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風病的康復治療-針灸2012第一頁,共100頁。目錄中風病的概述臨床常用的腧穴和定位中風病的針刺治療中風病的臨床研究第二頁,共100頁。第一節(jié)中風病的概述第三頁,共100頁。定義中醫(yī):中風是以突然暈倒、不省人事(神志障礙),伴口角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jīng)昏仆僅以口、半身不遂(肢體及語言功能障礙)為臨床主癥的疾病。亦稱“腦卒中”(stroke)。西醫(yī):由于急性腦血管破裂或閉塞,導致局部或全腦神經(jīng)功能障礙,持續(xù)時間>24小時或死亡。又稱腦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第四頁,共100頁。特點起病急驟癥見多端
神志肢體和語言功能變化迅速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
常留后遺癥
五高:發(fā)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復發(fā)率第五頁,共100頁。年發(fā)病率:200/100萬新發(fā)腦卒中病例150萬每年死于腦卒中者80~100萬存活者中約86.5%致殘5年內(nèi)復發(fā)率高達41%。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應及時住院搶救治療同時制定早期與恢復期的康復治療程序,積極及早與正確的康復治療,將使80%的病人的功能明顯改善,只有10%~20%的病人留有嚴重或中度殘疾第六頁,共100頁。中風病的西醫(yī)分類腦梗死: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塞不包括TIA腦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第七頁,共100頁。病期診斷急性期:發(fā)病2周以內(nèi),神昏者可延長至發(fā)病4周?;謴推冢喊l(fā)病2周至6個月。后遺癥期:發(fā)病6個月以后。第八頁,共100頁。中醫(yī)辨證治療中風先兆
眩暈,心悸,肢體麻木,手足乏力,舌強中經(jīng)絡
病位較淺病情較輕
病在經(jīng)絡,未及臟腑,或臟腑功能漸見恢復,而經(jīng)絡氣血仍然阻滯。癥見半身不遂,肌膚不仁,舌強言塞,口角歪斜、脈弦滑等。中臟腑
病位較深病情較重
病變深中臟腑。癥見突然昏仆、神志昏昧,并見半身不遂,舌強失語、口角歪斜等癥。根據(jù)病因、病機不同,分為閉證和脫證。
第九頁,共100頁。中絡
中經(jīng)
在腑
在臟
肌膚不仁,一側(cè)手足或偏身麻木,伴眩暈,耳鳴。半身不遂,口眼斜,偏身麻木,語言不利。
神志不清,半身不遂,口眼斜,失語,便秘,癃閉。
神昏,頭痛,項強,高熱,呼吸鼻干鳴,喉中痰鳴,流涎。病情由輕←—————→重辨證治療第十頁,共100頁。第二節(jié)臨床常用的腧穴和定位第十一頁,共100頁。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將人體不同部位的骨骼尺寸用作定取腧穴的方法,稱作骨度分寸法。
2、自然標志取穴法:根據(jù)人體自然標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稱自然標志取穴法??煞譃楣潭酥净顒訕酥镜谑摚?00頁。固定標志:不受人體活動影響、固定不移的標志?;顒訕酥荆盒璨扇∠鄳獎幼鞑懦霈F(xiàn)的標志。第十三頁,共100頁。
3、手指同身寸法:以患者手指為標準來取穴的方法。分為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橫指同身寸法(一夫法)。
4、簡便取穴法:指臨床上一種簡便易行的取穴方法。第十四頁,共100頁。常用骨度分寸表1分部部位起止點常用骨度度量法頭部前發(fā)際至后發(fā)際12寸直寸耳后兩完骨(乳突)之間
9寸橫寸胸腹部天突至歧骨(胸劍聯(lián)合)
9寸直寸歧骨至臍中
8寸臍中至橫骨上廉(恥骨聯(lián)合上緣)
5寸兩乳頭之間
8寸橫寸背腰部大椎以下至尾骶
21寸直寸兩肩胛骨脊柱緣之間
6寸橫寸第十五頁,共100頁。常用骨度分寸表2
分部部位起止點常用骨度度量法上肢部腋前紋頭(腋前皺襞)至肘橫紋9寸直寸肘橫紋至腕橫紋12寸側(cè)胸部腋以下至季脅12寸直寸側(cè)腹部季脅以下至髀樞9寸直寸下肢部橫骨上廉至內(nèi)輔骨上廉18寸
直寸內(nèi)輔骨下廉至內(nèi)髁高點13寸髀樞至膝中19寸
直寸臀橫紋至膝中14寸膝中至外踝高點16寸外踝高點至足底3寸第十六頁,共100頁。水溝DU26(督脈、手足陽明經(jīng)交會穴)【定位】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竟πА啃焉耖_竅,清熱熄風?!局髦巍?.驚厥,昏迷,暈針,癲狂癇,抽搐,癔病。
2.急性腰扭傷,口喎,齒痛,鼻塞。【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掐按;不灸。第十七頁,共100頁。金津HN12玉液HN13【定位】在口腔內(nèi),當舌下系帶左右側(cè)的靜脈上?!竟πА壳鍨a熱邪,生津止渴。【主治】1、急性扁挑體炎,口腔潰瘍,舌炎,咽炎。
2、消渴。【操作】點刺出血。
第十八頁,共100頁。太陽HN5【定位】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功效】清肝明a目,通絡止痛?!局髦巍?、偏正頭痛,神經(jīng)血管性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
2、目赤腫痛,視神經(jīng)萎縮等?!静僮鳌恐贝袒蛐贝?.3-0.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第十九頁,共100頁。頭維ST8【定位】在頭側(cè)部,當額角發(fā)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竟πА渴栾L止痛,清頭明目。【主治】1.頭痛,目痛,目眩,眼瞼瞤動。
2.迎風流淚,視物不明?!静僮鳌肯蚝笃酱?.5~0.8寸。不可灸。
第二十頁,共100頁。完骨GB12(足太陽、足少陽經(jīng)交會穴)【定位】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處。【功效】疏風止痛,清頭明目?!局髦巍款^痛,頸項強痛,頰腫,喉痹,齲齒,口眼歪斜,癲癇,瘧疾?!静僮鳌啃贝蹋?5-0.8寸;可灸。
第二十一頁,共100頁。角孫SJ20(足少陽、手少陽經(jīng)交會穴)【定位】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fā)際處?!竟πА渴栾L止痛,清頭明目?!局髦巍慷磕[痛,目赤腫痛,目翳,齒痛,唇燥,項強,頭痛。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第二十二頁,共100頁。百會DU20(督脈、足太陽經(jīng)交會穴)【定位】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竟πА刻K厥開竅,升陽固脫?!局髦巍?.頭痛,眩暈,昏厥,中風不語,半身不遂,虛脫。
2.癲,狂,癇,癔病,小兒慢驚風,驚悸,健忘。
3.脫肛,陰挺,久泄不止,胃、腎下垂?!静僮鳌肯蚝蠡蛳蚯捌酱?.5~1寸;宜灸。第二十三頁,共100頁。四神聰HN1【定位】在頭頂部,當百會前后左右各1寸處,共4個穴位。【功效】鎮(zhèn)靜安神,清頭明目,醒腦開竅。【主治】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癲癇,精神病,腦血管病后遺癥,大腦發(fā)育不全等?!静僮鳌科酱檀?,可灸。
第二十四頁,共100頁。風池GB20(足少陽、陽維脈交會穴)【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竟πА科礁蜗L,清熱解表,聰耳明目?!局髦巍?.頭痛,頸項強痛,感冒,熱病。
2.眩暈,中風,高血壓,口眼歪斜。
3.目赤腫痛,鼻塞,鼻淵,耳鳴?!静僮鳌酷樇馕⑾蛳?,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向?qū)?cè)風池方向透風府(督脈穴)。深部為延髓,不可向上斜刺,嚴格掌握深度與角度;可灸。第二十五頁,共100頁。第二十六頁,共100頁。啞門DU15(督脈、陽維脈交會穴)【定位】在項部,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第一頸椎下?!竟πА块_喑通竅,清心寧神?!局髦巍?.舌強不語,暴喑,中風癡呆。
2.項強痛。
3.癲癇?!静僮鳌糠刚?,使頭微前傾,項肌放松,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禁深刺,禁向上刺,若刺傷延髓有生命危險;可灸。
第二十七頁,共100頁?!静僮鳌?/p>
伏案正坐位或俯臥位,使頭微前傾,項部放松,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針感為局部酸脹。可灸。第二十八頁,共100頁。風府DU16(督脈、陽維脈交會穴)【定位】在項部,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cè)斜方肌之間凹陷中?!竟πА啃焉袂迥X,熄風開竅?!局髦巍?.本穴為祛風要穴之一,內(nèi)中風及外風所致病均可選用。
2.癲癇,狂,癔病。
3.舌強不語,失音,咽喉腫痛。
4.頭痛,頭暈,頸項強急。【操作】伏案正坐,使頭微前傾,項肌放松,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針尖不可深刺,防刺入枕骨大孔,傷及延髓,有生命危險;可灸。第二十九頁,共100頁。第三十頁,共100頁。翳風SJ17【定位】在耳垂后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竟πА渴枭L熱,聰耳通竅?!局髦巍?.耳鳴,耳聾,聤耳。
2.口眼歪斜,牙關緊閉,牙痛。
3.瘰疬,頰腫,痄腮?!静僮鳌恐贝?.8~1.2寸;可灸。第三十一頁,共100頁。
八邪UE9【定位】在手指背側(cè),微握拳,第一~五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8個穴位。【功效】祛風通絡,清熱解毒?!局髦巍?、手指關節(jié)疾病,手指麻木。
2、頭痛,咽痛?!静僮鳌肯蛏闲贝檀纾蛴萌忉橖c刺出血;可灸。
第三十二頁,共100頁。合谷LI4(原穴)【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cè)緣的中點處?!竟πА壳逍剐盁?,助陽解表,行氣活血,通調(diào)腑氣?!局髦巍?.頭面一切疾患,如頭痛,下齒痛,口眼歪斜,鼻衄,鼻淵,耳聾,痄腮,失喑,目赤腫痛。
2.胃腸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疾。
3.外感?。喊l(fā)熱惡寒,無汗多汗,咳嗽,瘧疾。
4.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狂躁證。
5.疔瘡,疥瘡,癮疹等皮膚外科病證。
6.痛經(jīng),經(jīng)閉,滯產(chǎn),胎盤不下等產(chǎn)科病證。
7.本穴為全身鎮(zhèn)痛鎮(zhèn)靜要穴之一,常用于針刺麻醉?!静僮鳌恐贝?.5~1.0寸。可灸。孕婦禁針刺。第三十三頁,共100頁。【應用】1.合谷配曲池治療遍身風疹。
2.合谷配復溜治療多汗癥或無汗癥。
3.合谷配太沖名為“四關穴”,同時針刺,稱為“開四關”,常用于急救,氣機不利引起的精神障礙。
4.合谷配三陰交治療滯產(chǎn),胎盤不下。
5.合谷配頰車治療下齒痛,口眼斜。
6.合谷配手三里、肩髃治療上肢不遂。第三十四頁,共100頁。內(nèi)關PC6(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定位】在前臂掌側(cè),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竟πА繉幮陌采?,理氣和胃,疏經(jīng)活絡?!局髦巍?.心悸,心胸脅痛。
2.休克,無脈癥,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
3.胃痛嘔吐,呃逆。
4.失眠,癲狂,癇證,郁證,偏頭痛。
5.中風偏癱,肘臂攣痛。
6.熱病,瘧疾?!静僮鳌恐贝?.5~1寸;可灸。第三十五頁,共100頁。外關SJ5(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定位】在前臂背側(cè),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功效】清熱解表,聰耳明目,解痙止痛?!局髦巍?.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上肢偏癱。
2.熱病,偏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
3.胸脅痛?!静僮鳌恐贝?.5~1寸;可灸。第三十六頁,共100頁。
通里HT5(絡穴)【定位】在前臂掌側(cè),當尺側(cè)腕屈肌腱橈側(cè)緣,腕橫紋上1寸?!竟πА繉幮陌采?,疏經(jīng)通絡,調(diào)理氣血,利舌和營?!局髦巍?.暴喑,舌強不語。
2.心悸怔忡,悲恐畏人,心痛。
3.腕臂疼痛麻木?!静僮鳌恐贝?.3~0.5寸;可灸。(深層有尺動、靜脈和尺神經(jīng)分布)第三十七頁,共100頁。手三里LI10【定位】在前臂背面橈側(cè),當陽溪穴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功效】疏經(jīng)活絡,理氣通腑?!局髦巍?.手臂麻木,疼痛,肘攣不伸,上肢不遂。
2.牙齒痛,頰腫。
3.腹脹,腹痛,嘔吐,泄瀉?!静僮鳌恐贝?.5~0.8寸;可灸。第三十八頁,共100頁。曲池LI11(合穴)【定位】在肘橫紋外側(cè)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竟πА可L止癢,清熱消腫。【主治】1.熱病,丹毒,瘡,疥,癮疹,瘰疬,瘧疾。
2.咽喉腫痛,牙齒痛,目赤腫痛。
3.上肢不遂,肘臂無力。
4.腹痛,嘔吐,泄瀉,痢疾。
5.癲狂,善驚,高血壓。
6.月經(jīng)不調(diào)?!静僮鳌恐贝?.8~1.2寸;可灸。第三十九頁,共100頁。第四十頁,共100頁。尺澤LU5(合穴)【定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cè)凹陷處。【功效】清瀉肺熱,降逆止咳?!局髦巍?.咳嗽,氣喘,咯血,潮熱,咽喉腫痛。
2.吐瀉,腹痛。
3.小兒急、慢驚風。
4.肘臂攣痛,癱瘓。【操作】直刺0.8~1.2寸,或點刺放血;可灸。第四十一頁,共100頁。極泉HT1【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竟πА繉捫乩須?,寧心安神?!局髦巍?.胸脅疼痛,肘臂冷痛,上肢不遂。
2.胸悶,氣短,心痛,心悸?!静僮鳌可媳弁庹?,避開腋動脈,直刺0.5~0.8寸;不宜灸。第四十二頁,共100頁。肩髃LI15【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竟πА渴栾L散熱,通經(jīng)活絡?!局髦巍?.肩臂痛,上肢不舉,上肢不遂,肩中熱。
2.瘰疬,風熱癮疹,牙痛。現(xiàn)多用于肩周炎,上肢癱瘓,臂神經(jīng)痛等?!静僮鳌恐贝袒蛳蛳滦贝?.8~1.5寸;可灸。
第四十三頁,共100頁。環(huán)跳GB30(足少陽、太陽經(jīng)交會穴)【定位】在股外側(cè)部,側(cè)臥屈股,當股骨大轉(zhuǎn)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竟πА快铒L化濕,疏通經(jīng)絡?!局髦巍肯轮舯?,半身不遂,腰腿痛?!静僮鳌恐贝?~3寸,(有麻感向下肢放射);可灸。第四十四頁,共100頁。髀關ST31
【定位】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cè)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cè)凹陷處。【主治】1.下肢痿痹,腰膝冷痛。
2.腹痛?!静僮鳌恐贝?.0~2.0寸。局部酸脹,或酸脹感向膝部傳導。第四十五頁,共100頁。風市GB31【定位】在大腿外側(cè)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功效】祛風化濕,疏通經(jīng)絡?!局髦巍?.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2.遍身瘙癢,腳氣?!静僮鳌恐贝?~2寸;可灸。第四十六頁,共100頁。伏兔ST32【定位】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cè)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竟πА渴杞?jīng)通絡,理氣活血?!局髦巍?.腰膝冷痛,下肢痿痹。
2.腰胯疼痛。
3.腹脹,疝氣?!静僮鳌恐贝?.0~2.0寸;可灸。第四十七頁,共100頁。梁丘ST34(郄穴)【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cè)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竟πА客ń?jīng)活絡,理氣止痛?!局髦巍?.急性胃痛,乳癰。
2.膝髕腫痛,下肢不遂?!静僮鳌恐贝?.0~1.5寸;可灸。第四十八頁,共100頁。血海SP10【定位】在大腿內(nèi)側(cè),髕底內(nèi)側(cè)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nèi)側(cè)頭的隆起處。【功效】調(diào)經(jīng)統(tǒng)血,健脾化濕。【主治】1.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崩漏。
2.皮膚濕疹,癮疹,丹毒,皮膚瘙癢?!静僮鳌恐贝?.8~1寸;可灸。第四十九頁,共100頁。陽陵泉GB34(合穴;膽下合穴;八會穴之筋會)【定位】在小腿外側(cè),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竟πА渴韪卫?,舒筋鎮(zhèn)痙。【主治】1.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
2.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腫痛。
3.小兒驚風?!静僮鳌恐贝?~1.5寸;可灸。第五十頁,共100頁。足三里ST36(合穴)【定位】在小腿前外側(cè),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竟πА拷∑⒑臀?,調(diào)和氣血,扶正培元,通經(jīng)活血?!局髦巍?.全身強壯要穴,常用艾灸能強身健體。
2.胃腸病之主穴,如胃痛,嘔吐,腹脹,泄瀉,便秘,疳疾等消化系病證。
3.咳嗽多痰,癲狂,妄笑,癇證。
4.心悸氣短,產(chǎn)后血暈,暈厥。
5.膝脛痠痛,下肢不遂,腳氣,水腫。
6.乳癰?!静僮鳌恐贝?.0~2.0寸;可灸。第五十一頁,共100頁。豐隆ST40(絡穴)【定位】在小腿前外側(cè),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竟πА拷∑⒒担臀附的?。【主治】1.哮喘,咳嗽多痰(本穴為全身祛痰之要穴)。
2.頭痛,眩暈,癲狂癇證。
3.下肢痠痛,痿痹?!静僮鳌恐贝?.0~1.5寸;可灸。第五十二頁,共100頁。委中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定位】在腘窩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竟πА壳鍩嵝涯X,理血消腫,祛風利濕,強健腰膝?!局髦巍?.腰痛,《四總穴歌》載:“腰背委中求”,髖關節(jié)屈伸不利,腘肌攣急,下肢痿痹。
2.丹毒,疔瘡,腹痛,吐瀉,中暑。
3.衄血不止(又名“血郄”)
4.遺尿,小便不利?!静僮鳌恐贝?.5~1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
第五十三頁,共100頁。承山BL57【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xiàn)尖角凹陷處?!竟πА坷砟c療痔,舒筋活絡?!局髦巍?.痔疾,便秘。
2.腰腿痛?!静僮鳌恐贝?.5~1寸;可灸。第五十四頁,共100頁。懸鐘GB39(八會穴之髓會)【定位】在小腿外側(cè),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功效】疏肝益腎,強筋健骨?!局髦巍?.頸項強痛,胸脅疼痛,半身不遂。
2.腰腿痛,腳氣?!静僮鳌恐贝?.5~0.8寸;可灸。第五十五頁,共100頁。昆侖BL60(經(jīng)穴)【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功效】舒筋活絡,清利頭目,鎮(zhèn)痙止癇。【主治】1.頭痛,項強,肩背拘急,目眩,鼻衄。
2.癲癇,難產(chǎn)。
3.腰骶疼痛,足跟腫痛?!静僮鳌恐贝?.5~1寸;可灸。(孕婦禁針刺)第五十六頁,共100頁。第五十七頁,共100頁。【功效】健脾和胃,補益肝腎,調(diào)經(jīng)止帶?!局髦巍?.脾胃疾患:腸鳴腹脹,泄瀉,飲食不化。
2.婦產(chǎn)科疾患: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病,經(jīng)閉,崩漏,產(chǎn)后血暈,惡露不行,痛經(jīng)。
3.生育、小溲疾患:遺精,陽痿,不孕,難產(chǎn),滯產(chǎn),疝氣,小便不利,遺尿,水腫。
4.失眠、高血壓。
5.皮膚病。
6.下肢痿痹?!静僮鳌恐贝?.5~1寸;可灸。(孕婦禁針刺)三陰交SP6(足太陰、少陰、厥陰經(jīng)交會穴)【定位】在小腿內(nèi)側(cè),當足內(nèi)踝尖上3寸,脛骨內(nèi)側(cè)緣后方。第五十八頁,共100頁。解溪ST41(經(jīng)穴)【定位】在足背部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主治】1.頭痛,眩暈,癲狂。
2.腹脹,便秘。
3.下肢痿痹,足踝腫痛。【操作】直刺0.5~1.0寸。第五十九頁,共100頁。太沖LR3(輸穴;原穴)【定位】在足背側(cè),當?shù)谝货殴情g隙的后方凹陷處?!竟πА科礁蜗L,健脾化濕,疏肝解郁。【主治】1.頭痛,目赤腫痛,咽喉干痛,眩暈。
2.脅肋痛,腹脹,嘔逆,黃疸。
3.月經(jīng)不調(diào),疝氣,小便不利。
4.癲狂癇證,小兒驚風,下肢痿痹?!静僮鳌恐贝?.5~1寸;可灸。第六十頁,共100頁。八風LE10【定位】在足背側(cè),第一~五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一側(cè)四穴,左右共八個穴位?!竟πА快铒L通絡,清熱解毒?!局髦巍?、牙痛,胃痛,足跗腫痛。
2、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静僮鳌肯蛏闲贝檀?,或用三棱針點出血,可灸。第六十一頁,共100頁。頭針療法取穴
縱線額區(qū)(4條)1、額中線(MS1):正中線上,前發(fā)際上0.5寸處(神庭),向前引1寸線.主治:頭、腦病。2、額旁1線(MS2):眉頭線上,前發(fā)際上0.5寸處(眉沖),向前引1寸線。主治: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3、額旁2線(MS3):瞳孔線(正中線旁2.25寸)上,前發(fā)際上0.5寸處(頭臨泣),向前引1寸線。主治:消化系統(tǒng)疾病。4、額旁3線(MS4):瞳孔線外1.5寸上,前發(fā)際上0.5寸處,向前引1寸線。主治: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第六十二頁,共100頁。頭穴/縱線頂區(qū)(3條)1、頂中線(MS5):正中線上,兩耳間頭頂連線中點,即前發(fā)際上5寸處(百會),向前引1.5寸線。主治:腰腿足病。2、頂旁1線(MS8):正中線旁1.5寸線(膀胱經(jīng))上,前發(fā)際上5.5寸處,向前引1.5寸線。主治:腰腿病。3、頂旁2線(MS9):瞳孔線(正中線旁2.25寸線即膽經(jīng))上,前發(fā)際上4寸處,向前引1.5寸線。主治:上肢病。第六十三頁,共100頁。頭穴/縱線枕區(qū)(3條)1、枕上正中線(MS12):枕外隆凸上凹陷處(腦戶),正中線上,向上引1.5寸線。主治:視覺障礙。2、枕上旁線(MS13):枕上正中線旁0.5寸之等長平行線。主治:視覺障礙。3、枕下旁線(MS14):枕外隆凸上凹陷處(腦戶)旁1.3寸(玉枕)線上,向下引2寸線。主治:平衡障礙。第六十四頁,共100頁。頭穴/斜線斜線頂顳區(qū)(2條)1、頂顳后斜線(MS7):百會至曲鬢。主治:感覺障礙。2、頂顳前斜線(MS6):頂顳后斜線前1寸平行線(即前神聰至懸厘)。主治:運動障礙。顳區(qū)(2條)1、顳前線(MS10):頂顳前斜線下點(懸厘)向前至頷厭。主治:頭面頸病。2、顳后線(MS11):頂顳后斜線下點(曲鬢)向后至率谷。主治:暈聽障礙。第六十五頁,共100頁。靳三針療法取穴智三針:神庭(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為第1針,左右本神(在頭部,當前發(fā)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nèi)三分之二與外三分之一交界處)為第2,3針。腦三針:腦戶(位于人體的頭部,后發(fā)際正中直上2.5寸,風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處。在左右枕骨肌之間)為第1針,左右腦空(在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cè),頭正中線旁開2.25寸,平腦戶)為第2,3針。顳三針:耳尖直上2寸為第1針,在第1針水平前后各旁開1寸為第2,3針。顳上三針:顳三針上1寸。舌三針:廉泉為第1針,左右各旁開1寸為2,3針。手三針:合谷、曲池、外關。足三針:足三里、三陰交、太沖。閉三針:十宣、涌泉、水溝。脫三針:百會、神闕、水溝。第六十六頁,共100頁。第三節(jié)中風病的針刺治療第六十七頁,共100頁。中風病后遺癥的范疇手指握固、手指屈伸不利、腕下垂。肩下垂、肩臂不舉、肩-手綜合征。足內(nèi)翻、足下垂、膝軟無力。聲音嘶啞、失語癥。吞咽功能障礙。抑郁癥。小腦性共濟失調(diào)。第六十八頁,共100頁。中風病康復的治療方法物理療法(各種促進技術)(PT)作業(yè)療法(OT)語言療法心理療法矯形支具理療傳統(tǒng)康復治療第六十九頁,共100頁。針刺治療中風病的現(xiàn)代醫(yī)學機制1、針刺后可促進腦血管側(cè)支循環(huán)的建立,使腦血管擴張,阻力減低,腦血流量增加,促進凝血塊、血栓轉(zhuǎn)化,改善病灶周圍腦細胞的缺血缺氧,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加速癥狀及體征的好轉(zhuǎn),從而促進癱瘓肢體的恢復,解除癱瘓肢體的痙攣狀態(tài),解除腦中風的痙攣模式,達到肢體功能的恢復。第七十頁,共100頁?,F(xiàn)代醫(yī)學機制2、隨意運動的建立,是皮層中樞對運動感覺輸入的應答,大腦皮層功能的重組有賴于運動信息的不斷輸入和強化,利用針刺特殊外周感覺輸入的方式,通過一定刺激手法和刺激量,使信號輸入中樞,調(diào)整神經(jīng)反射環(huán)路中各個運動神經(jīng)元的興奮性,最終實現(xiàn)大腦皮層的“功能重組”。第七十一頁,共100頁?,F(xiàn)代醫(yī)學機制3、針刺能促進腦脊液的流動,使殘留處于抑制狀態(tài)的神經(jīng)組織解除抑制,并使病灶側(cè)中樞傳導時間明顯縮短,從而改善中樞傳導功能。4、針刺對處于異?;顒訝顟B(tài)的脊髓運動神經(jīng)元具有抑制調(diào)節(jié)功能,能減弱脊髓中樞對骨骼肌的下行促通作用,從而起到降低肌緊張,緩解肢體痙攣的作用。第七十二頁,共100頁。
中經(jīng)絡
(1)半身不遂【治則】滋養(yǎng)肝腎,通經(jīng)活絡“補健側(cè),瀉患側(cè)”【處方】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下肢:環(huán)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侖【方義】
風病多犯陽經(jīng),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jīng),取手足陽明經(jīng)穴,以達調(diào)和經(jīng)脈、疏通氣血的作用。針刺治療第七十三頁,共100頁。針刺治療(中經(jīng)絡)(2)口角歪斜【治則】疏調(diào)陽明,通經(jīng)活絡【處方】
地倉頰車合谷內(nèi)庭太沖【方義】
地倉、頰車穴疏調(diào)局部經(jīng)氣,合谷,內(nèi)庭,太沖乃循經(jīng)取穴,以調(diào)本經(jīng)經(jīng)氣。
《千金要方》:“卒中風,口噤不得開,灸頰車二穴?!薄队颀埜琛罚骸邦^面縱有諸樣癥,一針合谷效神通?!钡谄呤捻?,共100頁。針刺治療(中經(jīng)絡)治療注意針灸癱側(cè)與健側(cè)問題。一般治療患側(cè),在全身癥狀重或病程較久時配合健側(cè)一起使用。有人主張在偏癱早期采用補健側(cè),瀉患側(cè)的方法。局部治療與整體治療配合。在治療局部病癥時要兼顧條理全身的氣血。多取陽經(jīng)穴。主要癥狀集中在陽經(jīng)上,以陽經(jīng)的穴位為主治療。第七十五頁,共100頁。適當配合陰經(jīng)穴。對于防止上肢屈曲、手指攣縮、下肢內(nèi)收、足內(nèi)翻療效明顯??梢杂猛复谭?,以提高療效。如肩髃透極泉,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勞宮,足三里透上巨虛等。多種針法配合使用。體針、頭針、耳針、眼針、穴位注射等綜合使用。針刺治療(中經(jīng)絡)第七十六頁,共100頁。中臟腑(1)閉證多因氣火沖逆,血菀于上,肝風煽張,痰濁壅盛。癥見神志昏昧,牙關緊閉、兩手緊握,面赤氣粗,喉中痰鳴,二便不通,脈弦滑而數(shù)。【治則】平肝熄風,清心豁痰,醒腦開竅【處方】十二井穴水溝太沖豐隆【方義】取十二井穴,接通十二經(jīng)氣,調(diào)和陰陽;水溝醒腦開竅;太沖潛陽降逆,平肝熄風;豐隆宣通脾胃氣機,化痰濁。針刺治療(中臟腑)第七十七頁,共100頁。針刺治療(中臟腑)(2)脫證由于真氣衰微,元陽暴脫。癥見目合口張,手撒,遺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脈象細弱等。如見汗出如油,兩顴淡紅,脈微欲絕或浮大無根,為真陽外越之危候。【治則】回陽固脫【處方】關元神闕【方義】關元為任脈和足三陰經(jīng)交會穴,可扶元助陽;神闕為生命之根蒂,真氣所系,以回陽固脫?!蹲C治準繩》:“卒中暴脫,若口開手撒,遺尿者,虛極而陽暴脫也,臍下大艾灸之?!钡谄呤隧摚?00頁。針刺治療(中臟腑)閉證多用醒腦開竅穴如水溝、素髎等,用毫針或刺絡的方法,如十二井穴點刺。脫證多選用任脈經(jīng)穴,用大艾柱灸。不計壯數(shù),以汗止、脈起、肢溫為度。并應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搶救治療。治療注意:第七十九頁,共100頁。針灸對癥治療失語癥1、失語分為:①運動性失語,即只能發(fā)聲或只能說單個的音節(jié),別人不能理解。②感覺性失語,即可以較流利的說話,但答非所問。③命名性失語,即說不出物體的名稱,但知道其用途2、治療:多用頭針療法,一般取主側(cè)半球(右利手,左側(cè)為主側(cè))運動性失語以語言1區(qū)為主,命名性失語以語言2區(qū)為主,感覺性失語以語言3區(qū)為主。治療時要求病人數(shù)數(shù)或說話,能明顯提高運動性失語的療效。用針刺手法捻針或用電針。金津、玉液(點刺)廉泉(刺向舌根)、通里針1寸,配合病人講話,內(nèi)關、三陰交,針用補法。第八十頁,共100頁。對癥治療吞咽困難和構(gòu)音障礙1、概述:吞咽困難和構(gòu)音障礙(說話容易疲勞):這是延髓麻痹(球麻痹)的主癥。分為真性球麻痹(延髓運動神經(jīng)本身的病變)和假性球麻痹(支配延髓運動核的上位運動神經(jīng)元的病變引起的,與延髓本身無關)。中風是出現(xiàn)假性球麻痹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中風后雙側(cè)皮質(zhì)腦干束受損而引起。2、中醫(yī)病機:在于痰濁、淤血互結(jié),上擾髓海,元神受擾,風火痰淤閉阻咽關,氣機閉塞不通,病位本在大腦,標在舌咽部。3、治則:以調(diào)理髓海、通經(jīng)活絡、開關啟閉為法則。第八十一頁,共100頁。對癥治療4、治療:主穴取頭針運動區(qū)、啞門、天柱、治嗆穴(天柱下1寸),配合廉泉、通里、照海、金津、玉液(點刺)。頭部穴位進針得氣后以每分鐘120次的頻率捻轉(zhuǎn)1分鐘,以局部有酸麻脹感為度。5、注意:針刺過程中一定要配合吞咽功能訓練,即行針過程中囑患者做吞咽動作,開始時可進行空吞咽,逐漸過渡到吞咽水和軟食,這是取得療效的關鍵。第八十二頁,共100頁。對癥治療肩手綜合征1、概述: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發(fā)病有關的因素與交感神經(jīng)功能障礙,肩關節(jié)半脫位,痙攣,腕關節(jié)過度的牽拉或手受到意外的傷害有關。臨床表現(xiàn)為突然出現(xiàn)的肩、肘、腕關節(jié)疼痛,并導致上述各關節(jié)運動明顯受限降低,后期可出現(xiàn)手部肌肉萎縮、手指攣縮畸形,直至患手的運動永久喪失等。2、治療:主穴取肩三針、天宗、養(yǎng)老、后溪、中渚、阿是穴(患肩運動時,在維持最痛姿勢的最痛點)。配穴取曲池、合谷、勞宮等。第八十三頁,共100頁。對癥治療3、注意事項:①治療本病需要針刺與康復訓練相結(jié)合,才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②避免引起SHS的原因:偏癱早期避免牽拉損傷肩關節(jié)周圍組織,注意矯正肩胛骨的位置,增加肩關節(jié)周圍肌肉的張力以預防肩關節(jié)半脫位;避免患者上肢尤其是手的損傷、疼痛、過度牽張及長時間垂懸;避免在患手靜脈輸液。③正確患肢放置:應仔細地放置患側(cè)的上肢,確保腕部不處于完全掌屈位,或上肢不懸在輪椅一側(cè);臥位時,適當抬高患側(cè)上肢;坐位時,把患側(cè)上肢放在輪椅上安裝的小桌子上,并用夾板固定避免腕部掌屈位。④癥狀明顯者可予以常規(guī)劑量的類固醇制劑治療2~3周.第八十四頁,共100頁。對癥治療⑤被動和主動運動:患側(cè)上肢的被動運動可防治肩痛,維持各個關節(jié)的活動度,活動時應輕柔、緩慢,以不產(chǎn)生疼痛為度。主動進行肩胛骨活動,在上肢上舉的情況下進行肩關節(jié)的三維活動,但不應練習使伸展的患側(cè)上肢的持重活動,以免增加浮腫和疼痛。4、康復訓練方法:主要進行上肢和手的功能訓練。從遠端向近端進行。包括主被動運動。①誘發(fā)肌肉活動及訓練伸向物體的控制能力。②維持肌肉長度,防止攣縮。③誘發(fā)手操作的肌肉活動和訓練運動控制。同時借助于器械進行訓練。醫(yī)師每日指導患者康復訓練1次后,令其家屬協(xié)助自行訓練每日不少于2-3次,每次10-15分鐘。第八十五頁,共100頁。對癥治療中風后小腦性共濟失調(diào)1、概述:中風后小腦性共濟失調(diào)是一組臨床癥候群,臨床上以醉漢步態(tài)、復視、吟詩樣或爆發(fā)性言語、辯距不良、書寫障礙等為主要表現(xiàn)。2、治療:主穴取頭部枕下旁線、腦三針、顳三針、智三針。配穴取血海、足三里、豐隆、懸鐘、三陰交、太溪等。3、注意:留針期間患者可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平衡功能的鍛煉,如平地行走、拿接物品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頭部留針2-3小時。第八十六頁,共100頁。對癥治療排尿障礙1、概述:排尿反射受到大腦皮層高級中樞的控制,中風能引起神經(jīng)原性的排尿障礙。2、治療:百會、四神聰(可以興奮大腦高級排尿中樞,治療尿失禁療效顯著)、關元、中極、次髎。關元透中極。腹部和骶尾部穴位電針用疏波,以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縮。第八十七頁,共100頁。對癥治療中風后抑郁癥1、概述:中風后以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癥,可導致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和生活滿意度下降。可能與左額葉和左側(cè)基底節(jié)損傷等病損部位;神經(jīng)功能缺損嚴重,如失語或認知的損害;社交能力障礙,并發(fā)癥的存在等因素有關。2、治療:中脘、四關(太沖、合谷)、智三針為主穴,百會、四神聰、內(nèi)關、足三里、三陰交為配穴。采用平補平瀉法,行均勻提插捻轉(zhuǎn)手法。3、注意:留針期間囑患者行腹式呼吸法。盡可能減少神經(jīng)功能缺損和功能依賴,是減少卒中后抑郁癥發(fā)生的關鍵。第八十八頁,共100頁。第四節(jié)中風病的臨床研究第八十九頁,共100頁。臨床研究偽針刺(安慰針刺)1、概述:偽針刺(shamacupuncture)又稱為安慰針刺(placeboacupuncture),是針灸臨床研究中心為排除安慰劑效應,對照組所采用的一種方法。199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針灸臨床研究指南》中對這一與針灸研究特別相關的術語做出了明確的解釋。2、定義:偽針刺是指對于所治療的病情不適宜的針灸方法,包括一些微針療法。為了能夠真正起到安慰治療的作用,要求這種對照方法必需滿足兩個前提條件是:①與真正的針灸治療無法區(qū)分;②對所治療的病情無效。第九十頁,共100頁。臨床研究/偽針刺3、原則:2007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針灸學術專家論壇上,又進一步指出理想的安慰針刺對照應該遵守3個原則。①安慰針刺沒有或幾乎沒有特定治療作用。②針刺沒有治療作用的部位。③受試者不能覺察安慰針刺與治療針刺的差別。4、目前安慰針刺的設計內(nèi)容:①針刺的部位(非穴位)。②針刺的深度(穴位/非穴位淺刺法)。③非刺入法的安慰針具。④模擬皮表電刺激。第九十一頁,共100頁。臨床研究/偽針刺5、淺刺法是否等同于偽針刺?①淺刺起源于《內(nèi)經(jīng)》,就是在身體較淺的層次進行針刺的一種方法。《靈樞.九針十二原》中的饞針、鋒針是專門用于淺刺的工具,另外毫針也可用于淺刺?!鹅`樞.官針》則具體論述了多種淺刺方法,如毛刺、半刺、浮刺、揚刺、絡刺、贊刺、繆刺等。②體表的皮膚按照經(jīng)絡來分區(qū)稱為“皮部”。《素問.皮部論》曰:“皮者,脈之部也”“凡十二經(jīng)絡脈者,皮之部也”,因此皮部不但有明確的區(qū)域劃分,還具有特定的治療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修橋合同范本
- 2025年安徽道路運輸從業(yè)資格證考試內(nèi)容是什么
- 包工料水電裝修合同范本
- 公司退休返聘合同范例
- 醫(yī)院人事勞務合同范本
- 全套合同范本目錄
- 傭金合同范本道客
- 全職抖音主播合同范本
- 農(nóng)村改水電合同范本
- 出租生態(tài)大棚合同范本
- 2024年洛陽市九年級語文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安徽省醫(yī)療保障基金使用違法違規(guī)問題檢查指引2023版
- 脾淋巴瘤護理查房
- (幻燈片)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課件
- 食堂油鍋起火演練方案及流程
- 2024年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醫(yī)療器械銷售渠道管理
- 幼兒園中班跳繩實施方案及措施
- 2024年中考政治總復習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總結(jié)(重點標記版)
- 小學學校培優(yōu)輔差計劃
- 【真題】2023年常州市中考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