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用學-文化語用原則_第1頁
語用學-文化語用原則_第2頁
語用學-文化語用原則_第3頁
語用學-文化語用原則_第4頁
語用學-文化語用原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化語用原則——語用原則的文化特性語用原則是交際者在言語交際過程中遵循的、言語共同體共享的、指導言語行為建構(gòu)和話語理解的、具有相當強的心理認同度的信念總和。

在話語建構(gòu)、理解和說明過程中,真實情景中的人們是否遵循的是一套普遍的語用原則,還是遵循不同的語用原則?主流的語用學者們更多的關(guān)切哲學語用學的‘合作原則’、‘禮貌原則’、‘新格萊斯主義的三原則’、以及認知主義‘關(guān)聯(lián)原則’和泛交際主義的‘交際原則’等同一脈絡(luò)激發(fā)的原則,而不太關(guān)切真實互動中的狀況。那么,原委是一種普遍的語用原則在引導著交際中的說聽雙方的推理活動,還是多種原則在同時或分別起作用呢?跨文化語用學者Kesckes(2005)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一個日本學生到他(Kesckes)辦公室,進去以后,教授自己坐下了,學生卻始終站著,教授感到很驚異,按西方人的想法,學生可以自己找個位子坐下來,可是在東亞文化圈內(nèi),‘師道尊嚴’‘尊師重道’,老師不讓學生坐,學生是不敢坐的,所以,不僅僅是個學生懂不懂間接言語行為的問題,而是一個文化設(shè)定的原則是否在起作用的問題。G.N.Leech(2005)舉了一個漢語例子,說的是:邀請—婉拒—再次邀請—再次婉拒—三請……最終接受。這是漢語文化的典型互動方式,其中第一回合的邀請和婉拒于雙方都具有摸爽性,在特定情境中,請人吃飯為情境所至,而非確定是真誠的;對方收到邀請,自然也明白,假如一口答應,明顯違反了‘謹言慎行’的原則,給人以隨意的負面印象。謹慎原則是一個做人的普遍原則,中國人信任少說多做,口是一個危急的通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只有謹慎當心,才能駛得“萬年船”。這里明顯和西方人講的‘禮貌原則’、甚至是‘面子’理論并不完全吻合。因此,很多學者指出,語用原則的文化限制---文化特定的語用原則作為普遍原則的來源和對立體,是須要探討、卻又沒有得到很好探討的課題。一、文化語用原則及其淵源文化語用原則是和普遍語用原則不盡相同的、帶有特殊的文化語境適應實力和指派的原則,它是具體文化語境中的人對一般的‘正常的理性人’的進一步定義和詮釋。文化語用原則來源于特定的文化共同體。首先,它是文化共同體許久共享的一套信念、價值觀、看法等的衍生物。長期生活在同一共同體的人們,共享著一套關(guān)于四周世界、彼此關(guān)系、個體行為等的信念。比如,太陽是什么?月亮是什么?地球是什么?中國人認為,太陽是男性的(太陽公公、陽剛),月亮是女性的(月亮婆婆、陰柔);雷是雄性的(雷公),閃電是雌性的(電母),這種信念明顯和中國人對自然世界的樸實的觀念有關(guān),因為,太陽、雷擊被認為是主動的、原發(fā)的、進攻性的;而月亮和閃電則分別是被動反映的、引發(fā)的、接受和包涵性的。因此,在漢語對聯(lián)文化中,太陽必需對月亮(日—月)、雷公對電母,才算工對。文化信念是一個文化共同體在共同生活經(jīng)驗中逐步形成的關(guān)于四周世界、社會活動、人際交往、彼此行為、個人行為等的設(shè)定(culturalassumptions),這自然包括言語行為的設(shè)定:該說什么,不該說說什么(qualityandcontent);該怎么說,不該怎么說(manner–how);怎樣理解他人話語、哪些話語是文化優(yōu)選的,哪些是避選的,以及說話和行動的關(guān)系等等。比如,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其文化帶有極其顯明的彼此沖突、沖突、容忍、競爭等特點,為了在一起生活、相安無事、社會主動進步和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必需強調(diào)同等、特性、規(guī)則與合作。沒有同等就會出現(xiàn)卑視、持強凌弱;沒有特性就不會有特色、創(chuàng)新力和競爭力;沒有規(guī)則就會各行其是,社會就會無序;沒有賜予規(guī)則的合作,就沒有文化凝合力的產(chǎn)生。因此,“合作”既是一種文化信念,也是個人的一種文化理性,更是人際交往的原則和言語行為的原則?!昂献鳌钡幕驹O(shè)定可以使人們把彼此交往中那些看似不合作的話語當作特殊的‘合作’行為,來推導其特殊意向。這就是“合作原則”的文化心理基礎(chǔ)。文化語用原則是主流文化核心價值觀念、信念、看法的高度濃縮和體現(xiàn),但并非一一對應。談到文化,人們常常把它與民族/種族聯(lián)系在一起。雖然這樣做不無道理,但文化、尤其是基于語言類型的文化和種族是不一樣的。一種文化可能是一個種族的,也可能為多民族/多種族的人民所共享,比如漢語文化/中國文化,美國文化/英語文化等,因此,當人們談到某一文化的特征時,總是想當然地以該文化的主流信念系統(tǒng)、價值觀、看法等為參照系,而并不去顧及該文化的那些微觀的構(gòu)成成分。這是一個基本動身點。因此,凡是建構(gòu)一種文化的語用原則,離開了主流文化所優(yōu)選的核心信念、價值體系和典型看法,是不行能產(chǎn)生可操作的一套基本原則和推導規(guī)則的。至于文化系統(tǒng)內(nèi)部可能存在的亞文化差異(地域、階層、行業(yè)、族裔、性別等),可以概括為情境特定的、與總的文化原則基本一樣、或至少不相沖突語用原則。比如說,“和”是漢語文化的一條基本原則,因為‘和’是中國人多民族大融合、大一統(tǒng)、大團結(jié)的表現(xiàn),是文化‘親和力’的重要體現(xiàn)方式。“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等重要文化信念的濃縮。因此,很多具體的情景原則都可以與“和”的原則聯(lián)系起來,或為“和”做出貢獻。文化語用原則是主流文化觀念(設(shè)定)的語用化或語境化。文化語用原則的根本使命:對于具體語境中的互動者而言,它是要指引或調(diào)整話語建構(gòu)中的意向信息表面化/符號化的形式,使之不僅要合理(情境理性)、合適(可以接受),而且更要有效地傳遞意向;對于話語接受者,它要供應有效的參照,使話語在最相關(guān)的情境中獲得最相關(guān)的說明,即使說話者所表達的言語行為(干脆的或是間接的)以最省力的推導方式就能得到所期望的識別和領(lǐng)悟(經(jīng)濟地、關(guān)聯(lián)地說明)。通俗地說,它要能指引說話者說出最能影響聽話者的話語,同時,它也要能指引聽話者在接受話語的一瞬間就能深刻地感悟、把握話語作為特定文化情境中的特定行為(而不是別的行為)的信息,并做出最大相關(guān)度的反應。因此,這里必定涉及到文化的一般原則以何種形式實現(xiàn)與具體情境的信息對接的問題,也就是文化原則適應語用或語境須要的問題。例如:—李敖在門口徘徊著,小姐問李敖:“先生您貴姓?我好通知周先生?!薄畎秸f:“沒有貴。李敖。”(大陸人常說“免貴姓……”或“鄙性……”)或許人們會以為這是一個公式化、禮節(jié)性打招呼和回應,其實,這只是其一,而且是表面的相識。禮節(jié)是形式還是目的?禮節(jié)背后更為深層的緣由是“和”的原則?!昂汀薄穗H和諧的交際氣氛—是有利于共同體存在、旺盛興盛的。尊人有利于人和、貶己(李敖)同樣有利于人和。因此,文化語用原則是為語境須要的或情境話語說明力的原則。二、文化語用原則的結(jié)構(gòu)文化語用原則是一個以文化核心設(shè)定為綱、以情景設(shè)定為目的三重結(jié)構(gòu):文化共同體核心設(shè)定(關(guān)于本共同體內(nèi)部人際交往的普遍原則)、體現(xiàn)核心社交原則的準則、情景特定的文化語用原則(體現(xiàn)核心設(shè)定的精神、聚焦特定情境的互動—指導與規(guī)范交往行為及其說明)。文化語用原則的核心命題及推導每一種文化語用原則都是以確定的核心命題而出現(xiàn)或綻開的。核心命題是該文化的精神在言語交際中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該文化對于其成員進行言語互動、實施言語行為、理解和說明話語時的總的指導原則。比如,漢語文化以和為其主要的指導原則(禮之用,和為貴—孔子)。“和”涉及多種文化側(cè)面及須要:1、家庭的興盛來源于成員之間的和諧與和諧;2、夫妻之間的和諧帶來全家的華蜜;3、鄰里之間的和諧帶來社區(qū)的旺盛和穩(wěn)定;4、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對整個世界的進步和發(fā)展都是很重要的。5、心態(tài)平和、看法溫和;6、性情溫順;7、中和,不走極端、中庸、適可而止、不鉆牛角尖;8、前后一樣、形神一樣(押韻合拍)、凹凸錯落有致;9、天地之間的關(guān)系、陰陽之間的調(diào)和;10,不相沖(男女在八字上的‘和’),等等。漢民族的思維方式(依次)是‘自上而下’、‘從大到小’,因此,‘和’從宇宙、到天地、到社會人倫、到國家、到團體、家庭、個人都是‘彌合’差異、消退分歧、整合力氣、尋求整體進步和發(fā)展的關(guān)鍵機制。盡管漢民族也主見‘厚德載物’,即把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建筑在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和品德之上,但是,這條原則的適用范圍遠不及‘和’所涉及的‘廣度’和‘深度’。作為漢語文化的‘核心’信念和價值觀、人際交往的核心文化看法,‘和’的核心命題是:和、勿爭。這個命題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對立和統(tǒng)一,即兩條下位‘準則’:1、要‘和’;2、不要‘爭’(紛爭、沖突、爭議、爭論)。也就是說,一切有利于‘和’事情、話語、行為都是為漢語文化語境所提倡和激勵的、允許的;一切可能導向‘紛爭’、損害‘和’的事物、傾向性、話語、行為都是要力圖避開的、不受激勵的、須要制止的。就言語行為而言,分寸準則是對和的保證。分寸即‘度’,是話語影響力的可接受范圍,這個范圍是由典型的漢語文化信念所確定的人際關(guān)系框架(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君子[溫、良、恭、儉、讓]、男女社會分工、角色、交際規(guī)范等)和個人行為規(guī)范[規(guī)則]來確定的。同時,‘分寸’也是‘防止’或‘杜絕’紛爭的機制。假如個人行為和言語處于文化允許的范圍之內(nèi),那么,他是守規(guī)則的;也是有分寸的。假如他既能不超越文化確定的界限,又能有效地利用其微觀的尺度/規(guī)則/規(guī)則來建構(gòu)主動地互動情境、使之有利于個人目的的實現(xiàn),那么他算是‘很好地把握了分寸’。例如:胡夢茵近乎呻吟地問:“劉會云怎么辦?”李敖說:“我會對她說的?!薄澳阍趺磳λf呀?”“我會告知她:我愛你還是百分之一百,但現(xiàn)在來了一個千分之一千的,所以請你短暫避一避吧?”

(章曉明《李敖和他的女人們》)李敖雖為狂人,放蕩不羈,卻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國人,因此,當他面對兩難時,明顯懂得如何把握分寸:既不得罪在場的人,且讓她更快樂;也不得罪不在場的人,其實,百分之一百,千分之一千,表面上不一樣,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因此,擅長把握說話的分寸,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左右逢源,使人際關(guān)系朝著親文化的方向發(fā)展,使文化的親和力和凝合力不斷增加。勿爭,是從另一端來對‘和’進行維護。勿爭,不是否認紛爭的存在,而是指面對即將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的紛爭的看法。1、盡量避開紛爭的出現(xiàn)(比如,說話要和氣、探討問題要多以商議的口吻,措辭不要尖刻,遇到利益沖突要擅長避讓,不要固持己見,要擅長傾聽他人看法等);2、一旦出現(xiàn)紛爭,要盡量忍讓,不要使沖突升級,第三者要站出來勸解,使沖突雙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能破鏡重圓,言歸于好。因為,爭吵必定導致分裂,使文化共同體內(nèi)部離心力增大,造成‘不和’,給敵人以‘可乘之機’。因此,在漢文化語境中,如有二人發(fā)生爭吵,互不相讓,沖突就要升級為肢體爭斗時,就會有第三方站出來,要雙方“都別說了,冷靜冷靜”,或“每個人都少說一句?!比缬瞿橙苏f出可能會引起沖突的話,就會有人阻擋他“你不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情景特定的文化語用原則核心的文化語用原則既是文化共同體成員日常交際活動的一般性指導原則,又是建構(gòu)和說明具體會話情景中的、以須要為理據(jù)的特殊原則的最終原則。換言之,文化核心語用原則投射到情景須要之上,就會派生出‘情景化的文化語用原則’。比如,漢民族的‘尊老愛幼’就是‘和’的原則對‘長-幼關(guān)系’的投射。在處理長幼關(guān)系時,1、尊長:要以‘敬重’的方式來和年齡長于自己的全部人說話;2、不能頂撞長輩[與自己父母年齡相近、高于自己父輩年齡或輩分、年齡或輩分高于說話者自己;3、關(guān)切和疼惜在年齡和輩分上低于說話者自己的人(愛幼);4、不欺壓年齡或輩分低于自己的人。從語序上看,漢語文化‘先長后幼’,不行顛倒。從個人而言,長幼各有自己的典型化形象(樣子):不能為老不尊(長者);更不能目無尊長(幼者)。因此,年輕人在長者面前總是畢恭畢敬,很少干脆反對、指責、頂撞他們,即便是后者有什么不是(這也是間接言語行為的文化心理根源),頂撞行為也不受激勵,因為它會導致頂撞者吃虧;當然,長者是文化價值的代表,必需使自己的行為和言語產(chǎn)生模范的作用,使之體現(xiàn)文化的價值,因此,出自長者的言行是不容懷疑的,長者的關(guān)愛是天經(jīng)地義的。所以,我們視察到,在漢文化語境中,長幼之間的對話,長者的提問,無論問得多么干脆、觸及對方面子/隱私,幼者總會予以回答。違反原則,就會招致‘不敬’、‘不孝’的惡名,影響到日后的人際交往。例如:君若母親:……你是才子也好,英雄也好,我們家的小廟容不得你這個大菩薩,你還是放過君若吧!李敖:伯母……我想澄清一下:第一,我沒有氣死我父親,……其次,我和君若是真心相愛的……(澄清---不敢頂撞)君若母親:君若是個不懂事的女孩,……等你們真正過上日子,懊悔就來不及了。君若對母親:媽,我是愛他的!(頂撞)君若父親:(吼起來)說話不羞澀,愛愛愛,你讓這小子拿什么愛?(指責女兒的行為)(章曉明,《李敖和他的女人們》)為了自己的愛情,女兒竟敢頂撞母親(間接--軟頂撞),這明顯是不‘順’的行為,不‘順’就是‘不孝’,子女‘不孝’會帶來家庭‘不和’,萬事乃不能‘興’,所以,父親才抓緊站出來制止女兒進一步的叛逆行為。求穩(wěn)表面上看與‘和’關(guān)系不大。其實,其間有很大的關(guān)系。作為一個情景特定的文化原則,‘穩(wěn)’不僅對即刻情境的事態(tài)和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而且也影響整個‘和’局面或交際氛圍。漢語文化特殊偏好‘穩(wěn)’,說話要‘穩(wěn)重’、而不行‘冒失’,做事更不能‘激進’而要按部就班、‘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wěn)重’的表現(xiàn)就是‘矜持’、‘謹言慎行’,不說自己沒有把握的話、有時即便有把握也要等待‘成熟的’時機,不當‘沖頭’、避重就輕、不露鋒芒。中國人大多信任‘來日方長’,因此,不會以一時的‘成敗’來論‘長短’。所謂‘細水長流’、‘穩(wěn)中求進’、‘穩(wěn)坐釣魚臺’、‘穩(wěn)中求勝’,是強化‘穩(wěn)’的文化價值。從某種角度看,‘穩(wěn)’是自信的表現(xiàn),穩(wěn)重的言行是以內(nèi)在的‘和諧’來構(gòu)建社會人際的‘和諧’。‘輕狂’的言行則是無法把握內(nèi)部平衡、不自信、且具有很強的破壞社會人際‘和諧’的因素。例如:朱駿(上海聯(lián)城老板)還給俱樂部管理層提出三點要求:……從和諧、穩(wěn)定的角度動身,盡快協(xié)商解決好這一問題。……朱駿還賜予了中國足協(xié)專職副主席謝亞龍很高的評價:“他是一個既沉穩(wěn)、又銳意進取的人,思路很開闊……”(《新民晚報》2006/2/24體育新聞3

A2)除‘穩(wěn)’,外,還有很多運用范圍相對較特殊的‘情景化原則’。熱忱周到,是指導待人接物、迎來送往時要遵循的;虛心謹慎,指導人們在受到他人褒獎或自我評價時的說話或回應;容忍、忍讓,指導個人在受到不公正對待和非原則性誤會、損傷時的言行(小不忍則亂大謀、退一步海闊天空);全部這些都在確定程度上與‘和’的文化精神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指導、監(jiān)控、建構(gòu)話語建構(gòu)和理解、說明的情境原則。三、文化語用原則的功能特征對于言語交際中的會話互動而言,文化語用原則是一個強大、活性的功能認知網(wǎng)絡(luò)。它具有特別顯明的情境特性,具體地說,文化語用原則因為涉及到會話互動者個人的文化身份和意識(系統(tǒng)平安感),所以在整個會話過程中都處于工作狀態(tài)。這不僅是對干脆參與互動的雙方,對作為旁觀者的第三方也是如此。那么,文化語用原則究竟有哪些功能特征呢?監(jiān)控性正如G.里奇(1983)所指出的,語用是受原則限制的。原則在理解和說明過程中起著很強的作用。對于一般認知語境尚且如此,對文化語境而言更不能例外,相反,這種作用更強。由于文化語用原則干脆關(guān)系到每一個體的文化身份,且文化身份是個體在社交活動中受到合適對待、感到‘平安’的最終屏障,因此,在特定情境中,互動者個體的行為隨時受到文化語用原則的監(jiān)控。一旦出現(xiàn)偏離或危機,它就會適時地輸出相應的行為指令。例如:君若的母親說:“你說你是孝子,你老子死的時候,你連紙都不燒,頭也不磕,淚沒一滴,你是正常的人嗎?全臺灣找不到其次個……”(章曉明《李敖和他的女人們》)李敖試圖為自己辯解,但君若的母親依據(jù)中國文化的‘孝道’來判定李敖從前的行為(父親過世,他一沒燒紙、二沒磕頭、三沒流淚。明顯這不符合漢文化在此特定場合對參與者的行為規(guī)范),因此,作為旁觀者,君若母親面對的是她所判定的“不孝子”、“偽君子”,她真能束之高閣呢?真能將女兒的終身托付于他?因此,我們說,在此情境中,特殊語用原則(孝道—關(guān)于面對長輩的說話做事原則)始終對參與者的言行進行適時監(jiān)控。建構(gòu)性文化語用原則不僅對互動參與者的言行適時監(jiān)控,而且還對參與者的話語建構(gòu)進行干脆干預或指導。在路上,帶著小孩遇到自己熟悉的左鄰右舍時,或?qū)Ψ揭呀?jīng)示意或啟發(fā)小孩時,父/母親就會讓小孩:“叫叔叔/爺爺/奶奶/阿姨!”、“傻孩子,怎么不叫人呢?”、“寶寶,快叫爺爺!”一旦小孩遵從,他就會受到褒獎(哎,寶寶乖!真是好孩子?。┻@些行為干脆建構(gòu)互動的話語,同時,在更高的文化意義上,它建構(gòu)的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具有高度親和力的人際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必定有利于文化共同體內(nèi)人際的良性互動。分層性文化語用原則的作用依次是自下而上、特殊到一般的。首先,特殊原則是干脆限制和建構(gòu)特定情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