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貨幣經濟學第一章第一頁,共54頁。早期的貨幣本質理論及其發(fā)展01貨幣本質理論爭論的發(fā)展
02新貨幣經濟學對貨幣本質與職能的研究03貨幣本質關系04貨幣本質理論第二頁,共54頁。貨幣的本質是什么,其職能有哪些?第三頁,共54頁。1早期的貨幣本質理論及其發(fā)展第四頁,共54頁。早期的貨幣本質理論早期的貨幣金屬論早期的貨幣名目論12第五頁,共54頁。早期的貨幣金屬論-重商主義者的貨幣金屬論貨幣與財富是等同的;01生產只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前提,但亦須盡力發(fā)展;02流通領域即產品轉化為貨幣的領域才是財富的直接來源;03流通領域也是利潤的來源,因為利潤源于流通領域的賤買貴賣;0405不是任何的流通領域都能產生財富,只有國際間的流通才能產生和積累財富,即只有對外貿易才能增加一國財富。重商主義者認為一國應該力求對外貿易的順差以積累財富。第六頁,共54頁。早期的貨幣金屬論-重商主義者的貨幣金屬論早期的重商主義者流行于15世紀到16世紀中葉。將金銀看成一國致富的唯一途徑,認為一切購買行為都會導致貨幣減少,都會減少國家財富,因而提倡只賣不買式的順差方式。早期的重商主義又稱為貨幣差額論或重金主義。晚期的重商主義者流行于16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金銀是一國致富的首要途徑(不再是唯一途徑),貨幣的意義不在于保藏,而在于投向有利可圖的流通中,貿易能使貨幣增殖。因此,在保持對外貿易總額順差的前提下允許擴大對外國商品的進口,即允許金銀流出本國,但前提是有更多的金銀流入本國。晚期的重商主義又被稱為貿易差額論。第七頁,共54頁。重商主義者的貨幣金屬論對貨幣本質的認識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馬克思強調貨幣必須具有實質價值,正是這種實質性質決定了金銀能夠充當貨幣,而紙張、獸皮等卻不行。以有國王印鑒的紙張、獸皮等替代金銀成為貨幣,無助于一國財富的增加,還會使衡量其他商品的價格體系發(fā)生混亂。因此,他們反對政府以任何形式偽造貨幣(如減輕貨幣重量、降低貨幣成色),堅持貨幣的金屬學說。第八頁,共54頁。早期的貨幣金屬論-古典學派的貨幣金屬論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之后到1830年歐洲的主導經濟理論。價值的核心要素由金銀演變?yōu)槌蔀楣べY、利潤和地租三要素?;緝r值判斷的變革導致了貨幣金屬論向貨幣商品論過渡,貨幣被認為只是一種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與其他商品無本質區(qū)別。第九頁,共54頁。古典學派代表人物對貨幣本質問題的思考貨幣自身是有價值的,其價值是由勞動時間決定的貨幣的價值會隨著生產金銀的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的;反對認為貨幣貶值?!秶徽摗泛汀兜赖虑椴僬摗窂娬{貴金屬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商品論)他將貨幣與貴金屬等同,認為貨幣價值的大小取決于其所包含的勞動量大??;而貨幣價值與其他貨物價值的比例決定于二者所需要的勞動量的比例。
相對于重商主義的貨幣金屬學說,古典學派的貨幣金屬學說更加強調了貨幣的商品屬性,從純粹的貨幣金銀學說進步到了貨幣商品學說,這是一個進步。而古典學派中蘊藏著一些貨幣名目論的思想,也逐漸推動了貨幣名目論的發(fā)展。威廉?配第亞當?斯密第十頁,共54頁。貨幣金屬論的發(fā)展亞當?斯密19051918之后金屬本位制穩(wěn)定亞當?斯密之后的100多年里,金屬本位制度逐漸在各國形成并穩(wěn)定下來,貨幣金屬學說也因此在這期間非常流行。一戰(zhàn)(1914-1918)后金本位制度的恢復,金屬學說又重新抬頭現代名目說貨幣金屬論逐漸冷落金本位制度消亡貨幣金屬論也隨之黯然失色第十一頁,共54頁。早期的貨幣名目論產生時間:18世紀產生背景:重商主義主張國家通過對外貿易順差不斷積累貨幣以獲得財富,使得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出現了國內貨幣泛濫、商品匱乏、物價上漲的情況。主張:貨幣的價值僅僅是名目上的存在,這種名義上的價值并不是貨幣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國家規(guī)定的。類別:貨幣符號論和貨幣國定論第十二頁,共54頁。早期的貨幣名目論代表人物貨幣國定論《貿易理論》、《鑄幣論》貨幣是國家創(chuàng)造的,貨幣價值是由國家的權威所規(guī)定的巴本否定貨幣本身具有的價值,認為貨幣本身沒有價值,其價值是國家權威確定的。因此用于鑄幣的貴金屬本身沒有價值,其價值是由于國家權威指定其并用于鑄幣而產生的。巴本認為貨幣不一定要用貴金屬鑄造,只要有了君主的印鑒,任何金屬都可用于鑄幣。國家的權威、強制所有人接受才是貨幣的本質。尼古拉斯?巴本貨幣符號論《質問者》貨幣只是一種符號,一種計算單位和比例名稱,不具有任何實質價值。巴本否定貨幣本身具有的價值,貨幣背后的本質是支配別人勞動的權力,貨幣只是轉移和記載這種權力的符號。紙幣的使用表示了社會發(fā)展的最高階段,紙幣是一種最偉大的發(fā)明,并應該設立一個發(fā)型紙幣的國家銀行。貨幣制度的發(fā)展經過四個階段:物物交換的實物貨階段、按照金屬重量的金屬貨幣階段、使用貴金屬鑄幣的金銀鑄幣階段和具有一定符號和簽字的紙幣階段。貝克萊第十三頁,共54頁。早期的貨幣名目論代表人物貨幣符號論呵貨幣國定論《法意》首先提出貨幣是表示商品價值的符號,而商品也是金屬貨幣的符號,雙方互為符號,互為代表。貨幣分為真實貨幣與觀念貨幣。真實貨幣是指具有一定成色和總量的貨幣,然而隨著貨幣的流通,金屬貨幣有磨損,被削減一部分貴金屬的貨幣因而發(fā)展稱為了觀念貨幣。否定了貨幣的真實價值,認為貨幣的價值是由國家規(guī)定的。孟德斯鳩貨幣符號論《政治經濟學原理研究》貨幣只是一種計量單位和觀念標準,是服務于商品流通的符號只有金屬貨幣能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流通他的貨幣本質理論并不完全是名目說,相反也包括著一些反貨幣名目說的內容。斯圖亞特第十四頁,共54頁。貨幣名目論的發(fā)展-現代貨幣名目論產生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國家:德國產生背景:奧匈帝國在1878年停止銀幣自由鑄造,發(fā)行不兌現紙幣,但紙幣購買力比銀幣還高。后來奧匈帝國改回金本位,金幣卻不受歡迎;一戰(zhàn)前英國黃金儲量全球第一,而德國黃金儲備較少,滿足不了國際貿易的需求,急需擺脫貨幣制度中的“黃金桎梏”,于是學術界以歷史學派為代表開始形成貨幣名目學說。一戰(zhàn)后的美國成為黃金主導,英國為擺脫美國的“黃金桎梏”也開始大力倡導名目貨幣論,形成了凱恩斯的管理通貨論,成為了現代名目論的主流。第十五頁,共54頁?,F代的貨幣名目論代表人物支付手段說《貨幣國定論》(1905)他認為貨幣無論從本質還是從功能上看,都只是一種支付手段。他認為從貨幣的發(fā)展來看,這種法制支付手段依次有三種類型:一是稱量的支付手段,一種是票券的支付手段,一種是轉賬的支付手段。他認為稱量的支付手段即是金屬貨幣使用廣泛的時代,是過去的支付手段;票券的支付手段代表他處的時代,銀行券、紙幣等都是一種票券;轉賬的支付手段代表未來的趨勢。巴本認為貨幣不一定要用貴金屬鑄造,只要有了君主的印鑒,任何金屬都可用于鑄幣。國家的權威、強制所有人接受才是貨幣的本質。支付手段標明的價值只是名目價值,并不是實質價值。金屬貨幣與票券貨幣支付時都具有名目性的價值,而這種名目性價值并不是貨幣本身具有的,而是由國家法制創(chuàng)造的??死训谑?,共54頁?,F代的貨幣名目論代表人物典型貨幣說《貨幣的本質》(1908)貨幣的定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取決于一國的經濟發(fā)展變化。貨幣的本質因此取決于當時的經濟發(fā)展特征。在當時人們認為分工和交換是經濟的主要特征,但彭迪生認為這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是人們組成了個人和社會的“經濟共同體”,前者保持了生產與消費的個人均衡,后者保持了生產與消費的社會均衡。為了保證個人均衡的實現,必須具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有一種公認的價值單位去計算價值;二是能有一種憑證來表示這種價值,這種憑證還必須能夠證明相互之間提供了勞動。而貨幣就是這兩個特征的統一。在探討貨幣發(fā)行原理時提出了“典型貨幣”的概念,即價值不變也不影響物價的貨幣。這種“典型貨幣”的發(fā)行對象是向共同體提供勞務且發(fā)行的貨幣必須隨著它所代表的商品的消失而消失。因此,以商業(yè)票據為基礎而發(fā)行的銀行券和因此創(chuàng)造的轉賬存款是最佳選擇。彭迪生·文思德第十七頁,共54頁?,F代的貨幣名目論代表人物貨幣名目說《貨幣之魂》(1920)貨幣金屬論者的錯誤在于使用歷史的方法,立足現在考察過去,但是實際上應就從現在入手,用“存在考察法”而不是用“發(fā)生考察法”。,將社會形態(tài)分為兩大類:自足經濟和共同經濟,而自足經濟又分為無交換的家庭經濟和自然交換的經濟,共同經濟也分為個人主義共同體的貨幣經濟和社會主義共同體的理想經濟。這四種形態(tài)中,只有個人主義共同體的貨幣經濟中才需要貨幣。這種形態(tài)下,個人消費不能由國家規(guī)定而只能靠個人購買力。個人購買力的大小決定了其持有貨幣的多少。貨幣有三個并列的手段,即貨幣是分享社會生產物的可能性、手段和尺度。艾斯德第十八頁,共54頁?,F代的貨幣名目論代表人物貨幣名目說《貨幣之魂》(1920)他認為在國際和國內流通中都應該用紙幣代替金屬貨幣,廢除金本位制度。他認為就貨幣的起源來看,貨幣是一種商品。但是貨幣在流通時又不能充當為一種商品。并且隨著貨幣用途和貨幣存量的增加,就需要用非商品的紙幣來代替金屬貨幣。紙幣是可以由國家發(fā)行的,但是國家的權力只限于強制人們接受紙幣作為流通工具而無法規(guī)定紙幣的價值量。紙幣與商品對照的價值是決定于金融市場的一般情況。在貨幣經濟中,紙幣不只是商品交易的媒介,它會通過價值貯藏、媒介資本轉移等職能對實際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即貨幣是非中性的。魏克賽爾第十九頁,共54頁?,F代的貨幣名目論代表人物管理通貨論《貨幣論》(1930)貨幣是用于債務支付和商品交換的一種符號,這種符號是由“計算貨幣”的關系派生的?!坝嬎阖泿拧笔且环N觀念上的貨幣,不具有實質性的價值,只是貨幣的基本概念,表現為一種計算單位,而計算單位本身是用符號如英鎊、美元等來表示。因此,國家可以憑借權力去創(chuàng)造和改造貨幣,即貨幣是國家的創(chuàng)造物。國家不僅可以憑借其權力強行規(guī)定貨幣的名稱和支付力,而且還有權決定或宣告物品相對于貨幣的名稱。凱恩斯第二十頁,共54頁。2貨幣本質理論爭論的發(fā)展、第二十一頁,共54頁。貨幣本質理論爭論的發(fā)展大危機后貨幣本質之爭貨幣的交易媒介論和價值儲藏論的統一12第二十二頁,共54頁。貨幣本質之爭的展開
大危機后,國際上金本位制崩潰,學術界大多接受了凱恩斯主義管理通貨論形式的現代貨幣名目論。20世紀60年代后,金屬貨幣已經完全退出流通,現實中流通的主要是不可兌現的紙幣。同時,銀行存款作為貨幣在流通中大量使用,金融創(chuàng)新也開始涌現。此時,大部分經濟學家同意銀行存款也是貨幣,對貨幣定義的爭論焦點放在了如何界定貨幣范圍的問題上。第二十三頁,共54頁。交易媒介論只有那些作為商品交換媒介的替代物才是貨幣;01貨幣的范圍應包括通貨和商業(yè)銀行的活期存款,即通常所說的M1。02交易媒介的貨幣本質論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已被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所接受,是現代狹義而又為人們所廣泛接受的貨幣定義。第二十四頁,共54頁。價值儲藏論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豐富了貨幣的內容,對貨幣的定義問題直接與央行貨幣政策的實施密切相關,直接關系到央行控制的貨幣范圍。而貨幣的作用并不僅限于交換媒介,它還具有價值貯藏的功能。60年代以后,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的爭論使價值貯藏的貨幣本質觀得到迅速發(fā)展。持有價值儲藏貨幣觀最典型的就是弗里德曼和施瓦茨,他們認為貨幣是“能使購買行為從售賣行為中分離出來的購買力的暫棲所”。他們的貨幣定義和貨幣本質觀最大特點是從理論實用性出發(fā),不是由貨幣的定義確定貨幣的外延,而是由貨幣的構成歸納貨幣的定義和本質。第二十五頁,共54頁。貨幣的交易媒介論和價值儲藏論的統一
隨著貨幣范圍的不斷擴大,學界對貨幣本質的認識逐漸聚焦到貨幣定義范圍的問題上。托賓、約翰?格利和愛德華?肖等人認為貨幣的定義范圍包括銀行機構的存款、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存款與負債等;英國拉德克利夫委員會提出的“拉德克利夫報告”提出了“流動性”概念,將貨幣定義為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貨幣供給、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創(chuàng)造的所有短期流動性資產。第二十六頁,共54頁。貨幣的交易媒介論和價值儲藏論的統一多數學者傾向于把M1作為貨幣的基本定義。M1包括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即通貨、支票賬戶存款與旅行者支票。其原因有以下兩點:貨幣的本質屬性和最基本的功能是充當價值貯藏的手段,但充當價值貯藏手段的物品卻不一定能發(fā)揮交換媒介的作用。不論貨幣的定義如何擴大,M1始終是貨幣定義的共同組成部分。M1之外的其他資產需要轉換為M1才能作為交換媒介。M1之外的其他資產實際上為人們價值貯藏提供了良好的手段。第二十七頁,共54頁。貨幣的交易媒介論和價值儲藏論的統一從貨幣本質論看,傳統的貨幣定義發(fā)展到目前相當廣泛的貨幣定義,實際上已經逐漸將貨幣的交易媒介論和價值儲藏論相融合。
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創(chuàng)新浪潮席卷全球,一方面大量的金融創(chuàng)新工具增加了人們價值儲藏的選擇,金融資產流動性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納入了貨幣范圍,即金融資產貨幣化;另一方面,金融產品的推出逐漸模糊了貨幣與金融資產的界限,貨幣在金融資產中充當了各種各樣的角色,即出現了貨幣的金融資產化。第二十八頁,共54頁。貨幣的交易媒介論和價值儲藏論的統一主流貨幣金融學教材(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中對貨幣定義和貨幣職能的描述正表現了這種融合的趨勢。該書將貨幣定義為“在產品和服務支付以及債務償還時被普遍接受的東西”;
在對貨幣職能進行描述時,指出“貨幣主要有三項職能:交易媒介、記賬單位和價值儲藏。第二十九頁,共54頁。3新貨幣經濟學對貨幣本質與職能的研究第三十頁,共54頁。新貨幣經濟學的產生背景隨著金融創(chuàng)新的深入,各種貨幣資產不斷地被創(chuàng)造出來,特別是電子貨幣等的出現,使各國不斷修改貨幣的供給范圍,給各國央行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01電子貨幣的誕生為取消貨幣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人們開始談論“無現金社會”。理論上看,基于一般均衡分析的傳統貨幣理論不斷受到挑戰(zhàn),其中最著名的是無法解釋“哈恩難題”。02第三十一頁,共54頁。新貨幣經濟學派的產生
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以尤金?法馬、列德蘭?伊格爾、尼爾?華萊士等貨幣理論家為代表的新貨幣經濟學派,這一學派的貨幣本質學說顛覆了傳統的貨幣本質思維模式。新貨幣主義認為貨幣的本質并不是基礎性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貨幣背后的法律安排、交易制度、資產選擇。貨幣不同時期不同的定義和不同的職能正是由于不同時期的制度安排等內容不同。第三十二頁,共54頁。4貨幣本質關系第三十三頁,共54頁。貨幣本質關系01020304鑄幣稅理論劣幣與良幣的關系貨幣與信用主幣與輔幣的關系第三十四頁,共54頁。鑄幣稅理論
鑄幣稅又稱鑄幣利差,《美國傳統詞典》進一步將其解釋為通過鑄造硬幣所獲得的收益或利潤,通常是指所使用的貴金屬內含值與硬幣面值之差。金屬時代早期鑄幣稅金屬貨幣時代的中后期的鑄幣稅金銀鑄幣本位下鑄幣稅信用貨幣制度下的鑄幣稅概念第三十五頁,共54頁。金屬時代早期鑄幣稅在金屬貨幣時代的早期,用相等價值的黃金、白銀來鑄造貨幣,貨幣的面值與材料的價值是相等的,鑄幣沒有額外的差價收入。原始的鑄幣稅是指購買鑄幣的人,向鑄幣者支付的費用與鑄造的成本的差額,即利潤,這種利潤歸鑄幣者所有。第三十六頁,共54頁。金屬貨幣時代的中后期的鑄幣稅在金屬貨幣時代中后期,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是鑄幣廠和鑄幣權的所有者。統治者降低鑄造貨幣的金屬的成色和含量,超值發(fā)行貨幣,從而獲得短期利潤,稱為“硬幣削邊”。因此,這里鑄幣稅可以定義為鑄幣面值與實際價值之間的差額。第三十七頁,共54頁。金銀鑄幣本位下鑄幣稅在金銀鑄幣體制下,鑄幣稅等于鑄幣面值與金銀含量的實際價值的差額,再減去用來鑄造貨幣的成本。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式來表示:M=PQ+C+S其中,S為名義鑄幣稅;M表示鑄幣指定的名義價值;Q為該批鑄幣中,包含的稀有金屬的量;P為鑄幣廠單位稀有金屬的名義價格;C表示鑄造貨幣的成本。若在名義價值為M的鑄幣中,C為所有其他鑄造的支出,PQ為用于支付購買白銀,則S就是統治者享用的鑄幣稅利潤。不太明白第三十八頁,共54頁。信用貨幣制度下的鑄幣稅信用貨幣制度下的鑄幣稅概念銀行券產生之后,在貨幣流通領域中,金屬貨幣逐漸被低成本的紙幣取代,成為發(fā)行貨幣的儲備以及外匯的儲備。由于信用貨幣的存在,在貨幣總量中,紙幣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鑄幣稅的內涵也發(fā)生了更大的變化。在當前的信用貨幣制度下,這里從狹義和廣義兩方面解析鑄幣稅的內涵。第三十九頁,共54頁。鑄幣稅理論狹義的鑄幣稅某些私人銀行曾發(fā)行一定量的銀行券,在流通中使用,這些銀行券是沒有金銀來做充值準備的。當建立兩級銀行體制之后,中央銀行通過控制基礎貨幣來調控貨幣總量。貨幣包括活期存款和通貨兩部分,其中,通貨是由政府(中央銀行和財政)來發(fā)行的,它由三部分組成,即在商業(yè)銀行中庫存的現金、公眾持有的現金和商業(yè)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在美國等國家,中央銀行發(fā)行紙幣,將獲得的鑄幣稅收入扣除日?;ㄙM,再扣除發(fā)放給股東的股息后,余下的部分會交到財政部門。而其他一些國家,是由財政來發(fā)行貨幣的,中央銀行以購進國債或其他方式發(fā)行貨幣。第四十頁,共54頁。鑄幣稅理論廣義的鑄幣稅當今時代,流通領域中主要以“準貨幣”及電子貨幣為主,紙幣為輔,一些貴金屬,例如金銀等已經不再流通領域了,這也是信用貨幣時期的主要特征。廣義上的貨幣包含了基礎貨幣、存款單、國債、電子貨幣等各類債券憑證。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報告認為,鑄幣稅來源于發(fā)行貨幣者創(chuàng)造的一種負債,這種負債利率為零或者比市場利率低,可以通過計量銀行以及社會公眾持有的中央銀行債權的機會成本來測算中央銀行的鑄幣稅的收入(不懂)。此觀點認為,政府的鑄幣稅可以通過發(fā)行所有“債券憑證”(包含基礎貨幣)中獲得,因此這里鑄幣稅的含義涉及到了所有政府金融債務,我們稱其為“廣義的鑄幣稅”。第四十一頁,共54頁。鑄幣稅理論電子貨幣對鑄幣稅的沖擊隨著電子貨幣的發(fā)展,哈耶克(1996)預言的“貨幣非國有化”和“自由貨幣”的精辟觀點可能會變?yōu)楝F實,鑄幣稅也將進一步變化。他認為:
惡性通貨膨脹的產生,不但取決于預期通貨膨脹率的調整速度,而且取決于貨幣需求的彈性。另外,假設經濟個體有適應性預期,惡性通貨膨脹可能是由通貨膨脹導致的不穩(wěn)定過程引起的,而不是由加速的貨幣增長率引起的。假設存在均衡而且穩(wěn)定的條件下,鑄幣稅收入存在拉弗曲線特征。第四十二頁,共54頁。貨幣與信用—銀行信用本質理論信用媒體論起源于18世紀,盛行于19世紀前半期。信用媒介論認為銀行的功能在于提供信用媒介。銀行必須在收受存款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放款業(yè)務,即銀行的受信業(yè)務(負債業(yè)務)優(yōu)先于其授信業(yè)務(資產業(yè)務),受信業(yè)務決定著授信業(yè)務。銀行通過其信用媒介的作用,對社會經濟資源進行轉移和再分配,以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代表人物是亞當?斯密、李嘉圖、約翰?穆勒等人。第四十三頁,共54頁。信用媒介論代表人物信用媒介論斯密認為銀行信用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節(jié)約商人所必須保有的準備金和社會流通需要的金銀貨幣,二是節(jié)約下來的這部分資金可以投入到生產領域中,從而擴大生產規(guī)模,促進一國產業(yè)的發(fā)達。在銀行信用限度方面,斯密非常強調銀行信用應限制在一個范圍內,反對信用擴張。他認為,銀行提供信用的范圍只能以商人必須保有的準備金為限,只有這樣才能使銀行發(fā)行的銀行券數額恰好等于社會流通必需的金屬貨幣數額。為保證這一點,斯密提出了一個準則,即一定時期內,商人償還的金額必須等于銀行借出的金額。亞當?斯密第四十四頁,共54頁。信用媒介論代表人物信用媒介論零散分布于《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金塊高價論》信用是將資本從一個人手中轉讓到另一人手中,從而達到資本有效利用的目的。銀行發(fā)行銀行券及紙幣,可以代替金屬貨幣行使,從而可以節(jié)約貨幣流通環(huán)節(jié)的花費,從而增加物質生產。認為信用的產生,促進了資本的分配,促使社會利潤平均化。李嘉圖第四十五頁,共54頁。信用媒介論代表人物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原理》穆勒認為,信用只是一種允許他人使用資本的許可。通過信用,只能將資本從一人手中轉移到另一人手中。信用的這種轉移資本的能力夠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一國的生產資本雖然沒有因為信用的作用而增加,但是會由于信用而使其生產活動更加完善。在信用與物價之間的關系。他認為信用不是生產力,是一種購買力,因而和貨幣一樣,對物價產生影響。他認為影響物價的因素是購買力而非其他因素,信用正是因為影響了購買力才對物價產生影響。描述信用與商業(yè)危機的關系時,穆勒認為是由于投機購買過多造成的,而信用的存在助長了這一行為。穆勒第四十六頁,共54頁。貨幣與信用—銀行信用本質理論信用創(chuàng)造論該理論認為銀行的唯一職能是創(chuàng)造信用,銀行是信用的制造廠,而不是借款人和貸款人的媒介。銀行超過其存款規(guī)模放出貸款,而且能夠先行放款,借以造出存款,故認為銀行的授信業(yè)務先于銀行的受信業(yè)務。銀行通過信用創(chuàng)造,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新的資本,推動國民經濟的發(fā)展。第四十七頁,共54頁。信用創(chuàng)造論代表人物認為貨幣就是財富,增加貨幣量能促進商業(yè)發(fā)展,進而增加就業(yè),使得國家財富增加;從貨幣的兩個要求來看,以土地、公債、股票等為保證發(fā)行的紙幣最好;紙幣是銀行的一種信用,銀行通過對信用的供給,能豐富貨幣,給經濟一種最初的沖擊。通過這種沖擊,可以逐步實現經濟繁榮、國家富裕。因此,信用即是貨幣,也是財富和資本,銀行通過供應信用創(chuàng)造了貨幣、創(chuàng)造了財富,也創(chuàng)造了資本。約翰·勞第四十八頁,共54頁。信用創(chuàng)造論代表人物代表作《信用的理論》(1872)信用創(chuàng)造論的現代形式麥克魯德認為信用就是財富,也是資本,能控制經濟危機。他認為信用是商業(yè)危機發(fā)生的原因,倡導貨幣信用的經濟危機理論。麥克魯德認為財富分為財務、人的品質、抽象權利三種,信用是抽象權利的一種,和其他財富一樣具有交換性與購買力,因而信用是一種財富。進一步認為貨幣的本質是信用。他指出,貨幣本身既不能果腹又不能遮體,但是人們仍然愿意持有貨幣。這是因為一旦持有貨幣,人們就能用它換取所需的物體,因而貨幣本身本質上是一種流通手段,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度青海省公共營養(yǎng)師之二級營養(yǎng)師通關試題庫(有答案)
- 2024年度陜西省公共營養(yǎng)師之四級營養(yǎng)師題庫檢測試卷B卷附答案
- 南匯工商行政管理志2025年版編纂與市場分析合同4篇
- 2024年度陜西省公共營養(yǎng)師之四級營養(yǎng)師考前沖刺模擬試卷A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國際教育機構教師派遣合同樣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校園網絡承包安裝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安置房租賃中介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廢機油回收處理承包合同樣本3篇
- 智慧校園背景下后勤管理創(chuàng)新路徑
- 行為心理學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與效果
- 2024年資格考試-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軟件研發(fā)安全管理制度
-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豎式運算300題
- 寺院消防安全培訓課件
- 比摩阻-管徑-流量計算公式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檢驗
- 五年級數學應用題100道
- 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完整整套課件(馬工程)
- 高三開學收心班會課件
- GB/T 33688-2017選煤磁選設備工藝效果評定方法
- 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