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心理學復習筆記111中間人,是相反的,恰好是看得平淡,敢于擔當,以公道為尺度,以平淡為追求。——這樣想你就不會誤解我的這句話。新聞心理學復習資料第五部分一、名詞解釋1、第二信號系統(tǒng):是指用詞語作為條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種各樣的條件反射。2、情緒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的反映3、直覺:直覺是一種無意識思維,不像邏輯思維是有意識的按照推理規(guī)則進行的,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性,直覺也可以說是思維德洞察力。4、理論驅動歸納:指通過采訪活動實現事先已制定好的寫作意圖和計劃的思維策略,它反映了人的實踐活動的目的性5、睡眠者效應: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信息的內容可能比信源更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也更容易改變受眾的態(tài)度。二、簡答題1、簡述角色理論的內容。答:角色理論屬于符號互動理論的一種,是西方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理論,該理論是用角色來解釋個人社會行為的理論。2、如何進行嘗試性思考?答:一是在猜測、假設、分析的過程中,摸索到研究方法,訓練了思維的適應性二是隨著一個個猜測、假設被否定,有效思維活動范圍明顯了思維的目標更清晰,更突出了。1、場獨立性的認知方式是否與堅持黨性原則相矛盾?答:認知方式與黨性原則、道德水準分屬于兩種范疇,前者屬于認知活動,后者屬于道德品質。場獨立性者傾向于更多的依靠自我為主要參照來確定對事物的態(tài)度和自己的行為,這并不意味著場獨立者我行我素,不愿受社會制約或者說堅持了黨性原則,道德水準,場獨立性的認知方式就不可取。比如新聞編輯在編輯過程中對某一新聞稿件或某一新聞節(jié)目某塊版面所做的別出心裁的處理,反映了編輯那種不循規(guī)蹈矩勇于創(chuàng)新的認知水平和能力。一般來說,這與作者的黨性原則道德水準無關聯。2、怎樣訓練和提高應變能力?答:一是重視知識的積累,要廣泛涉獵各種各樣的知識,積極投入社會實踐,用心體驗生活,豐富自己的閱歷二是要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包括直接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3、良好的社會知覺指的是什么?答良好的社會知覺是指對世界的知覺是客觀的,要如實地而非按自己的主觀意志去認識客觀世界。有調查分析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能力,能正確地認識和處理自我與環(huán)境的關系并能充分適應各種環(huán)境。6、論述理論驅動歸納和材料驅動歸納的關系?答:理論驅動歸納是指通過采訪活動實現事先制訂好的寫作意圖,計劃的思維策略更多的情況下,寫作主體只能根據已變化了新情況或突發(fā)事件做出新的考慮,這種從事實材料直接引出的策略叫材料驅動歸納。兩者之間的關系,有時有矛盾,比如原先的寫作計劃不符合實際情況,材料驅動歸納就應代替理論驅動歸納,實施思維策略的轉變。但是兩者之間更多時候是統(tǒng)一的,他們中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總之,兩種思維策略在新聞寫作中往往交替使用,作用互補。4、在新聞宣傳中應當實行結論的得出還是結論的引出?答:在新聞宣傳中是實行結論的得出還是結論的引出,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受眾的素質較低,則采用結論的引出,直接表達傳播者的意圖比較好,如果受眾的素質較高,則采用結論的得出,讓受眾自己去體會為好。一般的新聞體裁,如消息、通訊等,用以說明一種事實或存在一種現象主要采用結論的得出;而新聞評論則不同,傳播者應該旗幟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論據充分,做到以事服人,以理服人,所以常用結論的引出。1.采訪對象是新聞素材的主要來源。</P><P>2.研究受眾心理是新聞心理學的一個中心課題。</P><P>3.新聞心理學專門方法論原則:(1)客觀性原則(2)整體性原則(3)發(fā)展性原則(4)揚棄的原則;</P><P>4.新聞心理學具體研究方法:(1)現場觀察法(2)訪問調查法(3)檔案分析法;(4)心理測驗法;“現場觀察法”偏于“質”的分析;“訪問調查法”、“檔案分析法”、“心理測驗法”既可以是“質”的分析,也可以是“量”的實證性研究;</P><P>5.新聞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定為:既具有自然科學性質又具有社會科學性質的、新聞學與心理學交叉的一門邊緣學科。</P><P>6.1986年7月,由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張駿德、劉海貴合著的第一本以《新聞心理學》命名的專著出版。</P><P>7.新聞心理學的理論框架有兩大類:一類是以新聞活動為明線,以心理學理論為暗線來構筑的。如:張駿海、劉德貴合寫的《新聞心理學》,劉京林的《新聞心理學概論》另一類是以人的心理活動為明線。如:汪新源的《新聞心理學》,朱萬曙、吳懷東合著的《新聞傳播心理學》,李黎明的《新聞心理學》</P><P>8.巴甫洛夫認為,人腦的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條件反射。他把用具體事物作為條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種各樣的條件反射叫作第一信號系統(tǒng);把用詞語作為條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種各樣的條件反射叫作第二信號系統(tǒng)。</P><P>9.憑借想象的角色互換主要指在自己的頭腦中憑借想象、移情去設身處地的體驗服務對象的角色。</P><P>10.人的心理現象的構成兩種表述方法:一種是分為三大部分,即心理過程、個性心理和心理狀態(tài)。另一種是分為兩大類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P><P>11.智力是大腦的一種心理潛能,是以抽象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言語表達能力諸多因素的有機結合。</P><P>12.影響采訪中心理活動的因素有記者自身心理、采訪對象心理、新聞事實、社會背景這四個方面。記者的自身心理是采訪中的主導心理,它決定采訪心理展開的時機、方式、方向與強度。</P><P>13.新聞敏感是思維中一種很有特點的帶有“靈感”色彩的思維活動。</P><P>14.典型誘因能在新聞敏感產生的關鍵時刻起到打開心靈的“鑰匙”作用。</P><P>15.采訪中曾有“以名取人”,“以貌取人”,“以衣取人”的定勢效應。(對個人角色而言)</P><P>16.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某個群體形成的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P><P>17思維活動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新聞寫作中最重要的思維形式。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要心理成分有兩種,即發(fā)散思維和聚合思維。</P><P>18.材料驅動歸納的特點:(1),隨機應變(2),應對靈活;</P><P>20.新聞編輯的“識”,表現在兩個方面:(1),職業(yè)道德方面的“識”——甘為“他人作嫁衣裳”。(2),智能智慧方面的“識”——獨具慧眼。</P><P>21.新聞編輯的“膽”表現在具有堅持真理的勇氣和魄力以及鎮(zhèn)定果敢的堅毅精神和謀略。</P><P>22.有人說,編輯是“質量檢測員”、“產品加工師”。</P><P>23.新聞編輯、記者、受眾之間心理互動的特點:(1)中介性(2)隱沒性(3),距離感</P><P>24.播音員和主持人是電子媒體傳播的最后把關人。播音員和主持人要善于借用聲音和形象感染觀眾。</P><P>26.非語言符號指的是形體、服飾、色彩、空間等信息符號。</P><P>27.一般說,思維和語言的流暢性是節(jié)目主持成功的首要條件。</P><P>28.訓練和提高應變能力,做到:(1),重視知識的積累(2),實踐經驗的總結;</P><P>29.人的心身表現主要有三種狀態(tài),即“抑郁狀態(tài)”、“焦慮狀態(tài)”和“強迫狀態(tài)”>(名詞解釋)1.新聞活動認識主體——指參與新聞活動的各類人,包括新聞的采制者、傳播者即新聞傳播者和采訪對象以及新聞的接收者即新聞受眾。</P><P>2.現場觀察法——指親臨新聞活動現場,通過觀察新聞活動的傳、受雙方在新聞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P><P>3.角色沖突——指居于一定地位的個體與不相符合的期待發(fā)生沖突的情境。角色沖突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角色內部沖突,即由角色承擔者內部的矛盾引起的沖突;角色之間的沖突,是因角色承擔者承擔了幾種角色引起的內心沖突。</P><P>4.角色互換——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間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或公開地或隱蔽地進行角色互換,旨在認知、體驗與已有關的另一角色,以便更自覺地履行本角色的職能。</P><P>5.新聞寫作心理——(1),是新聞記者在對新近(或同步)發(fā)生的事實進行內化和外化(物化)過程中產生的心理活動。(2),是指新聞記者在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進行內化(認知、理解)和外化(物化為新聞作品)的過程中產生的心理活動的特點及規(guī)律。</P><P>6.新聞寫作的心理狀態(tài)——指新聞采訪結束后,進入寫作這一時段的完整狀態(tài)的心理特征。</P><P>7.理論驅動歸納——指通過采訪活動實現事先已制定好的寫作意圖、計劃的思維策略。</P><P>8.材料驅動歸納——指寫作主體根據已變化了的新情況或突然發(fā)生的事件,做出新的從事實材料上直接引出的策略。</P><P>9.首因效應——指在人們交往中,這種比較重視前面的信息,據此對別人下判斷,而早最初(原始)的印象形成之后,他對后來的信息就較不重視的現象。</P><P>10.暈輪效應——當記者對某個人有好印象或是過去曾了解過這個人時,那么對他說的話就會深信不疑,對他所做的事就總是向好的方向理解。即便別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指出了他的問題,記者也難以接受。這種一好百好的思想就是認知中的暈輪效應。</P><P>11.新聞編輯的受眾意識——指新聞編輯在工作中立足于受眾、服務于受眾的心理活動,即新聞編輯自覺地有意識地從受眾利益和需求出發(fā),選擇修改編排稿件(節(jié)目),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所需求所求。</P><P>12.新聞編輯的全局意識——是指新聞編輯在工作中立足全局的心理活動,即新聞編輯自覺地有意識地從全局出發(fā),選擇修改編排稿件(節(jié)目),以發(fā)掘新聞事實中有益于全局的最大價值。</P><P>13.移情——指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設身處地地感受和理解對方的心情。一般包括兩種含義:第一,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體驗對方的情緒情感;第二,把自己內心的情感移入到對方和對方一起感受。移情是一種不僅在認識水平上而且在情緒水平上進入他人角色的能力。</P><P>14.應變——應對變化,是指根據情況的變化作出相應的反應,亦即隨機應變。</P><P>15.新聞受眾的從眾心理——指個體在強大的新聞輿論或由這種輿論引起的人際壓力下自覺不自覺地在社會知覺、這會判斷、態(tài)度以及行為上表現出的與新聞輿論相一致的心理反應。</P><P>16.新聞受眾的接收動機——指受眾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引起和維持個體接收新聞的活動,并使這一活動達到某一目標的內部動力。</P><P>17.睡眠者效應——亦稱“休眠效果”,指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信息的內容可能比信息源更能夠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也更容易改變受眾的態(tài)度。</P><P>18.新聞受眾的態(tài)度——指新聞受眾對于新聞活動、新聞媒介和新聞報道的內容較為穩(wěn)定的內在心理傾向,并由認知、情緒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個方面組成。</P><P>19.亞健康——一般指身體雖無明顯的疾病,卻呈現出活力降低、適應能力呈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tài),是由于肌體各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低下所導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低下狀態(tài)。通俗的說,亞健康狀態(tài)是指在醫(yī)院檢查、化驗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覺身體不舒服的情況。國外也稱“第三狀態(tài)”或“灰色狀態(tài)”。</P><P>20.心理問題——主要對應于心理健康,它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一種中介狀態(tài)。</P>1.簡述新聞工作者非智力因素的構成要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們進行各種活動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總稱。非智力因素由動機、信念、興趣、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心理要素組成的。</P><P>2.簡述新聞工作者智力因素的構成要素。新聞工作者智力因素歸納起來不外有:寫作能力、應變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觀察力、預測力、新聞敏感等,并能熟練操作各種現代媒體,如電腦、數碼相機,以及駕駛現代交通工具等能力。</P><P>3.簡述分析動機、情感、意志、性格這四種非智力因素在新聞工作者智力活動中所起的作用。(1),動機對新聞工作者智力活動的激發(fā)與導向作用;(2),情緒情感對新聞工作者智力活動的激發(fā)、選擇和調節(jié)作用;A,情感情緒是激發(fā)新聞工作者智力活動的催化劑;B,情緒情感在新聞工作者的智力活動中的選擇功能;C,情緒情感對新聞工作者智力活動的調節(jié)作用;(3),意志對新聞工作者智力活動的強化作用;(4),性格對新聞工作者智力活動的制約作用;</P><P>4.簡述記者理想的向性類型。向性,屬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學家對性格類型的一種分類方法,其包括內向(內傾)型和外向(外傾)型。作為比較成熟的記者,在向性特征上不宜處于兩個極端,過于外向的人有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拘小節(jié)等弱點,而過于內向的人又不善于交際,中間型者則易在活動中“左右逢源”。可見,優(yōu)化向性構成對適應記者職業(yè)是十分有益的,但這種優(yōu)化不等于對自己原有個性的徹底改造,而是增大其向性的可塑性,使其能隨環(huán)境的變化展示其個性的不同側面。</P><P>5.簡述記者在采訪中怎樣能在言語中達到更好的效果。在采訪的言語互動中,為了保證有好的采訪效果:(1),記者與采訪對象都要爭做合格的對話者;(2),雙方要會提出與回答問題;(3),對不同性質的采訪活動要運用不同的言語表達方式;</P><P>6.簡述暈輪效應在新聞采訪的影響。暈輪效應——當記者對某個人有好印象或是過去曾了解過這個人時,那么對他說的話就會深信不疑,對他所做的事就總是向好的方向理解。即便別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指出了他的問題,記者也難以接受。這種一好百好的思想就是認知中的暈輪效應。如在采訪中有了這種效應,記者的認識常常會背離客觀的立場作出不符合實際的報道。</P><P>7.簡述新聞敏感產生的心理過程。任何記者在產生新聞敏感的時候,都是要經過(1),懷有動機——(2),創(chuàng)造條件——(3),形成初步構想——(4),進行嘗試性思考——(5),典型誘因出現——(6),頓悟。這樣一個心理過程。</P><P>8.簡述首因效應對新聞采訪的影響。首因效應屬于第一印象。一般來說人們在相互接觸中都十分重視第一印象,因為它的印象深刻,在短時間的人際交往中很難消失,它會對繼起的一系列活動產生一定的作用。采訪中往往有這樣一種現象:當記者見到某個采訪對象時,第一眼看上去對方或很邋遢,或很冷淡,或某個方面不順眼,那么,就往往對他后面講的話聽不下去,甚至會對他的一些好事也有某種莫名其妙的反感。反之,第一眼看上去順眼的人,對他后面的談話都會有好感。如果記者太看重第一印象了,不能在知覺習慣上固執(zhí)地堅持第一印象的看法,排斥后來的新信息,形成先入為主的思想方式,這樣的話,那則對采訪來說是十分有害的。</P><P>9.簡述新聞寫作心理的特點。新聞寫作心理——(1),是新聞記者在對新近(或同步)發(fā)生的事實進行內化和外化(物化)過程中產生的心理活動。(2),是指新聞記者在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進行內化(認知、理解)和外化(物化為新聞作品)的過程中產生的心理活動的特點及規(guī)律。特點:(1),被記者內化了的新聞素材和外化了的新聞作品之間存在著量和質的區(qū)別。(2),思維活動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新聞寫作中最重要的思維形式。(3),新聞作品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記者“本質力量的書”。</P><P>10.簡述分析發(fā)散思維在新聞寫作中的作用。發(fā)散思維是指按照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各種答案。它以一個目標(一個事物)為中心,將思路輻射開去,進行一系列與主要目標相關的聯想,以尋求多個解決問題的方案。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特點。作用:(1),運用發(fā)散思維可以尋求新聞寫作的多種方案;(2),發(fā)散思維有助于開掘新穎別致的主題;(3),在寫作方法的采用上,發(fā)散思維能夠尋求最佳表現方案;(4),發(fā)散思維也有利于標題的制作;</P><P>11.簡述新聞寫作心理最佳狀態(tài)的構成因素:新聞寫作最佳心理狀態(tài)的構成因素,包括協(xié)調好新聞工作者自身認知和情緒情感的關系,選擇最佳寫作時間,明確寫作意圖,堅守受眾意識等幾個方面。</P><P>12.簡述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新聞寫作中的作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過程,是創(chuàng)造力的核心。創(chuàng)造性思維相對于常規(guī)思維而言,它在新聞寫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新聞寫作能出新出深的重要因素。這不僅包括內容方面的如新穎角度的選擇、主題的深化、材料本質及其規(guī)律的準確把握,還包括形式方面的如文本樣式、節(jié)目形式的創(chuàng)新,語言表達方式的變化以及結構等的創(chuàng)新。因此,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利于精品的出現,有利于名記者脫穎而出,有利于媒體不斷滿足受眾喜新的興趣需要,有利于媒體的生存和發(fā)展。</P><P>13.簡析新聞編輯的膽識。編輯的“膽”表現在具有堅持真理的勇氣和魄力以及鎮(zhèn)定果敢的堅毅精神和謀略。(一),堅持真理的勇氣和魄力;為了堅持真理,編輯應不怕誤解,不怕打擊報復,不怕明槍暗箭等不公平的待遇,甚至不怕犧牲。堅持真理的勇氣和魄力,來自于編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責任心。(二),鎮(zhèn)定果敢;鎮(zhèn)定果敢是指遇到緊急情況不慌不忙、勇敢并有決斷。新聞編輯的“識”,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職業(yè)道德方面的“識”——甘為“他人作嫁衣裳”;智能智慧方面的“識”——獨具慧眼。(一),甘為“他人作嫁衣裳”1,甘為“他人作嫁衣裳”是編輯在職業(yè)道德方面有見識的表現;2,甘為“他人作嫁衣裳”,就應對作者一視同仁,充滿愛心;3,甘為“他人作嫁衣裳”,就應具備敬業(yè)精神,高尚人格;(二),獨具慧眼獨具慧眼,是編輯在智能智慧方面有見識的表現。1,具有慧眼,就能選好稿,選出不同凡響的稿、獨具特色的稿;2,具有慧眼,就能對來稿有所發(fā)現,并能有所創(chuàng)造,改出好稿,在原稿基礎上進行更好的再創(chuàng)造;3,編輯的慧眼較之記者要求更高。編輯的慧眼關系到版面內容或電視、廣播的整臺節(jié)目內容的質量;</P><P>14.簡述新聞編輯理想的向性類型。新聞編輯性格特征較為突出的、外顯的且在性格結構中處于首要的、核心地位的是:(1),嚴謹細致,一絲不茍;(2),謙虛自信,虛懷若谷;(3),不大外露,偏于內向;對于編輯來說,其職業(yè)特征要求編輯性格偏于內向。編輯工作常常坐在辦公室里,以加工、整理素材,編輯稿件、資料及撰寫評論等為主要任務,而大量直接的人際交往,遠不及記者,因此,踏實沉穩(wěn)、深思熟慮、沉默寡言、情感思想內向型者更適合這種職業(yè)要求。實踐也證明,一些明顯的內向型者一旦干了編輯這一行,工作便特別出色。</P><P>15.新聞編輯要把好關應注重的因素。新聞編輯既然是最后的“把關人”,要把好關,必須重視以下四個方面的制約因素:(1),決策者的既定方針與現場政策;(2),社會的法律與道德規(guī)范;(3),受眾的需求;(4),傳播者團體的規(guī)范;</P><P>16.簡析新聞編輯的認知方式。編輯的重任呼喚獨立意識,更需要以可操作性的認知方式——獨立于場的認知方式,參與認知改組能力相對較高的編輯活動,以便找到獨特新穎的報道角度和別具一格的版面及節(jié)目的編排組合方式等。作為編輯,應該具備“獨立于場”的認知方式及較強的認知改組能力,這樣,經編輯過目和參與過的報道往往出奇制勝,別出心裁。編輯工作有它特殊的創(chuàng)造性功能。表面看起來,似乎是選稿、改稿、策劃版面或節(jié)目內容、組合編排各種節(jié)目稿件,“為他人作嫁衣裳”,而實際上許多出現在受眾面前的作品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創(chuàng)造效果,這其中體現了編輯加工和操作信息的能力和素質。因此,強調編輯獨立于場的認知方式勢在必然。</P><P>17.簡析播音員和主持人的雙重角色。播音員和主持人的角色具有雙重特點,在臺前出現在受眾面前的是播音員、主持人個體的身份,然其代表的卻是媒介形象。這就是說,作為播音員和主持人,既以個體的身份展示別具個性的播音和主持,又以體現媒介性質、特色為己任,因此,我們據此稱其為雙重角色。個體的身份:我與非我。播音員和主持人必須從心理上把握個人身份特征。播音員特別是主持人,在主持(推進、串聯)節(jié)目時,是以“我”個人身份參與節(jié)目當中的。這個“我”絕對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我”。作為主持人的“我”含有許多“非我”的成分,這個“我”是樸素、自然生活中提煉出了精華的“我”,是比生活中的“我”更加完善不斷提升了的“我”,因此主持人的“我”是“我”與“非我”的統(tǒng)一。媒介的代表:主持人所注重的是媒介的表現,是站在媒介的角度,根據節(jié)目的特點、形象及風格的需要加以恰當的表現。媒介變了,“我”風格、個性及姿態(tài)形象等均應隨同改變。媒介的代表與個體的身份的關系:自我的表現要依托于媒介性質準確定位。主持人個體身份因為與媒介所表達的內容及其風格、特色吻合,于是主持人個體走紅熒屏。主持人個體身份因為主持節(jié)目與媒介所表達的內容及其風格、特色不相吻合,則會栽倒在熒屏上。比如,新聞播報類節(jié)目,要求準確、嚴謹、及時,播報簡潔明快。新聞類談話節(jié)目,要確定受眾關心的話題,要求談話親切自然、客觀深入。服務類節(jié)目,要求給受眾以人文關懷,播音及主持風格上要推心置腹,娓娓道來,等等。媒介節(jié)目的定位決定了節(jié)目的內容、節(jié)奏、等等。這樣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將個人身份與媒介身份統(tǒng)一起來。此外,出色的主持人(個體身份)因為其傳情達意的有效主持,將媒介意圖表達得盡善盡美,因此使媒介在受眾中走俏;反之,使媒介聲譽日下,收視率降低。</P><P>18.簡析播音員和主持人移情能力的表現。(1),要善于設身處地領會記者、編輯融入稿件里的思想感情,以便更好地表情達意。(2),善于體驗聽眾(觀眾)對新聞中情感的需求心理。(3),播音員和主持人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情感(借聲音或形象)去感染受眾。首先,要能推心置腹,待人以誠。能夠感染人、打動人的一定是真情;其次,要充分利用有聲語言和非語言符號,以傳遞感情感染受眾。再次,及時抓住現場出現的情感閃光點,就勢燃旺情感火花,以此感染受眾。(4),移情能力不光表現在善于移入作者和受眾情感,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以感染受眾,也表現在控制情感方面。</P><P>19.播音員和主持人怎樣進行角色定位。(一),播音員和主持人的雙重角色;作為播音員和主持人,既以個體的身份展示別具個性的播音和主持,又以體現媒介性質、特色為己任。(二),播音員和主持人的個性與共性;主持人的個性在節(jié)目主持中,從多方面表現出相對穩(wěn)定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一般是從主持人個體的語言、行動動作及構思立意、編串藝術、風格手法等方面顯示出來。在這里,共性是指媒介角色的共性。媒介角色的共性總體應該視為端莊、大方、自然、親切、樸實、誠摯、清麗、高雅,富于文化品位和知識點。(三),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是新聞節(jié)目的主要組織者之一;作為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其角色定位應當是集采、編、播于一身的主持人,他們是新聞節(jié)目的策劃者和組織者,是新聞事件的采訪者,稿件的編撰者,同時又是播出者。從報道思想的研究、報道內容的確定、節(jié)目的構成,到采訪、成稿、制作、播出,主持人所進行的是新聞傳播全過程的工作。</P><P>20.簡述對于主持人媒介人格的要求。(1),應把自己當作“大眾中的一個人”,能牢記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的宗旨,急大眾之所急,想大眾之所想,反映大眾意愿,代表大眾心聲。(2),要有獨立的意志和見解。(3),具有寬厚人性,表里一致,誠懇面對受眾。(4),要有敬業(yè)精神和責任心。(5),要講良心。(6),要有豐富知識,缺乏知識的人格是沒有力量的。</P><P>21.簡述受眾心理與新聞專業(yè)特征相關因素。傳播媒介的刺激是受眾心理產生的誘導因素。而這種心理產生的基礎是由:(1),新聞受眾的需要——指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愿望。受眾通過接收新聞了解自己周圍發(fā)生了什么,以確定自己應有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新聞媒介以報道新聞信息而滿足于受眾,它的主要魅力在于新聞是真實的、新鮮的、及時的信息,也就是說新聞的真實性、新鮮性、及時性、公開性等特點構成了受眾對新聞情有獨鐘的基礎,因而新聞受眾的需要是與這些特點分不開的。(2),新聞受眾的動機和興趣;(3),個性心理特征;這三個主要相關因素產生的。</P>>(論述)(各小點結合自身體會實例處請自行添筆)1.論述新聞敏感產生的心理過程。任何記者在產生新聞敏感的時候,都是要經過如下逐步過程:(1),懷有一種動機;動機是一種內驅力。記者一旦產生了了解與認識某一事物的動機,就會給他的活動以內部動力,第一,使記者能引發(fā)一系列認識、了解事實的行動沖動,或者說是點燃了記者心中了解與認識這一事實的火焰。第二,使記者能維持這一了解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職司機2024勞動協(xié)議模板版
- 2025年廠區(qū)物業(yè)服務與設施更新改造合同4篇
- 2025年茶葉原料供應長期合作協(xié)議4篇
- 專業(yè)2024年注塑車間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tǒng)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廠房租賃及環(huán)保設施升級合同3篇
- 2024鐵路危險品運輸協(xié)議模板版
- 專項采購附加合同(2024修訂版)版B版
- 二零二四塔吊操作人員勞務承包高空作業(yè)服務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環(huán)保材料研發(fā)與市場拓展合同3篇
- 工程項目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研究
- 2024年吉林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2) - 副本
- 拆除電纜線施工方案
- 搭竹架合同范本
- Neo4j介紹及實現原理
- 焊接材料-DIN-8555-標準
- 工程索賠真實案例范本
- 重癥醫(yī)學科運用PDCA循環(huán)降低ICU失禁性皮炎發(fā)生率品管圈QCC持續(xù)質量改進成果匯報
- 個人股權證明書
- 醫(yī)院運送工作介紹
- 重癥患者的容量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