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診法四診的概念:即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兜は姆ā罚骸坝鋬?,當以觀乎外;診于外者,斯以知其內。蓋有諸內者形諸外。四診合參:
望聞問切各有其獨特作用,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在臨床運用時,必須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即所謂四診合參。
第一節(jié)望診一、全身望診主要是望病人的精神、面色、形體、姿態(tài)等整體表現(xiàn),從而對病性的寒熱虛實,病情的輕重緩急形成總體的認識。望神1.得神(有神)【含義】得神是精充氣足神旺的表現(xiàn)?!九R床特征及機理】神志清晰,面色榮潤,含蓄不露,表情自然,語言清晰正確——心的精氣充足兩目靈活,明亮有神,反應靈敏,動作協(xié)調靈活,體態(tài)自如——肝腎的精氣充足肌肉不削,呼吸平穩(wěn)——肺脾的精氣充足【臨床意義】
健康人的表現(xiàn),為精氣充盛,體健神旺,機體功能正常,為無病之象。雖病而精氣未衰,病輕易治易愈,即使病情在某些方面較重,亦較易治愈,無論新病、痼疾預后亦多良好。有神面色浮紅而清、明潤而散;鼻旁有紅色瘀點,目眥微黃,目光炯炯新?。魂栕C;熱證;輕病
風熱皮疹。外感風熱,客于肌膚。(過敏性皮炎)2.少神(神氣不足)【含義】是精氣不足,神氣虛弱的表現(xiàn)。
【臨床特征】精神不振,思維遲鈍,面色少華,暗淡不榮—心的精氣不足肌肉松軟,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微—肺脾的精氣不足兩目晦滯,目光乏神,動作遲緩——肝腎的精氣不足【臨床意義】
精氣輕度不足,機體功能較弱,多見于輕病,疾病恢復期或體弱者。為虛證,尤其是臟腑虛證。少神1目精生光,稍有靈活,面有血色病例:經治療好轉后的神色
少神2-虛證目無神采,精神萎靡,面色蒼白,下頦青黑,沉濁色微久病氣虛陽虛;氣血雙虧;思傷心脾陽虛胃脘痛。脾陽不振,肝木乘脾(十二指腸潰瘍)
少神3-虛證目光呆滯,眼瞼下垂,面色淡黃,沉微而散,頭發(fā)作穗脾氣虛弱;氣血雙虧瞼廢。脾氣虛弱(重癥肌無力)中醫(yī)診斷學3.失神(無神)(1)精虧神衰之失神:【含義】是精虧氣損神衰的表現(xiàn)。
【臨床特征】精神萎靡,意識模糊,面色無華,晦暗暴露,表情淡漠或呆板,語言錯亂——心的精氣衰敗兩目晦暗,目無光彩,瞳仁呆滯,動作艱難,或呈強迫體位,反應遲鈍,手撒尿遺——肝腎的精氣衰敗呼吸氣微或喘促,骨枯肉脫,形體羸瘦(大肉已脫)——肺脾的精氣衰敗
【臨床意義】精氣大傷,機能衰減,多見于慢性久病、重病、正虛之人,屬病重,為虛證,預后不良。(2)邪盛神亂之失神:【含義】是邪盛神亂的表現(xiàn)?!九R床表現(xiàn)及機理】神昏譫語,循衣摸床,撮空理線——邪氣亢盛,熱擾神明,邪陷心包;或卒倒神昏,兩手握固,牙關緊急——肝風夾痰蒙蔽清竅,阻閉經絡?!九R床意義】
機體功能嚴重障礙,氣血津液失調,多見于急病、新病、邪實之人,為實證,亦屬病重。必須積極救治,否則預后不良。失神1兩眼發(fā)直,目無神采;面容瘦削,萎黃晦暗,夭然不澤,口唇眼窩發(fā)黑。脾腎俱衰;氣血雙虧;陰精耗傷;陽氣不振。虛損。脾腎俱衰,氣血耗竭。(風濕性心臟病,腦栓塞)
失神2目陷睛迷,雙瞼下垂露睛;面色黧黑,沉濁而甚;口開不閉,呼之不應;表情呆板,項強痙攣精氣衰竭;神志昏迷;預后不良風痰發(fā)痙;精氣衰竭,肝風挾痰,迷于心竅失神3兩目呆滯,目陷睛迷,口開不閉,表情呆板,面容消瘦,色雖不華,尚較明潤。陰陽俱衰,病重失神。仍屬善色。虛癆發(fā)痙。肝腎不足,陰陽俱衰。(高度營養(yǎng)不良原因待查;震顫麻痹;泌尿系感染;股骨頸骨折)失神4--目暗睛迷目不欲睜,暗淡無光,神志不清,面色蒼白,消瘦口開。
陰陽俱衰,氣血雙虧
腦血栓形成,風中臟腑
4.假神【含義】久病、重病之人,精氣本已極度衰竭,而突然出現(xiàn)某些神氣暫時“好轉”的虛假表現(xiàn)?!九R床特征】
神志——本已神昏或精神極度萎靡,突然神識似清,或精神轉佳,想見親人。目光——原本目光暗睛迷或瞳仁呆滯,突然目似有光,但卻浮光外露。面色——本為面色枯槁晦暗或面色蒼白無華,卻一時面似有華,但為兩顴泛紅如妝。語言——原本語聲低微,時斷時續(xù),少氣懶言,突然言語不休,但語言多簡單重復,并且精神煩躁不安。食欲——本來毫無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顒印旧眢w沉重難移,忽思起床活動,但并不能自己轉動。
【臨床意義】
臟腑精氣極度衰竭,正氣將脫,陰不斂陽,虛陽外越,陰陽即將離決所致,古人比作“回光返照”或“殘燈復明”,常是危重病人臨終前的征兆。
【假神的特點】
1.突然性
2.短暫性
3.局限性假神--病危面色蒼白沉濁,忽然微有紅潤;周身大肉已脫,腹大青筋氣喘,突然目光有神,言語響亮。鼻出血血跡未干“回光返照,殘燈復明”陰不斂陽,虛陽浮越;預后不良臌脹。癥積日久,精氣衰竭,虛陽浮越。(肝硬變并發(fā)肝癌)原來面色十分晦暗,突然在顴頰部泛現(xiàn)紅色,稱為“戴陽”,是垂危患者臨終前出現(xiàn)的假神。提示正氣衰竭,陰不斂陽,虛陽浮越。圖為白血病患者臨終前的面色表現(xiàn)假神即戴陽望色常色
即指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時面部無病的色澤?!凹t黃隱隱,明潤含蓄”。
(1)主色:凡與生俱來.一生基本不變的面色,稱主色。
(2)客色:凡因季節(jié)氣候、地理環(huán)境、生活條件等改變而發(fā)生相應變化的面色,稱客色。
病色:指人體在疾病狀態(tài)時發(fā)生異常改變的面部色澤。(1)善色:面色光明潤澤為善色。(2)惡色:面部枯槁晦暗者為惡色。
望形態(tài)形態(tài):望形體和姿態(tài)姿態(tài):指病人的行、走、坐、臥、立等體態(tài)二、局部望診
在全身望診的基礎上對病人的某些局部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從而幫助了解整體的病變。
望頭
望發(fā)望目望耳望鼻望唇、齒
望咽喉舌診望舌: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由胃氣所生。正常舌象:是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干濕適中的白苔,“淡紅舌、薄白苔”。其舌質為:淡紅明潤,胖瘦適中,柔軟靈活其舌苔為:薄白均勻,干濕適中,不粘不膩,揩之不去。正常舌象淡紅舌/薄白苔舌與臟腑經絡的關系:人體五臟六腑主要通過經絡經筋的循行與舌聯(lián)系起來舌診的臨床意義:判斷正氣的盛衰辨病位深淺區(qū)別病邪的性質推斷病勢的進退測知病情的預后
望舌質
1.舌色
舌色——舌質的顏色。有淡紅、淡白、紅、絳、青紫五種。舌色的舌象特征及臨床意義歸納表舌色舌象特征病位臨床意義淡紅舌
舌色淡紅潤澤、白中透紅表、臟
正常人(氣血調和)外感病表證初期,內傷病病輕位淺淡白舌
比正常舌色淺淡,白多紅少臟
舌淡白而瘦薄——氣血兩虛舌淡白而胖嫩——陽虛淡白舌
【舌象特征】較正常舌色淺淡,甚至全無血色者為淡白舌?!九R床意義】主氣血兩虛證,陽虛證。淡白舌中醫(yī)診斷學淡白胖舌中醫(yī)診斷學淡白瘦舌中醫(yī)診斷學淡白舌鑒別
舌淡白瘦薄,多屬氣血兩虧舌淡白胖嫩、濕潤,多為陽虛、寒證
中醫(yī)診斷學舌色的舌象特征及臨床意義歸納表舌色
舌象特征
病位臨床意義紅舌
較正常舌色紅,甚至呈鮮紅色
血(陰分)
舌色稍紅,或僅舌邊尖略紅——外感風熱表證初起舌紅,有苔——實熱證(氣分熱甚;臟腑陽熱亢盛)
舌體小,舌鮮紅少苔,或有裂紋,或紅光無苔——陰虛證
絳舌
較紅舌顏色更深,或略帶暗紅色
血(陰分)
舌絳有苔——里熱亢盛證(溫熱病營血熱盛;臟腑內熱熾盛)
舌絳少苔或無苔,或有裂紋——陰虛火旺證(久病陰虛火旺;熱病后期陰液耗損)
紅舌
【舌象特征】較淡紅舌為深,甚至呈鮮紅色者為紅舌
【臨床意義】主熱證
舌鮮紅起芒刺,舌苔黃厚舌紅有裂紋,少苔或無苔紅舌鑒別舌鮮紅有裂紋,少苔或無苔,則屬虛熱證舌鮮紅起芒刺,舌苔黃厚,多屬實熱證中醫(yī)診斷學絳舌【舌象特征】較紅舌色更深者為絳舌【臨床意義】1.熱入營血2.陰虛火旺3.血瘀
舌絳或有芒刺舌絳少苔(血瘀)絳舌鑒別舌絳少苔而津潤,多為血瘀舌絳或有裂紋,少苔或無苔,為陰虛火旺
舌絳或有芒刺,為熱入營血舌色的舌象特征及臨床意義歸納表舌色舌象特征病位臨床意義青紫舌
全舌呈現(xiàn)紫色,或局部呈現(xiàn)青紫斑點。主血氣瘀滯淡紫舌(舌淡而泛現(xiàn)青紫)紫紅舌(舌紅而泛現(xiàn)紫色)絳紫舌(舌絳而泛現(xiàn)紫色)斑點舌(舌體局部出現(xiàn)青紫色斑點,大小不等,不高于舌面)臟、血(陰分)舌淡紫而濕潤——陰寒內盛,血行凝滯;陽氣虛衰,血脈瘀滯舌紫紅、絳紫而干枯少津——熱毒熾盛,內入營血,氣血壅滯全舌青紫——全身性血行瘀滯
舌有紫色斑點——局部血瘀舌色淡紅中泛現(xiàn)青紫——肺氣壅滯;肝郁血瘀;氣虛血瘀;先天性心臟病;某些藥物、食物中毒紫舌
【舌象特征】舌質色紫【臨床意義】1.熱盛血滯2.寒凝血瘀
中醫(yī)診斷學紫舌干枯少津,屬熱盛傷津、氣血壅滯中醫(yī)診斷學淡紫或青紫濕潤,為寒凝血瘀紫舌鑒別紫舌干枯少津,屬熱盛傷津、氣血壅滯淡紫或青紫濕潤,為寒凝血瘀中醫(yī)診斷學舌色主病鑒別類型舌色主病淡白舌較正常淡虛證:氣血兩虛寒證:陽氣虛、陰寒盛紅舌較正常紅實熱證:熱毒傷津虛熱證:陰虛內熱絳舌比紅色深實熱證:熱毒熾盛虛熱證:陰虛火旺青紫舌紫而干枯少津熱證:熱毒熾盛、陰液耗損青紫濕潤寒證:寒盛血瘀紫有斑點血瘀證:瘀血之征舌色小結舌色變化時的病位以臟為主,在主病方面著重于區(qū)別虛實寒熱,一般舌色愈淡,正氣愈虛,如淡白舌。在紅絳紫舌中,紅的顏色愈深,病情愈重,如紅舌主熱、絳舌主熱甚、紅紫或絳紫為熱極。2舌形舌形——是指舌質的形狀。包括老嫩、胖瘦、點刺、裂紋、齒痕等方面的特征。舌形主病鑒別舌形的舌象特征及臨床意義歸納表舌形舌象特征臨床意義老、嫩舌蒼老舌舌質紋理粗糙或皺縮,堅斂而不柔軟,舌色較暗實證嬌嫩舌舌質紋理細膩,浮胖嬌嫩,舌色淺淡虛證胖、瘦舌胖大舌舌體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滿口舌淡胖大——脾腎陽虛,水濕內停舌紅胖大——脾胃濕熱;痰熱內蘊;濕熱酒毒腫脹舌舌體腫大滿嘴,甚至不能閉口,不能縮回舌腫脹色紅絳——心脾熱盛,熱毒上壅舌局部青紫腫脹——先天性舌血管瘤瘦薄舌舌體比正常舌瘦小而薄舌體瘦薄而色淡——氣血兩虛舌體瘦薄而色紅絳干燥——陰虛火旺老、嫩舌【特征】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蒼老為老舌
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腫嬌嫩為嫩舌
【意義】老舌不論苔色如何,多屬實證
嫩舌不論苔色如何,多屬虛證
老舌中醫(yī)診斷學嫩舌中醫(yī)診斷學老嫩比較老舌主實證嫩舌主虛證中醫(yī)診斷學胖大舌
【舌象特征】舌體較正常舌增大,伸舌滿口的為胖大舌
【臨床意義】1、陽虛水濕內停,2、或濕熱內蘊
舌淡白胖嫩,苔水滑,為脾腎陽虛,水濕內停(左)舌紅而胖大,苔膩者,屬濕熱蘊結(右)舌紅而胖大,苔膩中醫(yī)診斷學舌淡白胖嫩,苔水滑中醫(yī)診斷學胖大舌比較舌淡白胖嫩,苔水滑,為脾腎陽虛,水濕內停舌紅而胖大,苔膩,屬濕熱蘊結中醫(yī)診斷學腫脹舌
【舌象特征】舌體胖大,甚至腫脹滿口,不能回縮,為腫脹舌。【臨床意義】心脾熱盛、中毒。
舌紅而腫脹,甚伴有疼痛,是心脾熱盛舌體胖大,甚至腫脹中醫(yī)診斷學瘦薄舌【舌象特征】舌體比正常瘦小而薄,稱為瘦薄舌。【臨床意義】1氣血兩虛,2陰虛火旺舌色淡而瘦薄,多是氣血兩虛(左)
舌紅絳干燥而瘦薄者,多屬陰虛火旺津傷(右)
舌色淡而瘦薄舌紅絳干燥而瘦薄瘦薄舌比較舌色淡而瘦薄,多是氣血兩虛舌紅絳干燥而瘦薄者,屬陰虛火旺津傷舌形的舌象特征及臨床意義歸納表舌形
舌象特征
臨床意義點、刺舌
點(星)舌
突起于舌面的紅色或紫紅色星點。紅星舌(大者為星);紅點舌(小者為點)
臟腑熱極,或為血分熱盛;點刺愈多,邪熱愈甚;點刺出現(xiàn)的部位,可區(qū)分熱在何臟;點刺紅的顏色愈深,病情愈重,病位愈深
芒刺舌
舌乳頭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紅色或黃黑色點刺
裂紋舌
舌面上出現(xiàn)各種形狀的裂紋、裂溝,溝裂中并無舌苔覆蓋
舌紅絳而有裂紋——熱盛傷津;陰液虧損
舌淡白而有裂紋——血虛不潤
舌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兼見裂紋——脾虛濕侵
生來舌面上就有較淺的裂溝、裂紋,裂紋中一般有苔覆蓋,無不適感覺——先天性舌裂
齒痕舌
舌體邊緣有牙齒壓迫的痕跡
舌淡胖大而潤,舌邊有齒痕——寒濕壅盛;陽虛水濕內停
舌質淡紅而舌邊有齒痕——脾虛或氣虛
舌紅而腫脹滿口,舌有齒痕——濕熱痰濁壅滯
舌淡紅而嫩,舌體不大而邊有輕微齒痕——先天性齒痕舌,病中見之示病情較輕,小兒或氣血不足者多見點是指鼓起舌面的紅色、白色、或黑色星點。皆為熱毒熾盛之象。紅點為溫熱入血,或熱毒乘心;白點為脾胃熱毒;黑點為血中熱甚,氣血壅滯。
點舌
芒刺舌
刺是指舌乳頭高起突起舌面,形成小芒刺,為邪熱亢盛所致。
中醫(yī)診斷學裂紋舌
【舌象特征】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呈縱形、井形、爻字形、腦回狀等各種形態(tài)的明顯溝裂,稱為裂紋舌。
【臨床意義】1.熱盛傷陰2.血虛不潤3.脾虛濕浸
舌紅絳有裂紋,屬熱盛傷陰裂紋舌比較舌紅絳有裂紋,屬熱盛傷陰舌淡白有裂紋為血虛不潤舌淡白胖嫩,邊有齒痕,有裂紋中醫(yī)診斷學齒痕舌【舌象特征】舌體邊緣有牙齒壓迫的痕跡,稱為齒痕舌或齒印舌?!九R床意義】1.脾虛
2.濕盛
3.濕熱痰濁蘊盛舌淡紅而有齒痕,多是脾虛、氣虛舌淡白濕潤有齒痕,多為寒濕壅盛齒痕舌比較
舌淡紅可見于脾虛
舌淡白濕潤可見于濕盛舌紅而腫脹滿口可見于濕熱痰濁蘊盛光滑舌
【舌象特征】
舌面光滑無苔,光潔如鏡,稱為光滑舌,也叫“鏡面舌”。
【臨床意義】1.胃氣大傷,2.胃陰枯竭舌紅絳而光滑,是胃腎陰竭中醫(yī)診斷學光滑舌比較舌紅絳而光滑是胃陰枯竭舌淡白而光滑是胃氣大傷中醫(yī)診斷學瘀斑(點)【舌象特征】舌面上可見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一的青紫色或紫黑色斑點或斑塊,不突出于舌面,稱為瘀點或瘀斑。
【臨床意義】血瘀或熱入營血中醫(yī)診斷學瘀斑(點)外感熱病舌見瘀斑,為熱入營血內傷雜病舌見瘀斑,為血瘀之征舌下絡脈粗張
【舌象特征】舌系帶兩側可見兩條較粗的青紫色脈絡,即舌下絡脈粗張。
【臨床意義】氣滯血瘀。舌下絡脈色紫黑、曲張、粗大隆起等均為血瘀之征。
舌形主病鑒別類型形之特征主病老舌舌質紋理粗糙或皺縮,堅斂而不柔軟,舌色較暗者,為蒼老舌多見于實證嫩舌舌質紋理細膩,浮胖嬌嫩,舌色淺淡者,為嬌嫩舌多見于虛證胖大較正常舌體胖大,分為胖嫩、腫脹胖嫩舌:陽虛證、寒證、濕證腫脹舌:熱證、中毒瘦薄舌體瘦小而薄氣血兩虛-色淡、陰虛火旺證-色紅絳干燥芒刺舌面乳頭高起,摸之棘手熱邪亢盛裂紋舌有裂紋熱盛傷陰、陰液虧虛、血虛證、脾虛濕浸齒痕舌邊見牙齒痕跡脾虛證、寒濕證、陽虛濕停證光滑舌面光滑無苔,干燥無津陰液枯竭3.舌態(tài)望舌苔含義——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層苔狀物,由脾胃之氣蒸化胃中食濁而產生。正常舌苔——薄白均勻,干濕適中,不滑不燥,緊貼舌面上,與舌質如同一體,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病理舌苔——多為胃氣挾邪氣上蒸而成,因患者胃氣有強弱,病邪有寒熱,故可形成各種不同的病理性舌苔。內容——望舌苔要注意苔質和苔色兩方面的變化。意義——望舌苔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質,病位的深淺,邪正的盛衰。1.苔質苔質——舌苔的質地、形態(tài)。內容——舌苔的厚薄、潤燥、膩腐、剝落、真假等。中醫(yī)診斷學各種苔質的舌象特征及臨床意義歸納表苔質舌象特征臨床意義薄、厚苔
以見底,不見底為標準
薄苔(見底苔)——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質
正常舌苔,外感病表證初起;內傷病病情較輕
苔之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氣之深淺,病情的輕重,病勢的進退。舌苔的厚薄轉化,一般以漸變?yōu)榧?,突變?yōu)閮础Lτ杀∞D厚——邪氣漸盛;表邪入里—為病進;薄苔突然增厚——邪氣極盛,迅速入里;苔由厚轉薄,或舌上復生薄白新苔——正氣勝邪;內邪消散外達,為病退;苔驟然消退,舌上無新生舌苔——正不勝邪;胃氣暴絕
厚苔(不見底苔)——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質
里證、痰濕證、食積證、里熱證
厚、薄苔[舌象特征]透過舌象能隱約見到舌體的為“薄苔”,不能見到舌體的為“厚苔”
[臨床意義]舌苔的厚薄可測邪氣之深淺。
薄苔主外感表證,或內傷輕??;厚苔主邪盛入里,或痰飲、濕濁、食積。
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診斷學厚、薄苔比較
厚、薄苔以見底不見底為標準薄苔厚苔中醫(yī)診斷學各種苔質的舌象特征及臨床意義歸納表苔質
舌象特征
臨床意義
潤、燥苔
潤苔——舌苔潤澤有津,干濕適中,不滑不燥
正常舌苔;有病而體內津液未傷。如風寒表證、濕證初起、食滯、瘀血
苔之潤、燥主要反映體內津液的盈虧和輸布情況。舌苔由潤變燥,表示熱重津傷,或津失輸布舌苔由燥轉潤,主熱退津復,或飲邪始化
滑苔——舌面水分過多,伸舌欲滴,捫之濕滑
水濕之邪內聚如痰飲、主濕;陽虛
燥苔——舌苔干燥,捫之無津,甚則舌苔干裂
體內津液已傷或痰飲、瘀血內阻,陽氣被遏,津液失布
糙苔——苔質粗糙,捫之礙手
糙苔可由燥苔進一步發(fā)展而成
潤、燥苔[舌象特征]舌面潤澤有津,干燥適中為“潤苔”;舌面水分過多,捫之濕而滑利,甚者伸舌涎流欲滴,為“滑苔”;望之干枯,捫之無津者,為“燥苔”;甚者顆粒粗燥如砂石,捫之糙手,稱“糙苔”。[臨床意義]舌苔的潤燥可了解津液的盈虧與輸布。潤苔見于正常舌象,病中說明津液未傷,或熱入營血;滑苔主寒證、濕證;
燥苔主熱盛傷津,陰液虧耗,陽虛氣不化津;糙苔主熱極。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診斷學潤、燥苔比較1、“潤苔”2、“滑苔”3、“燥苔”“糙苔”中醫(yī)診斷學各種苔質的舌象特征及臨床意義歸納表苔質
舌象特征
臨床意義
膩、腐苔
膩苔——苔質致密,顆粒細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膩之狀,中間厚邊周薄,緊貼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脫
痰濁、食積苔薄膩;膩而不板滯——食積;脾虛濕困。苔白膩而滑——痰濁、寒濕。舌苔黏膩而厚,口中發(fā)甜——脾胃濕熱。苔黃膩而厚——痰熱、濕熱、暑濕。
苔之膩、腐主要測知陽氣與濕濁的消長。膩苔——濕濁內蘊,陽氣被遏,濕濁痰飲停聚舌面。腐苔——陽熱有余,蒸騰胃中穢濁之邪上泛,聚積舌面
腐苔——苔質疏松,顆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邊中皆厚,揩之易去病中腐苔漸退,續(xù)生薄白新苔——正氣勝邪,是病邪消散;若腐苔脫落,不能續(xù)生新苔——病久胃氣衰敗,屬于無根苔膿腐苔——舌上黏厚一層,有如瘡膿內癰或邪毒內結,為邪盛病重
腐、膩苔[舌象特征]腐苔:苔質顆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揩之可去。膩苔:苔質顆粒細膩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脫,上面罩一層油膩狀粘液。
[臨床意義]舌苔的腐膩可知陽氣與濕濁的消長。腐苔主痰濁、食積,為陽熱有余;膩苔主痰濁、食積、濕濁等,為濕濁內蘊,陽氣被遏。
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診斷學腐、膩苔比較腐苔白膩黃膩各種苔質的舌象特征及臨床意義歸納表苔質
舌象特征
臨床意義
剝(落)苔
舌面本有舌苔,疾病過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脫落,脫落處光滑無苔而可見舌質.根據舌苔剝脫的部位和范圍大小不同,可分為:前剝苔——舌前半部苔剝脫;中剝苔——舌中部苔剝脫;根剝苔——舌根部苔剝脫;花剝苔——舌苔多處剝脫,舌面僅斑駁殘存少量舌苔;雞心苔——舌苔周圍剝脫,僅留中心一小塊;地圖舌——舌苔不規(guī)則地剝脫,邊緣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圖,部位時有轉移;鏡面舌——舌苔全部剝脫,舌面光潔如鏡)類剝苔——舌苔剝脫處,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質顆粒,或舌乳頭可見
胃氣不足,胃陰枯竭或氣血兩虛,亦是全身虛弱的征象。
1.剝苔的范圍大小,與氣陰或氣血不足程度相關。部分剝苔較輕,光剝如鏡最為嚴重(鏡面舌色紅絳——胃陰枯竭,胃乏生氣之兆——陰虛重證;舌色huang白如鏡,甚則毫無血色——營血大虛,陽氣虛衰——病重難治)2.剝脫部位,與舌面臟腑分布相應(前剝——肺陰不足;舌苔中剝——胃陰不足;根剝——腎陰枯竭)3.剝苔要與舌色結合判斷(舌紅苔剝——陰虛;舌淡苔剝——血虛或氣血兩虛)4.苔之剝(落)不僅能測知胃氣、胃陰的存亡,亦可反映邪正盛衰,判斷疾病的預后。一般舌苔從全到剝,是胃的氣陰不足,正氣漸衰的表現(xiàn);舌苔剝脫后,復生薄白之苔,為邪去正勝,胃氣漸復之佳兆
先天性剝苔——與生俱來,其部位常在舌面中央人字溝之前,呈菱形,先天發(fā)育不良中醫(yī)診斷學剝落苔[舌象特征]舌苔全部剝落,舌面光潔如鏡,稱“光剝苔”;舌苔部分剝落,剝脫處光滑無苔,稱“花剝苔”;舌苔剝落呈地圖狀,邊緣凸起,稱“地圖舌”。
[臨床意義]
舌苔的剝落可測胃氣,胃陰的存亡。光剝苔主胃氣大傷,胃陰枯竭;花剝苔主胃氣陰兩傷。淡紅花剝舌中醫(yī)診斷學舌苔全部剝落中醫(yī)診斷學舌苔部分剝落中醫(yī)診斷學舌苔剝落呈地圖狀中醫(yī)診斷學剝落苔比較“光剝苔”“花剝苔”“地圖舌”淡紅花剝舌中醫(yī)診斷學各種苔質的舌象特征及臨床意義歸納表苔質
舌象特征
臨床意義偏、全苔
全苔——舌苔遍布舌面
病中見全苔,主邪氣散漫,多為濕痰阻滯之征偏苔——舌苔僅布于前、后、左、右之某一局部
舌苔偏于某處,常示舌所分候的臟腑有邪氣停聚
真、假苔
以有根無根為標準
真苔(有根苔)——舌苔緊貼于舌面,刮之難去,刮后仍留有苔跡,不露舌質,舌苔像從舌體上長出
辨別疾病的輕重、預后有重要意義
病之初期、中期,真苔且厚——胃氣壅實,病較深重;久病見真苔——胃氣尚存假苔(無根苔)——舌苔不緊貼舌面,不像舌所自生而似涂于舌面,苔易刮脫,刮后無垢而舌質光潔
新病出現(xiàn)假苔——邪濁漸聚,病情較輕;久病出現(xiàn)假苔——胃氣匱乏,不能上潮,病情危重;舌面上浮一層厚苔,望似無根,刮后卻見已有薄薄新苔——疾病向愈的善候
偏、全苔偏苔應與剝苔相鑒別,偏苔為舌苔分布上的病理現(xiàn)象,并非剝苔之本來有苔而剝落,以致舌苔顯示偏于某處。若因一側牙齒脫落,摩擦減少而使該側舌苔較厚者,亦與病理性偏苔有別。
中醫(yī)診斷學真假苔
[舌象特征]“真苔”:舌苔堅斂著實,緊貼舌面,刮之難去,為有根苔;“假苔”:苔不著實,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為無根苔。
[臨床意義]真苔主實證,為胃氣尚存;假苔主虛證,為胃氣虛衰。
中醫(yī)診斷學消長[舌象特征]消是舌苔由厚變薄,由多變少地消退,長是舌苔由無到有,由薄變厚地增長。[臨床意義]舌苔由少變多,由薄變厚,是邪氣漸盛,主病進;舌苔由厚變薄,由多變少是正氣漸復,主病退;舌苔由無而漸生薄苔,說明胃氣漸復。中醫(yī)診斷學2.苔色含義——舌苔的顏色。內容——苔色的變化主要有白苔、黃苔、灰黑苔。望診要點——苔色在臨床上可單獨出現(xiàn),亦可相兼出現(xiàn)。各種苔色變化需要同苔質、舌色和舌的形態(tài)變化結合起來綜合分析。苔色白苔:1.表證2.寒證3.亦可見于熱證。黃苔:主熱證、里證。
灰苔:里熱證、寒濕證。黑苔:熱極、寒盛。各種苔色的舌象特征及主證歸納表苔色
舌象特征
主證
臨床應用
白苔
薄白苔——苔白而薄,透過舌苔可看到舌體
正常舌苔;表證;寒證;濕證;里證;亦見于熱證苔薄白而潤——正常舌象;表寒證苔薄白而干——表熱證
苔薄白而潤——里證病輕;陽虛內寒苔薄白而滑——脾腎陽虛,水濕內停
厚白苔——苔白而厚,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體
苔白厚膩——濕濁;痰飲、食積苔白厚而干——痰濁濕熱內蘊;積粉苔(苔白如積粉,捫之不燥)——瘟疫;內癰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熱傷津,陰液虧損白苔[舌象特征]舌面上有一層白色的苔垢
[臨床意義]1、表證、2、寒證。3、亦可見于熱證。舌苔薄白屬表證,常見于外感疾病初起;舌淡苔白濕潤,是里寒證或寒濕證苔白如積粉,堆積舌面,捫之不燥,為“積粉苔”,多屬熱證,見于瘟疫或內癰。
白苔比較苔白如積粉,堆積舌面,捫之不燥,為“積粉苔”,多屬熱證,見于瘟疫或內癰?!胺e粉苔”舌苔薄白屬表證,常見于疾病初起舌淡苔白濕潤,是里寒證或寒濕證舌紅苔白是里熱證中醫(yī)診斷學各種苔色的舌象特征及主證歸納表苔色
舌象特征
主證
臨床應用
黃苔
淡黃苔(微黃苔)——苔呈淺黃色,多由薄白苔轉化而來深黃苔(正黃苔)——苔色黃而深厚焦黃苔(老黃苔)——正黃色中夾有灰黑色苔
熱證、里證有程度相關(苔色愈黃,熱邪愈甚;淡黃苔為熱輕,深黃苔為熱甚,焦黃苔為熱極);部位相關;苔質相應的特點
黃白相兼
由白苔轉為者——外感表證處于化熱入里,表里相兼階段
由黃苔轉為者——邪氣欲解之兆,在內傷雜病中,為痰飲內伏,胃中有熱
薄黃苔——熱勢輕淺,風熱表證,或風寒化熱入里
黃糙苔(苔黃而干燥,甚至苔干而硬,顆粒粗大,捫之糙手)
邪熱傷津,燥結腑實之證
黃瓣苔(苔黃而干澀,中有裂紋如花瓣狀)
焦黃苔(黃黑相兼,如燒焦的鍋巴)
黃膩苔(黃苔而質膩)——濕熱或痰熱內蘊;食積化腐
黃滑苔(苔淡黃而潤滑多津)——陽虛寒濕之體,痰飲聚久化熱;氣血虧虛,復感濕熱之邪
黃苔[舌象特征]舌面上有一層黃色的苔垢。
[臨床意義]里證、熱證;
舌苔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結;舌淡胖嫩苔淺黃濕潤者,多為陽虛水濕不化。
黃苔比較舌苔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結舌淡胖嫩苔淺黃濕潤者,多為陽虛水濕不化。各種苔色的舌象特征及主證歸納表苔色
舌象特征
主證
臨床應用
灰黑苔
灰苔——苔色淺黑。黑苔——苔色深灰?;姨εc黑苔只是顏色淺深之差別,故常并稱為灰黑苔
里寒、里熱之重證有苔色深淺與疾病程度相應(黑色越深,病情越重);苔質的潤燥是判斷寒熱屬性的關鍵的特點
舌邊舌尖部見白膩苔,而舌中舌根部出現(xiàn)灰黑苔,舌面濕潤——陽虛寒濕內盛;痰飲內停
舌邊舌尖見黃膩苔,而舌中為灰黑苔——濕熱內蘊,日久不化
苔焦黑干燥,舌質干裂起刺——無論是外感內傷,均為熱極津枯
霉醬苔(苔黃黑)——濕濁宿食,積久化熱;濕熱夾痰
中醫(yī)診斷學灰苔[舌象特征]舌面上罩有一層淺黑色的苔垢。
[臨床意義]里熱證、寒濕證。苔灰而干,多屬里熱證,見于外感熱病或陰虛火旺。苔灰而潤,見于痰飲、寒濕。
中醫(yī)診斷學黑苔[舌象特征]舌面上罩有一層黑色苔垢。黑苔多為灰苔或焦黃苔發(fā)展而來。
[臨床意義]熱極、寒盛。苔黑滑潤,為寒盛陽衰。苔黑燥裂,為熱盛津枯。
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診斷學灰黑苔苔灰黑而干,多屬里熱證,見于外感熱病或陰虛火旺
苔灰而潤,見于痰飲、寒濕。中醫(yī)診斷學苔色主病鑒別
苔色病位主病其它舌診白表、里表證:表寒或表熱苔潤或苔少津(干)里寒證苔濕潤里熱證積粉苔黃熱、里里熱證苔干少津陽虛寒濕,郁久化熱舌淡胖嫩、苔黃潤灰里里熱苔干燥寒濕苔滑潤黑里熱極苔干燥寒盛苔潤滑望苔色小結舌苔變化的部位,除薄白苔位表之外,皆位于里,這在診斷外感病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在外感病中,有一份薄白苔就有一分表證,苔純黃無白標志著邪完全入里。此外苔色的變化,均見于寒熱證這兩類性質截然相反的證候中,故鑒別時僅僅依靠苔色是不夠的,須進一步與苔質合參,大體病屬熱時,苔質必干燥;病屬寒時,苔質多滑潤。
臨床常見舌象辨證簡表舌象
簡稱
主病
舌質舌苔淡紅
薄白淡紅舌,薄白苔健康人;風寒表證;病勢輕淺白苔舌尖紅,白苔風熱表證;心火亢盛白似積粉淡紅舌,積粉苔瘟疫初起;或有內癰白腐淡紅舌,白腐苔痰濕內停;胃濁蘊熱黃白相兼淡紅舌,黃白苔外感表證將要傳里化熱白膩而厚淡紅舌,白厚膩苔濕濁痰飲內停;食積胃腸;寒濕痹證薄黃淡紅舌,薄黃苔里熱輕證黃干少津淡紅舌,黃干苔里熱傷津化燥黃膩淡紅舌,黃膩苔里有濕熱,痰熱內蘊,食積化熱灰黑濕潤淡紅舌,灰黑潤苔寒證;陽虛
臨床常見舌象辨證簡表舌象簡稱主病舌質舌苔鮮紅白而干燥紅舌,白干苔邪熱入里傷津白而浮垢紅舌,白垢苔正氣虧虛;濕熱未凈白黏紅舌,白黏苔里熱夾痰濕;陰虛夾痰濕薄黃少津紅舌,薄黃干苔里熱證,津液已傷厚黃少津紅舌,厚黃干苔氣分熱盛,陰液耗損黃膩紅舌,黃膩苔濕熱內蘊;痰熱互結黑而干燥紅瘦舌,黑干苔津枯血燥絳紅焦黃干燥絳舌,焦黃苔邪熱深重;胃腸熱結黑而干燥絳舌,黑干苔熱極傷陰無苔絳舌,無苔熱入血分;陰虛火旺
臨床常見舌象辨證簡表舌象簡稱主病舌質舌苔青紫黃燥紫舌,黃燥苔熱極津枯焦黑而干紫舌,苔黑干焦熱毒深重,津液大傷白潤紫舌,白潤苔陽衰寒盛;氣血凝滯淡白無苔淡白舌,無苔久病陽衰;氣血俱虛透明淡白舌,無苔脾胃虛寒邊薄白中無淡白舌,中剝苔氣血兩虛;胃陰不足白淡白舌,白苔陽氣不足;氣血虛弱白膩淡白舌,白膩苔脾胃虛弱,痰濕停聚灰黑潤滑淡白舌,黑潤苔陽虛內寒;痰濕內停望排泄物濕盛則濡瀉P152第二節(jié)聞診【聞診概念】是醫(yī)生通過聽覺聽聲音和嗅覺嗅氣味來診察疾病的一種診察方法?!韭勗\原理及意義】聲音和氣味都是在臟腑生理、病理活動中產生的,故聽聲音和聞氣味可診察臟腑生理、病理變化。尤其對分析疾病寒熱虛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聞而知之謂之圣”【聞診沿革】首見于《黃帝內經》推廣于《難經》發(fā)展于《傷寒雜病論》完善于后世醫(yī)家中醫(yī)診斷學【聞診內容】聽聲音:嗅氣味:聽聲音含義——是指聽辨病人言語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變化以及咳嗽、嘔吐、腸鳴等臟腑病理變化所發(fā)出的異常聲響,以判斷病變寒熱虛實等性質的診病方法。聲音產生的原理——聲音是由氣流通過體內空腔、管道、器官振動而發(fā)出的聲響,各種聲音的發(fā)出主要是氣的活動,因此“氣動則有聲”。一、聽聲音與發(fā)聲有關的臟腑組織器官有:肺——發(fā)聲的動力,肺主氣屬金,氣動則有聲,金擊則鳴,為聲音之門戶。喉——為氣道,是聲路。會厭、舌、唇、齒、鼻——會厭開合,舌為聲機(舌的調節(jié)),唇齒扇動,鼻之輔助。心——主神志,語言直接受心神支配。腎——主納氣,為氣之根,為聲音之根本。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脾胃——氣血生化之源。正常聲音【含義】
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人的聲音。【特點】
發(fā)聲自然,聲調和諧、柔和圓潤,語言流暢,應答自如,言與意符。
【意義】
宗氣、氣血充盈,氣機調暢。發(fā)聲器官和臟腑功能正常的外在表現(xiàn)。【影響正常聲音的因素】
年齡、性別、稟賦、情志變化以及氣候內容(一)常見聲音異常
(聲音清濁高低、音啞與失音、鼾聲、呻吟、驚呼、噴嚏、嘆息)(二)常見語言異常
(譫語、鄭聲、獨語、錯語、狂言、言謇)(三)常見呼吸異常
(喘、哮、短氣、少氣)(四)咳嗽(五)常見胃腸異常聲音
(嘔吐、呃逆、噯氣)意義——臨床根據聲音的變化,不僅能診察發(fā)音器官的病變,而且亦可進一步推斷臟腑和整體的變化,尤其對判斷疾病證候之寒熱虛實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聲音高亢,洪亮有力,聲音連續(xù)者——陽證、實證、熱證;
聲音低微細弱,懶言而沉靜,聲音斷續(xù)者——陰證、虛證、寒證;其主病總規(guī)律肝在聲為呼P191二、嗅氣味
含義——嗅辨與疾病有關的氣味,以診察疾病的方法。內容——病體氣味(口氣、汗氣、痰涕之氣、二便之氣、經帶惡露之氣),與病室氣味(病體本身或排出物、分泌物散發(fā)之氣)。機理——人體臟腑氣血得水谷之精氣的充養(yǎng)則能進行正常的代謝,而不發(fā)生異常的氣味。當人患病時,臟腑氣血受邪氣熏蒸,侵擾而代謝發(fā)生紊亂,穢濁排除不利,腐濁之氣由是而生,就會產生各種異常難聞的氣味。意義——可以鑒別病證的寒熱虛實,判斷病情輕重及預后。中醫(yī)診斷學第三節(jié)問診
含義——問診是醫(yī)生通過對病人或陪診者進行有目的、有步驟地詢問,了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診治經過、現(xiàn)在癥狀和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沿革——《黃帝內經》奠定了問診基礎,歷代醫(yī)家不斷補充,使之逐漸完善,明代張介賓創(chuàng)《十問歌》,便于臨床應用。清代喻嘉言《寓意草》擬定的病案書寫格式,其中對問診的一般項目、現(xiàn)病史、既往史等內容都作了詳細規(guī)定,與現(xiàn)在中醫(yī)病案的書寫內容相近。
一、問診的目的、意義及方法及注意事項
(—)問診的目的1、在于充分收集其他三診無法取得的與辨證論治密切相關的資料。2、通過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的思想動態(tài),心理狀態(tài),取得病人信任,以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二)問診的方法1、圍繞主訴,全面詢問;2、系統(tǒng)靈活,分清主次;3、問辨結合,減少盲目;4、認真仔細,疏導安慰:5、危重病人,扼要詢問。(三)問診的注意事項1、注意態(tài)度2、注意場合與對象3、重視主訴的詢問,避免暗示4、注意用語,不用醫(yī)學術語詢問5、注意主次及詐病,避免資料片面失真6、其他醫(yī)院診治資料,只能做參考二、問診的內容
(一)一般情況(二)主訴(三)現(xiàn)病史(四)既往史(五)個人生活史(六)家族史三、問現(xiàn)在癥
問現(xiàn)在癥的含義——是詢問病人就診時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不適,以及與病情相關的全身情況。意義——現(xiàn)在癥是問診的主要內容,是疾病現(xiàn)階段病理變化的客觀反映,是醫(yī)生診病、辨證的主要依據。《十問篇》——是明代醫(yī)家張景岳在總結前人問診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清代陳修園將其略作修改而成,其內容言簡意賅,目前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在臨床實際運用時,要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靈活而有主次地進行詢問?!妒畣柛琛?/p>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一)問現(xiàn)在癥的方法【問主癥的特征】問特征一般圍繞主癥的部位、性質、程度和發(fā)生時間、持續(xù)時間,以及有無明顯原因及誘因,癥狀加重或減輕的條件等進行詢問。如腹痛。【問主癥的伴隨癥狀】詢問各種伴隨癥狀出現(xiàn)的時間,特點及其演變過程,并了解主癥與伴隨癥,各伴隨癥之間的相互關系,則是辨病辨證的重要參考資料,這對于不同疾病出現(xiàn)相同或類似主癥時尤為重要。如咳嗽、伴痰中帶血,伴發(fā)熱。【問全身情況】人是有機的整體,臨床時應當綜合全身情況,特別是一些病人并未作為病痛的全身情況,如飲食、睡眠、精神、有汗或無汗、二便等均應詢問和記錄,以便更準確地判斷疾病,辨識證候。(二)問現(xiàn)在癥的內容★1、問寒熱★2、問汗★3、問疼痛4、問頭身胸腹不適5、問耳目★6、問睡眠(失眠、嗜睡)★7、問飲食口味★8、問二便9、問經帶中診1、問寒熱寒熱在自然界是一種物理現(xiàn)象寒代表溫度偏低\熱代表溫度偏高在人體寒熱具體表現(xiàn)為怕冷和發(fā)熱的感覺人體所見的寒熱是陰陽偏盛偏衰的結果即“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陽虛則寒”,“陰虛則熱”。因此詢問病人有無怕冷或發(fā)熱的感覺,是辨別病邪性質和機體陰陽盛衰的重要依據。機理——寒與熱的產生,主要取決于病邪的性質和機體陰陽的盛衰。
邪氣致病寒為陰邪,其性清冷熱為陽邪,其性炎熱發(fā)熱癥狀明顯怕冷癥狀突出機體陰陽失調陽盛則熱,陰虛則熱陰盛則寒,陽虛則寒由圖示可見,寒熱是機體陰陽盛衰的反應,即寒為陰征,熱為陽象。通過詢問病人的怕冷與發(fā)熱的情況,可以辨別病變的性質和陰陽盛衰的變化。中診“寒”——指病人自覺怕冷的感覺。怕冷并不局限于體溫的降低,可以是病人主觀上感覺冷,而其體溫不一定低于正常。臨床上有惡風、惡寒、寒戰(zhàn)和畏寒之分。惡風——病人遇風覺冷,避之可緩。惡寒——病人自覺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緩解。寒戰(zhàn)——病人惡寒的同時伴有戰(zhàn)栗,是惡寒之甚。畏寒——病人自覺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夠緩解?!盁帷薄?/p>
指發(fā)熱,包括病人體溫升高,或體溫正常而病人自覺全身或局部(如手足心)發(fā)熱。臨床上有發(fā)熱、微熱、壯熱、潮熱、五心煩熱、骨蒸潮熱之別。發(fā)熱——指病人主觀感覺發(fā)熱或客觀體溫升高。微熱——是指病人發(fā)熱輕微(體溫不超過38℃)。壯熱——是指病人自覺熱甚,觸其肌膚灼手,測其體溫高熱(體溫在39℃以上)。潮熱——是指病人熱如潮水,按時發(fā)熱或按時熱甚。五心煩熱——是指病人自覺心中煩,手足心發(fā)熱。骨蒸潮熱——是指病人自覺骨頭發(fā)熱,熱由內向外透發(fā)。中診臨床常見的寒熱類型惡寒發(fā)熱——表證但寒不熱——里寒證但熱不寒——里熱證寒熱往來——半表半里證中診(1)惡寒發(fā)熱含義——是指病人惡寒與發(fā)熱同時出現(xiàn),是表證的特征性癥狀。特點——惡寒與發(fā)熱同時并見,其發(fā)熱持續(xù)不間斷,且以惡寒為重要;寒熱常驟然發(fā)作,雖加衣被仍然惡寒;手摸額部感到灼手或試表時體溫升高;手背熱甚于手心,背部熱甚于腹部。中診機理侵襲肌表,衛(wèi)陽被遏,肌腠失于溫煦外束肌表,衛(wèi)陽失于宣發(fā),衛(wèi)陽郁遏惡寒發(fā)熱分型惡寒發(fā)熱輕重與外邪性質有關與感邪的輕重和邪正的盛衰有關惡寒重發(fā)熱輕——外感風寒之邪——風寒表證發(fā)熱重惡寒輕——外感風熱之邪——風熱表證發(fā)熱輕而惡風——外感風邪——傷風表證感邪輕——惡寒發(fā)熱俱輕感邪重——惡寒發(fā)熱俱重邪正俱盛——惡寒發(fā)熱俱重邪盛正衰——惡寒重而發(fā)熱輕外邪中診(2)但寒不熱【含義】指病人只感寒冷而不發(fā)熱的癥狀,是里寒證的寒(熱)特征?!静∫颉竣俑惺芎阿陉枤獠蛔恪静C】陽氣虛衰,形體失于溫養(yǎng);感受寒邪,陽氣被遏,形體失于溫養(yǎng)。
根據發(fā)病的緩急和病程的長短分型新病惡寒——病人突然感覺怕冷,且體溫不高的癥狀,四肢不溫,或有脘腹、肢體冷痛,或嘔吐泄瀉,或咳喘痰鳴,脈沉緊等癥——里實寒證——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臟腑、經絡,郁遏陽氣,肌體失于溫煦。久病畏寒——病人經常怕冷,四肢涼,得溫可緩的癥狀,伴面色眺白,舌淡胖嫩,脈弱等癥——里虛寒證——陽氣虛衰,形體失于溫煦。(3)但熱不寒【含義】病人只發(fā)熱,而無怕冷之感的癥狀。是里熱證的特征性癥狀。【病因】陽盛或陰虛【病機】陽盛則熱、陰虛則熱【類型】根據發(fā)熱的輕重、時間、特點等,臨床上常見以下三種類型:
壯熱潮熱微熱
①壯熱【含義】高熱持續(xù)不退,多因里熱亢盛【特點】指高熱(體溫在39℃以上)持續(xù)不退,不惡寒只惡熱的癥狀。常兼面赤、口渴、大汗出、脈洪大等癥?!静∫虿C】多因風熱內傳,或風寒人里化熱,正邪相搏,陽熱熾盛,蒸達于外所致。多見于傷寒陽明經證和溫病氣分階段,屬里實熱證
②潮熱【含義】按時發(fā)熱,或按時熱勢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時的癥狀
【特點】有規(guī)律,或按時發(fā)熱或按時熱甚,一般多在下午?!绢愋汀筷柮鞒睙?、濕溫潮熱、陰虛潮熱中診三種潮熱類型的鑒別名稱發(fā)熱時間發(fā)熱特點病機特點常見兼癥所見病證疾病性質陽明潮熱日哺潮熱申時發(fā)熱明顯或熱勢更甚(高熱)陽明經氣旺于日哺之時,加之胃腸熱盛邪正劇爭口渴冷飲腹?jié)M硬痛大便秘結陽明腑實證實熱證濕溫潮熱午后發(fā)熱明顯身熱不揚濕邪遏制,熱難透達,濕郁熱蒸頭身重腕悶不舒惡心濕溫證實熱證陰虛潮熱夜間五心煩熱骨蒸潮熱體溫不高陰不制陽相對陽盛盜汗、顴紅、舌紅脈細陰虛證虛熱證③微熱
【含義】發(fā)熱不高,一般不超38度,或僅自覺發(fā)熱,發(fā)病時間長。
【病機】陰虛內熱。
氣虛發(fā)熱。脾氣虛弱,無力升發(fā)敷布陽氣,陽氣不得渲泄。
情志不舒,氣郁化火而郁熱。
但熱不寒內容歸納表類型含義兼癥病機臨床意義壯熱病人身發(fā)高熱(體溫在39℃以上)持續(xù)不退,不惡寒只惡熱的癥狀面赤、口渴、大汗出、脈洪大等癥陽熱熾盛,蒸達于外里實熱證(傷寒陽明經證和溫病氣分階段)潮熱按時發(fā)熱,或按時熱勢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時的癥狀日晡潮熱(陽明潮熱)——下午3~5時(即申時)熱勢較高腹?jié)M硬痛或繞臍痛、拒按、大便燥結、舌苔黃燥或焦黑、脈沉實胃腸燥熱內結,陽明經氣旺于申時,正邪劇爭里實熱結證(傷寒陽明腑實證)濕溫潮熱——身熱不揚,午后熱勢加劇胸悶嘔惡、頭身困重、便溏不爽、苔黃膩、脈濡數(shù)濕邪遏制,熱難透達,濕郁熱蒸里實熱證(濕溫?。╆幪摮睙帷绾蠛鸵归g有低熱,甚則骨蒸發(fā)熱五心煩熱、口干咽燥、兩顴潮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陰液虧虛,陰不制陽,陽氣偏亢里虛熱證(外感病或內傷病之陰虛證)微熱發(fā)熱不高,體溫一般在38℃以下,或僅自覺發(fā)熱的癥狀。發(fā)熱時間一般較長氣虛發(fā)熱——長期微熱,勞累則甚疲乏、少氣、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脈弱氣虛清陽不升,郁而發(fā)熱氣虛證血虛發(fā)熱——時有低熱面白、頭暈、舌淡、脈細血虛失養(yǎng),陰血無以斂陽血虛證陰虛發(fā)熱——長期低熱顴紅、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陰液虧虛,陰不制陽,陽氣偏亢陰虛證氣郁發(fā)熱(郁熱)——每因情志不舒而時有微熱胸悶,急躁易怒、胸脅悶脹或熱痛、口干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情志不舒,肝失條達,氣郁化火氣郁證氣陰兩虛發(fā)熱——小兒于夏季氣候炎熱時長期發(fā)熱煩渴、多尿、無汗等癥,至秋涼自愈嬰幼兒不耐夏令炎熱氣候的熏蒸,暑傷肺胃,氣陰兩傷氣陰兩虛證中診(4)寒熱往來【含義】病人自覺惡寒與發(fā)熱交替發(fā)作的癥狀。為半表半里證寒熱的特征?!緳C理】由于外邪入侵,伏于半表半里,邪正相爭,互為進退,正衰邪進則寒,正盛邪怯則熱。類型寒熱往來發(fā)無定時病人自覺時冷時熱,一日多次發(fā)作而無時間規(guī)律的癥狀——少陽病,為半表半里證——外感病邪至半表半里階段時,正邪相爭,正勝則發(fā)熱,邪勝則惡寒,故惡寒與發(fā)熱交替發(fā)作,發(fā)無定時。寒熱往來發(fā)有定時病人惡寒戰(zhàn)栗與高熱交替發(fā)作,每日或二三日發(fā)作一次,發(fā)有定時的癥狀。兼有劇烈頭痛、口渴、多汗等癥——瘧疾——瘧邪侵人人體,潛伏于半表半里的膜原部位,入與陰爭則寒,出與陽爭則熱,致惡寒戰(zhàn)栗與高熱交替出現(xiàn);邪正相離,邪氣藏伏,不與營衛(wèi)相爭,則寒熱休作有時。此外,氣郁化火及婦女熱入血室等,也可出現(xiàn)寒熱往來,似瘧非瘧,臨床應當結合病史及其他兼癥詳細辨識。中診2、問汗【汗的含義】是陽氣蒸化津液經玄府達于體表形成的?!竞挂盒纬扇齻€條件】津液是汗的物質,陽氣是汗的動力,玄府為汗的門戶?!菊:钩龅墓δ堋空{和營衛(wèi),滋潤皮膚,調節(jié)體溫,排出廢物及邪氣等作用。當正常人在體力活動、進食辛辣、氣候炎熱、衣被過厚、情緒激動等情況下出汗,屬于生理現(xiàn)象。【病理汗出的含義】若當汗出而無汗,不當汗出而多汗,或僅見身體的某一局部汗出,均屬病理現(xiàn)象。中診【病理性汗出的機理】汗之有無,與病邪的侵擾和機體正氣的虧虛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病邪的性質,或正氣虧損的程度不同,可出現(xiàn)各種病理性的汗出異常。【問汗的臨床意義】通過問汗出的異常情況,對于判斷病邪的性質,了解機體陰陽氣血津液的盛衰和玄府的通塞情況有著重要的意義?!締柡沟姆椒ā繎紫仍儐柌∪撕钩雠c否。若有汗,則應進一步詢問汗出的時間、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癥;若無汗,則應重點詢問其兼癥。【問汗的內容】
有汗無汗特殊汗出局部汗出中診(1)有汗無汗
有汗無汗內容歸納表中診含義分類臨床意義無汗
應當汗出反不汗出
表證無汗風寒表證特別是對外感病,汗的有無,是判斷病邪性質和衛(wèi)陽盛衰的重要依據
里證無汗津血虧虛;陽氣虛弱有汗
不當汗出而有汗或汗出過多
表證有汗風邪犯表證風熱表證里證有汗里實熱證;陽氣虧虛;陰虛內熱(2)特殊汗出
【含義】指具有某些特征(出汗的時間,出汗的狀況)的病理性汗出。見于里證。【常見類型】1、自汗2、盜汗3、絕汗4、戰(zhàn)汗中診①自汗含義:日間汗出不止,活動后更甚。病機:陽氣虧虛,不能固護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顒觿t更加耗傷陽氣,因而汗出尤甚。中診②盜汗概念:寐時汗出,醒則汗止。病機:陰虛內熱,寐時衛(wèi)陽入里,肌表不固,虛熱蒸津外泄則汗出。醒后衛(wèi)陽復歸于表,肌表固密則汗止。中診③大汗(絕汗)大汗(絕汗):病情危重,大汗不止。多導致或見于亡陰亡陽之證。中診④戰(zhàn)汗戰(zhàn)汗:先惡寒戰(zhàn)栗,表情痛苦,幾經掙扎,而后汗出。戰(zhàn)汗為邪正相爭的轉折點:如汗出熱退,脈靜身涼,為邪去正復。若汗出而身熱不減,煩躁不安,脈來疾急,為邪盛正衰危候。中診特殊汗出內容歸納表內容含義臨床意義自汗醒時經常汗出,活動尤甚氣虛證和陽虛證自汗盜汗并見為氣陰兩虛證盜汗睡則汗出,醒則汗止陰虛證絕汗即脫汗在病情危重的情況下,出現(xiàn)大汗不止亡陽證或亡陰證冷汗淋漓如水——亡陽之汗汗熱而黏如油——亡陰之汗戰(zhàn)汗病人先惡寒戰(zhàn)栗而后汗出邪盛正餒,邪伏不去,一旦正氣來復,正邪劇爭(多見溫病或傷寒邪正劇烈斗爭的階段),是病變發(fā)展的轉折點汗出熱退,脈靜身涼——邪去正復,疾病向愈汗出而身熱不退,煩躁不安,脈來急疾——邪盛正衰,病情惡化(3)局部汗出
【含義】身體的某一部位汗出,也是體內病變的反映。
【意義】應詢問局部汗出的情況及其兼癥,有助于病證的診斷。
局部汗出內容歸納表中診內容含義臨床意義頭汗又稱但頭汗出,僅見于頭部,或頭頸部汗出量多上焦熱盛;中焦?jié)駸?;元氣將脫;進食辛辣、熱湯、飲酒半身汗病人僅一側身體汗出,但汗出常見于健側,無汗的半身常是病變的部位。風痰、痰瘀、風濕等阻滯經絡,營衛(wèi)不能周流,氣血失和。多見于痿病、中風及截癱病人手足心汗手足心汗出手足心微汗出生理現(xiàn)象手足心汗出量多病理性汗出——陰經郁熱;陽明燥熱;脾氣虧虛心胸汗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過多虛證(心脾兩虛證、心腎不交證)陰汗外生殖器及其周圍汗出下焦?jié)駸嵊粽?、問疼痛含義——一般認為身體內發(fā)生的一種難以忍受的感覺叫痛,在痛的情況中伴有痠感叫疼,臨床多相提并論。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自覺癥狀,各科均可見到,可發(fā)生于患病機體的各個部位。中診病因病機感受外邪、氣滯血瘀、痰濁凝滯,或食積、蟲積、結石阻滯臟腑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因實致痛不通則痛陽氣虧虛,精血不足臟腑經脈失養(yǎng)因虛致痛不榮則痛通則不痛問疼痛的要點——應注意詢問疼痛的部位在何處,疼痛發(fā)生的原因,誘因及特點是什么,疼痛是突然發(fā)生,還是逐漸發(fā)生,是持續(xù)還是間歇,疼痛喜暖還是喜冷,是拒按還是喜按,以及疼痛時伴隨出現(xiàn)的兼癥等。
中診
(1)問疼痛性質內容歸納表內容臨床表現(xiàn)臨床意義脹痛疼痛兼有脹感(支撐飽滿感)氣滯作痛胸、脅、脘、腹氣滯證頭目肝火上炎證;肝陽上亢證刺痛疼痛如針刺之狀或錐刺之感瘀血致痛胸、脅、脘腹血瘀證冷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因寒致痛頭、脘腹、四肢關節(jié)實寒證腰脊、脘、腹、虛寒證灼痛疼痛有灼熱感而喜涼因熱致痛肌膚、脘、腹實熱證脘、腹虛熱證重痛疼痛兼有沉重感因濕致痛頭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濕證氣血壅滯頭重痛肝陽上亢證酸痛疼痛兼有酸軟感因濕致痛四肢以及全身濕證因虛致痛腰腎虛中診
問疼痛性質內容歸納表內容臨床表現(xiàn)臨床意義絞痛痛勢劇烈,如刀絞割有形實邪致痛
虛里、臍腹、脘、腹、腰
實證(有形實邪,如瘀血、蛔蟲、結石阻閉氣機)
因寒致痛
實寒證
空痛疼痛兼有空虛感因虛致痛頭部或小腹氣血虧虛證,陰精不足證隱痛疼痛不劇烈,尚可忍耐,但綿綿不休因虛致痛頭、胸、脘、腹陽氣虛證,精血虧虛證走竄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竄攻沖作痛氣滯作痛竄痛——胸脅脘腹疼痛而走竄不定氣滯證風邪阻絡致痛游走痛——四肢關節(jié)疼痛而游走不定,風痹證固定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瘀血致痛胸脅脘腹血瘀證因濕致痛四肢關節(jié)痹?。ê疂褡C、濕熱證)掣痛引痛、徹痛。指抽掣牽引作痛,由一處連及它處因虛致痛
多與經脈循行路線有關
筋脈失養(yǎng)之虛證
因實致痛
筋脈阻滯之實證
一般規(guī)律
新病疼痛,痛勢劇烈,持續(xù)不解,或痛而拒按——實證
久病疼痛,痛勢較輕,時痛時止,或痛而喜按——虛證
中診(2)問疼痛的部位
原理——由于機體的各個部位與一定的臟腑經絡相聯(lián)系,所以通過詢問疼痛的部位,可以了解病變所在的臟腑經絡,對于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一般規(guī)律——疼痛部位加疼痛性質既可定位又可定性。問診要點——臨床應注意詢問病史、疼痛的性質及其兼癥,以確定疼痛的原因。疼痛的部位——頭痛、胸痛、脅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中診4、問睡眠
含義——睡眠是人體適應自然界晝夜節(jié)律性變化,維持機體陰陽平衡協(xié)調的重要生理活動。機理——睡眠的情況與人體衛(wèi)氣的循行、陰陽的盛衰、氣血的盈虧、心腎等臟腑的功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氣血充盈,陰平陽秘,晝則衛(wèi)氣行于陽經,心腎相合,腦健神靈,精力充沛;夜則衛(wèi)氣入于陰經,心神歸而守舍,腎志安平無擾,入睡寧靜。意義——通過詢問睡眠時間的長短、入睡的難易與程度、有無多夢等情況,有助于了解機體陰陽氣血的盛衰,心神是否健旺安寧等。中診問睡眠的內容歸納表內容含義病機臨床應用舉例失眠(不寐或不得眠)
經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難以復睡,或時時驚醒,睡不安寧,甚至徹夜不眠
陰陽平衡失調,陰虛陽盛,陽不入陰,神不守舍
不易入睡,或多夢易驚,或噩夢紛紜,心煩易怒,胸脅脹滿,口苦目赤肝火上炎證睡臥不寧,時時驚醒,眩暈胸悶,痰多惡心,膽怯心悸膽郁痰擾證失眠,脘腹脹滿或脹痛,噯氣或噯腐吞酸食滯胃脘證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心火上炎證睡而易醒,難以復睡,心悸健忘,體倦神疲,飲食無味心脾兩虛證不易入睡,甚至徹夜不眠,心煩多夢,潮熱盜汗,腰膝酸軟心腎不交證不寐多夢,易驚膽怯,不能獨自安臥心膽氣虛證失眠而多夢易醒,心悸健忘,潮熱盜汗心陰不足證嗜睡(多寐、多眠睡)精神疲倦,睡意很濃,經常不自主地入睡陰陽平衡失調,陽虛陰盛或痰濕內盛,陽不出表困倦嗜睡,頭目昏沉,胸悶脘痞,肢體困重痰濕困脾證飯后困倦嗜睡,納呆腹脹,少氣懶言脾氣虛證精神極度疲憊,神識朦朧,困倦易睡,肢冷脈微心腎陽虛證大病之后,神疲嗜睡正氣未復老年人困倦而嗜睡陽氣虛弱,營血不足中診5、問飲食口味含義——主要是詢問口渴與飲水、食欲與食量以及口中氣味等情況。意義——飲食及口味的異常,不僅提示津液的盈虧、脾胃運化的失常,也能夠反映疾病的寒熱虛實性質。(1)口渴與飲水含義——口渴即口中干渴的感覺。飲水是指實際飲水量的多少。口渴與飲水是兩個密切關聯(lián)的癥狀。意義——口渴與飲水的異常,主要反映體內津液的盈虧和輸布情況,以及證候的寒熱虛實。一般情況——口渴則欲飲,不渴則不欲飲。但津液輸布發(fā)生障礙時,有時也會出現(xiàn)口渴而不欲飲的情況。中診口渴與飲水的內容歸納表內容含義病機臨床意義口不渴飲口不渴,亦不欲飲津液未傷寒證;濕證;無明顯燥熱的病證口渴多飲(大渴引飲)口渴明顯,飲水量明顯增多,飲水則舒津液大傷大渴喜冷飲,壯熱,大汗出里實熱證大渴引飲嚴重腹瀉,或汗、吐、下及利尿太過口渴多飲,小便量多,形體消瘦消渴病渴不多飲雖有口干,口渴的感覺,但飲水不多,或但不欲飲輕度傷津
口干微渴,發(fā)熱,脈浮數(shù)溫病衛(wèi)分證口渴咽干,夜間尤甚,顴赤盜汗,五心煩熱陰虛證口渴咽干,鼻干唇燥,發(fā)于秋季外燥證津液輸布障礙
渴不多飲,兼身熱不揚,心中煩悶,苔黃膩濕熱證渴不多飲,兼身熱夜甚,心煩不寐,舌紅絳溫病營分證溫病營分證渴喜熱飲而量不多,或水人即吐痰飲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膚甲錯血瘀證中診(2)食欲與食量
含義——食欲即對進食的要求和進食的欣快感覺。食量是指進食的實際數(shù)量。原理——胃主受納、腐熟,脾主運化,故食欲、食量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人以胃氣為本,胃氣的有無直接關系到疾病的輕重和轉歸。意義——詢問病人的食欲與食量情況,對了解脾胃功能的強弱,判斷疾病的輕重和預后有重要的意義。中診食欲與食量的內容歸納表內容含義臨床意義食欲減退(不欲食)進食的欲望減退,甚至不想進食。食欲不振,亦稱納呆新病食欲減退正氣抗邪的保護性反應久病食欲減退,面色萎黃,食后腹脹,疲倦脾胃虛弱證納呆少食,脘悶腹脹,頭身困重,苔膩脈濡濕邪困脾證納呆少食,脘腹脹悶,噯腐食臭食滯胃脘證厭食(惡食)厭惡食物,甚至惡聞食臭厭食,兼脘腹脹痛,噯腐食臭,舌苔厚膩食滯胃脘證厭食油膩,脘悶嘔惡,便溏不爽,肢體困重濕熱蘊脾證厭食油膩,脅肋灼熱脹痛,口苦泛惡肝膽濕熱證孕婦厭食妊娠反應嚴重惡心嘔吐妊娠惡阻消谷善(饑多食易饑)食欲過于旺盛,進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饑餓兼口渴心煩,大便干燥胃火亢盛證兼大便溏瀉胃強脾弱證兼多飲多尿,形體消瘦消渴病中診食欲與食量的內容歸納表內容含義臨床意義饑不欲食雖有饑餓感,但不想進食,勉強進食,量亦很少饑不欲食,兼脘痞,干嘔呃逆胃陰虛證饑而不欲食蛔蟲內擾偏嗜食物或異物
偏食某種食物及飲料;喜食非飲食的食物
嗜食生米、泥土等小兒蟲積婦女妊娠期間,偏食酸辣生理現(xiàn)象偏嗜肥甘易生痰濕過食辛辣易致火盛偏嗜生冷易傷脾胃食量變化進食量的改變疾病過程中
食欲漸復,食量漸增胃氣漸復,疾病向愈食欲漸退,食量漸減脾胃功能漸衰,疾病逐漸加重除中——危重病人,本來毫無食欲,突然索食,食量大增胃氣敗絕,是假神的表現(xiàn)之一中診(3)口味
含義——指口中的異常味覺或氣味。原理——脾開竅于口,其他臟腑之氣亦可循經上至口中,故口中異常味覺或氣味,多是臟腑,特別是脾胃病變的反映。實際上口味異??梢蚋惺芡庑啊嬍乘鶄?、七情失調及勞倦過度等,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或虛衰,引起臟氣上溢于口使然。正常表現(xiàn)——口中味覺正常,不燥不渴,不咸不淡,食而鮮美,無酸苦等異常味覺——脾氣充盛,運化健旺。中診問口味的內容歸納表內容含義臨床意義口淡自覺味覺漸退,口中乏味,甚至無味脾胃虛弱、寒濕中阻及寒邪犯胃口甜自覺口中有甜味口甜而黏膩不爽——濕熱蘊脾
口甜而少食——脾氣虧虛
口黏膩自覺口中黏膩不爽痰熱內盛、濕熱中阻及寒濕困脾口酸自覺口中有酸味,或泛酸,甚至聞之有酸腐氣味口中泛酸,氣味酸腐——食滯胃脘
泛吐酸水——肝胃郁熱
口苦自覺口中有苦味心火上炎或肝膽火熱口澀自覺口有澀味,如食生柿子燥熱傷津,或臟腑熱盛口咸自覺口中有咸味腎病及寒水上泛中診6、問二便
原理——大便由腸道排出,但與脾胃的腐熟運化、肝的疏泄、腎陽的溫煦及肺氣的肅降有著密切的關系。小便由膀胱排出,但與脾的運化、腎的氣化、肺的肅降及三焦的通調等有著密切的關系。意義——詢問大、小便的情況,不僅可以直接了解消化功能和水液的盈虧與代謝情況,而且亦是判斷疾病寒熱虛實的重要依據。問診要點——問二便應注意詢問二便的性狀、顏色、氣味、時間、便量、排便次數(shù)、排便時的感覺以及兼有癥狀等。中診(1)大便
正常表現(xiàn)——健康人一般每日或隔日大便1次,排便通暢,成形不燥,多呈黃色,內無膿血黏液及未消化的食物。問大便的便次異常歸納表內容含義臨床意義便秘(大便難)大便燥結,排便時間延長,便次減少,或時間雖不延長但排便困難
胃腸積熱;氣血陰津虧損;陽虛寒凝;腹內癥塊阻結;肛門病變;肌痿;風[暗]痱、腸外腫塊壓迫;溫熱病,過服止瀉藥或溫燥之品;腹部手術之后;全身衰憊
泄瀉(腹瀉)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樣外感風寒濕熱疫毒;或飲食所傷;食物中毒;癆蟲或寄生蟲積于腸道;或情志失調;久病脾腎陽氣虧虛。一般暴瀉多實,久泄多虛中診問大便的便質異常歸納表內容含義臨床意義完谷不化大便中含有較多未消化食物若久病體弱者見之——脾虛、腎虛
新起者——食滯胃腸
溏結不調大便時干時稀常與情志有關——肝郁脾虛(肝脾不調)
大便先干后稀——脾虛
膿血便大便中含有膿血黏液痢疾和腸癌(濕熱疫毒)
便血血自肛門排出,包括血隨便出,或便黑如柏油狀,或單純下血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抗黃變聚醚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冰淇淋食品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客車機油濾清器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出租車承包經營合同模板全新升級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充電樁充電站安全技術檢測與認證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網絡安全產品供應鏈安全協(xié)議搭建合同3篇
- 2025年度農業(yè)生態(tài)保護補償機制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版模具鋼材行業(yè)標準制定與執(zhí)行合同4篇
- 2025年度二手車廣告推廣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版跨國建筑勞務合作合同2篇
- 平安產險陜西省地方財政生豬價格保險條款
- 銅礦成礦作用與地質環(huán)境分析
- 30題紀檢監(jiān)察位崗位常見面試問題含HR問題考察點及參考回答
- 詢價函模板(非常詳盡)
- 《AI營銷畫布:數(shù)字化營銷的落地與實戰(zhàn)》
- 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放射性藥品、醫(yī)療用毒性藥品及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等特殊管理藥品的使用與管理規(guī)章制度
- 一個28歲的漂亮小媳婦在某公司打工-被老板看上之后
- 乘務培訓4有限時間水上迫降
- 2023年低年級寫話教學評語方法(五篇)
- DB22T 1655-2012結直腸外科術前腸道準備技術要求
- GB/T 16474-2011變形鋁及鋁合金牌號表示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