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學第一章總論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9f20a38c8a9edc920c9d7cdd05fe067/99f20a38c8a9edc920c9d7cdd05fe0671.gif)
![傳染病學第一章總論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9f20a38c8a9edc920c9d7cdd05fe067/99f20a38c8a9edc920c9d7cdd05fe0672.gif)
![傳染病學第一章總論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9f20a38c8a9edc920c9d7cdd05fe067/99f20a38c8a9edc920c9d7cdd05fe0673.gif)
![傳染病學第一章總論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9f20a38c8a9edc920c9d7cdd05fe067/99f20a38c8a9edc920c9d7cdd05fe0674.gif)
![傳染病學第一章總論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9f20a38c8a9edc920c9d7cdd05fe067/99f20a38c8a9edc920c9d7cdd05fe06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學第一章總論第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學習目的:1、了解傳染病學的一些名詞、概念。2、掌握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影響因素,傳染病的特征、防治原則。第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傳染?。╟ommunicablediseases)
是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人體后所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第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許多傳染病是常見病、多發(fā)病,嚴重地危害人類健康。在舊中國廣大民眾缺醫(yī)少藥,致使多種烈性傳染病如天花、霍亂、鼠疫等流行十分猖獗,造成重大災難。第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力開展防治工作,使傳染病的發(fā)病率大幅度下降,病死率顯著降低,取得了很大成績。
但有些傳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瀉、出血熱等,每年發(fā)病率仍較高,有時還出現(xiàn)暴發(fā)流行;有些已被基本消滅或得以有效控制的傳染病還有可能再度發(fā)生和流行。第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艾滋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軍團病、基孔肯雅熱
、霍亂和埃博拉出血熱等,其中以艾滋病最引人們注目,目前,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第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一節(jié)
感染與免疫第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一、感染的概念
感染(infection),曾又稱傳染,是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在人體內的一種寄生過程,也是人與病原體相互作用和斗爭的過程。構成感染的必備條件是病原體、人體和它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三個因素。第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感染過程的表現(xiàn)
病原體在人體內寄生過程中,由于病原體的致病力和人體免疫功能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感染過程。(一)病原體被消滅或排出體外(二)隱性感染(三)顯性感染(四)病原攜帶狀態(tài)(五)潛伏性感染第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病原體被消滅或排出體外
在人體有效的防御作用下,如:皮膚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殺菌作用、多種體液成分的溶菌/殺菌作用、血腦屏障、組織細胞的吞噬作用等均能使病原體在體內被消滅或通過鼻咽、氣管、腸或腎排出體外,人體不出現(xiàn)任何病狀。第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不引起組織損傷或病理損害輕微,臨床上多無癥狀、體征和生化改變,只有經免疫學檢驗才發(fā)現(xiàn)已被感染。大多數(shù)隱性感染者,病原體被清除后可獲免疫,使免疫人群擴大。但少數(shù)人未能形成足以清除病原體的免疫力,則轉為病原攜帶者,而成為傳染源。(二)隱性感染第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又稱臨床感染。病原體侵入人體后,通過病原體及其毒素的作用或機體的變態(tài)反應而產生一系列的組織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xiàn)。多數(shù)病例在疾病痊愈后體內病原體被消滅,人體獲得一定免疫力。少數(shù)顯性感染者轉為病原攜帶者,成為傳染源。(三)顯性感染第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四)病原攜帶狀態(tài)
按病原體種類分為帶病毒者、帶菌者與帶蟲者。病原攜帶一般分為健康攜帶者、潛伏期攜帶者、恢復期攜帶者。各種攜帶者都可因排出病原體而成為傳染源。第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在傳染過程中,人體與病原體在相互作用時,保持暫時的平衡狀態(tài),不出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一旦人體防御功能降低,原已潛伏在人體內的病原體便乘機繁殖,引起發(fā)病。常見的潛伏性感染有帶狀皰疹、瘧疾、結核等。(五)潛伏性感染
第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在感染過程中人體免疫反應在抵御病原體致病方面起著主導作用;病原體的侵襲力、毒力、數(shù)量、變異性和病原體的特異性定位等在感染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三、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致病作用第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人體的免疫反應可分為:保護性免疫反應(抗感染免疫)------有利于抵御病原體入侵和消滅病原體變態(tài)反應------促進病理生理過程及組織損害。
保護性免疫反應分為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兩種。四、傳染過程中機體免疫應答作用第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1、天然屏障:皮膚粘膜、血腦屏障和胎盤屏障等;
2、吞噬作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包括游走性的大單核細胞、肝、脾、骨髓、淋巴結中固定的巨噬細胞和各種粒細胞;
3、體液因子:存在于體液中的補體、溶菌酶和干擾素等。(一)非特異性免疫第二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對抗原進行特異性識別而產生的免疫。感染和疫苗接種均能產生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是通過細胞免疫(T細胞)和體液免疫(B細胞)作用而產生免疫應答。(二)特異性免疫第二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T細胞被某種病原體抗原刺激后能對該抗原產生致敏,當再次與該抗原相遇時,則通過細胞毒性和淋巴因子殺傷病原體及其所寄生的細胞。細胞免疫在對抗病毒、真菌、原蟲和部分在細胞內寄生的細菌(如傷寒桿菌、布氏桿菌、結核桿菌、麻風桿菌)的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T細胞還有調節(jié)體液免疫的功能。1、細胞免疫第二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當被某種病原體抗原致敏的白細胞再次受到該抗原刺激后,即轉化為漿細胞,并產生相對應的抗體,即免疫球蛋白,如IgG、IgM、IgA、IgD、IgE等。(2)體液免疫第二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在感染過程中最早出現(xiàn)IgM,是近期感染的標志,有早期診斷意義。
IgG在感染后臨近恢復期時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較長。IgG在體內含量最高,占免疫球蛋白的80%,能通過胎盤,是用于防治某些傳染病的丙種球蛋白及抗毒血清的主要成分。
IgA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倒粘膜上的局部抗體。第二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節(jié)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
及影響因素第二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就是傳染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過程。決定流行過程的三個基本條件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一、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第二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傳染源
是指有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如各種傳染病患者、病原攜帶者及受感染的動物等。第二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傳播途徑
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后,到達某些易感者所經過的途徑。1.空氣、飛沫、塵埃
常見于呼吸道感染的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2.水、食物、蒼蠅
常引起消化道感染的傳染病,如霍亂、痢疾、傷寒等。3.手、用具、玩具既可引起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也傳播消化道傳染病(如傷寒、痢疾、霍亂等)。
第二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4.蟲媒傳播經吸血節(jié)肢動物(蚊子、跳蚤、虱、螨等)叮咬后感染,如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等。
5.體液、血液、血制品
常見于乙型、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
6.母嬰傳播通過胎盤、產道、母嬰密切接觸等,如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
7.接觸傳播與傳染源直接接觸,如狂犬病、皮膚病。另外,當芽胞菌(炭疽、破傷風)、幼蟲(鉤蟲)等污染土壤或水時,土壤和疫水便可成為這些疾病的傳播途徑。第二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人群易感性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稱為易感者。易感者占某一特定人群的比例決定該人群的易感性。易感者增多時易發(fā)生傳染病流行。第三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自然因素:包括地理、氣象、生態(tài)等條件,對流行過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起著重要影響。社會因素:包括社會制度、經濟和生活條件以及文化水平等,對傳染病的流行過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二、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第三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節(jié)傳染病的特征第三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基本特征
是傳染病所特有的征象,也是用作確定傳染病的基本條件。
1、有病原體
2、有傳染性
3、有流行病學的特征流行性、地方性和季節(jié)性
4、有感染后免疫
第三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每種傳染病都是由特異的病原體所引起的,包括各種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能夠發(fā)現(xiàn)病原體有利于傳染病的防治。病原體也是構成傳染的重要因素。(一)有病原體第三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所有傳染病都有一定的傳染性,這是傳染病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最主要區(qū)別。傳染病患者能排出病原體、感染他人和污染周圍環(huán)境,因此,隔離、治療患者及提高人群免疫力(增強體質、預防接種)便成為減少傳染病危害的重要措施。(二)有傳染性第三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傳染病的發(fā)生與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影響。
按傳染病的流行強度和廣度可分為散發(fā)、暴發(fā)、流行和大流行。
許多傳染病的流行與地理條件、氣候條件和人民生活習慣等有關。(三)有流行病學的特征
------流行性、地方性和季節(jié)性第三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夏秋季氣候炎熱,適于腸道細菌及媒介昆蟲繁殖,腸道傳染病及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病的發(fā)病率高;冬春季天氣寒冷,易患流感、百日咳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呼吸道傳染??;適于釘螺繁殖的水網地區(qū)易有血吸蟲病流行;嗜食生魚者易患肝吸蟲病等。第三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傳染病痊愈后,能產生程度不等的特異性保護性免疫。2.感染后免疫屬主動免疫。(四)有感染后免疫第三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臨床特征(一)病程發(fā)展的階段性急性傳染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可分為4個階段。
1、潛伏期
2、前驅期
3、癥狀明顯期
4、恢復期第三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至出現(xiàn)最初的臨床癥狀時止的這段時間稱潛伏期。各種傳染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每種傳染病潛伏期都有一個相對不變的限定時間。潛伏期是確定傳染病檢疫期的重要依據,對一些傳染病的診斷也有一定參考意義。(一)潛伏期
第四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是從起病至癥狀明顯期之前的一段時間。主要表現(xiàn)為頭痛、發(fā)熱、乏力、食欲減退、四肢酸痛等輕微的、無特異性的毒血癥癥狀,一般持續(xù)1~3天。(二)前驅期第四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不同種類傳染病各自出現(xiàn)具有特征性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所見。病情多由輕轉重,到達頂峰,然后隨機體免疫力的產生,病情減輕進入恢復期。(三)癥狀明顯期第四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體征逐漸消退,體力和食欲恢復,直至完全康復?;颊哐逯械奶禺愋钥贵w效價上升,并逐漸達到最高水平。部分患者可轉為慢性或留有后遺癥。(四)恢復期第四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復發(fā):傳染病已進入恢復期或在痊愈初期,病原體又開始繁殖,初發(fā)病的癥狀再次出現(xiàn)。
再燃:當病程進入緩解期,體溫尚未降至正常時,發(fā)熱等病初癥狀再度出現(xiàn)。復發(fā)與再燃第四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常見的癥狀與體征發(fā)熱: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等皮疹:斑丘疹、出血疹、皰疹、蕁麻疹等毒血癥:頭痛、全身不適、關節(jié)肌肉疼痛等第四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發(fā)熱是許多傳染病共有的最常見癥狀。常見熱型有:①稽留熱:高熱,24小時內體溫差在1℃之內,見于傷寒等。②弛張熱:高熱,24小時內體溫差超過1℃,但最低點在常溫之上,見于腎綜合征出血熱等。第四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③間歇熱:24小時內體溫波動于高熱與常溫之下,見于瘧疾、敗血癥等。④回歸熱:驟起高熱,持續(xù)數(shù)日后退熱,間歇數(shù)日后發(fā)熱再現(xiàn),見于布氏桿菌病、回歸熱等。第四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2.皮疹是多種傳染病的特征性體征。常見皮疹有:①斑丘疹:多見于麻疹、風疹及斑疹傷寒,其中,玫瑰疹見于傷寒、紅斑疹見于猩紅熱。第四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②出血疹(瘀點、瘀斑):見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腎綜合征出血熱、登革出血熱及敗血癥等。③皰疹:見于水痘、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等。④蕁麻疹:多見于寄生蟲病、血清病或食物、藥物過敏者。第四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對發(fā)疹性傳染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水痘、風疹多發(fā)于第1病日,
猩紅熱于第2病日,
天花于第3病日,
麻疹于第4病日,
斑疹傷寒于第5病日,
傷寒始于第6病日出現(xiàn)皮疹等。皮疹的出現(xiàn)時間出疹順序及分布狀態(tài)第五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在繁殖過程中不僅可以產生菌血癥、病毒血癥,而且可由其毒素和代謝產物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同時也可在病原體及其代謝產物的作用下刺激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增生,而發(fā)生肝、脾和淋巴結腫大。3.毒血癥、菌血癥、敗血癥、膿毒血癥第五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根據傳染病的臨床表現(xiàn)特點和病程經過,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輕型、中型、重型、暴發(fā)型;典型、非典型等臨床類型。臨床類型的識別對估計病情、判定預后、確定治療方案及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有著重要意義。(三)臨床類型第五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四節(jié)
傳染病的診斷與治療原則第五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一、傳染病的診斷原則(一)臨床資料(二)流行病學資料(三)實驗室檢查第五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全面、準確地詢問病史,系統(tǒng)、細致地體格檢查。應力爭在實驗室檢查結果報出之前作出初步診斷,并進行適當?shù)馗綦x、治療。(一)臨床資料第五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包括年齡、職業(yè)、籍貫、發(fā)病季節(jié)、居住與旅行地點、既往病史、輸血史、密切接觸史、不潔飲食習慣史及預防接種等,結合臨床資料有助于傳染病診斷。(二)流行病學資料第五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實驗室檢查1、一般常規(guī)檢查2、病原學檢查3、免疫學檢測4、其他檢查第五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項目包括血液、尿液、糞便常規(guī)檢驗和生化檢查。血常規(guī)檢驗以白細胞計數(shù)和分類意義較大,如白細胞顯著增多時多為細菌感染。1、一般常規(guī)檢查第五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2、病原學檢查(1)直接檢出病原體(2)病原體分離(3)分子生物學檢測第五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3、免疫學檢測
(1)血清學檢查(2)皮膚試驗(3)T細胞亞群和免疫球蛋白測定第六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活體細胞病理檢查對確定診斷有重要意義,如慢性肝炎。
內鏡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如超聲顯像、計算機斷層攝影(CT)、磁共振顯像(MRI)等也對多種傳染病、寄生蟲病有一定輔助診斷價值。4、其他第六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強調早期隔離治療,盡可能做到就近就地醫(yī)療。要加強護理,做好消毒工作。
二、傳染病的治療原則第六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治療方法(一)一般支持療法(二)病原療法(三)對癥療法(四)中醫(yī)中藥及針灸治療第六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第五節(jié)
傳染病的預防第六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第六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一、管理傳染源(一)對傳染病人的管理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第六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
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管理的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共37種(甲類2種、乙類25種、丙類10)。第六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第六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丙類傳染病是指: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第六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疫情報告
發(fā)現(xiàn)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城鎮(zhèn)于6小時內,農村于1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發(fā)病地衛(wèi)生防疫機構報告,并同時報出傳染病報告卡。第七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二)對傳染病接觸者的管理
與傳染源密切接觸過的健康人,在該病的最長潛伏期內稱接觸者。對接觸者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檢疫措施、醫(yī)學觀察、預防接種或藥物預防。
第七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三)對病源攜帶者的管理
應對其采取管理、治療、隨訪觀察、調整工作崗位等措施。第七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杜絕醫(yī)源性感染。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要堅持做好疫源地消毒和預防性消毒工作。二、切斷傳播途徑第七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1、鍛煉身體,改善營養(yǎng),提高人群的非特異性免疫能力。2、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提高人群的特異性免疫能力。3、加強個人防護和藥物預防對預防某些傳染病也有一定作用。三、保護易感人群第七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我國計劃免疫程序表第七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五計劃免疫程序(一)
出生------卡介苗
乙肝1
1月-------乙肝2
2月-------小兒麻痹糖丸1
3月-------小兒麻痹糖丸2
白百破1
4月-------小兒麻痹糖丸3
白百破2
5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倉儲物流中心裝修合同-@-1
- 時尚發(fā)廊裝修合同樣本-@-1
- 液態(tài)食用油罐車運輸協(xié)議
- 大型商場裝修協(xié)議模板
- 交通運輸渣土運輸協(xié)議
- 商鋪改造半包裝修合同模板
- 寵物運輸合同模板-@-1
- 福建圍墻垂直綠化施工方案
- 主播轉讓合同范本
- 波紋管涵拆除施工方案
- 9.2溶解度(第1課時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2024年審計局公務員招錄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招錄139人完整版附答案【研優(yōu)卷】
-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招聘真題
- 銷售人員薪資提成及獎勵制度
- 2017年江蘇南京中考滿分作文《無情歲月有味詩》5
- 2023年宏觀經濟學考點難點
- 2024-2030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yè)應用需求分析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報告
- 黑龍江申論真題2021年(鄉(xiāng)鎮(zhèn))
- 山體排險合同模板
- 醫(yī)保專(兼)職管理人員的勞動合同(2篇)
- 特殊感染手術的配合與術后處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