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1古代詩詞曲常見考點:概括古詩內容
一、選擇題
1.下列選項中,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用“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表達了自己對孫權的仰慕,同時暗含朝廷“無人可御外侮”之意。
B.作者用劉義隆草草出兵結果慘敗的典故,是對當時的執(zhí)政者急功近利、急于出兵而不做充分準備的警告。
C.作者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然年老,但仍能為國效力的滿腔豪情,同時蘊含著報國無門的悲憤慨嘆。
D.作者將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進行對比,表達對國家暫時安定
的欣慰。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綜合賞析能力。
D.”表達對國家暫時安定的欣慰”錯誤,這處對比,是將當年淪陷區(qū)的人民與異族統(tǒng)治者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烽煙四起,和如今的中原早已風平浪靜,淪陷區(qū)的人民已經(jīng)安于異族的統(tǒng)治,竟至于對異族君主頂禮膜拜
的現(xiàn)實進行對比,表達詩人的悲痛和憤懣。
故選D。
二、古代詩歌閱讀
永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嬴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
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顏老矣,尚能飯否?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下列對“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情感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懷念名將,與“但使龍城飛將在“用意相同,作者痛感時無英雄,致使中原淪陷,故土難收。
B.表白決心,自己和廉頗當年服侍趙國一樣忠心耿耿,只要朝廷起用,隨時奔赴疆場,抗金殺敵。
C.顯示能力,自己雖然年老,但仍然和當年的廉頗一樣,老當益壯,勇武不減當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帥,
D.抒寫憂憤,表達了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抒發(fā)自己不被朝廷重用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3.下列對這兩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永遇樂》的首句,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筆,噴薄而出,力沉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極其
寬廣的胸襟。
B.“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打破傳統(tǒng)語序,滿足了押韻需要,寫出了作者因懷念戰(zhàn)場而引發(fā)的
悲憤之情。
C.“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月光比作重磨的飛鏡,形象地描繪出中秋節(jié)月光的明亮,繼而引出
把酒問月。
D.《太常引》運用神話傳說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懷,對姮娥的發(fā)問表現(xiàn)了作者年事已高但不忘收復失地的
豪情。
4.范開的《稼軒詞序》開篇說:“器大者聲必宏,志高者意必遠?”請結合這兩首詞分析辛棄疾的高遠志意
是如何體現(xiàn)的。
【答案】
2.A
本題考杳學生理解詩歌情感的能力。
A.“用意相同”錯誤?!暗过埑秋w將在“是王昌齡歌頌漢代名將李廣奮勇殺敵的戰(zhàn)斗精神,表達了對朝廷起任
良將、平息邊塞戰(zhàn)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所以用意不同。
故選A?
3.D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D.“不忘收復失地的豪情”分析錯誤。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xiàn)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氨?/p>
白發(fā)欺人奈何?''是說白發(fā)已多,而功業(yè)無成,表現(xiàn)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故選D。
4.①《永遇樂》中辛棄疾追慕古時的英雄豪杰孫權和劉裕,寫到廉頗年老,不知飯量如何,用典抒情,表
明自己在垂暮之年還能勇挑重擔,收復失地。②《太常引》中最后兩句寫到要砍去月中的桂樹,讓月亮更
明亮運用想象,表達了自己想要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間的壯志豪情。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辛棄疾的詞中多處體現(xiàn)“器大者聲必宏,志高者意必遠'’這一特點。《永遇樂》中,“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
仲謀處”詞人追慕孫權,顯示出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跋氘斈?,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詞人追慕劉裕,抒發(fā)了自己懷才而不能施展、有壯志卻難以實現(xiàn)的無奈心境?!皯{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
否?”詞人以廉頗自況,表明自己老當益壯,可隨時奔赴疆場,上陣殺敵?!短R分校绊饺ス鹌沛?,人
道是清光更多”詞人引用神話,借助想象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表達自己想要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
間的壯志豪情。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和韓錄事送宮人入道①
李商隱
星使追還不自由,雙童捧上綠瓊耨②。
九枝燈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樓③。
鳳女顛狂④成久別,月娥孀獨好同游。
當時若愛韓公子⑤,埋骨成灰恨未休。
[注]①唐文宗開成三年六月,出宮人四百八十,送寺觀安置。②星使:天帝的使者。將:泛指車。③金殿、
玉樓:道教里的神仙居處。④鳳女:原指弄玉。此指宮女?!傍P女顛狂”是說秦穆公小女弄玉善吹簫,不羈地
與同樣善吹簫的蕭史相愛。⑤韓公子:韓重?!端焉裼洝罚骸皡峭醴虿钚∨嫌?,悅童子韓重,欲嫁之不得,
乃氣結而死。“此以韓公子指韓錄事。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前兩聯(lián)想象宮人從仙人降到人間又重返仙宮,呈現(xiàn)出了一幅神仙世界的圖景。
B.“朝金殿”、“侍玉樓”用宮人們入道后的生活圖景,寫出她們精神心靈的無奈。
C.詩歌五、六句,作者指出宮人們被遣送出宮也與她們的輕浮不羈和縱情游樂有關。
D.詩歌亦莊亦諧,尾聯(lián)作者與韓錄事戲謔打趣,但是所表達的則是嚴肅的婚姻問題。
6.詩歌尾聯(lián)想象宮人“埋骨成灰恨未休”,宮人之"恨’’包含什么內容?請結合全詩分析。
【答案】
5.C
6.①入宮入道皆身不由己:開篇即點出宮人“不自由”:②入道后的孤苦寂寞:中間兩聯(lián)寫宮人們告別塵世,
只能空守廟宇與道姑為伴;③愛情摧折的悲痛:失去青春愛情,“埋骨成灰”。
【分析】
5.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與她們的輕浮不羈和縱情游樂有關”錯。五、六句意思是宮女們要與道觀中那些孤寂無侶的女道士同游,
像嫦娥那樣忍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折磨。而不是“輕浮不羈和縱情游樂
故選C。
6.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星使追還不自由”,本是天使下凡又重返仙宮,可惜來去全不由她自主。由此可知宮人入宮入道皆身不由
己。
“朝金殿”、"侍玉樓'’是宮人們入道后的生活圖景,寫出她們精神心靈的無奈。五、六句意思是宮女們要與道
觀中那些孤寂無侶的女道士同游,像嫦娥那樣忍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折磨。由此可知宮人入道后孤苦寂寞。
詩的結聯(lián)以宮人的愛情生活的無限遺恨來嘆惋入道宮人悲慘不幸。意謂宮人若有所戀,那么這樣被迫入道,
其心頭遺恨更將永難消除,這正是入道宮人的最痛苦的悲劇。由此得出宮人愛情摧折的悲痛。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
柳梢青?春感
劉辰翁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7.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鐵馬蒙氈”一句,不僅點明整個臨安已經(jīng)處于元軍鐵蹄的蹂蹣之下,而且氛圍凄涼陰森,與元宵燈節(jié)的
喜慶氣氛極不相合。
B.“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寫古都臨安元宵鼓吹彈唱的情景,身為忠于南宋故國的南宋遺民,根
本聽不懂這些外族歌聲。
C.“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這兩句在詞中既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又表明上片所寫都是自己
在故都臨安的親見親聞。
D.詞人隱居家鄉(xiāng),心系故國,通過對都城元宵節(jié)的花燈、橫笛、戲鼓的今昔對比,流露出對元統(tǒng)治者的強
烈憤激,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8.請簡要分析“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發(fā)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7.A
8.“輦下風光”:指心念故國,然而風光不再,表現(xiàn)亡國之痛;“山中歲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現(xiàn)身在山
中、報國無門的憾恨:“海上心情”:是則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蘇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節(jié)不移的志向,
忠貞不改的民族氣節(jié)。
【分析】
7.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B.“根本聽不懂這些外族歌聲”錯誤,“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寫想象中臨安元宵鼓吹彈唱的情景:
橫笛中吹奏出來的不是漢家的故音,而是帶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調的“番腔”,街頭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
國戲鼓,而是是異族的鼓吹雜戲,一片嘔啞之聲,身為忠于故國的南宋遺民,聽來根本不能稱為“歌聲”,不
是“根本聽不懂這些外族歌聲
C.”又表明上片所寫都是自己在故都臨安的親見親聞”錯誤,“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這兩句承
上啟下,用"想故國”三字點明上片所寫都是自己對故都臨安的遙想。
D.“今昔對比”錯誤,沒有對比。
故選A?
8.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者情感的能力。
題目要求簡要分析“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發(fā)的作者的思想感情。①“輦下風光”:指故都
臨安的美麗風光,作者所指的“風光”應是宋亡前臨安城元宵節(jié)的繁鬧場景,以及亡國前的升平歲月,作者借
“輦下風光''表達自己心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國風光不再,同時又表現(xiàn)了亡國之痛。
②''山中歲月":指自己身之所在,這首詞作于歸隱'‘山中’’的時期,那時離宋室徹底覆亡已不遠了,作者在山
中隱居,表現(xiàn)了自己身在山中、報國無門的憾恨。
③“海上心情”:依據(jù)注解,“海上”使用了蘇武牧羊的典故,“武既至海上,縻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實而食之。
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意思是說:蘇武遷移到北海后,公家發(fā)給的糧食不來,掘野鼠、收草實
來吃。拄著漢朝的旄節(jié)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jié)上的耗牛尾毛全部脫盡。作者借蘇武牧羊矢
志不移的典故,表明自己守節(jié)不移的志向,忠貞不改的民族氣節(jié)。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鵑鴻天?尋菊花無有,戲作
宋?辛棄疾
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惟有酒偏香。自從來住云煙畔①,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處避重陽?要知爛煌:開時節(jié),直待秋風一夜霜。
(注)①云煙畔:詞人閑居的江西上饒鉛山縣鄉(xiāng)間別爨。
9.下列詩句的意思跟重陽節(jié)無關的一項是()
A.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B.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C.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D.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0.下列關于本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掩鼻”兩句從時空的角度寫出了官場之“臭腐”,極具藝術概括力。
B.上闋“人間”與“云煙畔”形成鮮明對照,突出詞人不問世事的隱居生活。
C.下闋“呼老伴”三句呼應題目,將菊花擬人化,讀來婉曲有味且意趣盎然。
D.題目為“尋菊”,直到下闋才出現(xiàn)菊,實是詞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題發(fā)揮。
11.本詞與李清照的《聲聲慢》借“黃花”所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請結合具體內容加以賞析。
【答案】
9.D
10.B
11.李詞呈現(xiàn)了一幅黃花枯萎,滿地堆積,再也無人摘取的悲涼畫面,抒發(fā)了晚年詞人歷經(jīng)國破、夫死、
家亡等人生之苦后內心難以排遣的孤寂、凄涼與愁苦,可謂纏綿哀怨,欲說還休;
辛詞中,詞人由重陽佳節(jié)登高賞菊卻不見菊蹤而推測菊花的開放需等待刮陣秋風、落夜嚴霜,詞人托菊花
不趨炎附勢傲霜凌寒的品給來言自己之人格,表現(xiàn)自己憤世的情懷和高潔的志趣。
【分析】
9.
本題考查學牛理解詩歌內容,把握文化常識的能力。
A.“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出自《九日齊山登高》,詩歌標
題已經(jīng)點明重陽,“九日”指九月初九,是重陽節(jié)的時間,"登高''是重陽節(jié)的習俗;從詩歌內容來看,“上翠
微’'點題"登高”,和"菊花須插”都是重陽節(jié)的習俗。
B.“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出自《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
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的時間,"金花酒''指菊花酒,飲菊花酒是重陽節(jié)的習俗。
C.“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九月九II憶山東兄弟》,“登
高插茱萸”都是重陽節(jié)的習俗。
D.“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出自《菊花》,吟詠菊花,與重
陽節(jié)無關。
故選Dt,
10.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賞析詩歌語言、手法的能力。
B.“突出詞人不問世事的隱居生活”錯誤,從詞中來看,詞人隱退田園后以詩酒自娛,并沒有不問世事,從詞
人對官場“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惟有酒偏香”的諷刺來看,詞人還是很關心時事的。
故選B。
11.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兩首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基調,然后分析涉及“黃花”這一意象的詩句,概括其特點,體會情感差別。
辛詞寫的是重陽時節(jié)呼朋喚友共享美麗秋色,只是這菊花竟還未開放,看來要想菊花開的熱烈絢爛,還得
等待刮一陣秋風,落一夜嚴霜。這些只是字面的意思,實際上詞人借菊花未開,需要這些條件來贊美菊花
的傲霜凌寒的品格,結合詞人的經(jīng)歷和注釋可知,詞人此時屬于閑居狀態(tài),那么這里“直待秋風一夜霜”說的
就不僅僅是菊花了,而是借菊來言己,借菊的品格來言自己的品格,借菊花的處境來寫自己的處境。
李詞《聲聲慢》是作戰(zhàn)南渡以后的一篇作品,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園中菊花枯萎凋謝,滿地堆積,
但是“如今有誰堪摘”?由此可以看出詞人無心賞花,也無人陪自己賞花,更是無人為己摘花,人不摘花,花
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而不堪摘,借此表現(xiàn)作者無心摘花的郁悶,暗含歷經(jīng)國破、夫死、家亡等人生
之苦后內心難以排遣的孤寂、凄涼與愁苦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
(清)張惠言
今日非昨日,明日復何如?羯來①真悔何事,不讀十年書。為問東風吹老,幾度楓江蘭徑,千里轉平蕪?
寂寞斜陽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須。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綠遍,三月雨中紅透,天地入吾廬。
容易眾芳歇,英聽子規(guī)呼。
注:①竭來:去來。
12.本作品的詞牌名是()。
A.《八聲甘州》B.《水調歌頭》C.《江城子》D.《水龍吟》
13.對于上闋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o
A.首句中的“非”與“復”,表現(xiàn)出時光流逝中生命狀態(tài)變化無常。
B.第二、三句作者采用設問,發(fā)現(xiàn)生命中最值得做的事就是讀書。
C.第四句作者向東風發(fā)問,以自然榮枯象征生命無法避免的榮枯。
D.最后一句“渺渺”,將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突出個人生命的渺小。
14.結合下闋內容,賞析畫線句。
【答案】
12.B
13.D
14.“一夜庭前綠遍”運用夸張修辭,描寫?夜之間芳草遍地的景色;“三月雨中紅透'’描寫春雨之中春花爛漫
之景。借景抒情,“綠遍”寫芳草遍地之美,“紅透”寫春花帶雨之艷。作者要把這春日的天地納入其廬舍中,
為他所享受,襟抱似乎十分豪放,實際是欲借明麗的春色慰藉自己的心靈。
【分析】
12.
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學常識的能力。
“水調歌頭”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句四平韻。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代
表。根據(jù)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押韻和字數(shù)可以推測出答案.
故選B。
13.
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D.“突出個人生命的渺小”錯誤,詩人看到東風吹拂,春天逝去,斜陽寂寞,一天時光又將逝去,自己碌碌無
為,內心生愁,并非“突出個人生命的渺小
故選D。
14.
本題考查學生煉句的能力。
“一夜庭前綠遍,三月雨中紅透,天地入吾廬?!毖矍笆且慌纱蠛么汗?“綠遍”寫芳草遍地之美,“紅透”寫春
花帶雨之艷。作者要把這春日的天地納入其廬舍中,為他所享受,襟抱似乎十分豪放,實際是欲借明麗的
春色慰藉自己的心靈。他深知春光易老,不會長駐,正如他在同題另兩首詞中所說廣曉來風,夜來雨,晚來
煙,是他釀就春色,又斷送流年”,“堂堂歲月,一擲去如梭?!凹热淮汗鉄o法留住,那么只好無可奈何地說:“容
易眾芳歇,莫聽子規(guī)呼?!耙驗樽右?guī)(杜鵑廣常以立夏鳴,鳴則眾芳皆歇”,因止匕子規(guī)呼”意謂著春天消逝而百
花凋零,夏季已至。鑒于此,作者強調,還是趁“子規(guī)呼”之前即“眾芳歇”之前,及時欣賞這“綠遍”“紅透”的
大好春光吧!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
張謂
銅柱①朱崖②道路難,伏波橫海③舊登壇④。
越人自貢珊瑚樹,漢使何勞懈冬冠⑤。
疲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來此貨稱難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注)①銅柱:西漢末年伏波將軍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銅柱,以為漢之極界。②朱崖:漢郡名,即今
海南省瓊山縣一帶。③橫海:漢代韓說曾任橫海將軍,率兵南征。④登壇:古代封拜大將,筑壇受命,然
后出師。⑤貓(xie)<(zhi)冠;御史所服之冠,指杜侍御奔波萬里索要貢物。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暗說杜侍御出使地點,贊美杜侍御像馬援一樣南征交趾名垂青史。
B.頷聯(lián)正面進言,說南越人自會呈貢,杜侍御不必萬里迢迢親自去索要。
C.頸聯(lián)呼應首聯(lián)“道路難”,寫瘦馬天晚耽誤行程,孤舟畏寒艱難行駛。
D.尾聯(lián)稱杜侍御所呈貢物從來都很難得到,不過君王很可能不愿意欣賞。
16.這首詩對杜侍御的哪些行為進行了諷刺?請簡要分析。
【答案】
15.A
16.①對杜侍御以進送貢物為名、行市恩買寵之實行為的諷刺;②對杜侍御為逢迎皇帝,不惜一切代價行
為的諷刺;③對杜侍御冒險而奪取貢物,未必能取悅皇上的揶揄。
【分析】
15.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A.“贊美杜侍御”說法錯誤,首聯(lián)寫當年伏波將軍馬援拜將壇、征南越,功彪千載,名垂青史,是為了諷刺
杜侍御取悅皇帝、攫取貢物的無恥,兩者形成鮮明的對照。
故選A。
16.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
從題目“杜侍御送貢物戲贈”來看,“貢物”即給朝廷進貢的物品,“杜侍御送貢物”交代的是杜侍御這個人給朝
廷送進貢物品的事,而“戲贈”一詞又使詩歌增加了一種諷刺的意味。從注釋⑤的解釋中可明確杜侍御奔波萬
里索要貢物的事實。而詩人則是針對此現(xiàn)象有感而發(fā)。題干要求回答“這首詩對杜侍御的哪些行為進行了諷
刺”,那么就要分析詩句所表達的意思,首二句由懷古領起?!般~柱”、“朱崖”,暗指杜侍御出使的地點,這
個地方正是當年伏波將軍(馬援)、橫海將軍(韓說)拜將壇、征討東越之地。言外之意,歷史上的兩位戰(zhàn)
將,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才到了那里,功彪千載,名垂青史,如今杜侍御為了攫取貢物,取悅皇帝,
也到了那里,兩相對照,涇渭分明。這里是對杜侍御不辭辛勞、萬里迢迢前去親自索要的行為的諷刺。
五六句承首句,突出“道路難”三字。馬精疲力盡,還要爬山涉水,唯恐太陽下山趕不及路程;船,孤帆無伴,
還要沖波鼓浪、冒著春寒艱難行駛。兩句將杜侍御為逢迎,不惜一切代價的為人及其心理狀態(tài)刻畫得入木
三分,這也正是對他這種行為的諷刺。
最后?句的意思是杜侍御冒險而奪取貢物,皇帝未必喜歡,也就說明了他雖然歷盡千辛萬苦卻不見得取悅
皇上,從而對其是一個大大地諷刺。從詩歌整體分析,則可說是諷刺了杜侍御以進貢方物為名,行市恩買
寵之實的行為。因本題要求“簡要分析'',作答時只要把要點答出即可。
【點睛】
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秦漢至唐時期,隨著行政區(qū)域的設置和海上道路的開通,嶺南與海外及內地的經(jīng)濟貿易往
來越來越密切。經(jīng)貿的繁榮,使地方官員有了膜貨的物質基礎,也為他們提供了討好朝廷的條件。作者在
任潭州刺史時有感于這種世事便創(chuàng)作了此詩。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苦戰(zhàn)行
杜甫
苦戰(zhàn)身死馬將軍,自云伏波之子孫。
干戈未定失壯士,使我嘆恨傷精魂。
去年江南討狂賊,臨江把臂難再得。
別時孤云今不飛,時獨看云淚橫臆。
1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中“苦戰(zhàn)”是對馬將軍在沙場苦戰(zhàn)的概括,“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B.詩歌首句點明馬將軍的經(jīng)歷,第二句他以伏波將軍的后代自稱,頗有自豪感。
C.第三句用干戈比喻戰(zhàn)爭,說戰(zhàn)爭還未結束,馬將軍便在沙場陣亡,令人唏噓。
D.作者與馬將軍分別時,天上一片孤云,而今能看到孤云,卻再看不到馬將軍。
18.全詩表達了作者對馬將軍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
17.C
18.①“壯士”馬將軍為“苦戰(zhàn)身死”,表達對馬將軍為國捐軀(愛國精神)的贊頌。②“嘆恨傷精魂”,表達對
馬將軍犧牲的感嘆悲傷與痛惜。③回想去年與馬將軍臨江握別時的場景,淚眼婆娑,表達對馬將軍的懷念,
蘊含物是人非之慨。
【分析】
17.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鑒賞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
C.“干戈比喻戰(zhàn)爭"理解錯誤?!案筛辍痹谶@里是借代的修辭手法,干為防具,戈為武器,均為古代兵器,因
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稱,后來引申為指戰(zhàn)爭。
故選C。
18.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從詩中作者對馬將軍的尊稱“壯士”和點明戰(zhàn)場苦戰(zhàn)的情況和以身殉國結果的“苦戰(zhàn)身死’’的詩句來看,可
以看出詩人對馬將軍愛國之情的贊頌。
然后從頷聯(lián)“失壯士”“使我嘆恨傷精魂”來看,這是直接抒發(fā)對馬將軍犧牲的感嘆悲傷,馬將軍犧牲后,作者
感嘆痛惜,以至“傷精魂
接著頸聯(lián)''去年江南討狂賊,臨江把臂難再得'’是詩人回憶去年與馬將軍臨江握別時的場景,“難再得”是說再
也看不到馬將軍,表達對馬將軍的懷念;尾聯(lián)中”時獨看云淚橫臆",詩人獨自看云,觸景生情,想到當初與
馬將軍的分別,不禁淚蒙雙眼,借此表達對已逝的馬將軍的懷念,蘊含物是人非的感慨。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閣夜①
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注)①這首詩是大歷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
1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天涯”既指地勢偏遠的夔州,又有流落天涯之意,寫出了作者滯留他鄉(xiāng)的悲涼。
B.頷聯(lián)將悲慘的戰(zhàn)爭現(xiàn)實和壯美的三峽景色相結合,營造出悲壯雄渾的意境。
C.頸聯(lián)中“野哭千家聞戰(zhàn)伐”說明作者想到了戰(zhàn)爭將給蜀地百姓帶來深重苦難,體現(xiàn)了作者感傷時局的情懷。
D.“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意在表明亂世中漁人樵夫唱著優(yōu)美動聽的夷歌,生活安寧,給全詩增添了一絲浪漫的
氣息。
20.首句“催”字用詞精當,富有表現(xiàn)力,請加以賞析。
【答案】
19.D
20.“催”字既寫自然變化,又是作者內心的寫照。光陰無情流逝,催促作者走到人生暮年,時日無多,倍感
蒼涼。
【分析】
19.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D項,“夷歌”是亂世音響,體現(xiàn)戰(zhàn)爭殘酷。漁夫樵子不時在深夜傳來“夷歌”之聲。這兩句把偏遠的夔州的典
型環(huán)境刻畫得很真實:“野哭”“夷歌”,一個富有時代感,一個具有地方性。
故選D。
20.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中的“煉字”的能力。
理解詞語的意蘊可將詞語放在句中分析,“歲暮”,指冬季;“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句子的
意思是說,年終一天比一天短。"催”字出現(xiàn)在句中,即為“催促”之意;一"催’'字既寫自然變化:“歲暮陰陽
催短景”,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使人覺得光陰荏苒,歲月逼人;“催”字又是作者內心的寫照:光陰無情流
逝,催促作者走到人生暮年,時日無多,倍感蒼涼,表達了詩人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春夕旅懷
(唐)崔涂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jīng)年絕,華發(fā)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①煙景有誰爭?
(注)五湖: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歸隱之處。這里是指詩人家鄉(xiāng)浙江桐廬一帶的大好山水。
21.下列對本詩內容與藝術手法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寫東風送我過楚城,表明春已逝去。
B.頷聯(lián)扣緊“春夕”二字,寫出夢中歸鄉(xiāng)之樂與醒后的孤單,抒發(fā)詩人凄楚之情。
C.頸聯(lián)寫詩人思鄉(xiāng)念親,憂心如焚,攬鏡自照,白發(fā)滿頭,詩人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聯(lián)詩人贊家鄉(xiāng)山水美景,有歸隱之意,而上句又透露出詩人欲罷難休的苦悶。
22.本詩中詩人是如何抒發(fā)情感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
21.A
22.①借景抒情。頷聯(lián)中三更時分月上枝頭,子規(guī)啼鳴的凄清春夕圖景,雖未明言思鄉(xiāng),一片鄉(xiāng)情盡在景
中。②借典故抒情?!八骰ㄖx”化用李煜詩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暗含詩人凄涼之情;“蝴蝶夢”
句化用莊周夢蝶的典故,表現(xiàn)出夢中歸鄉(xiāng)的快樂:“五湖”句暗用范盆歸隱的典故,含自己歸隱之情。
【分析】
21.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詩歌手法的能力。
A.“下句寫東風送我過楚城”錯誤,不是東風送我過楚城,而是我送東風從楚城離去。
故選A?
22.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抒情手法的能力。
“胡蝶夢中家萬里,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描寫往事如夢,離家萬里,醒來時正值夜里三更時分,樹枝上杜鵑在凄
厲地啼叫。用“蝴蝶夢””萬里之外的家”“子規(guī)”“三更月”等意象描繪出一幅凄清春夕圖景,借景抒情,抒發(fā)思
鄉(xiāng)之情。
“水流花謝兩無情”“胡蝶夢中家萬里”“五湖煙景有誰爭”運用典故,“水流花謝”化用李煜詩句“流水落花春去
也,天上人間”,通過水流逝,花凋謝,詩人深深感嘆春光易逝,歲月無情?!昂麎簟本浠们f周夢蝶的典
故,巧寫夢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間便結想成夢,夢見自己回到了萬里之外的家園。然而,這只不過
象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翩翩飛舞于花間,雖然有趣,畢竟虛幻而短暫,醒來之后,蝴蝶還是蝴蝶,莊
周還是莊周。游子從“蝴蝶夢'’中獲得片刻的回鄉(xiāng)之樂,但夢醒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依舊孤眠異鄉(xiāng),家園依舊遠隔
萬里,豈不更加空虛、失望,更加觸動思鄉(xiāng)之情?!拔搴本浒涤梅扼粴w隱的典故,這里的“歸”字,還含有歸
隱田園之意。詩人仆仆風塵,仕途坎坷,“自是不歸歸便得”一語,是無可奈何的傷心話,深刻地反映出詩人
在政治上走投無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罷難休的苦悶、彷徨的心理。
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沈左司從汪參政分省陜西汪由御史中丞出①
局啟
重臣分陜去臺端,賓從威儀盡漢官②。
四塞河山歸版籍,百年父老見衣冠。
函關月落聽雞度,華岳云開立馬看。
知爾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長安③。
(注)①這首詩作于明朝立國第二年(1369)。當時,御史中丞汪廣洋出任陜西參政,高啟的朋友左司郎中沈
某同行。②《后漢書?光武帝紀》:更始帝將北都洛陽,以光武帝為司隸校尉,三輔吏士見光武僚屬,皆喜不
自勝,老吏或垂淚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③長安:此處代指明朝都城南京。
2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臺端指御史臺。首聯(lián)寫汪廣洋身兼重任,離開御史臺出管陜西,隨行之人都是一時俊彥。
B.四塞指四方。頷聯(lián)寫天下已歸入大明版圖,長期遭受異族統(tǒng)治的人民又見到漢官的服飾。
C.江左指江東。尾聯(lián)寫沈左司在西行途中一定會回望都城,其中暗寓著對朋友的贊揚之意。
D.這是一首送別詩,卻擺脫了送別詩的一般格調,全詩用典貼切,氣魄宏大,堂皇整飭。
24.全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
23.B
24.①對朋友旅途順利、廣受歡迎的祝愿。詩人想象朋友一行必將從容度過函谷關,受到陜西父老的熱情
歡迎,而不會像孟嘗君一樣狼狽。②對朋友出外為官、心念國君的贊揚。尾聯(lián)寫朋友西行之時回望江左,
委婉贊揚了朋友把國君掛在心上。③對明朝全國統(tǒng)一、和平安定的喜悅。詩人寫四塞之地歸入大明版圖,
陜西父老重見漢官威儀,表現(xiàn)了江山一統(tǒng)的強烈喜悅。
【分析】
23.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B.“四塞指四方”錯誤。“四塞”,四面有山關之固,指陜西?!疤煜隆睉獮椤瓣兾鳌?。
故選B。
24.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這是一道分析詩歌的情感的題目,是詩歌的常考的題目之一。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注釋和詩中
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
首聯(lián),說汪廣洋受到朝廷的重用,離開御史臺出管陜西。隨從的人都是當代的俊杰。這里用此典,既稱贊
了汪廣洋等人即將出發(fā)的浩大聲勢,又切合明朝亂后新建的局勢;
笫二聯(lián)歌頌剛剛建立的明王朝。四塞,指陜西四面都是關隘,自古稱四塞之地。如今已歸入大明的版圖。
在元蒙統(tǒng)治下百年之久的人民終于又見到了自己漢人官員的服飾。表現(xiàn)了對于明朝全國統(tǒng)一、和平安定的
喜悅之情;
第三聯(lián)寫汪廣洋此去一定會受到熱情的歡迎,不像孟嘗君當年靠雞鳴狗盜之徒騙開城門才得以逃出。當他
們從容渡過函谷關,駐馬華山,遙望天空,烏云散去,心胸是何等開朗;表現(xiàn)對朋友廣受歡迎的祝福之情;
尾聯(lián)寫一行此去的終點是長安,而時代已經(jīng)改變,當今明王朝的首都是南京,所以沈左司在長安定會回望
江左,委婉地稱贊了他的朋友為官在外而時刻把君王掛在心上:表現(xiàn)了對朋友外出為官、還記掛著君正的
贊美之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即事①
陸游
渭水岐山不出兵,欲攜琴劍錦官城。
醉來身外窮通小,老去人間毀譽輕。
捫虱②雄豪空自許,屠龍③工巧竟何成。
雅聞峪下多區(qū)芋,聊試寒爐玉榜羹④。
(注)①此詩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作者由南鄭(當時的抗金前線)赴成都任安撫司參議官途中。②捫
虱:晉代王猛隱居華山,桓溫入關,王猛身穿破舊短衣前去求見,一面縱論天下大事,一面捫虱,旁若無
人。③屠龍:出自《莊子?列御寇》,周人朱評漫學屠龍于支離益,竭盡千金家財,三年技成,而無所用。④
蘇軾流放海南,其子蘇過曾做芋羹侍父。
2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即事”即就眼前之境、之景作詩,從體裁上看,這首屬于七言律詩。
B.“不出兵”三字點明入蜀原由,但作者仍能看透困厄通達,毀譽得失。
C.作者善用典故,“捫虱雄豪空自許''與"塞上長城空自許''異曲同工。
D.崎山下的山芋讓作者聯(lián)想到蘇軾,此處欲借東坡的豪放曠達聊以自慰。
26.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
25.B
26.①朝廷懦弱、茍且偷安的憤懣:②壯志難酬、理想破滅的痛苦;③勉強豁達、聊以自慰的無奈。④一
腔熱血、矢志報國的熱忱。
【分析】
25.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內容、藝術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B.“作者仍能看透困厄通達,毀譽得失''理解錯誤。“渭水岐山不出兵”指的是偏安的朝廷不思收復失地,茍且
偷安。詩人仗劍辭南鄭,援琴入錦官,透露著對南鄭備戰(zhàn)、收復失地政治理想破滅的無奈和悲痛。所以'‘窮
通小,,,,毀譽輕,,都是作者聊以自慰的無奈之語,而不是“看透”。
故選B。
26.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渭水岐山不出兵”,指朝廷茍旦偏安,不思收復失地。故詩人仗劍辭南鄭,援琴入錦官,其間透露著對朝廷
懦弱、茍且偷安的憤懣。
“捫虱雄豪空自許,屠龍工巧竟何成?!弊髡咦栽S為捫虱而談的王猛,自比劉宋的檀道濟,自認為胸中有“屠
龍”之法的良策,可又能怎么樣呢?終究無處施展,蹉鴕歲月,壯志難酬,悲憤苦悶而已。
“醉來身外窮通小,老去人間毀譽輕”,越是以"醉來”和"老去”寫無所謂個人命運的困厄和通達,以及不把
他人對自己的毀謗和贊譽放在心上,越是能看出詩人志不可得而年華老去的苦痛。
“雅聞嶗下多區(qū)芋,聊試寒爐玉移羹”,詩人的目光落在了岷山下的山芋上,想起了前輩蘇東坡,欲以東坡的
曠達聊以自慰,其間無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
綜合在一起,陸游心中想的還是那“滿目山河”,全詩凸顯了陸游的滿腔熱血和矢志報國的熱忱。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響入霜鐘③。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①綠綺,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鐘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③
霜鐘,《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鐘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p>
2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把這位來自蜀地的琴師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的傾慕。既點了題,又為后文蓄了勢。
B.“客心洗流水”含蓄而自然,將用典與自己聽琴的感受巧妙地結合起來,顯示了李白卓越的語言技巧。
C.“秋云暗幾重”寫天空暗云密布,委婉地流露出內心深處知音難覓、明主難遇的隱隱感傷之情。
D.全詩如行云流水,明快暢達,清新健爽,體現(xiàn)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藝術美。
28.本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在音樂演奏上的描寫有哪些相似手法?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答案】
27.C
28.①正面描寫?!耙粨]手”“輕攏慢捻抹復挑”都從正面直接描寫演奏動作的嫻熟高超。
②側面描寫?!翱托南戳魉薄按藭r無聲勝有聲”都從聽眾感受的角度側面描寫樂聲的感染力之強。
③比喻?!叭缏犎f壑松”“大珠小珠落玉盤''都運用比喻把演奏的樂聲描寫得生動而形象。
【分析】
27.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C.“委婉地流露出內心深處知音難覓、明主難遇的隱隱感傷之情”錯誤,應是表達了“聽得人迷,沉醉其間,
不知不覺中天色己晚”的意思。
故選C。
28.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作答時,考生要先回憶《琵琶行》中描寫音樂的手法:①比喻。如以‘‘急雨’’比樂聲的粗重沉悶,以“私語''比
其幽細圓潤,以“珠落玉盤”喻其清脆悅耳,以“鳥語”“泉流”喻其婉轉流利,以“銀瓶破”“水漿迸”“鐵騎突”“刀槍
鳴”形容其高亢雄壯,等等。②逼真的雙聲詞、疊韻詞和摹聲詞,加強音樂悅耳動聽的效果及韻律節(jié)奏。如弦
弦、聲聲、嘈嘈切切等等。③側面描寫,烘托音樂效果。如“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等等。④寫
演奏者動作神態(tài)突出其音樂技藝,如“轉軸撥弦三兩聲”“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輕攏慢捻抹復挑”等等。
本詩在描寫音樂演奏時,①采用了比喻的修辭,如“如聽萬壑松”,用大自然萬壑松濤之聲比喻琴音的清越宏
遠,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琴聲極其鏗鏘有力的特點。②“揮手”是描摹彈琴的動作。③頸聯(lián)兩句寫聽琴的感受。
“客心洗流水”,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愉悅。尾聯(lián)兩句寫詩人聽完蜀
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疊疊,布滿天空。這是
以感覺時間過得快來表現(xiàn)聽者沉浸于琴聲達到入神的狀態(tài),襯托出彈者技藝高超。
可見本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在音樂演奏描寫上的相似點有三個,即:正面直接描寫演奏動作的嫻熟高
超,從聽眾感受的角度側面描寫樂聲的感染力之強,運用比喻修辭。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水調歌頭?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①
[宋]葉夢得
題序:“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余偶病不能射??洼^勝相先。將領岳德,弓強二石五斗,連發(fā)三中
的,觀者盡驚,因作此詞示坐客。前一夕大風,是日始寒”
霜降碧天靜,秋事②促西風。寒聲隱地,初聽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
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
歲將晚,客爭笑,問衰翁:平生豪氣安在?走馬為誰雄?何似當筵虎士,揮手弦聲響處,雙雁落遙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③。
(注釋)①這首詞作于南宋紹興八年。當時作者六十一歲,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致力于抗金防備及軍餉
勤務。②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③云中:漢代北方邊防重鎮(zhèn)。魏尚、李廣都曾在此擊破匈奴,立下
戰(zhàn)功。
29.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o
A.開篇二句融情于景,寄寓了作者內心深深的憂思。
B.“疊鼓鬧清曉,飛騎引雕弓”描繪了一幅走馬馳射的緊張、熱烈的場面。
C.“客爭笑,,極寫宴飲時賓客的歡笑以及對作者衰老的嘲笑,反襯作者的失落痛苦。
D.“何似當筵虎士”表達作者因病不能競武,看到虎士矯健英武的表現(xiàn),感慨萬千。
30.下列對作品風格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凄楚含蓄B.清幽質樸C.曠達閑適D.沉郁蒼勁
31.作者上片言“回望”,結句說“回首”,兩句畫線句前后貫通,情意深切,請加以賞析。
【答案】
29.C
30.D
31.作者登上高城遙望北方大片淪陷的土地,為排遣國土淪喪、山河破碎的沉痛之感,只好借酒銷愁,與
客同醉?!袄弦诱婵袄?,回首望云中”作結,作者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為國效力,抒發(fā)了“真堪愧”
的悲涼、痛苦心情,然而他還在“回首望云中“,向往歷史上抗擊異族侵略者的愛國志士,以抗擊金兵,收復
中原為己任,表現(xiàn)了一個老年抗金志士的壯偉胸懷。作者始終系念國事,表現(xiàn)了詞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的情懷。
【分析】
29.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寫宴飲時賓客的歡笑以及對作者衰老的嘲笑”理解錯誤?!皻q將晚,客爭笑,問衰翁”意思是時光易逝,
諸位緣何都笑問老翁。沒有“宴飲時”的交代;“嘲笑”不合適。
故選C。
30.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語言風格的鑒賞能力。
題干要求分析作品風格,作答本題要從詩歌所描寫的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情感綜合判斷。由本詞的小序可知,
內容是作者九月十五日西園習射,有感于“當筵虎士'’之勇而自嘆流年,衰病,感慨無力報國之作。當時,北
方大片國土為金兵所據(jù),南宋王朝只擁有半壁河山,建康已成為扼江守險、支援北伐年需的重鎮(zhèn)。詞中所
寫秋事,習射等均與宋金戰(zhàn)事有關。詩人面對冷落的關河,山河破碎、國土淪亡之悲涌上心頭,沉痛難耐,
只能借酒澆愁,故曰與客同醉。在宴飲之后,天之將曉,軍中鼓聲響起,習武場上,武士們手持雕弓,走
馬飛馳,好一派習武馳射的豪壯場面,令人振奮不已。詞人雖因無力報國而慚愧,但他身老志不衰,心系”云
中“,情結邊防,在垂暮之年,還以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為己任,表現(xiàn)了一個老年抗金志士的壯偉胸懷。本
篇筆力雄杰,沉郁蒼健,具有豪放風格。
故選D。
31.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藝術,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關河千里,一醉與君同''意思是:強支病體登上高高的城墻上俯視顧望,唯見蕭瑟的關
山河水無邊無際,拚上一醉與君輩豪飲樂同。“起瞰高城”三句,心事重重的詞人起身離座,登上城樓,向中
原望去,卻見千里關河、寂寥冷落,他雖致力于抗戰(zhàn),無奈宋廷堅持茍和,抗金事業(yè)沉寂無著。面對冷落
的關河,山河破碎、國土淪亡之悲涌上心頭,沉痛難耐,只能借酒澆愁,故日與客同醉。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意思是:年華老大真感慚愧,但身哀心未老,回頭望,心在北方的云中。結尾“老
矣”二句,作者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為國效力,抒發(fā)了“真堪愧”的悲涼、痛苦心情,然而他還在“回
首望云中“,向往歷史上抗擊異族侵略者的愛國志士。
作者上片言“回望”,結句說“回首”,兩句畫線句前后貫通,表現(xiàn)了作者始終系念國事,詞人“烈士暮年,壯
心不已”的情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讀李杜詩
陸游
濯冬帛①滄浪客,青蓮浪蕩②人。
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風塵。
士固難推挽③,人誰不賤貧?
明窗數(shù)編在,長與物華④新。
(注)①濯錦:濯錦江,又稱錦江。詩中指浣花溪,杜甫客居蜀中時曾在浣花溪畔筑草堂居住。②澹蕩:
淡泊閑適,不慕榮利。③推挽:提攜舉薦。④物華:美好的景物。
3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不直寫其詩,而從李、杜的身世、性格切入,或與知人論世的傳統(tǒng)有關。
B.頷聯(lián)分寫李、杜二人:李白聲名極大,充塞天地;杜甫身世不幸,羈旅流離。
C.頸聯(lián)議論,意思是說正直之士本來就難以受到薦舉提攜,自然也難免于貧賤。
D.尾聯(lián)點題,寫自己讀李杜詩篇的感受,也是對它們的高度評價。
33.這首詩蘊含了哪些豐富的情感?試簡要分析。
【答案】
32.B
33.(1)通過寫李杜世上少有的才學,表達了對二人的無上崇敬和贊揚之情,贊揚和肯定了李杜不朽的詩
篇,并祝福永世流傳與天不老;(2)對有才不被重用,羈旅漂泊、孤獨無依,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李杜,
陸游深表同情、惋惜和關愛:(3)揭示了統(tǒng)治階級昏庸腐朽不識人才,當朝者推薦人才名不副實,導致才
不堪用,有才不被重用的現(xiàn)狀,以及世風日下、人情淡薄,趨炎附勢、自私冷漠,對當朝的黑暗和世態(tài)炎
涼陸游深表憎惡、不滿。
【分析】
32.
本題考查學生對這首詩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B.“頷聯(lián)分寫”錯誤。頷聯(lián)意思是“他們的才學和名聲充滿了天空大地,卻衰老于惡劣的人間風塵”,可見并非
分說,而是對李杜共同的評價。
故選B。
33.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題干為“這首詩蘊含了哪些豐富的情感?試簡要分析“,解答時需要從整首詩來分析,盡量全面準確,一定要
結合詩句加以分析,先明確情感再結合詩句理解,注意分點作答??梢詤⒖嫉?題作答。
(1)表達了對二人有才不被重用,羈旅漂泊身世的同情和關愛。通過首聯(lián)“濯新!滄浪客,青蓮澹蕩人”,意
思是“流寓在濯錦江邊的詩圣杜甫,漂泊于神州大地的詩仙李白”可知。
(2)肯定二人無與倫比的才學和名聲卻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孤獨衰老于腐朽的王朝、庸俗世間。從頷聯(lián)“才
名塞天地,身世老風塵”,意思是“他們的才學和名聲充滿了天空大地,卻衰老于惡劣的人間風塵“可知。
(3)揭示統(tǒng)治階級不愛才惜才,表現(xiàn)人情世故、世態(tài)炎涼,趨炎附勢對底層不屑一顧。結合頸聯(lián)“士固難
推挽,人誰不賤貧?”意思是“這樣的高潔之士竟然報國無門,人們都看不起無權無錢的窮困”可知。
(4)贊美李杜文學方面的杰出成就,綿延萬代,永世傳承。參考尾聯(lián)“明窗數(shù)編在,長與物華新”,意思是“惟
有窗前的幾冊詩稿,與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的景色一樣萬古長新”可知。
34.下列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
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
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A.“千古江山”起筆高遠,懷古傷今,自嘆英雄無用武之地。
B.詞人對劉裕的贊頌既是對南宋當權者的一種激勵,也是對自己報國壯志的一種含蓄表達。
C.詞人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然年老,仍然希望為國效力。
D.下片追述歷史上的沉痛教訓和親身經(jīng)歷,表現(xiàn)出詞人自己壯志難酬的郁郁寡歡。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及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D.“表現(xiàn)出詞人自己壯志難酬的郁郁寡歡”錯誤。表現(xiàn)出詞人對韓倔胄等當權者輕敵冒進的擔憂,強調了把
握時機的重要,傾吐自己壯志難酬的抑郁不平。
故選D。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東馬滕①
朱淑貞
一膨芳草碧羊羊,活水穿花暗護田。
蠶事正忙農(nóng)事急,不知春色為誰妍。
(注)①東馬滕:地名。
35.對詩歌中的“暗”字的鑒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暗”字有“默默地”“悄悄地”之意。
B.“暗”字流露出詩人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C.“暗”字運用比喻的手法。
D.“暗”字描繪出東馬騰芳草碧芋,繁花滿目,活水穿流其間的美麗景象
36.對本詩三、四兩句的感情和手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用了襯托手法,以春色無人欣賞來襯托蠶事的“忙”、農(nóng)事的“急”,
B.表達了詩人歸隱田園的理想和決心。
C.巧妙地渲染了農(nóng)村一派繁忙、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
D.表達了詩人對辛勤勞作的農(nóng)人的贊美。
37.對本詩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以激揚的情調,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早春田園風光圖。
B.詩人先從視覺上用實筆勾畫了東馬麟碧草如茵、溝睦縱橫、繁花鬧春的迷人風光。
C.詩人把農(nóng)村生機勃勃的春景圖細膩地刻畫出來,既是對生活的熱愛,又是對人情的贊頌。
D.本詩不只是一首詠景抒情的小調,更突出的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們的勤勞。
【答案】
35.C
36.B
37.A
【分析】
35.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字的能力。
C.“比喻”錯,在“活水穿花暗護田'’和"不知春色為誰妍'‘中,“水”與“春色”是無生命的客觀事物,“穿”、“護”、
“妍’’三個動詞把它們與活了,“暗”字突出了“護'’的情態(tài)。水順著溝膜向低處流去,草木百卉在煦曖春風的吹
拂下萌芽吐蕊,本是自然之理,而經(jīng)詩人的安排,就賦予它們以人的感情。因此應當是‘‘擬人”手法。
故選C。
36.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手法及分析詩歌情感的能力。
B.“歸隱田園的理想和決心”錯?!靶Q事正忙農(nóng)事急”表現(xiàn)了“以食為天”的農(nóng)民們的勤勞;“不知春色為誰妍”,
春光照耀下芳草競綠、繁花爭俏、溪水輕唱、農(nóng)民勞碌……把農(nóng)村生機勃勃的春景圖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來,
既是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又是對辛勤勞動的贊頌。沒有選項說的“歸隱'’之意。
故選B。
37.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A.“早春”錯。通過“芳草碧羊羊”“蠶事正忙”“春色為誰妍”可知,寫的是“暮春”景色。
故選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備課教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1章第2節(ji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重要性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學年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5中彩那天教學反思新人教版
- 第8課《推翻帝制 民族覺醒》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
- 可靠的信息傳輸(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信息技術蘇科版
- Unit 5 Love Mother Nature!Theme Reading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仁愛科普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7《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 第六單元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冊歷史統(tǒng)編版(安徽)
-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教學設計-2.1.1 從簡單的例子說起
- 第三章球類運動-《籃球運球三步上籃》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華東師大版初中體育與健康七年級
- 工程結構質量特色介紹
- 超全六年級陰影部分的面積(詳細答案)
- 提高護士對搶救藥品知曉率PDCA案例精編版
- 八字萬能速查表(有圖)
- 清華大學MBA課程——運籌學
- 架橋機安全教育培訓試卷及答案(共3頁)
- 濕法冶金浸出凈化和沉積PPT課件
- 通信桿路工程施工
- 初中物理光學經(jīng)典題(共23頁)
- 化學反應工程流固相非催化反應PPT課件
- 二次回路和電纜編號原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