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周國平散文作品閱讀理解專項練習一(含答案)_第1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周國平散文作品閱讀理解專項練習一(含答案)_第2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周國平散文作品閱讀理解專項練習一(含答案)_第3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周國平散文作品閱讀理解專項練習一(含答案)_第4頁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周國平散文作品閱讀理解專項練習一(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周國平散文作品閱讀理解專項練習一周國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結(jié)集為《周國平文集》(1-6卷),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好夢何必成真周國平①好夢成真——這是現(xiàn)在流行的一句祝詞,人們以此互相慷慨地表達友善之意。每當聽見這話,我就不禁思忖:好夢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嗎?②有兩種不同的夢。③第一種夢,它的內(nèi)容是實際的,譬如說,夢想升官發(fā)財,夢想娶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或嫁一個富甲天下的款哥,夢想得諾貝爾獎金,等等。對于這些夢,弗洛伊德的定義是適用的:夢是未實現(xiàn)的愿望的替代。未實現(xiàn)不等于不可能實現(xiàn),世上的確有人升了官發(fā)了財,娶了美人或嫁了富翁,得了諾貝爾獎金。這種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xiàn)實,如果不能,我們就說它是不切實際的夢想。④第二種夢,它的內(nèi)容與實際無關,因而不能用能否變成現(xiàn)實來衡量它的價值。譬如說,陶淵明夢見桃花源,魯迅夢見好的故事,但丁夢見天堂,或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夢見一片美麗的風景。這種夢不能實現(xiàn)也不需要實現(xiàn),它的價值在其自身,做這樣的夢本身就是享受,而記載了這類夢的《桃花源記》、《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類的精神財富。⑤所謂好夢成真往往是針對第一種夢發(fā)出的祝愿,我承認有其合理性。一則古代故事描繪了一個貧窮的樵夫,說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貴夢,奇異的是每晚的夢像連續(xù)劇一樣向前推進,最后好像是當上了皇帝。這個樵夫因此過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

)把夜晚的夢當成現(xiàn)實,把白天的現(xiàn)實當成夢,他(

)是天下最幸福的人。這種自欺的邏輯遭到了當時人的哄笑,我相信我們今天的人也多半會加入哄笑的行列。⑥可是,說到第二種夢,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這種夢的范圍和含義擴大一些,舉凡組成一個人的心靈生活的東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藝術的體驗,哲學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歸入其中。這樣的夢永遠不會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直接現(xiàn)實,在此意義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必在此意義上成真,因為它們有著與第一種夢完全不同的實現(xiàn)方式,不妨說,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一種內(nèi)在的現(xiàn)實,這樣的好夢本身就已經(jīng)是一種真。對真的理解應該寬泛一些,你不能說只有外在的榮華富貴是真實的,內(nèi)在的智慧教養(yǎng)是虛假的。一個內(nèi)心生活豐富的人,與一個內(nèi)心生活貧乏的人,他們是在實實在在的意義上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⑦我把第一種夢稱做物質(zhì)的夢,把第二種夢稱做精神的夢。不能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但是,如果一個人只做物質(zhì)的夢,從不做精神的夢,說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里而已。

13.在第5段畫線句中填上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下列選項中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倘若……就

B.只要……就

C.只有……才

D.無論……都

14.“好夢何必成真”中的“好夢”指:(1)

(2)

這兩種好夢的不同點是:(1)夢的內(nèi)容不同:第一種夢的內(nèi)容是實際的,第二種夢的內(nèi)容與實際無關;(2)

(3)

:(8分)

15.第5段中,作者寫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何作用?

(4分)16.理解文章結(jié)尾句“如果整個人類只夢見黃金而從不夢見天堂,則即使夢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鋪滿金子的地獄里而已?!钡暮x。

(4分)

答案:(2

分)14.物質(zhì)的夢精神的夢夢的價值不同,第一種夢沒實現(xiàn)就無價值,第二種夢無論實現(xiàn)與否都有價值夢的實現(xiàn)方式不同,第一種夢是外在的榮華富貴,第二種夢是內(nèi)在的智慧教養(yǎng)夢對人的影響不同,只做第一種夢的人庸俗,做第二種夢的人內(nèi)心世界是自由豐盈的(2*4分,后兩空答出任意兩點即可)15.舉了古代樵夫每晚大做富貴夢的例子,(1分)有力地論證了物質(zhì)夢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變成現(xiàn)實,如果不能,就是不切實際的夢想(有力地論證了不切實際的夢是沒有價值的)(2分),和精神的夢形成對比。(1分)16.如果我們?nèi)祟愔蛔非笪镔|(zhì)生活不追求精神生活,(2分,正確理解'黃金'和'天堂'的比喻義,各一分)那么即便物質(zhì)的夢想實現(xiàn)了,生活非常富足,但內(nèi)心空虛,生活也是非常痛苦的。(2分,后半句意思理解基本正確得1分,正確理解'地獄'的含義得1分)消費=享受?周國平①我討厭形形色色的苦行主義。人活一世,生老病死,苦難夠多的了,在能享受時憑什么不享受?享受實在是人生的天經(jīng)地義。蒙田甚至把善于享受人生稱作'至高至圣的美德',據(jù)他說,愷撒、亞歷山大都是視享受生活樂趣為自己的正?;顒?,而把他們叱咤風云的戰(zhàn)爭生涯看作非正?;顒拥?。②然而,怎樣才算真正享受人生呢?對此就不免見仁見智了。依我看,我們時代的迷誤之一是把消費當作享受,而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并不想介入高消費能否促進繁榮的爭論,因為那是經(jīng)濟學家的事,和人生哲學無關。我也無意反對汽車、別墅、高檔家具、四星級飯店、KTV包房等等,只想指出這一切僅屬于消費范疇,而奢華的消費并非享受的必要條件,更非充分條件。③當然,消費和享受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有時兩者會發(fā)生重合。但是,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又是顯而易見的。例如,走馬看花式的游覽景點只是旅游消費,陶然于山水之間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電視、報刊、書籍解悶只是文化消費,啟迪心智的讀書和藝術欣賞才是文化的真享受。要而言之,真正的享受必是有心靈參與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謂“靈魂的愉悅和升華”的因素。否則,花錢再多,也只能叫做消費。享受和消費的不同,正相當于創(chuàng)造和生產(chǎn)的不同。創(chuàng)造和享受屬于精神生活的范疇,就如同生產(chǎn)和消費屬于物質(zhì)生活的范疇一樣。④以為消費的數(shù)量會和享受的質(zhì)量成正比,實在是一種糊涂看法。蘇格拉底看遍雅典街頭的貨攤,驚嘆道:“這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東西呵!”一個稍有悟性的讀者讀到這個故事,都不禁要會心一笑。塞涅卡說得好:“許多東西,僅當我們沒有它們也能對付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它們原來是多么不必要的東西。我們過去一直使用著它們,這并不是因為我們需要它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它們?!绷硪环矫婺兀驗槲覀儞碛辛颂嗟幕ㄥX買來的東西,便忽略了不用花錢買的享受?!扒屣L朗月不用一錢買”,可是每天夜晚守在電視機前的我們哪里還想得起它們?“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痹谌巳嗣τ谫嶅X和花錢的今天,這樣的閑人更是到哪里去尋?⑤那么,難道不存在純粹肉體的、物質(zhì)的享受了嗎?不錯,人有一個肉體,這個肉體也是很喜歡享受,為了享受也是很需要物質(zhì)手段的??墒?,仔細想一想,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人的肉體需要是有被它的生理構(gòu)造所決定的極限的,因而由這種需要的滿足而獲得的純粹肉體性質(zhì)的快感差不多是千古不變的,無非是食色溫飽健康之類。殷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只普通的胃。秦始皇筑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軀。多么熱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頤之快也必須有間歇,否則會消化不良。每一種生理欲望都是會饜足的,并且嚴格地遵循著過猶不足的法則。山珍海味,揮金如土,更多的是擺闊氣。藏嬌納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圖虛榮。萬貫家財帶來的最大快樂并非直接的物質(zhì)享受,而是守財奴清點財產(chǎn)時的那份欣喜,敗家子揮霍財產(chǎn)時的那份痛快。凡此種種,都已經(jīng)超出生理滿足的范圍了,但稱它們?yōu)榫裣硎芪疵馊饴?,它們至多只是一種心理滿足罷了。⑥我相信人必定是有靈魂的,而靈魂與感覺、思維、情緒、意志之類的心理現(xiàn)象必定屬于不同的層次。靈魂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棲居地,所尋求的是真摯的愛和堅實的信仰,關注的是生命意義的實現(xiàn)。幸福只是靈魂的事,它是愛心的充實,是一種活得有意義的鮮明感受。肉體只會有快感,不會有幸福感。奢侈的生活方式給人帶來的至多是一種淺薄的優(yōu)越感,也談不上幸福感。當一個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幸運兒仍然為生活的空虛苦惱時,他聽到的正是他的靈魂的嘆息。4.第①段畫線詞語“天經(jīng)地義”在文中的具體含義是

。5.第④段中提到蘇格拉底的故事,作者說“一個稍有悟性的讀者讀到這個故事,都不禁要會心一笑”,請說出“會心”在何處?并說說這一故事在文中的作用。6.以下關于本文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第①段間接引用蒙田的觀點及他轉(zhuǎn)述愷撒和亞歷山大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B.第③段列舉旅游消費的例子證明消費和享受不是絕對排斥,有時會發(fā)生重合。C.第⑤段用三個事例證明人的物質(zhì)需要是有限的,獲得的快感是基本相似的。D.第⑥段作者認為“幸福感”是屬于精神層面的,奢侈的生活方式只會帶來快感。7.以下關于“享受”的說法與文意不符的一項是(

)A.蒙田認為享受是人生至高至圣的美德。B.享受如同創(chuàng)造屬于精神生活范疇。C.文化消費、藝術欣賞等是真正的享受D.享受是心靈參與且與靈魂有關的行為。8.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

答案:4.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樂趣是非常之然的合乎天理人性的行為。5.“會心”在讀者也有?格拉底一樣的感受,即生活中的許多東西我們是不需要的,卻擁有著他們。作用:形象生動地表明稍有悟性的讀者對?格拉底“驚嘆”的認可發(fā)自內(nèi)心,更進一步證明“消費的數(shù)?與享受的質(zhì)?是不成正比的”。6.B7.C8.先提出人生應該享受的觀點。然后指出消費不等于享受。進而細析消費和享受的區(qū)別。最后先肯定的確也存在著“純?nèi)怏w的物質(zhì)享受”等,再進一步指出靈魂才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棲居地。【解析】【分析】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重點詞語的含義的理解能力。先要仔細讀文章內(nèi)容,

體會文章的主旨。再根據(jù)詞語所在的語境,結(jié)合上下文內(nèi)容體會詞語的含義。“天經(jīng)地義”的意思是“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文中是后一種意思,聯(lián)系語境就是“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樂趣是理所當然的”。5.本題考查理解詞語的含義以及分析事例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詞語的含義,先要仔細讀文章內(nèi)容,

體會文章的主旨。再根據(jù)詞語所在的語境,結(jié)合上下文內(nèi)容體會詞語的含義。本題理解“會心一笑”這一個詞語的意思,注意結(jié)合后文“許多東西,僅當我們沒有它們也能對付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它們原來是多么不必要的東西。我們過去一直使用著它們,這并不是因為我們需要它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它們”語境,通過這句話可知“會心”是指讀者也有蘇格拉底一樣的感受,即生活中的許多東西我們是不需要的,卻擁有著他們。分析作用,一是從詞語本身來分析,“會心”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意思,說明讀者對蘇格拉底“驚嘆”的認可發(fā)自內(nèi)心;二是從議論文的特點來分析,舉例是為了證明觀點,是為了證明“消費的數(shù)量與享受的質(zhì)量是不成正比的”這個觀點。6.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nèi)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答題時對照選項內(nèi)容,在文中找出對應的依據(jù)。本題中,B“證明消費和享受不是絕對排斥,有時會發(fā)生重合”錯,根據(jù)原文第3段“消費和享受不是絕對互相排斥的,有時兩者會發(fā)生重合。但是,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又是顯而易見的”,可見證明的是“它們之間的區(qū)別是顯而易見的”。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明確題干的提問方式,然后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比對,作答時既要清楚文章的觀點,又要理解材料本身。本題中,C

項,“文化消費……是真正的享受”錯誤。根據(jù)原文第三段“用電視、報刊、書籍解悶只是文化消費,啟迪心智的讀書和藝術欣賞才是文化的真享受”可知,文化消費不是享受。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要的就是整體閱讀,把握中心論點或論題,找出文中所用論據(jù),分析論證方法,明辨論據(jù)與論點之間的關系,不僅要明辨中心論點與論據(jù)之間的關系,更要明辨各個分論點與論據(jù)之間的關系,最后提煉整合。表達時注意用關聯(lián)詞連接每一層的內(nèi)容。分析可知,文章的第一段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享受實在是

人生的天經(jīng)地義”;第二段隨之指出“我們時代的迷誤之一是把消費當作享受,而其實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第三、四兩段分析消費和享受的區(qū)別;第五段肯定存在“純?nèi)怏w的物質(zhì)享受”;最后一段指出靈魂才是人的精神“自我”的棲居地。根據(jù)上述段落信息,按照思路題的答題模式概括答案即可。和少年朋友探討人生的兩個話題

周國平一①親愛的少年朋友,我想和你們探討關于生命的真理。②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是每個人最寶貴的東西,這似乎是一個人人都懂的道理??墒窃S多時候,人們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這些社會的堆積物遮蔽了生命,人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了一生的精力。③那么,請允許我說:生命的真理是——單純。作為自然之子,生命的需要原是簡單的,無非是與自然和諧相處,健康,安全,以及愛情、親情等自然情感的滿足。復雜,是對生命的真理的背離。人間的各種爭斗,人生的諸多煩惱,都因這個背離而起。④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希望你們保持清醒,不被時代的風氣綁架。你們要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真正需要什么。當然,你們處在生命的早期,渴望卓越和輝煌。你們盡可以去創(chuàng)造不平凡,去爭取成功,但是請記住,倘若成功使你們的內(nèi)心和生活都變得過于復雜,失去了生命的單純,這個成功實際上是失敗。⑤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復的存在。在如何活的問題上,你必須自己做主,盲從輿論和習俗是最大的不負責任。在人世間的一切責任中,最根本的責任是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真正成為你自己,活出你獨特的個性和價值來。二①親愛的少年朋友,我想和你們探討關于成長的真理。②處在少年時期,一個人的身體和心靈都在發(fā)生著急劇的變化,你們的身心內(nèi)部會萌動一百種欲望,它們使你們興奮又感到無助。你們向外求助,周圍的成人世界會發(fā)表一百種主張,它們使你們困惑而無所適從。③那么,請允許我說:成長的真理是——自我教育。是的,你們現(xiàn)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讓你們現(xiàn)在就記住這個真理:一切學習本質(zhì)上都是自學,一切教育本質(zhì)上都是自我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長的過程,你們要自己做這個過程的主人,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義。放棄做這個主人,任憑成長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對成長的真理的背離。④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潛在的心智能力,教育是這個能力的生長。人是要一輩子學習的,學校教育只是為一輩子的學習打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一種快樂而自主地學習的能力,質(zhì)言之,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⑤自我教育的目標不只是獲取知識,事業(yè)有成;也是熏陶心靈,人性豐滿。因此,不管你的志趣偏向文理哪一科,都要養(yǎng)成兩個習慣,一是閱讀,二是寫日記。閱讀是與歷史上的偉大靈魂交談,借此把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占為己有”。寫日記是與自己的靈魂交談,借此把外在的經(jīng)歷轉(zhuǎn)變成內(nèi)在的財富。人生有兩個朋友不可缺,一個是你自己,一個是活在好書里的那些偉大靈魂,有了這兩個朋友,你會發(fā)現(xiàn)你是多么強大而富有。(有刪改)16.請補寫出文章旁批處的空缺部分,以理清文章思路。(6分)17.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回答問題。(5分)(1)寫出第一部分畫線句中“綁架”一詞的本義和比喻義。(2)找出第二部分第⑤段中“推進論證”的詞語,并簡要說明該詞語是如何“推進論證”的。18.文章第二部分結(jié)尾處,圍繞“兩個朋友”的比喻說理,這樣寫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3分)

答案:16.①生命的真理是自我教育。②要養(yǎng)成閱讀和寫日記兩個好習慣就能使自己強大和富有。17.(1)綁架:本義,用強力把人劫走。在這里比喻心靈被時代風氣所沾染。(2)詞語是:因此。承上啟下,由前面緣由自然推論出后面的結(jié)果。18.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闡述了道理。麻木比瘟疫更可怕周國平瘟疫曾是一個離我們多么遙遠的詞,無人能預想到,它竟落在了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頭上。在經(jīng)歷了SARS的災難以后,現(xiàn)在來讀加繆的《鼠疫》,我們會有異乎尋常的感受。然而,如果認為《鼠疫》所提供的僅是這些令我們感到半是親切半是尷尬的疫期生活細節(jié),就未免太停留在了它的表面。我們不該忘記,對于加繆來說,鼠疫的確只是一個象征。在最廣泛的意義上,鼠疫象征任何一種大規(guī)模的禍害,其受害者是所及地區(qū)、民族、國家的所有人乃至全人類,瘟疫、災荒、戰(zhàn)爭、專制主義、恐怖主義等等都可算在內(nèi)。問題是當這類禍害降臨的時候,我們怎么辦?加繆通過他筆下主人公們的行為向我們說明,唯一的選擇是站在受害者一邊與禍害作斗爭。一邊是鼠疫,另一邊是受害者,陣線截然分明,沒有人可以做一個旁觀者。醫(yī)生逃離崗位,病患拒絕隔離,都意味著站到了鼠疫一邊。這個道理就像二加二等于四一樣簡單。在這個時候,需要的只是一種最單純的責任感,因而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正義感。災難是沒有戲劇性可言的,所以加繆唾棄面對災難的一切浪漫主義姿態(tài)。本書主角里厄醫(yī)生之所以奮不顧身地救治病人,置個人安危于度外,與任何宗教信念、神圣使命、英雄壯舉都無關,而只是因為他作為一個醫(yī)生不能容忍疾病和死亡。在法西斯占領期間,從來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加繆成了抵抗運動的干將。戰(zhàn)后,記者問他為什么要參加抵抗運動,他的回答同樣簡單:“因為我不能站在集中營一邊?!泵鎸餐満r所做選擇的理由是簡單的,但人性經(jīng)受的考驗卻并不簡單。這是一個令加繆煩惱的問題,它構(gòu)成了《鼠疫》的更深一層內(nèi)涵。從封城那一天起,奧蘭的市民們實際上開始過一種流放生活了,不過這是流放在自己的家中。在那些封城前有親人外出的人身上,這種流放感更為強烈,他們失去了與親人團聚的自由。在瘟神籠罩下,所有留在城里的人只有集體的遭遇,個人的命運不復存在。共同的厄運如此強大,以至于個人的愛情、思念、痛苦都已經(jīng)顯得微不足道,人們被迫像沒有個人情感那樣地行事。久而久之,一切個性的東西都失去了語言,人們不復有屬于自己的記憶和希望,只活在當前的現(xiàn)實之中。譬如說,那些與親人別離的人開始用對待疫情統(tǒng)計數(shù)字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己的境況了,別離的痛苦已經(jīng)消解在公共的不幸之中。這就是說,人們習慣了瘟疫的境況。加繆認為,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習慣于絕望的處境是比絕望的處境本身更大的不幸。不過,只要身處禍害之中,我們也許找不到辦法來擺脫這種不幸。與任何共同禍害的斗爭都具有戰(zhàn)爭的性質(zhì),犧牲個性是其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在小說的結(jié)尾,鼠疫如同它來臨時一樣突然地結(jié)束了。當然,幸存者們?yōu)榇藲g欣鼓舞,他們慶幸惡夢終于消逝,被鼠疫中斷了的生活又可以繼續(xù)下去了。也就是說,他們又可以每天辛勤工作,然后把業(yè)余時間浪費在賭牌、泡咖啡館和閑聊上了。這是現(xiàn)代人的標準生活方式??墒牵顟撌沁@樣的嗎?人們經(jīng)歷了鼠疫卻沒有任何變化嗎?加繆借小說中一個人物之口向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并且說了一句發(fā)人深省的話:“但鼠疫是怎么一回事呢?也不過就是生活罷了?!比绻覀儾话咽笠邇H僅看作一場噩夢和一個例外,而是看作反映了生活的本質(zhì)的一種經(jīng)歷,也許就會獲得某些重要的啟示。我們也許會認識到,在人類生活中,禍害始終以各種形式存在著,為了不讓它們蔓延開來,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真正可怕的不是瘟疫,而是麻木。在瘟疫流行之時,我們對瘟疫漸漸習以為常,這是麻木。在瘟疫過去之后,我們的生活一切照舊,這是更嚴重的麻木。仔細想想,麻木是怎樣地普遍,怎樣地比瘟疫更難抵御啊。(有刪減)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段交代了寫作背景,再借《鼠疫》強調(diào)“異乎尋?!保纫鱿挛?,又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B.作者在第2段中說到“半親切半尷尬”,“親切”指鼠疫期間的生活細節(jié)我們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很熟悉;“尷尬”指在鼠疫期間,鼠疫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危險。C.作者認為加繆筆下的“鼠疫”是有深刻的象征意義的,當災害來臨時人們應該站在受害者一邊與禍害作斗爭,沒有人可以做一個旁觀者。D.加繆在小說《鼠疫》的結(jié)尾寫到“鼠疫如同它來臨時一樣突然地結(jié)束了”,看似浪漫,但是更有反思現(xiàn)實生活的指向。8.有人說本文對加繆的《鼠疫》語焉不詳,但從周國平的文字中能看到小說對他的觸動。請簡要指出作者從該小說中解讀出來的基本內(nèi)涵。(6分)9.請結(jié)合文本,探究本文標題“麻木比瘟疫更可怕”的深刻含意。(6分)

答案:7.(3分)B(角度錯位,我們沒有經(jīng)歷“鼠疫”,而是小說中的“鼠疫”)

8.(6分。答出標題這一深層內(nèi)涵不扣分)

示例:

這個基本內(nèi)涵是在鼠疫來臨之際,人們需要具備單純的責任感,醫(yī)生要奮不顧身地救治病人,(3分)

而同時所有的人沒有人可以做旁觀者,也都必須現(xiàn)在受害者一邊與鼠疫作斗爭,這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正義感。(3分)

9.

(6分)

示例1:

(1)在奧蘭市鼠疫流行期間,一切個性的東西都失去了語言,人們不復有屬于自己的記憶和希望,只活在當前的現(xiàn)實之中。(2分)

(2)而鼠疫結(jié)束之后,人們經(jīng)歷了鼠疫生活方式卻沒有任何變化。(2分)

(3)這種麻木普遍的存在比瘟疫更難以抵擋。(2分)

示例2:

(1)加繆小說中的“鼠疫”象征著一切大規(guī)模的禍害,它既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也會嚴重破壞人們生活的自由。(2分)

(2)然而加繆小說的深層內(nèi)涵又指出了人們瘟疫的境況,這才是最可怕的事,人們在疫情結(jié)束后又恢復了現(xiàn)代人的標準生活方式,人們經(jīng)歷了鼠疫卻沒有改變生活方式。(2分)

(3)然而在人類生活中禍害始終以各種形式存在著,這種麻木是最可怕的,因為它會讓瘟疫蔓延開。(2分)探究存在之謎周國平所謂“昆徳拉熱”是以誤解為前提的。人們誤以為眼前正在上演的是一出政治劇,于是這位移居巴黎的捷克作家便被當做一個持不同政見的文學英雄受到了歡迎或者警惕。昆德拉最欣賞的現(xiàn)代作家是卡夫卡。當評論家們紛紛把卡夫卡小說解釋為一種批評資本主義異化的政治寓言時,昆德拉卻贊揚它們是“小說的徹底自主性的出色樣板”,其政治批判具有超出政治的人生思考的意義。魯迅曾經(jīng)談到一種情況:呼喚革命的作家在革命到來時反而沉寂了。比較起來,立足于人生層面的作家有更耐久的寫作生命,因為政治淡化原本就是他們的一個心靈事實。他們的

使命不是捍衛(wèi)或推翻某種教義,而是探究存在之謎。教義會過時,而存在之謎的謎底是不可能有朝一日被窮盡的。在《小說的藝術》中,昆德拉稱小說家為“存在的勘探者”、昆徳拉所說的“存在”,直接引自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盡管這部巨著整個兒是在談論“存在”,卻始終不曾給“存在”下過一個定義,我們只能約略推斷,它是一個關涉人和世界的本質(zhì)的范疇。按照尼采的說法,哲學家和詩人都是“猜謎者”,致力于探究存在之謎。那么,小說的特點何在?在昆徳拉看來,小說的使命與哲學、詩并無二致,只是小說擁有更豐富的手段,它具有“非凡的合并能力”,能把哲學和詩包容在自身中,而哲學和詩卻無能包容小說。在勘探存在方面,哲學和詩的確各有自己的尷尬。哲學的手段是概念和邏輯,但邏輯的繩索不能套住活的存在。詩的手段是感覺和意象,但意象的碎片難以映顯完整的存在。很久以來,哲學和詩試圖通過聯(lián)煙走出困境,結(jié)果好像并不理想,我們讀到了許多美文和玄詩,也就是說,許多化裝為哲學的詩和化裝為詩的哲學,我不認為小說是唯一的乃至最后的出路,然而,設計出一些基本情境或情境之組合,用它們來包容、連結(jié)、貫通哲學的體悟和詩的感覺,也許是小說值得一試的途徑。昆德拉把他小說里的人物稱做“實驗性的自我”,其實質(zhì)是對存在的某個方面的疑問。例如,在《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中,托馬斯大夫是對存在之輕的疑問,特麗莎是對靈與肉的疑問。所謂“存在之輕”就是人生缺乏實質(zhì),人生的實質(zhì)太輕飄,所以使人不能承受。在《小

說的藝術》中,昆德拉作了說明:“如果上帝已經(jīng)走了,人不再是主人,誰是主人呢?地球沒有任何主人,在空無中前進。這就是存在的不可承受之輕,”可見其涵義與“上帝死了”命題一脈相承,即指人生根本價值的失落。對于托馬斯來說,人生實質(zhì)的空無尤其表現(xiàn)在人生受偶然性支配,而他所愛上的特麗莎便是絕對偶然性的化身。另一方面,特麗莎之受靈與肉問題的因擾。兩個主人公各自代表對存在的一個基本困惑,同時又構(gòu)成誘發(fā)對方困惑的一個基本情境。我終歸相信,探究存在之還是可以用多種方式的,不必是小說;用小說探究存在之謎還是可以有多種寫法的,不必如昆德拉。但是,我同時也相信昆徳拉的話:“沒有發(fā)現(xiàn)過去始終未知的一部分存在的小說是不道德的?!辈坏≌f,而且一切精神創(chuàng)作,惟有對人生基本境況做出了新的掲示,才稱得上偉大。(有刪改)16.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昆德拉所說的“存在”,直接引自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指的是一個關涉人與世界本質(zhì)的范疇。B.小說“非凡的合并能力”體現(xiàn)在通過設計一些基本情境或情境的組合來包容、連結(jié)、貫通哲學的體悟和詩的感覺。C.“存在之輕”就是人生缺乏實質(zhì),其涵義與“上帝死了”命題一脈相承,即指人生根本價值的失落。D.小說不是探究存在之謎的唯一方式,用小說探究存在之謎也不必一味模仿昆徳拉的寫法。17、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以“昆徳拉熱”為切入口,“以誤解為前提”暗示人們并未真正理解昆德拉及其作品,引發(fā)讀者思考。B.文章運用對比論證,將呼喚革命的作家與立足于人生層面的作家進行對比,表明對存在之謎的探索是創(chuàng)作不息的源泉。C.文章中昆德拉從使命和勘探存在兩個角度對哲學、詩、小說進行比照,既明確了三者并無二致,又闡述了其能力的差異。D.文章運用舉例論證,以托馬斯大夫和特麗莎為例,論證了小說里的人物實質(zhì)是對存在的某個方面的疑問。18.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昆德拉欣賞卡夫卡,與卡夫卡小說具有徹底自主性有直接關系。B.不關心政治的作家具有更耐久的寫作生命。C.尼采對于哲學與詩在勘探存在方面的認識不及昆德拉深刻。D.化裝為哲學的詩和化裝為詩的哲學對探究存在之謎毫無意義。答案:16.【答案】A。(本題能力層次為“理解B”,即理解文中重要詞語、概念的含義和重要句子的含意。A項將原文“只可約略推斷”的內(nèi)容表述為既定內(nèi)容,對“存在”概念含義理解不準確。)17.【答案】C。(本題能力層次為“分析綜合C”,即“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C項“在勘探存在方面”一段是作者的認識。)18.【答案】A。(本題能力層次為“分析綜合C”,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B項具有更耐久寫作生命的是立足于人生層面的作家,他們不是不關心政治,而是能夠超越政治的層面而達到對人生的哲學思考。C項,文中沒有提及尼采對于哲學與詩在勘探存在方面的認識,不能與昆德拉進行比較。D項原文的表述為“結(jié)果好像并不理想”,不可等同于“毫無意義”)母語是教育的起點周國平①尼采曾經(jīng)指出:母語是“真正的教育由之開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對象”,良好的訓練是“一切后續(xù)教育工作”的“自然的、豐產(chǎn)的土壤”;教師應當使學生從少年代時代起就嚴肅地對待母語,“對語言感到敬畏”,最好還“對語言產(chǎn)生高貴的熱情”。我完全贊同他的見解。②教育是心智成長的過程,而母語環(huán)境是心智成長重要的環(huán)境之一。母語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我們母語的滋養(yǎng)下學會了思考、表達和交流。雖然后續(xù)教育有不同領域和學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確地讀、想和寫,而這種正確性正是通過良好的母語訓練打下基礎的。認真對待語言,力求準確地使用每一個詞,這不僅是為了避免他人的誤解,更是對待心智生活的嚴肅態(tài)度。不能想象,一個對寫給別人看的文字極其馬虎的人,自己思考時會非常認真。相反,凡是嘔心瀝血于精神勞動的人,因為珍惜勞動成果,在傳達時對文字往往都近乎懷有一種潔癖。③如果說文化是一種教養(yǎng),那么,母語就是教養(yǎng)的基本功,教養(yǎng)上的缺陷必定會在語言上體現(xiàn)出來。一個語言粗鄙的人,我們會立刻斷定他沒文化。一個語言華而不實的人,我們也可以立刻斷定他偽文化。舉止上的高貴風度來自平時一絲不茍的訓練和自我訓練,語言上的良好作風也是如此。不用說寫公開發(fā)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寫給某一個人看的信,只給自己看的日記,都講究用詞和語法的正確,文風的端正,不肯留下一個不修邊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習慣就化作本能了,而這便是文字上的教養(yǎng),因為教養(yǎng)無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習慣罷了。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國青少年不是從德語經(jīng)典作家而是從媒體那里學習母語,使得他們“尚未成型的心靈被印上了新聞審美趣味的野蠻標記”。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這個網(wǎng)絡時代,真不知他會做何感想。我本人認為,網(wǎng)絡語文的繁榮極大地拓寬了寫作普及的范圍和發(fā)表自由的空間,誠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應該警惕尼采所說的“新聞審美趣味”的蔓延。網(wǎng)絡語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導致兩個后果,一是內(nèi)容上的淺薄,缺乏醞釀和積累,成為即興發(fā)泄和時尚狂歡的娛樂場;二是語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馬虎對待母語的習氣,成為錯別字和語病的重災區(qū)。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擁有優(yōu)秀母語寫作的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存在于本民族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中,它們理應成為母語學習的范本,而不該是網(wǎng)絡語文。(摘自《中國教育報》)19.下列對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母語是教育的起點。B.第②段畫線句子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論述了母語在心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C.作者堅定否定了網(wǎng)絡語文學習母語的做法,并指出了網(wǎng)絡語文的缺點及危害。D.作者號召我們要秉承優(yōu)秀母語寫作的傳統(tǒng),母語學習的范本應該是民族的經(jīng)典作品。20.如何理解第④小節(jié)畫線處“應該警惕尼采所說的‘新聞審美趣味’的蔓延”?

21.書寫和鍵盤打字各有優(yōu)勢。書寫,是母語教育的基礎;鍵盤打字,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jié)合文本,聯(lián)系自身實際,談談你對漢字書寫及鍵盤打字的看法。(3分)

答案:19.(

C

)(3分)20.(3分)因為網(wǎng)絡語文往往:一是內(nèi)容的淺薄,缺乏醞釀和積累;二是語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馬虎對待母語的習氣,成為錯別字和語病的重災區(qū)。這樣的“習慣和審美”如果成為主流,將會對母語學習產(chǎn)生極大的危害。21.(3分)書寫,是母語教育的基礎,不能因為鍵盤的使用而忽視它,應經(jīng)常性的拿起手中的筆書寫和表達;當然,我們也不必對鍵盤產(chǎn)生恐慌,才體現(xiàn)效率的時候也應能熟練的運用它。兩者應該有個合理的搭配。論真性情周國平⑴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nèi)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⑵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是真性情。⑶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有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情,才會活得有意思。這愛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為了某種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錢、名聲之類。他喜歡做這件事情,只是因為他覺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這就好像一個園丁,他僅僅因為喜歡而開辟了一塊自己的園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許多美麗的花木,為它們傾注了自己的心血。當他在自己的園地上耕作時,他心里非常踏實。無論他走到哪里,他也都會牽掛著那些花木,如同母親牽掛著自己的孩子。這樣一個人,他一定會活得很充實的。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園地,不管他當多大的官,做多大的買賣,他本質(zhì)上始終是空虛的。這樣的人一旦丟了官,破了產(chǎn),他的空虛就暴露無遺了,會惶惶然不可終日,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世界上無事可做,也沒有人需要他,成了一個多余的人。⑷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當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匆娒麍錾系慕⒁幻娼锌嗖坏?,一面依然奮斗不止,對此我完全能夠理解。我并不認為他們的叫苦是假,因為我知道利益是一種強制力量,而就他們所做的事情的性質(zhì)來說,利益的確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僅僅為了滿足心靈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標準。如果不感到愉快,我們就必須懷疑是否有利益的強制在其中起著作用。⑸你說,得活出個樣兒來。我說,得活出個味兒來。名聲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對人對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換來換去,我還是我。脫盡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⑹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報酬都在眼前。愛情的報酬就是相愛時的陶醉和滿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締結(jié)良緣。創(chuàng)作的報酬就是創(chuàng)作時的陶醉和滿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揚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給人以陶醉和滿足,就不足以稱為美好。⑺此生此世,當不當思想家或散文家,寫不寫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使別的生命愿意安靜聆聽的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⑻人不僅僅屬于時代。無論時代怎樣,沒有人必須為了利益而放棄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靈魂。一個人只要熱愛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樂趣,同時又關注靈魂,善于同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靈魂交往,即使在一個無趣的時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選自周國平博客)10.下列對“真性情”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nèi)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B.滿足自己而做的事,看重的就是愉快而不是利益,那就是出于性情而不是功利。C.保持一份生命純真,能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讓別的生命愿意安靜聆聽。D.一個人只要熱愛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樂趣,同時又關注靈魂,善于同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靈魂交往,他生活得就一定有趣。11.文章第⑸段寫到:“你說,得活出個樣兒來。我說,得活出個味兒來?!苯Y(jié)合上下文說說兩個加點短語的含義。(4分)12.依照選文觀點,請你從下面文化名人或者文學形象中選取一個,結(jié)合與其相關的文學作品對他是否有真性情進行評析。(4分)

陶淵明

蘇軾

《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

答案:10.(3分)B11.(4分)“活出個樣兒”就是指人們?yōu)榱私疱X、名聲之類做事情,努力拼搏使自己很高的地位和名聲,獲得比別人多得多的財富,從而在世俗社會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艷羨?!盎畛鰝€味兒”指人們出于性情做事情,不刻意去追求金錢、名聲;他們絕不會以世俗的財富、金錢作為評判人生價值的標準;他們會追求本色的真實,會以愉快為人生的第一準則,活出純真,活出趣味,活出美好。評分標準: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正確理解“活出個樣兒”和“活出個味兒”,每個方面各2分。12.(4分)參考答案:示例一:我認為陶淵明是具有真性情的人。他看重內(nèi)在的精神享受而看輕功名。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遵從內(nèi)心的召喚毅然辭官不做。他回歸后的田園生活可以說是美好的,是灑脫的。他“好讀書”“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娛”,在這些美好的生活中他陶醉,他滿足。即使“短褐穿結(jié)”,即使“簞瓢屢空”,他照樣活出了生命的味道。因此,我認為陶淵明是一個有著真性情的人。示例二:我認為蘇軾是具有真性情的人。蘇軾不論身在何處,都能以真性情示人。被貶官黃州,他高唱“大江東去”,他一顆真心參看周郎人生;他夜游承天寺,心性淡然;被貶密州,他對月詠懷,對生命的不圓滿能推開去看;他密州出獵,“親射虎,看孫郎”。他行走在村莊,見簌簌棗花,宛若兒童;他游蘄水清泉寺,不服老,信心十足得說“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他雖然人行走于地,但是,心永遠在追求美好的東西,精神是行走在天上的。所以,蘇軾是一個有著真性情的人。示例三:我認為《孤獨之旅》里的杜小康是一個有著真性情的人。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在其成長中流露出的都是真實的情感。他從不愿意跟從父親放鴨,到享受放鴨的過程,是他生命的一次轉(zhuǎn)變。他沒有過多的功利目的,如果有,也是想早一天回家去上學。他純真,他有個性,他在暴風雨之夜追趕鴨子的過程讓人多么感動?。∷淖汾s是真切、真實、真摯的,是一個孩子的性情的反映。尤其是他那句“蛋!爸!鴨蛋!鴨下蛋了!”是他真性情的集中流露。是一個孩子應有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美好的反映。所以,我認為《孤獨之旅》的杜小康是一個有著真性情的人。評分標準:能結(jié)合《論真性情》進行總體分析,得1分;結(jié)合具體文學作品分析得2分。邏輯嚴密,語言流暢得1分。【說明】如果評析陶淵明、蘇軾沒有真性情,給0分;如果評析《孤獨之旅》里的杜小康沒有真性情,可以給分。最多給3分。

交往見人品周國平使一種交往具有價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價值。高質(zhì)量的友誼總是發(fā)生在兩個優(yōu)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zhì)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價值,配得上做一個高質(zhì)量的朋友,這是一個人能夠為友誼所做的首要貢獻。人們常常誤認為,那些熱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爾說得好,他們只是在揮霍,不是在奉獻,而揮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那么,揮霍與慷慨的區(qū)別在哪里呢?我想是這樣的:揮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東西拿出來,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東西拿出來。社交場上的熱心人正是這樣,他們不覺得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心情有什么價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們揮霍掉。相反,一個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寧愿在孤獨中從事創(chuàng)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實奉獻給世界。交往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卻不好掌握。帕斯卡爾說:“我們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們也由于交往而敗壞著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種交往是兩個人之間的心靈溝通,它是馬丁·布伯所說的那種“我與你”的相遇,既充滿愛,又尊重孤獨;相反,后一種交往則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場”,既褻瀆了愛,又羞辱了孤獨。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運,在此時刻,兩顆靈魂仿佛同時認出了對方,驚喜地喊出:“是你!”人一生中只要有過這個時刻,愛和孤獨邊都有了著落。對于人際關系,我逐漸總結(jié)出了一個最合乎我性情的原則,就是尊重他人,親疏隨緣。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從一個人如何與人交往,尤能見出他的做人。這倒不在于人緣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種人際關系是否和睦。人緣好可能是因為性格隨和,也可能是因為做人圓滑,本身不能說明問題。在與人交往上,孔子最強調(diào)一個“信”字,我認為是對的。待人是否誠實無欺,最能反映一個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個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對其中一個朋友有背信棄義的行徑,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他是否真愛朋友,因為一旦他認為必要,他同樣會背叛其他的朋友?!芭c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時之私欲,卻是做人的大失敗。在一次長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稱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沒有旅伴,最壞是有一個不稱心的旅伴。(有刪改)17.文章第段引用泰戈爾的話,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18.請簡要概述文章第段的論述層次。(6分)19.請結(jié)合全文,闡釋最后一段中“稱心的旅伴”的內(nèi)涵。(6分)答案:17.(6分)泰戈爾指出了社交場上的熱心人并非“慷慨”而是“揮霍”的實質(zhì)。有力地證明了作者否定無視時間、精力、心情的價值,肆意揮霍生命的做法的觀點。引出下文進一步論述“揮霍”與“慷慨”的區(qū)別。評分建議: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18.(6分)首先,提出交往是人性的必需,而分寸難以把握的觀點。接著,通過引用、對比手法闡釋了掌握交往分寸的重要性。最后,得m精神相遇是人生最大的幸運的結(jié)論。評分建議: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19.(6分)人格獨立,且能由衷地欣賞和尊敬對方的精神伙伴。懂得珍惜時間、精力和心情的價值,進而珍惜生命之人。能誠信待人,而義能在交往中保持合適距離之人。評分建議: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

經(jīng)典和我們周國平我的讀書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經(jīng)典當做主要讀物,第二是用輕松的方式來閱讀。讀什么書,取決于為什么讀。人之所以讀書,無非有三種目的。一是為了實際的用途,例如因為職業(yè)的需要而讀專業(yè)書籍,因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讀實用知識。二是為了消遣,用讀書來消磨時光,可供選擇的有各種無用而有趣的讀物。三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啟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這個目的,我覺得讀人文經(jīng)典是最佳選擇。認真地說,并不是隨便讀點什么都能算是閱讀的。譬如說,我不認為背功課或者讀時尚雜志是閱讀。真正的閱讀必須有靈魂的參與,它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借文字符號構(gòu)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這漫游途中的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成長,因而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行為。什么樣的書最適合于這樣的精神漫游呢?當然是經(jīng)典,只要我們翻開它們,便會發(fā)現(xiàn)里面藏著一個個既獨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一個人如果并無精神上的需要,讀什么倒是無所謂的,否則就必須慎于選擇。也許沒有一個時代擁有像今天這樣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閱讀得少。在這樣的時代,一個人尤其必須懂得拒絕和排除,才能夠進入真正的閱讀。這是我主張堅決不讀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讀物的理由。古往今來,書籍無數(shù),沒有人能夠單憑一己之力從中篩選出最好的作品來。幸虧我們有時間這位批評家,雖然它也未必絕對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評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獨立思考的讀者也不妨聽一聽它的建議。所謂經(jīng)典,就是時間這位批評家向我們提供的建議。作為普通人,我們?nèi)绾巫x經(jīng)典?我的經(jīng)驗是,不妨就把經(jīng)典當作閑書來讀。也就是說,閱讀的心態(tài)和方式都應該是輕松的。千萬不要端起做學問的架子,刻意求解。讀不懂不要硬讀,先讀那些讀得懂的、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著作和章節(jié)。這里有一個浸染和熏陶的過程,所謂人文修養(yǎng)就是這樣熏染出來的。在不實用而有趣這一點上,讀經(jīng)典的確很像是一種消遣。事實上,許多心智活潑的人正是把這當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從閱讀經(jīng)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極大愉悅,這差不多是對心智質(zhì)量的一種檢驗。不過,也請記住,經(jīng)典雖然屬于每一個人,但永遠不屬于大眾。我的意思是說,讀經(jīng)典的輕松絕對不同于讀大眾時尚讀物的那種輕松。每一個人只能作為有靈魂的個人,而不是作為無個性的大眾,才能走到經(jīng)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閱讀經(jīng)典這種美妙的消遣,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距離一切大眾娛樂性質(zhì)的消遣多么遙遠。2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作者的觀點。(2分)

24.陶淵明有“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名句傳世,本文作者在告訴我們?nèi)绾巫x經(jīng)典時,也有類似的意思,請找出這樣的句子。并用原文回答,作者認為讀經(jīng)典應該“不求甚解”的理由是什么?(2分)25.文章圍繞“經(jīng)典和我們”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請從以下選項中找出錯誤的一個方面。(

)(2分)A.人們之所以讀書,無非是有三種目的。B.真正的閱讀不僅要讀經(jīng)典,還要背功課或者讀時尚雜志。C.只有閱讀被時間篩選出來的經(jīng)典才能獲得自我發(fā)現(xiàn)和成長,才算真正的閱讀。D.提議普通人要用一種輕松的心態(tài)閱讀經(jīng)典。26.下列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是(

)(2分)A.經(jīng)典可以使每一個閱讀者在精神上得到啟迪或享受,使他們的靈魂填充智慧。B.經(jīng)典是人類精神財富的寶庫,閱讀經(jīng)典,就是享用這筆寶貴的財富。C.經(jīng)典需要人們用心去品味涵養(yǎng),是需要靈魂參與的高級活動,普通大眾是不能喜愛和享受的。D.作者為那些閱讀經(jīng)典的人感到榮幸和自豪,同時也對從未接觸過經(jīng)典的人感到遺憾和惋惜。

答案:23.我們應當閱讀經(jīng)典,并且把經(jīng)典當做閑書來讀,用輕松的心態(tài)和方式去閱讀。24.千萬不要端起做學問的架子,刻意求解。讀不懂不要硬讀,先讀那些讀得懂的、能夠引起自己興趣的著作和章節(jié)。這里有一個浸染和熏陶的過程,所謂人文修養(yǎng)就是這樣熏染出來的。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周國平①我們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擔各種責任,小至對家庭、親戚、朋友,對自己的職務,大至對國家和社會。這些責任多半是應該承擔的。不過我們不要忘記,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項根本的責任,便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②每個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機會,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這惟一的一次人生虛度了,也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安慰他。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產(chǎn)生強烈的責任心呢?在某種意義上,人世間各種其他的責任都是可以分擔或轉(zhuǎn)讓的,惟有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每個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來承擔,一絲一毫依靠不了別人。③不止于此。我還要說,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心是其余一切責任心的根源。一個人惟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建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發(fā),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正如歌德所說:“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币驗檫@種愛,所以盡責本身就成了生命意義的一種實現(xiàn),就能從中獲得心靈的滿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個不愛人生的人怎么會愛他人和愛事業(yè),一個在人生中隨波逐流的人怎么會堅定地負起生活中的責任。實際情況往往是,這樣的人把盡責不是看做從外面加給他的負擔而勉強承受,便是看作純粹的付出而索求回報。④一個不知對自己的人生負有什么責任的人,他甚至無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責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爾斯泰請教,為了盡到對人類的責任,她應該做些什么。托爾斯泰聽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們?yōu)橹芸嗟木薮鬄碾y就在于沒有自己的信念,卻偏要做出按照某種信念生活的樣子。當然,這樣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這是一種情況。更常見的情況是,許多人對責任的關系確實是完全被動的,他們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出于自覺的選擇,而是由于習慣、時尚、輿論等原因。譬如說,有的人把偶然卻又長期從事的某一職業(yè)當作了自己的責任。從不嘗試去擁有真正適合自己本性的事業(yè)。有的人看見別人發(fā)財和揮霍,便覺得自己也有責任拼命掙錢花錢。有的人十分看重別人尤其上司對自己的評價,謹小慎微地為這種評價而活著。由于他們不曾認真地想過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責任問題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⑤所以.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nèi)在的平靜和充實。他知道自己的責任之所在。因而關于責任的種種虛假觀念都不能使他動搖了。我還相信,如果一個人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內(nèi)的一切社會關系上,他對自己的行為都會有一種負責的態(tài)度。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這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成員組成的,這個社會就必定是高質(zhì)量的有效率的社會。18.文章②③④段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證“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一中心論點,試概括②④段的分論點。(2分)第②段:

第③段:對自己人生的責任心是其余一切責任心的根源。第④段:

19.第③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試分析其作用。(3分)20.從下列人物中選擇一個,為本文的中心論點補寫一個事實論據(jù)。(2分)備選人物:海倫·凱勒

鄧稼先

吳王夫差

劉禪

司馬遷2I.請結(jié)合選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責任”的看法。(2分)

答案:18.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責任只能完全由自己來承擔。(1分)第④段:明確自己的人生責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會責任?;颍翰幻鞔_自己的人生責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會責任。(1分)19.對比論證(1分);文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對自己人生的責任心是其余一切責任心的根源。(1分)進而證明了中心淪點。(1分)20.海倫·凱勒盡管身體殘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信念,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國“總統(tǒng)自由勛章”。吳王夫差,作為一囡之君,忘記了自己的責任,置天下蒼生于不顧,驕奢淫逸,誤己誤國(2分)(圍繞“責任”,緊扣論點,意近即呵)①觀點明確,積極健康,語言表述簡明嚴謹;(1分)②聯(lián)系實際(1分)精神拾荒三步曲周國平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說:只讀書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讀書,后果是危險。前一句好理解,“罔”即惘然,亦即朱熹所解釋的“昏而無得”。借用叔本華的譬喻來說,就好像是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了別人的跑馬場,任人踐踏,結(jié)果當然昏頭昏腦??墒呛笠痪?,思而不學怎么就危險了呢?不妨也作一譬喻:就好像自己是一匹馬,卻蒙著眼睛亂走,于是難免在別人早已走遍的道路上迷途,在別人曾經(jīng)溺水的池塘邊失足,始終處在困頓疲憊的狀態(tài)了。句中的“殆”字,前人確有訓作困頓疲憊的,而倘若陷在這種狀態(tài)里出不來,也真是危險。②孔子當然不是無的放矢,“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是好些聰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有一種人,讀書很多,稱得上博學,但始終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見解。還有一種人,酷愛構(gòu)筑體系,發(fā)現(xiàn)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結(jié)果往往并無價值,即使有價值也是前人已經(jīng)說過而且說得更好的。遇見這兩種人,我總不免替他們惋惜。我感到不解的是,一個人真正好讀書就必定是有所領悟,真正愛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別人在他所思問題上的見解,學和思怎么能分開呢?不妨說,學和思是互相助興的,讀書引發(fā)思考,帶著所思的問題讀書,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③如此看來,學和思不可偏廢。在這二者之外,我還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錄。常學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時錄下來,便會流失,豈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還必定會挫傷思的興趣。席勒曾說,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發(fā)展,外界的激勵,如一本好書,一次談話,會比多年獨自耕耘更有力地促進思考。托爾斯泰據(jù)此發(fā)揮說,思想在與人交往中產(chǎn)生,而它的加工和表達則是在一個人獨處之時。這話說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點修正。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思想的產(chǎn)生不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發(fā),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體貼和鼓勵。如果沒有獨處中的用心加工和表達,不但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思想材料會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會難以產(chǎn)生了。黃山谷說,三日不讀書,便覺得自己語言無昧,面目可憎。我的體會是,三天不動筆,就必定會思維遲鈍,頭腦發(fā)空。④靈感是思想者的貴賓,當靈感來臨的時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禮。寫作便是迎接靈感的儀式。當你對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記錄的時候,較好的思想就會紛紛投奔你的筆記本了,就像孟嘗君收留了雞鳴狗盜之徒,齊國的人材就云集到了他的門下。⑤所以,不但學和思是互相助興的,錄也是助興行列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學而思,思而錄,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15.請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2分)

16.第④自然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7.簡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論證思路。(2分)

答案:15、(2分)學思結(jié)合,常學常思,并及時記錄,學、思、錄三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廢(答到“我們要學思結(jié)合,常學常思,并及時記錄”也可;如答“學、思、錄三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廢”得1分)。16、(2分)比喻論證,形象生動地論證了記錄(寫作)對于思想(靈感)的重要意義。17、(2分)首先提出問題,指出:“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是好些聰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分);其次分析問題,以兩種人為例從反面論證“學和思”不能分開(1分);最后,指出“學和思”相結(jié)合是莫大的精神享受分)(意思對即可)。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周國平人活在世上,除吃睡之外,不外乎做事情和與人交往,它們構(gòu)成了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做事情,包括為謀生需要而做的,即所謂本職業(yè)務,也包括出于興趣、愛好、志向、野心、使命感等等而做的,即所謂事業(yè)。與人交往,包括同事、鄰里、朋友關系以及一般所謂的公共關系,也包括由性和血緣所聯(lián)結(jié)的愛情、婚姻、家庭等關系。這兩者都是人的看得見的行為,并且都有一個是否成功的問題,而其成功與否也都是看得見的。如果你在這兩方面都順利,譬如說,一方面事業(yè)興旺,功成名就,另一方面婚姻美滿,朋友眾多,就可以說你在社會上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說你的生活是幸福的。在別人眼里,你便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幸運兒。如果相反,你在自己和別人心目中就都會是一個倒霉蛋。這么說來,做事和交人的成功似乎應該是衡量生活質(zhì)量的主要標準了。然而,在看得見的行為之外,還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依我之見。那是比做事和交人更重要的,是人生第一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做人。當然,實際上做人并不是做事和交人之外的一個獨立的行為,而是蘊涵在兩者之中的,是透過做事和交人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總體的生活態(tài)度。就做人與做事的關系來說,做人主要并不表現(xiàn)于做的什么事和做了多少事,例如是做學問還是做生意,學問或者生意做得多大,而是表現(xiàn)在做事的方式和態(tài)度上。一個人無論做學問還是做生意,無論做得大還是做得小。他做人都可能做得很好,也都可能做得很壞,關鍵就看他是怎么做事的。學界有些人很貶薄別人下海經(jīng)商,而因為自己仍在做學問就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氣勢。其實呢,無論商人還是學者中都有君子,也都有小人,實在不可一概而論。有些所謂的學者,在學術上沒有自己真正的追求和建樹,一味趕時髦,搶風頭.惟利是圖,骨子里比一般商人更是一個幣儈。從一個人如何與人交往,尤能見出他的做人。這倒不在于人緣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種人際關系是否和睦。人緣好可能是因為性格隨和,也可能是因為做人圓滑,本身不能說明問題。在與人交往上,孔子最強調(diào)一個“信”字,我認為是對的。待人是否誠實無欺,最能反映一個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個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對其中一個朋友有背信棄義的行徑,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他是否真愛朋友,因為一旦他認為必要,他同樣會背叛其他的朋友?!芭c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時之私欲,卻是做人的大失敗。做事和交人是否順利,包括地位、財產(chǎn)、名聲方面的遭際,也包括愛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遭際,往往受制于外在的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應該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一個人當然不應該把非自己所能支配的東西當作人生的主要目標。一個人真正能支配的惟有對這一切外存遭際的態(tài)度,簡言之,就是如何做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虿恍?,而是不論幸福還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嚴。我確實認為,做人比事業(yè)和愛情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名利場和情場上多么春風得意,如果你做人失敗了,你的人生就在總體上失敗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據(jù)什么位置,和誰一起過日子,而是你自已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選自《靈魂只能獨行》有刪節(jié))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從做人與做事的關系和

兩方面展開論述。(2分)2:文中劃橫線的語句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何作用?(4分)3: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說說它的作用。(4分)4:根據(jù)本文的觀點,簡述做人成功的標準是什么?(4分)5:寫出你對文中劃波浪線句子的理解。(3分)

答案:1:做人是第一重要的

做人與交人的關系2:采用了擺事實和講道理(或?qū)Ρ日撟C)的論證方法,突出了做人主要看他是怎么做事的,看其做事的方式和態(tài)度,易于讓讀者接受作者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3:主要內(nèi)容是講做事和交人的重要性。作用是為提出中心論點做好鋪墊,蓄足情勢。4:圍繞“做事態(tài)度認真、誠懇”和“做人誠實正直、光明磊落”兩點展開論述。5:人生的一些遭際往往受制于外在的因素,非我們自己所能支配,但我們可以控制盒改變我們對待這些遭際的態(tài)度,以一種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式去對待它,做到了這些,也就懂得了如何做人。(3分)1:試題分析:第二段“然而,在看得見的行為之外,還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依我之見。那是比做事和交人更重要的,是人生第一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做人”表明了作者的觀點。接著看下文,根據(jù)提示“做人與做事的關系”,我們可知要到三段之后找第二個空的答案。在第五段有這樣的關鍵語句“做事和交人是否順利”,可知第四段是從“做人與交人的關系”這一方面展開論述的。

點評:提取論點要注意最基本的規(guī)律,要看題目、開頭、結(jié)尾、中間,本文的題目及開頭部分的語段中就有論點。論述思路則要看文中的標志性語句,同時還要注意題干中的提示性語句,如本題中的“從做人與做事的關系”就是關鍵的提示。試題分析:“學界有些人很貶薄別人下海經(jīng)商,而因為自己仍在做學問就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氣勢。其實呢,無論商人還是學者中都有君子,也都有小人,實在不可一概而論。有些所謂的學者,在學術上沒有自己真正的追求和建樹,一味趕時髦,搶風頭.惟利是圖,骨子里比一般商人更是一個幣儈?!薄坝行┧^的學者”舉例論證,“有君子也有小人”對比論證。作用是論證其前面的觀點句。

點評:議論文論證方法常見的有四種,即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要熟記于心,同時它們各自的作用更要知道,這是老師們必講的、學生必須掌握的考點。試題分析:第一段中的關鍵語句我們可以找到,即:“做事情和與人交往,它們構(gòu)成了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這么說來,做事和交人的成功似乎應該是衡量生活質(zhì)量的主要標準了”由此可知,第一段主要寫了做事和交人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第二段的論點,因此,第一段起到了引出下文中心論點和議論的作用。

點評:議論文首段的常規(guī)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定要知道,即引出論點或論題,作為論據(jù)證明論點,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使下文的議論具有了針對性。不同的開頭段具體的作用不同,但基本上概莫能外。試題分析:審題后找關鍵語句,論述“做人與做事的關系”時指出“做學問還是做生意,學問或者生意做得多大,而是表現(xiàn)在做事的方式和態(tài)度上。一個人無論做學問還是做生意,無論做得大還是做得小。他做人都可能做得很好,也都可能做得很壞,關鍵就看他是怎么做事的”,在論述“做人與交人的關系”指出“在與人交往上,孔子最強調(diào)一個“信”字,我認為是對的。待人是否誠實無欺,最能反映一個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由這些關鍵語句可知,做事認真、做人誠信才算是成功的。

點評:審題后,要找準答案的范圍,在確定的范圍內(nèi)尋找關鍵語句加以分析,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試題分析:“一個人當然不應該把非自己所能支配的東西當作人生的主要目標。一個人真正能支配的惟有對這一切外存遭際的態(tài)度,簡言之,就是如何做人?!保斫膺@句話要看其前后的語境,其前面的句子“做事和交人是否順利,包括地位、財產(chǎn)、名聲方面的遭際,也包括愛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遭際,往往受制于外在的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應該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解說了前句,其后面的句子“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虿恍?,而是不論幸福還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嚴”解說了句子中的“態(tài)度”。

點評:理解句子一定要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要把句子放到語境中加以分析,不僅要看句子出現(xiàn)的文段,有時還要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加以理解。我更愿意做我自己周國平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于每一個人??上У氖?,多數(shù)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jié)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真正成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許多人,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么東西,例如是一種職業(yè),一種身份,一個角色,唯獨不是他自己。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總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nèi)心生活,那么,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兒也沒有冤枉他。因為確確實實,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你在其中已經(jīng)找不到絲毫真正屬于他自己的東西了,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和事務的一架機器罷了。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自己。缺了這個朋友,一個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熱鬧而已,實際上他是很空虛的。能否和自己做朋友,關鍵在于有沒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以理性的態(tài)度關愛著那個在世上奮斗的自我。理性的關愛,這正是友誼的特征。有的人不愛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愛自己而沒有理性,一味自戀,儼然自己的情人。在這兩種場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這個更高的自我知道:自愛者才能愛人,給人以生命歡樂的人,必是自己充滿著生命歡樂的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他帶著對自己的怨恨到別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會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顯露出來,加人以損傷。而只愛自己的人也不會有真正的愛,只有驕橫的占有。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么,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zhì),唯有具備這種素質(zhì)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家。人與人之間有同情,有仁義,有愛。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俠。但是,每一個人終究是一個生物學上和心理學上的個體,最切己的痛癢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這個意義上,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他最關心的還是他自己,世上最關心他的也還是他自己。要別人比他自己更關心他,要別人比關心其他人更關心他,都是違背作為個體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特性的。結(jié)論是:每個人都應該自立。這些都是心中的自我應該知道的。心中的自我還須明白:有些痛苦是無法分擔的。別人的關愛至多只能轉(zhuǎn)移你對痛苦的注意力,卻不能改變痛苦的實質(zhì)。甚至在一場共同承受的苦難中,每人也必須獨自承擔自己的那一份痛苦,這痛苦并不因為有一個難友而有所減輕。對于別人的痛苦,我們的同情一開始可能相當活躍,但一旦痛苦持續(xù)下去,同情就會消退。我們在這方面的耐心遠遠不如對于別人的罪惡的耐心。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罪惡仿佛是命運,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痛苦卻幾乎是罪惡了。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從中引出一個很實在的結(jié)論:當你遭受巨大痛苦時,你要懂得自己忍受,盡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攪擾別人。和自己交朋友,還要做自己的一個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這是一種修養(yǎng)。它可以使我們保持某種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顧影自憐的可笑復可悲的境地。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是個可憐蟲,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無價值。成為真正的自己很難,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你也會樂此不疲。為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做的事,如果別人不承認,便等于零。而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我之所以寧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原因之一是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經(jīng)營我所不擅長的人際關系了。我曾和一個五歲男孩談話,告訴他,我會變魔術,能把一個人變成一只蒼蠅。他聽了十分驚奇,問我能不能把他變成蒼蠅,我說能。他陷入了沉思,然后問我,變成蒼蠅后還能不能變回來,我說不能,他決定不讓我變了。我也一樣,想變成任何一種人,體驗任何一種生活,包括國王、財閥、圣徒、僧侶、強盜等,甚至也愿意變成一只蒼蠅,但前提是能夠變回我自己。所以,歸根到底,我更愿意做我自己。(有刪改)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段作者引用盧梭的話,認為盧梭的“自負”其實適用于所有人,即所有人都應只愛自己。B.和自己做朋友的關鍵,在于有一個“更高的自我”,因為這個“更高的自我”具備友誼的特征——理性的關愛。C.結(jié)尾段既照應了題目,也呼應了首段的內(nèi)容,強調(diào)指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要做好自己。D.本文在語言上深入淺出,哲意頗豐,啟示讀者要關注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做真正的自己。5.請指出劃波浪線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并分析其表達作用。(5分)6.“真正成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請結(jié)合文本指出如何才能真正“做自己”。(6分)

答案:4.A(“只愛自己”錯,在于說“每個人都失去了自己”)5.(5分)(手法)該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解釋)把按別人意見生活而不會獨立思考的人,比作“別人的一個影子”;把只為外在的事務忙碌而無內(nèi)心生活的人,比作“一架機器”。(2分)(作用)犀利而形象地指出,一個人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或答:從頭腦到心靈,都沒有絲毫真正屬于他自己的東西),是空虛而可悲的。(2分)6.(6分。如果將劃線的內(nèi)容逐條指出,也可以,逐條給分;合在一處,也要答出即給分)首先要做自己的朋友(心中要有更高的自我,或:更高的自我以理性的態(tài)度關愛著那個在世上奮斗的自我),要明白:①要懂得恰如其分的自愛;②要學會自立;③要懂得自己忍受巨大痛苦;④要做自己的旁觀者和批評者。其次是要為自己的才能、良心、生命做事。(或:靠自己的本事吃飯)留住那個心智覺醒的時刻周國平①一個5歲的男孩看見指南針不停轉(zhuǎn)動,最后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他心中頓時充滿驚奇:沒有一只手去撥動,怎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呢?從這個時刻起,他相信事物中一定藏著某種秘密,等待著他去發(fā)現(xiàn)。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就是從這個時刻開始的。在所有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時刻:好奇心覺醒了,②面對成年人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世界,他們提出了絕大部分成年人沒有想到也回答不了的問題。和好奇心一起,還有想像力和理解力,榮譽感和自尊心,心靈的快樂和痛苦,總之,人類精神的一切高貴稟賦也先后覺醒了。假如每個孩子生命中的這個時刻在日后都能延續(xù)下去,成為真正的起點,人類會擁有多少托爾斯泰、愛因斯坦、海德格爾?。、郛斎?,這是不可能的,由于心智的惰性、教育的愚昧、功利的驅(qū)迫、生活的磨難等原因,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兒童時代的這個時刻仿佛注定只是曇花一現(xiàn),然后不留痕跡地消失了。但是,趁現(xiàn)在的孩子們正擁有著這個時刻,我們能否幫助他們盡可能多地留住它呢?④《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所做的也許就是這樣一件有意義的工作。不妨說,獲獎者們正是一些幸運地留住了那個心智覺醒時刻的人。在那個時刻之后,他們沒有停止提問和思考,終于找出了隱藏在事物中的某個或某些重大秘密。比如1986年物理學獎得主賓尼希,在他小時候,由于父母不讓他隨便打電話,他就自己想辦法,用兩個罐頭盒和一根緊繃的長繩子制作了一部土電話機。當孩子們能夠用它在相鄰房間清楚地通話時,他品嘗到了成功的巨大快樂。后來他因研制可以拍攝到原子結(jié)構(gòu)的光柵隧道顯微鏡而得獎,我相信這一成果與那部土電話機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⑤為什么天空是藍的?為什么樹葉是綠的?為什么我們忘記一些事情而不忘記另一些事情?為什么有男孩和女孩?為什么1+1=2?為什么有貧窮和富裕?為什么會有戰(zhàn)爭……這些諾貝爾獎獲得者所回答的問題似乎都屬于《十萬個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