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學儒學改造陸王心學代表人物_第1頁
程朱理學儒學改造陸王心學代表人物_第2頁
程朱理學儒學改造陸王心學代表人物_第3頁
程朱理學儒學改造陸王心學代表人物_第4頁
程朱理學儒學改造陸王心學代表人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程朱理學儒學改造陸王心學代表人物2【學習目標】

1.識記并理解宋明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

2.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

3.挖掘理學的思想價值,感悟優(yōu)秀傳統(tǒng)民族文化,增強時代感和使命感。3課堂導入1.結合課本我們來認識上邊圖片中的人物,從左至右依次是?2.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

知道是什么嗎?4

由于歐洲中心論的影響,一些哲學家認為中國沒有哲學,于是人們一直流傳著這種誤解,而我們也曾經(jīng)自卑過。近來有歷史學家曾指出:當西方還沉浸在,或者說迷惑在中世紀黑暗中的時候,宋代的學者已經(jīng)為中國構建了完善的哲學體系,可以說那時候的中國哲學就是世界哲學的頂峰。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么問題?5、檢測自學,串成知識鏈宋明理學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1)隋朝:(2)唐朝:(3)程朱理學儒學改造陸王心學代表人物:(4)思想主張宇宙觀:(5)道德觀:(6)認識論:(7)代表人物:(8)思想主張宇宙觀:(9)道德觀:(10)認識論:(11)發(fā)展6(1)佛道盛行,儒學受挑戰(zhàn)(2)三教合歸儒或三教合一(3)三教并行(4)程頤、程顥、朱熹(5)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6)天理就是“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欲”(7)格物致知(8)陸九淵、王陽明(9)心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心即理也(10)去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11)致良知、知行合一7二、誘思探究,形成思維力

——我思故我在,讓我們撐起思維的長槁,向知識更深處漫溯!8

(一)佛道盛行,儒學要振興

探究(一):理學為什么會產(chǎn)生?9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于北魏至晚唐。現(xiàn)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牧《江南春》唐人李延壽《南史》記,南朝寺觀有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chǎn)豐沃”;唐僧法琳《辨證論》載,至于梁代,寺觀增至兩千八百余所。10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巖,刻畫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間滄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道教圣地——武當山古建筑群,現(xiàn)存4座道教宮殿、2座宮殿遺址、2座道觀及大量神祠、巖廟。11此圖從整體上看是一位和尚的圖像,也就是佛教的代表,即正面是釋迦牟尼。左側頭戴方巾者為儒教的代表,即孔子。右側頭后挽個發(fā)髻的則是道教的圖像,即老子。12材料1.儒學本身在思辯性和理論性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傳統(tǒng)儒學充斥著倫理說教,卻不能對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釋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漢唐儒學簡單的理論體系,已經(jīng)不能應對人們的各種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權威的解釋力。

——人教版教師用書該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自身的哪些問題?13材料2.

公元819年,韓愈向唐憲宗上《論佛骨表》,指出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薄ⅰ捌蛞源斯牵ǚ鹕崂└吨兴?,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后代之惑”。概括材料中韓愈的觀點。結合課本知識思考韓愈在什么樣的思想背景下持此種觀點?該觀點的目的是什么?觀點:佛教是外來之物,與中國傳統(tǒng)不合;要求禁絕佛教。背景:佛道盛行,三教合一,唐代三教并行,儒學獨尊地位受到挑戰(zhàn);儒學自身的缺陷,需要振興儒學。目的:應對佛家盛行帶來的挑戰(zhàn),要復興儒學。14

材料3.亂世不倒翁——馮道

馮道(五代十國時期)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劉守光,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莊宗、后唐明宗、后唐閔帝、后唐末帝、后晉高祖、后晉出帝、后漢高祖、后漢隱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后世史學家出于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這個歷史故事反映當時怎樣的社會狀況?15歸納理學為什么會產(chǎn)生?1.魏晉以來,佛道廣泛傳播,儒學受到了挑戰(zhàn);2.魏晉以來,儒佛道三教融合的趨勢,提供了思想基礎。3.宋代建立前,國家大一統(tǒng)局面遭到破壞,儒家倡導的傳統(tǒng)忠君觀念、倫理道德規(guī)范遭到極大破壞。這種現(xiàn)象對宋朝的統(tǒng)治十分不利,所以,北宋需要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重整倫理綱常、道德規(guī)范,重建社會秩序和思想一統(tǒng)。16材料4.

在朱熹之前,朱熹的先師二程兄弟即出入佛老,程頤對佛教的禮度就十分欣賞,稱“三代威儀,盡在是(佛教)矣,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于身為心,其實一也?!敝祆浜头鸾逃惺裁搓P系?朱熹的老師胡原仲、劉彥沖好佛,對佛教和禪宗很有研究。朱熹受這兩個老師的影響,早年就出入佛、15歲習禪,覺得禪是個好東西。他自己說,從此便“留心于此”。17

探究(二):理學思想是什么?18閱讀材料,概括程朱理學的主要觀點②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痘掴窒壬煳墓募酚^點1: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法則、規(guī)律)(理學核心思想)①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己何與焉?所謂萬物一體者,皆有此理。只為從那里來?!吧^易”,生則一時生,皆完此理?!逗幽铣淌线z書》反映北宋二程提出萬物本原是“理”反映南宋朱熹繼承發(fā)展二程思想,提出以理氣說為中心的天理論程朱理學——尋找圣人的理程朱理學的主要觀點19程朱理學的主要觀點閱讀材料,概括程朱理學的主要觀點④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

——《四書章句集注》③人倫者,天理也?!逗幽铣淌贤鈺肪砥哂^點2:天理本質上是儒家道德“三綱五?!狈从潮彼味贪烟炖砼c倫理道德聯(lián)系起來反映朱熹進一步指出天理反映在人世間就是儒家道德規(guī)范程朱理學——尋找圣人的理20閱讀材料,概括程朱理學的主要觀點⑥“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朱文公文集》觀點3:存天理,滅人欲⑤人之所以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則與禽獸何異矣。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為不善,欲誘之也。誘之而弗知,則至于天理滅而不知反。——《二程集》“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吨熳诱Z類》反映程朱理學把天理與“人欲”對立的主張程朱理學——尋找圣人的理程朱理學的主要觀點21程朱理學的主要觀點閱讀材料,概括程朱理學的主要觀點⑦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抖踢z書》⑧“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禮記·大學》觀點4:格物致知的方法論反映程朱理學主張“格物致知”的“窮理”方法程朱理學——尋找圣人的理22二程(北宋)觀點天理是萬物本原,先理后物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系起來“格物致知”把握“理”朱熹(南宋)觀點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欲“格物致知”目的是明道德之善程朱理學的觀點世界觀(核心):天理是萬物本原,先理后物

道德觀:理在社會上表現(xiàn)為儒家道德規(guī)范

方法論:格物致知程朱理學理學的集大成者23考點陸王心學的主要觀點閱讀材料,概括陸王心學的主要觀點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陸九淵集》②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洞痤櫀|橋書》③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傳習錄中·答顧東橋書》心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反省內心可得天理反映陸九淵認為心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心即理的觀點致良知內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復良知本性陸王心學——尋找內心的理24陸王心學的主要觀點閱讀材料,概括陸王心學的主要觀點

④如今人盡有知得父當孝,兄當?shù)苷?,卻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與行分明是兩件?!秱髁曚浬稀分泻弦弧爸焙汀靶小笔峭粋€活動的兩個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反映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觀點陸王心學——尋找內心的理25陸王心學陸九淵①心是萬物本原(“心即理也”)②求“理”的方法-----內心反省反對“格物致知”

王守仁(陽明心學)

(明代)②

認識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①“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依據(jù)教材歸納陸王心學的主張陸王心學——尋找內心的理26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

材料5.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傳子繼,道之經(jīng)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為夫婦、為兄弟、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應事接物之際,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朱子大全》

材料6.“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

——王陽明《傳習錄》(下)請思考:(1)朱熹和王陽明“理”本質上一樣嗎?他們說的“理”是什么?(2)同樣的“理”朱熹和王陽明認為存在的地方一樣嗎?27材料7.問:“格物須物物格之,還只格一物而萬理皆知?”曰:“怎生便會該通?若只格一物便通眾理,雖顏子亦不敢如此道。須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二程遺書》材料8.“是非之心,不濾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體自然明明覺者也”,“致良知,不假外求”,“若能向里求,見得自己心體,即無時無處不是此“道”。——王陽明

(3)在求“理”的道路上,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主張有何區(qū)別?(4)“格物致知”的“知”和“致良知”的“知”內涵一致嗎?都是什么?28材料9.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p>

——《孟子·告子上》2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于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探究(三):理學思想對后世的影響?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積極影響:強調道德修養(yǎng),強化了讀書人的氣節(jié),樹立為國為民的節(jié)操,有利于提高人的社會責任感。

30殘忍的童年貞潔牌坊的背后是血淚翻開歷史一查……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人死于法,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

——清.戴震

消極影響:三綱五常維系專制,壓制扼殺自然欲求吃人的禮教31材料10.

朱熹重視理學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編《小學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綱五常的道德規(guī)范,他編《論語訓蒙口義》、《童蒙須知》,對兒童的衣著、語言、行為、讀書、寫字、飲食都作了道德規(guī)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