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課件_第1頁
比較文學-課件_第2頁
比較文學-課件_第3頁
比較文學-課件_第4頁
比較文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國杜倫大學——哈利波特課課程將以JK羅琳(JKRowling)撰寫的哈利波特故事做背景,研究現(xiàn)代社會中的歧視、公民身份以及欺凌現(xiàn)象等題目。哈利波特及幻覺時代(HarryPotterandtheAgeofIllusion)被作為杜倫大學教育學學位的一門選修課。廈門大學“爬樹課”美國南加州大學——LadyGaga和名人社會學

南加州大學社會學教授馬修·戴福倫開設并執(zhí)教,一個學期僅招收50名學生選修。戴福倫本人也是一名LadyGaga的粉絲。美國巴爾的摩大學——僵尸課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將觀看16部經(jīng)典僵尸電影,并閱讀大量僵尸漫畫。期末考試他們可以選擇撰寫自己理想中的僵尸劇本,或者繪制僵尸連環(huán)畫。2000年,史塔??ご髮W的教授EllisCashmore開設了一門研究貝克漢姆的課程,引起輿論一片嘩然。足球文化是運動、媒體與文化的一個模塊,而且該教授一直捍衛(wèi)著這一觀點。他指出,足球研究應該和電影研究一樣,不該因為他是體育運動而被拒之校園大門之外。英國史塔福郡大學——貝克漢姆課美國肯塔基州當維爾市中央學院——散步的藝術在肯塔基州當維爾市的中央學院,學生們可以選修“散步的藝術”這門課。在這門課上,學生們不但要閱讀一些著名的漫步者的著作,如康德和尼采的作品,而且還會和教授及他的狗一塊兒在附近散散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三國殺》成選修課

比較文學教學安排

教材:陳惇、劉象愚《比較文學概論》,北師大出版社(不拘泥)講課:講課、討論、影像觀摩考試內(nèi)容:教材及課堂評分:100分,平時40%,期末考試60%

比較文學的歷史與現(xiàn)狀1國外比較文學

1.1史前史

1.2學科史2中國比較文學

2.1史前史

2.2學科史兩個發(fā)展階段:史前史和學科史區(qū)別:在史前史階段,研究者的比較意識是自發(fā)的,其比較多半是零散的、膚淺的,并沒有理論和方法的自覺;學科建立之后,研究者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目的明確的、系統(tǒng)的研究了。1國外比較文學1.1史前史

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詩學》:史詩和悲劇相同的地方,只在于史詩也用‘韻文’來模仿嚴肅的行動,規(guī)模也大;不同的地方,在于史詩純粹用‘韻文’,而且是用敘事體;就長短而言,悲劇力圖以太陽一周為限,史詩則不受時間的限制”古羅馬時代,賀拉斯、朗吉諾斯等人接受了亞里斯多德的模仿說理論后,開始強調(diào)羅馬作家要模仿古希臘人,也開始將希臘與羅馬文學進行比較,主要是羅馬作家與希臘文學之間的傳承關系和風格差異。中世紀,意大利詩人但丁在他的《論俗語》中,按照方言的不同把歐洲文學分成北、南、東三部分,并把南部的意大利俗語文學、普羅旺斯俗語文學、西班牙俗語文學加以對照。文藝復興開始,在歐洲連續(xù)出現(xiàn)了一系列全歐性的文學思潮和思想文化運動。從人文主義、古典主義、啟蒙主義、感傷主義到浪漫主義,幾乎席卷了整個歐洲,各國之間的文學關系越來越密切,人們的視野越來越開闊,歐洲文學的整體觀念也逐漸明確。這就為比較文學的產(chǎn)生提供了重要基礎。更重要的是隨著歐洲范圍內(nèi)文化交流的加強,隨著啟蒙思想家們視域的不斷擴大,他們已不再停留在歐洲文化體系內(nèi)部尋求理論支持,同時還將目光投射進了非歐洲文化體系的遙遠的東方,特別是中國,中國藝術品地傳入歐洲,中國古代典籍、文學作品由一些傳教士譯成西文,以至在歐洲掀起了一陣“中國趣味熱”。有些人開始對中西文學進行比較研究,如伏爾泰,理查·赫德等,晚年的歌德(JohannW.Goethe)在讀過《好逑傳》,《玉嬌梨》一類作品之后,感嘆中國文學的成就,進而宣布“世界文學時代即將來臨”,之后,施萊格爾兄弟和斯達爾夫人進一步發(fā)展了歌德的思想。1.2國外比較文學學科史1.比較文學雜志的出現(xiàn)。1877年,匈牙利的梅茨爾創(chuàng)辦《總體文學比較報》,由多種語言寫成,介紹或提及歐洲主要國家及歐洲以外的許多文學。1887年,德國學者馬克斯·科赫創(chuàng)辦了《比較文學雜志》,1901年又創(chuàng)辦了《比較文學史研究》。2.比較文學理論著作的問世1886年英國學者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步比較文學理論專著《比較文學》,這標志著比較文學的時代已經(jīng)正式開始。3.比較文學作為一門正式課程進入高等學校的課堂。1870年,俄國學者維謝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學創(chuàng)立了總體文學講座。1871年,意大利學者??说偎乖谀遣焕账怪鞒直容^文學講座1871年查理·謝克福德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創(chuàng)辦了“總體文學與比較文學”講座。1892年,法國學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學創(chuàng)辦了比較文學講座《文藝復興以來日耳曼文學對法國文學的影響》,以后,各國紛紛開設比較文學講座,比較文學課程,比較文學成為高等學校中一門常設的具有明確的理論研究性的課程。4.比較文學學位論文,學術著作與工具書的出現(xiàn)。1895年,戴克斯特完成了法國第一部科學的比較文學專著,也是第一篇比較文學學位論文《盧梭與文學世界主義的起源》。同年,貝茨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海涅在法國》,和《比較文學目錄初稿》。

比較文學發(fā)展的第一階段:法國學派

【先驅(qū)型人物】:戴克斯特,維爾曼,安貝爾。法國比較文學之父。1895年,戴克斯特完成了法國第一部科學的比較文學專著,也是第一篇比較文學學位論文《盧梭與文學世界主義的起源》。1892年,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學創(chuàng)辦了比較文學講座《文藝復興以來日耳曼文學對法國文學的影響》。1827年,維爾曼(Uilemain,1790-1870)在巴黎大學講學時采用“比較文學”這個名稱,1829年,開設了題為《十八世紀法國作家對外國文學和歐洲思想的影響》的講座。1830年,巴黎大學另一位教授安貝爾則把自己講授的課程稱為"文學藝術的比較歷史"。【中堅型人物】1.巴登斯貝格,創(chuàng)辦了《比較文學雜志》,撰寫了著名發(fā)刊詞“比較文學的名與實”,他批判地總結了學界的觀點并提倡系統(tǒng)采用嚴密考證的方法研究外國文學和法國文學的相互影響,其研究方法使法國學派初步形成。他的《歌德在法國》《巴爾扎克所受的外來影響》等作品,主張嚴格的實證方法,主張言必有據(jù),反對牽強附會。2.梵?第根,作為第一個全面而系統(tǒng)地闡述法國學派的理論代表,他以實證主義思想為理論基礎,通過對法國比較文學研究成果的總結,為比較文學建立了一套嚴密的學科體系,其主要精神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他將文學研究劃分為“國別文學”、“比較文學”與“總體文學”,使比較文學在文學研究中擁有了自己獨立的研究領域,為其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奠定了基礎。其次,梵?第根將文學的同源性作為比較文學的可比性,為比較文學研究尋找到了切實可行的學理依據(jù)。在此基礎上,他又為比較文學研究建立了以媒介學、流傳學、淵源學三大理論支柱共同構筑的影響研究的理論大廈。最后,梵?第根的比較文學觀帶有明顯的文學沙文主義特征,不僅局限于歐洲中心主義,而且在后來逐步淪為“法國中心”的文化擴張主義3.卡雷他在為他的學生基亞的《比較文學》一書撰寫的序言中提出了法國學派的定義:“比較文學的概念應再度精確化。我們不應無論什么東西、什么時代、什么地方都亂比一通……比較文學是文學史的一支;它研究國際間的精神關系,研究拜倫與普希金、歌德與卡萊爾、司各特與維涅之間的事實聯(lián)系,研究各國文學的作品之間、靈感來源之間與作家生平之間的事實聯(lián)系。比較文學主要不考慮作品的獨創(chuàng)價值,而特別關懷每個國家、每位作家對其所取材料的演變?!?.基亞說:“人們曾想,現(xiàn)在也還在想把比較文學發(fā)展成為一種‘總體文學’來研究;‘找出多種文學的共同點’(梵?第根),來看看它們之間存在的是主從關系抑或僅只是一種偶合。為了紀念‘世界文學’這個詞的發(fā)明者——歌德,人們還想撰寫一部‘世界文學’……1951年時,無論是前一種還是后一種打算,對大部分法國比較文學工作者來說,都是些形而上學的或無益的工作。”在此基礎上,他指出:“比較文學并非比較,比較文學實際上只是一種被誤稱了的科學方法,正確的定義應該是:國際文學關系史?!?954年,法國成立“國際比較文學協(xié)會”(ICIA),標志著法國學派的正式成立。在法國學者看來,作為科學的比較文學可按照文學跨國界傳播的環(huán)節(jié):放送、傳遞、接受而具體分為淵源學、媒介學和流傳學三個大的范疇。其研究方法以“影響研究”為其主要基石,即注重事實聯(lián)系、依靠具體材料考證題材、主題、文體、風格、典型、思想等因素的假借、接受與影響等。小結:法國學派的四個特點:A比較文學是文學史研究,即“國際文學關系史”;B強調(diào)事實聯(lián)系,崇尚考證方法;C治學態(tài)度嚴謹,方法科學;D以跨越民族和語言為前提。

法國學派的三個失誤:A研究范圍限于西歐文化體系與文化遺產(chǎn)的范圍之內(nèi);B有時過分拘泥于實證主義,忽略了同時要對文學作品的美學分析;C有民族沙文主義的傾向的存在。比較文學發(fā)展的第二階段——美國學派

“平行研究”【先驅(qū)性人物】:沙克福德在美國首開比較文學研究的先河。1871年他在康奈爾大學開設了《總體文學還是比較文學》的研究課程。蓋萊,1899年被延聘到加利福尼亞大學,然后1912年建立比較文學系后與英文系合并。1904年哈佛大學創(chuàng)辦的比較文學系才名副其實。系主任是伍德貝利,他還創(chuàng)辦了《比較文學雜志》;克里斯蒂(1899——1946)生于中國,16歲離開中國,為鞏固比較文學的學術地位、確立美國的比較文學研究作出巨大貢獻。觀點:從一種文學現(xiàn)象中研究文學是不夠的,只研究文學現(xiàn)象本體也缺乏學術生命力,只有將文學放在它所描繪的文化背景中進行研究,文學本體才顯得厚重。弗里德里希(1905——)執(zhí)教北卡羅來納大學,被譽為美國比較文學的救星?!墩摫容^文學》,現(xiàn)在美國比較文學學者學習和從事研究的基礎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當時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1960年成立美國比較文學協(xié)會,任首屆會長。后擔任國際比較文學協(xié)會秘書長,成功組織了第二屆國際比較文學年會?!局袌孕匀宋铩浚?952年,《比較文學與總體文學年鑒》問世,以總體觀念研究文學批評史和新批評文論的著名學者韋勒克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了文章《比較文學的概念》。他指出,由法國學派所倡導的民族文學間的關系研究,這種僅僅注重文學的外部研究,排斥文學批評的方式不過是“拼湊實證主義的雜碎”。1958年,國際比較文學協(xié)會第二次年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所在地教堂山舉行,會上,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雷納·韋勒克宣讀了一篇題為《比較文學的危機》的論文。韋勒克從五個方面直斥法國學派:第一,沒有明確的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方法;第二,機械的研究淵源和影響;第三,文化民族主義動機;第四,將比較文學和總體文學分開;第五,丟棄了文學之美的欣賞。教堂山會議之后,比較文學進入第二階段,比較文學研究的中心也從法國轉移到美國。

印第安納大學的雷馬克(1916----)發(fā)表的《比較文學的定義和功用》是一篇頗能代表美國學派觀點的論文。提出了平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的主張。提出美國學派對比較文學的界定是超出一國范圍之外的文學研究,并且研究文學與其他知識與信仰領域之間的關系。比較文學不僅可以進行跨國界的文學研究,而且還可以進行跨學科的研究。我們學科的名稱是比較文學而非“影響文學”。

1976年第八屆國際比較文學大會所做的題為《比較文學的前景》的報告,進一步闡明了美國學派平行研究的理論與主張。

雷馬克的比較文學定義比較文學是超越一國范圍之外的文學研究,并且研究文學和其他知識及相關領域之間的關系,例如藝術(繪畫、雕刻、建筑、音樂)、哲學、歷史、社會科學(政治、經(jīng)濟、社會學)、自然科學、宗教等等,質(zhì)言之,比較文學是一國文學與另一國文學或多國文學的比較,是文學與人類其他表現(xiàn)領域的比較。(《比較文學研究資料》,北師大,1986,第1頁)

小結:美國學派的四個特點:A對于法國學派主張的反叛性;B強調(diào)比較文學研究“文學性”;C認為“平行研究”是可行的;D認為“跨學科研究”具有重大意義。美國學派的三個失誤:A讓比較文學研究幾乎是無所不包;B將“比較文學”導向了“比較文化”,從而有可能消失自己的學科特征;C其比較文學研究仍然沒有跨越東、西方兩大文化體系。美國學派的特點與缺點之成因:A正在興起的新批評的影響;B多民族、多種族的社會結構;C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氣象;D比較短的文化與文學傳統(tǒng).比較文學之俄蘇學派與法國學派的偏狹、美國學派的放任相比,俄蘇學派具有獨特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即獨特的本質(zhì)論和方法論。18世紀末,有些作家學者把俄羅斯文學同歐洲其它國家文學之間的關系加以比較論述。真正將比較文學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的是俄羅斯的“比較文學之父”-----維謝洛夫斯基。1870年,維謝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學開設了“總體文學”課。19世紀末幾乎所有大學開設了“總體文學”課??聽柺埠突鶢柶て婺峥品蛑骶幍?卷本《總體文學》為標志,俄國文藝研究的一個新學派----歷史比較文藝學----開始形成。維謝洛夫斯基最著名比較研究論著《歷史詩學三章》,體現(xiàn)了他的比較文學思想:他對世界上許多民族之間存在的諸多文學現(xiàn)象進行了類型化的分析和對照比較,發(fā)現(xiàn)其中有的存在著直接的影響和聯(lián)系,有的則并無直接的關聯(lián)和影響。他提出了俄國比較文學發(fā)展史兩個重要論點:借用說和多源說。借用說:不同民族的神話、傳說、故事、歌謠中存在著借用、影響或接受關系的現(xiàn)象。多源說:有些民族文學現(xiàn)象之間并無直接的、源流上的依存關系或影響接受關系。這些觀點形成了比較文學的一種新的方法,歷史比較研究。其基點在于:一系列平行的相似事實進行對比,找出因果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某些規(guī)律日爾蒙斯基在維謝洛夫的斯基的基礎上,在1935年所作的題為“比較文藝學與文學影響問題”的報告中,進一步總結出: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一致性決定文學發(fā)展過程一致性的理論。他從類似的文學現(xiàn)象之間未必一定存在影響這一角度進行研究、思考,逐漸形成了俄國比較文學研究類型學的觀點。他去世后出版了他的論文集《比較文藝學東方和西方》,其中的《文學的歷史比較研究問題》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他認為比較文學、比較方法這些術語在蘇聯(lián)當時是不能接受的,1978年在《簡明文學百科辭典》里,他用了“比較文藝學”一詞。一、從本體論而言,俄蘇比較文學學者普遍認為比較文學是文學史的一個分支,它主要研究國際間的文學聯(lián)系和文學關系,研究世界各國間文學藝術現(xiàn)象的相同點和相異點。其次,許多學者不僅研究東西方之間的文學異同,歐洲各國之間的文學聯(lián)系和關系,而且還研究俄羅斯文學與其他民族文學之間的關系和聯(lián)系。二、就方法論而言,俄蘇比較文學學者注重“類型學”研究。俄蘇學派的四個特點:A歷史比較文藝學;B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C一種新的類型學研究;D同時重視西方文學和東方文學,但做得不夠。俄蘇學派的三個失誤:A局限于文藝學范圍之內(nèi);B時有“蘇聯(lián)中心主義”觀念;C以政治觀念代替學術研究。2中國比較文學史1.史前史譯介學研究:東晉時期,佛經(jīng)翻譯。闡發(fā)研究:西晉時期,佛教學者講解佛典所用的“格義法”。平行研究:如在翻譯佛經(jīng)的過程中,學者們對梵漢文體的“商略同異”;唐代學者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將本土傳說與佛經(jīng)中的類似說法進行比較研究等等。影響研究:如段成式對南朝梁代吳均《續(xù)齊諧記》的“陽羨書生”的故事淵源于佛教《譬喻經(jīng)》等等。跨學科研究:出現(xiàn)在歷代文論中。其中內(nèi)容最多的是兩個方面:(1)詩與畫的比較研究。(2)詩與禪的比較研究。特點:跨學科成就突出專業(yè)意識缺乏2.學科史中國比較文學從20世紀初萌芽,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過了百年歷程,大致經(jīng)歷了五個階段:發(fā)端于20世紀初,成長于三四十年代,沉潛于五六十年代,復興于七八十年代,繁榮、創(chuàng)新于世紀之交和新世紀伊始。

20世紀初,在國門打開、西學東漸的形勢下,梁啟超最早從宏觀角度進行中外文化文學關系的研究。他留給后人的比較文學論著有《翻譯文學與佛典》、《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之親屬關系》等,可以說是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的開拓者。梁啟超

王國維曾依據(jù)亞里土多德的《詩學》中關于悲劇的理論和康德、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來研究《紅樓夢》,從全新的角度評價了這部古典小說的美學價值和倫理價值。如果說把中國文學研究課題與外國文學參照對比研究是邁出了比較文學研究第一步的話,那么,王國維就是比較文學研究最早的實踐者。王國維

魯迅發(fā)表了《文化偏全論》和《摩羅詩力說》,進行比較文學的嘗試,而且提出首在審己,亦必知人,較既簡,愛生自覺”的思想,這是中國最早提出的比較文學原則。魯迅

歷史說明,中國比較文學孕育于社會變革時期,立足于本土文學研究觀念變革和方法更新的內(nèi)在需要,是在全球交往語境下產(chǎn)生的嶄新的、有中國特色的人文現(xiàn)象。

從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不少學者、教授、翻譯家致力于比較文學研究和介紹,如戴望舒、傅東華、陳銓、方重、梁宗岱、范存忠、朱光潛等,他們就比較詩學、比較神話以及中英、中法、中德、中印等各國文學關系出版了一批有價值的論著。同時,還翻譯介紹了法國學派梵·第根的《比較文學論》以及洛里哀的《比較文學史》,使比較文學在中國得到發(fā)展。戴望舒朱光潛

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受到前蘇聯(lián)極“左”思潮的影響,比較文學受到誤解和排斥,一時間處于沉潛狀態(tài)。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70年代,中國比較文學的成果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奠定了比較文學為時代服務和為開拓文學研究新途徑、新觀念、新方法打先鋒的正確思想;二是開啟了世界的眼光和視域,確立了放眼世界,開放、包容、互識、互補、互尊地對待外來文化,共同為人類溝通、平等對話。繁榮世界文明而努力的態(tài)度;三是奠定了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學關系、傳播人文精神、普及人文思想的基礎;四是為后輩樹立了自覺承擔、與時俱進、矢志不移、知難而進、特立獨行、開拓創(chuàng)新的榜樣。值得注意的是,當祖國大陸的比較文學處于沉潛狀態(tài)時,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臺灣、香港地區(qū)的比較文學率先繁榮起來。顏元叔、余光中、李達三、袁鶴翔、侯健、張漢良、鄭樹森、周英雄等一批學者對臺港地區(qū)比較文學的興起和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余光中

從1978年開始到80年代初,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改革開放年代的到來,中國比較文學適應時代的需要而開始復蘇。1985年后又進入全面復興時期,中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也是從教學起步的。20世紀70年代末到1985年前后,大約有40多所院校相繼從無到有地開設比較文學課程,成立教學研究機構。比較文學的教學以其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而獲得師生們的熱烈歡迎,一時間如春潮洶涌,席卷神州大地。1978年,楊周翰在全國外國文學研究規(guī)劃會議(“廣州會議”)上作“關于提高外國文學史編寫質(zhì)量的幾個問題”的發(fā)言,率先提倡在教學與研究中開展“有意識的、系統(tǒng)的、科學的比較研究”,而且簡明扼要地介紹了20世紀以來這門學科在西方的發(fā)展。此后的一系列會議上,學者們呼吁開展比較文學研究,直接催生了這一學科。楊周翰

1979年錢鐘書出版了《管錐編》。這部鴻篇巨制為跨文化跨學科研究樹立了典范,充分顯示了中國比較文學的特色,以致被公認為是“中國比較文學復興的標志”。從1978年到1985年,各地學者每年發(fā)表的比較文學性質(zhì)的文章和著作數(shù)以百計。1984年盧康華、孫景堯合作出版了大陸第一部比較文學教材《比較文學導論》這部教材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國際比較文學的成果,而且努力發(fā)掘中國比較文學的基礎,在全國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

為了開辟比較文學復興的陣地,專業(yè)性的比較文學刊物正式問世。1984年,上海外國語學院文學研究所和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了《中國比較文學》,這是中國第一份專業(yè)性的比較文學刊物,開辟了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比較文學陣地,后來定為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機關刊物。1985年8月,在全國各地學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在深圳正式成立。大大地推動了全國的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標志著中國比較文學進入全面復興階段。比較文學發(fā)展的第四個階段:中國學派

跨文化研究中國學派出現(xiàn)于20世紀70年代。1971年7月18日至24日,臺灣淡江大學召開第一屆國際比較文學會議。它是朱立元、顏元叔、葉維廉、胡輝恒等學者在會議期間提出的一種學術構想。1976年臺灣學者古添洪和陳慧樺(陳鵬翔)編輯出版了臺灣第一部比較文學論文集《比較文學的墾拓在臺灣》。在序言中提出:在晚近中西間的文學比較中,又顯示出一種新的途徑。我國文學,豐富含蓄,但對于研究文學的方法,卻缺乏系統(tǒng)性,缺乏能深探本源又平實可辨的理論,故晚近受西方文學訓練的中國學者,回頭研究中國古典或近代文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