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器官的變態(tài)_第1頁
植物器官的變態(tài)_第2頁
植物器官的變態(tài)_第3頁
植物器官的變態(tài)_第4頁
植物器官的變態(tà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植物器官的變態(tài)第1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肉質直根(fleshytaproot)

肉質直根上部為下胚軸發(fā)育而成。這部分沒有側根發(fā)生,下部為主根基部發(fā)育而成,具有二縱列或四縱列側根。蘿卜的肉質直根大部分是次生木質部,木薄壁組織非常發(fā)達,貯藏著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且不木化。木薄壁組織中,分散有大型的,排列成輻射行列的網(wǎng)紋導管。木質部內沒有纖維,在木薄壁組織中的若干部位,有的細胞可以恢復分裂,轉變成為副形成層(accessorycambium)。副形成層再產生三生木質部(tertiaryxylem)和三生韌皮部(tertiaryphloem)。次生韌皮部發(fā)育很弱。胡蘿卜的肉質直根,木質部所占比例較少,大部分由次生韌皮部組成。韌皮薄壁組織非常發(fā)達,貯藏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第2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菾菜根的結構比較復雜,除次生結構之外,形成很發(fā)達的由副形成層所產生的三生結構。三生結構的發(fā)生,先從中柱鞘衍生出額外形成層。向外分裂分化出三生韌皮部,向內分裂分化出三生木質部,由此構成若干三生維管束。以后再由三生韌皮部的外層薄壁組織產生新的額外形成層,繼續(xù)形成第三圈的三生維管束。如此重復,可以達到8-12層。第3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塊根

塊根(roottuber):是由不定根或側根經(jīng)過增粗生長而成的肉質貯藏根。甘薯的塊根第一階段是正常的次生生長,次生木質部是由木薄壁組織和分散排列的導管組成的。第二階段是甘薯特有的異常生長,出現(xiàn)副形成層的活動。副形成層可以由許多分散的導管周圍的薄壁細胞恢復分裂而形成,也可以在距離導管較遠的薄壁組織中出現(xiàn)。副形成層分裂,向外產生富含薄壁組織的三生韌皮部和乳汁管,向內產生三生木質部成分。第4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塊根第5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氣生根

生長在空氣中的根均稱為氣生根(aerialroot)。分為支持根(proproot)、蘭科植物的氣生根(從潮濕空氣中吸收水分或雨水而貯藏起來)、攀緣根(climbingroot)和呼吸根(呼吸根組織疏松,適宜于輸送和貯存空氣)。第6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支持根第7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攀緣根第8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板狀根第9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呼吸根第10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寄生根

寄生根:菟絲子屬、列當屬、無根藤屬等寄生植物有寄生根(吸器,parasiticroot)。第11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列當?shù)?2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莖的變態(tài)

(一)地下莖的變態(tài):莖生長于土壤中變?yōu)橘A藏或營養(yǎng)繁殖的器官,即為地下莖。這種莖與根的區(qū)別是:地下莖具有明顯的節(jié)和節(jié)間,節(jié)上具有小而退化的鱗片葉,頂端具有頂芽、葉腋具有腋芽。 1、根狀莖(ehizome):莖橫臥地下,較長,似根,如蘆葦、竹、藕、姜等。第13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塊莖

塊莖(tuber):頂端有頂芽,四周有芽眼,幼時有鱗片葉,如馬鈴薯。 塊莖結構由外至內為周皮、皮層、維管束環(huán)、髓環(huán)區(qū)及髓。第14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鱗莖

鱗莖(bulb):扁平或圓盤狀的地下莖,由許多肥厚的鱗葉包圍,如洋蔥、大蒜(有時食用整個部分,成熟的大蒜抽莖開花后,鱗葉干枯成膜狀,鱗葉間的肥大腋芽即大蒜瓣,成為食用的部分)。鱗莖第15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球莖

球莖(corm):短而肥的地下莖,其上有頂芽、幼葉、鱗片葉和腋芽,節(jié)和節(jié)間明顯。如芋、慈姑、荸薺。第16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1.匍匐莖(stolon):莖細長,匍匐地面,節(jié)上生根、長芽。(二)地上莖的變態(tài)第17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肉質莖

肉質莖(fleshystem):莖肥厚多汁,貯藏水分和養(yǎng)料,如仙人掌。

第18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葉狀莖

葉狀莖(葉狀枝,cladode或phylloid):葉退化或早落,莖變?yōu)槿~狀,執(zhí)行光合作用,如文竹、假葉樹等

第19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莖卷須

莖卷須(stemtendril):有些植物的攀援莖上形成莖卷須,攀援物體使植物上升,如葡萄(其莖卷須的位置與花或果序的位置相當)、黃瓜(其莖卷須位于葉腋)。第20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5.莖刺莖刺(stemthorn):又稱為枝刺,位于葉腋,由腋芽發(fā)育而來,可分支,不易剝落,如皂莢、枸桔等。 薔薇、月季等莖上刺,是莖表皮的突出物,稱為皮刺。第21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莖刺和皮刺第22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葉的變態(tài)

1.苞片(bract)和總苞(phyllary):生長在花下面的變態(tài)葉,稱為苞片,苞片多枚聚生在花序的外圍,稱為總苞,對花起保護作用,如蒲公英的花。 2.鱗葉(scaleleaf):有兩類:木本植物包圍在被芽外的鱗葉,常具絨毛或粘液,起保護幼芽的作用,如楊樹;生長在地下莖上的鱗葉,有的膜質化,起保護作用,有的肉質化,起貯藏作用,如洋蔥大蒜等。 3.葉卷須(leaftentril):葉的一部分變?yōu)榫眄殻试矬w使植物上升如豌豆,其復葉頂端的2-3對小葉變?yōu)榫眄?。?3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葉卷須第24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葉刺(leafthorn)葉刺(leafthorn):葉或葉的一部分變?yōu)榇虪?,通常對植物體起到保護作用,如刺槐的托葉刺,小檗的葉刺、仙人掌的葉刺等。第25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葉刺第26頁,課件共29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捕蟲葉捕蟲葉(leafins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