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內容簡介
目錄
總論
第1章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
1.1復習筆記
1.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2章中藥的產地、采集與貯藏
2.1復習筆記
2.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3章中藥的炮制
3.1復習筆記
3.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4章中藥的性能
41復習筆記
4.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5章中藥的配伍
5.1復習筆記
5.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6章中藥的用藥禁忌
61復習筆記
6.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7章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7.1復習筆記
7.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各論
第8章解表藥
8.1復習筆記
2.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9章清熱藥
9.1復習筆記
9.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10章瀉下藥
10.1復習筆記
10.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11章祛風濕藥
11.1復習筆記
11.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12章化濕藥
12.1復習筆記
12.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13章利水滲濕藥
13.1復習筆記
13.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14章溫里藥
14.1復習筆記
14.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15章理氣藥
15.1復習筆記
15.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16章消食藥
16.1復習筆記
16.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17章驅蟲藥
17.1復習筆記
17.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18章止血藥
18.1復習筆記
18.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19章活血化瘀藥
19.1復習筆記
19.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藥
20.1復習筆記
20.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21章安神藥
21.1復習筆記
21.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22章平肝息風藥
22.1復習筆記
22.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23章開竅藥
23.1復習筆記
23.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24章補虛藥
24.1復習筆記
24.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25章收澀藥
25.1復習筆記
25.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26章涌吐藥
26.1復習筆記
26.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27章攻毒殺蟲止癢藥
27.1復習筆記
27.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第28章拔毒化腐生肌藥
28.1復習筆記
28.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總論
第1章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
1.1復習筆記
一、原始社會
中藥的起源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生活實踐和醫(yī)療實踐的結果。
二、夏商周時期★
主要代表作時間
我西見存文獻中最早記載具體藥物的書籍,收錄100多種藥
《詩經》西周
用動植物名稱,如蒼耳、芍藥、枸杞等
《山海經》戰(zhàn)國戴藥120多種,反映了當時我國古代猿防醫(yī)學思想的萌芽
奠定了我國醫(yī)學發(fā)展的理論基礎,是我國現存成書最早的一
《黃帝內經》春秋戰(zhàn)國
部醫(yī)學典籍
表1-1夏商周戰(zhàn)國時期本草學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三、秦漢時期★★★
主要代表作時間意義
《五十二病方》先秦時期載藥240余種,醫(yī)方280多個
《神農本草經》西漢末年載藥365種,分上'中、下三品,為中藥學的發(fā)
(簡稱《本經為至東漢初年展奠定了理論基石,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
表1-2秦漢時期本草學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四、兩晉南北朝時期★★★
主要代表作作者時間意義
共7卷,載藥730種,首創(chuàng)按藥物自然屬性分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南朝梁代類的方法和“諸病通用藥考訂了古今用藥度
量衡,并規(guī)定了湯、酒、膏、丸的制作規(guī)范
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300種中藥的炮制方法,是我
《雷公炮炙論》雷敦南朝交床時期國第一部炮制專著,標志著本草學一新興分支
猙6^
表1-3兩晉南北朝時期本草學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五、隋唐時期★★★
壬要代表作作者時間意義
載藥844種,新增藥114種,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
《新修本草》蘇敬等唐顯慶4年本草,采用圖文對照的方式,開創(chuàng)了世界藥學著作的
《唐本草為23人《659年》先河,新增水單、菱草、山襦、人中白等民間經貽用
藥。記載了用羊肝治療夜盲癥并改善視力的錨
埔卜了大量民1巡物,并根據藥物的功效提出了宣'
唐開元間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十種^類方法,
《本草拾遺》陳藏器
(713?741年)即“十劑”,對后世分類產生重大影響。記錄了人胞
作為強壯劑的效力
《千金方》
孫思遮都對國母劑神曲的性質功效有明確的敘述?!肚Ы鸱剑?/p>
《千金要方加唐代
提出用羊瘠(羊的甲狀腺)及鹿盾治療甲狀腺病
《藥性論》梵根
表1-4隋唐時期本草學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六、宋、金元時期★★
表1-5宋、金元時期本草學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主要代表作作者時間意義
共33卷,載藥1558種,新增藥476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宋元豐5年
唐慎微種,附方3000余首,對宋以前的本
(又稱《證類本草》(1082年)
草學成就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
飲食療法的專門著作,苜次記載蒸
《飲麻正要》忽思彗元代
儲法的工藝制酒
首先提出將將四氣改為四性,最早
《本草衍義》北宋寇宗爽提出要按年齡大小,體質強弱,疾
病新久等決定藥量的本草專著
《開寶本草/嘉祐本草》
我國現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圖譜
《本草圖經》
七、明代★
主要代表作作者時間意義
《本草品匯精要》劉文泰'弘治年間載藥物1815種,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
(又稱《品匯精要為王磐等(1488?1505年)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共52卷,載藥1892種,新鹿374
種,收載了醉魚草、半邊蓮、紫花地丁
《本草綱目》李時珍明1590年
等民間藥物,及曼陀羅、番紅花'番木
鱉等外來藥物,豐富了本草學的內容
記載了新鮮烏頭榨汁、日曬、煙熏,則
《白猿經》——
藥面上結成冰,即烏頭堿的結晶
《炮夷大法》繆希雍明代明代影響最大的炮制專著
《滇南本草》蘭茂—我國現存最豐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表1-6明代本草學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八、清代和民國時期★★
表1-7清代本草學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主要代表作作者時間意義
共十卷,載藥921種,新增藥716種,對
《本草綱目》作了重要的補充和訂正。補
《本草綱目拾遺》趙學敏清1765年
充了太子參、于術、西洋參、冬蟲夏草、
銀柴胡'金錢草、雞血牖等臨床常用藥物
炮炙專書,將歷代各家有關炮制記載綜合
《修事指南》張仲巖
4歸納,較為系統(tǒng)地論述了各種炮制方法。
全書約200萬字,收錄詞目4300條,附
《中國藥學大辭典》陳存仁民國1935年有標本圖冊,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響
的大型藥學辭書
九、當代★
主要代表作時間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曲》—分為三部,是我國保證藥品質量的法典
1977年出版
《中藥大群典》載藥6008種,附以整線圖,有重要文獻價值
2006年修訂再版
正文載藥2202種,附錄1723種,較全面地整理
《全國中草藥匯編》1975年和1986年
了中草藥國書卜研究資料
正文教藥8980種,附錄571種,系統(tǒng)總結歷代本
《中華本草》1999年
草學成果,學科涉獵眾多,分類先進,項目齊全
表1-8當代本草學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1.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一、A型題
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是()。[暨南大學2019研]
A.《本經》
B.《本草綱目》
C.《開寶本草》
D.《新修本草》
【答案】A
【解析】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是《神農本草經》(又稱《本經》或《本草經》)
,一般認為該書約成于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一說是該書成書于東漢末年。
宋代的本草代表性著作是()。[暨南大學2018研]
A.《開寶本草》
B.《本草經集注》
C.《嘉祐本草》
D.《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答案】D
【解析】宋代本草學的代表作是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
草》)。
首見“諸病通用藥”的本草著作是()。[統(tǒng)考2008研]
A.《神農本草經》
B.《本草經集注》
C.《新修本草》
D.《本草拾遺》
【答案】B
【解析】A項,《神農本草經》,秦漢時期,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為我國早
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一次系統(tǒng)總結。B項,《本草經集注》,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編著,載
藥730種,增藥365種。首創(chuàng)按藥物的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及創(chuàng)“諸病通用藥”,如治風通用
藥有防風、防己、秦充、川茸等,治黃疸通用藥有茵陳、桅子、紫草等。C項,《新修本
草》隋唐時期,有本草20卷,目錄1卷,又有藥圖25卷,圖經7卷,計53卷,載藥844種,
新增114種。D項,《本草拾遺》,唐代陳藏器編著,李時珍評價為:“其所著述,博極群
書,精核物類,訂繩謬誤,搜羅幽隱,自本草以來,一人而已?!?/p>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是()。[統(tǒng)考2007研]
A.《神農本草經》
B.《名醫(yī)別錄》
C.《本草經集注》
D.《新修本草》
【答案】D
【解析】A項,《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本草學專著。B項,《名醫(yī)別錄》是
魏晉陶弘景輯匯集《神農本草經》以后的諸家本草著述編錄而成。C項,《本草經集注》
是陶弘景在整理注釋傳抄錯簡的《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增加漢魏以來名醫(yī)的用藥經驗
撰寫而成。D項,《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它是我國第一部官修本草,同時也是世
界上公開頒布的最早的藥典。
下列選項中,增收新藥最多的本草文獻是()。[統(tǒng)考2006研]
A.《本草求真》
B.《本草綱目》
C.《新修本草》
D.《本草經集注》
E.《本草綱目拾遺》
【答案】E
【解析】A項,《本草求真》未增收新藥。B項,《本草綱目》載藥1892種,新增
374種。C項,《新修本草》載藥844種,增收新藥114種(另一種說法載藥850種,增收新
藥120種)。D項,《本草經集注》載藥730種,增收新藥365種。E項,《本草綱目拾遺》
載藥921種,增收新藥716種。
《本草經集注》新增的藥物不可能見于()。[統(tǒng)考2005研]
A.《神農本草經》
B.《新修本草》
C.《證類本草》
D.《本草綱目》
E.《本草綱目拾遺》
【答案】A
【解析】《本草經集注》為梁朝陶弘景所撰。A項,《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
的藥學專著,成書于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梁朝新增的藥材不可能出現在西漢末年至東漢
初年的著作上。B項,《新修本草》為唐朝政府組織編修。C項,《證類本草》為宋朝唐
慎微所著。D項,《本草綱目》為明朝李時珍的著作。E項,《本草綱目拾遺》為清朝趙
學敏所著。
二、填空題
《千金要方》記載了用鹿倚治病。
【答案】甲狀腺
《唐本草》記載了用治夜盲癥。
【答案】羊肝
【解析】《唐本草》(《新修本草》)記載了用羊肝治療夜盲癥并改善視力的經
驗。
唐《食療本草》是由原著,經改編而成。
【答案】孟詵;張鼎
【解析】《食療本草》是食療專著,共3卷。唐代孟詵撰,張鼎增補改編。約成書
于唐開元年間。
第2章中藥的產地、采集與貯藏
2.1復習筆記
一、道地藥材(中藥的產地)★★★★
概念
道地藥材,又稱地道藥材,是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生長環(huán)境適宜、品種優(yōu)良、產量宏
豐、炮制考究、療效突出、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的藥材。
常見的道地藥材
甘肅的當歸,寧夏的枸杞子,青海的大黃,浙江的白術、烏藥,江蘇的薄荷、蒼術,廣東
的陳皮、砂仁等。
二、中藥的采集(部位、方法或時間)★★
表2-1中藥的采集
采集部位或方法或時間舉例
從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益母草、荊芥、紫蘇、稀簽草
全草需連根入藥的可拔起全株小薊、車前草'地丁
需用帶葉花梢的需適時采收夏枯草、蒲荷
在花蕾將放或正盛開時枇杷葉'荷葉、大青葉、艾葉
葉類
深秋或初冬經霜后桑葉
未開放的花蕾或剛開放的花朵野菊花'金銀花、月季花、旋覆花
花、花粉花期短的植物或花朵次第開放分次及時摘取
以花粉入藥的需在花朵盛開時采蒲黃
在果實成熟時(多數果實類藥物)瓜簍、馬兜鈴
果實未成熟時采收果皮或果實(少數果實類藥物)青皮、枳實、覆盆子
果實成熟后(以種子入藥)蓮子、銀杏、沙苑子
以種子+全草入藥的,在種子成熟后割取全草,
果實、種子車前草、車前子
將種子打下后分別曬干貯存
剛成熟時采集(種子成熟時易脫落,或果殼易裂
茴香、至牛子、豆蔻
開,種子散失)
略熟時于清晨或傍晚時分易變質的漿果,如枸杞子、女貞子
根、根早春或深秋時節(jié)(即農歷二月或八月)(多數情況)天麻、葛根、玉竹、大黃、桔梗
(塊)莖夏天(少數情況)半夏、延胡索
春、夏植物生長旺盛,植物體內漿液充沛時(多
黃柏、杜仲、厚樸
樹皮、根皮數情況)
秋后(少數情況)半夏、延胡索
動物類根據實際情況—
礦物類全年、隨時—
三、中藥的貯藏★
中藥貯藏常發(fā)生變異現象,影響中藥變異的常見外界因素有:溫度、濕度、空氣、日光、
微生物、害蟲和鼠害。
貯藏中常見的中藥變異現象
包括蟲蛀、發(fā)霉、變色、走油(泛油)以及氣味散失、風化、潮解、粘連融化、升華、腐
爛等。
常用的中藥養(yǎng)護方法
干燥養(yǎng)護、冷藏養(yǎng)護、密封養(yǎng)護、化學藥劑養(yǎng)護、對抗同貯養(yǎng)護、氣調養(yǎng)護等方法。
2.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一、A型題
傳統(tǒng)上認為某藥產于某一地區(qū)藥材質量最好,而被普遍重視,這種藥材一般是指(
)。[暨南大學2018研]
A,特產藥材
B.名產藥材
C.稀有藥材
D.道地藥材
【答案】D
【解析】道地藥材是指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生長環(huán)境適宜,品種優(yōu)良,栽培(養(yǎng)
殖)、加工合理,歷史悠久,生產規(guī)模大,且質量優(yōu)于其他產地的藥材。
下列哪項不是道地藥材?()。[統(tǒng)考20()5研]
A.四川的附子
B.江蘇的薄荷
C.東北的五味子
D.山東的蒼術
E.云南的茯苓
【答案】D
【解析】四川的道地藥材有:黃連、川芽、烏頭、附子、川貝、川楝子。江蘇的
道地藥材有:薄荷、蒼術;東北的道地藥材有。東北的道地藥材有:人參、細辛、五味子
。山東的道地藥材有:阿膠、瓜簍、沙參、金銀花。云南的道地藥材有:三七、茯苓。河
南的道地藥材有:懷牛膝、懷地黃、懷山藥、懷菊花。廣東的道地藥材有:砂仁、陳皮。
浙江的道地藥材有杭麥冬、杭菊花、浙元參、延胡索、白術、山茱萸、白芍、浙貝母。寧
夏的道地藥材有枸杞。山西的道地藥材有黨參。青海的道地藥材有大黃,內蒙古的道地藥
材有黃黃。
以下除哪項外,都是構成地道藥材的因素?()
A.毒副作用低
B.療效突出
C.歷史悠久
D.地域特點
【答案】A
【解析】道地藥材,又稱地道藥材,是優(yōu)質純真藥材的專用名詞,它是指歷史悠
久、產地適宜、品種優(yōu)良、產量宏豐、炮制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藥材。
二、八月采集植物藥最佳時節(jié)的部位是()。
A.葉類
B.花類
C.全草類
D.根及根莖類
【答案】D
【解析】根及根(塊)莖的采集,一般以早春或深秋時節(jié)(即農歷二月或八月)
采收為佳,因為“春初津潤始萌,未充枝葉,勢力淳濃”“至秋枝葉干枯,津潤歸流于下”,
且“春寧宜早,秋寧宜晚”(《本草綱目》)。
二、X型題
下列各藥中,屬于“四大懷藥''的有()。[統(tǒng)考2012研]
A.黃精
B.牛膝
C.菊花
D.山茱萸
【答案】BC
【解析】四大懷藥是指古懷慶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內)所產的山藥、牛膝、地
黃、菊花四味中藥。
中藥在貯存中常見的變質現象有()。
A.蟲蛀
B.霉變
C.變色
D.走油
【答案】ABCD
【解析】貯存中藥最主要的變質現象為蟲蛀、霉變、變色、走油,此外,常見的
變異現象還包括中藥的氣味散失、風化、潮解、粘連融化、升華、腐爛等。
三、名詞解釋
中藥的變異
答:中藥的變異是指中藥在運輸、貯藏過程中,因管理不當,養(yǎng)護不善,在外界條件和自
身性質相互作用下,發(fā)生物理、化學變化,出現發(fā)霉、蟲蛀、變色、變昧、泛油、風化等
現象,直接影響藥物的質量與療效。
發(fā)霉
答:發(fā)霉是指在適當溫度(20?35℃)和濕度(相對濕度75%以上或中藥含水量超過15%
)和足夠的營養(yǎng)條件下,中藥表面附著或內部寄生的霉菌繁殖滋生的現象。
變色
答:變色是指中藥在采收、加工、貯藏過程中,由于受到溫度、空氣、日光的影響而引起
中藥自身原有色澤改變的現象。
走油
答:走油,又稱泛油,是指含有脂肪油、揮發(fā)油、黏液質、糖類等成分較多的中藥,在溫
度和濕度較高的條件下,出現的油潤、返軟、發(fā)黏、顏色變深等現象。
第3章中藥的炮制
3.1復習筆記
中藥炮制的方法★★★★
表3-1中藥炮制的方法
具體
中藥炮制方法具體內容作用或應用
方法
修治純凈、粉碎和切制
漂洗
浸泡
水制:用液體悶潤包括淋潤、洗潤、泡潤、浸潤、晾潤、蓋潤、伏潤、露潤、復潤'雙潤
輔料處理藥材噴灑灑清水、酒、酷、蜜水、姜汁
借藥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藥材極細粉用于礦物類(如朱砂、雄黃)、
水飛
末的方法,可減少研磨過程中粉末的損失貝殼類(如海蛤殼)藥物的制粉
清炒法(單炒”根據溫度,分為:炒黃(表面微黃或能嗅到藥物固有的氣味)、
炒焦(表面焦黃,內部淡黃)、炒炭(外部枯黑,內部焦黃)
炒
加輔料炒法(合炒):麥萩炒、米炒、土炒以及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后
三者又稱燙)
火制:將藥物藥物與液體輔料拌潤并炒至一定程度,使輔
改變藥性,增強療效或減低毒副
經火加熱處理炙料逐漸滲入藥物內部。常用的液體輔料有
作用
蜜、酒、醋、姜汁、鹽水
用猛火直接或間接微燒藥物。
燃
直接懶:龍骨、牡蠣。間接燃:粽相炭、血余炭
煨將藥物用濕面或濕紙包虞,置于熱火灰中或月1吸油紙與藥物隔層分開進行加熱
減低藥物毒性、烈性或附加成
煮藥物與水或輔料放在鍋中共煮
分,熠強藥物療效
改變或熠強藥物的性能,降低藥
至清蒸、加輔料蒸
物的毒性
藥物放干鋼罐中或搪姿器孔中,加入一定液
水火共制燉防止藥效走失、輔料揮發(fā)
體輔料,蓋嚴,放入水鍋中燉一定時間
用于種子類藥物去皮及肉質多
烘將藥物快速放入潴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
汁類藥物的干燥處理
將藥物戴燒紅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淬后易于粉碎,目輔料被其吸
淬
中,使其酬脆收,發(fā)揮預期療效
其他制法制霜、發(fā)酎、發(fā)芽、精制和藥拌
3.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一、A型題
朱砂入藥的正確炮制方法是()。[暨南大學2018、2019研]
A.水飛
B.炙
C.煨
D.煨
【答案】A
【解析】朱砂含硫化汞,遇火則析出水銀,有大毒,應用水飛法炮制。
何首烏炮制的目的是()。[統(tǒng)考2015研;上海中醫(yī)藥大學2018研]
A.便于貯藏
B.便于制劑
C.改變性能
D.引藥入經
【答案】C
【解析】何首烏炮制是為了改變性能。制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
筋骨,化濁降脂。生何首烏:解毒,消癰,截瘧,潤腸通便。
淬法屬于下列哪種制法?()
A.火制
B.水制
C.水火共制
D.修制
【答案】C
【解析】水火共制法指是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藥物還必須加入其他輔料進行
炮制。包括煮、蒸、燉、淬等方法。
地黃制熟之目的是()。
A.增強作用,提高療效
B.解除藥物毒性
C.便于貯存和制劑
D.改變性能及功效,適應病情需要
【答案】D
【解析】生地黃功專清熱涼血、滋陰生津,而酒制熟地黃則成補血滋陰、益精填
髓之品。
砂仁的主要產地是()。
A.山東
B.廣東
C.陜西
D.貴州
【答案】B
【解析】廣藥指廣東、廣西南部及海南、臺灣等地所出產的道地藥材,如產于廣
東的砂仁、巴戟天、陳皮、海南的檳榔等。
二、X型題
水飛法常用于下列哪些類藥物的炮制?()[統(tǒng)考2006研]
A.果實類
B.根莖類
C.貝甲類
D.礦物類
【答案】CD
【解析】水飛法是指借藥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中藥材極細粉末的方法。常用
于礦物類、甲殼類藥物的制粉,如水飛朱砂、爐甘石、滑石、蛤粉及雄黃等。
以下哪些是水火共制的方法?()
A.淬
B.炙
C.蒸
D.燉
【答案】ACD
【解析】水火共制的方法包括煮、蒸、燉、如1、淬等方法。
炙法選用的輔料是()O
A.蜜
B.酒
C.醋
D.姜汁
【答案】ABCD
【解析】炙法常用的液體輔料有:蜜、酒、醋、姜汁、鹽水等。如蜜炙百部、款
冬花、枇杷葉可增強潤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茸、當歸、牛膝可增強活血之功。
輔料炒選用的輔料有()。
A.砂
B.土
C.大米
D.麥賽
【答案】ABCD
【解析】輔料炒所加的輔料可分為麥秋、米、土、砂、蛤粉和滑石等。
三、名詞解釋
炮制[暨南大學2019研]
答:炮制,又稱“炮炙”“修事”“修治”,是指中藥在應用或制成各種劑型前,根據中醫(yī)藥理
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的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而進行必
要的加工處理的過程。
藥拌
答:藥拌是指藥物中加入其他輔料拌染的方法。如朱砂拌茯神、砂仁拌熟地黃。
發(fā)芽
答:發(fā)芽是指將具有發(fā)芽能力的種子藥材用水浸泡后,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使其萌發(fā)
幼芽的方法。如稻芽、谷芽、麥芽。
皆精制
答:精制是指水溶性天然結晶藥物,先經過水溶除去雜質,再經濃縮、靜置后析出結晶的
方法。如將樸硝精制成芒硝、元明粉。
煨法
答:煨法是指將藥物用濕面或濕紙包裹,置于熱火灰中或用吸油紙與藥物隔層分開進行加
熱的炮制方法。如:煨肉豆蔻、煨木香、煨生姜、煨葛根等。
炙法
答:炙法是指將藥物與液體輔料共置鍋中加熱拌炒,使液體輔料滲入藥物組織內部或附著
于藥物表面的炮制方法。屬于火制的一種方法。
第4章中藥的性能
4.1復習筆記
一、四氣★★
定義
四氣,又稱四性,是指寒熱溫涼四種藥性。
寒熱溫涼屬性的區(qū)分
(1)能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一般屬于寒性或涼性(寒涼類);
(2)能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一般屬于溫性或熱性(溫熱類)。
寒涼藥和溫熱藥的功效以及與主治的關系
功效與治則關系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滋陰除蒸、瀉熱通便、
寒涼藥
清熱利尿、清化熱痰、清心開竅、涼肝息風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溫里散寒、暖肝散結、補火助陽、溫陽利水、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
溫熱藥
溫經通絡、引火歸元、回陽救逆等
表4-1寒涼藥和溫熱藥的功效以及與主治的關系
二、五味★★★★
定義
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不同的藥味。有些還具有淡味或澀味。
五味的實際意義
(1)標示藥物的真實滋味;
(2)提示藥物作用的基本范圍。
五味所代表藥物的作用及主治
五味描述作用主治藥類分屬
解表藥、行氣藥、活
辛能散能行發(fā)散、行氣、行血表證及氣血阻滯之證
血藥等
滋養(yǎng)補虛、消食和胃、
補垃、和中、調和藥正氣虛弱、食積不化、脫腹攣急
甘能補能和能緩調和藥性及緩解疼痛
性、緩急止痛疼痛及調和藥性、中毒解救等
的藥物
自汗瓷汗、肺虛久咳、久瀉久痢、固表止汗、斂肺止咳、
酸能收能罡收斂、固澀、生津遺精渭精、遺尿尿頻、崩帶不止?jié)c止瀉'固精縮尿、
等證固崩止帶的藥物
清熱瀉火、下氣平喘、
清泄火熱、泄降氣逆、
能泄、能燥、火熱證、喘咳、嘔惡、便秘、濕降逆止嘔、通利大便、
苦通泄大便、燥濕、堅
能堅證、陰虛火旺等證清熱燥濕、散寒燥濕、
陰(瀉火存陰)
、瀉火存陰的藥物
大便燥結、痰核、瘤痛、藏猥痞瀉下通便及軟化堅
咸能下、能軟瀉下通便、軟堅散結
塊等證硬、消散結塊的藥物
淡能滲、能利利水滲濕水腫'腳氣浮腫'小便不利之證利水滲濕的藥物
自汗盜汗、久瀉久痢、遺尿尿頻、
澀能收、能澀收斂、固澀(同“酸”)同唯”
遺精滑精、崩帶不止等證
表4-2五味所代表藥物的作用及主治
五味與五行、五臟
酸入肝(屬木)、苦入心(屬火)、甘入脾(屬土)、辛入肺(屬金)、咸入腎(屬水)。
三、升降浮沉★★★
定義
升降浮沉是表示藥物對人體作用的不同趨向性。
升一上升提舉,趨向于上;
降一下達降逆,趨向于下;
浮一向外發(fā)散,趨向于外;
沉一向內收斂,趨向于內。
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1)與四氣五味有關
①凡藥物味屬辛、甘,氣屬溫、熱,多是升浮藥,如麻黃、升麻、黃芭等;
②凡藥物味屬苦、酸、咸,性屬寒、涼,多是沉降藥,如大黃、芒硝等。
(2)與藥物質地輕重有關
①花、葉、皮、枝等質輕的藥物大多為升浮藥,如蘇葉、菊花、蟬蛻等。
②種子、果實、礦物、貝殼及質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藥,如蘇子、枳實、牡蠣、代赭石等。
③某些特殊性藥材——“諸花皆升,旋覆獨降;諸子皆降,蒼耳獨升”。
旋覆花是花但藥性沉降而不升??;蒼耳子是果實但藥性升浮而不沉降。
④部分藥物具有雙向性:川萼上行頭目、下行血海,白花蛇內走臟腑、外徹皮膚。
(3)受到炮制的影響
有些藥物酒制則升,姜炒則散,醋炒收斂,鹽炒下行。如大黃,屬于沉降藥,峻下熱結、
瀉熱通便,經酒炒后,大黃則可清上焦火熱,可治目赤頭痛。
(4)與配伍有關
升浮藥在大隊沉降藥中能隨之下降:沉降藥在大隊升浮藥中能隨之上升。
升降浮沉所代表藥物的作用及主治
升降浮沉性味質地作用趨向功效
疏散解表'宣毒透疹、解毒消瘡'宣肺止
性主溫熱,味咳、溫里散寒、暖肝散結、溫通經脈、通
升浮藥輕清至虛主上升'向外
屬辛、甘、淡痹散結'行氣開郁'活血消以開竅醒神、
升陽舉陷、涌吐等
清熱瀉火、瀉下通便、利水滲濕、重鎮(zhèn)安
神、平肝潛陽、息風止痙、降逆平喘、止
性主寒涼,味
沉降藥重濁堅實主下行、向內嘔、止呃、消積導滯、同表止汗、斂肺止
屬酸、苦、咸
咳、澀腸止瀉、固崩止帶、灌精止遺、收
斂止血、收濕斂瘡等
注:升降浮沉的用藥原則一“順著病位,逆著病勢”。
表4-3升降浮沉所代表藥物的作用及主治
四、歸經★
定義
歸經是指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有特殊的親和作用。
確定依據
通過臟腑辨證用藥,從臨床療效觀察中總結出來的用藥理論。
歸經的方法
衛(wèi)氣營血、三焦用藥的歸經方法和臟腑經絡歸經法。
五、毒性★
古代毒性的概念
(1)毒藥是藥物的總稱,毒性是藥物的偏性;
(2)毒性是藥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標志。
現代藥物毒性的概念
(1)定義
毒性一般是指藥物對機體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及損害性。
(2)分類
包括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亞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變、致畸胎
、成癮等。
中藥毒性分級
大毒、有毒、小毒三級分類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類方法。
產生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
包括劑量過大,誤服偽品,炮制方法不當,制劑服法不當,配伍不當,以及藥物貯存不當
,品種不同,劑型不恰當,給藥途徑不同及個體差異等。
4.2典型題和考研真題詳解
一、A型題
臨床見脅痛易怒,抽搐驚恐等癥,一般應選用歸哪經的藥物?()[暨南大學2019研]
A.歸心經
B.歸肺經
C.歸肝經
D.歸腎經
【答案】C
【解析】心經病變多見心悸失眠;肺經病變常見胸悶喘咳;肝經病變每見脅痛抽
搐等證。因此臨床見脅痛易怒,抽搐驚恐等癥,一般應選用歸肝經的藥物。
治療筋脈拘急疼痛的藥物多具有()。[暨南大學2018研]
A.甘味
B.辛味
C.酸味
D.苦味
【答案】B
【解析】甘味“能補能和能緩“,即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
o甘味藥多用治正氣虛弱、食積不化、腕腹攣急疼痛及調和藥性、中毒解救。
根據陰陽學說,藥用五味,下列屬陰的是()。
A.酸、苦、甘
B.酸、苦、咸
C.辛、甘、酸
D.辛、甘、淡
【答案】B
【解析】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種滋味。辛味有發(fā)散之性,甘味能滋補
與緩急,淡味有滲泄作用,酸味能收斂,苦味能降能堅,咸味能軟堅和瀉下。故辛、甘、
淡味屬陽,酸、苦、咸味屬陰。
下列各類藥中,具有沉降藥性的是()。[統(tǒng)考2010研]
A.活血祛瘀藥
B.重鎮(zhèn)安神藥
C.開竅藥
D.解表藥
【答案】B
【解析】升降浮沉是表示藥物對人體作用的不同趨向性。一般升浮藥,其性主溫
熱,味屬辛、甘、淡,質地多為輕清至虛之品,作用趨向多主上升、向外,功能升陽發(fā)表
、祛風散寒、涌吐、開竅等;沉降藥,其性主寒涼,味屬酸、苦、咸,質地多為重濁堅實
之品,作用趨向多主下行向內。功能瀉下、清熱、利水滲濕、重鎮(zhèn)安神、潛陽息風、消食
導滯、降逆止嘔、收斂固澀、止咳平喘等。
按照藥性理論,治療瘦瘤、爆瘍的藥物大多具有()。[統(tǒng)考2009研]
A.辛味
B.苦味
C.咸味
D.甘味
【答案】C
【解析】按照藥性理論,五味之中的咸味藥“能下、能軟”,具有瀉下通便、軟堅
散結的作用,故咸味藥多用治大便燥結、瘦瘤、驍瘍、痰核、夕做癖痞塊等證。
下列選項中,具有沉降性質的藥物是()。[統(tǒng)考2008研]
A.祛風濕藥
B.行氣藥
C.清熱藥
D.解表藥
【答案】C
【解析】升降浮沉是藥物對人體作用的不同趨向性。主要是依據藥物作用于機體
所產生的不同療效、所表現出的不同作用趨向來確定的。升浮藥多溫熱,味屬辛、甘、淡
,質地多為輕清至虛之品,作用趨向多主上升、向外。其所代表藥物:解表藥、溫里藥、
祛風濕藥、行氣藥、活血祛瘀藥、開竅藥、補益藥、涌吐藥等。反之,沉降藥其性多寒涼
,味屬酸、苦、咸,質地多為重濁堅實之品,作用趨向多主下行、向內。其所代表藥物有
清熱藥、瀉下藥、利水滲濕藥、降氣平喘藥、降逆和胃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收斂止
血藥、收澀藥等。
下列除哪項外,均屬于藥性升降沉浮的確定依據?()[統(tǒng)考2007研]
A.藥物的劑型
B.藥物的效用
C.藥物的性味
D.藥物的質地輕重
【答案】A
【解析】升降浮沉表示藥物對人體作用的不同趨向性。藥物升降浮沉的確定依據
有四個方面:①藥物的質地輕重;②藥物的氣味厚??;③藥物的性味;④藥物的效用。藥
物的臨床療效是確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據。
不宜使用辛味藥治療的病證是()。[統(tǒng)考2007研]
A.氣虛證
B.氣滯證
C.血寒證
D.血瘀證
【答案】A
【解析】辛味藥具有發(fā)散、行氣、行血的作用,多用于表證及氣血瘀滯證?!靶辽?/p>
耗氣”,耗氣是辛味藥的副作用,因此氣虛證不宜使用辛味藥治療。
中藥藥性中,五味的確定是()。[統(tǒng)考2006研]
A.僅從口嘗獲得
B.僅從藥物療效中推導
C.以口嘗獲得為主,從藥物療效中推導為輔
D.從藥物療效中推導為主,以口嘗獲得為輔
E.從口嘗、鼻嗅中獲得
【答案】D
【解析】五味的產生,首先是通過口嘗,更重要的還是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觀察
,不同味道的藥物作用于人體,產生不同的反應,獲得不同的治療效果,從而總結歸納出
五味的理論。五味不僅僅是藥物味道的真實反映,更重要的是對藥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下列除哪項外,均為苦味藥的作用?()
A.清泄火熱
B.瀉火存陰
C.通利小便
D.通泄大便
E.降泄逆氣
【答案】C
【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堅,具有清泄火熱,降泄逆氣,通泄大便,瀉火存陰,
燥濕等作用。C項,通利小便是淡味藥的作用。
淡味的主要作用是()。
A.化濕
B.滲濕
C.燥濕
D.逐水
【答案】B
【解析】淡味“能滲、能利”,即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
二、X型題
可歸心經的是()。
A.安神藥
B.開竅藥
C.活血藥
D.涼血藥
【答案】ABCD
【解析】A項,安神藥主入心、肝經,具有鎮(zhèn)驚安神或養(yǎng)心安神的功效;B項,開
竅藥辛香走竄,皆入心經,具有通關開竅、醒腦回蘇的作用;C項,活血藥多具辛味,部
分動物、昆蟲類藥物多味咸,主入血分,以歸心、肝兩經為主;D項,涼血藥偏入血分以
清熱,多歸心、肝經。
藥性沉降的是()。
A.清熱藥
B.瀉下藥
C.利濕藥
D.安神藥
【答案】ABCD
【解析】一般沉降藥,其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容運營轉正述職報告
- 八上農業(yè)課件教案
- 幼兒園五大領域知識講座
- 阿瓦提縣2025屆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陜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傳感器與檢測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演化計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激光原理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計量分析方法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數值計算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省咸陽百靈中學2025年高三寒假檢測試題英語試題含解析
- 合同管理知識培訓課件
- 中國藝術歌曲賞析及實踐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四川音樂學院
- 校園法制宣傳課件
- 2024年電信銷售員工年終總結
- 2025中國信創(chuàng)服務器廠商研究報告-億歐智庫
- 2025年度執(zhí)業(yè)藥師職務聘用協議模板
- 2025年遼寧省盤錦市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高校畢業(yè)生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浙江杭州建德市林業(yè)總場下屬林場招聘8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5年版)權威解讀
- 《水庫大壩安全監(jiān)測管理辦法》知識培訓
- 裂隙等密度(玫瑰花圖)-簡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