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地理試卷選擇題及答案如圖為中國東部氣溫隨緯度變化曲線。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1.圖中能正確反映中國東部1、7月氣溫隨緯度變化的曲線分別是(C)A.③和①B.③和②C.④和②D.④和①解析:中國東部總體上氣溫南高北低,同時夏季南北普遍高溫、冬季南北溫差大,據(jù)此可判斷代表1月和7月的氣溫曲線分別是④和②;C正確。中國東部地區(qū)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主要有(A)①太陽輻射差異②大氣環(huán)流影響③距海遠近不同④地形差異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②解析:冬季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輻射差異大,同時北方地區(qū)受冬季風影響大而氣溫更低。①②正確,選A。距海遠近和地形在不同季節(jié)沒有變化。中國平均每年有20個天然湖泊消亡。統(tǒng)計表明,湖北省20世紀50年代共有湖泊1052個,有“千湖之省”的美譽,而目前只剩下83個。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縮小四成,由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煙波浩渺的大湖相繼消亡,湖泊逐漸向鹽湖、干鹽湖方向發(fā)展。有關專家說,湖泊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已造成水災頻發(fā),成為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制約性因素。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使“八百里洞庭”退居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D)①圍湖造田②泥沙淤積③蒸發(fā)和下滲④引水灌溉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解析:根據(jù)中國洞庭湖濕地面積減小的根源分析,主要原因是湖區(qū)圍湖造田,以及入湖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湖泊淤積嚴重,導致湖泊面積減少造成的。①②對。位于濕潤地區(qū),蒸發(fā)和下滲、引水灌溉影響小,③、④錯。D對,A、B、C錯。故選D。湖泊環(huán)境惡化后,造成水災頻發(fā)的原因是(B)A.湖泊水對河水的補給量減少B.湖泊的調蓄功能降低C.水土流失加劇D.水資源減少解析:湖泊具有調蓄洪峰的作用,湖泊環(huán)境惡化后,調蓄能力下降,造成水災頻發(fā),故B正確。湖泊水對河水的補給量減少不是洪澇發(fā)生的原因;湖泊環(huán)境惡化不地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水資源減少洪澇可能減少。故選B。西部地區(qū)鹽湖、干鹽湖逐年增多的主要人為原因是(C)A.氣候惡化,年降水量減少B.高山冰雪融水量不足C.引水灌溉,蒸發(fā)、下滲量增大、入湖徑流銳減D.圍湖造田解析:鹽湖、干鹽湖逐年增多與氣候惡化,年降水量減少等有關,但自然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A錯誤;近些年來氣候變暖,冰雪融水量短期內增加,故B錯誤;西部地區(qū)的人口增多,農業(yè)生產規(guī)模逐漸擴大,引河水灌溉量增加,并且蒸發(fā)、下滲增多是形成鹽湖和干鹽湖逐年增多的原因,故C正確;中國西部地區(qū)鹽湖湖水鹽度高,湖岸土壤含鹽量高,不適宜圍湖造田,故D錯誤。綜合分析,故選C。氣候生產潛力是指一個地區(qū)光、熱、水等要素的數(shù)量及其配合協(xié)調程度。下圖示意中國東北地區(qū)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的空間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影響甲處等值線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C)A.緯度位置B.大氣環(huán)境C.地形因素D.海陸分布解析:由題意可知,光熱水越豐富,氣候生產潛力越大。讀圖可知,甲處等值線向北凸出,比同緯度地區(qū)的光熱條件優(yōu)越,說明不是緯度因素導致的;本地區(qū)大部分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風來自東南,從海洋上帶來降水,故甲處等值線向北凸出不是受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甲地區(qū)為平原,兩側為山地,平原地區(qū)比山地高原地區(qū)光熱條件好,甲地區(qū)等值線向數(shù)值低的方向彎曲;距海遠近使降水由東南向西北減少,甲處等值線向北凸出不是受海陸分布的影響。故該題C選項正確。在中國東北地區(qū),與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的指標(A)A.≥10℃積溫B.日照時數(shù)C.太陽輻射量D.年降水量解析:在東北地區(qū),隨緯度升高和地形變化,≥10℃積溫降低,其與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此地區(qū)日照時數(shù)與太陽輻射量南北相差不大;年降水量大體為從東南向西北減少,與圖中玉米氣候生產潛力變化規(guī)律不符。故A正確。地表有效輻射是指地面輻射與地面吸收的大氣逆輻射的差值,其通常用地表有效輻射通量密度表示,通量密度越大,代表有效輻射越大。下圖示意中國三個地區(qū)地表有效輻射通量密度的不同月份變化。據(jù)此回答下面小題。圖中a、b、c三地分別是(D)A.昆明、哈爾濱和烏魯木齊B.烏魯木齊、昆明和哈爾濱C.哈爾濱、烏魯木齊和昆明D.昆明、烏魯木齊和哈爾濱解析:昆明夏季降水多,云霧較多,大氣逆輻射強,有效輻射最低,a代表昆明;烏魯木齊深處內陸,夏季白晝長,降水最少,地面有效輻射最強,b代表烏魯木齊;哈爾濱緯度高,白晝長,溫帶季風氣候,7月是雨季,有效輻射較烏魯木齊低,c代表哈爾濱。故選D。導致圖中三地1月和7月地表有效輻射差異的主導因素分別是(B)A.太陽輻射、植被狀況B.緯度差異、天氣狀況C.大氣成分、海陸分布D.地勢高低、大氣環(huán)流解析:昆明1月份比7月份有效輻射通量密度大,主要是緯度低,亞熱帶季風氣候,1月夏季風沒有登陸,少,有效輻射大,烏魯木齊和哈爾濱緯度高,7月比1月有效輻射通量密度大,相比昆明7月的雨天較少,且太陽輻射時間長,B正確;太陽輻射7月更大,植被狀況影響較小;大氣成分、海陸分布、地勢高低兩月沒有變化;故選B。下表是中國四種農作物的適宜氣候條件,讀表回答下列各題。10.四種農作物中,鄱陽湖平原種植的是(A)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鄱陽湖平原是亞熱帶季風氣候,≥10℃的積溫應是4500—8000℃,年降水量大于800mm,日照時長,①②適合;③熱量條件和水分條件適合干旱區(qū),④是熱帶作物。故選A。成都平原不適宜種植農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D)A.熱量條件不足B.水分條件不足C.水熱配合不好D.光照條件不足解析:成都平原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充足;②對光照時數(shù)要求高,而成都平原地處四川盆地,陰雨天多,日照時數(shù)短,光照條件不足,D正確,ABC錯誤。故選D。下列地區(qū)適合種植農作物③的是(B)A.湄公河三角洲平原B.伏爾加河一頓河流域C.美國西南部D.澳大利亞東南部解析:農作物③生長期較短,對積溫要求較低,水分要求少,耐旱;日照時數(shù)短,應適合在高緯地區(qū)種植,B正確。故選B。黃河上游自寧夏到內蒙古托克托先后流經(jīng)河東沙地、烏蘭布和沙漠、庫布齊沙漠,流程大約1000公里(如下圖所示)。由于沙漠的快速推進,黃河在該河段含沙量急劇升高。讀圖回答下列各題。受盛行風影響,流沙可能大量進入黃河的沙源地是(B)A.河東沙地B.烏蘭布和沙漠C.庫布齊沙漠D.河套平原解析:該地區(qū)冬季多大風天氣,且距離冬季風源地比較近,故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冬季該地區(qū)盛行西北風,受其影響流沙可能大量進入黃河的沙源地是烏蘭布和沙漠,故B項正確;庫布齊沙漠、河東沙地位于黃河的東側,故A、C項錯誤;河套平原受陰山的阻擋,流沙較少,故D項錯誤。故選B。寧夏平原逃脫了被沙漠侵吞的厄運,主要原因是(C)A.緯度低B.位于半濕潤區(qū)C.山脈阻擋D.黃土覆蓋解析:寧夏平原位于賀蘭山的東側,受其影響,冬季盛行西北風對該地的影響較小,流沙難以越過該山脈,故寧夏平原逃脫了被沙漠侵吞的厄運,C項正確;寧夏平原位于中緯度地區(qū),降水較少,屬于半干旱區(qū),地表景觀以草原荒漠為主,故A、B、D項錯誤。故選C。與中游相比,該段黃河(A)A.有凌汛現(xiàn)象B.落差大C.水土流失嚴重D.含沙量大解析:黃河上游部分河段,河水自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每年冬春季節(jié),緯度高的河段先結冰或者先融化,緯度較低的河段后結冰或者后融化,往往發(fā)生凌汛現(xiàn)象,故A項正確;該河段流經(jīng)內蒙古高原區(qū),落差較小,故B項錯誤;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區(qū),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大,故C、D項錯誤。故選A。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6.圖中①和②處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分別是(B)A.地形、水源B.水源、熱量C.水源、光照D.土壤、地形解析:讀圖可知,①是河西走廊,氣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強,水資源短缺,水資源是農業(yè)發(fā)展的制約因素;②地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寒冷,光照強,但熱量不足,熱量是農業(yè)發(fā)展的制約因素,B正確。ACD錯。故本題選B。17.圖中②所在的省區(qū),豐富的能源資源主要有(C)A.煤炭、生物能B.風能、石油C.太陽能、地熱能D.地熱能、天然氣解析:地圖可知,圖中②所在的省區(qū)為西藏,海拔高,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豐富;地處板塊交界帶,地殼運動活躍,地熱能豐富;高原上風能資源豐富,但缺少煤炭、石油天、然氣和生物能,C對,ABD錯。故本題選C。18.圖中③所示山區(qū)是中國第二大林區(qū),但樹種卻比東北第一大林區(qū)豐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區(qū)(C)A.年降水量大、氣溫高B.光照和熱量條件好C.緯度低、海拔高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解析:讀圖可知,③是橫斷山區(qū),緯度低,熱量充足;海拔高,山高谷深,水熱條件垂直差異大,導致樹種比東北地區(qū)豐富,C對,ABD錯。故本題選C。19.圖中④處所示地形單元的農業(yè)生產類型和重要農產品組合正確的是(B)A.河谷農業(yè)——小麥B.綠洲農業(yè)——棉花C.水田農業(yè)——水稻D.山地畜牧業(yè)——牦牛解析:讀圖可知,④是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降水少,農業(yè)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帶的綠洲上,發(fā)展綠洲農業(yè);這里光照強,有灌溉水源宜發(fā)展棉花種植,B對。青藏高原發(fā)展河谷農業(yè),A錯。南方地區(qū)發(fā)展水田農業(yè),C錯。青藏高原發(fā)展畜牧業(yè),主要牲畜是牦牛,D錯。故本題選B。根據(jù)中國北方半濕潤區(qū)某小流域不同時期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率圖,回答問題。20.1998年之后該流域土地利用類型轉化主要表現(xiàn)為(A)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轉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轉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鄉(xiāng)用地轉化D.由城鄉(xiāng)用地向耕地、草地轉化解析:從圖示分析,土地的轉化率為正值,表明面積增加,負值表明面積減小,該地1998年后耕地和草地面積都減少,而林地面積有明顯增加,表明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轉化;而城鄉(xiāng)用地和水域面積增加較少。故選A。21.據(jù)圖可以推斷,從1996年到2010年該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C)A.前期改善明顯,后期改善緩慢B.得到持續(xù)明顯改善C.前期改善緩慢,后期改善明顯D.改善效果不甚明顯解析:前期林地面積增加較少,其環(huán)境效應不明顯,而后期林地面積有顯著增加,其環(huán)境效應明顯,所以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了明顯改善。故選C。讀“美國農業(yè)分布圖”,回答下列小題。22.影響圖中①附近農業(yè)地域類型的主導區(qū)位因素是(A)A.市場B.交通C.氣候D.土壤解析:本題考查影響美國乳畜業(yè)分布的主導因素。圖中①附近農業(yè)地域類型為乳畜業(yè),由于乳畜產品不適合長途運輸,需要接近市場,所以主導區(qū)位因素是市場。另外圖中①附近為美國東北部,工業(yè)化和市場化水平高,對乳畜產品需求量大,A正確。故選A。若將④處優(yōu)良的糧食作物品種引入中國,最合適的地點是(C)A.三江平原B.遼河平原C.華北平原D.長江三角洲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冬小麥的主要分布區(qū)。圖中④處為冬小麥區(qū),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相當中國的暖溫帶,若將④處優(yōu)良的糧食作物品種引入中國,最合適的地點應該是與美國④處環(huán)境相似的地區(qū),華北平原最適合,C正確。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為中國春小麥的種植區(qū),A、B錯誤。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種植區(qū),D錯誤。故選C。滇中高原地勢起伏和緩,春季多大風,該地區(qū)有許多這種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下圖)。四合院正房有三間,左右各有兩間耳房,臨街一面是倒座(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與正房相對坐南朝北的房子,又稱南房),中間為住宅大門。正房、耳房均高兩層,占地很小,天井圍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墻,很少開窗。房屋以木料制成的柱梁為支架,墻體多為夯土墻。整個外觀方方整整,如一塊印章,所以俗稱為"一顆印",陜西、安徽等地區(qū)也有了類似建筑。據(jù)此回答下列小題。關于滇中高原“一顆印”的說法,正確的是(D)A.正方比耳房高出一個屋頂―視野良好B.耳房屋頂分長短坡,短坡向外,長坡向內—雨季收集更多雨水C.正房、耳房均向天井挑出腰檐—便于晾曬谷物D.房屋以木質柱梁為支架—適應云南多地震的地質條件解析:正方比耳房高出一個屋頂是因為采光通風良好;耳房屋頂分長短坡,長坡向內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墻高度有利于防火、防風、防盜;正房、耳房均向天井挑出腰檐是為了便于雨天穿行;云南臨近板塊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多地震,房屋以木質柱梁為支架可減弱地震造成的影響。故選D。外圍高墻少窗,這樣設計的主要目的是(A)①防風②防火③防盜④美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結合區(qū)域分地理環(huán)境特征進行分析,滇中高原春季多大風天氣,高墻少窗可以起到防風作用,還可以防火、防盜,①②③正確,故選A。與安徽、陜西等地的“一顆印”相比,滇中高原地區(qū)的天井更小,其主要原因是(B)A.地勢崎嶇,建筑用地有限B.緯度更低,太陽高度更大C.夏季高溫,有利通風散熱D.雨水較多,有利于防漬澇解析:本題考查區(qū)域差異性分析,與安徽、陜西等地山區(qū)相比,云南緯度低,夏季太陽高度角更大,天井更小是為了擋住太陽大高度角的強光直射,B正確;滇中高原地區(qū)地勢較為平坦,建筑用地較多,A錯誤;滇中高原地區(qū)海拔高,夏季涼爽;若防漬澇,房屋應建在地勢較高處,D錯誤,故選B。地域是人類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在自然環(huán)境的基礎上,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地域文化體現(xiàn)了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狀況,是一定地域內各種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下圖為“浙江水鄉(xiāng)烏鎮(zhèn)、重慶過江索道”景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下列表述不屬于“地域文化”的特性是(D)A.特定的地域性B.相對的穩(wěn)定性C.綜合性(物質方面、非物質方面)D.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性解析: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地域文化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處于特定的地域性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但地域文化不能與時俱進,不具有創(chuàng)新性,D錯。故選D。能夠體現(xiàn)“地域文化”的有(C)①建筑風格②生活水平高低③宗教信仰④消費習慣⑤習俗⑥水平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解析:城市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是當?shù)氐赜蛭幕闹苯颖憩F(xiàn)。地域文化特征包括城市建筑風格、宗教信仰、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飲食、服飾、居民心理、習俗等,而生活水平高低、教育水平和消費習慣與地域文化無關,故選C?!罢憬l(xiāng)烏鎮(zhèn)”與“重慶過江索道”反映出兩地(A)A.地形地勢不同B.氣候條件不同C.植被狀況不同D.耕作方式不同解析:浙江烏鎮(zhèn)與重慶地區(qū)氣候均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差異不明顯,B錯。植被均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差異不大,C錯。均為水田,一年兩熟或者三熟,D錯。而由于烏鎮(zhèn)地處江南,地勢較低,排水不暢,河汊縱橫,形成特有水鄉(xiāng)特點,而重慶地區(qū)地勢起伏大,多大江大河,成為對岸交通的障礙,所以依賴索道,導致兩地特征差異的主要因素為地形地勢,故選A。讀某區(qū)域等年降水量線圖,回答下列問題。30.圖示區(qū)域內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是(D)A.由東向西逐漸減少B.由西南向東北逐漸減少C.由西向東逐漸減少D.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解析:根據(jù)經(jīng)緯度和輪廓可知,這里應該是中國的長江流域,根據(jù)等降水量線可知,這里東南降水多,西北降水量少,D正確,ABC錯誤。故選D。31.沿圖中甲乙線,從甲至乙地理事物的變化正確的是(C)A.高寒草原、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B.地勢第一級階梯、第二級階梯、第三級階梯C.干旱、水土流失、臺風D.青稞、小麥、水稻解析:根據(jù)圖中的經(jīng)緯度分析,甲在北緯40度以北,東經(jīng)100度,在內蒙古地區(qū),是溫帶草原帶。乙在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是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帶。中間經(jīng)過的地區(qū)是溫帶季風氣候,所以自然帶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因此從甲到乙,經(jīng)過的自然帶是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帶,故A錯誤;甲內蒙古地區(qū),位于中國的第二階梯,故B錯誤;甲內蒙古地區(qū),是干旱的大陸性氣候,所以會出現(xiàn)干旱;中間經(jīng)過的地區(qū)是黃土高原地區(qū),面臨的問題是水土流失;乙在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在夏秋季節(jié),可能會出現(xiàn)臺風,故C正確;甲在內蒙古地區(qū),青稞是青藏高原的物種,故D錯誤。故選C。采用物理覆蓋技術來抑制平原水庫的無效蒸發(fā),可節(jié)約更多的水資源。下圖為中國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庫觀測數(shù)據(jù),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時間段蒸發(fā)量極小,觀測困難。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2.中國最需要推廣該物理覆蓋技術的地區(qū)是(C)A.東北平原B.長江三角洲C.華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解析:采用物理覆蓋技術來抑制平原水庫的無效蒸發(fā),可節(jié)約更多的水資源,因此,最需要推廣該物理覆蓋技術的地區(qū)一定是缺水嚴重的地區(qū),結合四個選項,華北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小,而且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大,水資源短缺,屬于最缺水的地區(qū),因此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最需要物理覆蓋技術的推廣,故選C。33.采用物理覆蓋技術后,水庫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不正確的是(C)A.庫區(qū)氣溫日較差增大B.庫區(qū)云霧天氣減少C.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D.降低庫區(qū)大氣濕度解析:采用物理覆蓋技術后,蒸發(fā)減弱,降低庫區(qū)大氣濕度,D正確;庫區(qū)蒸發(fā)量小,水汽少,庫區(qū)云霧天氣減少,庫區(qū)大氣濕度降低,氣溫日較差增大,AB正確;水庫覆蓋后,光照減少,周圍降水減少,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長,C錯誤。故選C。巴爾喀什湖位于中緯度的亞歐大陸中部。下圖為巴爾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區(qū)等高線圖,圖中甲河從南面注入巴爾喀什湖,入湖水量占總入湖水量的80%?90%,隨著中亞地區(qū)工業(yè)、農業(yè)和城市化的發(fā)展,該地區(qū)的用水量持續(xù)增大,巴爾喀什湖受到“滅湖”威脅。據(jù)此完成下列題。34.巴爾喀什湖中部有一狹窄水道阻礙湖水交換,使東、西兩部分湖水鹽度存在巨大差異,其表現(xiàn)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東咸西淡西部淡水注入多東淡西咸東部淡水注入多東咸西淡東部湖水蒸發(fā)更旺盛東淡西咸西部湖水蒸發(fā)更旺盛解析:讀圖可知巴爾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流入,接納了大量的來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爾喀什湖西部,占總入水量的80%至90%,這樣有河流注入的地方會對湖水起到稀釋作用,導致湖水鹽度較低。東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加之湖區(qū)氣候干旱,遠離海洋,湖水大量蒸發(fā)而使湖水含鹽量增多。東西部緯度、海拔基本相同,蒸發(fā)量差異不大;湖中部有一狹窄水道阻礙湖水交換,因而形成了西淡東咸的一湖兩水現(xiàn)象。A正確,BCD錯誤。故選A。巴爾喀什湖水量減少的根本原因是(B)A.氣候變暖,蒸發(fā)旺盛B.人口增加,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C.過度引河水灌溉D.城市建設導致下滲水量減少解析:全球氣候變暖是個緩慢的過程,增溫幅度不大,這不是根本原因,A錯誤;“隨著中亞地區(qū)工業(yè)、農業(yè)和城市化的發(fā)展,該地區(qū)的用水量持續(xù)增大”說明流域內人口增加、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導致入湖徑流量減少,這是根本原因,B正確;過度引河水灌溉僅僅是農業(yè)方面的影響,不能忽略城市、工業(yè)用水,C錯誤;城市建設會導致下滲水量減少,地表徑流可能增加,這可能會增加入湖水量,D錯誤。故選B。下圖為“中緯度某地某日河流、風向、等壓線、等高線、等溫線、昏線的組合圖”,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該地區(qū)(C)A.位于南半球B.該日晝長夜短C.圖中河段無凌汛現(xiàn)象D.典型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解析:根據(jù)圖示風向與等壓線的關系,風向向右偏,判斷圖示位于北半球,A錯?;杈€向晝半球傾斜,說明晝短夜長,B錯。圖示河流雖位于0°C等溫線以北,但根據(jù)等高線彎曲狀況可知,河流是自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故圖示河段無凌汛現(xiàn)象,C正確。當?shù)卦?°C等溫線以北,說明溫度低于0°C,不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D錯。此時下列發(fā)生的現(xiàn)象中,可能的是(C)A.中國長城站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B.青島的海濱浴場人滿為患C.巴西利亞附近的草原一片蔥綠D.長江河口表層海水鹽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解析:根據(jù)昏線向白晝一側傾斜,可知此時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長城站在極圈以外,不會出現(xiàn)極晝,A錯。北半球冬季不適宜,青島海濱浴場不會人滿為患,B錯。巴西利亞附近為熱帶草原氣候,在北半球冬季時為其雨季,可以一片蔥綠,C正確。長江口鹽度最小的時候是其水量最大時,冬季時枯水期,水量小,D錯。讀下圖“某區(qū)域某季節(jié)(冬或夏)等溫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各題。38.圖示區(qū)域(A)A.北部山區(qū)溫差顯著B.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C.同緯度地區(qū)陸地比海洋氣溫高D.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洋流解析:在等溫線圖中,等溫線越密集,表示溫差越大。讀圖,圖中北部山區(qū)等溫線分布明顯密集,說明溫差顯著,A對。圖中的等溫線只是部分與緯線平行,大部分不平行,西部和東部都有部分與經(jīng)線平行,B錯。根據(jù)25°C等溫線判斷,同緯度地區(qū)陸地比海洋氣溫低,C錯。在圖示區(qū)域是季風洋流,等溫線分布與洋流關系不大,受地形影響較大,D錯。所以選A。圖示季節(jié),甲國(B)A.正值多雨季節(jié)B.盛行東北季風C.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D.正午太陽高度在一年中較高解析:根據(jù)圖中等溫線分布情況,陸地等溫線向低緯凸出,判斷北半球是冬季,南亞地區(qū)冬季盛行東北季風,B對。甲國夏季多雨,此時是冬季,降水少,A錯。冬季,北半球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短,C錯。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小,D錯。所以選B。讀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的陸地面積和人口占洲總面積及總人口的比例圖,回答下列各題。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人口占洲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A)A.大洋洲B.南美洲C.亞洲D.歐洲解析:讀圖可知,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的比例最高的大洲是大洋洲,A正確。故選A。圖示信息顯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趨向是(C)A.集中于地勢低平地區(qū)B.集中于中低緯度地區(qū)C.集中于沿海地區(qū)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區(qū)解析:根據(jù)圖中信息,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的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的比例在40%左右或以下,但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人口占洲總人口的比例都在40%以上,說明世界人口分布趨向沿海地區(qū)集中,C正確。故選C。下圖為中國某地局部降雨(雪)分布圖。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42.導致圖中雨雪分界線在甲、乙兩處發(fā)生彎曲的主要因素是(C)A.緯度B.大氣環(huán)流C.地形D.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解析:由經(jīng)緯度知北緯30與東經(jīng)105交匯處為四川盆地、東經(jīng)110與長江交匯處為巫山,很明顯甲乙兩處的彎曲就是地形因素導致的。43.下列對甲、乙兩地天氣的敘述,正確的有(A)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②甲地,乙地小雨③甲、乙兩地風向均為偏北風,乙地風力較強④甲、乙兩地風向均為偏南風,甲地風力較強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解析:通過圖例直接判定甲乙兩雨雪狀況:甲地中雨,乙地中雪;根據(jù)等壓線數(shù)值及分布疏密狀況,可以判定風向與風力:甲、乙兩地風向均為偏北風,乙地風力較強。下圖為“世界兩條大河的三角洲略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44.關于甲、乙兩個三角洲自然地理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D)A.兩地區(qū)全年盛行西南風B.兩地氣候形成原因相同C.兩地區(qū)的主要河流水量豐富D.兩地區(qū)以流水堆積地貌為主解析: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位置可判斷出甲是湄公河三角洲,乙是尼羅河三角洲,兩地區(qū)以流水堆積地貌為主,D正確;甲是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西南風,冬季盛行東北風;甲地氣候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乙地成因是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乙地河流為尼羅河,流經(jīng)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地區(qū),河流流量不大。所以選D。關于兩三角洲所在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A)A.甲地多洪澇災害B.甲地農作物以小麥為主C.乙地為季風氣候D.乙地土壤貧瘠解析:根據(jù)圖中經(jīng)緯度位置可判斷出甲是湄公河三角洲,是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洪澇災害,農作物以水稻為主,A正確;乙是尼羅河三角洲,是地中海氣候,泥沙堆積形成,土壤肥沃。所以選A。如果城市A利用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龍巖學院《大數(shù)據(jù)分析實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淮北師范大學《設計軟件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賀州學院《燃氣儲存與輸配》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財經(jīng)學院《時事政治述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宇翔職業(yè)技術學院《編程語言與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工業(yè)大學之江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抽凝改背壓機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備案拿地
- 電路有哪三種工作狀態(tài)
- 中北大學《學術交流技能》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長治學院《工程圖學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試題含答案(四套)
- 當前中國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個案研究
- 食品欺詐預防控制程序分享
- 員工辭職報告下載(6篇)
- 建筑節(jié)能PPT 課件
- GB/T 31525-2015圖形標志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標志
- GB/T 17906-2021消防應急救援裝備液壓破拆工具通用技術條件
- GB/T 16674-1996六角法蘭面螺栓小系列
- GB/T 13436-2008扭轉振動測量儀器技術要求
- 高低壓配電柜-福建寧德核電站投標書
- 干燥綜合癥護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