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_第1頁
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_第2頁
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_第3頁
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_第4頁
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

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一)

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千百年來,人類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斷擴展著對神氣大自然,對奇妙的科學以及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在永不停頓的對未知領域的探究中,人類建構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經說過:「科學進步是一種悲喜交集的福音?!惯@是一個富有哲理的比喻?;仡櫲祟惿鐣陌l(fā)展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之所以能夠在一個世紀里創(chuàng)造出比歷其他所有時期所創(chuàng)造的總和還多的財富,就是因為我們的科學研究每每傳來佳音。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就擺脫不了農業(yè)社會的貧窮與落后;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就沒有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工業(yè)革命;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就沒有我們當今的電子時代和五光十色的舒適生活。然而,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它的兩重性,這就是所謂的「禍兮,福之福兮,禍之所伏。」

科技的發(fā)展才推動了人類的進程,是科技的發(fā)展才使人類有著這嶄新又美好的生活??v觀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視科技的發(fā)展回首過去,看四大發(fā)明,獨具鰲頭;觀天文歷法,為之驚嘆;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瞻圓周率值,七位小數;眺絲綢之路,發(fā)展經濟;端青花瓷器,揚名海外??萍及l(fā)展是強國之路,科技發(fā)展是中華民族進步的第一動力,沒有科學,我們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我們哪來的舒適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享受沒有科技的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我們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們哪能住進高樓大廈

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趕上了一個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一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這不光光是我們的祖先在進化時選擇了發(fā)展,選擇了進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鉆研,我們今天的日子時有多少辛勤的科學家們用智慧甚至生命換來的。

生活如此舒適,生活如此愜意,生活如此美妙,我們的平均壽命比古代提高了30歲,看望親友甚至不用出家門,這不都是科發(fā)展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嗎

人類發(fā)展高科技的時候,相對的,也帶來了對環(huán)境、生物和地球帶來重大的影響,例如:臺灣從農業(yè)社會轉變到工業(yè)社會,地球因為人類的工業(yè)活動,大氣中廢氣增多,溫室效應和酸雨的問題日益嚴重,造成河湖中生物的死亡、建筑物腐蝕和全球暖化等生態(tài)問題;另外,器官移植雖然救活了許多人,但社會卻付出極大的醫(yī)療成本,也出現許多不好的現象,像是買賣器官、克隆技術等而未來人類該如何在科技發(fā)展和人類福祉當中取得一個平衡點,是人類現在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總之,科學是艱巨的、誠實的勞動,它啟迪人們的智慧,培養(yǎng)人們的艱苦奮斗精神和求實精神;科學是探索未來、創(chuàng)造未來的,它培養(yǎng)人們宏偉的胸襟,寬闊的眼界,探索的勇氣和創(chuàng)新的膽識;科學是同謬誤做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它培養(yǎng)人們不畏艱險、不怕挫折、鍥而不舍,一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和捍衛(wèi)真理的大無畏勇氣;科學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它同一切投把取巧、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行徑格格不入,它陶冶人們高尚的情操,培養(yǎng)人們的獻身精神。

科技改變歷史,知識改變命運。我們跨入了21世紀,跨入了一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學改變了我們的命運。知識就是力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們的科技在不斷的發(fā)展!我們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

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二)

現在的科技發(fā)展多么驚人,人類的生活水平也步步提高??墒窃谛轮袊鴦偝闪⒌臅r候,中國的重工業(yè)非常落后,科技也不怎么發(fā)達,急需大批經濟、科技、文教等建設人才。

可當時的中國,是個貧油的國家。而且美國科學家也定論:中國地下沒有石油的儲備。就在大家都絕望的時候,有一個人講了一句話:科學證明中國有儲備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他就是我國杰出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聽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后,李四光經過重重阻礙,于1950年春回到祖國的懷抱,并于1958年加入中國*。隨后,規(guī)模大、產量高的大慶油田被探明,中國由此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李四光地質學家為我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袁隆平更是為我國的雜交水稻整套的制種技術做出了貢獻。

1973年,袁隆平爺爺培育并研究出整套制種雜交水稻技術。袁隆平爺爺研發(fā)出雜交水稻后,國際上有許多家機構高薪聘請他出國工作,但是他都婉言謝絕了:我根在中國,我的目標不僅是要讓全國人民吃飽,而且要吃得好。袁隆平爺爺還常說:不愛國就不能成為科學家。

我國的人才還不只這些,正因為有了這些人才,咱們的國家才能強大富興。但是,這些人才都是經過層層考驗和艱苦的訓練,能扛得住的人;在我國科技領域中,這些人作為開創(chuàng)者,譜寫了自己光輝的一面,成為中國科技的奠基人。1964年,我國第一顆*裝置成功。1970年,東方一號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這些事例足以證明我國的科技正迅速發(fā)展。我覺得作為21世紀的學生,更應該好好學習,爭取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三)

科學技術是否真能使經濟更加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更加殷實呢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不能輕易的回答該問題。

我們偉大的民族*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可見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但也有人說科技是把雙刃劍,既有它積極性,又有它的消極之處。

舉些具體事例來說吧,自從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到現在不計其數的科技成果,如第一次科技革命瓦特發(fā)明了蒸汽機,使人力勞動被慢慢的廢棄,是勞動力得到很大提高,自次進入了蒸汽時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愛迪生發(fā)明了電燈,這是一個人類利用電的一個偉大里程碑,從此使蒸汽時代進入了電力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發(fā)明了一系列高科技產品如:電腦,手機等,這些產品的出現標志著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是迄今為止人類歷規(guī)模、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給人類帶了無比豐富的歷史遺產,還推動了勞動力的發(fā)展,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人類的生活更加富足殷實。

但我們不能只看到它的優(yōu)點卻忽略了它的缺點,就它的缺點對人類帶來得是能夠滅絕全人類的,既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被用到的高科技產品飛艇、飛機、毒氣彈、坦克、遠程大炮,二戰(zhàn)中的*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不知有多大,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zhàn),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230000人受傷,這其中就有許多死有科技之下,二戰(zhàn)中參戰(zhàn)兵力超過一億人,大約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科技帶來的。

所以我們說科技有它的雙面性。不能單憑表面就判斷它的好壞。

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四)

隨著全球的科技發(fā)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豐富。地鐵、高鐵、飛機、電話、手機、自動電梯等。這些科技的發(fā)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磁懸浮列車不是緊貼鋼軌行駛,而是以懸浮形式,行駛在軌面上。原來,它利用了電磁感應的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使列車的車身浮起來,再由太陽能、風力或水力等發(fā)動的電力來推動列車前進。這種列車不會有噪音,安全平穩(wěn),不會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日本的磁懸浮列車,是利用電磁鐵和線圈感應的磁場力量,使車身懸浮。英國伯明翰的磁懸浮列車是利用電磁和軌道之間的磁場力量來懸浮列車。

水泥攪拌車是來運泥的,而工地要用分散的泥塊。為了不讓泥水結成硬塊,于是就邊走邊滾動。有一種大型的運動輸車也是圓廂,它是用來運輸液體的車。液罐車的圓形設計有一定的道理,首先以同樣面的材料,以圓形圍成的體積;再是圓形的沒有邊角,不容易破損。圓形的罐體承受壓力也比較均勻。

人造衛(wèi)星是一種高科技的傳播建筑,每過幾年全球必須發(fā)射一顆人造衛(wèi)星。衛(wèi)星由星體、轉發(fā)器及接收與發(fā)射天線、太陽能電源系統(tǒng)、姿態(tài)控制與軌道控制系統(tǒng)等組成。我們看到千里以外的電視節(jié)目是由衛(wèi)星發(fā)射天線到各個地區(qū)的接收戰(zhàn),還會分別提供一些輔助器。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千里以外的電視節(jié)目了。

高層建筑在城市常有,是因為地價昂貴,所出只好采用高層建筑。高層建筑的形成多種多樣,有方柱形、圓形、棱形等。常見的有一字形的建筑,像一個長方形的積木,抗風能力較差。圓柱形建筑抗風能力較好,采用圓柱形建筑有美國亞特蘭大桃樹中心廣場飯店,它是世界上的錐形旅館。錐形建筑的抗風能力,而且抗震的能力比較強大。

科技在改變我們生活,科技正把我們領進一個全新的社會。只要我們熱愛科學,研究科學,觀察科學,就能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境界!

中學生關于科技的議論文800字5篇2023(五)

20世紀結束的鐘聲即將敲響,人類就要邁入千變萬化、不可預知的21世紀的長廊。如何面對這紛繁蕪雜又飛速發(fā)展的新世紀我們人類應如何操控自己未來的命運相信這應該引起我們世博會組委會的關注,并在世博會上將這一內容予以凸現。

因此,我為2023年上海世博會確立的主題是:科技與人文,比翼齊飛。

人類從誕生起,便擁有了兩件武器:科技與人文。從最早的鉆木取火和刻石鑿壁,到現今的計算機技術和日益發(fā)達的人文科學和人類文化,人類從中不斷受益,并借著這兩件武器產生的強大助動力,從茹毛飲血來到了信息時代。兩者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兩者的關系也就如天平的兩端不能偏廢,缺一不可。尤其對于現今的形勢來說,科技與人文的比翼齊飛更顯重要。

這是加速當今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需要。當今時代,科學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人類基因組工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各種絕癥的攻克等等,這所有的發(fā)展都是當今科技飛速發(fā)展的體現,給人類以希望和生存的動力。同時,科技的發(fā)展又給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帶來巨大的沖擊??寺〖夹g能否施之于人類,基因科技會否被亂用而帶來災難,這種種疑問給人類帶來了不小的不安和惶恐。這時,人類便急切地需要人文科學來獨當一面,解決人類發(fā)展道路上的種種困惑,掃清思想道德上的障礙,就如當年馬克思主義給中國帶來了新生的希望。兩者的同等重要性和互補關系可見一斑。

這又是提高全人類素質的必然需要。大千世界究其本原是一個個個體人的組合。為了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個人的作用不能視而不見,個人的素質也亟待提高,從而帶動全人類素質的提高。這樣的任務對于那些發(fā)展中國家尤其嚴峻。這就要求對個人加強兩個文明的建設,用科技和人文現代化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正確的世界觀武裝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