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管理研究方法一課程材料課件第6章經驗抽樣法_第1頁
2019秋管理研究方法一課程材料課件第6章經驗抽樣法_第2頁
2019秋管理研究方法一課程材料課件第6章經驗抽樣法_第3頁
2019秋管理研究方法一課程材料課件第6章經驗抽樣法_第4頁
2019秋管理研究方法一課程材料課件第6章經驗抽樣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捷(YonasMa)博士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

(ESM)經驗抽樣法Agenda個體間效應與個體內效應經驗抽樣法與其他傳統研究方法的比較經驗抽樣法的設計研究實例Between-person

versus

within-person

effectsHypothesis:時間壓力與焦慮正相關N

=

200時滯設計(time-laggeddesign),間隔一個月Time

1:時間壓力Time

2:焦慮情緒建立OLS統計回歸方程工作焦慮=

1.14

+

.05

x時間壓力回歸系數b

=

.05,

p

=

.03.

時間壓力焦慮對于同一個人而言,時間壓力升高,焦慮情緒也會增強?個體間效應between-person

effectPersonA與PersonB進行對比相較于時間壓力較低的員工,時間壓力較高的員工其焦慮情緒也就越強對于同一個人而言,時間壓力升高,焦慮情緒也會增強?---NotSure…Between-person

versus

within-person

effects假設:變量A與變量B相關兩種效應:個體間效應Between-personeffect不同人之間的對比個體內效應Within-personeffect同一個人呈現的不同狀態(tài)Within

versus

Between

Person

Approach

How

did

the

person

differ

from

day

to

day?How

did

the

person

differ

from

the

other

person?職場排斥對自尊狀態(tài)的影響公開批評對職業(yè)認同的影響真實自我(authenticity)對工作卷入的影響延展性malleable波動起伏Fluctuation個體內效應Within-personeffect如何觀察個體內效應?經驗抽樣法(ESM)側重觀察個體內效應,即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和情境內產生的心理和行為中的動態(tài)變化對個體的狀態(tài)和經驗進行頻繁和多次測量每天測量,測量多日每日多次多個情境測量然而,ESM允許研究者同時觀察個體內效應和個體間效應跨層調節(jié):個體間變量調節(jié)個體內效應經驗抽樣法(ESM)ESM與其他傳統研究方法有什么不同?理論視角的不同個體內效應;起伏波動對Variance的估計不同Between-person研究:個體內方差被視為errors(transienterror/measurementerror)Within-person研究:個體內方差被視為核心信息經驗抽樣法(ESM)ESMversus橫截面設計

橫截面設計適用于觀察兩種相對穩(wěn)定的變量間的關系Traitself-esteem&Selfassertiveness

ESM觀察可延展變量間的動態(tài)變化Stateself-esteem&voicebehaviorESMversus實驗法

實驗法旨在建立變量間的因果關系;關注某操縱變量對測量變量的效應ESM并未特別強調因果關系;更多關注變量間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關系ExperienceSamplingMethod(ESM)ESMversus縱向設計縱向設計更多關注某個變量的增長趨勢(growthrate)或長期的變化趨勢E.g.,挑戰(zhàn)性壓力源的變化預測心理耐受力的變化ESM更多關注變量的短期動態(tài)變化E.g.,當日的挑戰(zhàn)性壓力源是否能預測當日的工作投入?縱向設計主要觀察個體間效應Between-personeffectExperienceSamplingMethod(ESM)總而言之,ESM可被用來描述個體內效應建立新的理論,或對已有的理論注入新的詮釋往往可以獲得更高的框架效度和準確的測量有更高程度的外部效度有更高程度的統計效度更強的statisticalpower:everyone

serves

as

his/her

own

controlgroupHow

to

do

ESM?

樣本程序設計測量量表設計統計方法Research

ExampleUnveiling

the

Cost

and

Profit

of

Daily

Challenge

Stressors:The

Role

of

Daily

Cognitive

Appraisals

and

Regulatory

Focus挑戰(zhàn)性職業(yè)壓力Challenge/Hindrance

Model(Cavanaugh

etal.,2000):挑戰(zhàn)性壓力Challenge

stressors阻礙性壓力Hindrance

stressors促進個人成長、工作成就的積極壓力源阻礙個人成長、工作成就的消極壓力源工作量任務復雜度工作責任時間壓力角色模糊職場政治官僚主義資源缺乏挑戰(zhàn)性壓力的雙向效應LePineetal.(2005)Challenge

StressorsMotivationJob

strain動力效應motivatingeffect壓力效應straineffectUnanswered

questions理論空缺1.為什么挑戰(zhàn)性壓力會同時增強工作動力和工作壓力?先前的研究尚未對此進行系統的觀察和實證檢驗2.雖然壓力評價(cognitive

appraisal)被認為是壓力過程的核心媒介,具體的作用尚不明確Transactionaltheoryofstress促進我的成長和目標?阻礙我的成長和目標?阻礙評價Hindrance

Appraisal挑戰(zhàn)評價Challenge

AppraisalTheory:

Lazarus

&

Folkman

(1984)Empirical

evidence:

Webster

et

al.

(2011);

Prem

et

al.

(2016)Theoretical

ModelDrawing

upon

the

transactional

theory

of

stress

(Lazarus

&

Folkman,

1984)挑戰(zhàn)性壓力挑戰(zhàn)性評價心理緊張阻礙性評價任務專注&意義感++挑戰(zhàn)性評價中介動力效應阻礙性評價中介壓力效應++Unanswered

questions

Cont.壓力過程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Judge

et

al.,

2001)Unanswered

questions

Cont.對挑戰(zhàn)性壓力進行認知評估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尚不明確;面對挑戰(zhàn)性壓力時,為什么有的人更多認為其是一種挑戰(zhàn),而有的人則更多認為其是一種阻礙?需要系統地闡述壓力評估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實踐意義1.有效甄別適宜于挑戰(zhàn)性壓力環(huán)境的員工3.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員工的壓力“肌肉”2.有利于開發(fā)更加有針對性的壓力干預方法調節(jié)焦點Regulatory

Focus在追逐目標過程中的自我調節(jié)方式動機傾向調節(jié)焦點Regulatory

Focus提升焦點追逐快樂/卓越發(fā)展需求較強關注理想、成就以“收獲/未收獲”作為視角防御焦點避免損失/風險安全需求較強關注“應該”“責任”以“損失/為損失”作為視角Theoretical

Model挑戰(zhàn)性壓力挑戰(zhàn)評價心理緊張阻礙評價任務專注;意義感提升焦點+防御焦點+++++Other

issues

in

the

literature

先前的研究主要觀察between-personeffect無法有效闡述每一天起伏波動無法有效闡述個體差異對于壓力起伏波動的影響壓力理論和實踐關注的核心問題有偏差的測量:壓力評估是瞬時反應,運用retrospective

assessment會在一定程度上bias

the

construct

validity有可能真正測量的是reappraisal而非理論意義上的primary

appraisal需要對within-personeffect進行檢驗運用ESM/Daily

dairy的方法對每一天的波動進行模擬Theoretical

Model挑戰(zhàn)性壓力挑戰(zhàn)評價心理緊張阻礙評價任務專注;意義感提升焦點+防御焦點+++++個體內效應daily

level

個體間效應person-level樣本ESM的研究中存在兩種樣本量:Nbetween

and

NwithinNbetween:被試數量Nwithin

:所有被試提交的有效數據的數量在between-person的研究中,Nbetween

shouldbeover

200In

ESM:

Koopmann

et

al.

(2016)

N

=

75

Eatoughet

al.

(2016)

N

=

57Sonnentag

(2018)

N

=

176Prem

et

al.

(2017)

N

=

121Between-person研究傾向于選擇同質性樣本來降低組內方差或誤差;ESM相對靈活樣本如何獲取樣本聯系熟悉的企業(yè)利用調研平臺或調研公司招募被試(e.g.,Mturk)利用社交媒介招募被試招募盡可能多的被試,因為ESM會有較高程度的被試流失問題樣本在該研究中139名建筑設計公司的全職員工平均年齡35.02歲(SD

=

9.01)均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大部分為建筑設計師或工程師(81%)測量量表ESM的研究中,測量量表應短小精悍;確保被試在2-3分鐘內可以填寫完畢。如何縮減測量題目?每個變量保留至少3道題目(Hinkin,1998)在有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以保留較多題目Rodell

&

Judge

(2008)以量化信息為由進行題目篩選(e.g.,Factorloading);其次可進行語義篩選將題目進行調整,與測量的情境相吻合“我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

-

-

“今天,我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將題目篩選過程完整無誤地記錄在“Method”的部分進行CFA檢驗,驗證量表的因子結構有時還需要驗證量表的convergentvalidity

測量量表測量量表挑戰(zhàn)性壓力(Ohly&Fritz,

2010;

Liu

&

Li,

2016)壓力評價(LePine

et

al.,

2016)測量量表心理緊張(VanKatwyk,Fox,Spector,&Kelloway,1999)任務專注(Rothbard,

2001);意義感(May,Gilson,&Harter(2004)

測量量表調節(jié)焦點(Wallace,Johnson,&Frazier,2009)實施過程數據采集步驟告知研究目的、數據采集方法、征得被試者同意Person-level的變量(如人口學變量、人格特質、環(huán)境特質等)先搜集;僅需測量一次;One-timegeneralsurveyESM(Daily-level)的變量在新的一周搜集注意每一個被試問卷識別代碼或其他識別方式的使用實施過程需要多被試測量多少天?5-Day

design:

對被試進行5天測量E.g.,

Sonnentag

et

al.

(2017;

2018);

Venz

et

al.,

(2018)優(yōu)點:容易實施;容易控制缺點:有些變量的個體內效應或許較小he

within-person

10-Day

design:

對被試進行10天測量E.g.,

Tremmel

&Sonnentag

(2017);

Eatoughet

al.

(2016)

優(yōu)點:能夠獲得更明顯的個體內效應;更大的Nwithin缺點:實施較難;attritionissue更加明顯實施過程每一天需要對被試進行幾次測量?若觀察兩個變量間的關系,每一天需要至少兩個時間點否則便是在重復橫截面設計…時間點或先后順序需要與理論模型一致Predictor

Mediator

Outcome

實施過程問卷代碼用以配對可對每一個被試指定單獨的代碼,并要求其在每次填寫問卷時先輸入代碼;可設置幾道題目,以題目的答案為問卷代碼,將題目設為必答題:您姓名首字母(例如:馬捷為MJ)您出生的月和日(例如:1988年7月16日出生即為:716)您手機號碼后四位數字Theoretical

Model挑戰(zhàn)性壓力挑戰(zhàn)評價心理緊張阻礙評價任務專注;意義感提升焦點+防御焦點+++++個體內效應daily

level

個體間效應person-level12:00

pm

2:00

pm5:30

pm

7:30

pm研究伊始;測量1次獎勵策略在該研究中:每位被試每天獲得10元人民幣的獎勵;填寫三天以上(含三天)另外獲得每日10-50元獎勵;可獲得評估報告使用過的其他獎勵方法:抽獎Hogan/Lumia人格測試報告和評估反饋感謝信等數據清理ESM是個費力氣的活兒…

檢查每一個被試者當天的填寫時間和填寫質量是否在規(guī)定時間內填寫(期刊要求報告compliance

rate)是否有careless

responding對沒有填寫的被試者發(fā)送提醒短信或郵件保留填寫3天以上(含3天)的被試者數據確保被試者正確填寫識別代碼,或人工確定其他的識別信息,確保能將同一被試的數據連接在一起在該研究中最終保留了592個每日數據,來自于131位員工數據結構數據分析In

ESM,

the

data

is

nested

in

nature

Day

1Day

2Day

3Day

4Person

LevelDaily

Level數據分析該數據為嵌套結構(nested

data)多日的數據嵌套于同一個被試者無法用傳統的GLM、Between-person

analysis進行統計檢驗Independence

of

variance假設需要將between-person

variance和within-person

variance剝離,并且model

non-independence

of

variance需要運用多層析模型multilevel

modeling進行統計分析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Multilevel

path

modeling

Multilevel

SEM數據分析-前期檢驗

數據分析-中心化centering中心化:彰顯變量在各層的效應Groupmeancentering(personmeancentering)個人的當日數值-個人的平均數適用于within-personvariablesGrandmeancentering個人的數值-整個樣本的平均數適用于between-personvariables檢驗跨層調節(jié)時,必須將變量中心化Mplus輕松做到~!~研究結果挑戰(zhàn)性壓力挑戰(zhàn)評價心理緊張阻礙評價任務專注;意義感個體內效應daily

level

.39**.38**.44**.15**.25**測量中介效應IndirectEffect中介效應a

*

b;在Multilevel

Modeling中,測量中介效應Indirect

effect的方法Monte

Carlo

(使用最多;Rmediation

packa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