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_第1頁
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_第2頁
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_第3頁
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_第4頁
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NUMPAGES11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古漢語中的人稱代詞是哪些語文"學習分享到:1.第一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余、予”等,還有帝王的專稱“朕”和“孤”。通常都可譯為“我”、“我們”、“我的”、“我們的”。

2.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3.第三人稱: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4.關(guān)于己稱,即“自稱”,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譯為“自己”的意思。

5.關(guān)于“旁稱”,亦稱為別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譯為”別人”、“人家”。

6.關(guān)于“尊稱”,即對人的禮貌稱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閣下”等,一般譯為“您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意思。

7.個人在對話中用“賤稱”,也叫“謙稱”。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譯為“我”一、

人稱代詞

第一人稱:吾、我、予(余)、卬

教材例句補例:

1、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对姟吩疲骸畱?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穸?,吾知免乎!小子!”(論語·泰伯)啟:通“晵“,視也。

2、《孝經(jīng)》:“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p>

“吾“一般不用作賓語。但可作前置賓語。例如:

1、今者吾喪我。(莊子·齊物論)

2、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莊子·秋水)

3、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4、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先進)

5、我勝若,若不吾勝。(莊子·齊物論)

補充:

1、“卬”也是第一人稱代詞,例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詩經(jīng)·鄭風·匏有苦葉)

2、先秦時期一般人也可自稱“朕”:朕皇考曰伯庸。(屈原《離騷》)

第二人稱

教材例句補例: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睗h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表椡跖?,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祗益禍耳?!表椡鯊闹?。(史記·項羽本紀)唐·司馬貞《史記索隱》:“俎亦機之類,故夏侯湛《新論》為‘機’,機猶俎也。比太公於牲肉,故置之俎上?!?/p>

注意:古人相見時多不直接稱“爾汝”,如相稱,則或表輕賤,或表關(guān)系十分親密。例如:

1、

人能充無受爾汝之實,無所往而不為義也。(孟子·盡心下)楊伯峻《孟子譯注》注:“受爾汝之實指受人輕賤的言行?!弊g文:“人能夠把不受輕賤的實際言行擴而充之,那無論到哪里都合于義了?!?/p>

2、其俗無尊卑皆汝之。(晉書·姚弋仲載記)

3、游雅常眾辱奇,或爾汝之。(北史·陳奇?zhèn)鳎?/p>

4、禰衡少與孔融作爾汝之交。(世說新語·言語)

5、

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杜甫《醉酒歌》)

第三人稱

重要結(jié)論:“其”字只能作定語,“之”字只能作賓語。

也就是說,上古時期還沒有充當主語的第三人稱代詞!

“其”=名詞+之

關(guān)于人稱代詞的幾點說明:

(一)之、其均可活用而指第一、第二人稱。例如:

1、

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谝粋€“之”指對方,第二個“之”指自己。

2、[滕世子]謂冉友曰:“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於大事,子為我問孟子?!?/p>

——“恐其不能……”等于說“恐怕我之不能……”

(二)有時“其”不是人稱代詞而是指示代詞,例如:

1、

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其人”指“這個人”或者“那個人”;

2、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而齊有其地矣?!坝衅涞亍敝福ㄒ呀?jīng))“擁有那樣多的土地)了。

(三)在上古時期,人稱代詞單復數(shù)同形.例如:

1、

魯衛(wèi)諫曰:“齊其疾我矣!”——魯、衛(wèi)本是兩個國家,但這里仍說“我”而不像后代那樣說成“我等”,更不會說成“我們”。

2、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徽f“用一句話概括它們”。

(四)“吾儕”、“吾屬”、“若屬”、“爾等”等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稱代詞復數(shù),而是含有貶義的說法。例如:

1、吾儕何知焉?

2、

范增對項莊說:“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這是范增叫項莊進去殺了劉邦,并且強調(diào),我這是為你考慮,如果你今天不殺他,將來你們這幫人必定被劉邦俘虜(若屬皆且為所虜),言下之意是我沒事,不會當俘虜?shù)?,你們這幫人才會。明顯含有輕視對方的意味。

(五)古人常用謙稱代替第一人稱,尊稱代替第二人稱。

謙稱如:寡人、不谷、臣、小人、老婦、仆、愚……

尊稱如:君、大王、王、陛下、子、先生、足下……

(六)稱對方的“字”表示尊敬,自稱其名也表謙遜?!x書時要注意古人的“名”和“字”!第一次出現(xiàn)時一般出現(xiàn)全名,第二次出現(xiàn)時往往只出現(xiàn)名或字,而省去了姓。

二、

指示代詞

(一)

近指:是、此、斯、茲(對比:是心足以王矣?!诵闹院响锻跽?,何也?)

(二)

遠指:彼[后來發(fā)展成為帶有人稱代詞的性質(zhì),但因表遠指(則?。┯殖3еp視意味。如:“彼哉!彼哉!”(論語·憲問)“彼陷溺其民”。(孟子·梁惠王上)]

遠指、近指對比例: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蘇軾《前赤壁賦》)——“斯”指眼前的江水,“彼”指天上的月亮。

(三)“之”在先秦也可以是指示代詞,例如:

1、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jīng)·周南·桃夭》)——這個姑娘出嫁,會使她的夫家和順。

2、之二蟲又何知?(《莊子·逍遙遊》)——這兩個動物(蜩,即蟬;學鳩,小鳥)又知道什么?

(四)“夫”字帶有輕微指示性,有時可譯出,有時可不譯。例如:

1、小子何莫學夫詩?(《論語·陽貨》)——學生們?yōu)槭裁床粚W習《詩經(jīng)》?(不必譯出)

2、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論語·先進》)——不為這個人傷心為誰傷心?(譯出)

(五)示代詞“然”是“這樣”的意思,例如:

1、河東兇亦然。(《孟子·梁惠王上》)——河東遭受災荒時也這樣。

2、物皆然,心為甚。(同上)——事物都是這樣,心尤其是這樣。

(六)“爾”與“然”用法相同,只不過沒“然”用得普遍:

1、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古詩十九首)——相隔上萬里,對老朋友的關(guān)心還是這樣(深切)。

2、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飲酒詩》)——問你為什么能夠這樣?

(七)“或”在上古是肯定性指示代詞,例如:

1、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孟子·梁惠王上》)

2、或相倍蓰,或相什百。(《孟子·滕文公上》)

3、宋人或得玉。(左傳·襄公15年)

(八)“莫”在先秦是個否定性無定代詞。例如:

1、自經(jīng)於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自己在山溝里上吊死了而沒有誰知道他。(指人)

2、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莊子·秋水》)——天下的水面沒有什么比海更寬闊的了。(指物)

3、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宣公2年)——犯了錯誤而能改正,沒有什么比它更大的了。(指事)

漢以后又產(chǎn)生出副詞詞性,例如:

1、

秦王車裂商君以殉曰:“沒如商鞅反者。”(《史記·商君列傳》)——不要像商鞅一樣造反。

2、

作書與內(nèi)舍,便嫁莫留住。(漢·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寫信與妻子:“立即改嫁不要留在我家?!?/p>

三、

特別指示代詞:“者”、“所”

(一)“者”用在形容詞、動詞之后指代具有某性質(zhì)(狀態(tài))的人或物,或指代做某事的人,也就是構(gòu)成一個名詞性詞組。

1、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冶長)

2、

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孟子·公孫丑上)

3、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不做的與不能做的在表現(xiàn)上有什么差異?

注意:“者”字無論是在判斷句的主語后面表示提頓,或是在“有……者”名詞性結(jié)構(gòu)中,還是在時間名詞“今”、“昔”、“古”、“曩”等后面,它都是語氣詞。例如: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莊子·列御寇)

3、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司馬遷《報任安書》)——前些時候接到你的來信,教導我要謹慎地與人交往,要把(向皇帝)推舉賢人作為自己的任務。

(二)“所”字通常用在及物動詞的前面和動詞組成一個名詞性詞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

A它指代的一般是行為的對象。例如:

1、奪其所憎與其所愛。(戰(zhàn)果策·趙策)——奪了他所討厭的人的官職來給他所喜愛的人。

2、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孟子·梁惠王上)——大王的最大愿望可讓我聽聽嗎?

B行為的對象范圍較寬泛,所以后面還可再具體化,即接上具體的名詞。例如:

1、仲子所居之室……所食之粟。——住的房屋……吃的糧食

2、光不敢以圖國事,所善荊卿可使也。(史記·刺客列傳)——和我要好的荊卿可以出使。

C注意區(qū)分“所字結(jié)構(gòu)”與“者字結(jié)構(gòu)”

1、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莊子·養(yǎng)生主)——我剛開始解剖牛的時候,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所見”指“見”的對象:牛。

2、見者驚猶鬼神。(莊子·達生)——看見的人吃驚得還以為是鬼神。——“見者”指發(fā)出“見”這個動作的人。

D“所×者”=“所×”,例如:

1、所愛者,撓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誅滅之。(史記·酷吏列傳)——對他所喜愛的人,就曲解法律救活他;對他所討厭的人,就繞者彎也要找尋法律根據(jù)來把他殺掉。

2、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麄冋J為好的,我們就實行它;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它。

E“所以”表工具、方式、原因等,“所為”也表原因。例如:

1、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荀子·議兵)——那戰(zhàn)爭是用來禁止暴亂、除掉害人的亂人的,不是用來爭奪的。

2、所以為君市義也。(戰(zhàn)國策·齊策)——用來為你買義的方式。

3、所以報也?!獔蟠鸬姆绞?。

4、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糯娜舜蟠蟮爻^別人的原因沒有別的。

5、此所以亂也。——這就是亂的原因。

6、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