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一顯微鏡植物細胞_第1頁
實驗一顯微鏡植物細胞_第2頁
實驗一顯微鏡植物細胞_第3頁
實驗一顯微鏡植物細胞_第4頁
實驗一顯微鏡植物細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一顯微鏡植物細胞第一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植物學實驗的目的和要求

植物學實驗是植物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獨立工作能力,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與工作作風。一、基本方法與技能的具體要求1.熟練使用光學顯微鏡,并能在顯微鏡下識別代表性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結(jié)構(gòu)。2.掌握徒手切片、壓片、染色、臨時裝片法。3.學會使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植物器官的外部形態(tài)。4.學會植物繪圖,掌握花圖式、花程式。5.熟練使用和編制植物檢索表,識別常見科、屬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第二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植物學實驗的目的和要求二、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對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1.觀察切片標本時注意切面與整體的關系,通過顯微鏡下一塊組織一個薄片建立立體結(jié)構(gòu)的概念。2.觀察制片標本時要注意結(jié)合觀察植物體的外形,了解取材部位,聯(lián)系解剖結(jié)構(gòu)與生理功能,運用對比法對比各種結(jié)構(gòu)的異同、特點,達到深入認識和理解。3.聯(lián)系實際建立植物界各大類群的進化概念和掌握植物分類的基本方法。

第三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植物學實驗的目的和要求

三、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1.實驗過程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獨立操作,在觀察、記錄、繪圖、填表或列表時應認真仔細,實事求是,不得抄襲和馬虎。2.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保持良好的工作習慣,根據(jù)實驗指導要求完成作業(yè)。第四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顯微鏡的構(gòu)造和使用一、構(gòu)造1目鏡2鏡筒3物鏡4聚光器5反光鏡6鏡座7傾斜關節(jié)8鏡臺9執(zhí)手10鏡頭轉(zhuǎn)換器11細聚光器12粗聚光器第五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顯微鏡使用方法步驟

(一)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5厘米左右處)。(二)對光: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的距離)。把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右眼睜開,便于以后同時畫圖)。轉(zhuǎn)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nèi)。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三)觀察:安放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時,應將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放置,并用片夾夾緊。注意要安放平整,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左眼向目鏡內(nèi)看,同時反方向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顯微鏡的構(gòu)造和使用第六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三、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1.取鏡時必須一只手握鏡臂,另一只手托住鏡座,并使顯微鏡與地面垂直,水平移動。

2.放顯微鏡時,應將鏡子放在身體略偏左側(cè)(左胸前)的實驗臺上,且距實驗臺邊緣5cm左右,不可太靠邊緣,以防止顯微鏡滑落。

3.對光時,低倍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的距離最好是2cm,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4.對光的結(jié)果,視野必須達到白亮。這樣,要用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反光鏡最好用凹面鏡。

5.用左眼注視目鏡內(nèi),同時右眼睜開,便于以后畫圖。

6.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先使鏡筒下降,接近玻片標本約3~4mm,此時眼睛注視物鏡;而后左眼注視目鏡,反向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7.從目鏡內(nèi)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所以要想將視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需要將玻片標本向右移動。

8.顯微鏡內(nèi)物像的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物鏡放大倍數(shù)之積。

9.變換物鏡時切勿直接扳動物鏡來變換倍率,否則將影響顯微鏡的光學性能。

10.使用完顯微鏡必須將其收好,放回原處。顯微鏡的構(gòu)造和使用第七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一、實驗目的要求

1、觀察植物細胞在光學顯微鏡下的基本結(jié)構(gòu)。

2、認識植物細胞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質(zhì)體特征。

3、掌握臨時裝片和徒手切片的制作技術。

4、了解細胞質(zhì)壁分離與復原的原理。

二、實驗材料、用品

1.實驗材料:洋蔥、木耳菜、紅辣椒。

2.實驗用品:顯微鏡、鑷子、載玻片、蓋玻片、培養(yǎng)皿、滴管、刀片、剪刀、解剖針、吸水紙、擦鏡紙、紗布。I—KI溶液,蔗糖溶液。

實驗一植物細胞(1)第八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實驗一植物細胞(1)實驗內(nèi)容:

1、植物細胞基本結(jié)構(gòu):洋蔥

2、葉綠體觀察:菠菜

3、有色體觀察:紅辣椒

4、白色體觀察:洋蔥

5、細胞質(zhì)壁分離與復原:洋蔥作業(yè):繪洋蔥細胞結(jié)構(gòu)圖第九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三、實驗內(nèi)容、方法1、植物細胞的基本結(jié)構(gòu)

A.洋蔥表皮臨時裝片的制作

(1)擦凈載玻片和蓋玻片擦載玻片: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載玻片的邊緣,右手用紗布將載玻片上下兩面包住,然后反復擦拭,擦好放在干凈處備用。擦蓋玻片: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蓋玻片的一角,再用右手拇指和食指用紗布把蓋玻片包住,然后從上下兩面隔著紗布慢慢地進行擦拭。注意用力一定要小而均勻,以免擦碎蓋玻片。(2)用滴頭滴一滴蒸餾水于載玻片的中央,再用鑷子或毛筆取一薄而透明的材料切片,置于載玻片的水滴中。實驗一植物細胞(1)第十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取洋蔥肉質(zhì)鱗片,用刀片在鱗片內(nèi)表皮劃一個3~5mm2小格,用鑷子撕—下薄膜狀的內(nèi)表皮,迅速將其置于載坡片中央的水滴中(表面朝上),展平。(4)蓋蓋玻片:右手持鑷子,輕輕夾住蓋玻片的一角,使蓋玻片的邊緣與材料在左邊水滴的邊緣接觸,然后慢慢傾斜下落,最后平放于載玻片上。這樣可使蓋玻片下的空氣逐漸被水擠掉,以免產(chǎn)生氣泡。如蓋玻片下水過多,可用吸水紙將多余的水吸掉,這樣制好的臨時裝片就可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了。實驗一植物細胞(1)第十一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B.洋蔥表皮裝片的觀察先在低倍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形態(tài)和排列情況。然后選擇一個比較清楚的區(qū)域,換高倍鏡觀察:細胞壁:無色透明,只見側(cè)壁,黃色。細胞核:圓形或卵圓形的球狀體,內(nèi)有明亮的小球體——核仁。細胞質(zhì):為細胞核以外,緊貼細胞壁內(nèi)側(cè)的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zhì)。內(nèi)有許多小顆粒,即細胞器。液泡:位于細胞的中央部分。實驗一植物細胞(1)如果各部分不容易識別,可用I一KI染色。將染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cè),在另一側(cè)用吸水紙將染液吸入,這樣可把I—KI溶液引入載玻片內(nèi),待洋蔥表皮被染成淡黃色時,進行觀察。注意細胞核的形狀、位置和核仁的數(shù)目及液泡與細胞質(zhì)之間的界限。第十二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2.植物細胞質(zhì)體的觀察

質(zhì)體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結(jié)構(gòu),不同的細胞中具有不同的類型。

白色體:多存在于植物體的幼嫩細胞或不見光的細胞中,有些植物的表皮細胞中也有,但個體小。用洋蔥撕取表皮制成裝片觀察,可見核周圍的透明的顆粒狀結(jié)構(gòu)即是。

葉綠體:含葉綠素的綠色質(zhì)體,主要存在于植物體的綠色部分,尤其是葉片中。用鑷子撕去木耳菜葉表皮,然后用干凈的刀片刮取少許葉肉制成臨時裝片觀察??梢姷郊毎杏性S多綠色的橢圓形顆粒,即葉綠體。

有色體:用紅辣椒作徒手切片或用刀片刮取少量果肉制成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可看到有色體呈顆粒狀、條狀、塊狀等形狀,呈橙紅色。細胞老熟時,它的蛋白質(zhì)基質(zhì)解體,可呈現(xiàn)規(guī)則的色素結(jié)晶。

實驗一植物細胞(1)第十三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而在作徒手切片時,再用鋒利的新刀片,以保證切出合乎要求的切片。作徒手切片時,最重要的是要切下一小片薄的組織。有時切的一邊厚一邊薄,取薄的一側(cè)制成臨時裝片也有利于觀察。

徒手切片一般運用于軟硬適度的植物根、莖、葉等材料。先將材料切成長2~3cm,截面積為3~5cm2的小塊,便于手持。(1)準備一個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準備好毛筆,滴管和單(雙)面刀片等用具和待切的材料。將要切的材料切成2—3cm長的小段。截取材料,削平切面,均應用解剖刀或用過的刀片。實驗一植物細胞(1)第十四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2)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材料,拇指略低于中指,使材料突出于手指之上,以免刀口損傷手指。右手平穩(wěn)地拿住刀片,將刀片平放在左手的食指之上,刀刃向內(nèi),且與材料斷面平行,然后以均勻的力量,從左前方向右后方拉,注意要用整個手臂向后拉(手腕不必用力)。切片時要濕潤材料和刀面,使之滑潤,且動作要快,一刀切下,不要用力過大,也不能用刀片直接擠壓材料,切忌切片中途停頓或前后作“拉鋸”式切割,這樣都不能切出合格切片。

(3)切片時為了避免材料枯干,應使材料的切面及刀刃上保持有水,呈濕潤狀態(tài)。薄的切片應該是透明的,切片可留在刀刃上繼續(xù)切,一連切幾個切片,然后用蘸水的毛筆把切片取下,放入盛有水的培養(yǎng)皿中,或直接選薄的放在滴有水滴的載玻片上,制成臨時裝片進行觀察。實驗一植物細胞(1)第十五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3.植物細胞質(zhì)壁分離與復原的觀察

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不能染色,蔗糖從一邊洗進,放置10-20分鐘后蓋片觀察,看到角上出現(xiàn)空隙。然后加水洗掉蔗糖,讓其復原。四、作業(yè):繪洋蔥表皮細胞結(jié)構(gòu)圖實驗一植物細胞(1)第十六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生物繪圖是科學記錄的一種方法。繪圖時應注意:1.繪科學圖以精確為主,不能藝術加工渲染。只在紙的一面繪圖。繪圖時要用2H以上繪圖鉛筆,鉛筆要削尖。2.要邊看顯微鏡,邊按視野中的實際情況繪圖,先輕輕勾畫出輪廓,經(jīng)檢查無誤后,再以準確、清晰的線作最后的描繪。3.圖的大小要適當,布局合理,應位于低的略偏左上方,以便在右側(cè)和下方注解文字。4.顯微構(gòu)造圖的點線不要重復描繪。以實線表示輪廓,虛線表示被遮蔽但需表現(xiàn)的輪廓,用圓點的疏密來表示明暗、凹凸等層次。圖中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表示,越暗的地方(如細胞核)細點越多。植物繪圖法

第十七頁,共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5.點點時筆尖直立。點的大小、疏密要均勻、整齊、渾圓,不能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