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考題及答案1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17bfaa4606dc321e9de902f4b3cc4cc/617bfaa4606dc321e9de902f4b3cc4cc1.gif)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題及答案1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17bfaa4606dc321e9de902f4b3cc4cc/617bfaa4606dc321e9de902f4b3cc4cc2.gif)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題及答案1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17bfaa4606dc321e9de902f4b3cc4cc/617bfaa4606dc321e9de902f4b3cc4cc3.gif)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題及答案1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17bfaa4606dc321e9de902f4b3cc4cc/617bfaa4606dc321e9de902f4b3cc4cc4.gif)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題及答案1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17bfaa4606dc321e9de902f4b3cc4cc/617bfaa4606dc321e9de902f4b3cc4c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一.名詞解釋:政體三要素源于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議事機能、行政機能、審判機能三要素。英國資產階級分權學說的創(chuàng)立者約翰·洛克據(jù)此提出立法權、執(zhí)行權和對外權三權分立、制衡的主張,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完善了“三權分立”思想。其后,美國的潘恩、杰斐遜等人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了這一理論?,F(xiàn)代意義上的政體三要素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其中,立法權是指制定或修訂法律,行政權是指執(zhí)行國家的意志,處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司法權是指懲罰罪犯或裁決私人訟爭。實行三權分立最典型的國家是美國。.混合政體混合政體來源于古代希臘,它的核心內容是將純粹政體,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和民主政體的要素和優(yōu)點混合起來,從而達到更佳的治理效果。這種理論認為:①如果政治權利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這些人屬于社會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濫用②對這部分人運用權力進行控制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另一部分擁有與之相抗衡的權力。混合政體理論側重階級之間的抗衡,或者說以階級為基礎的勢力平衡。神學政治論教會和國家的關系是阿奎那神權政治思想的主要內容,其核心是論證教權高于俗權,維護基督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關于教會和國家的關系,阿奎那承認國家的合理存在,并在這一基礎上論證教權高于俗權。國家的目的是實現(xiàn)人的理性對于社會生活的要求,教會的目的則是實現(xiàn)人的理性的最高要求,因此教會高于國家,羅馬教皇高于世俗的統(tǒng)治者。進一步來說,既然世俗統(tǒng)治者服從教會統(tǒng)治者是上帝的安排,因此,凡是不服從教會和羅馬教皇的君主就是“暴君”,限制和廢黜“暴君”的權力是正義的。在堅持教權高于俗權的前提下,阿奎那承認并論證世俗國家的合理性何必要性。同時,論證教會法高于國家法,維護教會的司法特權是阿奎那神權政治思想的重要內容,這是從法的方面論證教會權力高于世俗權力。10.《神學大全》①《神學大全》是托馬斯·阿奎那論述其神學思想最重要、最系統(tǒng)的著作。內容涉及社會、宗教、政治各個方面,是一部經(jīng)院哲學的百科全書。②阿奎那借助亞里士多德的科學觀,在神學體系的框架下,將哲學與神學、理性與信仰加以區(qū)分。給哲學、理性以相當獨立的地位,并認為他們可以調和共存。在堅持教權高于俗權的前提下,阿奎那肯定了國家存在的正當性、合理性和相對的獨立性;阿奎那基本沿襲亞里士多德的政體觀,認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體;阿奎那論證了教會法高于國家法,以維護教會的司法特權,但他承認了自然法是人類普遍的理性。11.《自由大憲章》是1215年6月15日,諸侯在騎士與市民的支持下強迫國王簽署的。大憲章在確定教會、貴族的各項自由權利的同時,也確認了包括自由市民,農民在內的英國人所享有的一些自由權利,如住宅、財產不受國王及官吏侵犯的權利,遺產繼承權,非依法不得逮捕、監(jiān)禁、剝奪財產與法律保護的權利;保證城市已有的各種權利;允許外國商人在英國自由貿易等。更為重要的是大憲章對王權對王權的限制。憲章規(guī)定:國王不經(jīng)公意許可,不得向人民增加任何稅收;由男爵中選舉25人監(jiān)督王權,維護大憲章不受國王及其官吏的破壞,一旦國王違反憲章的規(guī)定并不聽諫阻,則他們可以聯(lián)合人民群眾以各種方式和手段迫使國王改正錯誤。大憲章是西歐封建社會中第一個限制王權的憲法性文件,它開創(chuàng)了英國以至西方依法限制王權的傳統(tǒng)。12.自然權利(斯賓諾莎)17世紀歐洲大陸思想家斯賓諾莎提出自然權力觀。他認為,自然權利是每個人為保存其自身本性而具有的、隨心所欲地使用其自身權力的自由;為保存其自身本性,就是說,其自身的生命;這種自由也就是用他自己的判斷和理性認為最適合的手段去做任何事情的自由。
13主權(布丹)布丹認為國家主權是指在一個國家中進行指揮的一種絕對的永恒的權利,是超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權利。他將主權看做國家的本質特征,是把國家與其他社會團體區(qū)分開來的基本標志。主權具有絕對和永久的性質。主權應包括立法權、任命官吏權等九項內容,其中他特別強調立法權的重要地位,認為這是國家主權的集中體現(xiàn)。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興資產階級利益,他又提出絕對不受限制的主權是不存在的,主權受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受與另一方簽訂的契約的限制。14.絕對主義西方學者認為,絕對主義是封建等級君主制向現(xiàn)代立憲君主制轉變的過渡形態(tài)。它源于封建等級君主制,又具有鮮明的特征。它體現(xiàn)君權壓倒了封建貴族的特權,是啟蒙思想君主專權的混合物。它與東方專制主義也有著根本區(qū)別。英國學者拜倫斯是這樣界定絕對主義一詞的,她說,絕對主義是用來描述這樣一種君主制,它既不同于繼之而起的立憲君主制,又不同于其所承繼的中世紀君主制。由于交通不便和資金匱乏,中世紀君主的權利受到很大的限制。15.社會契約論這是一種將國家與法律看作是人們通過契約而產生的理論。這種理論在古希臘已有萌芽,并成為暴君可抗論的基礎。這一理論將自然法與自然權利思想結合起來,認為國家成立之前人們生活在一種自然狀態(tài)中,認識自由平等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是人們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由于自然狀態(tài)的不安全,理性指引人們彼此訂立契約,國家和法律是由于人們在契約中交出的權利和權力而形成的公共權力和公共意志,于是通過契約便得到了國家和法律的本質。16.法治(洛克)突出特點是強調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約束和限制行政權力(即王權)。洛克認為根據(jù)政府權力的性質和目的,政府必須實行法治,即政府只能以正式公布和經(jīng)常有效的法律,而不是以臨時的命令和未定的決議進行統(tǒng)治。只有實行法治,政府的權力才會受到限制,人民的生命、自由、財產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專制政體與自由根本對立,因此,洛克極力反對君主專制制度,不僅反對暴君的專制,而且反對“賢君”的專制。他還認為,自由與法律相互聯(lián)結,有法可依,人人平等,分權是實現(xiàn)法治原則的根本保證。17公意(盧梭):盧梭認為政府的統(tǒng)治意志只能是公意。如果它想使自己具有一種比公意更為活躍的個別意志,就意味著政治體的解體。法律是公意的行為,立法必須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18.分權與制衡(漢彌爾頓)漢彌爾頓一方面繼承了洛克和孟德斯鳩的分權理論,一方面又做了修改。主張加強議會中富有者和出身高貴的人的力量,加強行政權和司法權的力量,力圖以此削弱民主的因素。在三權分立的基礎上,使三種權力相互混合、滲透以相互牽制,主要是想牽制議會。他主張給行政首腦以極大地權力,集權于一身以保障人民的利益??偨y(tǒng)有權否決議會制定的法律,以形成對議會的牽制。法院不受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干預,獨立行使司法權,即司法獨立。最高法院有判決議會法案違憲的權利,從而進一步削弱了議會的權力。他在主張行政權、司法權對立法權牽制的同時,也賦予議會對包括總統(tǒng)在內的行政人員的彈劾權,這樣達到政府各部門權力的平衡,保證國家的統(tǒng)一與穩(wěn)定。二.命題解析1.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是亞里士多德政治哲學中的著名命題,深刻反映了希臘城邦政治生活和希臘人的政治理念,其包含的明確的自然人性思想和潛在的自然人觀念,他認為城邦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團體,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權利和義務的政治體系,每個人只有成為城邦的一員,在城邦生活,個人的本性才能得以實現(xiàn),才能成為真正的人,個人的發(fā)展和城邦的命運息息相關。人類的目的是實現(xiàn)所謂三種“善業(yè)”,即物質的富足、身體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人只有實現(xiàn)了良好的道德才實現(xiàn)了人類的本性。而任何孤立的個人和小規(guī)模的社會團體都不能使人實現(xiàn)這三種善業(yè),只有城邦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人要實現(xiàn)自己的本性,就必須成為城邦的成員,過城邦生活,追求城邦政治。2.“人是萬物的尺度?!贝穑孩偎窍ED智者學派普羅塔哥拉的代表思想②它的涵義是:一個人對某物的感受是這樣的,那么他便是這樣的,而另一個人對某事的感受是那樣的,它便是那樣的③智者學派從對自然和“神”的研究轉向人和社會,以人的眼光去考察社會、政治和法律問題,是對傳統(tǒng)城邦制度共同利益高度集中的本質的瓦解,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明顯合理化。3.“目的總能說明手段正當。”答:①這是馬基雅維利的名言②馬基雅維利是西方近代第一個注重統(tǒng)治術的思想家,在君主采用什么政治權術的問題上,馬基雅維利主張權力不受任何道德的準則的束縛,可以采用各種手段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馬基雅維利認為這“目的”應是維持國家的安全和自由③在當時的意大利權利政治分裂、社會動亂的背景下,馬基雅維利的權術思想有其不得己而為之的狡猾,其中表現(xiàn)出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精神,但以“目的說明手段正當”的政治無道德論,后被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成為統(tǒng)治者粉碎自身政治行為的一種理論,備受爭議。4.思想自由,行動守法。這一觀點是由17C荷蘭政治系想家斯賓諾莎提出來的,斯賓諾莎在其社會契約論中,主張個人并非把全部自然權利轉給社會。個人只把判斷善惡和實施懲罰的權力交給社會有社會統(tǒng)一行使,個人永遠保留財產權,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權。他認為:1.人們的思考是天賦能力,即使資源轉讓,每個人的理解力仍屬于自己。2.政府的真正目的是自由,而非用恐怖統(tǒng)治強制人們服從,3.對于政府統(tǒng)治,跟人以思想自由利大于弊,因此,斯賓諾莎思想自由。此時,他強調人在行動上要守法。他認為人無所謂意志自由只有在不知道是無原因是才自民為自由。人光要承認并服從自然的必然性,才能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去的行動的自由。5,“人生而平等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是18C法國政治思想家盧梭在《社會契約論》的開篇名言。這是盧梭對起所處社會時代人的神棍狀況作出的概括論斷。他一方面原則上肯定了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稟賦權利是人得本性,另一方面又指出現(xiàn)實中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狀態(tài)中,飽受種種奴役。充其原因是因為人不能主導自己。要獲得自由必須與套在人生上的枷鎖,不平等相互分做斗爭。簡言之,人在社會中服從經(jīng)自己同意的法律道德生活中服從良心的呼喚,盧梭成這樣的認為“公民”,只有公民才配享有自由。從盧梭概括性判斷力,我們可以分析出自由的含義;自由意味著自主,自由并非所欲所為而是要服從自己訂力的法律,為了尋找這些規(guī)律,人必須認識自己與自己的不自覺狀態(tài)區(qū)分開。6.權利是法律規(guī)范的利益①這是英國政治思想家柏克的觀點②柏克是保守主義政治理論的奠基人。他尊崇既定制度的智慧,并把權利看做是歷史傳統(tǒng)的產物。他強調文明社會下權利與秩序、傳統(tǒng)、權威結合在一起,而人的自由及人本身都要受到約束,通過社會合作與遵循法律來保障社會權利的實現(xiàn)7.法是自由的定在(1)這是黑格爾提出的觀點(2)黑格爾認為自由是法的規(guī)律性,法是對自由的制約,是自由本身內在的規(guī)定,是自由的應有之義。自由和法如同一硬幣的兩面,是直接的統(tǒng)一。每一部真正的法律都是對自由的保障和體現(xiàn)。三.名句或名段解析1.如果自然法沒有成為古代世界中一種普遍的信念,這就很難說思想的歷史,因此也就是人類的歷史,它完全朝哪一個方向發(fā)展了。答:這段話出自19世紀著名法律史專家梅因,表述了自然法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意義。產生于希臘城邦時代的自然法,經(jīng)斯多各派發(fā)展成為完整的理論,奠定了西方思想史獨具特色的綿延不絕的自然法傳統(tǒng),它對羅馬法、中世紀基督教政治學說和近代的自然法學說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種影響從總體上是積極的。各派政治學家都以自然法為武器,批判現(xiàn)存社會政治制度的弊端,推動社會的改革,倡導新的政治原則,自然法成為政治理論進步的有力杠桿。2.路得的宗教改革確定建立了新的教條,即適合君主專制的宗教路得的宗教改革思想提倡因信得教,將人的信仰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否定了封建教會的救贖理論,否定了教會的精神統(tǒng)治權和等級制度,為各國資產階級建立廉價的民族教會提供了理論論證。他的思想不僅強化了國王們的統(tǒng)治權力,而且是國家開始擺脫宗教事務,成為只為政治事務而存在的組織,促進了近代意義的民族國家的形成。他主張建立一個由世俗政府統(tǒng)治的獨立于羅馬的帝國,君主應全力維護世俗社會的秩序,人民則負有服從國王的義務3自由僅僅是,一個人能夠做他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被強怕去做他不應該做的事情。此句話是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所說的,反映了他關于自由的主張。他認為法律是界定什么是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的標準,自由是法律下的自由,自由是法律賦予的正義,他指出政治自由需要法治手段來保障,他特別主張應該健全刑法,以保障公民的各項人權,認為“公民的自由主要依靠良好的刑法”他認為法律應該重視公民的榮譽,財產,生命和自由。不得輕易剝奪公民的榮譽,財產,生命和自由。孟德斯鳩強調健全法律制度,保證公民各項自由,否定公開確認不平等,任意踐踏人民的權益的法律和專制主義,而切她結合了各國的法律,檢討了它們的利弊,所以,他會對公民基本權益的論述比洛克更詳細,他和啟蒙時代的諸多思想家一樣,促進了近代自由主義的形成4.在涉及任何政體和確定該體制的一些制約、監(jiān)控機構時,必須把每個政府成員設想成為無賴之徒,并假定他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謀求私利,別無其他目標。答:這段話是休謨的無賴原則假說,作為保守主義者,休謨把每個人都設想為無賴之徒,其含義是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有缺陷的,在分析政治命題時把每個人都當做無賴,要在價值層面而非事實層面堅持這一點;若不這樣想,人的權利就會失去保障。而在政府起源方面,休謨認為政府起源于人的私利,因為人們認識到政府是有用的。這一假說體現(xiàn)了休謨人性論的觀點和他的政府起源假說,是休謨政治思想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5純粹實踐理性的基本原則:不論做什么,總應該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準則永遠能夠成為一條普遍的法則。這是康德以他抽象的語言闡述了18世紀平等、自由等人權的原則,康德的倫理思想中心是“道德法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的行為不能只根據(jù)個人意愿與愛好,而要與普遍道德法則一致去行動才是有道德的,這是人們道德行為的最高準則。它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所以也叫做“絕對命令”人們應當無條件的遵循它來行動,實現(xiàn)道德法則是人們的義務,道德行為準則應該是具有普遍性對自己對別人都是有效的,道德法則是絕對命令必須無條件服從的。這個道德法則又體現(xiàn)為:你要永遠把人當作目的而不能當作實現(xiàn)目的手段。因為在道德領域認識絕對自由的,人之所以存在乃是由于其自身是目的而不是工作。這種道德法則是認為自己的行為所設立的法則,它必須以意志自由為前提,這是道德法則得以成立的保證6.“我所說的自由是社會的自由。這種社會的自由是一種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自由是通過平等的限制來實現(xiàn)的。這種社會的自由又是一種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個人的自由、團體的自由和眾人的自由都不能找到任何憑借和渠道來侵犯社會中的任何個人或任何類別的人的自由?!贝穑捍硕卧捠怯捎嗡枷爰野5旅伞ぐ乜怂f,究其含義可以概括為:自由不是抽象的自由,而是社會中的自由,闡明了自由的社會性。自由的社會性意味著自由是一種相互間的義務責任關系,并存在于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中,關涉社會中的其他人及團體。同時,個人的自由又不受到其它人、團體、眾人的自由的干涉和侵擾。五.問答題1.古希臘城邦的本質是什么?其意義和價值何在?答:在本質上說,城邦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團體,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權利和義務的政治體系。意義和價值:城邦民主制的繁榮帶來公民對政治生活的廣泛參與和發(fā)達的公共生活。城邦的命運掌握在公民手中,這一切都激發(fā)了人民對政治的關心和思考,帶來政治思想的發(fā)展和繁榮。城邦政治的多元化是希臘政治思想家的視野非常開闊,政治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政體、民主、自由、正義、憲法、法制、公民等,都是在城邦的背景下提出并作出解釋。2.奧古斯丁國家觀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是什么?答:基本內容:國家是一種必要的惡事恐懼痛苦和死亡的根源,他闡述國家的價值在于樹立一個至上的,絕對的倫理標準,用宗教方式奠定道德對政治活動的意義,但是具有國家的不完善性與功能的局限性特點:將其分為上帝之城與世俗之城,他用基督教倫理來解釋國家3.阿奎那神學政治觀的基本特征?這種特征在其國家理論中有何具體表現(xiàn)?答:基本特征:在堅持基督教信仰的前提下,調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為其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阿奎那神權政治思想的基本特點。具體表現(xiàn):教會和國家的關系是阿奎那神權政治思想的主要內容,其核心是論證教權高于俗權,維護基督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關于教會和國家的關系,阿奎那承認國家的合理存在,并在這一基礎上論證教權高于俗權。國家的目的是實現(xiàn)人的理性對于社會生活的要求,教會的目的則是實現(xiàn)人的理性的最高要求,因此教會高于國家,羅馬教皇高于世俗的統(tǒng)治者。進一步來說,既然世俗統(tǒng)治者服從教會統(tǒng)治者是上帝的安排,因此,凡是不服從教會和羅馬教皇的君主就是“暴君”,限制和廢黜“暴君”的權力是正義的。在堅持教權高于俗權的前提下,阿奎那承認并論證世俗國家的合理性何必要性。同時,論證教會法高于國家法,維護教會的司法特權是阿奎那神權政治思想的重要內容,這是從法的方面論證教會權力高于世俗權力。4.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點?答:目的:解決時代提出的問題答案:消滅私有制觀點:首要的是變革社會制度,著眼于國家對社會生活的及生產的管理職能思維方式是整體主義、完美主義的人性論是支撐,可以根據(jù)環(huán)境和永恒的人性對國家制度進行改良和改造。5.格勞修斯國家主權學說對布丹政治主權學說的發(fā)展及其局限性是什么?答:⑴發(fā)展:格勞修斯是在研究國際法中討論國家和主權問題。他明確指出,主權就是不受另一個權力支配的權力。國際活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在格勞修斯以前,布丹只是從加強君主專制的需要出發(fā),提出主權最高、永久、不可分割等性質。格勞修斯這種關于主權國家對外獨立的性質,是對布丹主權理論的發(fā)展和補充。⑵局限性:擁護君主主權,否定人民主權論他認為①人民不能任意改變政府形式②主權是主權者的一種私權③反對所謂一切政府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的福利的理論。6.孟德斯鳩分權與制衡理論的基本內容和歷史進步性是什么?答:基本內容:①孟德斯鳩將權力劃分為三種,即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②立法權力制定臨時或永久的權力,并且修正或廢止已制定的法律。立法權代表國家的一般意志。在一個自由的國家里,立法權應該由人民集體享有,因不方便,人民只是選舉代表,實施代議制。行政權力執(zhí)行國家的意志,應該掌握在國王手中,以便有利于解決國家需要迅速處理的事務。司法權懲罰犯罪或裁決私人訟爭,交法院行使。③三權之間相互合作制約。對立法權的制約,兩院互相行使否決創(chuàng)制權,除征收銀錢方面;立法權有權利審查法律的實施情況,但無權鉗制行政權,也無權審訊行政者;行政權規(guī)定立法機關會議的召集時間和期限,制裁立法機關的越權行為。歷史進步性:孟德斯鳩的分權學說借鑒了光榮革命后英國的體制,主要吸收了洛克的自由、法治與分權學說,批判和排除了霍布斯等人的專制主義主張,具有重大的歷史進步性,在他的筆下,無論是權力的歸屬還是權力的運用,都具有適中有度、不走極端的特點。7.為什么說洛克的政治理論是西方自由主義的主要源泉?(1)在《論宗教寬容中》洛克系統(tǒng)的闡述了政教分離和信仰自由的原則,倡導仁愛與寬容的精神,有力的評判了英國嚴重存在的宗教偏執(zhí)思想,為宗教信仰自由思想在英國和西方國家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2)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洛克式最早對自然權利理論進行系統(tǒng)論證的思想家。(3)洛克熱門為政府的重大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護人們的菜場,這一觀點明確闡述了霍布斯先前提出的國家是保護個人權利的工具的觀點,影響19世紀整個歐洲。(4)分權理論的提出,是洛克對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貢獻,特別是他對自由的理解,以及法治、自由與分權關系的思想為以后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基礎。洛克的分權思想經(jīng)過孟德斯鳩影響到美國的思想、政治制度,在現(xiàn)代分權原則已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制度中一種8.簡述休謨與洛克在財產權問題上觀點的異同,并指出休謨觀點的理論意義。(1)共性:a.都屬于現(xiàn)代市民階級的理論務求,體現(xiàn)市民階級對財物正當、合法占有的訴求b.個人財產權看做一個社會的基礎,最核心的東西。c.把財產權上升為政治哲學的層面。(2)區(qū)別:a.洛克:認為財產權是自然權利,時不證自明的、先驗理性規(guī)定的原則。休謨:不是自然權利,而是一種政治社會規(guī)則下的權利。b.洛克:強調個人占有。休謨:財產占有當中的社會性,財物穩(wěn)定占有是歷史演進的結果。c.洛克:財產占有的正當性來源于勞動。休謨:占有涉及一個所有權的劃分規(guī)則,與勞動本質無關。(3)意義:a.財產權規(guī)則是個人與公共利益的協(xié)調機制。b.最大的公共利益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正義規(guī)則。c.用奠基在經(jīng)驗、傳統(tǒng)、習俗上的正義規(guī)則替換了啟蒙政治學的理性,突出人的需要,為后來的功利主義政治哲學開辟了道路。9.伯克保守主義政治思想的基本內容和政治特點是什么?答:基本內容:社會是人為的產物而不是自然的產物。國家和社會都產生于契約。社會契約是附屬性的,而國家契約是神圣的。他重視傳統(tǒng)的東西,將情感、道德看作是社會穩(wěn)定的必要條件。同時強調宗教的重要性。他認為國家和社會是成長出來的而不是設計出來的,瑟吉歐一種歷史型的持續(xù)變化的過程。政治特點:①主張維持現(xiàn)狀,反對激烈變革②強調穩(wěn)定的的價值和傳統(tǒng)習俗在維系穩(wěn)定方面的作用,注重社會的復雜性和連續(xù)性,并為社會中等級③帶有濃厚的精英政治傾向。10.密爾代議制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實質是什么?答:基本內容:評價一個政府或政治制度好壞的標準就是兩個;一是看它促進社會普遍的精神上進步的程度,包括在才智,美德以及實際活動和效率方面的進步;二是看它將現(xiàn)有道德的實質:功利主義和自由主義原則的在政治問題上的應用。六.論述題1.試述柏拉圖政體思想的主要內容,并說明他是如何比盤民主制的,他的批評是否具有現(xiàn)實意義答:⑴主要內容:①哲學家統(tǒng)治,也稱賢人政治,其內在原則或標準是智慧。他認為只是高于法律,最好的統(tǒng)治不是法制,而是由有知識的人統(tǒng)治。②政體分類思想,按統(tǒng)治者人數(shù)的多少把政體分為三類即:一個人統(tǒng)治、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和多數(shù)人統(tǒng)治。這三種政體又有好壞之分,一人統(tǒng)治可分為王制和僭主制,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可分為貴族制和寡頭制,多數(shù)人統(tǒng)治可分為共和制平民制。③政體嬗變思想,當一種政體下統(tǒng)治者和公民的品格和心靈發(fā)生變化后,政體就會發(fā)生相應的嬗變。這種嬗變指向墮落的方向,其具體路線是賢人政體-榮譽政體-平民政體-僭主政體⑵批判民主制:在民主政體下,人們崇尚自由平等。自由是放縱的,人們?yōu)樗麨?,不能忍受任何的約束,連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平等被不加區(qū)別的給與一切人,不論其是否應該享受平等,平等走向極端,極端的平等帶來極端的奴役,在混亂的無政府狀態(tài)下,獨裁者攫取了權力,憑借暴力建立專制統(tǒng)治,民主政體必然演變?yōu)橘灾髡w⑶對西方分權制衡學說具有重要意義。2.試述馬基雅維利權力政治觀的主要內容,并指出這個理論觀的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和理論意義答:⑴主要內容:①主張國家的根本問題是統(tǒng)治權,統(tǒng)治者應以奪取和保持權力為目的,是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的核心。權力就是使人畏懼的實力或暴力,一個民族應該有自己管理自己的權力,而不是屈服于專制政權的統(tǒng)治②維護國家統(tǒng)治的基礎,一個是法律,一個是軍隊。他重視法律的作用,認為君主應該用法律來治理。人民只有在法律的約束下,才會變得堅定、精明、文雅。然而人是貪婪的,欲望是無窮的,法律有時也無能為力,因此法律必須以武力為后盾。比起為封建領主服務的雇傭軍隊和外國援軍,他主張國家急需訓練一支由自由市民組成的義務軍隊,裝備精良、紀律嚴明、忠于國家。⑵理論基礎:人性惡論,他認為,人類最初和動物一樣,是分散活動的,追求權力和財富是人類最基本的愿望。權力和財富有限,人們的欲望無窮。因此人與人在爭斗中彼此關系是虛假偽善的,人的行為是反復無常忘恩負義的。⑶研究方法:不重書本重實際,從人們歷史和現(xiàn)實經(jīng)驗出發(fā)研究政治問題。⑷理論特點:①丟棄人天生是一個政治動物的問題,將國家建立在人性和人的行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4-溴苯酐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成本核算專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 三農信息服務平臺
- 企業(yè)供電合同范例
- h鋼材采購合同范本
- 產品委托加工服務合同范本
- 入股居間合同范本
- 買二手車寫合同范本有效
- 井蓋模具采購合同范例
- 信貸擔保合同范本
- 電鍍產業(yè)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業(yè)經(jīng)典案例)
- 2025年魯泰集團招聘17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25學年成都高新區(qū)七上數(shù)學期末考試試卷【含答案】
- 企業(yè)員工食堂管理制度框架
- 【開題報告】中小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
- 《辣椒主要病蟲害》課件
- 2024年煤礦安全生產知識培訓考試必答題庫及答案(共190題)
- 《法律援助》課件
- 小兒肺炎治療與護理
- GB/T 36547-2024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wǎng)技術規(guī)定
- 育嬰員初級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