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領(lǐng)域最痛苦的實驗_第1頁
心理學領(lǐng)域最痛苦的實驗_第2頁
心理學領(lǐng)域最痛苦的實驗_第3頁
心理學領(lǐng)域最痛苦的實驗_第4頁
心理學領(lǐng)域最痛苦的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心理學領(lǐng)域最痛苦的實驗第1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心理學領(lǐng)域中用的實驗方式是電擊。其目的可以找出動物在不同的懲罰時有何反應,也可以是為訓練動物執(zhí)行不同的任務。在本書第一版,我曾描述實驗人員在60年代和70年代如何電擊動物。現(xiàn)在我只選取一例:第2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在匹茲堡獸醫(yī)院上班的瑞伊和巴瑞特曾電擊1,042只老鼠的腳。然后,用杯狀電擊棒強烈電擊老鼠的眼睛,或用電擊夾夾住老鼠耳朵,強烈電擊,引起痙攣。他們報告說,有些老鼠“順利完成了頭一天的訓練”,“第二天訓練之前就生病或死了”。第3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現(xiàn)在,在我寫本書第二版的時候,離他們提出報告的年份已幾近20年了,但類似的實驗仍在進行,只不過在旁枝末節(jié)上想要略做改變:加州大學圣地牙哥分校的希列克斯與丹尼把老鼠放在迷宮中,當它們走到歧路而在3秒鐘之內(nèi)未能做正確選擇時,就用電擊。他們結(jié)論道:“結(jié)果顯然使人聯(lián)想到早期的一種老鼠實驗,在T型迷宮選擇點之前的桿子上老鼠遭到電擊,以此測驗老鼠是站著不動還是后退?!?換句話說,新實驗只不過是在選擇點電擊老鼠,而早先的則在選擇前電擊——這實在沒什么重要的不同。)實驗人員接下來又引述了1933、1935等年份的實驗,直至1985年。第4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下面的一個實驗只是為了證明發(fā)生在人身上的反應也會發(fā)生在老鼠身上:加州大學圣地牙哥分校的科特·斯班尼斯與拉里·斯奎爾在同一個實驗中采用兩種不同的電擊,以測試“痙攣電擊”對老鼠的記憶有何種影響。一個箱子分成兩邊,一邊有光,一邊無光,老鼠放在有光的一邊。當老鼠從有光的一邊要步入無光的一邊,腳就遭到痙攣電擊。在經(jīng)過“訓練”以后,老鼠接受“痙攣電擊……凡4次,每次中間休息一小時……而痙攣每次皆發(fā)生?!苯Y(jié)果,痙攣造成了倒退性的失憶癥,延續(xù)28天之久。第5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斯班尼斯與斯奎爾說,這是因老鼠不記得要避免進入無光的一邊,因此遭受電擊。兩人說,他們的發(fā)現(xiàn)跟斯奎爾原先以精神病患者所做的研究“相符”。他們承認實驗的結(jié)果,并不能“強力支持或否定”失憶的理論,因為“不同的族群有甚高的不同性”。不過,他們宣稱:“這些實驗擴充了實驗室動物和人類之間失憶的相似性?!钡?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任職于卜內(nèi)門化學工業(yè)公司美國分部(位于德拉瓦州的威明頓)的派特爾與米格勒訓練鼠猴以壓桿的方式取得食粒。然后,在鼠猴脖子上佩以鐵環(huán),每次取得一粒食粒,就遭電擊一次。只有等待3個小時再壓桿取食,才能免于電擊。鼠猴用了8個星期,每天6個小時,才學會了用這種方式避免電擊。這種實驗,據(jù)稱是為了制造“沖突”局勢。然后研究人員再將猴喂以藥物,看是否會因為藥物影響而忘卻之前所習得的“教訓”,以致再度遭受電擊。實驗者報告道,他們也以老鼠做此實驗,而此實驗“或期望可以有助尋找抗焦慮藥劑。”

第7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制約實驗已經(jīng)進行了85年了。1982年,紐約的“動物聯(lián)合行動”協(xié)會揭示一份報告,謂動物制約的古典實驗已有1425篇論文,可嘆的是,威斯康辛大學一群實驗人員所發(fā)表的一篇論文卻揭發(fā)了前述那么多論文大多無用。蘇珊·曼尼卡及其同仁將140只老鼠施以電擊,一種情況是可逃,另一種情況下是不可逃,以比較兩者之間的恐懼程度。以下是他們做此實驗的藉口:第8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15年來,大量實驗旨在分別暴露于可控制及不可控制的惡劣情況下,其行為與生理影響有何不同。一般的結(jié)論是,暴露于不可控制的惡劣情況下更能使有機體沮喪。在讓老鼠遭受種種不同強度的電擊,而有時可逃有時不可逃之后,實驗者們還是不能確定是什么因素才造成了呈現(xiàn)的結(jié)果。不過,他們說,他們相信他們的結(jié)果是重要的,因為“對15年來上千上百的實驗之可靠性,他們提出了一些疑問。”第9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換句話說,讓動物承受了15年的電擊,并沒有產(chǎn)生可靠的結(jié)果。但在心理學實驗的古怪世界里,這種不可靠性正好讓他們有藉口再對動物做更多無可逃避的電擊,以使最后終能得到“可靠的”結(jié)果——而請記得,所謂“可靠”,也不過是對那些困在籠中不能逃避電擊的動物而言。第10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另一種同樣無益的實驗是所謂的“習得性無助”實驗。“習得性無助”被認為是人類的一型沮喪。1953年,哈佛大學的實驗人員所羅門,坎明和維恩把40只狗置于名為“穿梭箱”的東西里;箱子分兩邊,中間有阻隔體。一開始,阻隔體只有狗背高。從格柵箱底上對狗腳發(fā)出千百次電擊。狗如果學習到跳過阻隔體到另一邊,就可以逃脫電擊。然后,進行“挫折”狗的跳脫實驗,實驗人員在狗跳入另一邊時,也在格柵通電,并且狗須跳100次才終止電擊。他們說,“當狗從一邊跳入另一邊之際,發(fā)出預料可免電擊的松釋聲,但當它到另一邊的格柵而重遭電擊時,則發(fā)出慘叫?!苯酉聛?,實驗人員用透明塑膠玻璃阻隔在兩邊之間。狗觸電后向另一邊跳躍,頭撞玻璃。狗開始“大便、小便、慘叫、發(fā)抖、畏縮、咬撞器材”等等;但10天至12天之后這些無法逃避電擊的狗,不再反抗。實驗人員說他們?yōu)榇恕案袆印?,結(jié)論道,兩邊之間加以透明玻璃并加電擊,“非常有效”的消除了狗的跳脫意圖。第11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這一項研究顯示,反復對動物施以無可逃避的強烈電擊會造成無助和絕望情緒。60年代對這種“習得的無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強。突出的實驗者之一是賓州大學的馬丁·賽利曼。他把籠中的狗從鋼制格柵地板通以如此強烈而持久的電,以致于狗不再企圖逃避,“學會了”處于無助狀態(tài)。賽利曼和他的同仁史蒂芬·麥爾與詹姆士·吉爾在一篇論文中寫道:第12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當一個正常、未曾受過任何訓練的狗在箱中接受逃避訓練時,以下的行為是常態(tài):初遭電擊,狗就狂奔,屎滾尿流,驚恐哀叫,直到爬過障礙時間較快,如此反復,直至可以有效地避免電擊。再一步,賽利曼把狗綁住,使它們在遭到電擊時無法逃脫。當這些狗重又放回電擊時可以逃脫的穿梭箱時,賽利曼發(fā)現(xiàn):第13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這樣的狗在穿梭箱初被電擊時的反應,和未曾受過任何訓練的狗一樣。但它卻不久就停止奔跑,默然不動地一直等到電擊結(jié)束。狗沒有越過障礙逃避電擊。它寧可說是“放棄”了,消極地“接受”電擊。在連續(xù)多次的測試中,狗仍舊沒有做逃跑的動作,而忍受每次五十秒鐘強烈而有節(jié)奏的電擊?!恢辉仍馐軣o可逃避之電擊的狗,……會接受電擊而不意圖逃走,次數(shù)不限。第14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80年代,心理學家們?nèi)耘f在繼續(xù)做這種“習得的無助感”之實驗。在費城的天普大學,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實驗人員訓練老鼠去認識警示燈,讓它們知道5秒鐘之內(nèi)將有電擊。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燈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區(qū)避免電擊。在老鼠學會了這一步以后,實驗人員又把安全區(qū)擋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電擊而無法逃避??梢韵胍姡髞砑词箍梢蕴颖芰?,老鼠們還是無法重新很快習得逃避。第15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柏希與同仁又讓372只老鼠遭受難以忍受的雷擊,以測驗巴夫洛制約和習得的無助感之間的關(guān)系。他們報告說,“實驗結(jié)果并不很能確定習得無助”而“一些基本的問題仍然存在?!瘪R丁市田納西大學的布朗、史斯和彼得斯花了很多功夫為金魚制造了一種特殊的穿梭箱,或許是為了看看賽利曼的理論在水中的合用性。實驗者將45條魚做了65次電擊試驗,結(jié)論道,“所得資料不能對賽利曼習得性無助感學說提供支持。”第16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這些實驗人員讓許多動物遭受強烈的痛苦,先是為了證明某理論,再又反證之,最后則支持修訂過的。跟賽利曼與吉爾合寫犬類習得無助感之報告的史蒂芬·麥爾,曾因使習得性無助感模式流行甚久而名利雙收,但在晚近一篇評論中,對這一型的動物沮喪模式之有效性他卻有如下的說法:關(guān)于沮喪,其特點、其神經(jīng)生物學、其發(fā)生、其阻止與治療,竟見都不夠相同,因之不能使其比較具有意義……因此,不能在通論的意義上說習得性無助感是一種沮喪模式。第17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這種結(jié)論不免令人失望;麥爾力圖挽救,又說,習得性無助感雖然不足以成為一種沮喪模式,卻可以成為一種“壓力與競爭”模式;雖然如此,他卻已有效地承認30年來的動物實驗是浪費時間與納稅人的錢,這還不提對動物所造成的大量尖銳痛苦。第18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在本書第一版,我曾記述俄州的保齡球(BowlingGreen)大學由巴狄亞與其兩位同仁所做的一種實驗。此實驗發(fā)表于1973年。10只老鼠每次6個鐘頭遭受斷續(xù)電擊,電擊是“無可逃避的”。但老鼠有兩桿子可壓,使它們可以得到即將遭受電擊的警告。實驗人員結(jié)論道:老鼠比較喜歡先有警告再遭電擊。1984年,同樣的實驗還在進行。因為有人說原先的實驗“在方法上不完善”,所以巴狄亞又把10只老鼠關(guān)在通電的籠子中,每次6個鐘頭,不同的是這次跟他合作的人員是印第安納大學的阿波特。6只老鼠每隔一分鐘遭一次電擊,有時有預警。然后有兩個桿子供它們按取,一個是電擊以前有預警,一個是未預警。剩下的4只老鼠則無桿可按,只間隔2分鐘和4分鐘遭受電擊。實驗人員發(fā)現(xiàn),老鼠寧可接受有預警的電擊——即使因此遭受的電擊時間較長。第19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電擊也用來讓動物產(chǎn)生攻擊性。在愛俄華大學,威肯和努遜把160只老鼠分成數(shù)組,關(guān)在通電的不銹鋼籠中“訓練”。一對對的老鼠遭到電擊,直至它們學會了站起來互打或互咬。學到一通電立刻就互相攻擊,大約要訓練30次才能達成。實驗人員于是把這種經(jīng)過電擊訓練的老鼠放入未經(jīng)訓練的老鼠籠中加以觀察記錄。一天以后,把所有的老鼠都殺掉,刮了毛,查看傷痕。實驗人員結(jié)論道:“對于了解因電擊產(chǎn)生的攻擊性與防御性,本實驗結(jié)果無用?!钡?0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俄亥俄州肯揚大學的威廉斯和勒爾做了一系列的3組實驗,以研究壓力控制對防御行為的影響。第一組實驗的基本假設(shè)是不可控制的電擊會增加恐懼。16只老鼠被放入有機玻璃管中,尾部遭受無可逃避的電擊。然后把它們放入已經(jīng)安居的老鼠社群中,使它們作為入侵者,以觀察記錄兩者的反應。第二組實驗是24只老鼠通過訓練可以控制電擊。第三組則是32只老鼠置于無可逃避但可控制的電擊狀態(tài)。實驗者結(jié)論道:第21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這些發(fā)現(xiàn)與我們的理論都強調(diào)了電擊可控性、電擊停止可預料性、制約壓力、恐懼、和防御性行為之間的交互關(guān)系,這些關(guān)系的真正性質(zhì)卻仍需進一步的實驗來確定。這份報告發(fā)表于1986年,其中引用了1948年以降的此類實驗。第22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堪薩斯大學一個自命為“兒童研究社”的單位也對種種不同的動物施以電擊的苦刑。實驗之一是讓謝特蘭小馬斷水,然后給它們通了電的水缽。兩個播音器分置馬頭的兩邊。聲音從左邊發(fā)出時,小馬飲水就會遭到電擊。因此小馬學會了聽到左邊的聲音時不去喝水,右邊來時可以喝。然后,兩邊的播音器離得越來越近,直至小馬分不清聲音來自左邊或右邊,因之不能防止電擊。研究者也提到他們用老鼠、林鼠、刺猬、狗、貓、猴、負鼠、海豹、海豚和大象做同樣的實驗,結(jié)論道,跟這些動物相比,小馬比較不易分辨聲音的方向。第23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我們比較不易了解這些實驗對兒童有何益處。事實上總的說來,以上引述的一些實驗除了導致動物痛苦外,所得結(jié)果都是瑣屑的、顯而易見的或全無意義的。以上的實驗,心理實驗學家只不過意圖以科學術(shù)語告訴我們我們老早就知道的事,只要我們肯用用心,我們就可以用傷害較少的方式獲得相同的見解;何況這些實驗還是比較重要的,不然不會有刊物幫它們發(fā)表。前述的心理學電擊實驗仍不過是此領(lǐng)域中所有的電擊實驗的極少部分。依照科技評估局的報告——審查1979年至1983年美國心理學社團期刊608篇報告看出,已出版過的動物研究,10%采用電擊。第24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許多不在美國心理學社團范圍以內(nèi)的期刊也刊出動物受到電擊的研究報告。我們也不可忘記,有許多研究是從未刊出過的。這還是在心理學范圍內(nèi)導致動物痛苦或沮喪的研究之一種。我們已經(jīng)說過母愛剝奪實驗;而如果只要略述其他的心理學實驗,就可以填滿好幾本書,諸如異常行為、動物精神分裂模式、動物運動、身體維持、認知、溝通、獵食者與獵物關(guān)系、動機與情緒、感覺與知覺、睡眠、食物和飲水剝奪等等。第25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我們所引述的不過是每年在心理學范圍內(nèi)上千上萬的實驗之一小部分,但這已足夠讓我們看出,許許多多仍在進行的實驗,除帶給許多動物極大的痛苦外,并不能預期會帶給人類何等真正重要的知識。不幸的是,動物在心理學家和其他實驗人員手上只變成了工具。實驗室會考慮這些“工具”所花的費用,但對它們自身的苦痛卻棄耳不聞,這不但顯露在對動物所做實驗上,而且也在用語上。例如,哈洛與素味所謂的“強暴架”以及由此“心愛的把戲”所產(chǎn)生的母猴。第26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由于術(shù)語的運用,把真正赤裸裸進行的事實掩飾了。行為主義教條是,只提可以觀察的事實;在此一影響下,心理學家們發(fā)展出了一套用語,指的是痛苦,但顯得又不是痛苦。愛麗絲·漢姆(AliceHeim)就是少數(shù)指陳動物實驗的茫無目的心理學家之一,她說?第27頁,共30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動物行為”方面的研究總是出以科學的、合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