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漢語史—漢語語法史
第三章詞序的發(fā)展詞序是漢語語法的主要內(nèi)容。就一般說,漢語的詞序是固定的。從歷史上看,漢語的詞序幷沒有多大的變化,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變化。主—動—賓的詞序,是從上古漢語到現(xiàn)代漢語的詞序。但是,在上古漢語裏,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就是賓語可以放到動詞的前面。這種結(jié)構(gòu)是有條件的,總的條件是這個前置的賓語必須是一個代詞。第一節(jié)賓語的位置在原始時代的漢語裏,可能的情況是這樣:代詞作賓語的時候,正常的位置本來就在動詞的前面(像法語一樣)。到了先秦時代,由於語言的發(fā)展,這種結(jié)構(gòu)分爲三種情況:一、完全拋棄了舊形式,僅僅留下若干殘跡(一)一般情況舉例①民獻有十夫予翼。(《書·大誥》)(民間賢人有十個人協(xié)助我。)②惟我事,不貳事,惟爾王家我適。(《書·多士》)(天下事已經(jīng)歸屬我們,不再歸屬別國,你殷國也已歸屬我們了。)③赫赫師尹,民具爾瞻。(《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威嚴的尹太師,老百姓眼睛都看著你。)(二)在指示代詞中,“是”字比較能保存原始的結(jié)構(gòu)。1.在某些情況下,“是”字可以自由地放在動詞前面。①葛之覃兮…是刈是濩,爲絺(chī)爲綌(xì)。(《詩經(jīng)·周南·葛覃》)(葛漸漸長得長了……割了它來煮煮它,做成細葛布和粗葛布。)②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左傳·僖公四年》)2.代詞“是”用做介詞“以”的賓語(表示因此的意思)的時候,在上古一般是放在介詞的前面;而且“是以”這個結(jié)構(gòu)作為凝固形式一直流傳在後代的文言裏。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②當今之君,其蓄私也,大國拘女累千,小國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無妻,女多拘無夫。(《墨子·辭過》)③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孟子·梁惠王上》)3.由指示代詞“是”構(gòu)成的另一個凝固形式是“是謂”,“是謂”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人們把它叫做”或“我們把它叫做”。①觀其事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無所不利,是謂天德。(《墨子·天志中》)②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ā肚f子·天地》)③殺人者不死,而傷人者不刑,是謂惠暴而寬賊也。(《荀子·正論》)除此之外,還有“自”字和“相”字?!白浴弊肿鞔~賓語的時候總是放在動詞的前面。①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莊子·人世間》(山木是自己遭砍殺也,油脂是自己點燃自己。)②見賢而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公冶長》)“相”字是代詞性的副詞,所以也總是放在動詞的前面。①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②始吾與公爲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死,而公擁兵數(shù)萬,不肯相救。說明:“相”字下若是外動詞,又沒有賓語,“相”字便兼起代詞作用,可以代本人,可以代對方,也可以代第三方,隨上下文意自可明白,不致誤解。這些結(jié)構(gòu)之所以被認為殘跡,是因為到了先秦時代,除了凝固形式外,一般不再用“主語—代詞賓語—動詞”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了。正常的結(jié)構(gòu)已變?yōu)椋褐髡Z—動詞—代詞賓語,例如:①將安將樂,棄予如遺。(《詩經(jīng)·小雅·谷風》)②故天棄我,不有康食。(《書·西伯戡黎》)③天保定爾,亦孔之固。(《詩經(jīng)·邶風·北風》)④其誰能睹是而不樂也哉?(《荀子·王霸》)二、完全保存著舊形式這種情況所依存的條件有兩個:第一個條件是賓語是一個疑問代詞。(一)一般情況舉例①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②子墨子曰:“……子將誰敺?”耕柱子曰:“將敺驥也。”(《墨子·耕柱》)③人而無,不死何俟?(《詩經(jīng)·鄘風·相鼠》)(止:合乎禮法行為。是人卻沒有容止,不死還等什麼?)(二)介詞“以”“與”來自動詞,疑問代詞作為介詞賓語時,也放在“以”“與”的前面,例如:①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論語·八佾》)②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德充符》)③吾誰與爲鄰?(《莊子·田子方》)④且夫暴國之君將誰與至哉?彼其所與至者必其民也。(《荀子·議兵》)其中“何以”這個結(jié)構(gòu)一直流傳到後來的書面語言裏,成為一個凝固的形式,例如:①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史記·淮陰侯列傳》)②卿等何以得存?(《世說新語·政事》)③若復數(shù)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諸葛亮《後出師表》)第二個條件是,賓語雖是一個名詞,但有一個指示代詞複指。(一)“是”作複指代詞,指代提前的賓語①日居月諸,下土是冒。(《詩經(jīng)·邶風·日月》)(太陽啊月亮啊,普照著大地。)②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掌握著國家大權(quán),保護四方,輔助天子,使人民不致迷失方向。)③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左傳·僖公十五年》)(不聽別人勸告,違背卜卦所得的預兆,這本來就是找敗仗吃,還逃避什麼呢?)④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左傳·僖公十五年》)(君王不把自己的流亡放在心上,卻還掛念者群臣,真是仁愛到了幾點。)⑤今吳是懼,而城於郢。(《左傳·昭公二十二年》)(現(xiàn)在害怕吳國,在郢築起城墻來。)(二)名詞賓語前置而又有“是”字複指的時候,名詞前面往往還有詞頭“唯”字(或“惟、維”)①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詩經(jīng)·小雅·斯干》)(家事處理得好不好與女子無關(guān),女子只是籌劃籌劃酒飯。儀,善也。)②無若朱丹傲,惟慢遊是好,傲虐是作。(《書·益稷》)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書·牧誓》)④除君之惡,惟力是視。(《左傳·僖公二十四年》)⑤率師以來,惟敵是求。(《左傳·宣公十二年》)⑥余雖與晉出入,余惟利是視。(《左傳·成公十三年》)今天我們還說“唯利是圖”“惟你是問”等,這是上古漢語的殘跡。(三)處所介詞複指處所介詞也能起到複指作用,特別是“焉”字,因為“焉”本來就含有“于是”的意義。有時不用“焉”而用“於”或“于”;“於”或“于”也可以認為是“於是”的省略。①赫赫南仲,玁狁(xiǎnyǔn)于襄。(《詩經(jīng)·小雅·出車》)(赫赫,威武的樣子。襄,除也。玁狁是襄,平定玁狁的意思。)②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左傳·隱公六年》)(《國語·周語》作“晉鄭是依”。)(我們周朝東遷,依靠晉國鄭國。)③王貪而無信,唯蔡於感。(《左傳·昭公十一年》)(感,同“憾”,恨也。“唯蔡於感”,只恨蔡。)(四)代詞“之”字複指代詞“之”字和“是”字有同樣的作用(因為“之”字本是一個指示代詞),名詞賓語靠著“之”字複指,也可以提到動詞的前面。①先君之思,以勗寡人。(《詩經(jīng)·邶風·燕燕》)②父母於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莊子·大宗師》)③吾以子爲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論語·先進》)(我以為你問別的什麼,原來你是問子路、冉由啊。)(五)不但名詞賓語可有用代詞複指,連代詞賓語本身也可以用另一個代詞複指,它更能顯出是一個前置的賓語。這種結(jié)構(gòu)是“是之”,例如:①《魯頌》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敝芄角意咧?,子是之學,以爲不善變矣。(《孟子·許行篇》)(是,指戎狄荊蠻?!笆恰笔恰皩W”的賓語,提前用“之”複指。)②古者民有三疾,今者或是之亡也。(《論語·陽貨》)(古代的人有三種毛病,現(xiàn)在或許連這些也沒有了。)③嫫母、力父,是之喜也。(《荀子·賦篇》)(唐·楊倞注:“嫫母,醜女,黃帝時人?!绷Ω?,不詳,當是丑男?!笆恰睜懘~,代嫫母、力父,“之”是複指代詞,代“是”。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喜歡嫫母、力父。)(六)凝固形式“是之謂”1.“是之謂”是一種凝固形式,最為常見。①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莊子·齊物論》)(天鈞:天然平等。兩行:指對是非不置可否,任其自然。莊子認為人們不必辨別是非,是非本身都是自然的一環(huán)。)(所以聖人把是非混同起來,而猶然自得地聽任萬物自然的變化,這叫做“兩行”,即聽任是與非各自而行。)②若然者,雖直而不病。是之謂與古爲徒。(《莊子·人間世》)像這樣,我的話雖然正直,但不會惹人怨恨,這就是與古人爲友。③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之謂大戒。(同上)(大戒:人生必須遵守的法則。一個是天性的本然,一個理性的當然。兒女的喜愛父母,這是天性的本然,在自己內(nèi)心是沒法理解的。臣僕的侍奉君上,這是事理的當然。無論到哪裏都離不開君上,在天地之間無法脫開,沒有可以逃避的地方。)2.此之謂“是之謂”也可以說成“此之謂”。①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墨子·親士》)(最好的計策就是不遭失敗,其次是即使失敗了還能轉(zhuǎn)敗為勝,這就是善於用人。)②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聖治。(《莊子·天地》)③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眞。此之謂八德。(《莊子·齊物論》)2.“是”和“此”所代的是名詞,有時候不用“是、此”而在名詞性詞組後面加“之謂”。①大學之法,禁於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禮記·學記》)②於事爲之中,而權(quán)輕重之謂求。(《墨子·大取》)③禮義之謂治,非禮義之謂亂也。(《荀子·不茍》)④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謂亡。(《荀子·王霸》)三、舊結(jié)構(gòu)和新結(jié)構(gòu)同時存在這種情況最明顯地表現(xiàn)在否定句的代詞賓語上?!恶R氏文通》曾經(jīng)指出:外動詞前面有否定副詞,或者有主語“莫、無”的時候,賓語如果是一個代詞,總是放在外動詞的前面。在先秦時代,在否定句中,詞序有一種過渡狀態(tài):新的形式產(chǎn)生了,舊的形式還沒有消亡。這個情況非常複雜。要看具體的否定詞是什麼,也要看具體的代詞賓語是什麼。大致說來,否定詞是“莫、未、毋(無)”等字的,代詞賓語是“吾、余、汝(女)、爾”等字的,動詞後置的情況比前置的情況多得多。1.下面舉動詞後置的例子:①汝念哉,無我殄。(《書·康誥》)(你記住啊,不要忘了我的話。殄:絶。)②無我怨。(《書·多士》)③謂他人父,亦莫我顧。(《詩·王風·葛藟》)④豈不爾思?遠莫致之。(《詩·衛(wèi)風·竹竿》)⑤蝃蝀在東,莫之敢指。(《詩·鄘風·蝃蝀》)⑥居則曰:“不吾知也?!保ā墩撜Z·先進》)有人認為疑問代詞賓語和否定代詞賓語放在動詞前面的句子是倒裝句,那是不對的,因為依照先秦正常的語法結(jié)構(gòu)正是應該這樣。假定在先秦史料中發(fā)現(xiàn)“吾欺誰、莫毒余”等,那才應該認為倒裝句,因為那種結(jié)構(gòu)是不正常的。2.有些結(jié)構(gòu)最能表現(xiàn)過渡狀態(tài)?,F(xiàn)在以“不我”和“不己”這兩個結(jié)構(gòu)為例:(甲)代詞賓語在動詞前面①胡能有定?寧不我顧?(《詩經(jīng)·邶風·日月》(心里怎麼能安定?為何不把我來想?)②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乙)代詞賓語在動詞後面①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jīng)·王風·黍離》②有事不告我。(《左傳·襄公十八年》)3.到了漢代,疑問代詞賓語後置的結(jié)構(gòu)逐漸發(fā)展出來了,例如:①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②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③夫如是,累害之人,負世以行;指擊之者,從何往哉?(《論衡·累害篇》)(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遭受累害的人,不顧世俗非議,堅持自己的操行,那些指責攻擊他們的人又向哪裡施展自己的手段呢?)(累害:拖累,損害。)至於否定句中的代詞賓語,到了漢代,後置的情況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了,例如:①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諸侯莫違我。(《史記·封禪書》)②莫知我夫。(《史記·孔子世家》)4.到了南北朝,這種疑問代詞賓語和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後置的發(fā)展已經(jīng)在口語中完成了。從此以後,凡是在書面語裡運用先秦時代那種賓語前置的結(jié)構(gòu)(如古文作家),那只是仿古,而幷不反映口語。
第二節(jié)處所狀語和工具狀語的位置一、處所狀語所謂處所狀語,在這裡專指介詞“於(于)”字及其賓語而言。在殷墟卜辭中,處所狀語的位置還沒有十分規(guī)定,它可以放在動詞之後,又可以放在動詞之前,但是放在動詞後面的結(jié)構(gòu)是常見的結(jié)構(gòu)。1.西周以後,處所狀語必須放在動詞(及其賓語)的後面。①子擊磬於衛(wèi)。(《論語·憲問》)②莊子行於山中。(《莊子·山木》)③利澤施於萬世。(《莊子·天運》)④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特別是單音節(jié)內(nèi)動詞(如“在、至、行”)和被動性的動詞(如“利澤施於萬世、見笑於大方之家”)直到很遠的後代,也只能放在處所狀語的前面。但是,如果“於”是“對於”的意義,就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處所狀語,它就可以放在謂語甚至主語的前面,例如:①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yún)。(《論語·述而》)②我於周爲客。(《左傳·昭二十五年》)③於周室,我爲長。(《左傳·哀公十三年》)2.到了漢代,一般處所狀語漸漸可以移到動詞的前面。①褒於道病死,上閔惜之。(《漢書·王褒傳》)②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於道路問也。(《漢書·丙吉傳》)從此以後,處所狀語又變?yōu)榍爸冕嶂镁闪恕V钡絼釉~“在”字代替了介詞“於”字,一般處所狀語的位置才固定在動詞前面;但是表示動作的施事者或受事者因動作的結(jié)果達到什麼處所時,這個處所狀語仍是放在動詞後面的,例如“他掉在井裡、把書扔在地下”等。二、工具狀語所謂工具狀語,在這裏專指介詞“以”字及其賓語。在上古,工具狀語放在動詞前面或後面都可以。(一)放在動詞前面①以旦代某之身。(《書經(jī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暖通工程保險合同
- 課題申報參考:明清時期俄人旅華游記中的中國形象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面向大學生情緒調(diào)節(jié)的人工智能眼動交互音樂生成系統(tǒng)設計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模具行業(yè)創(chuàng)新項目合作合同2篇
- 2025版選礦廠礦山地質(zhì)勘查承包合同樣本3篇
- 2025年度個人汽車租賃與停車服務合同4篇
- 2025版寧夏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庫智能化升級合同3篇
- 2025年度牛糞處理設施融資租賃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農(nóng)副業(yè)科技成果轉(zhuǎn)化承包合同書二份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磚廠生產(chǎn)線承包租賃合同3篇
- 2024年銀行考試-興業(yè)銀行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泵站運行管理現(xiàn)狀改善措施
- 2024屆武漢市部分學校中考一模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SYT 0447-2014《 埋地鋼制管道環(huán)氧煤瀝青防腐層技術(shù)標準》
- 第19章 一次函數(shù)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學情分析指導 】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全冊課件
- 弧度制及弧度制與角度制的換算
- 瓦楞紙箱計算公式測量方法
- 江蘇省中等職業(yè)學校學業(yè)水平考試商務營銷類(營銷方向)技能考試測試題
- DB32-T 4004-2021水質(zhì) 17種全氟化合物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高清現(xiàn)行)
- DB15T 2724-2022 羊糞污收集處理技術(shù)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