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板塊三殉道者之歌主題導讀從茹毛飲血到快餐文化,人類經歷了無數的天災人禍,人類社會之所以存在希望,是因為每當黑暗籠罩大地之時,總是有思想先驅把燃燒的心做為火炬,帶領人們走出困境;路途上,總有許多平凡的人,以善良的心作為拐杖,幫助別人走完全程。如果我們能夠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就能夠領略到他們的善良、高尚.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格的魅力將永放光芒。第1課時離騷(節(jié)選)研習梳理【字詞梳理】1。正音苗裔()庚寅()孟陬()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朝搴阰之木蘭兮()恐年歲之不吾與()來吾道夫先路()汩余若將不及兮()辟芷()乘騏驥()()答案:裔yì,庚ɡēnɡ寅yín,陬zōu,揆kuí,肇zhào,搴qi?。铌opí,與yǔ,道dǎo,汩yù,芷zhǐ,騏qí驥jì。2.辨音時不我與()參與()答案:yǔ,yù。3.辨形馳()(chěnɡ)()情度理(kuí)()請(pìn)眾目()()(kuí)伶()(pīnɡ)()?。ǎ螅瑷ǎǎ╂茫ǎ皎瞑溃┩?(shè)()活(lǎn)聯(lián)()(zhuì)鋼()(lǎn)拾()(duō)橄()(lǎn)()學(chuò)()泣(chuò)答案:騁,聘,俜,娉;揆,睽;攝,懾;攬,纜,欖;綴,掇,輟,啜.【文言整理】1.通假字(1)肇錫余以嘉名(同 )(2)來吾道夫先路(同 )(3)扈江離與辟芷兮(同 )答案:(1)“賜”。(2)“導”。(3)“僻”。2.詞類活用(1)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2)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答案:(1)名、字:名詞作動詞,取名、取字。(2)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3。特殊句式(1)恐年歲之不吾與( )(2)肇錫余以嘉名( )答案:(1)賓語前置句。(2)介賓結構后置句.4。古今異義(1)朕皇考曰伯庸古義: 今義: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2)紉秋蘭以為佩古義: 今義:認為。(3)春與秋其代序古義: 今義:代替序言的文章。答案:(1)第一人稱代詞“我、我的”。(2)“以之為”的省略,把它作為。(3)依次替代。5.一詞多義(1)度何不改此度( )皇覽揆余初度兮(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2)修又重之以修能( )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鄒忌修八尺有余(《鄒忌諷齊王納諫》)( )修守戰(zhàn)之具(《過秦論》)( )(3)之帝高陽之苗裔兮( )又重之以修能( )恐年歲之不吾與( )(4)以惟庚寅吾以降( )肇錫余以嘉名( )乘騏驥以馳騁兮( )答案:度:法度時節(jié)估計修:美好的修建長、高整治之:助詞,的代詞,我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以:連詞,不譯介詞,把連詞,表目的,來資料園地1.走近作者屈原(約前339~約前278),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紀中期,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尊崇。名平,字原?!峨x騷》中則自稱名正則,字靈均,這是前者的轉寫化名.“正則”與“靈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義。屈原與懷王同祖,他當左徒,是以宗親而任重臣。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動,據《屈原列傳》所載,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證,主要有:內政方面贊助懷王,議論國事及應對賓客,起劃憲令及變法;外交方面參加合縱派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屈原為實現(xiàn)楚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政外 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楚懷王死了以后,長子頃襄王繼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當時,楚國人都責怪子蘭勸懷王入秦的過錯,所以,屈原受到了廣泛的同情。但子蘭非但不思其過,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頃襄王誹謗屈原。頃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qū).大約此時郢都在莊躋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離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鄉(xiāng)而就遠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順著沅江,向長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遠游、求賢又不成.這時他“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無可奈何之際,他自沉于汨羅江中,以明其忠貞愛國之懷。屈原學識淵博。他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和一些重要歷史傳說,都很熟悉;對于春秋以來的各大國的歷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對楚國先王的創(chuàng)業(yè)史,尤為精熟。在這廣闊的領域里,他總結了許多治世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見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隨處都表現(xiàn)有憂國憂民、忠君政治的思想感情.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杰出代表。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xiàn),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chuàng)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xiàn)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詩經》中的“國風”與《楚辭》并稱為“風、騷”?!帮L、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2。探尋背景楚懷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00年)春,屈原被貶斥流放到漢北。此間他作了《離騷》,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全詩373句2490字,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表達了作者鼎革圖治的政治抱負和同腐朽勢力作斗爭的堅強意志,抒發(fā)了熱愛祖國的熾烈感情,是我國浪漫主義長詩的鼻祖。《離騷》二字的含義,歷來解釋紛紜.如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班固《離騷贊序》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而游國恩主編的《離騷纂義》則認為《離騷》是楚國歌曲的名稱,其意義則與“牢騷”二字相同。故“離騷”含有牢騷不平之意。因此,可以認為《離騷》是屈原遭讒被放逐后,仿楚曲《離騷》所作的詩,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憂愁幽思。同時,解釋“離騷”為遭憂之意,也有道理。課文節(jié)選了原詩的開頭部分。作者寫了自己的身世并表現(xiàn)了自己的志向與愿望。表達了自己獻身國家的愿望以及詩人對國事的危機感、對國家前途的焦慮。3.楚辭“楚辭”是戰(zhàn)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它是《詩經》三百篇以后的一種新詩體。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此后,“楚辭”就成為一部總集的名稱.同時“楚辭"又代表了楚地獨特的文化特點。春秋以來,楚國長期獨立地發(fā)展,宗教、藝術、風俗、習慣等都有自己的特點。與此同時,楚國又與北方各國頻繁接觸,吸收了中原文化,也發(fā)展了它固有的文化。這一南北合流的文化傳統(tǒng)成為“楚辭"發(fā)展的重要源泉。楚辭的特點(1)句子長短不一.全詩句式參差錯落,四言、五言、七言、八言均有,形式靈活多樣,讀起來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2)多用“兮"字?!百?字的廣泛運用,使詩歌的抒情性大大增強,使詩人的情感得以表露。4.《離騷》的藝術成就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的激蕩的情感。明代詩人袁宏道指出:《離騷》“勁質而多懟,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風”的特點。不僅如此,屈原贊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實袒露;詠唱神靈的戀愛,是熱情洋溢、淋漓盡致;頌揚烈士的犧牲,是激昂慷慨、悲涼豪壯……總之,較之《詩經》總體上比較克制、顯得溫和蘊藉的情感表達,屈原的創(chuàng)作在相當程度上顯示了情感的解放,從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氣和強大感染力的詩歌風格。由于這種情感表達的需要,屈原不能滿足于平實的寫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話材料,用奇麗的幻想,使詩歌的境界大為擴展,顯示恢宏瑰麗的特征。這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后代個性和情感強烈的詩人如李白、李賀等,都從中受到極大的啟發(fā).他的詩篇,也喜歡大量鋪陳華美的、色澤艷麗的辭藻.他還發(fā)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賦予草木、魚蟲、鳥獸、云霓等種種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詩歌的美質。大體上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中講究文采、注重華美的流派,最終都可以溯源于屈原。在詩歌的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詩經》那種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簡短樸素的體制,創(chuàng)造出句式可長可短、篇幅宏大、內涵豐富復雜的“騷體詩”,這也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傊?,由屈原開創(chuàng)的楚辭,同《詩經》共同構成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對后世文學形成無窮的影響.而由于時代的發(fā)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區(qū)別,楚辭較之《詩經》,已有顯著的進步。因之它對后來文學的影響,更在《詩經》之上。5。屈原詩詞名句選萃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涉江》)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離騷》)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涉江》)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涉江》)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涉江》)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涉江》)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國殤》)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比喻?探究:詩人通過“扈江離”“紉秋蘭"“朝搴”“夕攬"等句的比喻,自述一生不斷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嘉德懿行。由其自身深感時不我待,推廣開來,言及國家的命運,恐君王年老遲暮,表達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進而提出“撫壯”“棄穢”的政治主張。節(jié)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強國的先驅者,為楚國獻身,一往無前。詩人有著美好的品德,又胸懷大志,積極進取,理應得到重用。這就為下文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以及遭受憂愁埋下了伏筆。2。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探究:《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①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佩戴香草喻保持高潔等。但詩人的表現(xiàn)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辟芷”“秋蘭"都是香草,作者用服飾的高潔來象征自己的美德才能.雖未明說,但喻意自明.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明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③全詩以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詩一直在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美感.④較多地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對仗工整.3.在《離騷》中,詩人為什么不惜筆墨表明自己的身份高貴,強調自己的先天稟賦及“修能"?探究:屈原之所以強調自己的身份高貴、先天稟賦及“修能",源于他“美政”的政治理想.“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他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改變楚國的政治和社會現(xiàn)實,使楚國強大起來。自己是圣君的后裔,有做賢相的才能,是實現(xiàn)“美政"的人才。文苑小憩【美文欣賞】九章·橘頌①屈原后皇嘉樹,②你天地孕育的橘樹喲,橘徠服兮。③生來就適應這方水土。受命不遷,稟受了再不遷徙的使命,生南國兮。便永遠生在南楚。深固難徙, 你扎根深固,難以遷移,更壹志兮.立志是多么專一。綠葉素榮,葉兒碧綠,花兒素潔,紛其可喜兮。意態(tài)又何其繽紛可喜。曾枝剡棘,④層層樹葉間雖長有刺兒,圓果摶兮。⑤果實卻結得如此圓美。青黃雜糅,⑥青的、黃的錯雜相映,文章爛兮。⑦色彩喲簡直燦若霞輝。精色內白,⑧你外色精純、內瓤潔白,類可任兮。⑨正如堪托大任的君子。紛缊宜脩⑩氣韻芬芳,儀度瀟灑,姱而不丑兮。11顯示著何其脫俗的美質。嗟爾幼志,我贊嘆你南國的橘樹喲,有以異兮。幼年立志就與眾迥異。獨立不遷,你獨立于世、不肯遷移.豈不可喜兮。這志節(jié)豈不令人欣喜。深固難徙,你扎根深固,難以移徙,廓其無求兮。12開闊的胸懷無所欲求。蘇世獨立,13你疏遠濁世,超然自立,橫而不流兮。14橫聳而出決不俯從俗流。閉心自慎,你堅守著清心、謹慎自重,不終失過兮.何曾有什么罪愆或過失。秉德無私。15你那無私的品行喲,參天地兮。16恰可與天地比德.愿歲并謝,17我愿在眾卉俱謝的歲寒,與長友兮.18與你長作堅貞的友人。淑離不淫,19你秉性善良,從不放縱,梗其有理兮。20堅挺的枝干紋理清純。年歲雖少,即使你現(xiàn)在年歲還輕,可師長兮,卻已可做我欽敬的師長。行比伯夷,21你的品行堪比伯夷,置以為像兮。22將永遠是我立身的榜樣。[賞析]①橘頌:贊頌橘樹之美。“頌”是一種詩體,取義于《詩經》“風、雅、頌”之“頌”。前人多以為此詩作于屈原青少年時代,也有人以為作于放逐江南時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懷王朝初被讒時所作”,似更符合詩中“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等句透露的詩人境遇.②后皇:皇天后土。嘉:美,或釋為生育。③徠:同“來"。服:服習南國水土。④曾(cénɡ層):通“層”。曾枝,層層枝葉.剡(yǎn演)棘:尖刺。橘枝有刺。⑤圓果:指橘子。摶(tuán團):通“團”,指橘子長得圓美.⑥青黃雜糅:橘子皮色有青有黃,相互錯雜。⑦文章:文采,此指橘子色彩.爛:燦爛。⑧精色:橘子外表顏色鮮明。內白:橘子內瓤潔白。⑨任:擔當重任。⑩紛缊:同“氛氳”,香氣盛貌。宜脩:美好.11姱(kuā夸):美好。12廓:空廓,此指胸懷開闊。13蘇世:在世上保持清醒,或曰疏遠俗世.14橫:橫立世上,或釋為欄木,以喻自我約束。不流:不隨從流俗.15秉:執(zhí),持。16參:合。參天地,上合天地無私之德。17歲:歲暮。并謝:百花一齊凋謝。18與長友:長與橘為朋友.橘樹四季常青,不因歲寒而凋。19淑:美,善。離:通“麗",附麗。淫:放蕩。20梗:直。理:紋理.此以橘之干直而有紋理,喻人之堅守直道,符合正理。21比:比美。伯夷:商末孤竹君之子,周滅商,伯夷與弟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中。是后世稱頌的有節(jié)之士。22置:植,立。像:榜樣.【大家文坊】屈原—-面向風雨的歌者鮑鵬山屈原是一本大書,可以讓我們代代翻閱而不能盡其義.物質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卻永在生長,且日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蔭庇滋養(yǎng)著吾國民的精神家園。屈原的作表作《離騷》,簡單地說,既是對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對士之“棄天下如棄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時也標志著另一種觀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驚的是,正是這樣一位向君權表忠的人,一種桀驁不馴的個性精神卻表現(xiàn)得尤其強烈而突出。正是這種矛盾現(xiàn)象,使得屈原幾乎在所有時代都會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峨x騷》中的句子,充斥著“恐”、“太息”、“哀”、“怨”……騷者,哭也!為時光哭,為生命短暫哭,為短暫的生命里不盡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詩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開始從“人"的角度、“人”的立場來表達憤怒,提出訴求。我們知道,《詩經》中的憤怒,往往是道德憤怒,是集體的憤怒;而屈原的憤怒,雖然也有道德的支撐,但卻是個人的憤怒。屈原很執(zhí)著地向我們訴說著他受到的具體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滅,楚懷王如何背叛了他,頃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蘭與靳尚如何讒毀他……從他的詩中,我們讀出了人生的感慨,讀出了人的命運,讀出了一個不愿屈服的個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個保持個性獨立意識的人所受到的壓迫甚至迫害。如果說,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詩經》,其人生感受的尖銳性大有折挫而略顯遲鈍的話,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評為“露才揚己”的屈原,則以其“發(fā)憤以抒情"(《惜誦》),“自怨生”(司馬遷)的詩歌,向我們展示了當個性面對不公與傷害時,是何等的鋒利而深入。這種鋒利,當然是對社會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內心的血淋淋的開剝。偉大的個性,便從這血泊中挺身而起?!霸鴼[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叩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離騷》、《九章》等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淚流滿面的詩人;一個時時在掩面痛哭的詩人;一個面向風雨“發(fā)憤以抒情”,對人間的邪惡不停詛咒的詩人;一個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澤畔,長歌當哭,以淚作詩的詩人!《詩經》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從另一方面看,這種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個人的意義,阻礙了個性的張揚,它入世的深度恰恰減少了個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擊的個體面對命運時,他的個性在絕望中顯示的高度,深度與完美卻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國古代,像《離騷》這樣華麗的交響樂實在不少.單從篇幅上講,它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篇.作為抒情詩,能展開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嘆服屈原本人思想和個性精神的深度和廣度。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點。正是由于他自設情節(jié),使得一首抒情詩才能像敘事詩那樣逐層打開。抒情詩有了“情節(jié)”,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隱喻的.所以,象征和隱喻也是《離騷》的主要藝術手法,比起《詩經》的比興,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統(tǒng)性設喻,與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設情節(jié)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飛躍.不管怎么樣,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詩經》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總覺得,《詩經》之偉大,乃整體之偉大,如果拆散開來,就每一首詩而言,可以說精致、藝術、有個性,但絕說不上“偉大”?!皞ゴ蟮脑娙恕表氂袀ゴ蟮娜烁窬?可以滋溉后人;須有絕大的藝術創(chuàng)造,可以標新立異,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難以為繼。應該說,在這兩點上,屈原都當之無愧。(選自《天縱圣賢》,有刪改)[賞析]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作為浪漫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本文以酣暢的筆墨為我們刻畫了屈原堅忍的形象,不滅的精神.我們深信:屈公不朽,精神永存。課堂鞏固訓練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又重之以修能修能:美好的才能.B。日月忽其不淹兮日月:太陽和月亮.C??置廊酥t暮遲暮:年老。D.乘騏驥以馳騁兮騏驥:比喻賢智之臣。答案:B日月:時光。2。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皇覽揆余初度兮(時節(jié))肇錫余以嘉名(始)B.扈江離與辟芷兮(披)紉秋蘭以為佩(聯(lián)綴)C.恐年歲之不吾與(待)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D。惟草木之零落兮(只)何不改此度(法度)答案:D惟:思。3。下列句中加點的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日月忽其不淹兮晴空驟雨忽傾盆B。日月忽其不淹兮淹回水而凝滯C。扈江離與辟芷兮恐年歲之不吾與D.惟草木之零落兮惟庚寅吾以降答案:BB項兩個“淹”均為“停留”之意。A第一個是“迅速的樣子”;第二個是“突然、忽然".C第一個是連詞,是“和”的意思;第二個是“等待”的意思。D第一個是動詞,“思量”的意思;第二個是發(fā)語詞,無實義。4。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句是()A。又重之以修能B.肇錫余以嘉名C??帜隁q之不吾與D。忽奔走以先后兮答案:CC項為賓語前置句,A、B、D三項均為介賓結構后置句.5.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①帝高陽之苗裔兮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③惟草木之零落兮④恐美人之遲暮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C③④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①結構助詞,“的";②賓語前置的標志。6.名句填寫。(1)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紉秋蘭以為佩.(2) ,春與秋其代序.(3) ,何不改此度?答案:(1)扈江離與辟芷兮(2)日月忽其不淹兮(3)不撫壯而棄穢兮課后強化作業(yè)課內挖潛一、閱讀《離騷》(節(jié)選)部分,完成1~4題。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视[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1。下列各句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帝高陽之苗裔兮(后代子孫)朕皇考曰伯庸(死去的父親)B。惟草木之零落兮(思)肇錫余以嘉名(通“賜",賜給)C.紛吾既有此內美兮(盛多的樣子)扈江離與辟芷兮(生長在幽僻處的香草)D。乘騏驥以馳騁兮(駿馬,比喻賢智之臣)不撫壯而棄穢兮(安撫、安慰)答案:D撫:握持。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比喻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紉秋蘭以為佩(比喻美好的才能)B。汩余若將不及兮(比喻時光流逝得快)C。乘騏驥以馳騁兮(比喻一馬當先的人)D??置廊酥t暮(喻指君主,一說是自喻)答案:C騏驥:比喻賢智之臣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A.恐美人之遲暮B。乘騏驥以馳騁兮C。惟草木之零落兮D??帜隁q之不吾與答案:A美人:喻指君主。4。填空。(1)《離騷》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最長的 詩.(2)屈原在民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一種不同于以四言為主的《詩經》體的新詩體 ,因這種詩體的作品又以 為最,故又稱 .(3)我國文學史上向來以“風"“騷"并稱,“風”指以 為代表的 主義,“騷"指以 為代表的 主義。(4)詩歌開頭追溯世系,詳記生年和名字的由來,其用意是 ,也即下文提到的 。(5)“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這句詩的詩意是 .(6)屈原用兩句詩表達了“時不我待”的思想,這兩句詩是 , 。(7)《離騷》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篇,該部分浪漫主義的特點是如何體現(xiàn)的? 答案:(1)屈原抒情(2)楚辭體《離騷》騷體(3)《詩經》現(xiàn)實《離騷》浪漫(4)強調稟賦的純美內美(5)以采摘堅貞芳香之草木,隱喻自己精勤修德,踐行忠善長久之道(6)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7)浪漫主義的特點集中體現(xiàn)在用“香草美人"比興上5。翻譯以下詩句。(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譯文: (2)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譯文: 答案:(1)時光迅速地逝去,未嘗稍停,新春與金秋相互交替,永無止境。(2)你應該乘駿馬而奔馳啊,請來吧,我在前面給你帶路。課外拓展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原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列傳》)6.下面加點的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爭寵而心害其能害:害怕B。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聰:聰明C.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窮:貧窮D。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指:通“旨",主旨、意圖答案:DA害,作“患”講,這里是嫉妒的意思;B聰:明;C窮:處境困難或不得志。7。對下面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1)平伐其功。(2)皭然泥而不滓者也.A.(1)屈平就抹殺了別人的功勞。(2)就像是白色的泥土,它是不會變成渣滓的。B.(1)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2)仍保持高潔的品德,雖經污泥而未被污染。C。(1)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2)就像是白色的泥土,它是不會變成渣滓的。D.(1)屈平就抹殺了別人的功勞。(2)仍保持高潔的品德,雖經污泥而未被污染.答案:B伐:自夸,炫耀.皭:潔白。滓:污黑.8。分別指出下列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方法。(1)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2)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4)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答案:(1)反問(2)排比(3)比喻(4)夸張9。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問題。(1)屈原寫作《離騷》的原因是 .(2)“離騷”的含義是 .(3)司馬遷以排比句式高度概括屈原的文辭品行特點的一句是 。答案:(1)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或“蓋自怨生也".(2)離憂。(3)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10。概括本文第三段的段意。答: 答案:本段文字寫了兩個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合同模板從業(yè)人員退職酬勞金運用及支配辦法范本
- 2025墻體廣告制作合同范文
- 課題申報參考:綠色轉型下“綠天鵝”風險傳染網絡效應研究:實證識別與政策協(xié)同
- 課題申報參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STEM一類中心建設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考慮農戶異質性的農產品直播電商平臺供應鏈合作模式與運營決策研究
- 設計未來辦公體驗科技創(chuàng)新的視角
- 科技助力下的現(xiàn)代家庭急救體系
- 2024年會議電視圖像保密機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
- 游戲化學習在小學科普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 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2023-2024學年度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寒假作業(yè)
- 2024醫(yī)療銷售年度計劃
- 稅務局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
- 人教版語文1-6年級古詩詞
- 上學期高二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
- 職業(yè)發(fā)展展示園林
- 七年級下冊英語單詞默寫表直接打印
- 2024版醫(yī)療安全不良事件培訓講稿
- 中學英語教學設計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移動商務內容運營(吳洪貴)項目五 運營效果監(jiān)測
- 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