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_第1頁
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_第2頁
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_第3頁
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_第4頁
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光臨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熱烈歡迎骨科同仁精選課件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鄧友章教授精選課件一、概述頸椎病是國內中老年的一種多發(fā)病。在骨科門診該病的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年齡也有偏早的趨勢。由于癥狀復雜,病程長,嚴重者可喪失勞動力或生活能力。診斷與治療方面存在的問題也較多。常與神經科、內科、五官科有牽連。目前是國內外醫(yī)學界大力探討的一個世界性課題。精選課件(一)定義: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fā)性病理改變,刺激壓迫頸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甚至脊髓而引起的臨床癥候群稱為頸椎病。精選課件(二)對頸椎病的認識:人們對頸椎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秲冉洝分杏嘘P痹癥的記載“風、寒、濕三氣雜至,和而為痹也。其風盛者為行痹,寒氣盛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著痹”《內經·素問》篇按癥狀、部位又將痹癥分為筋痹、骨痹、脈痹、肌痹、皮痹。其中可能包括有頸椎病。精選課件

1889年gowers提出了椎體上可以長出“外生骨疣”壓迫脊髓或神經。1911年Bailey和Cesamajon報告了35例由于頸椎骨性關節(jié)炎所致的頸脊神經和脊髓壓迫癥。他們注意到了脊椎骨性關節(jié)炎中年以后極為普遍。其最初病變?yōu)樽甸g盤變薄,由此而導致椎體損傷繼發(fā)骨刺,并注意到了后方突出物可以壓迫脊髓。精選課件

1926年Elliot首先描述頸脊椎炎患者椎間孔變窄所產生的神經癥狀。1928年Stookey報告了7例硬膜外腹側“軟骨瘤”所致的脊髓壓迫癥。30年代到40年代初提出了頸椎退行性改變所致的椎間盤突出就是在20年代提出的所謂“外生骨疣”或“椎管內軟骨瘤”,并提出頸椎退變,主要是發(fā)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平均年齡53歲,這一類病變臨床可分為三類:①雙側脊髓受壓;②單側脊髓受壓;③單純神經根受壓。精選課件1948年Brain等首先將骨質增生、頸椎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臨床癥狀綜合起來,稱為頸椎病。1961年我國王維均首次對頸椎病作了一般介紹,并分析了20例非手術治療的近期療效。1975年北醫(yī)學院骨科對有關頸椎病的解剖、發(fā)病原理、臨床分型、診斷治療作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對推動國內頸椎病的研究工作起了積極作用。精選課件

人們對頸椎病是不斷地、逐步地認識過程,在治療上也是不斷變化,由非手術療法到手術治療,近幾年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療效滿意,但仍有一部分病人的問題尚得不到解決,所以需要進一步探討。精選課件(三)頸椎病的臨床特點:1、病程長,慢性發(fā)病過程;2、發(fā)病年齡大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近年來發(fā)病年齡有偏小趨勢;3、與職業(yè)有關,長期伏案工作,發(fā)病率高,如刺繡、縫紉、抄寫、電腦操作等工作;4、臨床表現復雜,與內科、五官科、神經科的疾病表現癥狀有相似之處。精選課件二、病因1、外傷后急性或明顯外傷后發(fā)病是少數<10%,如頸椎創(chuàng)傷、頸椎骨折移位或骨痂生長造成椎間孔椎管狹窄。2、慢性勞損從事單一勞動或固定一種姿勢工作產生的積勞性損傷,如刺繡、縫紉、寫作、財務、電腦操作等工作者。精選課件

頸椎活動范圍大,頸椎解剖結構復雜,頸椎負擔頭部的重量,所以骨關節(jié)及軟組織易形成慢性積累性損傷。在慢性損傷過程中肌肉、筋膜、韌帶、關節(jié)、滑膜、骨膜及小關節(jié)牽拉無菌性炎癥局部肌肉痙攣局部供血不足代謝障礙乳酸堆積鉀濃度高致瘤物質增加加重肌肉痙攣,惡性循環(huán)久之炎癥組織變性鈣化骨質增生壓迫神經或脊髓頸椎病表現。精選課件3、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fā)病理改變

頸部椎間盤由軟骨板、纖維環(huán)和髓核組成。20-30歲后椎間盤開始退變,頸椎受到慢性損傷或外傷后,椎間盤組織退型性病變開始加重,在外力作用下,慢性的纖維環(huán)向四周脫出,椎間盤厚度變窄,相應的關節(jié)韌帶松弛,頸椎穩(wěn)定性破壞,受到的應力增加,引起關節(jié)軟骨炎及關節(jié)滑膜韌帶增厚,逐漸形成骨贅等繼發(fā)性病理改變。精選課件4、先天畸形,發(fā)育因素使頸椎生物力學改變,解剖關系紊亂,頸椎退變提前。5、從生物力學看頸椎應力分布與骨質增生的關系Wollf法則早在1870年就提出:“骨在生長期間保持與作用于它之上的機械力相適應”。精選課件

近代生物力學指出:“骨骼是一種反饋控制系統(tǒng),正常情況時,骨處于最優(yōu)應力值的作用下呈平衡狀態(tài),即成骨速度與破骨速度相等,而當應力應變大于最優(yōu)值而小于適應性上限時,成骨作用處于優(yōu)勢骨質增生,加大了承受面積,從而使應力應變降低,又恢復到最優(yōu)值,相反的情況引起骨質萎縮,使應力應變上升”。精選課件這個理論指出了骨組織代謝,與所承受的應力應變有關。頸椎應力分布,C5有效應力最大,其次是C6、C4、C3、C7從實驗研究與臨床觀察骨贅形成的部位與應力水平最大的部位十分一致。精選課件三、臨床表現頸型:頸部、肩部常有疼痛、疲乏、酸脹不適、易失枕、頸部肌肉痙攣、有壓痛點、X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改變、不穩(wěn)定表現。精選課件神經根型:

系指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fā)型病理改變壓迫刺激神經根以至相應神經分布疼痛:患者頸部、一側上肢或雙上肢疼痛有時咳嗽噴嚏時加重。頸部僵硬或向健側傾斜,以緩解疼痛。頸椎后伸或向患側旋轉時疼痛加重?;蚴种嘎槟緹o力。查體是可以出現椎間孔擠壓試驗、臂叢牽拉試驗陽性。精選課件椎動脈型:

由于頸椎退變的多種因素使椎動脈迂曲、狹窄、痙攣、受壓造成椎動脈供血不足為主要癥狀的綜合癥,患者內耳、腦部供血不足,出現頭痛、眩暈(頸性眩暈)、視覺障礙(視覺中樞缺血)、可發(fā)生猝倒。癥狀常在患者頸部處于某一位置時出現。旋頸試驗可出現陽性。精選課件交感型:

由于頸椎退變尤其鉤椎關節(jié)退變在椎間孔或橫突孔處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所致,癥狀最復雜,包括眼球后疼痛、視物不清、畏光、流淚、流涕、陣發(fā)性心悸引起頸心綜合癥,潮熱、面部出汗等癥狀。精選課件脊髓型:

始于脊髓外部骨性和軟組織結構的壓迫,最終引起脊髓本身功能障礙和結構異常。原始的病變,由于椎間盤退變,反應性滑膜、韌帶肥厚,引起椎間盤周圍組織的直徑增加,椎體后緣骨贅形成向后突入椎管,減少了脊髓和它的供應血管能利用的空間。由于椎間盤變窄,相鄰椎體靠近,導致鉤椎關節(jié)和小關節(jié)壓力增大,發(fā)生骨性關節(jié)進一步減小了椎管和神經根管的空間。失去彈性的韌帶也可向內陷入椎管壓迫脊髓。精選課件脊髓型頸椎病的早期與晚期臨床表現

早期表現晚期表現1、不能輪替運動(快速變換運動減慢或不協調)痙攣2、串聯步態(tài)困難,步態(tài)蹣跚不穩(wěn)常規(guī)步態(tài)困難3、精細運動缺失(尤其上肢)明顯運動缺失4、陣攣(輕度或不連續(xù))陣攣(連續(xù))5、反射輕度亢進反射亢進明顯6、本體感覺功能下降平衡功能明顯障礙7、頸后伸狀態(tài)下Hoffman征(+)Babinski征(+)精選課件其它型:

食道型:由于頸椎椎體前緣增生直接刺激,生理曲度變化,對食管形成擠壓,牽拉,引起咽喉部疼痛,明顯異物感,吞咽困難,音啞等咽喉食道癥狀,尤以下頸段4—6椎體為明顯?;旌闲停壕哂蓄i型,神經根型,或兼有交感型或兼有椎動脈型癥狀。精選課件四、鑒別診斷(一)椎動脈型頸椎病要與美尼爾氏綜合征、內聽動脈栓塞相鑒別:美尼爾氏綜合征是由于第八對腦神經(聽神經)在內耳迷路內淋巴水腫引起的,在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情緒波動等原因發(fā)病。內聽動脈栓塞是突然發(fā)病,耳鳴、耳聾、眩暈較重、癥狀持續(xù)不減。精選課件

(二)頸椎結核:

1、發(fā)病年齡多在青少年2、有結核的中毒癥狀3、早期無上肢、肩背疼痛4、頸部畸形,腫脹,功能障礙嚴重5、X片表現椎體以破壞為主精選課件

(三)失枕(落枕)1、發(fā)病較急,多在睡覺后發(fā)生,或感冒后發(fā)生2、癥狀明顯:頸部疼痛,酸,疲乏,強痛,有難以忍受的程度3、功能障礙明顯:頸不能轉動,特別在某一體位時(轉動)疼痛加重4、通過理療、按摩,幾天以后自愈。精選課件

(四)肩周炎1、

病變在肩關節(jié)。2、

壓痛點固定部位明確。3、

不放射痛。4、

肩關節(jié)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五)頸部軟組織損傷1、

明顯外傷史。2、無明顯的神經受累表現和頸部的特殊體征。精選課件五、治療絕大多數頸椎病應采用非手術治療只有少數(主要是脊髓型)需要手術治療。頸椎病治療方法較多,常采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包括牽引、理療、按摩、休息、藥物、固定等,根據情況選擇治療方法,不是單一的方法能治療頸椎病。精選課件

1、非手術療法的基本原則(1)非手術療法是頸椎病治療的基本方法(2)非手術療法是手術療法的基礎,符合頸椎的生理解剖學基礎。(3)非手術療法應有目的,有計劃的,有一定程序的,完整的治療方案。(一)非手術療法精選課件

2、頸椎牽引療法

頸牽是一個常規(guī)而廣泛采用的一種方法,有些單純的采用此法治療頸椎病,56%病人痊愈,15%明顯好轉,此方法適用于各型頸椎病,尤其神經根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對較久的脊髓型頸椎病進行牽引,有可能加重癥狀,應慎用。精選課件頸牽的作用機制:(1)限制頸椎活動,有利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吸收。(2)解除肌痙攣,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3)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解除對神經的刺激和壓迫。精選課件(4)能松解神經根與周圍組織的粘連。(5)使扭曲于橫突孔間的椎動脈得以伸張。牽引方法:枕頜帶牽引法牽引時間: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鐘重者可行持續(xù)牽引每日6-8小時精選課件牽引重量:3-4kg開始逐漸至5-6kg,根據性別、年齡、體質等因素隨時調整重量。牽引體位:可取坐位或仰臥位,頸部,輕度前曲25°左右。牽引療程:1-2療程或更長之間休息幾天。(10天為一療程)精選課件3、理療理療機制:(1)消除神經根及周圍組織炎性水腫。(2)改善脊髓神經根及頸部的血供和營養(yǎng)狀態(tài)。(3)緩解頸部肌肉痙攣,增強牽引效果。(4)延緩或減輕椎間關節(jié)、關節(jié)囊、韌帶鈣化過程。精選課件常用方法:(1)紅外線、TDP輻射機照射(2)高頻電療法:超短波,短波等通過深部電熱作用改善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組織血循環(huán)。(3)石臘療法:利用加熱后的石臘敷貼于患處,組織受熱后局部血管擴張,循環(huán)加速,細胞通透性增加,促進水腫吸收。精選課件4、按摩(1)手法操作要輕柔忌粗暴。(2)對脊髓型頸椎病,關節(jié)不穩(wěn)定者,要慎用。(3)對食管壓迫型不宜采用。(4)操作后加重者不宜采用。精選課件

操作要點:每日或間日一次,從患側頸部到肩部進行按摩推拿、點穴、提彈等手法,以達到舒筋活絡,氣血流暢的目的,頸部的旋轉動作應慎重。常用的手法:推、拿、按、摩、柔、滾、理、分、點、彈、搬等手法。精選課件

頸椎病的中藥內治可分為辨證治療和辨病治療兩大類。1、辨證治療(1)痹阻型:

治宜蠲痹通絡,方用蠲痹湯(當歸、黃芪、羌活、姜黃、赤芍防風、甘草)加減。(二)中藥內治精選課件項背痛者加葛根、靈仙;頭痛加白芷、蒿本;肌肉發(fā)硬者加防已、白芍、木瓜;肢體沉重者加蒼術、鹿銜草;手麻加天麻、桐皮、靈仙。(2)眩暈型:風邪阻絡者,治宜祛風止眩,方用自擬刺藜防風湯(刺蒺藜、防風、蔓荊子、鉤藤、天麻、茯苓、法夏、澤瀉)加減。痰濁中阻者,治宜除濕化痰,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精選課件(3)癱瘓型:

治宜祛瘀通絡、活血養(yǎng)筋,方用自擬活血通絡湯(當歸、丹參、川芎、雞血藤、葛根、黃芪、桃仁、地龍、土鱉蟲)加減。2、辨病治療(1)神經根型:

葛根湯加味治療。精選課件(2)椎動脈型或交感型:

桃紅四物湯加丹參、葛根等治療。(3)脊髓型:

早期用桃紅四物湯加黃芪、桂枝、雞血藤、地龍等治療;中后期用活絡效靈丹(當歸、丹參、乳香、沒藥)加葛根、雞血藤、土鱉蟲、地龍等治療。精選課件(三)關于休息問題對于各型頸椎病患者的急性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