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軍隊文職招錄《教育學》模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軍隊文職招錄《教育學》模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軍隊文職招錄《教育學》模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軍隊文職招錄《教育學》模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軍隊文職招錄《教育學》模擬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軍隊文職招錄《教育學》模擬試卷(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40題)1.在現(xiàn)代歐美教育史上,重視通過教育建設“理想社會”、教學以社會問題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一致”精神的教育思潮是

A.要素主義教育B.改造主義教育C.永恒主義教育D.存在主義教育

2.主張課程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的實際結果”的課程評價模式是

A.目標評價模式B.目的游離評價模式C.外觀評價模式D.CIPP評價模式

3.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臘智者派所確立的“三藝”是

A.音樂、修辭學、幾何學B.文法、辯證法、幾何學C.文法、修辭學、天文學D.文法、修辭學、辯證法

4.()是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jù)和標準

A.教育目的B.教育規(guī)律C.教育內容D.教育任務

5.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jù)地中,以“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為校訓的學校是

A.陜北公學B.延安大學C.華北聯(lián)合大學D.抗日軍政大學

6.19世紀30年代,美國公立學校運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興辦

A.公立小學B.公立中學C.公立職業(yè)學校D.州立大學

7.在法國啟蒙教育思想的影響下,18世紀后期德國出現(xiàn)了采用“適應自然”的教學方式、注重實用性和兒童興趣的新式學校,這類學校被稱為

A.泛愛學校B.文科學校C.實科學校D.國民學校

8.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實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A.國民教育第一B.群眾教育第一C.干部教育第一D.兒童教育第一

9.某校將全體學生分成兩批,一批上午在教室里上課,另一批上午在學校的圖書館、體育館、工廠、商店等場所進行有組織的活動,下午對調。這種做法屬于

A.二部制B.工讀制C.復式教學D.合作教學

10.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是經(jīng)濟增長的關鍵,教育是形成人力資本的重要力量。這一理論的主要缺陷是

A.忽視了教育的其他社會功能B.有教育萬能論的傾向C.忽視了勞動力市場中的其他篩選標準D.夸大了教育對人力資本的作用

11.根據(jù)經(jīng)驗科學的標準,科學教育學的研究任務是

A.描述教育現(xiàn)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

B.揭示教育規(guī)律,確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規(guī)律,規(guī)范教育行為

D.研究教育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12.在教育本質的問題上,楊賢江認為教育是

A.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B.勞動力再生產(chǎn)手段C.不偏不倚的公正事業(yè)D.觀念形態(tài)的勞動領域之一

13.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要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并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這種要求屬于教育目的層級中的()

A.教育目的B.培養(yǎng)目標C.課程目標D.教學目標

14.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具有較強群眾性和普及性特點的教育是

A.人文主義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耶穌會教育

15.貫穿在夸美紐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指導性原則是

A.直觀性原則B.教育性教學原則C.循序漸進原則D.教育適應自然原則

16.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認為,人的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

A.環(huán)境影響B(tài).教育作用C.內在因素D.實踐活動

17.“教育是與種族需要、種族生活相適應的、天性的,而不是獲得的表現(xiàn)形式;教育既無須周密的考慮使它產(chǎn)生,也無須科學予以指導,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為?!边@種教育起源說屬于

A.神話起源說B.生物起源說C.心理起源說D.勞動起源說

18.在現(xiàn)代歐美教育思潮中,主張傳授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倡發(fā)現(xiàn)學習的是

A.改造主義教育B.要素主義教育C.永恒主義教育D.結構主義教育

19.以杜威為代表的經(jīng)驗主義課程論流派認為,課程應()。

A.利于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B.由學生的需要來決定C.重視學生的個體經(jīng)驗D.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

20.下列選項中,屬于運動技能的是

A.搖頭B.系鞋帶C.心算D.作文

21.19世紀末20生紀初在歐美流行的勞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動者是

A.拉伊B.凱興斯泰納C.蒙臺梭利D.克里斯曼

22.世界近代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實施了

A.補償教育B.義務教育C.終身教育D.回歸教育

23.我國最早向外國派遣公派留學生是在()

A.鴉片戰(zhàn)爭B.洋務運動C.戊戌變法D.辛亥革命

24.下列各種個別差異中,不屬于認知方式差異的是

A.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B.沖動型與沉思型C.內控型與外控型D.分析型與綜合型

25.()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所具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

A.教育經(jīng)驗B.教育現(xiàn)象C.教育規(guī)律D.教育方針

26.20世紀20年代,蘇聯(lián)普通學校“綜合教學大綱”取消了學科界限,將全部知識按綜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

A.活動B.自然C.社會D.勞動

27.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墨兩家并稱“顯學”。在教育問題上,墨家不同于儒家主張的是()。

A.重視道德教育B.重視文史教育C.輕視科技教育D.輕視禮樂教育

28.在古代文獻記載中,我國西周時期設在王都的小學和大學,總稱為

A.都學B.鄉(xiāng)學C.國學D.官學

29.在中國教育史上,提出對知識要堅持“效驗”“有證”、對師長要敢于質疑問難的教育家是

A.墨翟B.孟軻C.王充D.韓愈

30.在教育的兩大功能中,()功能是教育的基本、核心功能

A.社會B.個體C.政治D.經(jīng)濟

31.裴斯泰洛齊認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A.兒童對母親的愛B.兒童對父親的愛C.兒童對全人類的愛D.兒童對上帝的愛

32.夸美紐斯“泛智”教育思想指的是()

A.教育內容B.教育對象C.教育方法D.教育內容與對象

33.1913年,黃炎培發(fā)表《學校教育采用實用主義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學制”頒行以來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問題,提出必須

A.改革普通教育B.發(fā)展師范教育C.擴大高等教育D.推進社會教育

34.在社會規(guī)范學習與道德品質發(fā)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學家的研究重點是

A.道德認識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

35.小明親眼目睹欺負弱小的同學經(jīng)常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處罰,而那些愛護弱小的同學則受到大家的喜愛。久而久之,他也變成了一個樂意助人、不欺負弱小的學生。這種學習屬于

A.親歷學習B.觀察學習C.遷移學習D.試誤學習

36.杜威的“思維五步法”包括經(jīng)驗的情境的尋求、問題的產(chǎn)生、資料的占有和觀察的開展、解決方法的提出以及方法的運用和檢驗。他把這種思維稱作

A.反省思維B.情境思維C.邏輯思維D.形象思維

37.按照科爾伯格的理論,以人際關系和諧或“好孩子”為定向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處于

A.前習俗水平B.習俗水平C.后習俗水平D.準習俗水平

38.現(xiàn)代歐美教育史上,主張古典學科在學校課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

A.永恒主義教育B.改造主義教育C.存在主義教育D.結構主義教育

39.幼兒往往認為所有會動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當他們看到月亮會動時,就堅持認為月亮是有生命的。這種構建知識的方式是()

A.同化B.順應C.圖式D.平衡

40.在古代斯巴達,城邦為滿18歲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規(guī)軍事訓練而設立的教育機構是

A.體育館B.埃弗比C.體操學校D.角力學校

二、多選題(10題)41.20世紀后期,教育的發(fā)展特征有()。

A.教育終身化B.教育民主化C.教育多元化D.教育精英化E.教育現(xiàn)代化

42.關于智力表述正確的有()。

A.順利有效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

B.從事任何活動都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C.認識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D.掌握知識技能的前提

43.教育研究的類型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可以做不同的分類。根據(jù)教育研究的目的、對象、范圍、層次、方法等可將教育研究分為。

A.教育哲學研究與教育科學研究

B.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

C.定性的教育研究與定量的教育研究

D.教育政策研究與教育評價研究

E.教育學研究與元教育學研究

44.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有()。

A.定向功能B.調控功能C.評價功能D.規(guī)范功能E.強制功能

45.教師勞動的特點有()。

A.復雜性B.創(chuàng)造性C.示范性D.長期性E.權威性

46.關于美育與藝術教育的關系,理解正確的有()。

A.藝術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途徑

B.藝術教育等同于美育

C.美育與藝術教育有明顯的不同

D.美育與音樂、美術的教學一樣注重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技巧的訓練

E.藝術教育是學校美育的唯一途徑

47.《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明確,高等教育要()。

A.重點發(fā)展應用性學科和專業(yè)

B.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C.適度發(fā)展新興學科、邊緣交叉學科

D.掌握科學文化知識

E.穩(wěn)定和提高基礎學科

48.關于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學發(fā)展中的主要作用,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A.促進教育改革的活力

B.發(fā)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

C.豐富科學研究活動

D.培養(yǎng)未來改革家的重要戰(zhàn)略措施

E.更準確地解釋教育現(xiàn)象

49.德育對智育、體育、美育的促進功能,就共性來看主要有()。

A.動機作用B.習慣和方法上的支持C.提升智慧D.方向作用E.心理支持

50.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中,主要有()三種內化形式。

A.道德內化B.知識內化C.智力內化D.語言內化E.行為內化

參考答案

1.B本題考查考生對20世紀前半期歐美教育思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現(xiàn)代歐美教育思潮中,要素主義教育主張把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永恒主義教育認為教育的性質永恒不變,強調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們人類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存在主義教育主張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在于使學生實現(xiàn)“自我生成”,注重品格教育和個別教育;改造主義教育主張通過教育建設"理想社會",強調教學以社會問題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一致”的精神。

2.B目標評價模式以泰勒為代表,泰勒對此進行了八年研究。泰勒在1934年發(fā)表了《成績測驗設計》一文。八年研究的結果促進了泰勒評價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在他的著作中,泰勒系統(tǒng)地闡述了目標評價模式,開創(chuàng)了教育評價的先河,被后人稱為教育評價的奠基人。泰勒認為,目標是課程評價的依據(jù)和出發(fā)點,通過測量目標的達到程度就能夠判斷教學效果。課程的有效性取決于課程實施時學生行為發(fā)生的變化,評價者關注的是課程是否真正發(fā)生了作用。簡言之,科學一實證主義課程評價就是采用標準參照測驗測量學生的學業(yè),以此判斷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這一課程評價模式有其現(xiàn)實的合理性,方便易行,較為客觀。目標游離評價是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種評價類型,它要求脫離預定目標,重視課程與教學的所有結果,包括非預期結果,其評價重點由“課程計劃想做什么”轉變?yōu)椤罢n程計劃實際做了什么”。外觀評價模式是一種對課程進行比較全面評價的一種模式,它強調描述和判斷兩個主要的操作過程,不僅要看一個具體的課程產(chǎn)生什么樣的結果,而且要重點分析產(chǎn)生特定結果的各種條件和所運用的方法。CIPP評價模式,CIPP是背景(Context)、輸人(Input)、過程(Process)、成果(Product)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的縮寫。CIPP由斯塔佛爾比姆及其同事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并于21世紀初補充和完善。即將成果評價分解為:影響、成效、可持續(xù)性、可應用性四個方面=CIPP模式是較為成熟的方案評價模式,其闡述較為詳盡,設計較為周到。

3.D

4.A考察教育目的的意義。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動的依據(jù)和評判標準、出發(fā)點和歸宿,在教育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同時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題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對一切教育活動都有指導意義,也是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和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據(jù)。

5.D1938年8月毛澤東為抗日軍政大學題詞“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成為該校的校訓。故選D。

6.A

7.A泛愛學校是在啟蒙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出現(xiàn)的,主張采用“適應自然”的教學方式,注重實用性和兒童興趣等。

8.C

9.A

10.C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經(jīng)濟學家舒爾茨。i960年12月,舒爾茨在美國經(jīng)濟學第73屆年會上做了“人力資本投資”的演講。這一演講被稱為人力資本理論的“憲章”。舒爾茨認為:“教育作為經(jīng)済發(fā)展的源泉,其作用是遠遠超過被看作實際價值的建筑物、設施、庫存物資等物力資本的?!币虼?,教育不是一種消費活動,也是一種投資活動,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是一種可以帶來豐厚利潤的生產(chǎn)性投資:人力投資的核心是教育投資;除教育投資外,還有職業(yè)訓練、衛(wèi)生保健等。人力資本理論充分注意到人力資本對個人收人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但其缺陷在于忽視了勞動力市場中的其他篩選標準。故選C

11.A本題考查學生對教育學任務的理解c科學教育學的研究任務為描述教育現(xiàn)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

12.D關于教育的本質,楊賢江在《新教育大綱》的開篇就認為:“教育為‘觀念形態(tài)的勞動領域之一\即社會的上層建筑之一?!惫蔬xD,

13.C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包括: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各學科的課程目標以及教師的教學目標。題干中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里第一學段(1~3年級)的目標要求。教學目標一般是一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

14.B宗教改革的影響很大,新教的力量逐步強大,以路德派和加爾文派為主的新教教育主張興辦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對貧苦兒童免費等,其教育具有較強群眾性和普及性特點。

15.D

16.D本題考查考生對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因素的主要觀點的掌握情況,具體考查的是馬克思主義“內因與外因交互作用論”。此種觀點認為,人的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個體的實踐活動。

17.B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與人的本能相關

18.D在現(xiàn)代歐美教育思潮中,結構主義教育主張傳授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倡發(fā)現(xiàn)學習。

19.D本題考查經(jīng)驗主義課程論。經(jīng)驗主義課程論的代表性人物是杜威,該流派的主要觀點包括:(1)課程應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課程應以兒童為出發(fā)點和目的,促進兒童的生長和發(fā)展。課程的內容不能超出兒童經(jīng)驗和生活的范圍,要考慮到兒童思維需要和興趣,從而引發(fā)兒童的學習動機;(2)課程的組織應心理學化。傳統(tǒng)學科課程的邏輯組織只適用于成年人,兒童作為初學者,沒有能力接受成人完整的經(jīng)驗。所以,課程的組織應該考慮到心理發(fā)展的次序,以利用兒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和能力。故本題選D。

20.B系鞋帶屬于運動技能,心算、作文等屬于心智技能,搖頭屬于生理現(xiàn)象。

21.B

22.B義務教育是根據(jù)憲法規(guī)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點。義務教育是世界近代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成就之一,近代教育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教育的世俗化和法制化等方面。故選B.

23.B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chǎn)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tǒng)治的自救運動。1872年8月11日,“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組織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赴美留學,此后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繼續(xù)遴選30名少年渡洋深造,4年共派出120名,是為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24.C

25.C考察教育規(guī)律的概念。教育規(guī)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lián)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wěn)定性、重復性的特點。

26.D

27.D本題考查墨家思想。儒墨在戰(zhàn)國時并稱為“顯學”。而墨家以自然科學、生產(chǎn)技術和邏輯學為主要特色。故本題選D。

28.C國學設在周天子和諸侯國的王都內,主要是為貴族奴隸主子弟設立的。男童到了一?定年歲后就要進人國學學習。國學分為小學和大學兩級。故選C。

29.C王充(27—約97年),東漢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教育家,博通“眾流百家之言”。他的代表作品是:《譏俗》《政務》《論衡》《養(yǎng)性》,唯《論衡》傳世。王充提出,分辨知識真?zhèn)蔚姆椒ň褪菆猿帧靶灐薄坝凶C”,若要獲得真正的知識,就要敢于“問難”與“距師”。故選C。

30.B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對象,可分為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個體功能指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動的內部結構特征所決定,發(fā)生于教育活動內部,也稱為教育的本體功能,是教育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社會功能指教育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和作用,社會功能是教育的本體功能在社會結構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31.A

32.D夸美紐斯的“泛智”教育主張“把一-切事務交給一切人”,包含兩個含義:(1)教育內容泛智化,他認為人們所受的教育應當是周全的,要“學會一切現(xiàn)世與來生所必需的事項”。(2)教育對象普及化,他指責當時的學校只是為富人貴人設立,窮人、賤人被排斥在校門之外。他要求學校向全體人們敞開大門,不論富貴貧賤,一切男女青年都應進學校。

33.A黃炎培在1913年發(fā)表了《學校教育采用實用主義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學制”頒行以來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問題,提出必須改革普通教育

34.D

35.B

36.A“思維五步法”,是指對某個經(jīng)驗情境中的問題進行反復的、持續(xù)不斷的思考,從而求得一個新情境,解決困難、解答問題。杜威把這種思維叫做反省思維。

37.B

38.A

39.A同化指將新信息納人已有的認知結構中;順序指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信息。

40.B古代斯巴達人十分重視教育(這種教育是軍事化的),認為教育是國家的事業(yè),應為加強國家統(tǒng)治服務。在斯巴迭’城邦為滿18歲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規(guī)軍事訓練而設立的教育機構是埃弗比。

4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