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退-文物院落啟動騰退保護工作 住在國寶里別有滋味在心頭_第1頁
騰退-文物院落啟動騰退保護工作 住在國寶里別有滋味在心頭_第2頁
騰退-文物院落啟動騰退保護工作 住在國寶里別有滋味在心頭_第3頁
騰退-文物院落啟動騰退保護工作 住在國寶里別有滋味在心頭_第4頁
騰退-文物院落啟動騰退保護工作 住在國寶里別有滋味在心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騰退_文物院落啟動騰退保護工作住在國寶里別有滋味在心頭

2021年1月12日訊,北京有許多四合院,其中一局部,已經(jīng)被定為市級、區(qū)級等文物愛護單位。但由于歷史緣由,這些文物院子始終未被妥當(dāng)愛護,而是作為大雜院,居住著平凡百姓。院子里原有的空地,擠滿了各個時期蓋起的小房。今年,西城區(qū)將對這些文物院子啟動騰退愛護工作。住在文物院子里的百姓,將在得到補償后離開。對于其他人來說,這些院子是文物、是國寶,但對于住在里面的百姓來說,這里就是家。住在文物院子這些年,他們既享受著榮耀,也承受著不便。在即將搬遷的時刻,住在文物院子里的平凡百姓們,心中有著一些糾結(jié)。

瀏陽會館

“修路到此拐了彎兒”

“西城區(qū)北半截胡同41號,11016年定為宣武區(qū)文保單位,2021年定為北京市文保單位,也稱譚嗣同故居。建于1870年,坐西朝東,占地1010多平方米。為三進院落,現(xiàn)為大雜院,住著近30戶居民?!?/p>

64歲的南房大叔,已經(jīng)在這個院子住了30多年了。他眼看著院里的居民搬進搬出,眼看著從搬進來時還算規(guī)則的四合院,成了如今的大雜院。

大叔住在南房,但西房才是正房,也就是維新志士譚嗣同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對南房大叔來說,雖然擁有著住在文物院子里的驕傲,但現(xiàn)實卻是,自己只有一間10平方米的房子。

就像南房大叔一樣,原本住在這個三進院的東西南北房的住戶們,接連在院子里蓋了小房。有的干脆蓋新的,有的從房里接出一間。東房大嬸就是這樣,住在東房靠南的一間,又往外接出個小廚房。

住在文物院子里,東房大嬸覺得挺珍惜。經(jīng)常有學(xué)建筑、學(xué)美術(shù)的學(xué)生來參觀、拍照、寫生,還會問問他們院子的歷史。住在北房的奶奶都被問煩了,見了來人只能擺擺手,她是此時此刻院里最老的住戶。東房大嬸說,住在這種老院子里,取暖是個問題?!懊焊碾姟敝?,院里不讓生爐子了。家里老人會覺得冷,還是想生爐子。

瀏陽會館并不方正,東邊的第一進院子稍有些偏。修菜市口南大街的時候,為了愛護院子的完整,就在這里拐了個彎。

譚鑫培故居

“譚家后人還住這兒”

“西城區(qū)大外廊營胡同1號。2021年定為區(qū)級文保單位。建于清代,東半局部為兩進院落,西半局部為南北房及二層小樓。曾為清末京劇名家譚鑫培私宅?,F(xiàn)為大雜院?!?/p>

譚門梨園世家。院子是譚鑫培在世時購置的,如今,譚富英的女兒、女婿仍舊住在這里。

73歲的譚女士,幾乎在這個院里住了一輩子。她和丈夫牛先生,此時此刻還住在東院的兩間北房里。屋里正中,高掛著“譚”字和祖輩的京劇臉譜像,這是前些年哥哥送給她的。墻上,隨處可見京劇元素和譚家的照片。譚女士盼望能盡快騰退,把院子復(fù)原,建成京劇博物館。

與譚女士家門對門的,是住在南房的一家三口,夫妻倆原來住在白塔寺?!澳且彩且惶幫醺?。”夫妻倆說,他們從小到大,始終住在文物院子里。四梁八柱不能換,這是文物部門的規(guī)定。除此之外,屋里可以裝修。只不過,屋頂還是時常漏雨。前幾年,男主子會爬上房去修修補補。但后來,文物部門說不能破壞房子構(gòu)造,只能往上一層一層地鋪油氈。今年雨季,屋里沒再漏雨,但雨水還是順著梁柱往外滲。

住在文物院子里的驕傲感,是外人體會不到的。說起來,不僅是“我家的房子上百年了”,更是“我家的房子國家愛護著”。平常,他們甚至幾乎不會往墻上釘釘子,更別提破壞了。只是平房門一開一關(guān)的,不如樓房溫煦。

宜興會館

“我家墻里鑲著文物”

“西城區(qū)校尉營胡同44號。2021年定為宣武區(qū)文保單位。曾是清代順天府府尹周家楣故居,后由順天府下屬24個州縣集資擴建成為宜興會館新館,用以接待宜興進京趕考的舉子同鄉(xiāng)?!?/p>

70歲的張大爺,從十幾歲起先就住在這里,那是上世紀(jì)六十年頭。那時,一進院門還有個門廊。夏天時,他和小伙伴們在門廊的陰涼下打牌、下棋。后來,門廊被拆了。

再后來,院里東一間、西一間地蓋起了小房。攔住陽光,原本和氣的鄰居們就會大吵一架。占著過道,也得嚷嚷幾句。張大爺說,住在文物院子里面,外人覺得好,可真住進來,就覺得特憋屈。

張大爺房子的北墻上,有一處文物?!按藭r此刻看不出來了,”張大爺指著白墻上一塊凹進去的地方說,以前是一塊碑刻,就是當(dāng)年門廊上的。張大爺住了好多年都不太在意。直到被定為文保單位后,文物部門先用木板把墻擋上,再重新刷了白墻算是把碑刻愛護起來了。

在張大爺?shù)挠洃浝?,院子里還有許多處這樣的文物遺跡,但都已經(jīng)被糊上、被愛護起來了。他說,他其實更喜愛記憶中的那個規(guī)整的四合院,有門廊、有樹,沒有這么多人。

張大爺想搬走,也知道今年即將騰退的消息。他也舍不得這個住了幾乎一輩子的院子,但也想住得更安適一點。

梁詩正舊居

“好多鄰居都搬走了”

“西城區(qū)楊梅竹斜街25號,西城區(qū)不行移動文物。梁詩正是清代雍正年間進士,乾隆三年,皇帝賜梁詩正南城宅邸一座,經(jīng)考應(yīng)為此處。院子坐北朝南,兩路兩進,院落以及局部房屋仍保持明末清初的地平基準(zhǔn),是記錄北京城市開展的重要實證之一,現(xiàn)為大雜院?!?/p>

走在大柵欄楊梅竹斜街上,當(dāng)看到路北側(cè)有一處比路面矮一截兒的院子,那就是梁詩正舊居。與其他文物院子類似,這里也早成了大雜院。只不過,五年前曾經(jīng)進展過一次騰退。在那之前,這個兩進帶跨院的規(guī)整四合院,共有47間房,住著43戶人家。此時此刻,只剩下不到30戶了。院子矮路面一截兒,雨季就成了問題,好在排水系統(tǒng)還不錯。

其次進院北房住著一對中年夫妻。住在這里幾十年,他們最大的感受就是房子高,住著痛快。家里曾經(jīng)裝修過,雖然沒動四梁八柱,但已經(jīng)把屋里改成了兩層。就像是個復(fù)式屋子一樣,屋里帶樓梯。二層是臥房,人站在床上,腦袋還挨不到房頂。當(dāng)年裝修時,他們不敢在墻上打洞,只能沿著墻搭架子,然后從架子上支起樓板,隔出二層。

由于年頭長遠,住戶都說不出關(guān)于梁詩正的故事,全部的了解僅限于院門口的那塊介紹牌。

五年前的騰退,讓院子三分之一的房子貼上了封條。中年夫妻說,早些年覺得住戶多,太吵。此時此刻鄰居們都搬走了,又覺得冷清了。

專家看法

政府不必大包大攬

北京民俗學(xué)會秘書長高巍認為,加強對這些文物院子的愛護很有必要。這些院子有的具有建筑價值,比方梁詩正故居;有的具有歷史價值,比方瀏陽會館。但對于詳細的愛護方式,不必把院里的全部居民都騰退,也不必由政府大包大攬興建博物館。不但花費巨大,而且也不必須能到達最好的效果。

以譚鑫培故居為例,他認為,在整修之后,可以仍舊請譚家后人居住,并作為公益講解員,政府賜予必須補助。此外,還可以由京劇院團擔(dān)當(dāng),將故居院作為練功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