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學與基礎(chǔ)工程課后答案(DOC)_第1頁
土力學與基礎(chǔ)工程課后答案(DOC)_第2頁
土力學與基礎(chǔ)工程課后答案(DOC)_第3頁
土力學與基礎(chǔ)工程課后答案(DOC)_第4頁
土力學與基礎(chǔ)工程課后答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土力學與基礎(chǔ)工程課后答案(DOC)2.21某辦公樓工程地質(zhì)勘探中取原狀土做試驗。用天平稱50cm3濕土質(zhì)量為95.15g,烘干后質(zhì)量為75.05g,土粒比重為2.67。計算此土樣的自然密度、干密度、飽和密度、自然含水率、孔隙比、孔隙率以及飽和度。

m=95.15g,ms=75.05g,mw=95.15-75.05=20.1g,V=50.03

cm,ds=2.67。

Vs=75.05/(2.67?1.0)=28.1cm3取g=10m/s2,則Vw=20.1cm3Vv=50.0-28.1=21.9cm3

Va=50.0–28.1–20.1=1.8cm3于是,

?=m/V=95.15/50=1.903g/cm3?d=ms/V=75.05/50=1.501g/cm3

?sat=(ms+?w?Vv)/V=(75.05+1.0?21.9)/50=1.939g/cm3w=mw/ms=20.1/75.05=0.268=26.8%e=Vv/Vs=21.9/28.1=0.779

n=Vv/V=21.9/50=0.438=43.8%Sr=Vw/Vv=20.1/21.9=0.918

2.22一廠房地基表層為雜填土,厚1.2m,其次層為粘性土,厚5m,地下水位深1.8m。在粘性土中部取土樣做試驗,測得自然密度?=1.84g/cm3,土粒比重為2.75。計算此土樣的自然含水率w、干密度?d、孔隙比e和孔隙率n。

依題意知,Sr=1.0,?sat=?=1.84g/cm3。

,得

n=e/(1+e)=1.083/(1+1.083)=0.520

g/cm3。

2.23某賓館地基土的試驗中,已測得土樣的干密度?d=1.54g/cm3,含水率w=19.3%,土粒比重為2.71。計算土的孔隙比e、孔隙率n和飽和度Sr。又測得該土樣的液限與塑限含水率分別為wL=28.3%,wp=16.7%。計算塑性指數(shù)Ip和液性指數(shù)IL,并描述土的物理狀態(tài),為該土定名。

(1)?=?d(1+w)=1.54?(1+0.193)=1.84g/cm3

n=e/(1+e)=0.757/(1+0.757)=0.431

(2)Ip=wL-wp=28.3–16.7=11.6

IL=(wL-w)/Ip=(28.3–19.3)/11.6=0.776

1

0.75?>?d>??。

3.7兩個滲透試驗如圖3.14a、b所示,圖中尺寸單位為mm,土的飽和重度?sat

3

=19kN/m。求

(a)(b)圖3.14習題3.7圖

(1)單位滲流力,并繪出作用方向;

(2)土樣中點A處(處于土樣中間位置)的孔隙水壓力;(3)土樣是否會發(fā)生流土?

(4)試驗b中左側(cè)盛水容器水面多高時會發(fā)生流土?

2

(1)ja=?wia=10?(0.6–0.2)/0.3=13.3kN/m3?jb=?wib=10?(0.8–0.5)/0.4=7.5kN/m3(2)(a)A點的總勢能水頭

=0.6–(0.6–0.2)/2=0.4m

而A點的位置水頭zA=0.15m,則A點的孔隙水壓力

(b)A點的總勢能水頭

=0.8–(0.8–0.5)/2=0.65m

而A點的位置水頭zA=0.2m,則A點的孔隙水壓力

(3)(a)滲流方向向下,不會發(fā)生流土;(b)土的浮重度

??=19–10=9kN/m3

jb=7.5kN/m35

粗、細顆粒的區(qū)分粒徑

土中細粒含量

P=(53-19)?(0.00327-0.002)/(0.005-0.002)+19=33.4%故,可判定滲透變形類型為過渡型。臨界水力梯度

4

=2.2?(2.70-1)(1-0.36)2?0.00075/0.00209

=0.550

3.9某用板樁墻圍護的基坑,滲流流網(wǎng)如圖3.15所示(圖中長度單位為m),地基土滲透系數(shù)k=1.8?10?3cm/s,孔隙率n=39%,土粒相對密度ds=2.71,求

(1)單寬滲流量;

(2)土樣中A點(距坑底0.9m,位于第13個等勢線格中部)的孔隙水壓力;(3)基坑是否發(fā)生滲透破壞?假使不發(fā)生滲透破壞,滲透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是多少?

圖3.15習題3.9流網(wǎng)圖

1.單位寬度滲流量計算

上、下游之間的勢能水頭差h=P1-P2=4.0m。

相鄰兩條等勢線之間的勢能水頭差為4/14=0.286m。過水斷面積為A=nfb?1(單位寬度)。正方形網(wǎng)格a=b。

單位時間內(nèi)的單位寬度的流量為(nf=6,nd=14,h=4m)

2.求圖中A點的孔隙水壓力uA

5

表5.6習題5.4表

試驗方法CD50140CU110200利用極限平衡條件,?1=?3tan2(45+?/2)

CD:?1=?3tan2(45?+??/2),即140=50?tan2(45?+??/2),解得??=(59.14?-45?)?2=28.3?;

CU:?1=?3tan2(45?+?/2),即200=110?tan2(45?+?/2),解得?cu=(53.44?-45?)?2=16.9?。

已知某砂土土樣??=30?,c?=0,?3=200kPa,破壞時土中孔隙水應(yīng)力uf=150kPa,求極限平衡時,?1f等于多少?

由有效應(yīng)力原理,

于是,按有效應(yīng)力極限平衡條件,有

所以,

某土樣擾動后的無側(cè)限抗壓強度qu?=6kPa,已知土樣靈敏度為5.3,試反求原狀土的qu值。

qu=Stqu?=5.3?6=31.8kPa

條形基礎(chǔ)的寬度b=2.5m,基礎(chǔ)埋深d=1.2m,地基為均質(zhì)粘性土,c=12kPa,?=18?,?=19kN/m3,試求地基承載力pcr、p1/4,并按太沙基公式計算地基極限承載力pu。

kPa

16

按太沙基公式,查表,Nc=15.5,Nq=6.04,N?=3.90,則

如圖5.24所示,條形基礎(chǔ)寬度b=3.5m,基礎(chǔ)埋深d=1.2m,地基土第一層為雜填土,厚0.6m,?1=18kN/m3,其次層為很厚的淤泥質(zhì)土,cu=15kPa,?k=0?,?2=19kN/m3,試按斯肯普頓公式求地基極限承載力值。

圖5.24習題5.8圖

由于是條形基礎(chǔ),所以可認為b/l很小,不予考慮,按埋深d=1.2m計算,則

17

假使依照埋深d=4.1m計算,則

假使依照室內(nèi)外平均埋深d=(4.1+1.2)/2=2.65m計算,則

有一擋土墻,高5m。墻背直立、光滑,填土面水平。填土的物理力學性質(zhì)指標如下:c=10kPa,?=20?,?=18kN/m3。試求主動土壓力、主動土壓力合力及其作用點位置,并繪出主動土壓力分布圖。

Ka=tan2(45?-20?/2)=0.490。臨界深度

墻底處的主動土壓力

習題6.18圖擋土墻土壓力分布

主動土壓力的合力

Ea=0.5pa(H-z0)=0.5?30.1?(5-1.59)=51.4kN/m。主動土壓力的合力作用點距墻底(5-1.59)/3=1.14m。

18

主動土壓力分布如下圖。

已知某擋土墻高度H=4.0m,墻背直立、光滑,墻后填土面水平。填土為干砂,重度?=18kN/m3,內(nèi)摩擦角?=36?。計算作用在此擋土墻上的靜止土壓力E0;若墻能向前移動,大約需移動多少距離才能產(chǎn)生主動土壓力Ea?計算Ea的值。

(1)靜止土壓力E0

按半經(jīng)驗公式K0=1-sin??=1-sin36?=0.412。靜止土壓力

E0=0.5K0?H2=0.5?0.412?18?42=59.3kN/m。(2)產(chǎn)生主動土壓力需移動的距離

墻后填土為密實砂土,當擋土墻向前移動0.5%H=20mm時即可產(chǎn)生主動土壓力。(3)主動土壓力Ea

Ka=tan2(45?-36?/2)=0.260。Ea=0.5Ka?H2=0.5?0.260?18?42=37.4kN/m。

習題6.19所述擋土墻,當墻后填土的地下水位上升至離墻頂2.0m處,砂土的飽和重度?sat=21.0kN/m3。求此時墻所受的E0、Ea和水壓力Ew。

p0a=0.412?18?2=14.8kPap0b=0.412?(18?2+10?2)=23.1kPaE0=0.5?14.8?2+0.5?(14.8+23.1)?2=52.7kN/m。

習題6.20圖

paa=0.260?18?2=9.4kPa

pbb=0.260?(18?2+10?2)=14.6kPa

Ea=0.5?9.4?2+0.5?(9.4+14.6)?2=33.4kN/m。

19

pwb=10?2=20kPa

Ew=0.5?20?2=20kN/m。

某場地土層分布如圖10.51所示,作用于地表面的荷載標準值Fk=300kN/m,Mk=35kN?m/rn,設(shè)計基礎(chǔ)埋置深度d=0.8m,條形基礎(chǔ)底面寬度b=2.0m,試驗算地基承載力。

圖10.51習題10.3場地土層分布圖

(1)持力層承載力驗算

埋深范圍內(nèi)土的加權(quán)平均重度?m=17.0kN/m3,基礎(chǔ)底面地基土重度?=19.8-10.0=9.8kN/m3。

由e=0.9、IL=0.8,查表10.11得?b=0,?d=1.0。

則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fa=180+1.0?17?(0.8-0.5)=185.1kPa。

基礎(chǔ)及填土重

Gk=20?0.8?2.0=32.0kN。

偏心距e=35/(300+32)=0.105m

20

=4?0.35?[(55~70)?3+(46~66)?6+(54~74)?1]+(5500~7000)?0.35?0.35=1366.8~1809.5kN3.計算基樁承載力特征值

R=Quk/2=(1366.8~1809.5)/2=683.4~904.8kN

某工程一群樁基礎(chǔ)中樁的布置及承臺尺寸如圖11.36所示,樁為直徑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