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識競賽題(定稿)1_第1頁
地震科普知識競賽題(定稿)1_第2頁
地震科普知識競賽題(定稿)1_第3頁
地震科普知識競賽題(定稿)1_第4頁
地震科普知識競賽題(定稿)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競賽我省是一個多地震的省份,震災嚴重而頻發(fā)是云南的基本省情之一。地震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全省的社會經濟發(fā)展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汶川大地震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加強民眾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提高民眾防震減災意識和地震自救互救的能力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紀念日。國務院自今年起將每年的5月12日確定為國家“防災減災日”,以此提醒國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值此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云南省地震局舉辦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競賽,旨在通過學習,掌握基本的防震減災知識,提高人們防震減災意識。一旦發(fā)生地震,能科學的避震、逃生,把各項損失減到最小。競賽說明一、競賽日期。本次競賽活動從即日起至6月10日截止,答卷以參賽者寄出當?shù)剜]戳為準。二、答題辦法。答案在答題卡中相應的圓圈內用黑色鋼筆涂黑●。答題卡可復制,涂改無效。參賽者在答題卡上填寫姓名、聯(lián)系方式、身份證號碼和工作單位,要求字跡清晰、填寫項目完整,否則視為無效答題卡。三、答題卡提交方式。1、郵寄提交:云南省地震局郵編650224地址:昆明市北市區(qū)北辰大道省地震局震害防御處2、直接提交:云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處四、云南省地震局對此次競賽規(guī)則擁有最終解釋權。云南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競賽題一、單選題(每題1分,共50題。每題只有1項正確的答案,不選、錯選、多選均不得分)1、地震是地球(D)物質運動的結果。A、外部B、地殼C、地幔D、內部2、烈度和震級的概念是(A)。A、烈度: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或破壞程度震級:根據(jù)地震儀測得的地震波形計算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B、烈度:根據(jù)地震儀測得的地震波形計算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震級: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或破壞程度C、烈度:用來評估自然災害本身造成的社會損失的度量標準震級:表明地震時釋放的能量的多少D、烈度:是來表示地震造成的社會損失的程度震級:表明地震時釋放的能量的多少3、地震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是(A)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A、地球內部物質運動和能量釋放B、地下水過度開采C、天氣突然變化D、鯰魚翻身4、震級(B)級以上的地震為破壞性地震。A、4級B、5級C、6級D、7級5、地震依據(jù)成因可分為火山地震、構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種類,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地震為(B)。A、火山地震B(yǎng)、構造地震C、陷落地震D、人工地震6、全世界每年發(fā)生地震約(D)次,其中有感地震約(B)次。A、5千次B、1萬次C、50萬次D、500萬次7、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A、各類建筑物的破壞和倒塌所致B、大地震動C、地面開裂D、火災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發(fā)生,一般情況下,(B)以上才能感覺到,稱為有感地震。A、2級B、3級C、4級D、5級9、大震的預警時間,即從地震發(fā)生到地震波到達,一般有(A)。A、十幾秒B、一分鐘C、三分鐘D、十多分鐘10、一次較大的地震,會有(D)烈度區(qū)。A、唯一的一個B、隨震中距不同的多個C、隨震源深度不同多個D、隨破壞程度不同的多個11、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B)公里以內為淺源地震。A、60公里B、70公里C、100公里D、300公里12、在我國發(fā)生的自然災害中,造成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是(C)。A、氣象災害B、地質災害C、地震災害D、洪水災害13、一次地震在距震中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等級的烈度,而震級只有(B)個。A、2 B、1 C、10 D、614、震級相差一級,釋放能量相差約(C)倍。A、10 B、20 C、30 D、515、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稱為震源深度,根據(jù)震源深度不同,地震可分為(C)。A、淺源、深源兩類 B、遠震、近震兩類C、淺源、中源、深源三類 D、遠震、近震、中震三類16、在戶外避震應就近選擇()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A、堡坎下B、開闊地C、廣告牌下D、建筑物旁17、當?shù)卣鸢l(fā)生時你在家里(樓房),應如何避震(A)A、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B、去樓道C、原地不動D、跳樓18、地震發(fā)生后,從高樓撤離時應走(A)。A、安全通道B、跳樓C、乘坐電梯D、從窗戶抓繩下滑19、人們在避震“自救瞬間”首先選擇的是(A)。A、先保護頭B、先保護胸部C、先保護雙手D、先保護雙腳20、震后救人時對處于黑暗窒息、饑渴狀態(tài)下埋壓過久的人,正確的護理方法是(C)。A、盡快救出來,盡快見光亮B、盡快救出來,盡快進食C、蒙上眼睛救出來,慢慢呼吸、進食D、盡快救出來,盡快輸氧21、震后被埋壓時求生的對策是(D)。A、不停地呼救B、不顧一切的行動C、精神崩潰,驚慌失措D、保存體力,尋找脫險捷徑22、創(chuàng)傷現(xiàn)場急救技術(A)。A、止血、包扎、固定、搬運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醫(yī)護人員C、止血、包扎、等待醫(yī)護人員D、止血、固定、等待醫(yī)護人員23、地震發(fā)生時,為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城鎮(zhèn)居民首先要做的是(A)。A、切斷電源、切斷燃氣源B、切斷水源C、關好門窗D、立即外逃正在上課的學生,遇到地震應該(A)A、迅速在課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教師統(tǒng)一指揮下,迅速撤離教室A、時間B、震中距C、震級D、地點53、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主要有(BCD)A、饑荒B、海嘯C、毒氣泄漏D、瘟疫54、地震直接災害除造成建筑物破壞外,還會引起(ABCD)A、山崩、滑坡B、地裂、地陷C、噴沙、冒水D、海嘯55、地震時,為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城鎮(zhèn)居民首先要做的是(BC)。A、切斷水源B、切斷燃氣源C、切斷電源D、關好門窗56、地震對某一地區(qū)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稱地震烈度,簡稱烈度。影響烈度的因素有(BCD)A、震源B、震中距C、震源深度D、地質構造57、按對地震活動的過程性特征的定性表述劃分類型,一般可分為(ABCD)A、孤立型B、雙震型C、震群型D、主震-余震型58、全球三大地震帶是(ABD)A.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B.歐亞地震帶C.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D.海嶺地震帶59、室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BCD)A.結實牢固的家具附近B.附近沒有支撐物的床上、炕上C.周圍無支撐物的地板上D.外墻邊、窗戶房60、識別地震謠言說法,正確的是(ABD)A、地震預報不是政府發(fā)布的B、可向當?shù)厝嗣裾藢岰、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說的十分準確D、可向當?shù)氐卣鸩块T核實61、地震發(fā)生時你在戶外如何避震(ABD)A、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B(yǎng)、避開高大建筑物C、迅速返回室內D、避開過街橋、立交橋62、地震的突發(fā)性很強,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勝防。因此,家庭在平時要準備一個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裝物品數(shù)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攜帶。一般必須存放的物品應該有(ABD)A、食品B、水C、日常生活用品D、急救藥物63、地震發(fā)生時,要保持清醒,頭腦冷靜,就地避險,不可冒然外逃,可選擇安全的地方避險,有(BCD)A、陽臺B、桌子底下C、開間小的衛(wèi)生間D、墻角64、農村抗震安居工程結構類型:(ABC)。A、磚木結構B、磚混結構C、土木結構D、鋼筋混泥土65、對現(xiàn)有建筑進行抗震加固主要采取哪幾種措施:(ABD)A、構造柱B、鋼拉桿及鋼筋砼圈C、夾板墻D、型鋼包樁或墻66、在選擇建筑物的地基時,應避開以下地方(ABCD)A、松軟的土地B、地下水位較淺的地方C、山坡或山腳D、古河道、舊池塘或沙灘及其填充地帶上67、要使建筑物有效地減輕或避免地震破壞應做好(ABCD)工作。A.選好場地地基B.科學合理地確定抗震設防要求C.把好施工質量關D.對老舊建筑物進行加固68、影響建筑物地震安全的主要因素是(ABCD)A.建筑場地選擇不當B.抗震設防水準低C.抗震設計不合理D.施工質量差69、防震減災活動是涉及全社會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可分為(ABCD)等環(huán)節(jié)。A、地震預報B、地震災害預防C、地震應急D、震后救災與重建70、社區(qū)防震減災工作的內容包括(ABCD)A、調查社區(qū)基本情況,建立避難場所B、制定震前防災措施C、制定震后應急方案D、地震發(fā)生后,防止地震次生災害的發(fā)生71、防震減災法規(guī)定(AB)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A、重大工程B、可能發(fā)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C、一般新建建設工程D、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72、重大工程與生命線工程指大型的(ABCD)等,這些設施的地震破壞,危害性大,損失嚴重,有時會造成城市功能的癱瘓,因此,相對于一般的建筑結構,要求對重大工程與生命線工程提高相應的抗震設防要求。A、水電站B、核電站C、通信D、交通及供水供電73、地震預報包括(ABCD)。A、長期預報B、中期預報C、短期預報D、臨震預報74、目前的地震預報是綜合預報,是在綜合分析研究地震活動及在(ABCD)等方面的異常變化后,做出的預報。A、電磁B、重力C、地殼形變D、地下水動態(tài)75、可能屬于地震宏觀前兆異常的現(xiàn)象是(ABCD)。A、井水大幅度上升或下降B、能夠聽到的地聲C、能夠看到的地光D、人能夠感覺到的增多的小震活動76、破壞性地震造成的現(xiàn)象主要有(ABCD)。A、地表破壞B、各類建筑物破壞C、次生災害D、工程設施和設備破壞77、下列現(xiàn)象中不屬于地震前兆異常的是(ABCD)。A、人心惶惶,謠傳四起B(yǎng)、寒流突襲C、日食、月食D、刮風下雨78、在近年來發(fā)生的地震災害中,被摧毀的房屋中屬于豆腐渣工程的屢見不鮮,主要原因有(ABC)A、不按標準施工B、偷工減料C、局部構件抗震能力不足D、地震震級太大79、云南地震的特點可以概括為(ABCD)A、頻度高B、強度大C、分布廣D、災害重80、云南地震導致災害嚴重的主要原因(ABCD)A、歷史形成的城鎮(zhèn)建設沒有避讓或難以避讓活斷層和不穩(wěn)定地段B、農村民居抗震性能差C、工程地質條件復雜D、公眾自救互救能力有待提高三、判斷題(請在下列括弧中選擇“A”或“B”)81、新修訂的防震減災法規(guī)定,對學校、醫(y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應當按照當?shù)胤课萁ㄖ目拐鹪O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抗震設防能力。(A)A.對B.錯82、國家對地震預報意見實行統(tǒng)一發(fā)布制度。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行政區(qū)域內的地震預報意見,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guī)定的程序發(fā)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報意見及其評審結果。(A)A.對B.錯83、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可以直接作為抗震設防依據(jù)。(B)A.對B.錯84、設計單位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guī)范進行抗震設計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A)A.對B.錯85、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fā)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有條件可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B)A.對B.錯86、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并有權制止和舉報阻止破壞防震減災工作的行為。(A)A.對B.錯87、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毀損、拆除或者擅自移動地震監(jiān)測設施,也不得危害地震觀測環(huán)境。(A)A.對B.錯88、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中小學的防震減災知識教育,開展防震、避震訓練。(A)A.對B.錯89、加強工程結構抗震設防,提高現(xiàn)有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的工程性措施是減災的重要手段。(A)A.對B.錯90、抗震加固的原則是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方便使用,要以社會效益為主,不要考慮經濟和環(huán)境效益(B)。A.對B.錯91、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引導農民建造具有抗震性能的住房,積極推行適合不同地區(qū)的鄉(xiāng)村抗震住宅設計。(A)A.對B.錯92、我國地震預報水平目前在世界上居于領先的地位,但地震預報仍是世界科學難題。(A)A.對B.錯93、震級是用來說明地震大小的一種量度,它和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有關,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大,震級就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A)A.對B.錯94、地震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構筑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A)A.對B.錯95、震中距是指地面上的一點到震中的距離。隨著震中距越大,也就是離發(fā)生地震的地方越遠,地面造成的損失越小。(A)A.對B.錯96、“預報”的地震震級很精確,發(fā)震時間、地點很具體的地震預報是謠傳。(A)A.對B.錯97、地球內部發(fā)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B)A.對B.錯98、如果發(fā)現(xiàn)動物行為異?!半u不進窩,狗亂叫”,就說明一定要發(fā)生大地震了。(B)A.對B.錯99、如果屋外場地開闊,發(fā)現(xiàn)預警現(xiàn)象早,可盡快跑出室外避震(A)。A.對B.錯100、當?shù)卣鸢l(fā)生時你住樓房,應該立刻往樓下跑。(B)A.對B.錯云南省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競賽答題卡(復印有效)姓名單位聯(lián)系方式身份證號碼第一部分(將正確答案涂黑)1、A○B(yǎng)○C○D○2、A○B(yǎng)○C○D○3、A○B(yǎng)○C○D○4、A○B(yǎng)○C○D○5、A○B(yǎng)○C○D○6、A○B(yǎng)○C○D○7、A○B(yǎng)○C○D○8、A○B(yǎng)○C○D○9、A○B(yǎng)○C○D○10、A○B(yǎng)○C○D○11、A○B(yǎng)○C○D○12、A○B(yǎng)○C○D○13、A○B(yǎng)○C○D○14、A○B(yǎng)○C○D○15、A○B(yǎng)○C○D○16、A○B(yǎng)○C○D○17、A○B(yǎng)○C○D○18、A○B(yǎng)○C○D○19、A○B(yǎng)○C○D○20、A○B(yǎng)○C○D○21、A○B(yǎng)○C○D○22、A○B(yǎng)○C○D○23、A○B(yǎng)○C○D○24、A○B(yǎng)○C○D○25、A○B(yǎng)○C○D○26、A○B(yǎng)○C○D○27、A○B(yǎng)○C○D○28、A○B(yǎng)○C○D○29、A○B(yǎng)○C○D○30、A○B(yǎng)○C○D○31、A○B(yǎng)○C○D○32、A○B(yǎng)○C○D○33、A○B(yǎng)○C○D○34、A○B(yǎng)○C○D○35、A○B(yǎng)○C○D○36、A○B(yǎng)○C○D○37、A○B(yǎng)○C○D○38、A○B(yǎng)○C○D○39、A○B(yǎng)○C○D○40、A○B(yǎng)○C○D○41、A○B(yǎng)○C○D○42、A○B(yǎng)○C○D○4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