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五代史伶官傳序》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教師版)_第1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五代史伶官傳序》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教師版)_第2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五代史伶官傳序》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教師版)_第3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五代史伶官傳序》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教師版)_第4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五代史伶官傳序》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代史伶官傳序》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知識點匯總課文詳解五代史伶官傳序〔宋代〕歐陽修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譯文: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取得天下的原因,與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支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王朱溫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后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鼻f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后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用漂亮的錦囊裝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jīng)完成,他那神情氣概,是多么威風!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一人在夜里發(fā)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這樣的嗎?還是認真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睉n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當他興盛時,普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shù)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果陷于困窮,難道只有樂工(是所溺的成分)嗎?于是作《伶官傳》。課下注釋:伶(líng)官:宮廷中的樂官和授有官職的演戲藝人。原:推究,考查。莊宗:即后唐莊宗李存勖,李克用長子,繼父為晉王,又于后梁龍德三年(923)稱帝,國號唐。同年滅后梁。同光四年(926),在兵變中被殺,在位僅三年。晉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長李克用。因受唐王朝之召鎮(zhèn)壓黃巢起義有功,后封晉王。矢:箭。梁:后梁太祖朱溫,原是黃巢部將,叛變歸唐,后封為梁王。燕王:指盧龍節(jié)度使劉仁恭。其子劉守光,后被朱溫封為燕王。此處稱劉仁恭為燕王,是籠統(tǒng)說法契丹:宋時北方的一個部族。與:賜給。其:語氣副詞,表示命令或祈求。乃:你的。廟:指宗廟,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此處專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廟”。從事:原指州郡長官的僚屬,這里泛指一般幕僚隨從。少牢:用一豬一羊祭祀。納之:把箭放好。系:捆綁。組:繩索。函:木匣。此處用作動詞,盛以木匣。先王:指晉王李克用。仇讎(chóu):仇敵。一夫:指唐莊宗同光四年(926)發(fā)動貝州兵變的軍士皇甫暉。誓天斷發(fā):截發(fā)置地,向天發(fā)誓。豈:難道。歟(yú):表疑問的語氣助詞。抑:表轉(zhuǎn)折的連詞,相當于“或者”、“還是”。本:考究。跡:事跡,道理?!稌罚骸渡袝贰R荩▂ì)豫:安逸舒適。舉:全、所有。忽微:形容細小之事。忽是寸的十萬分之一,微是寸的百萬分之一。溺:溺愛,對人或事物愛好過分。也哉:語氣詞連用,表示反詰語氣。3、文言知識古今異義?(1)與其所以失之者文庫古義:和他?;今義:在比較兩件事的利害得失而決定取舍時,表示放棄或不贊成的一面???(2)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古義:相當于“以至于”;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3)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古義:官名,這里指官員;今義:干某項事業(yè);處理,處置;辦事,辦理事務?????(4)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古義:與“天命”相對,指人力?;今義: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古義:代詞”所“與介詞”以“組成”所“字結構,其義為”······的原因“;今義:常用作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6)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古義:推究;今義:原來??(7)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古義:絲編的繩索,這里泛指繩索;今義:結合,構成一詞多義?歸?①而皆背晉以歸梁(歸順)②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返回??)告?①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祭告)②具告以事(告訴)③告之于帝(稟告??)盛?①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興盛)②請其矢,盛以錦囊(裝)?③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旺盛)?④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強盛)困?①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圍困)②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擾)?③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困厄)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難)微?①禍患常積于忽微(微小的事)?②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悄悄地)③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為隱藏身份而改裝)④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其?①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副詞,表祈使語氣,一定)?②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語氣詞??多么)③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代詞,他)?④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測語氣副詞)??而?①而皆背晉以歸梁(但,表轉(zhuǎn)折)②及凱旋而納之(表順接?)③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表遞進)④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表順接??)以?①與其所以失之者?????介詞,與“所”組成固定詞組,表示“······的原因”②可以知之矣介詞,憑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組????介詞,用③而皆背晉以歸梁????相當于“而”,表順接?盛以錦囊???用,介詞??與?①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跟,介詞②與爾三矢????給,動詞??通假字?及仇讎已滅“讎”同“仇”,仇敵????5、賞析:此文通過對五代時期的后唐盛衰過程的具體分析,推論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結論,說明國家興衰敗亡不由天命而取決于“人事”,借以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zhí)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力戒驕侈縱欲。文章開門見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決定于人事。然后便從“人事”下筆,敘述莊宗由盛轉(zhuǎn)衰、驟興驟亡的過程,以史實具體論證主旨。具體寫法上,采用先揚后抑和對比論證的方法,先極贊莊宗成功時意氣之盛,再嘆其失敗時形勢之衰,興與亡、盛與衰前后對照,強烈感人,最后再輔以《尚書》古訓,更增強了文章說服力。全文緊扣“盛衰”二字,夾敘夾議,史論結合,筆帶感慨,語調(diào)頓挫多姿,感染力很強,成為歷來傳誦的佳作。二、專項練習《五代史伶官傳序》復習訓練題號一二三總分評分

閱卷人

一、單選題得分

1.下列對《伶官傳序》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一段用“嗚呼”開篇,落筆興嘆。接著開宗明義,提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B.

第二段承接首段,先概述莊宗先父的遺恨、遺志,接著概述莊宗接受遺命,為父報仇的史實,照應首段的“盛”與“得”。這段敘事是重視“天命”的表現(xiàn),不但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同時也為下文寫莊宗的“衰”與“失”而張本。

C.

第三段評論莊宗的盛衰史。首先以“方其”句緊接上文,用“其意氣”之句回應了首段的“盛”與“得”。接著寫莊宗的“敗亡”。

D.

第四段,先評論莊宗的盛衰成敗,從而推出更為普遍的結論“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這是對前面議論的重要補充和生發(fā),也是對開篇中心論點的進一步發(fā)揮。2.下列對文言特殊句式的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②梁,吾仇也③請其矢,盛以錦囊④燕王,吾所立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⑥還矢先王

①③/②④/⑤⑥

①⑤/②③/④⑥

C.

①⑤/②④/③⑥

D.

①④/②⑤/③⑥閱卷人

二、默寫得分

3.根據(jù)《伶官傳序》相關文意,默寫下列名句。(1)歐陽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論點,并舉出后唐莊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為立論的根據(jù)。(2)在引《尚書》中的話作答時,作者順勢從中引申出“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文章以“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經(jīng)驗教訓。(4)作者論述由“盛”而“衰”的史實后,連用兩個設問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引人深思,又寓結論于疑問之中。4.填空。(1)《伶官傳序》中,寫莊宗李存勖替父報仇后社會狀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伶官傳序》開宗明義,用帶感嘆語氣的反詰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論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謂立論鮮明,催人警醒。(3)《伶官傳序》中,“________,________”句強調(diào)使人國破家亡的不僅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聲色犬馬的逸樂中,忘記憂勞興國的至理,同樣會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4)《伶官傳序》中,敘述莊宗執(zhí)行其父遺命的事例以及在莊宗極盛和極衰兩種情形的對比中,得出“________,________”的結論。閱卷人

三、文言文閱讀得分

5.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題。伶官傳序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選自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

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約:訂立盟約。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組:束縛捆綁。

D.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裝。(2)下列句子中,沒有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B.

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C.

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D.

函梁君臣之首(3)下列各句對文段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A.

作者以“嗚呼”起筆,發(fā)出了對伶官誤國的感慨。接著語用反問,提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這一嘆一問,為全文定下了嘆惋的基調(diào)。

B.

第二段以“三矢”貫穿文意。先寫莊宗受命,再寫莊宗復命,著力描寫了莊宗“請矢”的恭謹態(tài)度,從中看出他是矢志復仇的,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

第三段對比莊宗極盛、極衰的兩種情形,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論。這就通過對“盛衰之理”的議論,揭示了所謂“人事”的基本內(nèi)涵。

D.

文末緊承上文進一步議論,得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歷史教訓,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要借鑒歷史,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因而意味深長。(4)翻譯下列課內(nèi)文言文中的句子。①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②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太師王公,諱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也。事梁,為宣義軍節(jié)度使,以身死國,葬于鄭州之管城。晉天福二年,始贈太師。公在梁,以智勇聞。及梁末年,小人趙巖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將,多以讒不見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盡失河北,事勢已去。諸將多懷顧望,獨公奮然自必,不少屈懈,志雖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五代終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國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時,能不污其身,得全其節(jié)者,鮮矣!公本武人,不知書,其語質(zhì),平生嘗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鄙w其義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書》,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至于公傳,未嘗不感憤嘆息。惜乎舊史殘略,不能備公之事??刀ㄔ辏枰怨?jié)度判官來滑,求于滑人,得公之孫睿所錄《家傳》,頗多于舊史,其記德勝之戰(zhàn)①尤詳。又言:敬翔②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經(jīng)于帝前;公因用笏畫山川,為御史彈而見廢。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節(jié)。此皆舊史無之。公之攻德勝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敵;梁之將相聞者皆竊笑。及破南城,果三日。今國家罷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③,敗軍殺將,連四五年,而攻守之計,至今未決。予嘗獨持用奇取勝之議,而嘆邊將屢失其機。時人聞予說者,或笑以為狂,或忽若不聞;雖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讀公《家傳》,至于德勝之捷,乃知古之名將,必出于奇,然后能勝。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偉男子之所為,非拘牽常算之士④可到也。每讀其傳,未嘗不想見其人。后二年,予復來通判州事。歲之正月,得公畫像而拜焉。歲久磨滅,隱隱可見。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懼失其真也。畫已百余年矣,完之,復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畫之存不存也。而予猶區(qū)區(qū)如此者,蓋其希慕之至焉耳。讀其書,尚想乎其人;況得拜其像,識其面目,不忍見其壞也。畫既完,因書予所得者于后,而歸其人,使藏之。(取材于《歐陽文忠公集·王彥章畫像記》)【注釋】①德勝之戰(zhàn):即龍德三年(923)王彥章任招討使于德勝城(今河南濮陽市)擊敗晉軍之戰(zhàn)。②敬翔:梁朝宰相。③元昊反:指西夏主趙元昊叛宋稱帝。④拘牽常算之士:指被常規(guī)束縛,辦事畏首畏尾的人。(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晉天福二年,始贈太師

贈:死后追封

B.

公本武人,不知書,其語質(zhì)

質(zhì):質(zhì)樸

C.

欲自經(jīng)于帝前

經(jīng):經(jīng)過

D.

蓋其希慕之至焉耳

希慕:仰慕(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多以讒不見信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陳情表》)

B.

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時

及其所之既倦(《蘭亭集序》)

C.

乃知古之名將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歸去來兮辭》)

D.

得公畫像而拜焉

字而幼孩,遂而雞豚(《種樹郭橐駝傳》)(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獨公奮然自必,不少屈懈

只有彥章發(fā)奮堅持不渝,沒有絲毫退縮懈怠。

B.

予于《五代書》,竊有善善惡惡之志

我對于《五代史》的記載,私下認為它有善惡好壞的區(qū)別。

C.

求于滑人,得公之孫睿所錄《家傳》

(我)向滑州人尋求有關彥章的材料,(終于)找到彥章的孫子王睿所記錄的《家傳》。

D.

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

趕緊安排工匠修復保全畫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內(nèi)容。(4).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公之攻德勝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敵;梁之將相聞者皆竊笑。.歐陽修認為“史者國家之典法也”,他修史的目的在于“垂勸戒,示后世”。請結合《伶官傳序》,分析兩篇文章在寫作意圖上有何不同。7.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氾論訓(節(jié)選)

今人君論其臣也,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則失賢之數(shù)也。故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jié),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

夫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誠其大略是也,雖有小過,不足以為累,若其大略非也,雖有閭里之行,未足大舉。夫顏喙聚,梁父之大盜也,而為齊忠臣。段干木,晉國之大駔儈也,而為文侯師。景陽淫酒,被發(fā)而御于婦人,成服諸侯。此三人者,皆有所短,然而功名不滅者,其略得也。季襄、陳仲子立節(jié)抗行,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遂餓而死。不能存亡接絕者何?小節(jié)伸而大略屈。故小謹者無成功,訾行者不容于眾。

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也。夫堯、舜、湯、武,世主之隆也;齊桓、晉文,五霸之豪英也。然堯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謗,湯、武有放弒之事,五伯有暴亂之謀。是故君子不責備于一人。方正而不以割,博通而不以訾,文武而不以責。求于ー人則任以人カ,自修則以道德。責人以人カ,易償也;自修以道德,難為也。難為則行高矣,易償則求澹①矣。夫夏后氏之璜,不能無考;明月之珠,不能無颣②。然天下寶之者何也?其小惡不足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也,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賢乎天下,則難矣。

夫百里奚之飯牛,伊尹之負鼎,太公之鼓刀,而其美有存焉者矣。眾人見其位之卑賤,事之洿辱,而不知其大略,以為不肖。及其為天子三公,而立為諸侯賢相,乃始信于異眾也。夫伊尹發(fā)于鼎俎之間,太公出于屠酤之肆,百里奚興于牛頷之下,洗之以湯沐,祓之以爟火,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內(nèi)不慚于國家,外不愧于諸侯,因符勢有以內(nèi)合。故未有功而知其賢者,堯之知舜;功成事立而知其賢者,市人之知舜也。若釋求賢之度數(shù)③,而求之于朝肆草莽之中,則其失人也必多矣。何也?能效其求,而不知其所以取人也。【注釋】①澹:通“贍”。足;滿足。②颣:缺點,毛病。(③度數(shù):標準,準則。(取材于《淮南子》,有刪改)(1)下列對句中加下劃線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總其略行

略行:大致的行為

B.未足大舉

大舉:重用

C.立節(jié)抗行

抗行:堅持高尚的行為

D.今志人之所短也

志:記著(2)下列各組句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求于一人則任以人力

以為不肖

B.市人之知舜也

晉國之大駔儈也

C.及其為天子三公

而為齊忠臣

D.夫發(fā)于鼎俎之間

外不愧于諸侯(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則失賢之數(shù)也

這就會失去眾多的賢才

B.無問其小節(jié)

不必非議計較他的小節(jié)

C.不足以為累

不應該成為他的累贅

D.訾行者不容于眾

對別人吹毛求疵的人不會被眾人所容(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引用諸多事例進一步說明一些古人雖然犯了錯,但因為優(yōu)點大于缺點,他們最終還可稱為賢才。

B.作者運用多種論證方法來陳述觀點,意在提醒管理者辯證地看待屬下,要明確選賢才的標準和原則。

C.作者舉季襄、陳仲子的正面事例,是為了贊揚他們的品德高尚,行為清高,即使餓死也要堅守節(jié)操。

D.作者認為君子應端正耿直又不鋒芒畢露,博學多才而又不嘲諷別人,文武雙全而又不因此苛求別人。(5)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說,“夫禍患常積于忽微”,這與本文作者的觀點有何不同?你更傾向于哪一種說法?請結合現(xiàn)實談談你的認識與思考。8.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問題?!读婀賯餍颉窔W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①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注釋】①仇讎:仇人。(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約:訂立盟約

B.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組:繩索

C.泣下沾襟

泣:哭泣

D.抑本其成敗之跡

本:追究根本(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世言晉王之將終也/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

B.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以膏斯民

C.爾其無忘乃父之志/既得其尸于井

D.及凱旋而納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3)下列四句加點的詞,與“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B.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C.擇善而從之

D.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B.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C.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D.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5)文中加點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豬各一頭叫“太牢”;用羊、豬各一頭叫“少牢”。

B.序:是說明書籍著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读婀賯餍颉肥菫椤读婀賯鳌穼懙囊黄绦?。

C.《書》:即《尚書》,又稱《書經(jīng)》,是儒家五經(jīng)之一。

D.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他是北宋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領袖,著名的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6)根據(jù)文意,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開門見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決定于人事。

B.文章以莊宗極盛之時“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的情景,與極衰之時“士卒離散”“泣下沾襟”的慘象進行對比,鮮明地推導出成敗由人的道理。

C.“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前句以反問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難失天下易,后句則強調(diào)成敗在于“人事”。

D.文章通過一個“夫”字,引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結論。這一結論既著眼于總結歷史教訓,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統(tǒng)治者,應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以免重蹈莊宗的覆轍。(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②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③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9.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伶官傳序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

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約:訂立盟約。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組:束縛捆綁。

D.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裝。(2)對下列語句中劃線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從事:官名,這里泛指一般屬官。

B.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忽微:忽略。

C.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

誓天:對天發(fā)誓

D.

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

仇讎:仇人(3)下列各句對文段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以“嗚呼”起筆,發(fā)出了對伶官誤國的感慨。接著語用反問,提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這一嘆一問,為全文定下了嘆惋的基調(diào)。

B.

第二段以“三矢”貫穿文意。先寫莊宗受命,再寫莊宗復命,著力描寫了莊宗“請矢”的恭謹態(tài)度,從中看出他是矢志復仇的,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

第三段對比莊宗極盛、極衰的兩種情形,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論。這就通過對“盛衰之理”的議論,揭示了所謂“人事”的基本內(nèi)涵。

D.

文末緊承上文進一步議論,得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歷史教訓,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要借鑒歷史,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因而意味深長。(4)把原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②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這是一道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對照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題中B項,“天命”應改為“人事”。此題考查的是歸納概括能力,做題時要注意理解全文內(nèi)容。概括歸納的技巧,一是根據(jù)所學知識疏通文本內(nèi)容;二是根據(jù)選項,在原文中找到信息,然后把選項和原文信息進行比較來判斷答案。2.【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查文言句式,古漢語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動句、判斷句和倒裝句,倒裝句又有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和主謂倒裝句。注意結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賓語前置句一般為疑問代詞作賓語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還有固定結構“唯……是……”結構,判斷句注意“者”“也”,被動句注意“為……所……”結構和“見”“于”,定語后置句注意“之”“者”,介賓短語后置句經(jīng)常用“于”“以”引導。③⑥是省略句,①⑤是被動句,②④是判斷句。

此題考查的是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課本內(nèi)特殊句式的積累。做此題,一要做好平時的積累,二要牢記特殊句式的要點和標志?!敬鸢浮浚?)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解析】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這是一道理解性默寫題,作答時要注意其中的提示語,如第⑴題中的“舉出后唐莊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為立論的根據(jù)”,注意不要寫錯別字。本題考查的是名句默寫能力,要注意字形的書寫。學生要平時要多背誦名句名篇,在書寫時要注意重點字形的書寫?!敬鸢浮浚?)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2)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寫。此類試題解答時,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與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記字形,注意重點字的寫法?!敬鸢浮浚?)C

(2)C

(3)A

(4)①憂患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fā)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②禍患的發(fā)生常常是由于一些小的失誤積累而成的,智慧而又勇敢的人常常被自己所喜好的東西所困惑?!窘馕觥勘绢}主要考查文言詞語的意思。要求學生根據(jù)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后搭配是否得當。C項“組”,結合動詞“系”分析可知,應該是名詞詞性,譯為繩索。

(2)本題主要考查詞類活用。A項,“興”“亡”為使動用法;B項,“夜”為名詞作狀語,“亂”為形容詞用作動詞;D項,“函”為名詞用作動詞。(3)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A項,文章開篇是用轉(zhuǎn)折關系的反問句,強調(diào)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應為“盛衰之理,不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4)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①“憂勞”譯為憂患操勞;“興”譯為使……興盛發(fā)達,使動用法;“逸豫”譯為追求安逸享樂;“亡”譯為使……滅亡,使動用法。②“忽微”譯為小的失誤;“智勇”譯為智慧而又勇敢的人(形容詞活用為名詞);“于”譯為被;“所溺”譯為所喜好的東西。

【附參考譯文】

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命運,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說晉王將死的時候,拿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來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留的仇恨;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鼻f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此后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祭告祖廟,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氣驕盛,多么雄壯啊。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平定,一個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他匆忙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fā)誓,割下頭發(fā),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睉n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當莊宗強盛的時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爭;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就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哪里僅僅是伶人啊。6.【答案】(1).C

(2).A

(3).B

(4).王彥章進攻德勝城的時候,起初在皇帝面前接受軍令時,約定在三天之內(nèi)破敵。后梁聽到這番話的將相們都在暗暗發(fā)笑。

(5).①《伶官傳序》以史為鑒,借后唐莊宗李存勖寵幸伶官亂政誤國的史實,論述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一歷史盛衰規(guī)律。借古諷今,勸諫當朝統(tǒng)治者防微杜漸,不可“困于所溺”。②本文由像及人,因人述事,緣事抒情。作者借畫像題記,贊揚王彥章在后梁面臨敗亡時以身殉國的忠義品節(jié),借古諷今,對北宋四十年未出兵且始終沒有制定出攻守策略、邊防將領屢次錯失良機表示憂慮,批判“拘牽常算之士”畏首畏尾,不能出奇制勝,表達對北宋時局深沉的憂患。【解析】(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語段斷句,需要在通讀文意的基礎上,對不能斷開的字詞要研究前后語句的含義及聯(lián)系,看看斷在哪里語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聯(lián)系往往都有標志可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志,就可以輕松斷句,同時,需要掌握語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

(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cè)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靖絽⒖甲g文】太師王彥章,字子明,鄆州壽張人。在后梁任過宣義軍節(jié)度使,以身殉國,葬在鄭州管城。晉天福二年,才贈太師稱號。

在后梁,他以智勇雙全聞名。到了梁朝末年,小人趙巖等專權,梁的大臣老將多因讒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懷憤怒而對國事懈怠。而梁朝也因此完全失去了河北之地。大勢已去,軍中將領對時局都抱觀望態(tài)度,只有彥章發(fā)奮堅持不渝,沒有絲毫退縮懈怠,報國之志雖未成功,但終于以死盡忠。彥章已去,梁也隨即滅亡了,可悲啊!

五代從開始到結束,才五十四年,卻更換了十三位國君,五次改朝換代,八姓先后掌握政權。士人不幸出生在這個時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終生重視名節(jié)的實在太少了!彥章本來是一個帶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語質(zhì)樸,平生經(jīng)常對人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彼牧x烈勇敢、忠誠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我編寫《五代書》,曾懷有揚善貶惡的意圖,寫到彥章的傳記,深為他的經(jīng)歷感憤嘆息,可惜舊五代史殘缺簡略,不能詳細記載他的事跡。康定元年,我因擔任節(jié)度判官來到滑州,向滑州人尋求有關彥章的材料,終于找到彥章的孫子王睿所記錄的《家傳》,內(nèi)容比舊史豐富,其中記得勝之戰(zhàn)尤其詳細?!都覀鳌酚痔岬搅撼紫嗑聪枰驉琅耗┑鄄豢掀鹩脧┱?,想在末帝面前自殺。還提到彥章因為用朝笏在地上指畫山川形勢,被御史彈劾。又說彥章五個兒子,有兩個與其一道殉節(jié)。這些都是舊史沒有的。彥章進攻得勝城的時候,在接受皇帝軍令時,保證在三天之內(nèi)破敵。后梁聽到這番話的將相們都在暗暗發(fā)笑。等到攻破得勝城南門的時候,果然只有三天?,F(xiàn)在我們宋朝有四十年沒打過仗了,一朝元昊反叛,便打敗我們的軍隊,殺死我們的將領,接連四五年如此,可我們到現(xiàn)在還沒有制定出攻守的策略。我曾獨自堅持出奇制勝的建議,但遺憾邊防將領屢次失掉機會。同時人們在聽到我的說法時,有人笑我狂妄,有人根本不予理睬。就是我自己也感到迷惘,不敢確定自己的意見是否正確。等到讀了王彥章《家傳》,看到德勝大捷,才知道古來名將,必定是出奇才能制勝。不過,不能周密計劃的人便難于出奇,并且出奇要迅速果斷,這才是天下偉人的舉動,不是那些被常規(guī)所束縛的人能辦得到的。我每次讀他的家傳,總是想象王彥章的模樣。

兩年后,我又來到滑州做通判。今年正月,經(jīng)過百姓通常所說的鐵槍寺前,又找到并拜謁了王彥章的畫像。因時間久遠,畫像已有磨損,王公畫像只能隱約可見。(我)趕緊安排工匠修復保全畫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內(nèi)容,擔心使畫像失真。王彥章善使鐵槍,當時的人稱他“王鐵槍”,他雖然離世已有百年,現(xiàn)在人們還在用鐵槍作為廟名,連小孩都知道王鐵槍是一位良將。我之所以留心這幅畫像的原因,只是由于欽佩到了極點。讀他的書,尚且想象他的模樣,何況得以拜謁他的畫像,看到了他的模樣呢?所以不忍心看到畫像的損壞。畫像修好之后,(我)便在背后寫下了我的感受,然后送給原主,讓他好好保存。7.【答案】(1)A

(2)C

(3)A

(4)C

(5)歐陽修認為人事常常因為不注意細節(jié)而失敗,強調(diào)要注重細節(jié),謹慎行事;本文作者認為人無完人,忽略人的小士,重視人的優(yōu)點?!窘馕觥竣臕項,總其略行,句子意思是“要看到他的主要優(yōu)點”。“略行”,大節(jié),主要優(yōu)點。故選A。

⑵A項,介詞,根據(jù)、憑借;動詞,認為;

B項,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助詞,的;

C項,都是動詞,擔任、做;

D項,介詞,從;介詞,對。

⑶A項,“則失賢之數(shù)也”,意思是“這便是失去賢才的做法”。

“數(shù)”,方法,不是表數(shù)量的“很多”。

⑷C項,“正面事例”“是為了贊揚他們的品德高尚,行為清高,即使餓死也要堅守節(jié)操”錯,原文是“季襄、陳仲子立節(jié)抗行,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遂餓而死。不能存亡接絕者何?小節(jié)伸而大略屈”,意思是“。季襄、陳仲子堅守節(jié)操、行為清高,不肯混跡于污濁的朝廷,不肯吃亂世的糧食,于是就活活餓死。他們不能拯救衰亡的社會、延續(xù)將要斷絕的宗祀,原因何在?這是因為他們只注意了小節(jié)的保持而將大的才干忽略了”??梢娺@兩個人不是正面事例,是“反面事例”,是批評他們因“小節(jié)”而失“大才”。

⑸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說,“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意思是“禍患常常是從微小的事情上積聚而來的”,警告人們要防微杜漸,強調(diào)要注重細節(jié),謹慎行事;而作者卻認為“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jié),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意思是“其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議計較他的小節(jié);如果有很多可稱贊的地方,就不必對他的不足之處吹毛求疵”,作者認為人無完人,主張要看人的優(yōu)點,忽略一些小毛病。⑸歐陽修認為人事常常因為不注意細節(jié)而失敗,強調(diào)要注重細節(jié),謹慎行事;本文作者認為人無完人,忽略人的小士,重視人的優(yōu)點?!敬鸢浮浚?)C

(2)A

(3)A

(4)D

(5)D

(6)C

(7)①士大夫們又大多把不關心國家大事、以附和世俗之見討好眾人為美德。②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③禍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積累而成的,聰明勇敢的人大多被所溺愛的人或事困擾。【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