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唯物主義與哲學基本問題
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人們經(jīng)常引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兩個著名論斷:其一是馬克思所說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57頁);其二是恩格斯所說的“這已經(jīng)根本不再是哲學,而只是世界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81頁)。對于這兩個關系到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著名論斷,人們不能不予以追問的是:“不再是哲學”的“改變世界”的世界觀究竟是什么?這個世界觀是“揚棄”還是“拋棄”了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一、探析恩格斯的“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提出了上述著名論斷,即:作為“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已經(jīng)根本不再是哲學,而只是世界觀”(同上)。由此所引發(fā)的最為嚴峻的理論問題是: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還是否是哲學?與世界觀相區(qū)別的哲學是何種哲學?作為世界觀的哲學又是何種哲學?對此,恩格斯的回答是:與世界觀相區(qū)別的哲學,是一種“特殊的科學的科學”;與哲學相區(qū)別的世界觀則是“在各種現(xiàn)實的科學中得到證實和表現(xiàn)出來”的哲學;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的哲學涵義在于,“哲學在這里被‘揚棄’了,就是說,‘既被克服又被保存’;按其形式來說是被克服了,按其現(xiàn)實的內(nèi)容來說是被保存了”。(同上)然而,對于恩格斯自己所作的回答,人們必然又會提出下述問題:被“揚棄”了的“哲學”是一種什么樣的“世界觀”?在這種“揚棄”中,被“克服”了的“形式”究竟是什么?被“保存”下來的“現(xiàn)實的內(nèi)容”又究竟是什么?在恩格斯的回答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從哲學對科學的關系來區(qū)分“哲學”與“世界觀”,即:“一旦對每一門科學都提出要求,要它們弄清它們自己在事物以及關于事物的知識的總聯(lián)系中的地位,關于總聯(lián)系的任何特殊科學就是多余的了?!保ㄍ?,第364頁)正是基于這個總體判斷,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這部哲學名著中,恩格斯又提出了一個內(nèi)容相同、表述相近的更為明確的論斷:“對于已經(jīng)從自然界和歷史中被驅(qū)逐出去的哲學來說,要是還留下什么的話,那就只留下一個純粹思想的領域: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學說,即邏輯和辯證法?!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57頁)由此提出的意義更為重大的理論問題是:按照恩格斯的這個論斷,是否應當把作為“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定義為“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學說”?是否應當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內(nèi)容歸結為“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邏輯和辯證法”?然而,如果對這些問題給予肯定答復的話,則無論是訴諸科學史還是訴諸哲學史,都是說不通的。從科學史看,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學說”,日益顯著地成為以語言學、心理學、邏輯學、符號學、信息論等廣義的思維科學的根本內(nèi)容。因此,借用恩格斯本人的說法,“哲學”已經(jīng)不僅被“驅(qū)逐”出了自然界和歷史,而且被“驅(qū)逐”出了思維領域,試圖充當思維科學的“哲學”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的思維科學所取代。從哲學史看,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學說”,其集大成者就是黑格爾的以概念的辯證否定為內(nèi)容的“思想的內(nèi)涵邏輯”,它本身已經(jīng)被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揚棄”,即把黑格爾的思辨的辯證法“揚棄”為“對現(xiàn)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的辯證法。因此,以思想的內(nèi)涵邏輯為內(nèi)容的“邏輯和辯證法”同樣是被“揚棄”了的“哲學”,而不是“已經(jīng)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面對科學史和哲學史,我們究竟應當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說的“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在何種意義上是“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邏輯和辯證法”?回答這個問題,必須重新思考恩格斯對哲學所研究的“思維規(guī)律”的理解,和關于哲學本身的“重大的基本問題”的概括。關于哲學所研究的思維規(guī)律,恩格斯的最為重要的論斷是:“我們的主觀的思維和客觀的世界遵循同一些規(guī)律,因而兩者在其結果中最終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須彼此一致,這個事實絕對地支配著我們的整個理論思維。這個事實是我們的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364頁)這清楚地表明,恩格斯所說的“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學說”,并不是關于思維的實證科學,而是反思“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即恩格斯本人在作出上述論斷時所提示的關于“思維和存在的一致”(同上)的學說。必須深入思考的是,在提出關于“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的論斷之后,恩格斯圍繞這個論斷展開了三個方面的論述,其一是:“18世紀的唯物主義,由于其本質(zhì)上的形而上學的性質(zhì),只是從內(nèi)容方面研究這個前提。它只限于證明一切思維和知識的內(nèi)容都應當來源于感性的經(jīng)驗,并且重新提出下面這個命題:感覺中未曾有過的東西,理智中也不存在”;其二是:“只有現(xiàn)代的唯心主義的,同時也是辯證的哲學,特別是黑格爾,才又從形式方面研究了這個前提”,“這個哲學在許多場合下和在極不相同的領域中證明了思維過程同自然過程和歷史過程的類似之處以及反過來的情形并且證明同一些規(guī)律對所有這些過程都是適用的”;其三是:“現(xiàn)代自然科學已經(jīng)把一切思維內(nèi)容都來源于經(jīng)驗這一命題以某種方式加以擴展,以致把這個命題的舊的形而上學的界限和表述完全拋棄了”。(同上,第364-365頁)在這段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深刻的思想性的論述中,恩格斯表達了三個重要思想:其一,“思維和存在的一致”是“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對這個“前提”的批判性反思構成哲學意義上的“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邏輯和辯證法”,并因而構成哲學與科學(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在內(nèi)的全部科學)這兩種理論思維方式之間的原則區(qū)別;其二,舊唯物主義和辯證的唯心主義“只是”分別地探討了這個“無條件的前提”的“內(nèi)容方面”或“形式方面”,但均未合理地解決哲學與科學這兩種理論思維方式之間的原則區(qū)別問題,并因而無法合理地回答“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問題;其三,“現(xiàn)代自然科學”承諾了“一切思維內(nèi)容都來源于經(jīng)驗這一命題”,并因而“完全拋棄”了對這個“無條件的前提”的形而上學反思。由這三個重要思想所引發(fā)的基本結論,應當是把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歸結為“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即“思維和存在的一致”問題。事實正是這樣。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恩格斯就以簡潔明確的論斷方式提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保ㄍ?,第223頁)由此可以得出的重要結論是:這個“重大的基本問題”,就是在“世界觀”中被保存的“現(xiàn)實的內(nèi)容”;而在“世界觀”中被克服了的“形式”,則是企圖提供總聯(lián)系的作為科學的科學的“哲學”。這就是“已經(jīng)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對“哲學”的“揚棄”。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在相當長的時期里,關于恩格斯所概括的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人們往往只是引證這個論斷本身,而沒有關切這個論斷所指認的問題,即“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問題,因此,不是從理論思維的兩種基本方式——哲學與科學的關系中去理解“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特別是沒有從恩格斯所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方面”和“形式方面”及其關系去理解這個“重大的基本問題”。由此導致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把恩格斯所說的“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學說”解釋為“思維科學”,而不是把這個“學說”理解為關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即關于“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的學說。從哲學與科學的關系上看,這兩種理解方式具有重大的原則區(qū)別:前者把作為世界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歸結為一種與自然科學、歷史科學相并列的思維科學,后者則是把作為世界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為對“哲學”的“揚棄”,它既“克服”了作為科學的科學的“哲學”,又“保存”了作為哲學“重大的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對“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的批判和反思。因此,正是并且只是在后者的意義上,作為“世界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已經(jīng)不再是哲學”的哲學——世界觀。這里的根本問題在于,“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是一種根本不同于舊唯物主義的新唯物主義——現(xiàn)代唯物主義。這是恩格斯在論述哲學“基本問題”時突出強調(diào)的重要思想,因而也是我們理解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至關重要的思想。然而,在通常的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闡釋中,恰恰是“忽視”甚至是“忽略”了這個最為重要的思想,其結果就把作為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作為舊唯物主義的“哲學”混為一談,把現(xiàn)代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回答混為一談,從而閹割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真實涵義。恩格斯在作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個具有根本性的論斷之后,緊接著就論述了這個“基本問題”的歷史演化,并提出這個問題“只是”在近代哲學中“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來,才獲得了它的完全的意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23-224頁)。以此為基礎,恩格斯集中地論述了哲學基本問題的歷史演化與唯物主義的發(fā)展階段的關系問題。這對于理解“已經(jīng)不再是哲學,而只是世界觀”的現(xiàn)代唯物主義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恩格斯指出,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對黑格爾唯心主義的批判,只是形成了“物質(zhì)不是精神的產(chǎn)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質(zhì)的最高產(chǎn)物”這個“自然是純粹的唯物主義”的觀點,然而“到這里就突然停止不前了”。(同上,第227頁)恩格斯認為,“費爾巴哈在這里把唯物主義這種建立在對物質(zhì)和精神關系的特定理解上的一般世界觀同這一世界觀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即18世紀所表現(xiàn)的特殊形式混為一談了”。(同上,第227-228頁)恩格斯由此提出,“像唯心主義一樣,唯物主義也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發(fā)展階段。甚至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fā)現(xiàn),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而自從歷史也得到唯物主義的解釋以后,一條新的發(fā)展道路也在這里開辟出來了”。(同上,第228頁)正是在關于唯物主義的“發(fā)展階段”的論述中,恩格斯向我們展現(xiàn)了以發(fā)現(xiàn)歷史的運動規(guī)律為任務的“現(xiàn)代唯物主義”,與“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guī)律”的“邏輯和辯證法”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即:只有“歷史也得到唯物主義的解釋以后”,才能合理地回答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費爾巴哈不能找到從他自己所極端憎惡的抽象王國通向活生生的現(xiàn)實世界的道路。他緊緊地抓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話。無論關于現(xiàn)實的自然界或關于現(xiàn)實的人,他都不能對我們說出任何確定的東西”。(同上,第240頁)恩格斯由此得出的根本性結論是:“要從費爾巴哈的抽象的人轉(zhuǎn)到現(xiàn)實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須把這些人作為在歷史中行動的人去考察”。(《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40-241頁)“費爾巴哈沒有走的一步,必定會有人走的。對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費爾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定會由關于現(xiàn)實的人及其歷史發(fā)展的科學來代替。這個超出費爾巴哈而進一步發(fā)展費爾巴哈觀點的工作,是由馬克思于1845年在《神圣家族》中開始的?!保ㄍ?,第241頁)由此,關于“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就回到了恩格斯在提出這個判斷的同時所提出的另一個論斷,即:“現(xiàn)代唯物主義把歷史看作人類的發(fā)展過程,而它的任務就在于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的運動規(guī)律?!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64頁)這個論斷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以下論斷是完全一致的,即:“對現(xiàn)實的描述會使獨立的哲學失去生存環(huán)境,能夠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過是從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考察中抽象出來的最一般的結果的概括。這些抽象本身離開了現(xiàn)實的歷史就沒有任何價值”。(《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3-74頁)顯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里所指認的“獨立的哲學”,就是恩格斯所說的與“世界觀”相區(qū)別的“哲學”;而恩格斯所說的“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則是“從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考察中抽象出來的最一般的結果的概括”。這正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chuàng)建的歷史唯物主義。通過探析恩格斯所論述的“已經(jīng)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我們可以形成關于“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兩點基本結論:其一,現(xiàn)代唯物主義對“哲學”的揚棄,一方面是“克服”了作為“科學的科學”的“哲學”,另一方面則是“保存”了作為“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并自覺地把這個“關系問題”確認為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其二,“現(xiàn)代唯物主義”是從“歷史中行動的人”出發(fā)去回答作為哲學的重大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因此,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真實涵義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只有歷史唯物主義才是“不再是哲學”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二、探析馬克思的“改變世界”的“世界觀”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的歷史唯物主義回答,就是作為“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這是通過探析恩格斯關于“已經(jīng)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的論斷所形成的總體判斷。但是,這個判斷與馬克思的“改變世界”的論斷是相互印證的,還是相互矛盾的?這是必須深入討論的又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在被恩格斯稱之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13頁)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提出了本文開篇曾引述的著名論斷,即:“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57頁)然而,在對這個著名論斷的闡釋中,人們卻往往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只是“解釋世界”的“哲學家們”的“基本問題”,而不是“改變世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這樣的結論不僅推出了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對立,而且導致了關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原則分歧。為此,我們需要首先以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為“文本”對象,認真地探析馬克思的“改變世界”的“世界觀”究竟是什么。訴諸“文本”,我們可以看到:其一,《提綱》的立意是明確的,問題是鮮明的,這就是馬克思所指認的“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同上,第55頁)問題,而這正是恩格斯所概括的作為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其二,《提綱》的回答同樣是明確的、鮮明的,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56頁)。這又正是恩格斯所總結的馬克思“超出費爾巴哈進一步發(fā)展費爾巴哈觀點的工作”——從“歷史中行動的人”出發(fā)去回答“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對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的歷史唯物主義回答。在《提綱》的第一段中,馬克思直截了當?shù)靥岢觯骸皬那暗囊磺形ㄎ镏髁x(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fā)展了,當然,唯心主義是不知道現(xiàn)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保ㄍ?,第54頁)在這里,馬克思正是從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出發(fā),簡潔而明確地批判了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種“哲學”:其一,舊唯物主義“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看待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從而把思維對存在的關系看成是直觀的反映關系,而這正是恩格斯所指認的舊唯物主義只是從“內(nèi)容”方面去看待思維對存在的關系;其二,唯心主義只是“抽象地發(fā)展了”“能動的方面”,把思維對存在的關系歸結為思維的能動作用,而這又正是恩格斯所指認的唯心主義只是從“形式”方面去看待思維對存在的關系;其三,馬克思明確地指出,舊唯物主義之所以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唯心主義之所以只能是抽象地發(fā)展了能動的方面,其根源就在于離開“感性的人的活動”去看待思維與存在的關系,而這又正是恩格斯所指認的離開“歷史中行動的人”去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馬克思的這段被人們廣泛引證的主題式話語的論斷中,并不是否定了恩格斯所概括的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而恰恰是從馬克思所說的“感性的人的活動”或恩格斯所說的“歷史中行動的人”出發(fā),去回答“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由此可以看到:哲學的基本問題,正是在《提綱》中被“保存”下來的“世界觀”的根本問題;對哲學基本問題的歷史唯物主義回答,則構成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訴諸《提綱》全文,我們可以看到,正是以揭示和批判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種以“哲學”方式所構成的世界觀為“綱”,馬克思逐段深入地闡述了“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具體言之,在《提綱》的第二段,馬克思明確地提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xiàn)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xiàn)實性或非現(xiàn)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jīng)院哲學的問題?!保ㄍ?,第55頁)在這段論述中,馬克思明確地提出了必須以實踐的觀點看待“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問題,也就是以實踐的觀點去看待作為哲學的重大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在緊接其后的第三段中,馬克思針對舊唯物主義所探討的“關于環(huán)境和教育起改變作用”的問題,又提出“環(huán)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在其后的第四段中,馬克思又針對費爾巴哈不能從“世俗基礎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來說明“世界被二重化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提出“對于這個世俗基礎本身應當在自身中、從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實踐中使之革命化”。由此,馬克思在《提綱》的第五段揭示了費爾巴哈哲學的本質(zhì):“費爾巴哈不滿意抽象的思維而喜歡直觀;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實踐、人的感性活動?!保ㄍ?,第56頁)正是基于這種洞見,馬克思在《提綱》的第六段提出:“人的本質(zhì)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同上),又在第七段提出,費爾巴哈“所分析的抽象的個人,是屬于一定的社會形式的”(同上)。正是依據(jù)上述論斷,馬克思在《提綱》的第八段作出一個具有根本性的論斷:“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保ㄍ希┯纱颂岢龅膯栴}是:為什么“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不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去解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問題,反而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馬克思在《提綱》的第九、十段所作的回答是:“直觀的唯物主義,即不是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至多也只能達到對單個人和市民社會的直觀”;“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則是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56-57頁)這就是說,新唯物主義之所以在理論上超越了舊唯物主義,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新唯物主義在其現(xiàn)實基礎上超越了舊唯物主義。正是基于上述論斷,馬克思在《提綱》的第十一段即最后一段,作出了人們經(jīng)常引證的基本結論:“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保ㄍ?,第57頁)在這里如此詳細地逐段引證和闡述馬克思的《提綱》,對于深入地探析馬克思的“改變世界”的“世界觀”,特別是深入地探析這個“世界觀”與恩格斯所指認的“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的內(nèi)在一致性,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其一,從理論內(nèi)容上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對“哲學”的揚棄,既是“克服了”“哲學家們”把哲學當作關于“總聯(lián)系”的“科學的科學”的幻想,又是“保存”了作為“理論思維的本能的和無條件的前提”即“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其二,從根本理念上看,“現(xiàn)代唯物主義”與“哲學家們”的根本區(qū)別則在于,“哲學家們”不是“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去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而是以“直觀”的方式或抽象的“能動”原則去回答這個“重大的基本問題”,因而他們的“哲學”只能是“解釋世界”的哲學,并且只能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與此相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現(xiàn)代唯物主義則是從“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這一根本理念出發(fā),“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其三,從現(xiàn)實基礎上看,“哲學家們”之所以不能“在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提出和回答“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問題,根源在于“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因而“至多也只能達到對單個人和市民社會的直觀”,只有立足于“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的現(xiàn)代唯物主義,才能超越“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的模式,而形成“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改變世界”的“世界觀”。這種以“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為“立腳點”、“在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所構成的世界觀,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chuàng)建的“現(xiàn)代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這是認真思考和深入探析馬克思在《提綱》中所論證的“改變世界”的“世界觀”后,應當?shù)贸龅幕窘Y論。三、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的理論內(nèi)涵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建的歷史唯物主義,從“感性的人的活動”或“歷史中行動的人”出發(fā)去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形成了以“歷史”為解釋原則、以“生活決定意識”為核心理念、以“歷史的內(nèi)涵邏輯”為基本內(nèi)容、以“人類解放”為價值訴求、以“改變世界”為理論指向的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這個“不再是哲學”的“世界觀”具有極其深刻和豐厚的理論內(nèi)涵。1.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是以“歷史”作為解釋原則的世界觀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明確地揭示了由三種不同的解釋原則所構成的世界觀:一是以“客體的或者直觀”的解釋原則回答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舊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二是以“抽象的”能動性的解釋原則回答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唯心主義世界觀;三是以“感性的人的活動”的解釋原則回答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參見孫正聿,2007年)對于后一種解釋原則,恩格斯明確地表述為以“現(xiàn)實的人及其歷史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的“現(xiàn)代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皻v史”是“追求著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動”,是“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是“現(xiàn)實的人及其歷史發(fā)展”。人“作為人類歷史的經(jīng)常前提,也是人類歷史的經(jīng)常的產(chǎn)物和結果,而人只有作為自己本身的產(chǎn)物和結果才成為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冊,第545頁)人自身作為歷史的“前提”和“結果”,以自己的活動構成自身的存在、自身的歷史。歷史是人的存在的現(xiàn)實,是人的現(xiàn)實的世界。正是在“歷史”即“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中,才形成現(xiàn)實的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因此,只有從“歷史”即“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出發(fā),才能合理地提出和回答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關于“歷史”,值得深入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是,歷史不只是一個“過程”,即不只是“感性的人的活動”,而且是一種“結果”,即“感性的人的活動”或“歷史中行動的人”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文明結晶著人的歷史活動,體現(xiàn)著人與世界的現(xiàn)實關系,并規(guī)范著人類社會的趨勢與未來。因此,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概念遠不只是活動或過程的概念,更是文明的概念。以歷史作為解釋原則的歷史唯物主義,從根本上說,是以文明為其內(nèi)涵而實現(xiàn)的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回答,也就是以文明為其內(nèi)涵構成的世界觀。這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時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chǎn)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huán)境下繼續(xù)從事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環(huán)境來變更舊的環(huán)境”。(《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8頁)這才是具有革命意義的、以歷史作為解釋原則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然而,通常所說的“實踐唯物主義”,則只是把“實踐”解釋為“感性的人的活動”,而沒有凸顯人的實踐活動所構成的歷史的文明內(nèi)涵。正因如此,筆者既不贊同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稱謂和定位馬克思主義哲學,也不認同以“實踐唯物主義”來稱謂和定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稱謂和定位為“歷史唯物主義”。2.以“歷史”為解釋原則的世界觀,是以“生活決定意識”為核心理念的世界觀關于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十分明確地指出:“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同上,第72頁)這表明,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認的“存在”,并不是某種超驗的、與人無關的神秘的東西,而是人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所謂的自然界則是“在人類歷史中即在人類社會的產(chǎn)生過程中形成的”“人的現(xiàn)實的自然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頁);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認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chǎn)物,而且只要是人們存在著,它就仍然是這種產(chǎn)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1頁)。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由“純粹動物式的意識”發(fā)展為真正的人的“意識”,這是“被歷史的進程所改變”的結果。這表明,與“被意識到了的存在”一樣,“意識”本身也是“歷史”的產(chǎn)物。因此,“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在其現(xiàn)實性上,就是“社會意識”(現(xiàn)實的人的意識)與“社會存在”(現(xiàn)實的人的生活過程)在“歷史的進程”中所形成的關系。在“歷史的進程”中所形成的意識與存在的關系,就是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系;在這種現(xiàn)實的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系中,從根本上說,“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同上,第73頁)。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的核心理念和根本觀點。并不存在離開“現(xiàn)實的人的意識”與“現(xiàn)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綠色建筑施工現(xiàn)場環(huán)保設施租賃合同2篇
- 2025年林業(yè)重點工程項目樹木種植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水上運輸船舶檢驗與認證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連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場地占用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版砍樹承包合同聯(lián)合森林碳匯交易協(xié)議2篇
- 二零二五版大豆期貨交易委托合同樣本2篇
- 二零二四上海離婚協(xié)議書定制與婚姻法律風險評估、咨詢、代理、調(diào)解及訴訟服務合同3篇
- 2024新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綠色屋頂綠化租賃項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玻璃幕墻保溫隔熱材料供應合同樣本3篇
- 充電樁項目運營方案
- 2024年農(nóng)民職業(yè)農(nóng)業(yè)素質(zhì)技能考試題庫(附含答案)
- 高考對聯(lián)題(對聯(lián)知識、高考真題及答案、對應練習題)
- 新版《鐵道概論》考試復習試題庫(含答案)
- 【律師承辦案件費用清單】(計時收費)模板
- 高中物理競賽真題分類匯編 4 光學 (學生版+解析版50題)
- Unit1FestivalsandCelebrations詞匯清單高中英語人教版
- 西方經(jīng)濟學-高鴻業(yè)-筆記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題卷(含答案)
- 幼兒園美術教育研究策略國內(nèi)外
- 生豬養(yǎng)殖生產(chǎn)過程信息化與數(shù)字化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