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掀起新一輪的閉店潮:三大百貨相繼閉店_第1頁
京城掀起新一輪的閉店潮:三大百貨相繼閉店_第2頁
京城掀起新一輪的閉店潮:三大百貨相繼閉店_第3頁
京城掀起新一輪的閉店潮:三大百貨相繼閉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京城掀起新一輪的閉店潮:三大百貨相繼閉店京城三大百貨“無一幸免”,掀起新一輪的閉店潮。據悉,華堂商場十里堡店將于11月1日關閉。今后,華堂在京僅剩下亞運村店、豐臺北路店兩家百貨店以及位于三里屯的食品館。另外,有著內地“外資百貨第一店”美譽的百盛商業(yè)集團,也于近期宣布出售百盛太陽宮店。此外,位于亞運村商圈的飄亮購物中心由于始終經營慘淡,同樣在近期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據悉,華堂商場關閉十里堡店后,在北京將僅剩下豐臺北路店、亞運村店兩家百貨店以及位于三里屯的食品館。作為華堂進入中國后開出的首家店鋪,華堂商場十里堡店在該地區(qū)經營已有18年之久,在關閉望京及北苑路店時,華堂商場曾透露關店原因是經營結構調整,而此次,華堂商場方面在公告內容上對于關店原因卻只字未提。華堂有關人士表示,除了合同到期,持續(xù)虧損是導致十里堡店停止營業(yè)的原因之一。

百盛集團9月13日發(fā)布公告稱,將出售全資中國附屬公司的全部股權及相關股東債權,隨后百盛回應稱,此次售賣的只是北京太陽宮店,并沒有退出中國的打算。作為馬來西亞最大的百貨公司,百盛在中國也曾經風光一時。公開資料顯示,從2021年至2021年,百盛至少已經關閉8家門店。10月底即將關閉的太陽宮百盛,是今年在中國關閉的第四家店,也是百盛在中國關閉的第12家商場。據了解,太陽宮百盛店從2021年開業(yè)至今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

位于亞運村商圈的飄亮購物中心自2021年開業(yè)以來一直人氣不旺。購物中心由一層的百貨賣場和二層自主經營的小商鋪構成,飄亮購物中心面積2萬多平方米,但只有ONLY、拉夏貝爾等四家知名服裝品牌,其余均為不知名品牌的中小店鋪。一些不知名服裝的特賣會經常占據購物中心一樓大廳中心。近期華訊公司曾發(fā)布公告稱,將以1美元收購北京飄亮購物中心,并承擔飄亮購物中心15億元人民幣的負債。

老牌商場沒落

據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yè)零售額累計同比下降3.2%,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回落3.8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零售額同比下降1.1%,相比上年同月回落了3.7個百分點。

流通藍皮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表示,從2021年開始,中國的百貨店從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上廣開始陸續(xù)倒閉。特別是去年,倒閉潮達到相對高點。據不完全統(tǒng)計,去年大中城市(百貨店)倒閉數量在三位數,就是100家左右。而且倒閉還有幾個特點:一是從中心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蔓延;二是倒閉的不僅是中資百貨店,還有外國大牌的百貨店;第三,倒閉的趨勢還在加劇;第四,更可怕的是倒閉的不僅是大型的百貨店,中小型的也難逃厄運。

百貨店的倒閉潮直接暴露出當前商業(yè)地產面臨的困境。實際上,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熱度不減,但是這只限于住宅市場,商業(yè)地產卻是另一種景象。荊林波認為,百貨店本身的“千店一面”與當前網絡購物興盛的大趨勢是商業(yè)地產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

經營成本不斷上漲、網絡零售快速發(fā)展……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傳統(tǒng)百貨如履薄冰,打造體驗式消費的綜合購物中心,似乎成為救命稻草。在北京,金源燕莎、大悅城成為綜合購物中心的成功樣板,北京百貨大樓、翠微等老牌百貨商場,也在大幅增加餐飲、娛樂等體驗式消費業(yè)態(tài)提升客流。

業(yè)界分析,綜合購物中心能否挽救百貨業(yè)的困境,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而打造商場的獨特個性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與此同時,傳統(tǒng)百貨也迫切需要拓展電商業(yè)務,降低綜合運營成本。

撤退也是一種戰(zhàn)略

當傳統(tǒng)實體店與互聯(lián)網狹路相逢,新生力量總能以雷霆萬鈞之勢顛覆傳統(tǒng)營銷模式。手指尖的“壓網絡”取代過去的“壓馬路”已成現實,在電商呈爆炸式增長的今天,百貨店儼然淪為“試衣間”,傳統(tǒng)百貨業(yè)的地位是否已經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線下的實體店該如何革新,以求在夾縫中生存?

隨著購物中心的崛起和網購規(guī)模的擴大,以百盛、華堂為代表的傳統(tǒng)百貨商場都在經歷時代的陣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涉足百貨業(yè)的57家上市公司,77%的公司營收下降,75%的公司凈利潤下降,67%的公司營收與凈利潤雙降。

經營成本不斷上漲、網絡零售快速發(fā)展……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傳統(tǒng)百貨如履薄冰,打造體驗式消費的綜合購物中心,似乎成為救命稻草。在北京,金源燕莎、大悅城成為綜合購物中心的成功樣板,北京百貨大樓、翠微等老牌百貨商場,也在大幅增加餐飲、娛樂等體驗式消費業(yè)態(tài)提升客流。

但令人擔憂的是,購物中心化的百貨店還是會遭遇同質化局面。來自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的最新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17個大中城市已落成零售物業(yè)總存量達6120萬平方米。而全國在建購物中心項目多達323個,總建筑面積3200萬平方米,全球購物中心在建量最大的10大城市有9個在中國。

業(yè)界分析,綜合購物中心能否挽救百貨業(yè)的困境,實際效果還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