕濁中阻,升降失常所致的嘔吐泄瀉、腹痛轉(zhuǎn)筋等癥,二者常相須為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伸筋草

《本草拾遺》

《本草拾遺》:“主久患風痹,腳膝疼冷,皮膚不仁,氣力衰弱。久服去風血風瘙,好顏色,變白不老,浸酒飲良。

《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檳榔良?!睘槭煽贫嗄晟>G草本蕨類植物石松LycopodiumjaponicumThunb.的全草。產(chǎn)于東北、華北、華中、西南各省。四季均可采收,曬干,切段生用。石松

藥材伸筋草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伸筋草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苦、辛,溫。歸肝經(jīng)。祛風濕,舒筋活絡(luò)。應(yīng)用要點用于風濕痹痛,四肢關(guān)節(jié)酸痛,伸屈不利,皮膚不仁等。本品能祛風濕,舒筋絡(luò),??蓡斡眉宸蚺c虎杖、木瓜、絡(luò)石藤等同用。對于跌打損傷,取其舒筋活絡(luò),多與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等配伍伸筋草之孢子含脂肪油、甾醇、揮發(fā)油、糖類,莖含石松堿、石松寧堿、石松毒堿和菸

堿等。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石松堿有明顯的解熱作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伸筋草歌訣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尋骨風

《植物名實圖考》

《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筋骨疼痛,熬水服。”

為馬兜鈴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綿毛馬兜鈴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根或全草。主產(chǎn)于河南、江蘇、江西等地。夏、秋季采收,除去泥沙,曬干,切段生用。綿毛馬兜鈴

藥材尋骨風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尋骨風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尋骨風、巡骨風、白毛藤。性能功效辛、苦、平。歸肝經(jīng)。祛風濕,通絡(luò)止痛。應(yīng)用要點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及跌打損傷疼痛等。本品有祛風通絡(luò)止痛作用,浸酒或制成浸膏服。亦可與獨活、羌活、威靈仙等祛風濕藥配用。此外,還可用于胃痛、牙痛。尋骨風含生物堿、揮發(fā)油及內(nèi)酯等。所含生物堿對大白鼠甲醛性或蛋清性關(guān)節(jié)炎有明顯消腫作用。煎劑對風濕性、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有較好的止痛、消腫、改善關(guān)節(jié)功能的作用。給患艾氏腹水型癌的小白鼠喂飼8天后,見腹水量及腹水總細胞數(shù)顯著減少。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海風藤

《本草再新》

《本草再新》:“行經(jīng)絡(luò),和血脈,寬中理氣,下濕除風,理腰腳氣,治疝,安胎?!?/p>

為胡椒科常綠攀援藤本植物風藤Piperkadsura(Choisy)Ohwi的藤莖。主產(chǎn)于廣東、福建、臺灣等地。夏、秋季采割。曬干,切片,生用。風藤

藥材海風藤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海風藤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辛、苦,微溫。歸肝經(jīng)。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luò)。應(yīng)用要點

用于風濕痹痛,關(guān)節(jié)不利,筋脈拘攣及跌打損傷疼痛。本品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作用。常與獨活、威靈仙、當歸等藥同用。海風藤含細葉青萎藤素、β-谷甾醇、揮發(fā)油、黃酮類等。本品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力,以及增加心肌局部缺血的側(cè)支循環(huán)血流量。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海桐皮、海風藤與尋骨風功效比較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

海風藤尋骨風海桐皮止痛作用,也可用治胃痛、牙痛。取二者通經(jīng)活絡(luò)作用,也可用治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又能殺蟲止癢,也常用治疥癬、濕疹等皮膚瘙癢皆可用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等癥。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松節(jié)

《別錄》

《別錄》:“主百節(jié)久風,風虛,腳痹疼痛?!?/p>

《本草匯言》:“松節(jié),氣溫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風有濕,作痛作酸,痿弱無力者,用此立痊。倘陰虛髓乏,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

為松科常綠大喬木油松PinustabulaefomisCarr.、馬尾松P.massonianaLamb.枝干的結(jié)節(jié)。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全年可采。曬干,切片,生用。油松藥材松節(jié)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松節(jié)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松節(jié)、油松節(jié)。性能功效苦,溫。入肝、腎經(jīng)。祛風濕,活絡(luò)止痛。

應(yīng)用要點用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本品苦燥溫通,祛風濕,通經(jīng)止痛,尤善祛筋骨間風寒濕邪。可單用浸酒用,也可與牛膝、附子、川芎等配用。治跌打損傷疼痛,多與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等同用。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老鸛草

《滇南本草》

《綱目拾遺》:“味苦微辛,去風,疏經(jīng),活血,健筋骨,通絡(luò)脈,治損傷,痹證,麻木,皮風,浸酒常飲?!?/p>

為牻牛兒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兒苗ErodiumstephanianumWilld.或老顴草GeraniumwilfordiiMaxim.的地上部分。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夏、秋季采收。曬干。切段生用。老顴草

牻牛兒苗

藥材老顴草

(長嘴老顴草)藥材老顴草

(短嘴老顴草)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老鸛草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辛、苦,平。歸肝、大腸經(jīng)。祛風濕,舒筋活絡(luò),止瀉痢。應(yīng)用要點用于風濕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性善疏通,有祛風濕,舒筋活絡(luò)之效。常單用煎服或熬膏服。亦可配當歸、雞血藤、桂枝等同用。

用于濕熱瀉痢。本品除濕解毒,止瀉痢,單用本品,或與黃連、馬齒莧等配用均效。老鸛草含揮發(fā)油(為香葉醇等)、槲皮素、鞣質(zhì)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及流感病毒均有較顯著的抑制作用。在一定劑量下能抑制腸蠕動,而有止瀉作用。但大劑量能促進腸蠕動,可使瀉下。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路路通

《綱目拾遺》

《綱目拾遺》:“辟瘴卻瘟,明目除濕,舒筋絡(luò)拘攣,周身痹痛,手腳及腰痛,焚之嗅其煙氣皆愈?!庇帧捌湫源竽芡ㄊ?jīng)穴,故《救生苦?!分嗡[脹滿服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為金縷梅科落葉喬木楓香樹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的成熟果序。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秋、冬季采集。曬干。生用。楓香樹

藥材路路通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路路通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辛、苦,平。歸肝、胃、膀胱經(jīng)。祛風通絡(luò),利水,下乳。應(yīng)用要點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四肢拘攣等。本品辛散苦燥,長于祛風濕而通絡(luò),多與伸筋草、絡(luò)石藤、秦艽等配用,治療上述諸癥。若用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則與三七、紅花、乳香、沒藥等同用。

用于水腫、小便不利。本品能利水,可與豬苓、澤瀉、白術(shù)等配伍。

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脹痛等證。本品能通經(jīng)下乳,治上證,常與王不留行、穿山甲、漏蘆等同用。

此外,還有祛風止癢之功,用于風疹瘙癢,可與地膚子、刺蒺藜、苦參等配伍,內(nèi)服或外洗。煎服,5~10g。外用適量。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7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第二節(jié)祛風濕清熱藥

性能功效

本類藥物多辛苦寒,入肝脾腎經(jīng),辛散苦泄寒清,故多具有祛風勝濕,通絡(luò)止痛,清熱消腫等作用。適應(yīng)范圍

適用于風濕熱痹,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諸癥。但經(jīng)配伍溫經(jīng)散寒藥,亦可用于風寒濕痹。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本經(jīng)》:“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jié)痛,下水,利小便。”

《本草綱目》:“手足不遂,黃疸,煩渴之病須之,取其去陽明之濕熱也。陽明有濕,則身體酸痛煩熱,有熱則日晡潮熱骨蒸?!?/p>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來源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Maxim、粗莖秦艽G.crassicaulisDuthieex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Fisch.的根。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種習稱“小秦艽”。主產(chǎn)于甘肅、陜西、內(nèi)蒙古、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曬干,去蘆頭,切片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來源粗莖秦艽

小秦艽

藥材秦艽

(秦艽)藥材秦艽

(麻秦艽)藥材秦艽

(小秦艽)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處方用名秦艽、左秦艽、絞秦艽、麻花艽、西秦艽、川秦艽。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性能功效性能苦、辛、微寒。歸胃、肝、膽經(jīng)。功效祛風濕止痹痛退虛熱清濕熱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性能分析辛散苦泄微寒不熱性平不烈

胃肝膽

祛風濕

止痹痛

退虛熱

清濕熱

長于祛風濕、療痹痛,寒證、熱證均可應(yīng)用。此外,兼可退虛熱,除黃疸。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應(yīng)用1.祛風濕,止痹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及手足不遂等。風寒濕熱機體關(guān)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祛風濕舒筋絡(luò)利關(guān)節(jié)

若關(guān)節(jié)發(fā)熱腫痛,常與忍冬藤、防己、黃柏等同用;

若風寒濕痹,肢節(jié)疼痛發(fā)涼,遇寒即發(fā),可與天麻、羌活、當歸、川芎等配伍,如《醫(yī)學心悟》秦艽天麻湯。風藥中之潤劑,各種風濕痹痛均可用。但性寒清熱,以熱痹更宜。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應(yīng)用2.退虛熱:骨蒸潮熱。機體骨蒸潮熱

退虛熱除骨蒸知母、地骨皮、鱉甲等,如秦艽鱉甲湯。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應(yīng)用3.清濕熱:濕熱黃疸。濕熱機體肝膽黃疸清利濕熱退黃疸

與茵陳蒿、梔子、豬苓等藥配用。亦可單用,如《海上集驗方》即單用治黃疸。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8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使用注意煎服,5~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9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秦艽現(xiàn)代研究化學研究秦艽含有三種生物堿,即秦艽生物堿甲、乙、丙,以秦艽生物堿甲最多。另含揮發(fā)油及糖類。藥效研究

用于實驗性關(guān)節(jié)炎,可使癥狀減輕,消腫加快,其原理是通過神經(jīng)體液系統(tǒng)間接影響腦垂體,促使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加強,皮質(zhì)激素分泌增加所致。此外還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升高血糖、抗菌、利尿等作用。秦艽水浸劑對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浸液對炭疽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9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防己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本經(jīng)》:“主風寒濕證,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

《本草拾遺》:“漢防己主水氣,木防己主風氣,宣通?!?/p>

《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險而健,善走下行,長于除濕、通竅、利道,能瀉下焦血分濕熱,及療風水要藥?!北疚臋n共152頁;當前第9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防己來源

為防己科多年生木質(zhì)藤本植物粉防己(漢防己)StephaniatetrandraS.Moore或馬兜鈴科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廣防己(木防己)AristolochiafangchiY.C.WuexL.D.ChowetS.M.Hwang的根。漢防己主產(chǎn)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木防己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等地。均于秋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干。粉防已

藥材防已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9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防己處方用名防己、漢防己、粉防己、廣防己、木防己。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9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防己性能功效性能苦、辛、寒。歸膀胱、腎、脾經(jīng)。功效祛風除濕消腫止痛利水消腫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9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防己性能分析苦寒清降味辛發(fā)散

膀胱腎脾

外能祛風除濕內(nèi)能利水消腫

風濕痹痛水飲內(nèi)停兼有熱象者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9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防己應(yīng)用1.祛風濕,止痛:痹證風寒濕機體骨節(jié)煩痛屈伸不利

辛能宣散苦寒降泄

祛風濕、清熱通絡(luò)止痛

薏苡仁、滑石、蠶沙同用,如宣痹湯;若風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疼痛,常與附子、桂心、白術(shù)等同用,如防己湯。尤宜于濕熱偏勝者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9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防己應(yīng)用2.利水消腫:水腫,痰飲證。

風邪外襲機體水濕內(nèi)阻濕熱壅滯頭面身腫腹脹水腫

降泄善走下行

清濕熱,利小便

尤以泄下焦膀胱濕熱見長若風邪外襲,水濕內(nèi)阻,發(fā)為頭面身腫,小便不利之風水證,用之散風除濕,常與黃芪、白術(shù)配伍,如防己黃芪湯;

若皮水一身肌膚悉腫,小便短少,可與茯苓、黃芪、桂枝等健脾、溫陽化氣之品合用,如防己茯苓湯。

治濕熱壅滯,腹脹水腫,用本品化濕利水,多與椒目、葶藶子、大黃同用,即己椒藶黃丸。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9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防己使用注意煎服,5~10g。祛風止痛宜木防己,利水退腫宜漢防己。本品大苦大寒,易傷胃氣,體弱陰虛,胃納不佳者慎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9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漢防己與木防己比較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防己現(xiàn)代研究化學研究漢防己含漢防己甲素及漢防己乙素、丙素等,亦含黃酮甙、揮發(fā)油等。木防己含木防己素甲、乙、丙及黑褐色結(jié)晶木防己素丁。藥效研究漢防己有明顯的鎮(zhèn)痛、解熱、消炎、抗過敏性休克及利尿、降壓、肌肉松弛等多種作用。在體內(nèi)漢防己、木防已均有抗阿米巴原蟲作用。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防己與防風

功效比較祛風濕止痹痛

防己辛散苦泄性寒,重在祛濕止痛,并能祛風清熱,以風濕熱痹用之為好。又能利水消腫,用治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防風辛散甘緩性微溫,重在辛散,以祛風為主,并能祛寒勝濕,以風寒濕痹用之為好。且本品為治風之通用藥,又能發(fā)表散風寒,止痙,用治風寒表證、風寒挾濕的表證以及破傷風等證。風濕痹證肢節(jié)疼痛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桑枝

《本草圖經(jīng)》

《本草圖經(jīng)》:“療遍體風癢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嗽,消食,利小便?!?/p>

《本草撮要》:“桑枝,功專祛風濕拘攣,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癢?!?/p>

為??坡淙~喬木植物桑MorusalbaL.的嫩枝。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主產(chǎn)于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春末夏初采收,去葉曬干,或趁鮮切片曬干。生用,或炒至微黃用。桑

藥材桑枝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桑枝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桑枝、嫩桑枝、炒桑枝。性能功效苦、平。歸肝經(jīng)。祛風通絡(luò),利關(guān)節(jié)。應(yīng)用要點

用于風濕痹痛,四肢拘攣。以其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利關(guān)節(jié),性質(zhì)平和,故寒、熱證常用,尤以上肢風濕熱痹更適用??蓡斡眉宸物L熱臂痛;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單用熬膏服,即《景岳全書》桑枝膏。痹痛屬寒濕者,多與羌活、桂枝、防風、姜黃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能行水消腫,治療水腫。桑枝含桑素、桑色素、桑色烯、蔗糖、葡萄糖等。桑枝皮有顯著降壓作用。桑枝浸出液對家兔及綿羊皆有顯著的養(yǎng)毛效果。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清熱)藥功效總結(jié)簡表祛風濕清熱止痹痛秦艽止痹痛,退虛熱(骨蒸潮熱)清濕熱(濕熱黃疸)風濕熱痹疼痛腫脹通絡(luò)·筋脈拘攣防己止痛,(濕熱痹痛)利水消腫(水腫、痰飲證)桑枝利關(guān)節(jié),善治善治風濕熱痹,行水消腫(水腫)豨簽草通經(jīng)活絡(luò),善治善治風濕熱痹,清熱解毒(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降壓(高血壓)臭梧桐活絡(luò),降壓(高血壓)海桐皮通絡(luò)止痛,善治下肢關(guān)節(jié)痹痛,殺蟲止癢(疥癬濕疹)絡(luò)石藤祛風通絡(luò),善治熱痹,涼血消腫(喉痹癰瘍)穿山龍活血通絡(luò)(扭傷腰腿痛)清肺化痰(熱痰咳嗽)穿山龍祛風通絡(luò),解毒化痰(胸痹、胸脅痛、乳癰)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請熱藥功效簡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祛風濕請熱藥主治簡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絡(luò)石藤來源

《本經(jīng)》《本草綱目》:“絡(luò)石,氣味平和,其功主筋骨關(guān)節(jié)風熱癰腫?!?/p>

《要藥分劑》:“絡(luò)石之功,專于舒筋活絡(luò)。凡病人筋脈拘攣,不易屈伸者,服之無不效,不可忽之也。”

為夾竹桃科攀援木質(zhì)藤本植物絡(luò)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Lindl.)Lem.的帶葉藤莖。我國大多地區(qū)有分布,主產(chǎn)于江蘇、湖北、山東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切碎生用。絡(luò)石

藥材絡(luò)石藤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絡(luò)石藤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苦、微寒。歸心、肝經(jīng)。祛風通絡(luò),涼血消腫。藥性說明

絡(luò)石藤有祛風通絡(luò)之功,其性微寒,故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之有熱者較為適宜。又有涼血消腫之效,可治咽喉腫痛,癰腫不消。應(yīng)用要點

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攣,以熱痹為宜。本品味苦性寒,祛風通絡(luò),涼血消腫,可單用浸酒服。或與忍冬藤、木瓜、桑枝、豨薟草等同用。

用于喉痹,癰瘍。能涼血消腫。治喉痹,可單用水煎,慢慢含咽。治癰腫瘡毒,常與皂角刺、瓜蔞、乳香、沒藥等同用,如止痛靈寶散。絡(luò)石藤含強心甙。有強心、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作用。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的生長。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0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桑枝與絡(luò)石藤

功效比較祛風通絡(luò)桑枝性質(zhì)平和,對于風濕痹證,無論偏寒偏熱,均可使用,而尤宜于上肢痹痛。并能行水消腫,也可用治水腫、小便不利。絡(luò)石藤味苦性微寒,又能涼血消腫,痹痛偏熱者較為適宜。取其涼血消腫之功,也可用治喉痹、癰瘍。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者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豨薟草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主熱,煩滿不能食。生搗汁,服三、四合,多則令人吐。”

《本草綱目》:“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風濕諸瘡?!庇衷疲骸吧脛t性寒,熟用則性溫。”

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豨薟SiegesbeckiaorientalisL.腺梗豨薟S.pubescensMakino或毛梗豨薟S.glabrescensMakino的地上部分。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以湖南、湖北、江蘇等地產(chǎn)量較大。夏秋二季花開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切碎生用,或加黃酒蒸制用。豨薟

腺梗豨薟

藥材豨薟草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豨薟草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豨薟草、制豨薟草。性能功效苦、辛,寒。歸肝、腎經(jīng)。祛風濕,通經(jīng)活絡(luò),清熱解毒。藥性說明本品辛散苦燥,祛風除濕,善療痹痛。苦寒又有清熱解毒之功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豨薟草掌握要點應(yīng)用要點

用于風濕痹證,骨節(jié)疼痛,四肢麻木、腳弱無力等。本品辛散苦燥,祛筋骨間風濕而通痹止痛。

生用偏寒,善化濕熱,對風濕痹痛偏熱者,用之尤宜。如與臭梧桐同用,即《養(yǎng)生經(jīng)驗合集》豨桐丸。

治風寒濕痹或中風痿痹,單用本品,酒蒸為丸,溫酒吞服,即《活人方匯編》豨薟丸。

用于瘡瘍腫毒,濕疹瘙癢。以其清熱解毒,祛風濕而止癢,內(nèi)服外用均可。

此外,本品能降壓,可用于高血壓病。煎服,15~20g。外用適量。一般治風濕痹證宜制用,濕瘡、濕疹宜生用。

豨薟草含生物堿、酚性成分、豨薟甙、豨薟甙元、氨基酸、有機酸、糖類、苦味質(zhì)等。豨薟草水煎劑或醇浸劑與臭梧桐合用,有明顯抗炎作用。其水浸液和30%乙醇浸出液有降壓及擴張血管作用。并對鼠瘧原蟲有抑制作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臭梧桐

《本草圖經(jīng)》

《綱目拾遺》:“洗鵝掌風,一切瘡疥,煎湯洗汗斑……并治一切風濕,止痔腫,煎酒服。治臁瘡,搗爛作餅,加桐油貼。

《本草圖經(jīng)》:“治瘧?!?/p>

為馬鞭草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海州常山ClerodendrontrichotomumThunb.的葉及嫩枝。全國多數(shù)地區(qū)均有出產(chǎn)。夏秋采收。曬干。生用。臭梧桐

藥材臭梧桐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臭梧桐掌握要點處方用名

臭梧桐、八角梧桐。性能功效

辛、苦、甘、涼。歸肝經(jīng)。祛風濕,活絡(luò)。

藥性說明

本品辛散祛風,苦燥除濕,甘涼清降,為祛風除濕常用之品,兼能平降肝陽。應(yīng)用要點

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本品能祛風濕活絡(luò),單用,或與豨薟草同用,如豨桐丸。周身瘙癢或濕疹,可用本品煎湯洗浴。

用于高血壓病。本品能降血壓,可單用為末常服,或配復(fù)方用。煎服,5~15g;用于降壓不宜高溫久煎。外用適量。臭梧桐含海棠黃甙、生物堿、臭梧桐素甲和乙等。其水煎劑和水浸劑有明顯降血壓作用。

此外,還有鎮(zhèn)靜和鎮(zhèn)痛作用。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豨薟草與臭梧桐

功效比較味辛苦性寒涼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豨薟草能清熱解毒,也可用治瘡癰腫毒臭梧桐降血壓的作用較豨薟草為強,單用即有一定的療效。

都常用治風濕痹證,骨節(jié)疼痛,四肢麻木,筋脈拘攣等癥,因性偏寒涼,故對風濕痹痛偏熱者尤為適宜,常相須為用。二者也治中風半身不遂,濕疹瘙癢等證?,F(xiàn)代研究二者能降血壓,可用于高血壓病。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海桐皮

《海藥本草》

《海藥本草》:“主腰腳不遂,頑痹腿膝疼痛,霍亂,赤白瀉痢,血痢,疥癬?!?/p>

《本草綱目》:“能行經(jīng)絡(luò),達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風殺蟲。”

為豆科常綠喬木植物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var.orientalis(L.)Merr.的樹皮。主產(chǎn)于廣西、云南、湖北等地。初夏剝?nèi)淦?,曬干。生用。刺?/p>

藥材海桐皮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海桐皮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苦、辛、平。歸肝經(jīng)。祛風濕,通絡(luò)止痛,殺蟲止癢。應(yīng)用要點用于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腰膝酸痛。本品入肝腎,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有較好止痛作用。善治下肢關(guān)節(jié)痹痛。常與牛膝、五加皮、羌活、薏苡仁等浸酒服,如海桐皮酒。亦可與其他祛風濕藥配用。

用于疥癬、濕疹瘙癢。本品能祛風殺蟲而止癢,多與黃柏、土茯苓、苦參等同用,煎湯外洗,或內(nèi)服。煎服,5~15g。外用適量。海桐皮含生物堿刺桐靈堿、氨基酸、有機酸。其水浸劑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含生物堿能麻痹和松弛橫紋肌。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鎮(zhèn)靜作用。能抑制心肌和心臟的傳導系統(tǒng),大劑量可引起心律紊亂及低血壓。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海桐皮、海風藤與尋骨風

功效比較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

海風藤尋骨風海桐皮止痛作用,也可用治胃痛、牙痛。取二者通經(jīng)活絡(luò)作用,也可用治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又能殺蟲止癢,也常用治疥癬、濕疹等皮膚瘙癢皆可用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等癥。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1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穿山龍

《東北藥用植物志》

《東北藥用植物志》:“舒筋活血,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p>

《陜西中草藥》:“治咳嗽,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大骨節(jié)病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

為薯蕷科多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nipponicaMakino的根莖。產(chǎn)于東北、華北、華中,其次河南、甘肅、陜西、四川等地亦產(chǎn)。秋季采收,去掉外皮及須根,切段或切片,曬干。生用。穿龍薯蕷

藥材穿山龍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0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穿山龍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苦、微寒。歸肝、肺經(jīng)。祛風濕,活血通絡(luò),清肺化痰。應(yīng)用要點用于風濕關(guān)節(jié)痛及關(guān)節(jié)扭傷、腰腿痛。以其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luò),其性偏涼,治熱痹為多,民間多單用。亦可與桑枝、忍冬藤、秦艽等藥同用。

用于熱痰咳嗽。本品能清肺化痰,可單用治療慢性咳喘痰多,若與瓜蔞、杏仁、枇杷葉等配伍,則效更佳。煎服,15~30g。穿山龍含薯蕷皂甙等多種甾體皂甙。本品具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能顯著降低兔血膽甾醇及血壓,延緩心率,增強心收縮振幅、增加尿量,降低β/α脂蛋白比例,改善冠狀動脈循環(huán),認為對輕度動脈粥樣硬化病人有效。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1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絲瓜絡(luò)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能通人脈絡(luò)臟腑,而祛風解毒,消腫化痰,祛痛殺蟲,及治諸血病也?!?/p>

《陸川本草》:“涼血解毒,利水去濕。治肺熱痰咳,熱病譫妄,心熱煩躁,手足抽搐?!?/p>

為葫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絲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果絡(luò)(成熟果實中的維管束)。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切碎生用或炒用。絲瓜藥材絲瓜絡(luò)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2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絲瓜絡(luò)掌握要點性能功效

甘、平。歸肺、胃、肝經(jīng)。祛風通絡(luò),解毒化痰。應(yīng)用要點

用于風濕痹痛。本品善祛風,活血通絡(luò),治風濕痹阻,骨節(jié)疼痛,肌肉頑麻,手足拘急者。

用于胸痹。本品能化痰通絡(luò),治痰氣壅滯,咳嗽胸悶疼痛,常與瓜蔞、薤白、橘絡(luò)等行氣化痰藥同用。

用于胸脅痛。本品善行氣通絡(luò)止痛,若肝郁氣滯,脅下脹滿疼痛,可與柴胡、郁金、白芍等配用。

用于乳癰。本品能清熱散結(jié)止痛,若肝胃熱結(jié),乳房生癰,腫痛寒熱者,可單用為末,內(nèi)服或外敷。亦可與蒲公英、貝母、瓜蔞等同用,以達清熱消腫止痛之效。煎服,6~10g。大劑量可用至60g.

絲瓜絡(luò)含木聚糖及半乳聚糖、甘露聚糖等。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3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第三節(jié)祛風濕強筋骨藥性能功效

本類藥物多苦甘溫,入肝腎經(jīng),苦燥,甘溫補益,故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等作用適應(yīng)范圍

主要用于風濕日久累及肝腎所致的腰膝酸軟無力、疼痛等風濕痹證。亦可用于腎虛腰痛、骨痿及中風后遺半身不遂等證。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4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五加皮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本經(jīng)》:“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躄,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p>

《本草經(jīng)疏》:“經(jīng)云,傷于濕者,下先受之。又云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肝腎居下而主筋骨,故風寒濕之邪,多自二經(jīng)先受。此藥辛能散風,溫能除寒,苦能燥濕,二臟得其氣而諸證悉瘳矣。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5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五加皮來源為五加科落葉小灌木植物細柱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W.W.Smith的根皮,習稱南五加皮,主產(chǎn)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夏、秋二季采挖,剝?nèi)「?,曬干。細柱五?/p>

藥材五加皮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6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五加皮處方用名五加皮南五加皮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7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五加皮性能功效性味

辛、苦、溫歸經(jīng)歸肝、腎經(jīng)。功效祛風濕強筋骨利尿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8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五加皮歸經(jīng)《靈樞·經(jīng)脈》: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nèi)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后,上腘內(nèi)廉,循股陰,八毛中,環(huán)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luò)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

足厥陰肝經(jīng)循行圖

LiverMeridian

※藍色線條—體內(nèi)循行線

※紅色線條—體表循行線

本文檔共152頁;當前第129頁;編輯于星期日\8點18分五加皮歸經(jīng)

《靈樞·經(jīng)脈》: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內(nèi)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踹內(nèi),出腘內(nèi)廉,上股骨內(nèi)后廉,貫脊屬腎,絡(luò)膀胱。

足少陰腎經(jīng)循行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