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歌藝術與人文精神之我見_第1頁
論詩歌藝術與人文精神之我見_第2頁
論詩歌藝術與人文精神之我見_第3頁
論詩歌藝術與人文精神之我見_第4頁
論詩歌藝術與人文精神之我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藝術與人文精神之我見懸賞分:0|解決時間:2010-12-415:42|提問者:詩歌藝術與人文精神有什么聯(lián)系?怎樣看待詩歌藝術與人文精神的關系?最佳答案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中國古典文學中間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最能代表我們中華民族文學特點的就是詩。中國文人很看重“詩”。古人講“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就是說即使是穿著粗布或者說土布的平民百姓,也會因為他飽讀詩書而顯得氣度不凡。這既表達中國傳統(tǒng)文人對豐厚學識的自信,也說明華美詩文對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大家知道,唐朝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強大王朝,一個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唐詩代表的是詩歌的極致,是最為輝煌歷史時期最為輝煌的文學經(jīng)典,我們常說唐詩中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不僅來自國力、開放等時代氣象,而且來自開明、先進的政治文化。唐詩的興盛跟科舉考試有很大的關系,跟漢魏以來中國古代讀書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關系,跟全社會崇尚詩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關系,這是中國文化的復興之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說唐詩中也蘊含了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今天,我講的正是唐詩中的人文精神。一、人文精神如果在座的人們對這個話題曾經(jīng)有過一些關注的話,可以回憶起幾年以前在中國學術界,可以說并不僅是學術界,包括我們的大學校園里頭和社會上的文學界都在討論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叫作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經(jīng)過那一段時期的討論以后,其實也沒有得出一個所以然來。很多的人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結(jié)出的碩果卻不是很多,真正有影響力的哲學思考,有生動的東西并不是很多,這是我們對那場人文精神討論的一個遺憾。那么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我們說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xiàn)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xiàn)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按照我對這一傳統(tǒng)的理解,所謂人文精神簡單的說就是強調(diào)人如何完善的問題。古人講“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今人講:“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钡鹊冗@些都是談人如何完善的問題。這就不僅僅把人文精神局限于西方所謂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梢哉f只要人類存在一天,人類便不會停止對自身命運的思考和把握。我們知道歷史上的人文主義通常溯源于歐洲的文藝復興。但是文藝復興固然提高了人文精神,可其人文精神卻主要建立在理性之上,理性的弘揚,漸漸就促進了科學的發(fā)展,并使人們越來越重視科學、相信科學,從而形成了所謂科學主義。進而要求人文學、社會學都得效法科學,成為科學。這樣一來最終導致的結(jié)果是現(xiàn)代以來,科學主義將人性不當回事,以為人只不過是DNA的合成,可以做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蛘哒f認為人只是一個DNA的容器,你別以為自己了不起,性格命運、生死成敗都是由早就決定好了的,人的奮斗變得徒勞,人的價值變得低廉。正是這種科學的傲慢,加上消費主義的物化浪潮。人文、教育、環(huán)保、道德等這些非經(jīng)濟的社會因素被不斷地邊緣化。而在我們的大學里,傳授人文精神為核心的人文學科也不僅遭到功利主義自下而上的威脅,也受到專業(yè)化由上而下的威脅,而不斷地邊緣化。這表明在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人文精神是一個大而無當?shù)臇|西。在這里我可以引發(fā)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從原始人類社會到現(xiàn)代,我們的自然科學可以說是有了巨大的發(fā)展,而且仍然處在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之中。然而,以人文精神為核心的人文科學并不能說是遵循了同樣勇往直前的軌跡。那么,對于我們的社會來講,我們?nèi)绾蝸砜创宋木衲兀吭谌コ爽F(xiàn)代社會所謂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的原始社會,按照其一定的人際關系或社會制度,我們說人類生活仍然能夠進行。但反過來,如果去除由人性所約定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說即使在自然科學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社會也將會立即崩潰。這所以說,人文精神中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等傳統(tǒng)道德對于社會發(fā)展來說具有永恒的價值。人類永遠不得不在追求明天的發(fā)展和尋找永恒的人性中前行。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我們常講“落后就要挨打”,科技落后我們只是挨打,但如果文化落后呢?我們會怎樣?可以說但凡一個國家強盛都有其內(nèi)在的文化傳統(tǒng)在起作用,這是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容易被人忽視.但其實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決定一個民族的氣質(zhì)和內(nèi)涵。德國和日本在二戰(zhàn)后的迅速崛起,雖然有其自己的基礎和美國的援助,但最主要的還是他們文化內(nèi)涵決定的民族稟性在深層次上起的作用。中國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正是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然而,我們說任何好的傳統(tǒng)文化都需要被繼承才不至于消亡。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明白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的教育目標不僅僅是發(fā)展理性,同時也包括培養(yǎng)人性。它的任務是讓自己的畢業(yè)生成為高品質(zhì)的人,培養(yǎng)我們社會所需的性格與智力貴族,也就是我們國家常說的知識分子,精英階層。這樣一來就不能僅僅以職業(yè)出路為教育目標,或者說讀書只是為了某個特殊的功利目的,比如,西方人所提倡的博雅教育,19世紀中葉,英國有個叫紐曼的大教育家,他在出任大學校長時便說:真正的大學教育是什么,不是專業(yè)教育,不是技術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大學的理想在于把每個本科生的精神和品行升華到博雅的高度;這樣的人出來首先他在精神上就是健康的。紐曼這么說:大學不培養(yǎng)政治家,也不培養(yǎng)作家,也不培養(yǎng)工程師,大學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靈魂是健全的到達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的人格。這樣的人格的完整對這個人來說,意味著是健康,一個健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一個靈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勝任。而我們古老的中國也早就有所謂“君子不器”孔子說:“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當時的器皿專用化程度很高,就酒具而言,盛酒的、溫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鬃诱J為君子不應該象器皿一樣,只有一種用處。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應該擔負起治國安邦之重任。對內(nèi)可以妥善處理各種政務;對外能夠應對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說,君子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個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觀全局、領導全局,成為合格的領導者。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處。或“游于藝”說法。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戲的游,在這里我們要特加注意,游戲的游是“辵”旁,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藝”的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藝??鬃赢斈甑慕逃粤嚍橹?。其中的“禮”,以現(xiàn)代而言,包括了哲學的、政治的、教育的、社會的所有文化。至于現(xiàn)代藝術的舞蹈、影劇、音樂、美術等等則屬于樂?!吧洹?,軍事、武功方面。過去是說拉弓射箭,等于現(xiàn)代的射擊、擊技、體育等等?!坝保{車,以現(xiàn)代來說,當然也包括駕飛機、太空船?!皶保膶W方面及歷史方面?!皵?shù)”則指科學方面的。凡是人才的培養(yǎng),生活的充實,都要依六藝修養(yǎng)。那么,在現(xiàn)在社會的大學如何來培養(yǎng)人性呢?西方學者赫欽斯認為任何大學中應該有“永恒學科”,一是與古典語言和文學有關的學科,學習途徑就是閱讀古典著作。另一類,可稱為“智性課程”,主要包括文法、修辭、邏輯、數(shù)學等具有永恒內(nèi)容的學科。以上就是我們對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學科大致的一個了解。二、唐詩中的人文精神基于以上對人文精神的大致了解,我們來講唐詩中的人文精神就顯得不是那么空洞和深奧了。在這里我主要就兩首我們所熟知的唐詩來談。(一)自信心。超越性,對生活意義的追求。那么,在我們的唐詩里,詩人是怎么來表達他們對人生歸宿的思索呢?這里,我們來講大家所熟知的一首唐詩,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蔽覀冋f這首詩傳誦千古,而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何在?我想,正是因為詩中抒發(fā)了在登樓過程中詩人面對白日運轉(zhuǎn)、河海奔流,如此遼闊而無垠的畫面時,所產(chǎn)生的強烈進取心和不懈的追求。在他看來所謂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地攀登,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通常所說生命的體驗有兩個層次,我們客觀的生理存在即身體體驗;主觀的心理存在即精神體驗;我們的身體何在?這不是問題,我們的精神何在?我們的精神與身體同時存在嗎?何以見得?可以說這個問題實際上一直困擾著人類。我們說生活的規(guī)則是滿足身體的需要,而藝術的追求則是滿足精神的需要。在我們已知的人類生活中,宗教之所以獨具魅力,是因為它指向身體與精神永恒的滿足。聞一多說整個《莊子》一部書所表達的是“客子思家的哀愁”,這是什么意思?家這個字,對我們這些有家的人來說,雖然每天都在消費它,但實際上很少在意它的精神內(nèi)涵——即人生的歸宿。也就是哲學家所說的尋求精神的棲居家園,生存的終極意義。唐詩中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詩人認為個人的生命雖是稍瞬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遠長的。時空是無限,生命也是無限的。所以,人自從離開母體以后,首先面對的便正是這一種來自于無限時空體驗的自我迷惘。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在我之前我是誰?在我之后誰是我?他為什么不是我?我為什么不是他?這些也許就是自然科學,數(shù)據(jù)筆記無法回答的問題了。在這首唐詩中,正是因為登高樓的艱辛和超越感與看風景的愉悅和現(xiàn)實感可以把剛才我們所說到的生存的雙重體驗刻畫得最為鮮明,從而激發(fā)人們追求永恒滿足的欲望。我們說有所待才能有所為,有所追求才能最終達到我們夢寐以求的理想之境。如果說大自然中所運行的萬物尚且能自強不息,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怎能甘心擱淺,而止步不前呢?我們說唐詩中表現(xiàn)了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我們說熱情洋溢、豪邁奔放的浪漫氣質(zhì)是唐詩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尤其以盛唐的詩歌為典型。詩人林庚稱之為“盛唐氣象”,說它們表現(xiàn)出了“蓬勃的朝氣,青春的旋律”。這實際上就是說它們表現(xiàn)了一種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在唐詩中我們經(jīng)常能夠讀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讀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讀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弊x到:“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钡鹊冗@樣氣勢雄偉的句子,它們都在時空跨度上給我們強烈的情感沖擊和震撼。我們說這種時空意識與精神氣度和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意識相互輝映,構成了一種朝氣蓬勃的時代心理。所以,我們說唐詩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邁得很。在唐詩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寬闊的江河湖海,也能看到比它更為寬闊的萬里長空,更能看到最為寬闊的人的心靈。唐詩讓你的心情更為開闊,性情更為豁達,人生更為深刻。從唐詩中體悟人生。從而人們永恒的精神追求得以滿足。我們說詩是可以陶冶性情,也就是這個意思。(二)同情心。愛心,仁者,愛人,人性人道主義精神馬一浮先生在《復性書院講錄·詩教》認為,“詩是以感為體,令人感發(fā)興起”,說“此心之所以能感者,便是‘仁’”,如迷忽覺,如夢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蘇,方是興也,興便有仁的意思。后來葉嘉瑩教授說,這是關于詩的最精彩的一句定義了。詩就是人心的蘇醒,是人同情心的蘇醒。也許,這樣說仍然比較抽象,大家不好理解,現(xiàn)在我們以一首詩歌的欣賞為例,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這是寫詩人醒來時候的感覺。春意溫暖,包裹夢鄉(xiāng),所以,他都沒有覺察到天已經(jīng)大亮了。那么是誰喚醒了詩人呢?第二句“處處聞啼鳥”。這是寫聽覺。所謂“處處”,略似《詩·燕燕》中所寫:“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也就是說遠、近、高、低,處處都有啼鳥之聲,這猶如樂音環(huán)繞的優(yōu)美意境。在這里我們知道原來是啼鳥報曉,接下來還知道亦是啼鳥報晴。春睡的香甜、春聲的悅耳給詩人帶來了無限愉悅,讓人不由得喜歡,喜歡這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既然愛了就會懂得憐惜,(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我愛你”這個詞出現(xiàn)得很晚,大概是受西方的影響才有的,它表達的核心意思是“占有”,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而在我們中國古人要表達相類似的情感一般會說“憐惜”,比如我們常說的“憐香惜玉”,它表達的核心意思不是“占有”,是“付出”,“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薄皢柸碎g、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首詩中即表達了詩人由愛春到惜春的心路歷程。我們看到詩人由啼鳥之聲,聯(lián)想到昨夜的風雨之聲,原來那瀟瀟春雨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這便出現(xiàn)了我們剛才所講到的興發(fā)感動,“夜來風雨聲”,是回憶,“花落知多少”,是體悟。夜來風雨之聲,驚動我的溫暖夢鄉(xiāng)不過片時而已,可是風雨之中,不知百花落下多少。詩人想到了“花落知多少”,這當下,是同情心的蘇醒,那么詩人又由花的凋零又想到了什么呢?他沒有再往下說了,也沒有必要往下說了,留給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和無窮的韻味,或者說寥寥數(shù)語已經(jīng)成功地把我們帶入了他感發(fā)的感動之中去了,我們也許會想到“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想到“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等,這就是由詩歌比興所引發(fā)的感動。三、唐詩中的人文精神意義在今天我們來講唐詩,講唐詩中的人文精神有什么用處呢?這就是它最大的用處,不但使你有一顆不死的心靈,而且使得你的心靈在跟古人的那些個學問、品行、修養(yǎng)都達到很高的境界的人,不但有一種心靈的交匯,而且在這種心靈之中,體驗到你自己當下的存在,提升了你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杜甫的詩歌在什么時候最流行?宋代和抗戰(zhàn)時期,為什么唐代杜甫的詩歌在這些時候最為人們所喜愛?原因就是喜愛詩中所表達的人性人道精神。比如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前從長安到奉先縣省視妻子,入門便聽見家人號哭,他的小兒子已餓死了!這樣的慘痛使他回想個人的遭際,社會的種種不平。他說“幼子餓已卒”我的小兒子是餓死了,可是像我這樣“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的人尚且如此,那些平民百姓又當如何呢?所以他“默思失業(yè)徒,因念遠戍卒,”以至于“憂端齊終南,瀕洞不可掇!”我們說杜甫的關心人民,關心國家都是流自肺腑的真實感情,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一直到老,他登上岳陽樓的時候還說:“戎馬關山北,”我要“憑軒涕泗流”。又如,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他由自家茅屋被風雨吹破而致家人受寒凍,發(fā)出“安得廣廈萬千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祈愿。這種寬廣的胸懷,是非常值得后人欽佩的。這就是杜甫,是他的性情,他還說:“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我也知道,我干嘛這么傻瓜,我可以不要管他國家怎么樣!但這是我的本性,就好像葵花和藿葉一樣總是向著太陽。人的本性是沒有其他人、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改變的,所以說“物性固莫奪”。我們說這便是一種高貴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了人對悲劇命運的克服,人比悲劇命運更強,更高。而你吃飽睡足之后,說我也來關心人民,碰到一點挫折你就只顧自己了再也不關心人民了,這個就是層次不同,不是說你的關心是不對的,但是你的關心不是那種流自肺腑的欲罷不能的關心。雖然時至今日,我們似乎特別缺少英雄主義了,特別缺少提澌生命的真實力量了。這就跟我們對人性的看法有關。這些問題很大,我今天不可能討論現(xiàn)代思想的利弊,但我們對于現(xiàn)代思想的反思與懷疑,也成為我們讀唐詩的一個背景,使我們懂得珍惜,珍惜我們的生命,愛自己。懂得發(fā)揚,發(fā)揚我們的人文精神,愛別人。從唐詩中找到自己,從人文精神中找到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精神信念。我們這個時代太繁華了,人忙碌了,已經(jīng)不太會被什么無關緊要的東西感動了。觸動你的心靈就是古典詩詞最大的用處,不但使你有一顆不死的心靈,而且使得你的心靈在跟古人的那些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