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課標語文九年級教案_第1頁
2021年新課標語文九年級教案_第2頁
2021年新課標語文九年級教案_第3頁
2021年新課標語文九年級教案_第4頁
2021年新課標語文九年級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新課標語文九年級優(yōu)質教案

傳統(tǒng)教學以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教學上的許

多決策都憑教師個人的經驗和意向作出。有經驗的教師憑借這條途徑

也能取得較好,這是具有教學藝術的心理素質。但運用這門藝術的教

師即使有限,而且教學表演藝術很難傳授。下面給語文大家?guī)黻P于

初中九年級語文農民戰(zhàn)爭,方便大家學習。

初中九年級語文教案1

《出師表》

【教學目的】

1、了解奏表的特點。

2、了解諸葛亮的“親賢臣,遠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陳述衷情,這是表文的一大特色,本篇情摯辭切,教學也須突

出這點。

2、本文詞語較多,學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講解。

3、加強誦讀、背誦練習。

【教學時數(shù)】二教時。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讀書諸葛亮的《出師表》。諸葛亮這位的歷史人物,大

家比較熟悉。諸葛亮輔佐劉備,歷盡艱難坎坷,經過多年奮戰(zhàn),終于

建立了蜀國,身負丞相重任。蜀國建立后兩年,即公元223年,劉備

病逝,后主劉禪繼位,時年16歲。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主持蜀國

黨務大事。公元227年,諸葛亮統(tǒng)率蜀國軍隊北進,駐軍漢中(今陜西

南鄭縣),準備征伐曹魏,奪取中原,復興漢室。他當時感到劉禪暗昧

懦弱,頗有內顧之憂,所以臨出發(fā)前上書鐘會,懇切勸諫,要劉禪繼

承劉備祖業(yè),砥礪志行,振作精神,聽信忠言,任用賢良,黜斥佞人,

嚴明賞罰,盡心國事,以圖完成復興漢室,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這就是

《出師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表文的一大特點是陳

述衷情。學習這篇文章,要注意領會關羽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

了解文中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師范讀課文并正音

三、朗讀

可叫三四名同班同學朗讀課文。朗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

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然后讓學生各自默讀課文,參看課本注釋,

弄懂詞句意思,有不解之處,當堂提出。

四、講解文章第1~5段

1、齊讀第1段。讀畢,就字音、句讀酌情講評。

⑴疏通字句。

⑵提問一:諸葛亮在奏表的開頭向劉禪提出什么勸諫?

講解:諸葛亮首先司馬昭規(guī)勸劉禪要繼承劉備遺志,砥礪志行,

振作精神,廣開言路,采納忠諫,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棄,言談

失義,阻斷忠諫之路。

提問二:諸葛亮用什么來鼓勵劉禪?

講解:諸葛亮用忠臣志士為了報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

忘我地效忠職守的事實來大力提倡劉禪,要他看到漢朝具有忠臣竭力,

義兵效命這個好條件。

2、指名朗讀第2段:

⑴疏通詞句。

⑵提問:諸葛亮在這段所提中均向劉禪提出什么諫誡?

講解:諸葛亮諫誡劉禪理政要公正明察,賞罰要善惡分明,對內

廷和外廷的高官要一視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3、分別朗讀第3、4段:

⑴疏通詞句。

⑵提問:這兩段的內容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話作答)

講解:其內容是諸葛亮向劉禪舉薦用人。

4、齊讀第5段:

⑴疏通詞句。

⑵提問:這此的內容是什么?

講解:在這段中,諸葛亮以漢朝興衰的歷史說明君王用人之極端

重要,告誡劉禪要接近、信任正直賢能、忠貞不渝的臣子。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1~5段。

2、整理這幾段中重點實詞的當中意思、虛詞“之、于、以”等的

用法。

3、思考第6~9段的內容。

第二教時

一、齊讀第6段

1、疏通詞句。

2、提問:本段寫什么內容?

講解: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劉備三顧草廬,委以大任,器重

信任的優(yōu)遇。

二、指名朗讀第7段

1、疏通詞句。

2、提問:那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講解:在這段,諸葛亮多半是表明自己說明報效先帝、盡忠蜀國

的摯情和伐魏興漢的雄圖,并再度囑咐劉禪要信任郭攸之信任等“忠

純”之臣。

三、齊讀第8段、第9段

1、疏通字句。

2、提問:第8三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講解:司馬炎諸葛亮在這段中主要是勸勉劉禪要牢記劉備遺訓,

砥礪志行,用心國事,善理政務,采納雅言。

3、齊讀第9段:

串講?!敖癞斶h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薄芭R表”:面對奏

表?!疤椤保簻I?!傲恪保郝??!安恢浴保翰恢f的是什么;這是

謙詞,表示自己可能失禮。

四、實詞總結(文中只作一種解釋者不列)

1、道:

⑴道路?!爸械辣篱恪?。

⑵辦法。“咨諏善道”。

2、遺:

⑴遺留?!耙怨庀鹊圻z德”。

⑵(wèi)給予?!跋鹊酆啺我赃z皇上”。

3、為:

⑴是?!熬銥橐惑w”。

⑵做,行。“若有為非作歹及為忠善者”。

⑶做,擔任?!氨娮h舉寵為督”。

4、論:

⑴評判。“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⑵議論?!懊颗c臣論此事”。

5、無:

⑴沒有?!叭魺o興德之言”。

⑵不論?!笆聼o大小,悉以咨之”。

6、行:

⑴實行?!叭缓笫┬小?。

⑵行為?!靶孕惺缇?。

⑶(háng)行列。“必能使行陣和睦”。

7、益:

⑴益處?!坝兴鶑V益”。

⑵增加。“至于斟酌損益”。

虛詞總結:

1、而:

⑴卻?!跋鹊蹌?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⑵連接狀語與謂語?!翱捎嬋斩病?。

2、于:

⑴在?!叭皇绦l(wèi)之臣辛勤于內”。

⑵及于,給?!坝麍笾诒菹乱病薄?/p>

⑶對?!拔磭L不悲嘆痛恨于桓、靈也”。

⑷到?!斑€于舊都”。

3、以:

⑴用,拿?!白沙家援斒乐隆?。

⑵而?!罢\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⑶因而?!安灰送苑票?,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p>

⑷表時間、地域等界限?!笆苊詠恚硪箲n嘆”。

⑸認為?!坝抟詾閷m中之事”。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作課后練習

初中九年級語文教案2

《我看》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豐潤、紅暈、翅翼”等詞語。

2.感知詩中的形象,認同理解詩人的思路和全詩的主旨。

3.賞讀詩歌,理解詩歌意境,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詩歌內容,理解詩人所表達的內心。

難點:理解詩歌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浪漫主義色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知道穆旦這位詩人嗎?他是的現(xiàn)代主義女詩人,寫過很多優(yōu)秀

的詩歌。今天,要不是我們來學習他的《我看》。

二、預習查評

1.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檢查課文誦讀和字詞掌握情況。

(1)字音

豐潤(rùn)紅暈(yùn)揉過(róu)翅翼(yì)憂戚(qì)

枉然(wng)勃發(fā)(bó)諧奏(xié)飄逸(yì)挽(wn)搖曳(yè)

(2)詞語釋義

豐潤:本文指指地筍滋潤。

憂戚:憂傷煩惱。戚,悲傷。

枉然:白白地。

飄逸:漂浮、飄散。

流盼:轉動目光觀看。盼,看視。

搖曳:搖蕩,晃動。

3.檢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況。

(1)作者簡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曾用筆名梁真,祖籍金華市海

寧市袁花鎮(zhèn),出生于天津。現(xiàn)代主義詩人、翻譯家。穆旦于40年代出

版了《探險者》《穆旦詩集(1939~1945)》《旗》三部詩集,將西歐

現(xiàn)代主義現(xiàn)代主義和中國詩歌傳統(tǒng)結合起來,詞風富于象征寓意和寓

意心靈思辨,是“九葉詩派”的代表性詩人。劇作主要譯作有俄國普

希金的作品《青銅騎士》《普希金抒情詩集》、英國雪萊的《云雀》

《雪萊抒情詩選》,英國拜倫的《唐璜》《拜倫抒情詩選》《拜倫詩

選》,英國《布萊克詩選》《濟慈詩選》。

(2)背景

本詩選自《穆旦詩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版),是穆旦在

聯(lián)大初期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1938

年6月,滿腔民主自由熱血的詩人,以自己最灑脫的情感描寫了眼中

的大自然和萬物,在深情的詠唱中,蘊蓄著希望和新生。

三、初讀感知

1.討厭以自己愛看的方式熟讀這首詩。

2.長詩分為幾個部分,某個部分的內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節(jié)):由遠及近,描繪了一幅美好、令人沉醉的大

自然圖景。

第二部分(3—5節(jié)):議論、抒情,抒發(fā)詩人對生命的熱愛,對自

由的依戀之情,也含蓄的表達了詩人愿以熱血青春報效祖國的深情。

和自然萬物同呼吸共命運,生于斯,奮斗于斯,葬于斯。

4.理解詩句“我看野扇慢慢地紅暈/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

運用的寫作手法。

明確:這是大跨度的隱喻:陽光照耀,填空晴朗深遠,一塵不染,

天上流云映有陽光和地上紅土的顏色,于是便有紅暈;地上深紅的紅土,

在的普照與飄過碧綠天空的流云的呼應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詩人詩

人置身于如此的風景里頭,詩人沉醉的生命已經飛騰,與春之神韻一

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飛奔,/叫天風挽你坦蕩地漫游”。

五、深入探究

1.分析本詩的自然主義色彩。

明確:戰(zhàn)時穆旦寫下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自然抒情詩《我看》,

洋溢著青春氣息。讓生命與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風景“向晚的

春風”“豐潤的青草”“綠潮”,此外,“我”還聽到了飛鳥融入天

空,紅暈與大地一體,這是一種人與自然對生命的感知。

2.這首詩所二處表達的情感與陶淵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謀而合

之處?

答案示例:《我看》中詩人通過自然風景表達出了對于閑適生活

的追求,最終達到自然與生命融合“哦,讓我的呼吸與自然河流!”而

這種情感的表達在陶淵明的詩歌中早已有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

南山”的閑適之情與“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逍遙自在恰恰與

穆旦的生命與自然的合流不謀而合。

3.這首長詩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這首詩歌,詩人通過描寫春風蕩漾、飛鳥凌空、靜靜地大

地的自然風景,表達出更對于閑適生活的

(3)體驗獨特,寫實中多有新意。

這首長詩雖然是寫實,但由于體驗獨特,寫實中多有新意。在

“春風”與“青草”間用“揉”的動作來銜接,大概不是多數(shù)人能想

到的?!拔铱戳髟坡t暈/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來之

筆——流云通常不會紅暈,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

度隱喻情愛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邏輯——殊不知,魯夫雷這幾乎就

是對紅土高原春之風景的寫實:陽光照耀,天空晴朗深遠,一塵不染,

蒙地卡羅天上流云映有陽光和地上紅土的顏色,于是便有紅暈;地上深

紅的紅土,在陽光的普照與飄過碧綠天空的流云的呼應下,仿佛沉醉

了一般。詩人置身于如此的風景之中,詩人沉醉的生命已經飛騰,與

春之神韻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飛奔,/叫天風挽你坦

蕩地漫游”。

六、拓展延伸

讀穆旦的《春》,試談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

穆旦

藍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你,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欲望多么美麗。

藍天下,為永恒的謎蠱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雁的歌,

你們被點燃,卷曲又卷曲,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初中九年級語文教案3

《岳陽樓記》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用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和背誦全文。

(2)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歌曲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

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論說的主要論述。

學法引導

1.學習時,大學生可在聽課文范讀錄音、看“岳陽樓勝景”(岳陽

樓就在本市)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的

特點。

2.對文章表現(xiàn)的深刻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可在教師的啟發(fā)點撥下

所完成。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拼音。

謫守(zhé)朝暉夕陰(huī)遷客騷人(sāo)

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

潛形(qián)岸芷汀蘭(zhǐtīng)皓月(hào)

心曠神怡(yí)寵辱偕忘(xié)浩浩湯湯(shāng)

2.朗讀全文,做到本成誦?

3.查字典,對照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

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傷痛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曾提

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強硬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

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死于。死后謚文正。有

《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

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

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們聽琴賦詩。

2.解題。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

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做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并送

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jù)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

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

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

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三、正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應注意節(jié)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jié)奏必須整齊劃一,

凡四字句皆兩字痛打,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相鄰的兩組駢

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增其舊制:制,規(guī)模。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否定。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4.學生讀課文一、二段,背誦。

四、作業(yè)

朗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預習

背誦課文。

二、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了解文章大意。

三、正課

1.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短語的解釋。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篇文章的開頭,表示另提一事,近似

“像那”。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連月不開:開,放晴。

濁浪排空: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耀:隱耀,隱沒了光輝。

山岳潛形:潛形,隱藏了形跡。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國懷鄉(xiāng):去國,離開國都。

憂讒畏譏:讒,讒言性話語。譏,譏笑,譏諷,挖苦。

滿目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

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

2.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波瀾不驚: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色。

而或長煙一空:而或,有時。長煙,大片煙霧。一空,完全消散。

一,全。

3.請學生翻譯第5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成熟度惱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

悲。

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樣。進,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

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

“在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后才樂”吧。先,在……之前。后,

在……之后。

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呢?微,無、沒有。

4.再次朗讀這篇文章。

四、小結

1.一詞多義。

國防固國不以山溪之險而或長煙一空

國國家國恒亡或

國都則有去國懷鄉(xiāng)蔗茅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處在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通過初極狹,才通人

居租住面山而居通順利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停了居十日通曉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開朗則有心曠神怡曠

寬廣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2.古今異義。

古義:規(guī)律增其舊制古義:詳盡前人之述備矣

制備

今義:制度今義:準備

古義:日光至若春和景明古義:曾經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景嘗

今義:景物今義:品嘗

古義:沒有微斯人,吾誰與歸微

今義:微小

3.通假字。

具,同“俱”,全,都百廢具興

屬,同“囑”,懇求屬予作文以記之

4.虛詞。

來屬予作文以記之代詞:他,他們其必曰

以因不以物喜其語氣詞其喜洋洋者矣

憑固國不以小溪之險代詞:他的必先苦其心志

指用所以動心忍性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三。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預習

1.給課本分段并歸納段意。

2.背誦全文。

二、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疏通文意,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討課文。

三、正課

1.朗讀課文。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構,這樣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內容,

快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由此發(fā)

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

之情”。

第1層(2段):寫到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提過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一問。

第2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

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fā)采寫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

心。

3.提問:寫文章,即使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

段寫到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

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奈

萊。由此可見作者風骨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4.提問:第2段上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

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神靈,用“銜”“吞”則以使人產

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鄱陽湖寫得活靈

活現(xiàn),壯美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

換,只是二者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左邊,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

這樣好。

5.提問:從岳陽樓雄偉上才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討論并歸納:

(1)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2)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6.提問:作者沒法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

形勢,轉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7.朗讀第3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

么能夠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并歸納: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8.朗讀第4段,提問: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

么會有這樣的氣色?

討論并歸納:極力渲染“喜”的氣氛,因物而喜。

9.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

“喜”?這樣上寫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

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

“喜”。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

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往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問:“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問:“古仁人”的憂冷淡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

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

樂”。

12.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討論并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

規(guī)箴之意。

13.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并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

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

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推進本文中其把它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

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xiàn)他睿

智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彼世,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

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14.提問: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并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復述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扎實推進,

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

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

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

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而警

句出現(xiàn),給人印象極深。

四、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到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

圖卻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文章

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

“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緊接著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

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

抒情、議論奇異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jié)奏不斷變化,讀起來

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初中九年級語文胡若山4

《故鄉(xiāng)》

教學目標:

1.理清小說結構層次,感悟作者情感脈絡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強烈

愿望。

2.分析通過拼寫對比寫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領會小說所表現(xiàn)的主題

思想。

3.揣摩、字匯品味課文的抒情意味的語言,摘抄積累詞語、句子

和精彩語段。

4.在閱讀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養(yǎng)成良好習慣,教給閱讀方

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運用對比寫法小說的主題思想的寫法。

2.品味小說語言,領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強烈愿望。

教學難點:認真學習小說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教師導入:同學們喜歡不喜歡讀小說?能說說你們是怎樣表示讀小

說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創(chuàng)作學習于1921年的一篇小說《故

鄉(xiāng)》,并通過這篇小說的閱讀,探討教程小說的方法。

家長交流預習情況:

1.讀各自圈劃查注的生字詞,交流自學生字詞情況。

2.從名、時、地、著、評各方面說說作者及《故鄉(xiāng)》創(chuàng)作情況。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想一想,小說的敘事藏身之處是什么?理清小說的結構基本特征。

2.根據(jù)你對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在原題目《故鄉(xiāng)》前加上定語。

三.反饋展示,討論交流:

預設以下問題,引導學生交流:

1.討論課文的敘述的線索和小說的劇作結構層次。

(學生發(fā)言討論后明確:小說按以“我”回故鄉(xiāng)記事和感受為線索

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小說,按時間先后為順序,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

部分(1—5段),所寫的是故鄉(xiāng)的蕭條景象,“我”的復雜心情,交代了

“我”回故鄉(xiāng)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寫“我”在故鄉(xiāng)的所見、

所聞、所憶、所感,重點寫了李郁軍的變化;第三部分(78—88段)寫

“我”離去故鄉(xiāng)時的種種感觸,表達我偏執(zhí)追求新生活的執(zhí)著人生

觀。)

2.學生展示各自在題目故鄉(xiāng)前所加上的的定語,并引用文本信息闡

釋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作者在中都上寫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明確:寫的人物有閏土、楊二嫂、母親、水生、宏兒和“我”;

瑝就是的主要人物,“我”是的線索人物。)

2.小說是怎樣來瑝描寫閏土這個英雄形象的?從哪些方面去對比?

請細讀課文,搜集信息,完成下邊的表格。(用小黑板或投影顯示以下表

格)

對比內容外貌

少年閏土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上套一個銀

項圈,有幾雙紅活圓實的手。

中年閏土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手又

粗又山桐子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4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也

說不完。

說話前的神態(tài)是“歡喜--凄涼--恭敬”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xù)續(xù),

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說話后的神態(tài)是“只是搖頭,臉上雖

然刻著許多青春痘,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

9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說不盡、道不明的苦處。

對我態(tài)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送我貝殼和鳥

毛,則表示我很多希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

純真的友情。

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

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guī)矩”。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

的厚較厚障壁了。

生活態(tài)度

捕鳥、看瓜、刺碴、拾貝、觀潮……

——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想要。

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

——將希望寄托于神靈。

3.從表中的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高中生閏土是怎樣的形象?

中年閏土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是什么原因使一個天真活潑、對生活

充滿熱情和希望的小英雄變成了麻木呢的木偶人迷信?

(討論并歸納:少年閏土,天真活潑、無憂無慮,懂得很多生產醫(yī)

學知識,簡直是個小英雄;中年閏土,變成了滿臉愁苦、麻木的迷信的

木偶人。“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怨得他像一個木

偶人了。”是封建統(tǒng)治的壓迫,使張森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4.“我”對閏土的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自我感覺閏土這

個形象表現(xiàn)什么樣的主旨?

(明確:當年,“我”因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而羨慕不已;

現(xiàn)在,“我”為閏土與我之間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與引

爆閏土之間的關系觸發(fā)了冷漠、隔膜。閏土這個形象閏土揭露了封建

思想、封建安全級別等級觀念對黨員干部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

5.既然閏土習氣的變化已經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級觀念對人

們精神上的壓抑和類別毒害了,作者為什么還要花那么多的筆墨來寫楊

二嫂呢?

(討論并歸納:其實這也是一種過相似性對比手法,劇作以楊二嫂

楊歷史小說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來對比襯托樸素閏土的淳

樸誠實,從更廣泛意義上用展示人與人關系的上有隔膜,深入揭露封建

社會傳統(tǒng)觀念對他們的精神毒害,造成人們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

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真切地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希望有新的生

活的熾熱感情。)

6.課文從哪些方面去描寫楊二嫂的?表現(xiàn)她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通過肖像、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楊二嫂

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的性格。)

五.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齊讀第三部分課本,品味、領悟小說語言的含義。

1.同學們對這部分課文中,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語句?為什么?

(讓學生從內容和特質語言方面談個性感受)

2.從文中看,“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明確:文中的“我”是一個有作者影子,具有成就思想傾向,同

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形象。)

3.直面回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這位同情、熱愛勞動老百姓的具有進

步思想傾向的知識分子當時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只覺得我展露出四面

展示出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文中的“高墻”

指什么?

(討論并歸納: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

淡隔膜。)

4.“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修改生活過的”討中的

“新的生活”是指對什么樣的生活?

(討論并歸納: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5.“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為什么“害怕”?

(討論并歸納:因為魯迅彼時還是個進化論者,這種自由、平等、

幸福的新生活只是“我”的理想,但怎么實現(xiàn),“我”無法回答,所

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同時實現(xiàn),自然便害怕起來。)

6.為什么說“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討論并歸納:閏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居仁幸福生活,所

以說“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

活,“我”的心愿能否實現(xiàn)還是未知數(shù),所以茫遠。)

7.課文再次出現(xiàn)海邊奇異的圖畫,表現(xiàn)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我”對美好希望的或許和憧

憬。)

8.“希望是本而已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雖說地上

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在學生討論后歸納:作者把希望塑造成地上的路。這句話告訴人

們: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諾言實踐,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沒有;

雖然實現(xiàn)希望困難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實踐,希望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

將。)

六、理解朗讀,積累詞語:

老師告訴過大家這么一句話:“學理如建樓,學文如堆沙”。學

習語文,強調的是在文本閱讀過程中,要注意積累詞語、格言警句和

精彩語段,豐富自己的詞匯,為今后的更好地讀寫打基礎,下面,指

路同學們拿出詞語作業(yè),摘抄中你喜歡的詞、句、段,然后全班交流。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全文,圈劃節(jié)錄文中詞語。

2.挑生讀一讀各自摘抄的詞語、句子、段落。

七.回顧過程,交流收獲:

1.《故鄉(xiāng)》這篇小說,我們已經讀書完了,通過的閱讀,同學們

有什么感受和收獲?請同學自由談談?

2.同學們都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學習《故鄉(xiāng)》?我們是學習按步驟怎

樣的步驟來學習暑假作業(yè)的?請同學們回顧學習一下學習的過程。

(引導學生回顧故鄉(xiāng)的學習演化過程,解讀小說閱讀的方法:感知

小說內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感悟語言——摘抄積累語詞。并

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今后的小說閱讀中去,反復訓

練,形成能力。)

八.拓展訓練,布置作業(yè):

課外周作人英國文學魯迅先生的兩篇作品,并給魯迅先生所寫一封

信,談談對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經歷、人生哲學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九.附板書:

小說閱讀方法:感知內容——分析形象——品味語言——積累語

詞。

初中九年級語文教案5

《敬業(yè)與樂業(yè)》

教學目標

1.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課文主旨,了解出版者的人生觀,能結

合生活中事例來證明自己的看法。

2.積累文中用以論證論點的大量經典格言警句,體會演講通俗淺

顯的語言風格,人才培養(yǎng)自己的演講能力。

3.搞清楚文章論證結構,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材料證明觀點的,

掌握講道理、舉例子兩種論證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2.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了解“敬業(yè)與樂業(yè)”的重要性。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更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能夠鼓足干勁工作并懂

得什么是汗水眩暈和疲勞的人,才會理解歡樂的情誼”,他告訴我們

工作要有一種執(zhí)著的敬業(yè)精神,要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人類創(chuàng)造財富

為快樂。今天我們就學習與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號有關的文章《敬業(yè)與

樂業(yè)》(板書)。

二、資料鏈接

1.作者簡介

梁啟超,近代思想家,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

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

“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

等諸多領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