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2工業(yè)網絡2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87093b485704859266a20a2b91f1ca/7287093b485704859266a20a2b91f1ca1.gif)
![項目2工業(yè)網絡2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87093b485704859266a20a2b91f1ca/7287093b485704859266a20a2b91f1ca2.gif)
![項目2工業(yè)網絡2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87093b485704859266a20a2b91f1ca/7287093b485704859266a20a2b91f1ca3.gif)
![項目2工業(yè)網絡2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87093b485704859266a20a2b91f1ca/7287093b485704859266a20a2b91f1ca4.gif)
![項目2工業(yè)網絡2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287093b485704859266a20a2b91f1ca/7287093b485704859266a20a2b91f1ca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職業(yè)教育機電一體化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維修電工技師、高級技師培訓學習單元2:工業(yè)網絡控制四川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第一部分MPI通信技術工業(yè)網絡控制1MPI通信技術
通信是PLC應用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本節(jié)重點介紹了MPI通信的基本概念,組建MPI網絡的基本方法,分別介紹了無組態(tài)的單邊通信和雙邊通信的方法,通過一個項目詳細介紹了全局數據通信的實現過程。1.1MPI通信技術簡介
MPI(MultiPointInterface)是多點接口的簡稱,是當通信速率要求不高,通信數據量不大時可以采用的一種簡單經濟的通信方式。通過它可組成小型PLC通信網絡,實現PLC之間的少量數據交換,它不需要額外的硬件和軟件就可網絡化。每個S7-300CPU都集成了MPI通信協議,MPI的物理層是RS-485。通過MPI,PLC可以同時與多個設備建立通信連接,這些設備包括編程器PG或運行STEP7的計算機PC、人機界面(HMI)及其它SIMATICS7,M7和C7。連接的通信對象的個數與CPU的型號有關。
僅用MPI接口構成的網絡稱為MPI分支網絡或(MPI網絡)。兩個或多個MPI分支網絡由路由器或網間連接器連接起來,就能構成較復雜的網絡結構,實現更大范圍的設備互連,如圖1.1所示。1.2MPI網絡的組建通過MPI的PLC連接S7-300或
S7-400
通過MPI連接PG通過MPI連接OPCPU1CPU2S7-300或
S7-400012n缺省的
MPI地址圖1.1MPI網絡結構示意圖1.2MPI網絡的組建1.2.1MPI網絡連接規(guī)則
1)MPI網絡可連接的節(jié)點。凡能接入MPI網絡的設備均稱為MPI網絡的節(jié)點。可接入的設備有:編程裝置(PG/個人計算機PC),操作員界面(OP),S7/M7PLC。
2)為了保證網絡通信質量,組建網絡時在一根電纜的末端必須接入浪涌匹配電阻,也就是—個網絡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節(jié)點處應接通終端電阻(一般西門子專用連接器都自帶終端匹配電阻)。
3)兩個終端電阻之間的總線電纜稱為段(Segments)。每個段最多可有32個節(jié)點(默認值16),每段最長為50m(從第一個節(jié)點到最后一個節(jié)點的最長距離)。
4)如果覆蓋節(jié)點距離大于50m,可采用RS485中繼器來擴展節(jié)點間的連接距離。如果在兩個RS485中繼器之間沒有其他節(jié)點,那就能在兩個中繼器之間設一條長達1000m的電纜,這是兩個中繼器之間的最長電纜長度。連接電纜為PROFIBUS電纜(屏蔽雙絞線),網絡插頭(PROFIBUS接頭)帶有終端電阻,如圖1.2所示,如果用其它電纜和接頭不能保證標稱的通信距離和通信速率。1.2.1MPI網絡連接規(guī)則圖1.2PROFIBUS轉接器1.2.1MPI網絡連接規(guī)則
5)如果總線電纜不直接連接到總線連接器(網絡插頭)而必須采用分支線電纜時,分支線的長度是與分支線的數量有關的,一根分支線時最大長度可以是10m,分支線最多為6根,其長度限定在5m。
6)只有在啟動或維護時需要用的那些編程裝置才用分支線把它們接到MPI網絡上。
7)在將一個新的節(jié)點接入MPI網絡之前,必須關掉電源。
MPI網絡符合RS-485標準,最大的波特率為12Mbit/s,默認的傳輸速率為187.5kbps(連接S7-200時為19.2kbps)。在MPI網上的每一個節(jié)點都有一個網絡地址,稱為MPI地址。MPI地址的編址規(guī)則:1)必須為MPI網絡上每一節(jié)點分配一個MPI地址和最高MPI地址.同一MPI分支網絡上各節(jié)點地址號必須是不同的,但各節(jié)最高地址號均是相同的。2)節(jié)點MPI地址號不能大于給出的最高MPI地址號;最高地址號可以是126。為提高MPI網絡節(jié)點通信速度.最高MPI地址應設置得較小。1.2.2MPI網絡參數及編址3)如果機架上安裝有功能模塊(FM)和通信模板,則它們的MPI地址是由CPU的MPI地址順序加1構成,如圖1.3所示。圖1.3為可編程模板自動分配MPI地址1.2.2MPI網絡參數及編址表1.1給出了出廠時一些裝置的MPI地址缺省值表1.1缺省的MPI地址1.2.2MPI網絡參數及編址
按上述規(guī)則組建的—個MPI網絡及地址分配示于圖1.4中。可用STEP7軟件包中Configuration的功能為每個網絡節(jié)點分配一個MPI地址和最高地址,地址—般標在該節(jié)點外殼上,用戶看起來很方便。分配地址時可對PG,OP,CP,FM等進行地址排序。網絡中可以為一臺維護用的PG預留MPI地址0,為一臺維護用的OP預留MPI地址1,PG和OP地址應該是不同的;圖1.4中分支虛線表示只在起動或維護時才接到MPI網的PG或OP,需要它們時可以很方便地接入網內。1.2.2MPI網絡參數及編址圖1.4 MPI網絡連接示例1.2.2MPI網絡參數及編址
連接MPI網絡常用到兩種部件:網絡插頭和網絡中繼器;這兩種部件也可用在PROFIBUS現場總線中。
1)網絡插頭(LAN插頭)網絡插頭是節(jié)點的MPI口與網絡電纜之間的連接器。網絡插頭有兩種類型,一種帶PG插座,一種不帶PG插座。1.2.3MPI網絡連接部件
編程裝置PG對MPI網絡節(jié)點有兩種工作方式:一種是PG固定地連接在MPI網上,則使用網絡插頭將其直接歸并到MPI網絡里;另一種是在對網絡進行啟動和維護時接入PG,使用時才用一根分支線接到一個節(jié)點上。PG固定連接時,可以用帶有出入雙電纜的雙口網絡插頭(不帶PG接口),上位計算機主板上則應插上MPI/PROFIBUS通信卡(如CP5512/CP5611/CP5613)。如果PG是使用時才連接,可以用帶PG插座的網絡接頭,上位計算機則需使用PC/MPI適配器。1.2.3MPI網絡連接部件總線連接器連接PG/HMI接CPU的MPI接口接CPU的MPI接口終端電阻開關
接Profibus總線
具有PG接口的標準連接器
無PG接口的連接器
1.2.3MPI網絡連接部件
對于臨時接入的PG節(jié)點其MPI地址可設為0;或設為最高MPI地址如126,然后用S7組態(tài)軟件確定此MPI網所預設的最高地址,如果預設的小,則把網絡里的最高MPI地址改為與這臺PG—樣的最高MPI地址。
為了保證網絡通信質量,總線連接器或中繼器上都設計了終端匹配電阻。組建通信網絡時,在網絡拓撲分支的末端節(jié)點需要接入浪涌匹配電阻。1.2.3MPI網絡連接部件在段的起點和終點終端電阻接通(ON)1.2.3MPI網絡連接部件
2)網絡中繼器(RS485)網絡中繼器可以放大信號并帶有光電隔離,所以可用于擴展節(jié)點間的連接距離(最多增大20倍);也可用作抗干擾隔離,如用于連接接地的節(jié)點和接地的MPI編程裝置的隔離器。對于MPI網絡系統,在接地的設備和不接地的設備之間連接時,應該注意RS485中繼器的連接與使用。1.2.3MPI網絡連接部件采用中繼器延長網絡連接距離
1.2.3MPI網絡連接部件
設置MPI參數可分為兩部分:PLC側和PC側MPI的參數設置。1.3設置MPI參數
PLC側參數設置:在通過HWConfig進行硬件組態(tài)時雙擊“CPU313C”后出現如圖1.5所示1.3.1PLC側的MPI參數設置圖1.5“HWConfig”對話框中配置硬件1.3.1PLC側的MPI參數設置再點擊上圖中的“Properties”按鈕來設置CPU的MPI屬性,包括地址及通信速率,具體操作如圖1.6所示。圖1.6設置CPU的MPI屬性1.3.1PLC側的MPI參數設置
注意:在通常應用中不要改變MPI通信速率。請注意在整個MPI網絡中通信速率必須保持一致,且MPI站地址不能沖突。1.3.1PLC側的MPI參數設置
PC側參數設置在PC側同樣也要設置MPI參數,在STEP7軟件SIMATICManager界面下點擊菜單“Options”選項的“SetPG/PCInterface”(圖1.7所示)(或“控制面板”中選中“SetPG/PCInterface”),例如用CP5611作為通信卡,如圖1.8所示,選擇“CP5611(MPI)”后點擊OK即可。設置完成后,將STEP7中的組態(tài)信息下載到CPU中。1.3.2PC側的MPI參數設置圖1.7點擊“Options”選項的“SetPG/PCInterface”1.3.2PC側的MPI參數設置圖1.8選擇“CP5611(MPI)”界面1.3.2PC側的MPI參數設置
1.PCAdapter(PC適配器)一端連接PC的RS232口或通用串行總線(USB)口,另一端連接CPU的MPI,它沒有網絡診斷功能,通信速率最高為1.5Mbit/s,價格較低。
2.CP5511PCMCIATYPEⅡ卡,用于筆記本電腦編程和通信,它具有網絡診斷功能,通信速率最高為12Mbit/s,價格相對較高。
3.CP5512PCMCIATYPEⅡCardBus(32位)卡,用于筆記本電腦編程和通信,具有網絡診斷功能,通信速率最高為12Mbit/s,價格相對較高。1.3.3PC側的MPI通信卡的類型
4.CP5611PCI卡,用于臺式電腦編程和通信,此卡具有網絡診斷功能,通信速率最高為12Mbit/s,價格適中。
5.CP5613PCI卡(替代原CP5412卡),用于臺式電腦編程和通信,它具有網絡診斷功能,通信速率最高為12Mbit/s,并帶有處理器,可保持大數據量通信的穩(wěn)定性,一般用于PROFIBUS網絡,同時也具有MPI功能,價格相對最高。
了解上述功能后,可以很容易地選擇適合自己應用的通信卡,在CP通信卡的代碼中,5代表PCMCIA接口,6代表PCI總線,3代表有處理器。1.3.3PC側的MPI通信卡的類型1.4掌握S7-300PLC的MPI通信方法本節(jié)主要通過兩個實例,簡要、直觀的介紹用S7-300PLC的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和無組態(tài)的MPI通信的方法,使同學們可以快速、準確的掌握S7-300PLC的MPI的使用方法。1.4.1掌握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的方法
1、全局數據塊通信方式的概述
在MPI網絡中的各個中央處理單元(CPU)之間能相互交換少量數據,只需關心數據的發(fā)送區(qū)和接收區(qū),這一過程稱做全局數據塊通信。全局數據塊的通信方式是在配置PLC硬件的過程中,組態(tài)所要通信的PLC站之間的發(fā)送區(qū)和接收區(qū),不需要任何程序處理,這種通信方式只適合S7-300/400PLC之間相互通信。下面以例子說明全局數據塊通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2、網絡配置圖圖1.9網絡配置圖1.4.1掌握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的方法1.4.1掌握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的方法
3、硬件和軟件需求
硬件:CPU313CCPU313CMPI電纜軟件:STEP7V5.2SP21.4.1掌握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的方法4、網絡組態(tài)及參數設置步驟
(1)建立MPI網絡
在STEP7中建立一個新項目,如MPIEXE1_GD,在此項目下插入兩個PLC站,分別為STATION1(CPU313C)和STATION2(CPU313C),并分別插入CPU完成硬件組態(tài),建立MPI網絡并配置MPI的站地址和通信速率,本例中MPI的站地址分別設置為2號站和4號站,通信速率為187.5kbit/s。1.4.1掌握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的方法圖1.10右擊“MPI(1)”選擇“DefineGlobalData”
1.4.1掌握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的方法
(2)組態(tài)數據的發(fā)送區(qū)和接收區(qū)
如圖1.10所示,右擊“MPI(1)”或選擇“Options”項下的“DefineGlobalData”進入組態(tài)畫面,如圖1.11所示。1.4.1掌握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的方法圖1.11選擇“DefineGlobalData”進入組態(tài)畫面1.4.1掌握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的方法
(3)插入所有需要通信的CPU
雙擊“GDID”右邊的CPU欄選擇需要通信的CPU。CPU欄總共有15列,這就意味著最多有15個CPU能夠參與通信。在每個CPU欄底下填上數據的發(fā)送區(qū)和接收區(qū),例如第一列的CPU313C(1)的發(fā)送區(qū)填為“DB1.DBB0:12”(DB1.DBB0:12表示從DB1.DBB0開始的22個字節(jié)),然后在菜單“Edit”下選擇“Sender”設置為發(fā)送區(qū),該方格變?yōu)樯钌?,同時在單元中的左端出現符號“>”,表示在該行中CPU313C(1)為發(fā)送站,在該單元中輸入要發(fā)送的全局數據的地址。只能輸入絕對地址,不能輸入符號地址。包含定時器和計數器地址的單元只能作為發(fā)送方。在每一行中應定義一個且只能有一個CPU作為數據的發(fā)送方,而接收方可以有多個。同一行中各個單元的字節(jié)數應相同。1.4.1掌握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的方法
點擊第二列的CPU313C(2)下面的單元,輸入MB20:12(表示從MB20開始的12B),該格的背景為白色,表示在該行中CPU313C(2)是接收站。編譯保存后,把組態(tài)數據分別下載到相應CPU中,這樣就可以進行數據通信了,如圖1.12所示。地址區(qū)可以為DB、M、I、Q區(qū),S7-300地址區(qū)長度最大為22字節(jié),發(fā)送區(qū)和接收區(qū)的長度必須一致。如果數據包由若干個連續(xù)的數據區(qū)組成,一個連續(xù)的數據區(qū)占用的空間為數據區(qū)內的字節(jié)數加上兩個頭部說明字節(jié)。一個單獨的雙字占6B,一個單獨的字占4B,一個單獨的字節(jié)占3B,一個單獨的位也占3B。例如DB2.DBB0:10和QW0:5一共占用22B(第一個連續(xù)數據區(qū)的兩個頭部說明字節(jié)不包括在22B之內)1.4.1掌握全局數據塊進行MPI通信的方法圖1.12各個CPU欄底下設置數據的發(fā)送區(qū)和接收區(qū)1.4.2掌握無組態(tài)的MPI通信方法無組態(tài)的MPI通信需要調用系統功能塊SFC65~SFC69來實現,這種通信方式適合于S7-300、S7-400和S7-200之間的通信,是一種應用廣泛、經濟的通信方式。通過調用SFC來實現的MPI通信又可分為兩種方式:雙邊編程通信方式和單邊編程通信方式。調用系統功能通信方式不能和全局數據通信方式混合使用。1.4.2.1雙邊編程通信方式(1)概述在通信的雙方都需要調用通信塊,一方調用發(fā)送塊發(fā)送數據,另一方就要調用接收塊來接收數據。這種通信方式適用S7-300/400之間的通信,發(fā)送塊是SFC65“X_SEND”,接收塊是SFC66“X_RCV”。下面舉例說明怎樣調用系統功能來實現通信。1.4.2.1雙邊編程通信方式圖1.18網絡配置圖
(2)網絡配置圖1.181.4.2.1雙邊編程通信方式
(3)硬件和軟件需求
硬件:
CPU313C、
CPU313C、
MPI電纜軟件:STEP7V5.2SP21.4.2.1雙邊編程通信方式
(4)網絡組態(tài)及參數設置步驟
(Ⅰ)新建項目:在SIMATICManager界面下,建立一個項目,加入兩個300Station。然后在HWConfig中分別對這兩個300Station進行硬件組態(tài),設置MPI地址,在這里SIMATIC300(1)的CPU的MPI地址為2,SIMATIC300(2)的CPU的MPI地址為4。最后把組態(tài)信息下載到兩臺PLC中。(Ⅱ)編程:首先在SIMATIC300(1)的CPU下插入OB35,把發(fā)送方的程序寫入OB35中(見圖1.19)。圖1.19插入OB35對話框1.4.2.1雙邊編程通信方式1.4.2.1雙邊編程通信方式圖1.20雙擊OB35進入發(fā)送站的程序編輯界面
雙擊OB35進入程序編輯界面,點擊“Libraries”→“StandardLibrary”→“SystemFunctionBlocks”,選擇SFC65“X_SEND”后見圖1.20。圖1.21中當REQ的值等于“TURE”后就把M20.0開始的5個字節(jié)發(fā)送出去。
發(fā)送站的程序編好后,接下來在SIMATIC300(2)的CPU的OB1里編寫接收方程序。同樣雙擊OB1進入程序編輯界面,點擊“Libraries”→“StandardLibrary”→“SystemFunctionBlocks”,選擇SFC66“X_RCV”(見圖1.21)。通過下面這個程序SIMATIC300(2)的CPU就可以接收SIMATIC300(1)的CPU發(fā)送過來的數據,并存放在MB50~MB54中。
1.4.2.1雙邊編程通信方式
圖1.21雙擊OB1進入接收站的程序編輯界面注意:在程序編寫時SFC65“X_SENG”和SFC66“X_RCV”必須成對使用。
1.4.2.1雙邊編程通信方式程序中參數說明見表1.3和表1.4。表1.3SFC65“X_SEND”參數說明1.4.2.1雙邊編程通信方式表1.4SFC66“X_RCV”參數說明1.4.2.1雙邊編程通信方式與雙邊編程通信方式不同,單邊編程通信只在一方PLC內編寫通信程序,即客戶機與服務器的訪問模式。編寫程序一方的PLC作為客戶機,無需編寫程序一方的PLC作為服務器,客戶機調用SFC通信塊訪問服務器。這種通信方式適合S7-300/400/200之間的通信,S7-300/400的CPU可以同時作為客戶機和服務器,S7-200只能作為服務器。SFC67“X-_GET”用來將服務器指定數據區(qū)中的數據讀回并存放到本地的數據區(qū)中,SFC68“X_PUT”用來將本地數據區(qū)中的數據寫到服務器中指定的數據區(qū)。下面舉例說明怎樣調用系統功能來實現兩個300Station的通信。
1.4.2.2單邊編程通信方式(1)網絡配置圖圖1.22網絡配置圖1.4.2.2單邊編程通信方式(2)硬件和軟件需求硬件:CPU313C、
CPU224、?MPI電纜軟件:STEP7V5.2SP21.4.2.2單邊編程通信方式
(3)新建項目:
同樣在SIMATICManager界面下,建立一個項目,加入兩個300Station。硬件組態(tài)與做雙邊編程通信方式相同。把組態(tài)信息下載到CPU中。在SIMATIC300(1)的CPU下插入OB35,雙擊OB35進入程序編輯界面,點擊“Libraries”→“StandardLibrary”→“SystemFunctionBlocks”,選擇SFC68“X_PUT”(見圖1.23)。1.4.2.2單邊編程通信方式圖1.23選擇SFC68“X_PUT”1.4.2.2單邊編程通信方式雙擊SIMATIC300(1)的CPU下的OB1,進入程序編輯界面,點擊“Libraries”→“StandardLibrary”→“SystemFunctionBlocks”,選擇SFC67“X_GET”(見圖1.24)。
圖1.24選擇SFC67“X_GET”1.4.2.2單邊編程通信方式
注意:無論運用雙邊編程通信方式還是單邊編程通信方式,最好在SIMATICManager界面下插入OB82、OB86、OB122,并下載到CPU中,可以防止通信時系統出錯。1.4.2.2單邊編程通信方式
(4)項目說明:
Ⅰ、利用無組態(tài)的MPI通信方式不能和全局數據通信方式混合使用。
Ⅱ、對于單邊編程通信方式,只有主動站才能調用系統功能塊SFC67、SFC68。
Ⅲ、在雙邊編程通信方式和單邊編程通信方式中,每次塊(SFC65、SFC66、SFC67、SFC68)調用最多76個字節(jié)的用戶數據。對于S7-300CPU,數據傳送的數據一致性是8個字節(jié),對于S7-400CPU則是全長。如果連接到S7-200,必須考慮到S7-200只能用作一個被動站。1.4.2.2單邊編程通信方式表1.5SFC68“X_PUT”參數說明1.4.2.2單邊編程通信方式表1.6SFC67“X_GET”參數說明1.4.2.2單邊編程通信方式實例1:S7-300PLC與監(jiān)控軟件WINCC的MPI通信1、PC上MPI通信卡的安裝和設置2、在WINCC上添加SIMATICS7通信協議3、選擇WINCC通信卡4、WINCC通信連接的建立5、通信診斷實例2:S7-300PLC與S7-200PLC的無組態(tài)MPI通信1.5實例練習第二部分PROFIBUS通信技術工業(yè)網絡控制2.1ProfiBus通信簡介2.2S7-300PLC的ProfiBus通信方法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
2PROFIBUS通信技術作為眾多現場總線家族的成員之一,ProfiBus是在歐洲工業(yè)界得到最廣泛應用的一個現場總線標準,也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現場總線標準之一。ProfiBus是屬于單元級、現場級的SIMITAC網絡,適用于傳輸中、小量的數據。其開放性可以允許眾多的廠商開發(fā)各自的符合ProfiBus協議的產品,這些產品可以連接在同一個ProfiBus網絡上。ProfiBus是一種電氣網絡,物理傳輸介質可以是屏蔽雙絞線、光纖、無線傳輸。
2.1Profibus通信簡介ProfiBus主要有三部分組成,包括:
1.由現場總線報文——ProfiBus-FMS2.分布式外圍設備——ProfiBus-DP3.過程控制自動化——ProfiBus-PA2.1Profibus通信簡介2.1Profibus通信簡介2.1Profibus通信簡介2.1Profibus通信簡介2.1Profibus通信簡介2.1Profibus通信簡介2.1Profibus通信簡介2.1Profibus通信簡介2.1Profibus通信簡介2.1Profibus通信簡介其它技術特點:1.信號線可用設備電源線。2.每條總線區(qū)段可連接32個設備,不同區(qū)段用中繼器連接。3.傳輸速率可在9.6kB/S~12MB/S間選擇。4.傳輸介質可以用金屬雙絞線或光纖。5.提供通用的功能模塊管理規(guī)范。6.在一定范圍內可實現相互操作。7.提供系統通信管理軟件(包括波形識別、速率識別和協議識別等功能)。8.提供244字節(jié)報文格式,提供通信接口的故障安全模式(當IO故障時輸出全為零)。2.1Profibus通信簡介2.2.1利用I/O口實現小于4個字節(jié)直接ProfiBus通信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2.2Profibus通信方法
直接利用I/O口實現小于4個字節(jié)直接ProfiBus的通信方法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⑴、用裝載指令訪問實際I/O口——比如主站與ET200M擴展I/O口之間的通信;⑵、用裝載指令訪問虛擬I/O口——比如主站與智能從站的I/O口之間的通信,下面分別予以介紹。
一、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二、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
2.2.1利用I/O口實現小于4個字節(jié)直接Profibus通信
ET200系列是遠程I/0站,為減少信號電纜的敷設,可以在設備附近根據不同的要求放置不同類型的I/0站,如ET200M、ET200B、ET200X、ET200S等,ET200M適合在遠程站點I/0點數量較多的情況下使用,我們將以ET200M為例介紹遠程I/O的配置。主站為集成DP接口的CPU,下面進行詳細介紹。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1、硬件連接圖2.1集成DP口CPU與ET200M硬件連接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2、資源需求帶集成DP口的S7-300的CPU315-2DP作為主站。從站為帶I/O模塊的ET200M。MPI網卡CP5611。ProfiBus總線連接器以及電纜。STEP7V5.2系統設計軟件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1)、按圖2.1連接CPU315C-2DP集成的DP接口與ET200M的PROFIBUS-DP接口。先用MPI電纜將MPI卡CP5611連接到CPU315-2DP的MPI接口,對CPU315-2DP進行初始化,同時對ET200M的“BUSADDRESS”撥盤開關的PROFIBUS地址設定為4,如圖2.2所示,即把數字“4”左側對應的開關撥向右側即可。如果設定PROFIBUS地址為6,則把“2”、“4”兩個數字左側對應的開關撥向右側,依此類推。3、網絡組態(tài)以及參數設置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圖2.2ET200M的外形圖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2)在STEP7中新建一個“ET200M作為從站的DP通信”的項目。先插入一個S7-300站,然后雙擊“Hardware”選項,進人“Hwconfig”窗口。點擊“catalog”圖標打開硬件目錄,按硬件安裝次序和訂貨號依次插人機架、電源、CPU等進行硬件組態(tài),如圖2.3所示。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圖2.3CPU315-2DPRPROFIBUS網絡配置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3)插入CPU同時,彈出PROFIBUS組態(tài)界面。點擊New按鈕,新建PROFIBUS(1),組態(tài)PROFIBUS站地址為2。點擊“Properties”按鈕組態(tài)網絡屬性,選擇“NetworkSettings”,界面如圖2.4所示,點擊“OK”按鈕確認,完成PROFIBUS網絡創(chuàng)建,同時界面出現PROFIBUS網絡。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圖2.4PROFIBUS-DP的“NetworkSettings”參數設置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4)在PROFIBUS-DP選項中,通過左邊的“PROFIBUS-DP”→“ET200M”→“IM153-1”路徑,選擇接口模塊IM153-1,添加到PROFIBUS網絡上,如圖2.5所示。添加是通過拖拽完成的,如果位置有效,則會在鼠標的箭頭上出現“+”標記,此時釋放“IM153-1”。在釋放鼠標的同時,會彈出圖2.6所示對話框,進行IM153的PROFIBUS網絡參數配置。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5)圖2.5加載IM153-1至PROFIBUS(1)網絡過程示意,定義ET200M接口模塊IMl53-2的PROFIBUS站地址,組態(tài)的站地址必須與IMl53-2上撥碼開關設定的站地址相同,本例中站地址為4。然后組態(tài)ET200M上I/O模塊,設定I/O點的地址,ET200M的I/O地址區(qū)與中央擴展的I/O地址區(qū)一致,不能沖突,本例中ET200M上組態(tài)了16點輸入和16點輸出,開始地址為1,訪問這些點時用I區(qū)和Q區(qū),例如輸入點為I1.0,第一個輸出點為Q1.0,實際使用時ET200M所帶的I/O模塊就好象是集成在CPU315-2DP上的一樣,編程非常簡單。硬件組態(tài)結果見圖2.7。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圖2.5加載IM153-1至PROFIBUS(1)網絡過程示意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圖2.6IM153的PROFIBUS網絡參數配置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圖2.7315-2DP、ET200M的I/O模塊配置2.2.1.1CPU集成DP口與ET200M之間遠程的通信
下面將建立一個以315-2DP為主站、313C-2DP為智能從站的通信系統,全面介紹智能從站的組態(tài)和使用方法。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1硬件連接圖2.8PROFIBUS連接智能從站硬件注:把CPU315-2DP集成的DP口和S7CPU313C-2DP的DP口按圖2.8連接,然后分別組態(tài)主站和從站,原則上先組態(tài)從站。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2資源需求帶集成DP口的S7-300的CPU315-2DP作為主站。從站為帶I/O模塊的ET200M。MPI網卡CP5611。ProfiBus總線連接器以及電纜。STEP7V5.2系統設計軟件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1)組態(tài)“從站”硬件在STEP7中新建一個“主站與智能從站的通信”的項目。先插入一個S7-300站,然后雙擊“Hardware”選項,進人“Hwconfig”窗口。點擊“Catalog”圖標打開硬件目錄,按硬件安裝次序和訂貨號依次插人機架、電源、CPU等進行硬件組態(tài)。插入CPU時會同時彈出PROFIBUS組態(tài)界面,如圖2.9所示。點擊“New”按鈕新建PROFIBUS(1),組態(tài)PROFIBUS站地址,本例中為4。點擊“Properties”按鈕組態(tài)網絡屬性,選擇“NetworkSettings”進行網絡參數設置,在本例中設置PROFIBUS的傳輸速率為“1.5Mbit/s”,行規(guī)為“DP”。如圖2.10所示。3網絡組態(tài)以及參數設置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圖2.9313C-2DP的PROFIBUS網絡參數配置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圖2.10PROFIBUS-DP的“NetworkSetting”參數設置設置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雙擊CPU313C-2DP項下的“DP”項,會彈出PROFIBUS-DP的屬性菜單,如圖2.11所示。圖2.11配置313C-2DP為智能從站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①在網絡屬性窗口選擇頂部菜單“OperatingMode”,選擇“DPslave”操作模式,如果其下的選擇框“□”被激活,則編程器可以對從站編程,換句話說,這個接口既可以作為DP從站,同時還可以通過這個接口監(jiān)控程序。診斷地址為1022,選擇默認值。②選擇標簽“Configuration”,點擊“New”按鈕新建一行通信的接口區(qū),如圖2.12所示。③在圖2.12中定義S7-300從站的通信接口區(qū)。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圖2.12313C-2DP的PROFIBUS網絡參數配置ROW 行編號;MODE 通信模式,可選“MS”(主從)和“DX”(直接數字 交換)兩種模式;PartnerDPAddr DP通信伙伴的DP地址;PartnerAddr DP通信伙伴的輸入/輸出地址;LocalAddr 本站的輸入/輸出的地址;Length 連續(xù)的輸人/輸出地址區(qū)的長度;Consistency 數據的連續(xù)性。
圖2.12的Configuration選項中參數意義說明1: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表2-1Addresstype選擇為“Input”對應I區(qū),“Output”對應Q區(qū)Length設置通信區(qū)域的大小,最多32字節(jié)Unit選擇是按字節(jié)還是按字來通信Consistency選擇“Unit”是按在“Unit”中定義的數據格式發(fā)送,即按字節(jié)或字發(fā)送;若選擇“All”表示是打包發(fā)送,每包最多32字節(jié)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
圖2.12的Configuration選項中參數意義說明2:
設置完成后點擊“Apply”按鈕確認,可再加入若干行通信數據,通信區(qū)的大小與CPU型號有關,最大為244字節(jié)。圖2.12中主站的接口區(qū)是虛的,不能操作,等到組態(tài)主站時,虛的選項框將被激活,可以對主站通信參數進行設置。在本例中分別設置一個Input區(qū)和一個Output區(qū),其長度均設置為2字節(jié)。設置完成后在“Configuration”標簽頁圖2.13中會看到這兩個通信接口區(qū)。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圖2.13313C-2DP智能從站通信接口區(qū)參數配置結果組態(tài)完從站后,以同樣的方式建立S7-300主站并組態(tài),本例中設置站地址為2,并選擇與從站相同的PRFIBUS網絡,如圖2.14所示。打開硬件目錄,選擇“PROFIBUSDP→ConfigurationStation”文件夾,選擇CPU31x,將其拖拽到DP主站系統的PROFIBUS總線上,從而將其連接到DP網絡上,如圖2.15所示。此時自動彈出“DP—slaveProperties”,在其中的“Connection”標簽中選擇已經組態(tài)過的從站,如果有多個從站時,要一個一個連接,上面已經組態(tài)完的S7313C-2DP從站可在列表中看到,點擊“Connect”按鈕將其連接至網絡,如圖2.16所示。2)組態(tài)“主站”硬件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然后點擊:“Configuration”標簽,設置主站的通信接口區(qū)。從站的輸出區(qū)與主站的輸入區(qū)相對應,從站的輸入區(qū)同主站的輸出區(qū)相對應,如圖2.17所示,結果見圖2.18。配置完以后,用MPI接口分別下載到各自的CPU中初始化接口數據。在本例中,主站的QB50、QB51的數據將自動對應從站的數據區(qū)IB5O、IB51,從站的QB5O、QB51對應主站的IB50、IB51。在多從站系統中,為了防止某一點掉電而影響其它CPU的運行,可以分別調用調用OB82、OB86、OB122(S7-300)和OB82、OB85、OB86、OB122(S7-400)進行處理。2)組態(tài)“主站”硬件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圖2.14315-2DP主站組態(tài)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圖2.15將313C-2DP從站連接到315-2DP主站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圖2.16313C-2DP從站連接到315-2DP主站的過程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圖2.17主、從站之間的輸入/輸出接口區(qū)設置2.2.1.2通過CPU集成DP口連接智能從站圖2.18主、從站之間的輸入/輸出接口區(qū)配置結果在組態(tài)PROFIBUS-DP通信時常常會見到參數“Consistency”(數據的一致性),如圖2.17所示,如果選“Unit”,數據的通信將以在參數“Unit”中定義的格式——字或字節(jié)來發(fā)送和接收,比如,主站以字節(jié)格式發(fā)送20字節(jié),從站將一字節(jié)一字節(jié)地接收和處理這20字節(jié)。若數據到達從站接收區(qū)不在同一時刻,從站可能不在一個循環(huán)周期處理接收區(qū)的數據,如果想要保持數據的一致性,在一個周期處理這些數據就要選擇參數“All”,有的版本是參數“Totallength”,當通信數據大于4字節(jié)時,要調用SFCl5給數據打包,調用SFCl4給數據解包,這樣數據以數據包的形式一次性完成發(fā)送、接收,保證了數據一致性。下面將以例子形式介紹SFCl4、SFCl5的應用,例子中以S7-300的315-2DP作為主站,313C-2DP作為從站。
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1硬件連接注意:把CPU315-2DP集成的DP口和S7CPU313C-2DP的DP口按圖2.19連接,然后分別組態(tài)主站和從站,原則上先組態(tài)從站。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圖2.19PROFIBUS連接智能從站硬件2資源需求帶集成DP口的S7-300的CPU315-2DP作為主站。從站為帶I/O模塊的ET200M。MPI網卡CP5611。ProfiBus總線連接器以及電纜。STEP7V5.2系統設計軟件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3網絡組態(tài)以及參數設置在STEP7中新建一個“系統功能SFC14、SFC15應用”的項目。先插入一個S7-300站,然后雙擊“Hardware”選項,進人“Hwconfig”窗口。點擊“Catalog”圖標打開硬件目錄,按硬件安裝次序和訂貨號依次插人機架、電源、CPU等進行硬件組態(tài),不再多說。插入CPU時會同時彈出PROFIBUS組態(tài)界面,如圖2.20所示。點擊“New”按鈕新建PROFIBUS(1),組態(tài)PROFIBUS站地址,本例中為4。點擊“Properties”按鈕組態(tài)網絡屬性,選擇“NetworkSettings”進行網絡參數設置,在本例中設置PROFIBUS的傳輸速率為“1.5Mbit/s”,行規(guī)為“DP”。如圖2.21所示。1)組態(tài)“從站”硬件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圖2.20PROFIBUS組態(tài)界面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圖2.21配置313C-2DP智能從站網絡參數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
雙擊CPU313C-2DP項下的“DP”項,會彈出PROFIBUS-DP的屬性菜單,如圖2.22所示。在網絡屬性窗口選擇“OperatingMode”菜單,激活“DPslave”操作模式,如果其下的選擇框“□”被激活。則編程器可以對從站編程,即這個接口既可以作為DP從站,同時還可以通過這個接口監(jiān)控程序。診斷地址為1022,為PR()FIBuS診斷時,選擇默認值即可。選擇“Configuration”標簽,點擊“New”按鈕組態(tài)通信的接口區(qū),例如輸入區(qū)IB50~IB69共20字節(jié),“Consistency”屬性選擇“All”,如圖2.23所示。在本例中組態(tài)從站通信接口區(qū)為輸入IB50~IB69,輸出QB5O~QB69。點擊“Apply”按鈕確認后,可再加入若干行通信數據。全部通信區(qū)的大小與CPU型號有關。組態(tài)完成后下載到CPU中。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圖2.22配置313C-2DP為智能從站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圖2.23配置313C-2DP為智能從站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
以同樣的方式組態(tài)S7-300主站,配置PROFIBUS-DP的站地址為2,與從站選擇同一條PROFIBUS網絡,見圖2.24。然后打開硬件目錄,選擇“PROFIBUSDP”→“ConfigurationStation”文件夾,選擇CPU31X,將其連接到DP主站系統的PROFIBUS總線上。此時會自動彈出“DP-slaveProperties”,在其中的“Connection”標簽中選擇已經組態(tài)過的從站,見圖2.25。然后點擊“Configuration”標簽,出現圖2.26,點擊“Edit”,設置主站的通信接口區(qū),如圖2.27所示。從站的輸出區(qū)與主站的輸入區(qū)相對應,從站的輸入區(qū)同主站的輸出區(qū)相對應,本例中主站QB50~QB69對應從站IB50。IB69,從站IB5O—IB69對應主站QB5O~QB69,如圖2.27所示。組態(tài)通信接口區(qū)后,下載到CPU315-2DP中,為避免網絡上因某個站點掉電使整個網絡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要在S7-300中編寫OB82、OB86、OBl22組織塊。2)組態(tài)“主站”硬件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圖2.24組態(tài)315C-2DP主站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圖2.25連接313C-2DP智能從站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圖2.26設置主站通信接口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圖2.27配置輸入/輸出接口區(qū)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圖2.28調用系統功能塊4通信編程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在系統塊中找到SFCl4、SFCl5,如圖2.28所示,并在OBl中調用。
CALL“DPRD_DAT” SFCl4 LADDR := W#16#32 RECORD := P#DBl.DBX0.0BYTE20 RET_VAL := MW2SFCl4解開主站存放在IB50~IB69的數據包并放在DBl.DBBO~DBl.DBB19中。
CALL“DPWR_DAT” SFCl5 LADDR := W#16#32 RECORD := P#DB2.DBX0.0BYTE20 RET_VAL := MW4SFCl5給存放在DB2.DBBO~DBl.DBB19中的數據打包,通過QB50~QB69發(fā)送出去。1)編寫主站程序說明:LADDR的值是W#16#32,表示十進制“50”,和硬件組態(tài)虛擬地址一致。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在從站的OBl中調用系統功能SCF14、SCF15。
CALL“DPRD_DAT” SFCl4 LADDR := W#16#32 RECORD := P#DBl.DBX0.0BYTE20 RET_VAL := MW2SFCl4解開主站存放在IB50~IB69的數據包并放在DBl.DBBO~DBl.DBB19中。
CALL“DPWR_DAT” SFCl5 LADDR := W#16#32 RECORD := P#DB2.DBX0.0BYTE20 RET_VAL := MW4SFCl5給存放在DB2.DBBO~DBl.DBB19中的數據打包,通過QB50~QB69發(fā)送出去。2)編寫從站程序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程序“參數”說明以及主從站的數據區(qū)對應關系見表2-2、表2-3表2-2參數說明LADDR接口區(qū)起始地址RET_VAL狀態(tài)字RECORD通信數據區(qū),一般為ANY指針格式表2-3數據對應主站數據傳輸方向從站數據輸入:DB1.DB0~DB1.DB19←輸出:DB2.DB0~DB2.DB19輸出:DB2.DB0~DB2.DB19→輸入:DB1.DB0~DB1.DB192.2.2系統功能SFC14、SFC15的ProfiBus通信應用
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方法在實際工業(yè)控制非常普遍,本實訓以一個315-2DP為主站,兩個313C-2DP為從站,介紹多個CPU之間的通信方法。2.2.3多個A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通信要求/硬件連接通過HWConfig進行硬件組態(tài)通信組態(tài)通過LAD/STL/FBD進行編程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1資源需求帶集成DP口的S7-300CPU315-2DP作為主站。帶集成DP口的S7-300CPU313C-2DP作為從站。MPI網卡CP5611。ProfiBus總線連接器以及電纜。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2硬件連接
圖2.29硬件連接圖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3網絡組態(tài)及參數設置
1)新建項目:在STEP7中新建一個項目,項目名:“多個CPU之間ProfiBus通信”,點擊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InsertNewObject”→“SIMATIC300Station”,插入S7-300站——本項目中采用313C-2DP,如圖2.60所示。
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30創(chuàng)建多S7-300CPU通信項目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⑴、配置1#從站2)硬件配置雙擊“Hardware”選項,進入“HWConfig”窗口。點擊“Catalog”圖標打開硬件目錄,接硬件安裝次序和訂貨號依次插入機架、電源、CPU等進行硬件組態(tài)。在插入313C-2DP的同時,會彈出圖2.31、2.32所示對話框,設定ProfiBus地址為4,點擊“New”按鈕,新建一條“ProfiBus網絡”,并設定基本參數,過程不再贅述,點擊“OK”,結果見圖2.33。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311#從站添加PROFIBUS網絡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321#從站PROFIBUS屬性參數設置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331#從站添加后的結果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雙擊圖2.33中的“DP”圖標,彈出圖2.34所示對話框。選擇“OperatingMode”按鈕,選擇“DP-slave”,如圖2.34所示。然后選擇“Configuration”,進行從站接口區(qū)的配置,結果見圖2.35。本項目中采用“Unit”、“Byte”通信數據配置方法。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34配置S7-300CPU313C-2DP為智能從站圖2.351#智能從站輸入/輸出區(qū)配置結果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
2#智能從站的配置過程和1#從站的配置過程基本相同,不再贅述。從站接口區(qū)的配置結果見圖2.36所示。本項目中設置2#從站的PROFIBUS站地址為6,采用“Unit”、“Byte”通信數據配置模式。⑵配置2#從站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362#智能從站輸入/輸出區(qū)配置結果組態(tài)完從站后,以同樣的方式建立S7300主站(CPU為315-2DP)并組態(tài),本例中設置主站PROFIBUS站地址為2,并選擇與從站相同的PRFIBUS網絡,如圖2.37所示。(3)配置主站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37主站PROFIBUS配置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
PROFIBUS站地址為2,并選擇與從站相同的PRFIBUS網絡,如圖2.37所示。打開硬件目錄,選擇“PROFIBUSDP→ConfigurationStation”文件夾,選擇CPU31x,將其拖拽到DP主站系統的PROFIBUS總線上,從而將其連接到DP網絡上,如圖2.38所示。此時自動彈出“DP-slaveProperties”,在其中的“Connection”標簽中選擇已經組態(tài)過的從站,如果有多個從站時,要一個一個連接,上面已經組態(tài)完的S7-300從站可在列表中看到,點擊“Connect”按鈕將地址為“4”的從站接至網絡,然后點擊Configuration,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出現圖2.40,點擊任一行I/O配置,選擇“Edit”,進行輸入/輸出區(qū)域的配置,如圖2.41,結果見圖2.42。同樣方法,把6#站也連接到PROFIBUSDP網絡上,結果如圖2.43、2.44所示。配置完以后,用MPI接口分別下載到各自的CPU中初始化接口數據。在本例中,主站與1#、2#從站的通信區(qū)域對應關系如表2-4所示。為避免網絡上某一個站點掉電使整個網絡不能工作的故障,需要在幾個CPU中加入OB82、OB86、OB122等組織塊,必要時還要對其進行編程。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38向主站PROBUS添加S7-300從站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39將從站連接到主站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401#從站輸入/輸出區(qū)域選擇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411#從站輸入/輸出區(qū)域配置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421#從站輸入/輸出區(qū)域配置結果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圖2.44多CPU通信配置硬件連接結果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表2-4主站傳輸方向1#從站主站傳輸方向2#從站IB50←QB50IB60←QB60IB51←QB51IB61←QB61QB50→IB50QB60→IB60QB51→IB51QB61→IB61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應用舉例:例一:編程實現主站I0.0對1#從站Q0.0的控制。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例二:編程實現主站I0.0對2#從站Q0.0的控制。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例三:編程實現1#從站I0.0對2#從站Q0.0的控制。2.2.3多個S7-300之間的ProfiBus通信實現第三部分工業(yè)以太網通信技術工業(yè)網絡控制3工業(yè)以太網通信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交換技術覆蓋了各行各業(yè)。在自動化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需要建立包含從工廠現場設備層到控制層、管理層等各個層次的綜合自動化網絡管控平臺,建立以工業(yè)控制網絡技術為基礎的企業(yè)信息化系統。工業(yè)以太網提供了針對制造業(yè)控制網絡的數據傳輸的以太網標準。該技術基于工業(yè)標準,利用了交換以太網結構,有很高的網絡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用戶和生產廠商的需求。工業(yè)以太網以其特有的第成本、高實效、高擴展性及高智能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制造業(yè)廠商。3.1以太網技術以太網技術的思想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68年。以太網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共享的公共傳輸信道,這個思想源于夏威夷大學。在局域網家族中,以太網是指遵循IEEE802.3標準,可以在光纜和雙絞線上傳輸的網絡。以太網也是當前主要應用的一種局域網(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網)類型。目前的以太網按照傳輸速率大致分為以下四種:10Base-T以太網——傳輸介質是銅軸電纜,傳輸速率為10Mbit/s;快速以太網——傳輸速率為100Mbit/s,采用光纜或雙絞線作為傳輸介質,兼容10Base-T以太網;Gigabit以太網——擴展的以太網協議,傳輸速率為1Gbit/s,采用光纜或雙絞線作為傳輸介質,基于當前的以太網標準,兼容10Mbit/s以太網和100Mbit/s以太網的交換機和路由器設備;3.1以太網技術10Gigabit以太網——2002年6月發(fā)布,是一種速度更快的以太網技術。支持智能以太網服務,是未來廣域網(WAN——WideAreaNetwork)和城域網(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的寬帶解決方案。工業(yè)以太網技術是普通以太網技術在控制網絡延伸的產物,前者源于后者但不同與前者。以太網技術經過多年的發(fā)展,特別是它在Internet中廣泛應用,使得它的技術更為成熟,并得到了廣大開發(fā)商與用戶的認同。因此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產品價格上,以太網較之其他類型網絡技術都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另為,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控制網絡與普通計算機網絡、Internet的聯系更為密切??刂凭W絡技術需要考慮與計算機網絡連接的一致性,需要提高對現場設備通信能力的要求,這些都是控制網絡設備的開發(fā)者與制造商把目光轉向以太網技術的重要原因。
3.2工業(yè)以太網的特點
工業(yè)網絡與傳統辦公室網絡相比,有一些不同之處,如表3-1所示。
辦公室網絡工業(yè)網絡應用場合普通辦公場合工業(yè)場合、工況惡劣,抗干擾性要求較高拓撲結構支持線形、環(huán)形、星形等結構支持線形、環(huán)形、星形等結構,并便于各種結構的組合和轉換,簡單的安裝,最大的靈活性和模塊性,高擴展能力可用性一般的實用性需求,允許網絡故障時間以秒或分鐘計極高的實用性需求,允許網絡故障時間<300ms以避免生產停頓網絡監(jiān)控和維護網絡監(jiān)控必須有專人員使用專用工具完成網絡監(jiān)控成為工廠監(jiān)控的一部分,網絡模塊可以被HMI軟件如WinCC監(jiān)控,故障模塊容易更換表3-1工業(yè)網絡與傳統辦公室網絡的比較3.2工業(yè)以太網的特點工業(yè)以太網產品的設計制造必須充分考慮并滿足工業(yè)網絡應用的需要。工業(yè)現場對工業(yè)以太網產品的要求包括:工業(yè)生產現場環(huán)境的高溫、潮濕、空氣污濁以及腐蝕性氣體的存在,要求工業(yè)級的產品具有氣候環(huán)境適應性,并要求耐腐蝕、防塵和防水。工業(yè)生產現場的粉塵、易燃易爆和有毒性氣體的存在,需要采取防爆措施保證安全生產。工業(yè)生產現場的振動、電磁干擾大,工業(yè)控制網絡必須具有機械環(huán)境適應性(如耐振動、耐沖擊)、電磁環(huán)境適應性或電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等。工業(yè)網絡器件的供電,通常是采用柜內低壓直流電源標準,大多的工業(yè)環(huán)境中控制柜內所需電源為低壓24V直流。采用標準導軌安裝,安裝方便,適用于工業(yè)環(huán)境安裝的要求。工業(yè)網絡器件要能方便地安裝在工業(yè)現場控制柜內,并容易更換。3.3工業(yè)以太網應用于工業(yè)自動化中的關鍵問題1、通信實時性問題以太網采用的CSMA/CD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其本質上是非實時的。平等競爭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不能滿足工業(yè)自動化領域對通信的實時性要求。因此以太網一直被認為不適合在底層工業(yè)網絡中使用。需要有針對這一問題的切實的解決方案。2、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與可靠性的問題以太網是按辦公環(huán)境設計的,將它用于工業(yè)控制環(huán)境,其環(huán)境適應能力、抗干擾能力等是許多從事自動化的專業(yè)人士所特別關心的。在產品的設計時要特別注重材質、元器件的選擇。使產品在強度、溫度、濕度、振動、干擾、輻射等環(huán)境參數方面滿足工業(yè)現場的要求。還要考慮到在工業(yè)環(huán)境下的安裝要求,例如采用DIN導軌式安裝等。像RJ45一類的連接器,在工業(yè)上應用太易損壞,應該采用帶鎖緊機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知識產權在教育普及中的應用和效果分析
- 黔西南特種陶瓷制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申請書免學費
- 蘇州芯勢科技有限公司介紹企業(yè)發(fā)展分析報告模板
- 中國電動車電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設計衛(wèi)生巾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節(jié)能型燃氣設備項目申請備案可行性研究報告
- 災害環(huán)境下電力設施的應急處理方案
- 電商物流中綠色材料在快遞包裝的應用分析
- 電子商務在農業(yè)領域的創(chuàng)新應用與實踐
- 2024年事業(yè)單位租車服務滿意度調查及改進協議3篇
- 婦產科醫(yī)生個人年終述職報告課件
- 2025年全國低壓電工作業(yè)證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運用PDCA提高吞咽障礙患者護理措施落實率
- JGJ-T188-2009施工現場臨時建筑物技術規(guī)范
- 教師資格考試高級中學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與參考答案(2024年)
- 2025年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綜合PCR的基因工程問題
- 鋼筋焊接工藝性試驗方案
- 2024年福建省新高考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書(模板)
- GB/T 44273-2024水力發(fā)電工程運行管理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