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培訓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7_第1頁
心理咨詢師培訓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7_第2頁
心理咨詢師培訓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7_第3頁
心理咨詢師培訓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7_第4頁
心理咨詢師培訓變態(tài)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7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變態(tài)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

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第一頁,共八十一頁。目錄第一節(jié)變態(tài)心理學概述第二節(jié)心理正常與異常第三節(jié)常見心理異常癥狀第四節(jié)常見精神障礙第五節(jié)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第六節(jié)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分類第七節(jié)關于健康心理學第八節(jié)壓力與健康第二頁,共八十一頁。第一節(jié)變態(tài)心理學概述人的心理活動的兩個方面正常心理活動和異常心理活動第三頁,共八十一頁。4如何正確理解心理活動的正常與異常正常和異常是表現在不同個體身上的,個體形成群體心理活動的正常和異常有互相轉化的可能性有異常心理活動的個體并不是心理活動完全異常異常部分經過系統治療可以改善或完全被矯正心理活動的正常和異常在人群中會永遠并存第四頁,共八十一頁。精神障礙的概念精神障礙:用來描述心理異常,區(qū)別于精神病,“精神病”一詞已經放棄使用。精神病性:幻覺;妄想;顯著的興奮和活動過多;并非抑郁或焦慮引起的嚴重而持久的社會性退縮;顯著的精神運動行遲滯;緊張癥性行為。出現“精神病性”癥狀,稱為精神病性問題。第五頁,共八十一頁。

第一單元變態(tài)心理學的對象變態(tài)心理學的定義變態(tài)心理學是以心理與行為異常表現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分支學科第六頁,共八十一頁。對心理異?,F象的早期關注希波克里特:人之所以瘋狂,是因為有害的體液流入大腦對心理異常現象的現代說明興奮和抑制的沖突潛能趨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礙固著焦慮壓抑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第二單元學科簡史第七頁,共八十一頁。行為主義的解釋:神經癥和精神病的產生是由興奮和抑制這兩個基本神經過程的沖突造成的。興奮強——神經衰弱抑制強——癔癥人本主義的解釋:心理異常是由于“潛能”趨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礙,是“自我”無法實現的結果。第八頁,共八十一頁。第二節(jié)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

第一單元正常心理活動的功能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保障人順利地適應環(huán)境,健康地生存發(fā)展。保障人正常地進行人際交往,在家庭、社會團體、機構中正常地肩負責任,使社會組織正常運行。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性。第九頁,共八十一頁。異常心理:喪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動第二單元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的區(qū)分第十頁,共八十一頁。心理學的區(qū)分原則統一(同一)性原則: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幻覺、妄想、自知力)。有無“自知力”是精神科在臨床上作為判斷精神障礙的指標。協調性原則: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知情意的統一)穩(wěn)定性原則:人格的相對穩(wěn)定性第十一頁,共八十一頁。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標準化區(qū)分:(四類判別標準)醫(yī)學標準:以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變化為根據統計學標準:偏離正常平均值內省經驗標準:病人或觀察者的內省體驗社會適應標準:行事背離社會準則第十二頁,共八十一頁。第三節(jié)常見心理異常的癥狀心理現象心理過程心理特性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意向)/行為過程動力:需要、動機能力人格:氣質與性格第十三頁,共八十一頁。第一單元:認知障礙

一、感知障礙

感覺過敏感覺減退內感性不適錯覺幻覺分類見后頁感知綜合障礙:視物變形癥、非真實感等感知障礙知覺障礙感覺障礙第十四頁,共八十一頁?;糜X分類按感覺器官不同: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幻觸和內臟性幻覺

按體驗的來源:真性幻覺

假性幻覺按產生條件:功能性幻覺(同一感受器官)思維鳴響(思維化聲、思維回響)心因性幻覺第十五頁,共八十一頁。疑難解析

真性幻聽VS假性幻聽

真性幻聽:多為言語性幻聽,也就是說其內容多為言語性質,就像平常人說話一樣,有節(jié)奏、語音、語調等的變化,見于多種精神疾病。

假性幻聽:和前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是所謂“聽”到的聲音是直接在腦內呈現的,不是通過聽覺器官聽到的。第十六頁,共八十一頁。內感性不適Vs內臟性幻覺內感性不適:屬于感覺障礙,是軀體內部產生的各種不舒適感或難以忍受的異樣感覺。【特點】性質不明確、部位不具體甚至多變;常常局限于單一的感覺通道;癥狀并不荒謬,軀體疾病也可能有類似的表現,注意區(qū)分。內臟幻覺:屬于知覺障礙?;颊邔|體內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臟器有性質很明確、部位很具體的一種異常知覺體驗?!咎攸c】定位明確,性質怪異,缺乏相應的軀體表現。

第十七頁,共八十一頁。疑病妄想常常是繼發(fā)于內臟性幻覺的,就是說先有內臟性幻覺-------我的肝腐爛了,再有疑病-------我的肝有病,并對此堅信不疑。內臟性幻覺是知覺,是患者的主觀體驗,疑病妄想是思維,是對主觀體驗作出的主觀判斷。

疑病妄想vs內臟性幻覺第十八頁,共八十一頁。二、思維障礙第十九頁,共八十一頁。思維內容障礙:妄想按內容分類:關系妄想、被害妄想、物理影響妄想等。

按起源及與其他精神癥狀的關系分:原發(fā)性妄想和繼發(fā)性妄想。強迫觀念(強迫性思維)超價觀念:由某種強烈情緒加強了的,并在意識中占主導意識的觀念。第二十頁,共八十一頁。

超價觀念Vs妄想妄想總是個人獨特的信念;凡是兩個或更多的人共有的信念,即具有社會可接受性(socialacceptability),或約定的真實性(consensualvalidity)的信念都不是妄想而只可能是超價觀念。——摘自許又新著《精神癥狀的分析》感應性妄想。

第二十一頁,共八十一頁。概念辨析強迫有強迫和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

強制性思維vs強迫觀念相同點:都是求助者不能自控的思維。不同點:強制性思維又叫思維云集,量大而雜,混亂,內容一般不重復。強迫觀念具體,一般在同一時刻只有一種,反復出現。第二十二頁,共八十一頁。三、注意障礙、記憶障礙與智能障礙注意障礙:●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動共有的屬性,對判斷是否有意識障礙有重要意義(意識障礙總是伴隨有注意障礙)●臨床常見:1、注意減弱——患者主動和被動注意的興奮性減弱;2、注意狹窄——注意范圍顯著減小,主動注意減弱。(意識障礙時、激情狀態(tài)、專注狀態(tài)、智能障礙等)記憶障礙:1、記憶增強;2、記憶減退;3、遺忘(包括順行性遺忘、逆行性遺忘和心因性遺忘);4、錯構;5、虛構等。智能障礙:1、精神發(fā)育遲滯;2、癡呆。第二十三頁,共八十一頁。四、自知力障礙自知力:指患者對自己精神疾病認識和判斷能力臨床上一般以精神癥狀消失,并認識自己的精神癥狀是病態(tài)的,即為自知力恢復。第二十四頁,共八十一頁。第二單元情緒障礙一、以程度變化為主的情感障礙:情感高漲、情感低落、焦慮(包括驚恐發(fā)作)、恐怖。二、以性質改變?yōu)橹鞯那楦姓系K:情感遲鈍(喪失鮮明情感反應)、情感淡漠(喪失基本情感反應)、情感倒錯(喪失內在協調性)。

三、腦器質性損害的情感障礙:情感脆弱(林妹妹樣)、易激惹、強制性哭笑、欣快。

第二十五頁,共八十一頁。概念辨析焦慮vs恐懼恐懼有對象,焦慮沒有固定對象??謶种赶虍斍埃箲]指向未來。例:“考試焦慮”,是對將要來到的考試的焦慮。情感淡漠vs情感遲鈍情感遲鈍是量的減少,表現為一些高級的、精細的情感逐漸受損。情感淡漠是對什么都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第二十六頁,共八十一頁。第三單元意志行為障礙一、意志增強二、意志缺乏(多見于精分)三、意志減退(多見于抑郁)四、精神運動性興奮——分為協調性和不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兩種五、精神運動性抑制——包括木僵、違拗、蠟樣屈曲、緘默、被動性服從、刻板動作、模仿動作、意向倒錯、作態(tài)、強迫動作。第二十七頁,共八十一頁。第四節(jié)常見精神障礙0器質性精神障礙1使用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和障礙2精神分裂癥、分裂型障礙和妄想性障礙3心境障礙4神經癥、應激相關障、軀體形式障礙5伴生理紊亂和軀體因素的行為綜合征6成人人格障礙和行為障礙7精神發(fā)育遲滯8心理發(fā)育障礙9通常起病于童年與青少年期的行為和情緒障礙10未特指的精神障礙第二十八頁,共八十一頁。第一單元精神分裂癥和其它妄想性障礙精神分裂癥:病因未明,有感知、思維、情緒、意志和行為等多方面障礙,以精神活動的不協調和脫離現實為特征。意識、智能一般正常,但有認知功能障礙。多起病于青壯年,緩慢起病,病程遷延。部分出現精神衰退。發(fā)作期自知力基本喪失。妄想性障礙(偏執(zhí)性精神障礙):是一種以系統妄想為突出臨床表現的精神性障礙。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診斷名稱不同的一組障礙,共同特點:⑴在兩周內急性起病;⑵以精神病性癥狀為主;⑶起病前有相應的心因;⑷在2~3個月內痊愈。第二十九頁,共八十一頁。第二單元心境障礙心境障礙(舊稱情感性精神障礙):以明顯而持久的情緒高漲或低落為主的一組精神障礙,心境改變通常伴有整體活動水平的改變。其他癥狀大多是繼發(fā)于心境和整體活動的改變,嚴重者可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大多有反復發(fā)作傾向,每次發(fā)作常常與應激性事件或處境有關。臨床上需要進行系統治療,心理咨詢和治療是輔助性的,注意鑒別和轉診。第三十頁,共八十一頁。一、躁狂發(fā)作三高:情緒高漲、思維奔逸、精神運動性興奮輕躁狂、無精神病性癥狀的躁狂、有精神病性癥狀的躁狂、復發(fā)性躁狂(ICD-10無此診斷)第三十一頁,共八十一頁。二、抑郁發(fā)作三低:情緒低落、思維緩慢、精神運動性遲滯(言語動作的減少或遲滯)發(fā)作形式:輕度、中度、重度抑郁發(fā)作(伴有/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第三十二頁,共八十一頁。三、雙相障礙高漲或低落交錯發(fā)作本病的特點是反復(至少兩次)出現心境和活動水平明顯紊亂的發(fā)作,紊亂有時表現為心境高漲、精力和活動增加(躁狂或輕躁狂),有時表現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動減少(抑郁)。發(fā)作間期通常以完全緩解為特征。本次為抑郁,既往有過躁狂;本次為躁狂既往有過抑郁障礙第三十三頁,共八十一頁。四、持續(xù)心境障礙特點:持續(xù)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礙,每次發(fā)作極少嚴重到輕躁狂或輕度抑郁,可以持續(xù)多年,有時占據生命的大部分時間,因而造成相當大的痛苦和功能缺陷。發(fā)作形式:環(huán)性心境障礙、惡劣心境(包含抑郁性神經癥)第三十四頁,共八十一頁。第三單元神經癥神經癥的定義:是一種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持久的心理沖突,病人覺察到這種沖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礙心理功能或社會功能,但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第三十五頁,共八十一頁。神經癥的特點意識的心理沖突精神痛苦持久性妨礙心理/社會功能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基礎第三十六頁,共八十一頁。神經癥的評估≤3分:非神經癥4-5分:可疑神經癥≥6分:確診神經癥評分*以最近3個月情況評估第三十七頁,共八十一頁。神經癥處理神經癥性問題:慎重對待求助者自知力良好咨詢師有資質、有經驗、能勝任注意觀察,必要時會診或轉診力求早期診斷,有困難及時會診或轉診無資質的咨詢師要尋求上級咨詢師幫助,或轉診第三十八頁,共八十一頁。第四單元應激相關障礙又稱為反應性精神障礙或心因性精神障礙,是一組由心理、社會(環(huán)境)引起的異常心理反應而導致的精神障礙是心理咨詢臨床工作的一個重要領域第三十九頁,共八十一頁。一、急性應激障礙遭受急劇、嚴重的精神打擊后,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發(fā)病病程數小時至數天表現:意識障礙、意識范圍狹窄、定向障礙,言語缺乏條理,對周圍事物感知遲鈍;②可出現人格解體,有強烈恐懼,精神運動性興奮或精神運動性抑制。第四十頁,共八十一頁。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又稱延遲性心因性反應,指患者在遭受強烈的或災難性精神創(chuàng)傷事件后,延遲出現、長期持續(xù)的精神障礙。從創(chuàng)傷到發(fā)病間的潛伏期可從數周到數月不等。病程呈波動性,多數可恢復,少數可轉為慢性,超過數年,最后轉變?yōu)槌志玫娜烁窀淖?。第四十一頁,共八十一頁。?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表現:“閃回”(闖入性重現):回想受打擊的經歷、有創(chuàng)傷性內容的惡夢、錯覺、幻覺、觸景生情的痛苦(如目睹遺物、舊地重游、周年日等情況時出現異常痛苦,伴生理反應)對創(chuàng)傷性經歷的選擇性遺忘回避:在麻木感和情緒遲鈍的持續(xù)背景下,發(fā)生與他人疏遠、對周圍環(huán)境漠無反應、快感缺失、回避易聯想起創(chuàng)傷經歷的活動和情境。警覺性增高:植物神經過度興奮,伴有過度警覺、失眠焦慮/抑郁:可有自殺觀念第四十二頁,共八十一頁。三、適應障礙適應障礙:在重大的生活改變或應激性生活事件的適應期,出現的主觀痛苦和情緒紊亂狀態(tài),常會影響社會生活和行為表現。一般遭遇生活事件后的1個月內,病程一般不超過6個月。個人素質或易感性在發(fā)病的危險度和適應障礙的表現形式方面有重要作用。表現:情緒障礙:抑郁、焦慮、煩惱、或以上混合無力應付的感覺,無從計劃或難以維持現狀一定程度的處理日常事物能力受損可伴有品行障礙,尤其是青少年第四十三頁,共八十一頁。

應激性事件:影響社會生活網絡的完整性(居喪、分離);影響較廣泛的社會支持系統和價值系統(移民、難民);發(fā)展中的轉化和危機(入學、成為父母、未能實現個人希望的目的、退休等)第四十四頁,共八十一頁。應激相關障礙第四十五頁,共八十一頁。第五單元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是在個體發(fā)育成長過程中,因遺傳、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個體心理與行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為模式,這種模式偏離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并給個體自身帶來痛苦,或貽害周圍。心理咨詢和治療作用有限,可以進行一些輔助性的工作第四十六頁,共八十一頁。人格障礙常見類型一、偏執(zhí)性人格障礙:猜疑、固執(zhí)己見二、分裂樣人格障礙:奇特、冷漠、人際疏遠三、反社會性人格障礙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違法亂紀、冷酷無情四、沖動性人格障礙:陣發(fā)性情緒爆發(fā),伴沖動性行為五、表演性人格障礙:過分感情用事,夸張六、強迫性人格障礙:過分要求嚴格,完美無缺七、焦慮性人格障礙:緊張、提心吊膽、不安全和自卑,總是需要被人喜歡和接納,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因習慣性地夸大日常處境中潛在危險,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動的傾向。八、依賴性人格障礙:依賴,不能獨立解決問題,怕被人遺棄,常常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第四十七頁,共八十一頁。第六單元心理生理障礙

與心理因素相關,以生理活動異常為表現形式的精神障礙

一、進食障礙: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神經性嘔吐

二、睡眠障礙:失眠癥、嗜睡癥、睡行癥、夜驚、夢魘、發(fā)作性睡病第四十八頁,共八十一頁。第七單元癔癥又稱歇斯底里,沒有器質性病變,以人格傾向為基礎,在心理社會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產生的精神障礙1、分離性障礙:部分或完全喪失對自我身份識別和對過去的記憶包括:癔癥性意識障礙、情感暴發(fā)、癔癥性假性癡呆、癔癥性遺忘、癔癥性身份障礙、癔癥性漫游、癔癥性精神病等。第四十九頁,共八十一頁。2.轉換性癥狀:遭遇無法解決的問題或沖突時,以軀體癥狀的方式表達。表現為運動/感覺障礙,檢查無器質性病變。運動障礙:肢體癱瘓、痙攣發(fā)作感覺障礙:癔癥性失明、癔癥性失聰、感覺缺失3.癔癥的特殊表現形式:流行性癔癥或集體發(fā)作第五十頁,共八十一頁。第五節(jié)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第一單元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義第二單元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第三單元相關概念的區(qū)分及內涵第五十一頁,共八十一頁。第一單元關于心理健康的定義心理健康的標志是:①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②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③有幸福感;④在職業(yè)工作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本書定義:指心理形式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第五十二頁,共八十一頁。第二單元評估心理健康的標準?許又新評估心理健康的三標準體驗標準:以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世界作為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兩條:

?良好心情

?恰當的自我評價第五十三頁,共八十一頁。許又新:評估心理健康的三個標準?操作標準:也叫效率標準,指用觀察、實驗和測量等方法,衡量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效應。包括:?心理學標準(心理的效率)?社會標準(社會功能):工作、 學習效率和人際關系

第五十四頁,共八十一頁。許又新:評估心理健康的三個標準?發(fā)展標準:縱軸。對個體心理狀況進行縱向考察和分析。

第五十五頁,共八十一頁。郭念鋒:關于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心理活動強度:對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健康↓心理活動耐受力:對慢而長的精神刺激耐受↓健康↓周期性節(jié)律:節(jié)律↓,心理健康↓意識水平:注意水平↓,心理健康↓暗示性:暗示性↑,心理健康↓?????心理康復能力:康復能力↓健康↓心理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健康↓自信心:自信心↓健康↓社會交往:接觸↓健康↓環(huán)境適應能力:適應性↓健康↓第五十六頁,共八十一頁。健康和不健康都包含在正常心理內心理咨詢的主要對象是人的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分類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可疑神經癥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異常第三單元:相關概念的區(qū)分及內涵第五十七頁,共八十一頁。第六節(jié)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的分類

第一單元概述一、用途1、使咨詢心理學與鄰近學科的區(qū)分2、進行合理的臨床診斷3、限定心理健康咨詢范圍4、咨詢方案的制定5、療效評估6、心理健康問題的深入研究7、職業(yè)培訓8、心理健康狀況調查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第五十八頁,共八十一頁。二、效度:即真實性,意思是分類中的類別在哪些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觀真實。(借鑒了神經癥的分類)癥狀學效度預測效度自然發(fā)展的預期干預下的預期結構效度人口學因素、個性心理特征、身體健康水平社會變遷第五十九頁,共八十一頁。第二單元心理不健康的分類第六十頁,共八十一頁。第七節(jié)關于健康心理學第一單元概述健康心理學是“保健、診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學”工作領域:軀體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促進和維護健康的心理學問題疾病防御和治療中的心理學問題疾病患者的心理學問題促進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政策的制定第六十一頁,共八十一頁。第二單元常見的軀體疾病患者的心理問題一、軀體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問題對客觀世界和自身價值的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患者的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自身的體驗和感覺上情緒低落時間感覺發(fā)生變化精神偏離日常狀態(tài)(如男性患者生病的時候想媽媽)第六十二頁,共八十一頁。二、心理學對軀體疾病治療的意義對于疾病治愈的理解,必須從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這三個方面著眼,使患者在這三個方面同時好轉第六十三頁,共八十一頁。第一單元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一、壓力的定義壓力是壓力源和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壓力源是現實生活要求人們去適應的事件壓力反應包括主觀覺察到壓力源后出現的心理、生理和行為反應壓力作為一個過程,會對主體形成增強或降低其健康水平的結果。

第八節(jié)壓力與健康第六十四頁,共八十一頁。二、壓力源的種類:1.生物性壓力源2.精神性壓力源3.社會環(huán)境性壓力源:這是一組直接阻礙和破壞個體社會需求的事件。社會環(huán)境性的壓力源,分為兩大類:(1)純社會性的:社會變革、戰(zhàn)爭等(2)由自身狀況造成的人際適應問題。通常壓力源是綜合的。第六十五頁,共八十一頁。三、壓力源的評測:社會再適應量表日常生活中小困擾的測量知覺壓力的測評四、壓力的內省經驗雙趨沖突趨避沖突雙避沖突雙重趨避沖突第六十六頁,共八十一頁。67第六十七頁,共八十一頁。第二單元壓力的適應壓力的種類:(1)一般單一性生活壓力(2)疊加性壓力(包括同時性疊加壓力和繼時性疊加壓力)(3)破壞性壓力:戰(zhàn)爭—PTSD,自然災害---災難征候群(驚嚇-恢復-康復)壓力的適應:

在適應壓力的三個階段中,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狀態(tài)各有特點。(一般適應癥候群)警覺階段:調動機體搏斗階段:耗竭機體,易激惹,敏感脆弱衰竭階段:無法繼續(xù)抵抗第六十八頁,共八十一頁。第三單元壓力的臨床后果和中介系統一、壓力如何造成臨床癥狀體質、壓力論:壓力和個體的身體素質,對疾病的發(fā)生同時起作用器官敏感論:反應最敏感、活動強度和頻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第六十九頁,共八十一頁。二、從壓力源到臨床相的邏輯過程對壓力的響應階段中介系統的增益或消解過程認知系統的作用:認知、評估:結果是否威脅、事件嚴重性、自己能力調節(jié)控制:行為、認知、環(huán)境人格:外控型、內控型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物質支持、精神支持)生物調節(jié)系統的作用臨床相階段及時型癥狀和滯后型癥狀第七十頁,共八十一頁。單選題1、內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