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學設計_第1頁
《望洞庭》教學設計_第2頁
《望洞庭》教學設計_第3頁
《望洞庭》教學設計_第4頁
《望洞庭》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望洞庭》教學設計

【Summary】本文以《望洞庭》的教學設計為例,論述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準備和過程等,從而讓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Key】《望洞庭》教學設計古詩洞庭湖GA0450-9889(2020)03A-0086-03一、教學目標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能力目標:能憑借課文插圖或通過注釋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歌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悟古詩的寫法,嘗試創(chuàng)作詩句,吟誦關于君山的其他詩作。情感目標:感悟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洞庭湖、對祖國壯麗河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學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受劉禹錫筆下的洞庭湖月夜山水的美。朗讀并背誦古詩。三、教學難點理解“兩相和”“鏡未磨”“白銀盤”和“青螺”等詞語的意思,感悟詩歌意境,體會詩人劉禹錫對洞庭湖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嘗試創(chuàng)作詩句。四、先學準備1.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2.搜集君山的傳說,并用幾句話概括出來。五、教學準備1.資料搜集:作者劉禹錫的生平、洞庭湖概況。2.電化教具:多媒體、古詩配樂、古詩唱曲。六、教學過程(一)整體讀,感知美1.導入新課。師: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祖國山川美景圖。(課件出示洞庭湖的風景圖)師:大家知道這些圖片是哪個地方嗎?生:洞庭湖。師:是的,多美的洞庭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在洞庭湖邊吟詩作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跟隨偉大的詩人劉禹錫到美麗的洞庭湖欣賞月夜之美。(板書:望洞庭)2.指名生說洞庭湖的概況和劉禹錫的生平。師: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洞庭湖和劉禹錫的相關信息。(出示兩張課件)[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綿延八百里,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洞庭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qū),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躍龍塔……面積約3900平方公里。][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被白居易稱作“詩豪”。他的許多作品,立意新穎,思想深刻;七言絕句受到民歌的啟發(fā),寫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3.讓學生初讀古詩,要求讀正確、流利,能劃分節(jié)奏,初步感知美。師:是的,劉禹錫寫的七言絕句明快清新,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他寫的《望洞庭》(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要求讀正確、流利,并試著劃分節(jié)奏。(讓生個別讀、齊讀)【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欣賞洞庭湖美景、了解洞庭湖和劉禹錫概況,從而激發(fā)讀詩的欲望?!扒Ю镏校加谧阆隆?,熟讀古詩,是學好古詩的前提,是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的良好開端。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學生能夠讀好古詩,整體感知詩歌的美,為達成認知目標做好準備。(二)理解讀,洞察美1.由學生讀詩,教師檢查學生的先學情況。師:同學們讀得很好,流利有節(jié)奏,下面檢查先學情況,請同學們看黑板,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出示課件:①分小組檢查。②教師補充。③全班交流。相:相互。和:和諧。兩相和:指洞庭湖的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非常和諧。鏡:銅鏡,比喻洞庭湖水面。鏡未磨:未被磨擦過的銅鏡。遙望:遠望)讓學生重點研討“鏡未磨”:未經(jīng)磨擦的銅鏡是什么樣的?劉禹錫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這樣的銅鏡呢?引導學生想象:詩人劉禹錫是在夜晚觀賞洞庭湖,在月光照映下,湖面朦朧一片,而未經(jīng)磨擦過的銅鏡應該就是這種模糊的感覺?!驹O計意圖】教師通過檢查學生的先學情況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通過重點研讀“鏡未磨”并想象月光下湖面朦朧的景象來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從而有助于理解全詩。2.借助課文插圖,簡述古詩大意。(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并鼓勵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述說詩句意思。師:學習古詩,可以借助詞語的意思來理解詩意,還可以通過觀察插圖來理解。請同學們看著插圖,發(fā)揮想象,然后跟同桌說說詩句的意思。(課件出示插圖和詩句)(2)同桌互說詩句的意思。(3)請學生個別回答,教師補充。重點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白銀盤里一青螺”。質(zhì)疑:詩中的“白銀盤”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4)同桌互說詩意,鼓勵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同學先說。(5)再次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大膽發(fā)揮想象,并說說整首古詩意思。師:單句的詩句我們理解得很好,哪位同學能看著畫面,發(fā)揮想象,說完整首詩的詩意,把洞庭湖月夜的美說出來呢?(課件出示整首詩和插圖)(6)學生在小組內(nèi)練說。鼓勵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學生先說,其他學生做好補充。(7)指名學生到講臺前看著多媒體上的插圖解說。(教師出示課件的古詩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設計意圖】自古“詩情畫意”是連為一體的,詩中有畫,讀詩要想象重現(xiàn)詩中的畫面;畫中有詩,讀詩要欣賞詩中精妙語言對畫面的描述?!敖柚n文插圖,簡述古詩大意”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品詩賞畫,通過發(fā)揮想象,填補詩句的含蓄和跳躍,豐富詩句的語言和畫面,達成本節(jié)課的能力目標,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3.感悟寫法。師:多美的洞庭湖月夜??!作者采用了什么寫法把洞庭湖寫得這樣美呢?請大家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古詩)思考兩個問題:(1)詩人看到了什么?聯(lián)想到什么?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師:詩人看到湖面,想到未打磨的鏡子,想到白銀盤,看到遠處的君山,想到青螺,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對祖國河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4.讓學生再讀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美,并背誦古詩。師:學習詩歌除了理解詩意和寫法,還要讀好詩歌。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歌呢?生: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這樣才能讀好古詩。師:請大家想象畫面,試著讀一讀,讀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方法有:(1)想象畫面,自由練讀。(2)配樂再讀,感受音韻。師:讓我們配上音樂,再次感受洞庭湖的美。師:誰能來展示一下?(學生個別讀)師:誰給他評一評?(學生評價略)師:熟讀成誦,讓我們閉上眼睛,來到洞庭湖邊。月亮慢慢地升起來,月光灑在湖面上,湖光秋月兩相和。預備,起!(學生背誦)【設計意圖】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感悟寫法有助于學生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通過多層次的讀,學生感受到了詩歌的意境美,達成了本節(jié)課的認知能力和情感目標,突破了教學難點。(三)對比讀,深化美師:是的,劉禹錫筆下的洞庭湖要多美就有多美,而他文筆之美更讓我們贊嘆,讓我們再次體會劉禹錫文筆之美!請大家再讀下面這兩首詩。(課件出示需要對比的兩首詩)[

望洞庭

望洞庭潭面鏡未磨,

潭面無風鏡未磨,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兩相和。洞庭山水色,

遙望洞庭山水色,盤里一青螺。

白銀盤里一青螺。]1.對比讀,比較兩首詩內(nèi)容的不同之處,并說說劉禹錫筆下《望洞庭》的精妙之處。師:為什么不能去掉這些詞,原詩妙在哪里?2.在自由理解的基礎上,同桌交流。3.指名匯報。(正因無風,湖面才會如此寧靜、和諧;正因為劉禹錫在遠望洞庭的山山水水,遠處的君山才顯得這樣嬌小玲瓏;之所以是“白銀盤”,正因是在皓月銀輝下)4.再讀原詩,深化美。師:是的,劉禹錫之所以能把洞庭湖寫得這么美,除了他獨特的觀察視角和豐富的想象力,更在于他文筆、遣詞的高超。讓我們再次帶著喜歡、贊美以及驚嘆之情讀出洞庭湖的美!【設計意圖】部編教材注重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中國文化有“保底”和“傳承”之功能。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讓學生意識到古詩語言的精煉與美妙,加深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激發(fā)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四)仿寫詩,創(chuàng)造美師:讀得真美!月光下洞庭湖上的漁船星光點點,君山上的鳥兒安靜棲息,湖水輕輕撫摸君山等畫面同樣很美,下面我們四人小組討論怎么仿照劉禹錫后面兩句詩的寫法把更多美的畫面寫出來。(讓學生四人組成合作小組,仿照詩歌最后兩句的寫法,寫一寫月光下洞庭湖上漁船星光點點,君山上鳥兒安靜棲息,湖水輕輕撫摸君山等畫面的美)【設計意圖】部編教材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編排,意在“學習”與“繼承”。在感悟詩歌的基礎上,仿寫詩歌,主要是為了初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的意識,達到“傳承”的作用,更高效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能力目標。(五)延伸讀,升華美1.教師投影映示:[

題君山

題君山雍陶(唐)

方干(唐)煙波不動影沉沉,

曾于方外見麻姑,碧色全無翠色深。

聞說君山自古無。疑是水仙梳洗處,

元是昆侖山頂石,一螺青黛鏡中心。

海風吹落洞庭湖。]2.讓學生自由練讀后,指名讀。3.師:君山自古以來就充滿神奇的色彩,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唐代的雍陶和方干也為君山題過詩,讓我們一起讀一讀他們的詩歌。4.學生上臺匯報課前查閱搜集到的關于君山傳說的資料。5.學生再讀雍陶和方干的《題君山》,再次感悟洞庭湖與君山的神奇之美。【設計意圖】部編教材注重從課內(nèi)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把相關的詩歌優(yōu)化組合,讓學生延伸讀,這樣的設計意在用好部編教材,加深學生對原有教材的理解和感悟,豐富拓展學習內(nèi)容,更是讓學生通過美麗傳說的幻想和精彩的朗讀,繼而升華對古詩的情感。(六)傳唱詩,豐富美師:詩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不僅可以通過讀、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還可以通過唱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唱詩的美。有音樂特長的同學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為詩歌譜曲,用不同的形式把詩歌的美表現(xiàn)出來。(教師播放《望洞庭》的唱詩曲子,學生跟唱)師: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我們的課程也接近尾聲了。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望洞庭》,感受到了洞庭湖的美,也嘗試著創(chuàng)作詩句。雖然創(chuàng)作的詩句不是很成熟,但是只要我們以后多訓練,多創(chuàng)作,相信我們會是祖國燦爛文化的最美傳承人。課下我們還要完成“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