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_第1頁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_第2頁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_第3頁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_第4頁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一、復習引入課題:

1、上學期我們一起熟悉了四個描述方向的方位詞語,誰來說說是哪幾個詞?

學生說一說。

2、在生活中我們又是怎樣來識別這些方向的呢?

學生做一做。

3、在地圖上我們又是怎樣確定位置的呢?

教師課件展現(xiàn)四個方向,學生看一看。

4、今日我們連續(xù)學習“識別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師引語:同學們真棒!為了嘉獎你們,教師預備帶大家到笑笑的學校去參觀。

教師課件展現(xiàn)學校及四周建筑物圖。

2、請同學們認真觀看畫面,從畫面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請同學們先獨立思索一下,然后與同桌溝通一下,最終教師要請同學們向全班匯報。

3、學生匯報觀看到的信息。教師將匯報到的建筑物貼片貼在黑板上。

4、怎樣描述更清晰一些呢?

教師將另外的四個方向統(tǒng)一為: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5、請同學們用描述方向的八個詞來說一說笑笑學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師課件展現(xiàn)題,讓學生說一說。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師展現(xiàn)方向板,學生觀看。

2、教師指導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張正方形紙,先上下對折,再左右對折,最終把紙攤開后再對角對折。在消失的八條折痕上標出八個方向。

3、同學溝通誰的方向板做得好,誰的需要改良。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識別八個方向。

2、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別是哪位同學。

五、實踐綜合應用:

1、教師課件展現(xiàn)中國地圖,學生觀看。

2、請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鄉(xiāng)。

3、完成書上第23頁的第1題。

4、學生看書第23頁第2題,說一說圖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師課件展現(xiàn)圖片,學生做嬉戲:說一說小烏龜?shù)乃闹艿臄?shù)字各在小烏龜?shù)氖裁捶较颉?/p>

6、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說一說校園內(nèi)各方向分別有些什么。

六、全課小結(jié):

1、除了今日在課堂上學習的關于方向的例子,你們在生活中還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關的學問或者例子嗎?

2、說說你在今日的課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認為自己哪些地方表現(xiàn)最棒?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業(yè):

請同學們依據(jù)今日學習的學問和自己每天放學回家所走的路線,設計出自己的回家路線圖。

教學反思:

1、我以“參觀笑笑的學校”為引子,以解決“笑笑學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為導線,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并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學問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力量。

2、教學設計時我積極關注學生的認知背景和生活閱歷,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能引導學生主動參加的情境,引起學生高度的興趣和留意力。

3、為了對生活中的數(shù)學進展提升、建模,抽象出數(shù)學的規(guī)律、方法,我在體驗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一個制作方向板的練習。

4、在“說說你的四周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學”的過程中,我請相鄰的的同學說方向,從而讓學生感知方向的相對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為中心,同一事物會處在不同的方向上。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二

一、教學內(nèi)容:P2~P3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jīng)受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與生活親密聯(lián)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展實際操作,計算出有余數(shù)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余數(shù)肯定比除數(shù)少。

3、在操作、探究、發(fā)覺中,使學生獲得積。

三、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jié)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四、教具、學具預備:

教師預備:課件、實物投影儀

學生預備:每個人預備若干圓片

五、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二)、探究新知

1、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先讓學生獨立思索上述問題

(2)接著進展全班集體溝通。

(3)同桌同學合作擺20個圓片,驗證推算結(jié)果。

(4)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20÷5=4

4——商

除數(shù)被除數(shù)

20——除數(shù)與商的積

0——余數(shù)

(5)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2頁試一試四道小題,指名板書,集體訂正。

2、體會平均分后有余數(shù)

二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下冊數(shù)學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把握用豎式書寫表內(nèi)除法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jié)合詳細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育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深厚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局部的含義。

[教學預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日我們連續(xù)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jié)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察。

(1)能分幾組,有剩余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么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么,怎么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jié)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里面的是被除數(shù),一撇的左邊寫除數(shù),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shù)下面寫除數(shù)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終是余數(shù)。

也就是:4……商

除數(shù)……413……被除數(shù)

12……43的積

1……余數(shù)

師:同學們,認真觀看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shù)的含義嗎?

預設: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shù)。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jié):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察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憶一下。(結(jié)合詳細情境讓學生說一說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假如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jié)果怎樣?豎式怎么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后集體爭論,反應信息。

預設: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shù)換成16,除數(shù)不變,商是4,除數(shù)和商的積是16,這里沒有余數(shù),相當于余數(shù)是0,表示沒有余數(shù)。

4

416

16

三、穩(wěn)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依據(jù)分得的結(jié)果,確定商和余數(shù),然后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依據(jù)學生反應板書,然后指名說說豎式中每個數(shù)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學問?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熟悉除法豎式

4……商

除數(shù)……413……被除數(shù)

12……43的積

1……余數(shù)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稱;會初步比擬角的大小;能識別角和用尺子畫角。

2、力量目標:通過讓學生觀看、操作分析、比擬,培育學生的觀看力量、動手操作力量和抽象思維力量,進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并培育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jié)果。

3、情感目標:結(jié)合生活情景熟悉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并在探究角的過程中獲得勝利的體驗。

【教學重點】熟悉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用具】課件、布袋、球、圓柱、三角尺、紙條、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初步感知角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嬉戲,想玩嗎?這里有一個袋子,請你來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讓學生上前摸一摸,并說說推斷的依據(jù)。

學生分別摸出了球、圓柱、三角板。

過渡:同學們我們桌上都有三角板,把它舉起來。

摸一摸它的角有什么感覺?(尖尖的、扎手)

提問:課桌上還有其他的學習用品上面也有角嗎?請你找一找、摸一摸?(第一位小朋友指導摸)

剛剛我們小朋友摸感覺尖尖的,(指著角的邊說)那我們摸這個地方怎么樣?直直的預設:我摸到尖尖的地方,而且直直的。

小結(jié):我們摸到的角是尖尖的,角的兩邊是直直的。

2.查找生活中的角過渡:其實像這樣的角在身邊也有許多,尋常你有發(fā)覺生活中有哪些角嗎?小結(jié):假如你留心觀看,就會發(fā)覺角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一起來觀賞生活中的角。(課件出示并請孩子觀賞生活中的角。)

二、自主探究,初步熟悉角

1.熟悉“角”的根本特征過渡:為了便于觀看和討論,教師把這些角從物體外表“描”下來(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著其中的三個角分別描畫出來。

思索:這么多的角有什么一樣的地方?生:它們都是尖尖的。

提問:在哪里?上來指一指生上臺指,教師用紅筆點出來。

講授:這個尖尖的位置我們把它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追問:除了頂點還有其他一樣的地方嗎?生:都有兩條直直的線。

講授: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角有幾條邊?(板書:邊)

生:兩條邊今日我們熟悉了一個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啊?——角,它向小朋友進展了一個自我介紹:我是一個小小角,一個頂點兩條邊。

2.畫角熟悉了角,我們來畫角。

提問:畫角需要什么工具?指導:請跟隨教師的手來看看畫角的過程:先畫頂點(板書:頂點),再用尺子從這個點開頭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邊(板書:邊),最終畫一個小弧線表示角。這樣一個角就畫好了。(示范)看清晰了嗎?生表達畫角的過程,再嘗試畫角。

教室巡察,投影學生的作品。

反應:你們是這樣畫的嗎?板書:

邊邊頂點學生回憶怎樣畫角,相機小結(jié):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3.辨角現(xiàn)在你們都熟悉角了嗎?這里有一些圖形都說自己是角,請您們來推斷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4.查找圖形中的角小朋友已經(jīng)會辨角了,你們真棒呀!那假如角藏在圖形中,你們能找到嗎?

三、操作探究,比擬角

1.熟悉角有大小。

過渡:小朋友們已經(jīng)找到了圖形中的角,鐘面上的角你能找到嗎?提問:(出示鐘表,轉(zhuǎn)動表針,兩針聯(lián)動)認真觀看鐘面,時針和分針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發(fā)覺:兩針離開的越來越遠了,角就變得越來越大了。

比擬:哪個大?哪個???小結(jié):角有大有小。(板書:角有大?。?/p>

2.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嬉戲一:火眼金睛,找準角。

活動要求:

出示一個缺了一個角的三角形。同桌爭論、想一想:桌上的哪個角是從圖形中剪下來的。為什么?有什么方法證明?教師巡察。

指定兩名同學拿著角上來。

設疑:現(xiàn)在這些小組有答案了,你們認為誰的角是上面缺失的角?那究竟是不是這樣的?一起來驗證,怎么驗證?生提出比擬一下,引導孩子嘗試重疊法。

師補充講解重疊的過程(頂點和一條邊重合,假如另一邊和三角形的邊重合那么就是一樣的),并確定兩個同學的”角都是從同一個圖形上的同一個角上剪下來的,并指出兩個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提問:都是從同一個圖形上剪下來的角,大小相等,但是有什么不同?發(fā)覺:邊的長短不同;

指導:是的,教師剪的時候,有的邊剪得長,有的邊剪的短,但是卻不影響角的大小??磥斫堑拇笮『停ㄟ叺拈L短)無關。

生再嘗試說一說。

3.角的大小和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嬉戲二:心靈手巧,制作角。

活動材料:

紙條兩根,同桌合作。

小組開頭制作角,教師巡察;

小組匯報;

設疑:想一想,怎么把角變大一點呢?變小呢?發(fā)覺:看來這個想要大就要把兩條邊張開得大,想要小就要把兩條邊張開的小。

小結(jié):那么,我們可以說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嘘P。

觀看角的大小變化的動畫。

4.出示活動角。

指導:觀看教師手中的角,教師將兩條邊叉開的越大,角就變得(越大),教師將兩條邊叉開的越小,角就(越?。?。(教師將兩條邊延長)而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

小結(jié):要知我的大與小,只看張口不看邊。

四、總結(jié)升華通過今日我們一起來熟悉了角,你對角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小結(jié):為了更好的記住這節(jié)課的學問,教師送給大家一首小詩。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角我是一個小小角,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要知我的大與小,只看張口不看邊。

五、拓展提高,生活應用。

1.生活中的應用出示小學生兒童愛護視力訂正器及護眼閱讀看書架。調(diào)整閱讀看書的角度,便于小朋友閱讀,訂正了坐姿,有效預防近視。

2.拓展提高一共有()個角。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熟悉角有大有小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五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推理是數(shù)學的根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常常使用的思維方式?!币?guī)律推理是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的根底,為打好這個根底,本設計注意通過嬉戲活動讓學生理解規(guī)律推理的含義,體驗推理的過程。同時幫忙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并學會用語言表述推理過程。

1.通過嬉戲活動激發(fā)興趣,經(jīng)受推理過程,理解推理含義。

低年級的學生對嬉戲永久布滿了興趣。首先出示雙胞胎的照片,在沒有任何提示的狀況下讓學生進展猜測,進而引導學生了解要想猜對必需要有提示,體驗所給的提示不同,所猜的結(jié)果也不一樣,調(diào)動學生猜的興趣和積極性。然后通過猜書活動、填數(shù)活動,引導學生依據(jù)已知條件進展推斷并得出結(jié)論,使學生經(jīng)受推理過程,并初步理解規(guī)律推理的含義,即推理就是我們依據(jù)已知條件獲得一個結(jié)論的方法。

2.幫忙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并學會用語言表達推理過程。

在小學階段主要是進展學生合情推理的力量。合情推理是依據(jù)已有的學問和閱歷,在某種情境和過程中推出可能性結(jié)論的推理。由于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根本都是借助語言表述,因此本設計注意引導他們借助表格來推理,也可以借助連線來推理,簡化了推理過程,感受思索問題方式的多樣性和簡潔性。同時培育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jù)。讓學生依據(jù)所給的提示,清楚地表述自己在推理過程中的想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最終在教學中給學生留下一局部空間讓其溝通、表達,培育了學生的表達力量。

課前預備

教師預備PPT課件

學生預備表格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導語:新學期開頭,班里來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壯,弟弟叫小壯(課件出示),你能分清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為什么?

(學生自由爭論,匯報)

生:我分不清,由于他們長得一模一樣。

2.過渡:教師幫你們一下。(課件演示)其中的一個說:“我不是哥哥?!爆F(xiàn)在你們能分清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說明理由,為什么作出這樣的推斷。

(學生在小組內(nèi)溝通,然后全班匯報)

3.提醒課題:剛剛同學們依據(jù)雙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話,推斷出了誰是哥哥,誰是弟弟,這種推理方法叫排解法。你們能依據(jù)教師給出的提示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這樣的思維過程叫推理。其實這樣的推理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得特別廣泛,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們依據(jù)已知條件來進展推理,今日我們就來學習簡潔的推理。(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引入,推斷哪個人是哥哥,哪個人是弟弟,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教學教材109頁例1。

1.課件出示教材109頁例1,整理信息。

(1)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看圖片,把整理出的數(shù)學信息進展溝通。

(2)學生反應:有語文、數(shù)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小紅、小麗和小剛各拿一本。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shù)學書?!眴栴}是小剛拿的是什么書,小麗拿的是什么書。

(3)教師提示:剛剛的這段話里包含著一些信息,我們需要把這幾句話整理一下才能作出精確的推斷,這就是整理信息。

2.探究方法。

(1)教師組織學生先獨立思索,把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小組溝通。

(2)指名匯報。

預設

生1:可以把人名和書名寫成兩行,依據(jù)條件連線。小紅拿的是語文書,就直接連線,剩下的小麗和小剛就只能連數(shù)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說她拿的不是數(shù)學書,那小剛拿的就是數(shù)學書,把小剛和數(shù)學書連上。最終把小麗和品德與生活書連上。

生2:通過分析,我知道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小麗和小剛拿的就是數(shù)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說她沒拿數(shù)學書,那就是說小麗拿的是品德與生活書,則小剛拿的是數(shù)學書。

3.明確思索關鍵。

(1)質(zhì)疑:為什么幾位同學表達自己的思索過程時都從“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開頭呢?

(2)學生小組溝通,匯報。明確推理應抓住關鍵信息,層層分析,最終推導出結(jié)論。

(3)師生共同總結(jié):推理時,一般先找到最關鍵的條件,依據(jù)這個條件往往能得到一個結(jié)論,這個結(jié)論可以幫忙我們進展下一步推理。實際推理時,方法有許多,邊讀邊思索是推理的一種方法。連線法和列表法能讓我們的推理過程更簡潔、直觀,我們可以依據(jù)需要選擇適宜的推理方法。

二、教學教材110頁例2。

1.課件出示教材110頁例2。

(1)讀題思索,然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提示:你們首先能確定哪行哪列的數(shù)?

(先看哪一個空格所在的行和列消失了三個不同的數(shù),這樣就能確定這個空格應填的數(shù))

A是幾?你是怎么想的?B是幾?你是怎么想的?接著該怎么填?

2.探究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nèi)爭論、溝通,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指名匯報。

(3)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解。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在詳細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加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探究并把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初步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4、經(jīng)受與他人溝通算法的過程,培育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力量。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今日,教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蚊利惖膭赢?,請你仔細看,然后編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播放多媒體動畫,最終定格為教材主題圖畫面。)

生:在茂盛的森林里,松鼠媽媽正在教小松鼠學本事。你看,小松鼠跳動、爬樹、翻跟斗,學得多仔細??!松鼠媽媽說:“你不是最喜愛吃松果嗎?咱們?nèi)ゲ伤晒貌缓??”“好啊,咱們比比看誰采得多?!毙∷墒筮呎f邊向樹上爬去。最終,松鼠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個松果。(教室里響起熱鬧的掌聲,該生快樂地笑了。)

師:這么好聽的故事,聽完后你知道了什么?從中發(fā)覺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媽媽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采了4個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兩塊數(shù)字牌和許多許多的大樹。

(二)爭論探究

1、提出問題

師:大家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1: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在說什么呢?

師:誰情愿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2:媽媽說:“你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說:“媽媽,我能幫你干活了。”

師:你對他們的答復滿足嗎?

(生1微笑點頭。學生齊說:“滿足?!?

生4:我的問題是: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生5:請問大家,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

生6: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松果?

生7:我還有一個問題: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媽媽相差多少個?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

(師將生4,生5,生6,生7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2、探究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咱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誰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學生大局部已經(jīng)能夠說出結(jié)果。)

師:同學們真聰慧!在小組內(nèi)溝通一下你是怎樣算出結(jié)果的,臨時沒有算出來的同學,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計數(shù)器等,也可以懇求同組的同學來幫助。(學生動手探究,相互爭論溝通;教師巡察,適時參加引導。)

(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1:我是撥計數(shù)器算出來的。先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就是25,再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個位上就有9個珠子,就是29。

生2:我擺小棒。我先擺上2捆,再擺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邊擺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來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來的??粗?5然后把4直接加到個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豎式計算出來的,是我媽媽教我的。(向大家展現(xiàn)自己的豎式。)生6:我是口算出來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師:同學們真聰慧!能夠想出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覺得在計算時要提示大家留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數(shù)字,不要弄錯位置。

生2:要個位加個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仔細計算,不要馬虎。

師:剛剛大家想到的這些算法:撥計數(shù)器、口算、擺小棒、列豎式,都是很好的計算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最簡潔?

生1:我認為口算最簡潔。

生2:我也是認為口算簡潔,由于列豎式我還不是很會。

3、類推探究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剛剛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后面還有三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共同去解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并爭論解決問題。教師參加其中一個小組的活動,并隨時留意其他小組的活動。)

師:請把你們小組的討論結(jié)果匯報給大家聽。

組1:我們解決的問題是“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我們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師:誰聽懂他們組的意思了?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生1:他們的意思是用5減4就足夠減了,還剩下1,20根本用不著。所以25-4=21。

組2:我們解決的問題是“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來的。

組3:我們解決的是“小松鼠和媽媽相差多少個”這一問題,算式和口算方法與他們小組是一樣的。

師: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三個說法不一樣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卻是一樣的呢?

生1:由于都是在算松鼠媽媽和小松鼠差的個數(shù)。

生2:由于媽媽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媽媽少的。

師:今日學習的計算與前面學習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

生:也可以是一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生:只要會計算10以內(nèi)的加減法就會計算今日學習的算式。

(三)穩(wěn)固深化,應用新知

1、第1題(出示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試看。(學生獨立讀圖,解決問題,全班溝通。)

生:19-9=10(顆)。

2、第2題(出示情境圖)。

師:比一比看誰最先算出大恐龍比小恐龍長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并在小組內(nèi)溝通。

4、第4題:想一想,填一填。

師:認真觀看每組中兩個算式,你發(fā)覺了什么?

生:我發(fā)覺每一組的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是一樣的。

生:我發(fā)覺每組兩個算式中加號兩邊的數(shù)交換了位置。

師:你能試著自己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嗎?

學生積極舉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師:假如不用你計算得數(shù),你還能快速地舉出類似這樣的算式嗎?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p>

(四)課堂總結(jié)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發(fā)覺問題,解決問題,還能發(fā)覺其中存在的規(guī)律。那么你認為這節(jié)課自己表現(xiàn)如何?

生1:這節(jié)課我發(fā)言特殊積極。

生2:在小組內(nèi)我算得最快。

生3:我覺得自己發(fā)言不是很積極,我會努力的。

師: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一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進展評價。)

師:這節(jié)課,大家表現(xiàn)都特別好!能夠做到仔細思索,積極發(fā)言,有效合作。盼望下一節(jié)課連續(xù)努力。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經(jīng)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tǒng)計結(jié)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學會用統(tǒng)計表或方塊統(tǒng)計圖來表示數(shù)據(jù)整理的結(jié)果。

2、在學習統(tǒng)計的過程中進展數(shù)學思索,能從統(tǒng)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shù)據(jù)信息有關的問題。

3、參加合作溝通的學習活動,培育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jīng)理統(tǒng)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tǒng)計結(jié)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依據(jù)統(tǒng)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在這天晴氣爽的季節(jié)拉開了序幕。瞧,運動場上小動物們賽得可喧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競賽的狀況吧。(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幾只?小兔有幾只?小狗有幾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競賽工程?每個競賽工程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與?

[評: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視覺沖擊作用,創(chuàng)設生動好玩的動物運動會場景,把數(shù)學學問與生活相聯(lián)系,為學生開展數(shù)學活動作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如何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2、跳高和長跑是競賽的工程,我們可以依據(jù)競賽工程來統(tǒng)計。

工程合計跳高長跑

只數(shù)

3、除了依據(jù)競賽工程來統(tǒng)計,還可以依據(jù)什么來統(tǒng)計?

生:動物的種類。

動物種類合計狗兔猴

只數(shù)

4、利用學過的統(tǒng)計學問完成上述兩張統(tǒng)計表。

5、溝通:看了兩張統(tǒng)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統(tǒng)計的方法不同。

生2:合計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對同一中場面進展統(tǒng)計,雖然統(tǒng)計的方法可以不同,但總?cè)藬?shù)應當不變。

[評:統(tǒng)計教學,特殊是低年級的統(tǒng)計教學,重點不是教學問點,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讓學生經(jīng)受統(tǒng)計的過程。本段教學中,自然的讓學生經(jīng)受了搜集、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的過程,培育了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

7、廚師小豬和裁判長小鹿也來了解狀況,要求你們向它們推舉最適宜的統(tǒng)計表(小組爭論)

溝通:

生1:我向小豬推舉統(tǒng)計動物種類的那張,由于小豬是個廚師,它應當要了解各類小動物分別有幾只,才能打算買什么菜,什么多買些,什么少買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豬推舉統(tǒng)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假如它不知道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它就不知道買什么菜,買回的菜也不合小動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舉的是統(tǒng)計工程的這張。由于當裁判員就應當知道有哪些競賽工程,分別有多少選手參與,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競賽。

[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在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了數(shù)學學問要會用,學習數(shù)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8、小結(jié):

通過剛剛的統(tǒng)計,讓我們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標準下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具有多樣性。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究并把握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把握計算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力量。

培育學生學習和應用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預備:

課件,小棒、計數(shù)器。

教學設計:

一、課前預備

考考你。師說數(shù),生說數(shù)的組成。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出示情境圖,松鼠媽媽和小松鼠采松果,依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三、解決問題,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媽媽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

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擺小棒、撥計數(shù)器等過程,讓學生體會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算理。

練習:32+5=5+74=74+3=

2、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1(個)

生經(jīng)受動動手、動動腦,試著總結(jié)出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練習:38-6=77-3=

四、完成練習,穩(wěn)固新知。

1、生獨立完成課本52頁第4題,集體糾錯、訂正。

機動作業(yè):課本第1題、第3題。

五、課堂小結(jié)

暢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25+4=29(個)25-4=21(個)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九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38~39頁的內(nèi)容。教學目標:

1、進一步穩(wěn)固學生對“角”“邊”“頂點”“直角”的熟悉,熟識比擬角的大小。力求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法實現(xiàn)大小的比擬。

2、新課的導入。在比擬中提示一種角比直角大,還有一種角比直角小,從而提醒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力求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量為主導思想。在運用板書畫一畫,學生讀一讀的方法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熟悉、理解。

3、實踐練習,注意學生學問的的形成過程,從推斷推理、查找發(fā)覺、到小組合作的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的實踐練習,在充分展現(xiàn)學生個體的優(yōu)勢的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操作力量和合作精神的培育。在合作的過程中考察學生任務、時間的合理統(tǒng)籌。

4、整個過程表達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充分表達生活數(shù)學、歡樂數(shù)學。

教學重點:

1、熟悉銳角和鈍角,并理解與直角的關系。

2、在熟悉理解的根底上,能夠動手折疊或正確的畫出銳角和鈍角。

3、圍繞生活,通過競賽的方式,穩(wěn)固理解銳角和鈍角。

教具預備:三角尺,紙張

學具預備:學生三角尺,紙張

教學過程:

一、引導入課,復習舊知。

1、復習內(nèi)容。引導學生回憶關于角的學問。

出示角。依據(jù)圖例答復這是一個(角)

角是怎么組成?請你在圖上填出“邊”“頂點”“邊”

出示直角。這是一個什么?(直角)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了哪些學問?小組爭論匯報

2、比擬兩個角的大小。

兩組:一組是移動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組是移動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其次組可請學生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p>

3、比擬銳角和鈍角的大?。粢?,此處不提醒出兩個角的概念,只當作兩個一般的角消失)。采納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擬。

1、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請大家仔細觀看,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納回憶的方式,進一步的加深對新知的熟悉理解。并進展板書。

①、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板書“銳角”和“鈍角”)

②、說一說銳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銳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小”);在回憶鈍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鈍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大”)

③、根據(jù)學過的方法請學生分別在“銳角”和“鈍角”字樣上方板演兩個直角。

④、依據(jù)概念用不同顏色的筆在一個直角上畫出銳角,在另一個直角上畫出鈍角。以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

⑤、讀一讀,加深記憶。并在練習本上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教師巡察。

⑥、搶答。教師依據(jù)銳角和鈍角概念的不同說法進展提問?;顫娬n堂氣氛。

例:A、銳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穩(wěn)固實踐階段,將數(shù)學學問與生活相聯(lián)系,實行小組活動教學,在合作中完成。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1)請大家用事先預備好的紙片折出一個直角。

(2)請在大家再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3)請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出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和一個直角。

2、自由活動:找一找!

教師帶我你們?nèi)バ『}數(shù)募摇G?!小海龜?shù)募叶际怯晌覀儗W習過的圖形組成的,有銳角,鈍角,還有直角。小朋友們認真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銳角?哪些角是鈍角?并說出緣由。

四、總結(jié),深化階段。

①、小組內(nèi)講解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角是鈍角?

②、體會,在我們做早操時,常常有兩臂的運動,想一想,兩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時是銳角,什么程度時是鈍角,什么時候又是直角。

五、課堂練習作業(yè)p39第1、2、3題,小組校對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篇十

教學目的:

1.能敏捷地選擇適當?shù)姆椒ㄟM展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

2.通過自己探究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育獨立思索、主動探究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難點:整百、整千的加減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資料的狀況。將局部數(shù)據(jù)板書。

2、觀看這些數(shù)據(jù)的特點,說說數(shù)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9

(1)剛剛大家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數(shù),小強也收集了兩個數(shù)據(jù)。張爺爺家新買了一臺彩電1000元和一臺電冰箱2023元,請同學們幫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口算方法計算。

(3)學生介紹自己的算法。歸納幾種不同的算法,比擬方法的優(yōu)劣,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學例10

(1)出示學校圖書館書籍的局部數(shù)據(jù),讓學生出一個加法或一個減法問題。

文藝書籍:50種

科學書籍:80種

學習參考書籍:130種

(2)依據(jù)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口算答復,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擬這組數(shù)與例9的數(shù)據(jù)在口算時的不同

(4)進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三、聯(lián)系實際應用

1、讓同學選擇課前收集的數(shù)據(jù)相互提出用加法或減法的口算問題。

2、挑戰(zhàn)賽“做一做”1

3、捉鼠競賽。練習十七第一題。

4、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學習收獲。

四、作業(yè):“做一做”2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第十一篇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3~4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經(jīng)受“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義。

2、培育動手操作的力量、語言表達力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例題

課件動態(tài)演示。

談話: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塊兒到山上去摘桃子,你們看,他們一共摘了多少桃子?

學生觀看得出:一共摘了8個桃子。

提問:你認為怎么分最公正呢?

引導學生說出: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2個小猴。

提問: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每只小猴分得幾個桃子?

二、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想一想,分一分。

用圓片代替桃子,想方法分一分。鼓舞學生采納不同方法。分組活動,教師參與活動,適時點撥引導。

2、說一說,演一演。

學生邊說邊演示分的過程??赡軙幸韵逻@些方法:先分給每只小猴1個,再分給每只小猴1個,直到每只小猴4個;先每只小猴2個,再每只小猴2個;先每只小猴3個,再每只小猴1個……

3、引導學生比擬歸納。

分的方法不一樣,得到的結(jié)果一樣,都是把8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4個。

三、組織練習,加深熟悉

1、狗媽媽分骨頭。(課件)

(1)敘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快樂興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見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媽媽在商議事情。原來3只狗媽媽各獲得12根骨頭。黑狗媽媽有2個孩子,白狗媽媽有3個孩子,花狗媽媽有4個孩子。你們情愿幫3只狗媽媽把骨頭平均分個他們的孩子嗎?

(2)出示填空題。

①把12根骨頭平均分給2只小狗,每只()根。

②把12根骨頭平均分給3只小狗,每只()根。

③把12根骨頭平均分給4只小狗,每只()根。

(3)解決第1個問題。

談話:我們先來解決黑狗媽媽的問題。把12根骨頭平均分給2只小狗,每只幾根?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骨頭,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分一分。

學生動手分一分,再填一填。

(4)解決第2、3個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再溝通反應。

2、出示小熊咪咪分食物的課件和第4頁“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法解決。

四、聯(lián)系生活,運用“平均分”

談話:班里需選16個同學參與播送操競賽。請大家利用這節(jié)課學到的學問設計一下隊形。先想一想怎么排,然后把隊形用學具擺出來或在紙上畫出來??瑟毩⑼瓿?,也可合作探討。

五、

1、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2、在我們生活中你遇到過平均分東西的事情嗎?說一說是怎樣分的?

二年級數(shù)學人教版下冊數(shù)學教案第十二篇

教學內(nèi)容:

P37-38及做一做、練習九。

教學目標:

1、能識別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精確的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2、培育學生觀看、分析和實踐力量。

教學重點:

能識別銳角和鈍角,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精確的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主題圖)

1、師:小朋友,這是我們寧波的甬江大橋,看,橋面上很多根拉索與橋面形成了許很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嗎?

2、學生溝通匯報,并讓學生用手指一指找出來的角。

提問:有關角的學問,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師:今日,這節(jié)課我們就連續(xù)來討論角。

二、教學新授

1、(出示剛剛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這些角分分類嗎?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組爭論)

2、學生匯報各組爭論狀況(學生一般會有兩種分類結(jié)果1、依據(jù)是不是直角分2、依據(jù)角的大小分為三類: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依據(jù)學生答復,歸納

師:依據(jù)角的大小,我們可以把角的分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鈍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

(把剛剛找出的角分三類顯示)

4、練習:書P39(1)

直角、銳角、鈍角生活中到處都有,請你找一找,說一說。

除了書上的,你還能舉個例子嗎?

5、師:剛剛我找了直角、鈍角和銳角,現(xiàn)在請你自己動手來制造直角、鈍角和銳角。

(紙片、小棒、活動角等材料)

6、讓學生展現(xiàn)一下自己制造的直角、鈍角和銳角。

7、練習:書P39(2)連線

1)全體獨立完成

2)校對

8、畫角

師:剛剛我們一起熟悉了銳角、鈍角,那么怎么來畫銳角和鈍角呢?你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試一試。

9、讓學生自由嘗試

10、匯報,展現(xiàn)

1)展現(xiàn)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畫得是什么角?

2)說說你是怎樣畫鈍角和銳角的?

三、課堂

今日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揭題:銳角和鈍角)

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學后記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第十三篇

【教學內(nèi)容】

二年級下冊第84—85頁的例題以及“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要求】

(1)學問目標:結(jié)合生活情境熟悉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外表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來做角。

(2)力量目標: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標:制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一個角和比擬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育學生的動手實踐力量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外形,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稱。

【教學難點】

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預備】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一些實物或圖形。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回憶上學期我們熟悉的圖形有哪些?今日我們再來熟悉一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角,角喜愛和我們玩捉迷藏,這節(jié)課我們就把他找出來。(板書課題:熟悉角)

二、聯(lián)系生活,感知探究

(一)感知角師:出例如題圖,小明和小紅他們在忙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他們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體?

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熟悉過的圖形?(生說,師課件出現(xiàn))

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熟悉過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

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

師:這些物體中都有角,我們把角請下來,好嗎?

師:(電腦說)這些圖形都是角,他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溝通溝通。師:現(xiàn)在我們伸出手指畫一畫角,好嗎?

師:出示三角形上的角和鐘面上的角讓學生上臺來指一指。

這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這直直的兩條線叫做角的邊。我們通常會在角上做一個記號,從角的一條邊畫一條弧線畫到角的另一條邊,這就是角的標記。

(二)畫角

現(xiàn)在我們熟悉了角,你們想不想畫一個角呢?教師也想畫一個角,誰來給教師指揮一下。

頂點

師:咱們看看黑板也來說說,這尖尖的點是角的?

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角就在這兒)教師比畫。

師: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誰來說說,全班一起說說好嗎?(教師板書)

(三)搭角

師:同學們想不想搭一個角呢?(四人小組搭角并說說各局部名稱)

師:匯報,搭角時你有沒有要提示大家留意的?

(四)辨角

師:我們現(xiàn)在都熟悉了角,那教師就要考考同學們,這些圖形究竟是不是呢?請小朋友們來當裁判(用手勢表示),是的用“√”表示。

(四)數(shù)角

師:翻開書85頁,請同學們做一下其次題。

角其實是平面圖形中的一員,現(xiàn)在請大家數(shù)數(shù)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請大家先做上角的記號,再填空。

(五)角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請大家認真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外表有角,說給同桌聽。

師:你找到角了嗎?

師:看來角真是無處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雙數(shù)學的眼睛,還會發(fā)覺更多的角。

(六)比一比角

師:經(jīng)過努力,我們知道了角是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圖形,但是我們不僅熟悉了角還找到了角。下面我們就來比一比角的大小。

出示三個鐘面圖,讓學生觀看比擬大小。

生齊聲說:第一個角最大,第三個角最小。

三、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一)制作活動角,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師:你們能像教師這樣,用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角嗎?留意安全。

(生獨立做角,有困難的,師引導同桌之間相互幫助)師: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來的角的頂點和邊嗎?(生指)

師:現(xiàn)在看看你們的本事大不大?聽要求:你的角和我的角比擬一下誰的大誰的?。磕闶窃趺幢鹊?,請學生上臺來演示一下。

生:頂點對齊,一條邊也要對齊在比擬大小。

師:廚師一把折扇和一把剪刀,讓學生觀看角的大小變化狀況,角是怎樣變化的?用手比一比。

生:叫漸漸變大漸漸變小。角的大小跟兩條邊的張口大小有關。

(二)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假如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么做?

(3)學生思索——動手折——展現(xiàn)。

四、課堂總結(jié)

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熟悉了角,你知道角長什么樣嗎?假如你是角,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自己?

五、布置作業(yè)

1.剪角,拿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比比誰的角剪法多?

2.延長: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現(xiàn)你今日所學到的本事,找誕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并指給他們看,好嗎?

六、板書設計

熟悉角邊

頂點邊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第十四篇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教科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110頁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數(shù)獨嬉戲,經(jīng)受稍簡單的推理過程,獲得更多簡潔推理的閱歷,培育有序、全面思索問題的意識。

2.通過觀看、猜測、驗證解決問題等活動,培育推理力量,并且能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

3.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用途,獲得勝利的體驗,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重點難點:學會合理的推理方法進展全面、有序的推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方向。

同學們,你們玩過“石頭、剪刀、布”的嬉戲嗎?在玩這個嬉戲時有什么規(guī)則和技巧呢?

看來,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